CN218349026U - 嵌入式门体及制冷设备 - Google Patents

嵌入式门体及制冷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349026U
CN218349026U CN202221885291.3U CN202221885291U CN218349026U CN 218349026 U CN218349026 U CN 218349026U CN 202221885291 U CN202221885291 U CN 202221885291U CN 218349026 U CN218349026 U CN 2183490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decorative
plate
door
tri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88529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栋
周志祥
刘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Refrigerator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Refrigerator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Refrigerator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Refrigera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88529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3490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3490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34902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curing Of Glass Pan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嵌入式门体及制冷设备,其中,嵌入式门体包括:内门、装饰架和装饰板;所述装饰架包括设置在所述内门与所述装饰板之间的框架本体,所述装饰板设置在所述框架本体上背离所述内门的一侧,所述框架本体固定在所述内门上。通过设置装饰架对装饰板进行固定支撑,然后通过装饰架与内门的装载配合最终实现装饰板在内门上的安装固定,方便的实现了装饰板在内门上的安装固定,并且在安装固定过程中由于不牵扯到装饰板与内门的直接配合,从而对装饰板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减少装载过程中对装饰板的损坏。

Description

嵌入式门体及制冷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嵌入式门体及制冷设备。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冰箱中,冰箱的外观是消费者购买冰箱的主导因素之一,嵌入式冰箱能够使冰箱与放置冰箱的环境相融合,在冰箱放置后能够与房屋的装修风格保持一致,从而提升了冰箱安装后的美感。
现有技术中一般在冰箱的内门上设置橱柜门,将橱柜门固定在内门上从而使冰箱门体嵌入的设置在橱柜内。
随着时代发展现有的装修风格越来越追求室内的完整统一性,一般将嵌入式冰箱的装饰板都设置成与墙体的岩板图案风格相一致,为了达到上述效果一般将内门上的装饰板设置成整块的岩板或者是玻璃板,作为一整块具有薄板结构的装饰板,如果采用现有技术的方式安装固定,在安装固定过程中容易造成装饰板的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嵌入式门体,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它能够方便的实现了装饰板在内门上的安装固定,减少装载过程中对装饰板的损坏。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嵌入式门体,包括:内门、装饰架和装饰板;
所述装饰架包括设置在所述内门与所述装饰板之间的框架本体,所述装饰板设置在所述框架本体上背离所述内门的一侧,所述框架本体固定在所述内门上。
进一步的,所述框架本体具有框架结构并包括首尾顺次相连的左边框、上边框、右边框和下边框。
进一步的,所述装饰板同时固定贴合在所述左边框、所述上边框、所述右边框和所述下边框上,且所述装饰板与所述边框本体之间设置有胶体层。
进一步的,所述左边框、所述上边框、所述右边框和所述下边框上朝向所述装饰板的一侧均设置有胶体槽。
进一步的,所述装饰板上朝所述内门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安装件和第二安装件,所述第一安装件定位在所述左边框朝向右边框的一侧,所述第二安装件固定在所述右边框背离所述左边框的一侧。
进一步的,所述左边框上朝向所述右边框的一侧设置有装饰板定位槽,所述第一安装件具体插接定位在所述装饰板定位槽内的定位突起。
进一步的,所述装饰板贴合在所述左边框朝向所述装饰板的一侧并通过胶体层与左边框连接固定,且所述装饰板贴合在所述右边框朝向所述装饰板的一侧并通过胶体层与右边框连接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装饰板贴合在所述上边框朝向所述装饰板的一侧并通过胶体层与上边框连接固定,所述装饰板贴合在所述下边框朝向所述装饰板的一侧并通过胶体层与下边框连接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框架本体还具有连接固定在所述左边框和所述右边框之间的连接梁,所述装饰架悬挂在所述连接梁上。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梁上设置有朝上开口设置的梁定位槽,所述装饰板上朝向所述框架本体的一侧设置有定位在所述梁定位槽内的安装部。
进一步的,所述装饰板为岩板或玻璃板。
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制冷设备,包括所述的嵌入式门体、箱体和设置在箱体内的制冷设备,所述嵌入式门体设置在所述箱体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设置装饰架对装饰板进行固定支撑,然后通过装饰架与内门的装载配合最终实现装饰板在内门上的安装固定,方便的实现了装饰板在内门上的安装固定,并且在安装固定过程中由于不牵扯到装饰板与内门的直接配合,从而对装饰板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减少装载过程中对装饰板的损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嵌入式门体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嵌入式门体的后视图;
图3是图2中MM方向的剖视图;
图4是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嵌入式门体的俯视图;
图7是图6中NN方向的剖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嵌入式门体在装饰板和上饰板拆卸后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嵌入式门体在装饰板和上饰板拆卸后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嵌入式门体中装饰架与饰条和把手饰条的第一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嵌入式门体中装饰架与饰条和把手饰条安装的后视图;
图12是图11中OO方向的剖视图;
图13是图12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4是图12中D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嵌入式门体中装饰架与饰条和把手饰条的第二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嵌入式门体中装饰架与饰条和把手饰条的第三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嵌入式门体中装饰架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嵌入式门体中装饰架的主视图;
图19是图18中PP方向的剖视图;
图2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嵌入式门体中装饰架的分解图;
图2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嵌入式门体中边框连接件的分解图;
图2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嵌入式门体中震动传导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嵌入式门体中震动传导件的右视图;
图2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嵌入式门体中震动传导件与传导紧固组件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2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嵌入式门体中传导紧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嵌入式门体中饰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2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嵌入式门体中饰条的主视图;
图2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嵌入式门体中饰板定位件在饰条上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2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嵌入式门体中饰板定位件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3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嵌入式门体中饰板定位件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图3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嵌入式门体中把手饰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3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嵌入式门体中把手饰条的主视图;
图3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嵌入式门体中上饰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3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嵌入式门体中上饰条的左视图;
图35是采用侧向插接的方式安装固定装饰板的实施例中嵌入式门体的分解图;
图36是采用侧向插接的方式安装固定装饰板的实施例中装饰板拆卸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7是图36的主视图;
图38是采用侧向插接的方式安装固定装饰板的实施例中装饰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9是采用侧向插接的方式安装固定装饰板的实施例中装饰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0是采用竖向插接的方式安装固定装饰板的实施例中嵌入式门体的分解图;
图41是采用竖向插接的方式安装固定装饰板的实施例中装饰板拆卸后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42是采用竖向插接的方式安装固定装饰板的实施例中装饰板拆卸后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图43是采用竖向插接的方式安装固定装饰板的实施例中装饰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4是饰条与框架本体一体成型的的实施例中嵌入式门体的分解图;
图45是饰条与框架本体一体成型的的实施例中装饰板拆卸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6是饰条与框架本体一体成型的的实施例中装饰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7是饰条与框架本体一体成型的的实施例中嵌入式门体的后视图;
图48是图47中E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9是图47中QQ方向的剖视图;
图50是饰条与框架本体一体成型的的实施例侧边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51是图50中F处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说明:1-内门,11-门本体,12-门体连接部,121-连接板,13-上支撑梁,14-下支撑梁,15-敲击模块,
2-装饰架,20-框架本体,201-定位槽,202-容置空间,203-卡台,204-装饰板安装部,205-饰条安装部,
21-上固定结构,210-上调节滑槽,211-上边框连接板,
22-下固定结构,221-下边框连接板,
23-左边框,231-左边框定位槽,232-前侧面,233-后侧面,24-上边框,241-上饰条定位槽,
25-右边框,250-胶体槽,251-边框本体,252-边框连接板,26-下边框,
27-边框连接件,270-连接件本体,271-第一连接板,272-第二连接板,273-弧形导引部,
28-震动传导件,280-传导件通孔,281-传导件本体,282-传导前侧板,283-传导后侧板,284-传导侧连接板,285-安装管,2851-支撑管本体,2852-支撑筋条,2853-膨胀缺口,29-连接梁,291-连接梁定位部,
3-装饰板,31-第一安装件,310-安装件本体,311-安装件定位部,32-第二安装件,33-安装部,331-定位突起,332-安装块,
4-饰条,41-饰板,42-饰板定位件,421-卡接件本体,4211-第一侧面,4212-第二侧面,422-弹性卡脚,423-定位突起,424-卡脚定位突筋,425-活动空间,
43-饰条连接部,44-加宽板,45-连接板,46-卡脚定位板,461-第一卡脚定位槽,462-第二卡脚定位槽,47-加强筋,48-扣合槽,
5-把手饰条,50-操作空间,51-门把手,52-前饰板,53-连接饰板,530-把手安装孔,54-把手定位板,55-侧饰板,56-把手安装板;
6-上饰条,60-上饰条突起,61-第一上饰条扣合部,62-第二上饰条扣合部,
7-传导紧固组件,71-传导连接件,711-横向连接板,712-竖向连接板,
8-侧边框,81-侧边框本体,82-侧饰条,821-侧饰板,822-侧加宽板,823-侧定位槽,83-侧饰条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嵌入式门体,该嵌入式门体用于嵌入式冰箱,该嵌入式门体包括内门1、设置在所述内门1上的装饰架2和设置在装饰架2上的装饰板3,所述装饰板3在安装固定后位于所述装置架2上背离所述内门1的一侧,装饰板3可以是墙体的岩板或者玻璃板,装饰板3能够与嵌入式冰箱安装的空间相适配以保持与装修风格统一,从而使嵌入式冰箱更加的美观。
现有技术中一般在冰箱的内门1上设置橱柜门,将橱柜门固定在内门上从而使冰箱门体嵌入的设置在橱柜内。橱柜门一般直接固定在内门1上,在现有技术中内门1包括门本体11和设置在门本体11上的门体连接部12,门体连接部12具有侧向伸出所述门本体11的连接板121,橱柜门直接固定在连接板121上。
现有技术中冰箱在嵌入的过程中一般使冰箱的内门与橱柜的门体连接固定,这种结构的设置对橱柜的安装要求较多,现场装配难度也相对较大。尤其是当装饰板3是岩板或者是玻璃板的时候,因为是岩板或者是玻璃板具有板状结构,一般设置的相对较薄,在作为一整块结构如果直接与内门1安装固定难度较大,安装固定过程中容易造成装饰板3的损坏且安装后的稳定性也相对较差。但随着时代发展现有的装修风格越来越追求室内的完整统一性,一般将嵌入式冰箱的装饰板3都设置成与房间墙壁的岩板图案风格相一致。因此,现有技术的嵌入式门体显然不能满足现有的需求。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装饰架2对装饰板3进行固定支撑,然后通过装饰架2与内门1的装载配合最终实现装饰板3在内门1上的安装固定,内门1、装饰架2和装饰板3从后往前依次设置。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方便的实现了装饰板3在内门1上的安装固定,并且在安装固定过程中由于不牵扯到装饰板3与内门1的直接配合,从而对装饰板3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避免装载过程中对装饰板3的损坏。相比于将装饰板3直接在内门1上的安装固定,通过装饰架2能够对装饰板3起到加强固定支撑的作用,能够有效的降低呈薄板状的装饰板3在安装固定过程中产生破损。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装饰架2具有设置在装饰板3与所述内门之间的框架本体20,将框架本体20设置在内门1与装饰板3之间能够更方便的实现装饰板3的安装固定。
为了更好的对装饰板3进行固定并且降低所述装饰架2的整体重量,所述框架本体20具有框架结构,如图17-2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框架本体20包括首尾顺次相连的左边框23、上边框24、右边框25和下边框26,框架本体20形成的框架结构在保证对装饰板3的稳定支撑的前提下能够更好的减轻重量。
本实施例中为了方便的实现装饰板3的安装固定,在第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装饰板3可以通过粘贴的方式安装固定在所述框架本体20上,具体的,所述装饰板3同时固定贴合在所述左边框23、所述上边框24、所述右边框25和所述下边框26上,且所述装饰板3与所述边框本体20之间设置有胶体层。
通过胶体层将装饰板3粘结在相应的边框上,本实施例中通过装饰板3与矩形的框架本体20连接能够更好的实现对装饰板3的固定支撑。
进一步的,所述左边框23、所述上边框24、所述右边框25和所述下边框26上朝向所述装饰板3的一侧均设置有胶体槽250。通过胶体槽250的设置能够更好的在框架本体20上涂覆胶体层。
所述嵌入式门体还具有设置在框架本体20相对两侧的把手饰条5、饰条4,把手饰条5和饰条4均朝内门1的侧面延伸设置以分别对内门1的侧面及内门1与框架本体20之间的间隙进行遮盖,能够避免内门1与装饰架20之间的间隙向外暴露,提升嵌入式门体的产品的美观。
把手饰条5上设置有用于开启门体的门把手51,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如果把手饰条5不考虑用于开门,所述把手饰条5可以与饰条4具有相同的结构设计,可以理解为把手饰条5可以为普通的饰条,当然也可以将饰条4设置成与把手饰条5具有相同的结构,以实现装饰架2两侧的饰条对称设置,可以理解的是,这里的门把手51为门把手结构,可以是设置在把手饰条5上的把手件也可以是设置在把手饰条5上的槽体。
如图3及5所示,所述装饰板3固定在所述框架本体20上背离所述内门1的一侧并对框架本体20形成遮盖,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装饰板3在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小于所述内门1在宽度方向上的尺寸;
所述把手饰条5具有设置在所述内门1的前侧并对所述内门1形成遮盖的前饰板52,在宽度方向上所述前饰板52与所述装饰板3并列设置。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并列设置并不仅仅意味这两者在前后方向上是相对的,前饰板52与装饰板3在前后方向上可以相互错位,只需要两者在宽度方向上并列以在前侧方向上同时对内门1的前侧形成遮盖。可以理解的是,装饰板3与所述前饰板52也可以在前后方向上是位置相对的两者并列设置。
本实施例中通过前饰板52与装饰板3的并列设置对内门1的前侧面进行遮盖,把手饰条5不仅对内门1的侧面形成遮盖也能够对内门1的前侧形成遮盖,在提升美观的同时,前饰板52的设置能够更显著的提醒用户开门位置,进而具有更好的用户体验。
进一步的,所述框架本体20在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小于所述内门1在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在宽度方向上,所述把手饰条5具有与所述框架本体20并列设置的把手本体,所述把手本体固定在框架本体20的侧面,所述把手本体包括位于内门1前侧的所述前饰板52。所述前饰板52设置在所述框架本体20的侧面,所述前饰板52所在平面与所述装饰板3所在平面平行,在前后方向上所述前饰板52相对设置在所述装饰板3的后侧。
本实施例中将框架本体20的宽度尺寸设置成小于内门1的宽度尺寸,从而在框架本体20的侧面形成安装空间,将所述把手饰条5的把手本体安装固定在该安装空间内能够避免在前后方向上占用较多的空间,从而使嵌入式门体在前后方向上的厚度不至于增大,安装空间实际上可以看做在前后方向上形成了安装固定把手饰条5的避让空间,能够避免把手饰条5在安装固定后过多的突出在装饰板3外,从而增大嵌入式门体的厚度,进而影响用户体验。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装饰板3在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可以设置成与所述框架本体20一致也可以设置成小于框架本体20在宽度方向上的尺寸。
当所述装饰板3在宽度方向上的尺寸与所述框架本体20一致的时候,把手本体直接固定在所述框架本体20的侧面,把手饰条5的前侧面不突伸出所述框架本体20的前侧面。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把手饰条5的前侧面还可以突伸出所述框架本体20的前侧面,把手饰条5突伸出框架本体20的前侧面的部分能够在装饰板3安装固定的时候,对装饰板3进行定位,从而方便实现装饰板3的安装固定。
当装饰板3在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小于框架本体20的时候,所述把手本体还具有安装固定在所述框架本体20前侧的前固定板(图未示),该方案的设置能够更好的实现把手饰条5的安装固定,可以理解的是,在该方案中把手本体的前固定板在前后方向上的厚度需要设置的较小,以避免增大整个嵌入式门体的厚度,否则在框架本体20的侧边形成的安装空间的避让就没有任何意义了。
如图10-14及图31-32所示,为了方便的实现把手本体在框架本体20上的安装固定,所述把手本体还具有固定在所述框架本体20侧面并对框架本体20的侧面进行遮盖的连接饰板53,所述连接饰板53固定在所述前饰板52上;由于连接饰板53对框架本体20的前侧面遮盖,而前饰板52则需要对内门1的前侧面进行遮盖,因此所述连接饰板53与所述前饰板52设置成垂直。
如图10-14及图31-32所示,所述把手本体还包括所述门把手51,所述门把手51设置在所述连接饰板53上,所述门把手51具有板状结构,且所述门把手51所在平面设置在所述前饰板52的前侧并与所述前饰板52所在平面平行,在门把手51与所述前饰板52之间形成操作空间50。在开启门体的时候手放置在操作空间50内并拉动门把手51以将门体开启。可以理解的是,所述门把手51还可以为设置在所述连接饰板53上的把手件,或者所述门把手51为直接设置在所述前饰板52上的把手件。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饰板52在前后方向上的尺寸不小于所述框架本体20在前后方向上的尺寸,所述连接饰板52具有向前延伸出所述框架本体20前侧面的外延伸部,所述装饰板3在安装固定后抵紧在所述外延伸部上。
上述结构的设置使连接饰板52的一端在安装固定后突伸出框架本体20的前侧面,突伸出框架本体20前侧面的部分形成所述外延伸部。外延伸部的设置能够在装饰板3的安装固定起到定位的作用,可以理解的是,所述连接饰板52在前侧方向上的延伸可以设置成不突伸出所述装饰板3。
当然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饰板52还可以设置成不突伸出所述框架本体20的前侧面,所述装饰板3在安装固定后对连接饰板52形成遮盖,只是这种结构的设置很难控制好装饰板3的宽度,生产工艺和生产成本相对较高。
如图10-14及图31-3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门把手51垂直设置在所述连接饰板52远离所述前饰板52的一端,由于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饰板52远离所述前饰板52的一端延伸出所述框架本体20的前侧面并形成外延伸部,因此,所述门把手51固定在所述外延伸部上,所述门把手51安装固定后所在的平面优选为与所述装饰板3所在平面齐平,当然门把手51所在平面也可以向外突伸出所述装饰板3所在平面,从而方便实现连接饰板53对装饰板3的定位。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门把手51在宽度方向的尺寸小于所述前饰板52在宽度方向上的尺寸,这样结构的设置能够使操作空间能够向装饰架2的前侧以及装饰架2的左侧暴露,更方面的开启门体。
如图14和图19所示,为了方便的实现所述连接饰板53在框架本体20上的安装固定,所述框架本体20具有朝所述连接饰板53开口设置的定位槽201,所述把手饰条5还具有设置在所述连接饰板53上的把手定位板54,所述把手定位板54定位在所述定位槽201内。
所述把手定位板54设置在所述连接饰板53上朝向所述框架本体20的一侧,并向所述框架本体20方向突伸,通过把手定位板54与定位槽201的配合至少能够在前后方向上实现把手饰条5在框架本体20的定位。在定位完成后再通过把手紧固件将把手饰条5与框架本体20连接固定。
如图31所示,具体的,所述连接饰板53通过把手紧固件固定在所述框架本体20的侧面,所述连接饰板53上设置有与把手紧固件配合的把手安装孔53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把手紧固件可以是固定在所述框架本体20上的螺栓或者螺钉,所述把手安装孔530则可以为设置在所述框架本体20上的螺纹孔。
所述把手安装孔530设置在所述操作空间50的内壁上,所述把手安装孔530设置在所述门把手51和所述前饰板52之间。这样结构的设置在不影响把手紧固件操作的前提下能够对把手紧固件形成遮挡,避免把手紧固件向外的暴露,具体的能够有效的防止把手紧固件向前侧方向暴露,把手紧固件在前侧方向上被板状的所述门把手51遮盖,从而使产品更加的美观。
如图5所示,所述把手饰条5还包括延伸设置在所述内门1侧面以对内门1的侧面形成遮盖的侧饰板55,所述侧饰板55固定在所述前饰板52上。所述侧饰板55固定在所述前饰板52上,所述连接饰板53和所述侧饰板55分别设置在所述前饰板52的前、后两侧。所述侧饰板55所在平面与所述连接饰板53所在平面平行,两者都垂直设置在所述前饰板52上,并且两者朝前饰板52的前、后两个方向上延伸设置。
侧饰板55用于对内门1的侧面及框架本体20的侧面以及框架本体20和内门1之间的间隙进行遮盖,从而在门体开启之后更加的美观。
为了更好的实现侧饰板55的安装固定,所述把手饰条5还具有设置在所述侧饰板55上的把手安装板56,所述把手安装板56设置在所述侧饰板55上背离所述装饰板3的一侧;
所述把手安装板56固定在门体连接部12上背离所述装饰板3的一侧,且所述侧饰板55对所述门体连接部12的侧面形成遮盖。
所述把手安装板56垂直设置在所述侧饰板55上,所述把手安装板56自所述侧饰板55朝所述内门1方向延伸设置,所述把手安装板56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门体连接部12上设置有连接板121,所述把手安装板56固定贴合在所述连接板121背离所述装饰板3的一侧,所述连接板121上设置有与安装孔相适配的把手定位孔,锁紧件同时定位在把手定位孔和安装孔内从而实现把手安装板56与门体连接部12的连接固定。
将把手安装板56固定在所述连接板121背离所述装饰板3的一侧能够避免连接固定把手饰条5的连接部位向外暴露,从而使产品更加的美观。当然在另一实施例(图未示)中所述把手安装板56背离所述装饰板3的一侧直接固定在所述门体连接部12上,此时,把手安装板56在前侧方向上对门体连接部12形成遮盖,在前侧方向上也不会造成连接部位的向外暴露。两种实施例中一种是绕过门体连接部12固定在门体连接部12背离装饰板3的一侧,一种是直接使把手安装板56背离装饰板3的一侧直接固定在所述门体连接部12上。
在上述两种实施例中都是通过设置把手安装板56实现与连接板121的安装固定,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设置把手安装板56,而是直接将把手饰条5上的侧饰条55直接固定在连接板121上。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方便实现把手饰条5的生产制造所述把手饰条5一体成型,所述门把手51、所述连接饰板53、所述侧饰板55、所述前饰板52及所述把手安装板56采用钣金件一体弯折成型。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把手饰条5设置在所述框架本体20的左侧,对框架本体20的左侧及内门1的左侧进行遮盖,为了使产品更加的美观,在框架本体20的右侧也设置有相应的饰条对框架本体20的右侧及内门1的右侧进行遮盖。
具体的,如图3-5所示,所述装饰架2还具有设置在所述框架本体20上的饰条4,所述饰条4与所述把手饰条5在宽度方向上位置相对,两者分别设置在框架本体20的左侧和右侧,所述饰条4设置在所述框架本体20的侧面并位于所述装饰板3的后侧,所述饰条4在前侧方向上被所述装饰板3遮盖。饰条4对所述框架本体20的侧面及所述内门1的侧面形成遮盖。而通过装饰板3对饰条4进行遮盖能够避免饰条4在前侧方向上的向外暴露,更好的提升产品的美观。
所述饰条4同时与框架本体20和所述内门1连接固定,饰条4不仅起到遮盖所述内门1的侧面提升美观的作用,同时饰条4的设置也能够起到连接固定装饰架2与所述内门1的作用,从而提升框架本体20在内门1上的安装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7-12所示,所述装饰架2还具有设置在所述框架本体20上、下两侧的上固定结构21和下固定结构22,所述门体1具有设置在门本体11上下两侧的上支撑梁13和下支撑梁14,所述装饰架2通过上固定结构21安装固定在上支撑梁13上,所述装饰架2通过下固定结构22安装固定在下支撑梁14上。
所述上固定结构21固定在所述上边框24上,所述下固定结构22固定在下边框26上。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不将所述框架本体20设置成框架结构,框架本体20可以是板状结构等。
由于上固定结构21和下固定结构22沿框架本体20的长度方向上排布,在通过上固定结构21和下固定结构22安装固定后框架本体20的中间部位并不能很好的固定支撑,本实施例中通过饰条4以及门把手饰条5连接固定框架本体20与内门1能够更好的实现装饰架2在内门上的稳定支撑。
上述实施例中实质上是通过上固定结构21和下固定结构22实现对装饰架2的主要支撑固定,然后配合侧固定结构实现对装饰架2在内门上安装固定的支撑加强。其中侧固定结构包括相对形成在框架本体20在宽度方向上相对两侧的左固定结构和右固定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左固定结构和所述右固定结构为设置在所述框架本体20上的一对饰条,一对饰条可以是结构相同的一对,也可以是两个结构不同的,如上述实施例所述的一对饰条分别是所述饰条4和把手饰条5,具体的如图7-37所示,其中把手饰条5上设置门把手51以方便实现开门操作。
在本实施例中左固定结构和右固定结构作为独立的零部件分别安装在框架本体20上,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如图44-图51所示,也可以将左固定结构和右固定结构设置成与框架本体20一体成型,左固定结构和右固定结构作为框架本体20的一部分,也即可以是框架本体20的一端直接固定在内门的相对两侧。
在上述实施例中左固定结构和右固定结构只是作为辅助支撑固定装饰架2的,主要支撑作用还是上固定结构和下固定结构,在其他实施例中装饰架2可以仅通过侧固定结构固定在内门1上(图未示),即装饰架2仅仅通过左固定结构和右固定结构固定在所述内门上,无需设置上固定结构21和下固定结构22。
具体的也即单独的通过饰条4和把手饰条5连接固定内门1与装饰架2,而不设置上固定结构21和下固定结构22,也就是装饰架2通过两侧的饰条4和把手饰条5直接安装固定在内门1上,在这种方案中需要饰条4和把手饰条5具有较高的支撑强度,能够支撑起整个装饰架2和装饰板3。
所述上固定结构21包括固定在所述边框本体20上的上边框连接板211和固定在所述上支撑梁13上的紧固螺栓,通过紧固螺栓将所述上边框连接板211固定在所述上支撑梁13上。所述上边框连接板211上设置有朝所述紧固螺栓开口设置的上调节滑槽210,所述上调节滑槽210沿前后方向延伸设置在所述上边框连接板211上,并向后贯穿所述上边框连接板211。所述紧固螺栓将所述上边框连接板211压紧固定在上支撑梁13上。通过上调节滑槽210和紧固螺栓的配合能够方便的实现装饰架2沿前后方向的位置的调节,方便装饰架2位置的调整,能够根据用户需求进行调节,使嵌入式门体具有更好的适用性。
同样的,下固定结构22通过与上固定结构21相似的结构进行安装固定,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固定结构21还具有连接固定所述上边框连接板211和上边框24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自所述上边框24向下延伸设置,所述上边框连接板211固定在所述上边框24的底部,所述上边框24所在平面的高度高于所述上横梁13的高度,所述上边框24所在平面的高度也高于所述上边框连接板211所在平面的高度,上述结构的设置在装饰板3安装固定后能够对所述上边框连接板211形成遮盖,能够避免上固定结构21在前侧方向上向外暴露,提升嵌入式门体的美观。
在上述实施例中上边框24可以直接形成对边框连接板211在前侧方向上的遮盖,在其他实施例中,由于框架本体20具有边框结构,所述上边框24在竖向方向上的尺寸相对较小,以至于上边框24不能形成对边框连接板211的遮盖,在这种情况下,所述上边框连接板211所在平面的高度依旧设置成不高于所述上边框24的顶部;在前侧方向上在所述装饰板3安装固定后所述装饰板3在前侧方向上对所述上固定结构21形成遮盖。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使装饰板3对下固定结构22形成遮盖,所述下固定结构22则相对固定在所述下边框26的顶部,所述下固定结构22的下边框连接板所在平面的高度高于所述下边框26所在平面的高度。
更进一步的,如图33-34所示及图16-20所示,所述装饰架2还包括上饰条6,所述上边框24上设置有朝上开口设置的上饰条定位槽241,所述上饰条6上设置有定位在所述上饰条定位槽241内的上饰条突起60。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饰条定位槽241还朝前侧贯穿所述上边框24,以使所述上饰条6在安装固定后,所述上饰条突起60定位在所述装饰板3与所述上边框24之间,所述上饰条定位槽241可以看做是形成在所述上边框24上的避让空间,该避让空间用以定位上饰条突起60。
所述上边框24还具有设置在所述上饰条定位槽241内的上饰条卡台,所述上饰条突起60上设置有与所述饰条卡台扣合的上饰条弹性卡脚,通过上饰条弹性卡脚与上饰条卡台的配合能够避免所述上饰条6朝远离上饰条定位槽241的方向移动,上饰条6具有延伸在所述上边框24顶部的上饰板,所述上饰板同时延伸设置在所述内门1的顶部并对内门1遮盖。
通过上饰条6的设置能够对内门1的顶部及上固定结构21形成遮盖,同时上饰条6在前侧方向上被装饰板3形成遮盖,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能够避免安装结构及缝隙的向外暴露,提升嵌入式门体的美观。
为了更稳定的固定支撑上饰条6,所述上饰条6还具有扣合在所述门体1上的第一上饰条扣合部61。上饰条6一端固定在所述装饰架2上一端固定在所述内门1上从而能够更好的实现上饰条6的安装固定。
进一步的,如图26和图34所示,所述上6还具有扣合在所述饰条4上的第二上饰条扣合部62;所述饰条4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上饰条扣合部62相适配的扣合槽48,所述扣合槽48设置在所述饰条4的内侧。
本实施例上饰条6不仅起到对门体1的上侧进行遮盖的作用,而且也能起到连接固定饰条4与门体1的作用,从而使饰条4安装更加的稳定。
如图20-21所示,所述装饰架2还具有边框连接件27,所述上边框24的两端分别通过各自对应的边框连接件27分别与所述左边框23、所述右边框25连接固定。
所述边框连接件27包括连接件本体270和自连接件本体270向外突伸的第一连接板271和第二连接板272,所述第一连接板271的突伸方向与第二连接板272的突伸方向垂直;
所述左边框23上设置有用于定位第一连接板271的第一定位孔,所述上边框24上设置有用于定位第二连接板272的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一连接板271上远离所述连接件本体270的一侧与第一连接板271的侧面之间设置有弧形导向部273。所述第二连接板272上远离所述连接件本体270的一侧与第二连接板272的侧面之间也设置有弧形导向部273。
弧形导向部273的设置能够使第一连接板271进入第一定位孔的一端更平滑,从而方便第一连接板271更平滑的插接定位在第一定位孔内。相应的,弧形导向部273的设置也能够使第二连接板272进入第二定位孔的一端更平滑,从而方便第二连接板272更平滑的插接定位在第二定位孔内。
所述饰条4具有饰板41,所述饰板41同时遮盖所述框架本体20的侧面和所述内门1的侧面,所述饰板41朝向所述装饰板3的一侧延伸至所述装饰板3并在前侧方向上被所述装饰板3遮盖。
将饰板41设置成被所述装饰板3遮盖使制冷设备在前侧方向上观察的时候更一体,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当门体关闭的时候不会轻易的看到饰板41和装饰板3的接触位置,从而使产品更加的美观。
如图26-27及图4-5所示,所述饰条4具有定位在所述框架本体20上的饰板定位件42和饰条连接部43,所述饰板定位件42设置在所述饰板41上,饰板定位件42用于将饰板41安装固定在所述框架本体20上,所述饰条连接部43设置在饰板41上背离所述装饰板3的一侧并与所述内门1连接固定。
具体的,所述饰条连接部43固定在所述连接板121上背离所述装饰板3的一侧,所述饰板41对所述连接板121的侧面遮盖。
上述结构的设置能够避免连接板121向外暴露,使饰条4在与内门1连接固定的时候通过内门1的内侧进行连接,能够对连接部位及连接件进行有效的遮蔽,避免了连接部位及连接件的向外暴露,使嵌入式冰箱门体更加的美观。
所述饰条4还具有加宽板44,所述加宽板44设置在所述饰板41上背离所述装饰板3的一侧,所述加宽板44自所述饰板41向所述门体1方向延伸并固定贴合在所述连接板121背离所述装饰板3的一侧,所述饰条连接部43设置在所述加宽板44上。
所述饰条连接部43可以为设置在所述加宽板44上的安装孔,所述加宽板44垂直设置在所述饰板41上,在所述加宽板44与所述连接板121固定贴合后,通过紧固件将加宽板44与连接板121连接固定在一起。可以理解的是,所述连接板121上设置有与所述饰条连接部43相适配的安装孔,紧固件可以为螺纹连接在安装孔内的螺栓,且所述紧固件可以同时螺纹连接在饰条连接部43上。
加宽板44的设置则能够更好的实现与内门1的连接固定,当然在另一实施例中,也可以将饰板41的宽度设置的足够大,饰板41的侧壁对内门1的连接板111直接从前侧面形成遮盖,从而使嵌入式冰箱门体安装固定后仅能看到装饰板3。
如图12-14所示,所述加宽板44远离所述饰板41的一侧抵接在所述内门1的侧面,上述结构的设置能够使饰条212更好的贴合在内门1的侧面,不仅能够使饰条212更加的稳定安装,也使安装后更加的美观。
在饰条4与内门1连接固定的时候,连接固定的部件绕到连接板121的背面,也就是连接板121背离装饰板3的一面,从而能够避免固定部件向前侧方向及向内门1的侧向方向的暴露,能够更好的提升产品的美观。
为了方便的实现饰板41的安装固定,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饰条4通过扣合的方式安装固定在所述框架本体20的侧面。
所述框架本体20上设置有朝所述饰板41开口设置的容置空间202,所述饰条定位件42设置在所述饰板41上并朝所述内门方向延伸设置,所述饰条定位件42定位在所述容置空间202内。
所述饰板41上朝向所述装饰板3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装饰板3平行设置的连接板45,所述连接板45定位在所述容置空间202内并被所述装饰板3遮盖。
所述连接板45固定在所述饰板41上并与所述饰板41垂直连接,所述连接板45与所述装饰板3平行设置并被所述装饰板3遮盖。
如图17所示,所述框架本体20上设置有与所述装饰板3固定贴合的装饰板安装部204和饰条安装部205,所述饰条安装部205与所述装饰板3之间形成所述容置空间202,所述连接板45定位在所述容置空间202内。
为了使装饰板3具有更好的安装效果,在所述饰条4安装固定后,定位在所述容置空间202内的连接板45具有如下特征:所述装饰板安装部204朝向所述装饰板3的一侧与所述连接板45朝向装饰板3的一侧齐平。上述结构的要求连接板45在定位后不能朝装饰板3的方向突伸出所述装饰板安装部204的前侧面。如果连接板45向外突伸出装饰板安装部204的外表面则会造成对装饰板3安装的干涉,影响装饰板3的安装固定。
具体的,所述饰条4是固定在所述右边框25上的,因此,所述右边框25具有边框本体251和设置在所述边框本体251上的边框连接板252,所述边框连接板525设置在所述边框本体251上朝向所述饰板41的一侧,所述边框连接板252与所述装饰板3之间形成所述容置空间202,所述连接板45固定在所述边框连接板525上并容置在所述容置空间202内。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装饰板安装部204设置在所述边框本体251上,所述饰板安装部205设置在所述边框连接板252上。
如图4及图13所示,所述边框连接板252在前后方向上的尺寸小于边框本体251在前后方向上的尺寸,并且边框连接板252设置在所述边框本体251的侧面并且远离装饰板3的一端,从而在边框连接板252前侧与装饰板3的位置处形成用于容置连接板45的容置空间202。
通过容置空间202的设置方便的实现了饰条4的安装固定,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饰条4扣合在所述右边框25上,并且饰条4在装饰板3安装固定后最后从侧向安装固定,因此设置容置空间202能够方便的实现饰条4的安装固定。
为了实现饰条4在框架本体20上的安装固定,所述饰条定位件42包括弹性卡接件,所述容置空间202内设置有与所述弹性卡接件配合的卡台203。所述卡台203设置在所述饰条安装部205上,通过弹性卡接件与卡台203的配合实现饰条定位件42在容置空间202内的定位,能够避免饰条4沿着容置空间202的开口方向移动。
如图28-30所示,为了方便的实现弹性卡接件的安装固定,所述饰板41朝向所述框架本体20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连接板45平行设置的卡脚定位板46,所述弹性卡接件具有夹紧定位在所述连接板45与所述卡脚定位板46之间的卡接件本体421和设置在所述卡接件本体421上的弹性卡脚422,所述弹性卡脚422扣合在所述卡台203上。所述弹性卡脚422的卡勾与所述卡台203相适配并勾在所述卡台203上,通过弹性卡脚422与卡台203的配合能够使连接板45更稳定的定位在所述容置空间202内并定位在右边框25上。
所述卡脚定位板46上设置有第一卡脚定位槽461,所述卡接件本体421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卡脚定位槽461相配合以限制卡接件本体421沿容置空间202开口方向移动的卡脚定位突起423。
卡脚定位突起423与第一卡脚定位槽461的卡接配合实际上是限制饰条定位件42沿宽度方向上移动。
所述卡脚定位板46上还设置有第二卡脚定位槽462,所述卡接件本体421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卡脚定位槽462相配合以限制所述卡接件本体421沿垂直于容置空间202开口方向移动的卡脚定位突筋424。所述第二卡脚定位槽462与所述卡脚定位突筋424的配合能够限制所述饰条定位件42在竖向方向上移动。所述第二卡脚定位槽462设置有多个,相应的,所述卡脚定位突筋424也设置有多个。
进一步的,为了更好的实现饰板4与框架本体20的卡接固定,所述弹性卡脚422与所述连接板45之间设置有供所述弹性卡脚422向所述连接板45方向弹性弯折的活动空间425。
所述卡接件本体421具有朝向所述连接板45的第一侧面4211和背离所述连接板45的第二侧面4212,所述弹性卡脚422设置在所述卡接件本体421上并靠近第二侧面4212的位置,也就是在弹性卡脚422安装固定后弹性卡脚422距离第一侧面4211的距离大于距离第二侧面4212的距离,所述弹性卡脚422在安装固定后,弹性卡脚422与所述连接板45之间形成所述活动空间425。
进一步的,为了增强所述饰条4的安装固定的强度,所述饰条4还具有设置在所述饰板41上的若干加强筋47,所述加强筋47设置在所述饰板41上朝向所述内门的一侧,加强筋47的设置能够增强饰条4的稳定性。进一步的,为了更好的增强饰条4的稳定性所述加强筋47远离饰板41的一端优选为抵接在内门1和/或装饰架2的侧壁上。
为了方便的实现装饰板3与所述框架本体20的安装固定,所述装饰板3朝向内门1的一侧同时固定贴合在所述左边框23、所述右边框25、所述上边框24和所述下边框26上。通过四个边框对装饰板3固定支撑能够起到更好的固定支撑效果。
进一步的,在装饰板3与左边框23、所述右边框25、所述上边框24和所述下边框26之间设置胶体或者胶层,通过胶体和胶层的设置更好的起到固定支撑装饰板3的作用。
具体的,如图19所示,以所述装饰架2在右边框上的安装固定为例,所述边框本体251上还设置有用于容置胶层的胶体槽250,所述胶体槽250设置在边框本体251上并向背离装饰板3的方向凹设,设置胶体槽250能够为胶层提供避让,使装饰板3在通过胶层粘贴完成后,胶体不凸伸出边框本体251的外表面,装饰板3仍能固定贴合在边框本体251上。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左边框23、所述上边框24和所述下边框26也具有各自对应的边框本体和设置在边框本体上的胶体槽,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8及22-25所示,所述装饰架2还具有设置在框架本体20上的震动传导件28,装饰板3为岩板或玻璃具有板状结构,板状结构的装饰板3的四个边缘分别固定在边框结构的框架本体20的四个边框上,使板状结构的装饰板3的中心位置形成悬空,从而能够更好的产生震动。
如图8所示,所述内门1上朝装饰板3的一侧设置有敲击模块15;所述震动传导件28与所述敲击模块15位置相对并与所述敲击模块15接触,所述震动传导件28背离所述敲击模块15的一侧与所述装饰板3连接固定。震动传导件28的设置能够更好的将装饰板3在敲击后产生的震动传导至门体1的敲击模块15上。
震动传导件28可以与敲击模块15直接抵接在一起,在装饰板3受到敲击后能够迅速的通过震动传导件28将装饰板3产生的震动传导至敲击模块15。
在另一实施例中震动传导件28还可以直接与敲击模块15连接固定。
敲击模块15用于获取装饰板3上的敲击,并在敲击后将信号传递至自动开门系统,自动开门系统可以实现嵌入式门体的自动开启。
现有技术中的嵌入式门体一般在冰箱的内门上直接安装固定橱柜门,通过敲击橱柜门传递敲击震动,敲击震动通过整个橱柜门传导至敲击模块15上,由于橱柜门作为整块门板其厚度一般较大,较大的厚度必然造成震动的不明显,从而影响震动传递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装饰架2将板状的装饰板3安装固定在冰箱的内门1上,由于装饰架2具有框架结构,板状的装饰板3安装在装饰架2的四个边框上,通过敲击板状的装饰板3能够使装饰板3产生更大的震动,震动通过装饰架2上的震动传导件28将装饰板3受敲击后产生的震动传递到内门1上的敲击模块,能够有效的提升灵敏度;此外震动传导件28在对震动传导的过程中也起到加强支撑装饰板3的作用。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震动传导件28具体为连接固定在左边框23和右边框24之间的加强梁,震动传导件28在起到传导震动的同时也能够增强装饰架2的牢固性。
当然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震动传导件28可以只固定在装饰板3上,震动传导件28的两端不与装饰架2连接,不起到对装饰架2固定支撑的左右。这种方式能够更好的传递震动,震动传导件28可以只是设置在装饰板3与敲击模块15之间的金属管或者金属杆或者其它结构的连接部件,在此不详细展开描述。
如图22-2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震动传导件28具有管状结构,并具有传导件本体281和设置在所述传导件本体281内部并贯穿所述传导件本体281的传导件通孔280。
所述震动传导件28为铝合金件,传导件本体281可以由铝合金件一体成型,将震动传导件3设置成管状结构使内部形成中空的传导件通孔280,能够更好的实现震动的传导,从而提升了门体敲击并自动开门的灵敏度。
所述传导件本体281的横截面呈矩形并具有相对设置的传导前侧板282、传导后侧板283和连接所述传导前侧板282和传导后侧板283的传导侧连接板284,所述传导件通孔280由所述传导前侧板282、所述传导后侧板283和所述传导侧连接板284围成,所述传导前侧板282固定贴合在所述装饰板3上,所述传导后侧板283与所述敲击模块15相抵接。
传导件本体281的横截面设置成矩形能够与框架结构的装饰架2更适配,并且构成矩形结构的传导前侧板282能够更好的与装饰板3贴合,从而增加与装饰板3的接触面积,能够更好的接收装饰板3敲击后产生的震动。
所述震动传导件28通过传导紧固组件7固定在所述左边框23上;
如图22-23所示,所述传导件本体281的内侧壁上设置有若干安装管285,所述左边框23上设置有与所述安装管285相对设置的左边框穿孔,所述传导紧固组件7穿设所述左边框穿孔并定位在所述安装管285内。
所述安装管285上设置有与所述传导紧固组件7相适配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与左边框穿孔位置相对,传导紧固组件7安装固定后定位在安装管285的安装孔内,安装孔可以是螺纹孔,相应的传导紧固组件7为螺钉,传导紧固组件7螺纹连接在安装管285上。
为了方便震动传导件28的制造所述安装管285上设置的安装孔的内壁上无内螺纹结构的设置,传导紧固组件7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定位在安装孔内,传导紧固组件7可以为定位在安装管285的螺栓或者定位在安装管285内的销轴。
如图23所示,所述安装管285包括支撑管本体2851和设置在支撑管本体2851与传导件本体281侧壁上的支撑筋条2852,支撑管本体2851通过支撑筋条2852固定在所述传导件本体281的内侧壁上。
如图7所示,为了避免传导紧固组件7在定位到安装管285后造成安装管285的膨胀破裂,所述支撑管本体2851上背离所述支撑筋条2852的一侧设置有膨胀缺口2853,膨胀缺口2853设置在支撑管本体2851的侧壁上并向外暴露支撑管255的安装孔。
此外,在支撑管本体2851的一侧通过支撑筋条2852固定连接在支撑管本体2851上,支撑管本体2851的另一侧设置膨胀缺口能够方便的实现支撑管2551的制造,上述结构的设置能够方便的实现支撑管2551与支撑管本体2851一体成型。
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8-9所示,所述震动传导件28通过传导紧固组件7固定在所述左边框23上;
所述传导紧固组件7包括设置在所述传导件本体281外的传导连接件71和紧固螺栓,所述传导连接件71通过所述紧固螺栓固定在所述左边框23上。
如图25所示,所述传导连接件71包括固定贴合在所述传导件本体281外的横向连接板711和与所述横向连接板711垂直设置的竖向连接板712,所述竖向连接板712固定贴合在所述左边框24的内侧。
传导连接件71实际上是由横向连接板711和竖向连接板712垂直设置后形成的角钢,角钢的两侧分别固定在震动传导件28和左边框23上,通过角钢作为连接件将震动传导件28固定支撑在左边框24上能够更好的实现固定支撑,可以理解的是,在震动传导件24的上侧和下侧均设置有相应的传导连接件711与左边框24连接固定。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震动传导件28可以通过传导连接件71将震动传导件28的外侧安装固定在所述左边框23的内侧,同时,通过螺栓与震动传导件28内的安装管的螺纹配合实现安装管285与左边框23的连接固定。上述结构的设置在震动传导件28的内侧和外部均设置有相应的结构与左边框23进行固定支撑,增强了震动传导件28固定支撑的稳定性。
此外上述实施例均公开的是震动传导件28与左边框23的连接固定方式,在另一实施例中震动传导件28还可以与右边框24采用相同的方式进行连接固定,在此不再赘述。
装饰架2安装在内门1上之后,装饰架2具有沿竖直方向的长度方向,所述震动传导件28设置在所述装饰架2的中间偏上的位置,也就是震动传导件28设置在装饰架2在长度方向上靠近上边框21的位置,这样结构的设置能够更好的方便人员的操作,方便用户对装饰板的敲击。
上述所有的实施例中装饰板3都是直接通过胶体黏贴在框架本体20上,装饰板3还可以通过侧向插接或者从竖向插接的方式安装固定在框架本体20上。
如图35-39所示,在通过侧向插接的方式安装固定所述装饰板3的时候,所述装饰架2包括沿宽度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所述装饰板3朝向所述框架本体20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安装件31和第二安装件32,所述第一安装件31定位在所述第一支撑件上朝向所述第二支撑件的一侧,所述第二安装件32固定在所述第二支撑件上背离所述第一支撑件的一侧。
本实施例实际上是通过第一安装件31和第二安装件32分别将装饰板3安装固定在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的侧面,安装固定在侧面,能够避免安装件在安装固定后向外暴露,装饰板3能够对安装件进行遮盖,从而提升产品的美观。
将第一安装件31设置成定位在第一支撑件上,第二安装件32则采用固定的方式进行安装固定在第二支撑件上,这样在安装的时候可以先实现第一安装件31在第一支撑件上的定位,在定位完成后再通过第二安装件32进行固定连接,从而更方便的实现装配。此外将最后用于固定连接的第二安装件32设置在第二支撑件上背离第一支撑件的一侧则能更方便的实现操作。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左边框23为所述第一支撑件,所述右边框25为所述第二支撑件。在本实施例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自身为框架本体20的两个边框。
当然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还可以均为设置在上边框24和下边框26之间的竖向连接梁,装饰板3则固定在相对设置的两个竖向连接梁上。相比于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支撑作为框架本体的边框的方案,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为竖向连接梁的方案在装配过程中难度更大,因为在装饰板3安装固定在竖向连接梁上的时候还要避免左边框和右边框的干涉。
由于第一安装件31设置在左边框23上朝向右边框24的一侧,也就是第一安装件31设置在左边框23和右边框24之间,因此,第一安装件31受限于左边框23和右边框24的位置关系,从而操作空间有限,不便于实现第一安装件31与左边框23的连接固定。
如图7-11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左边框23上朝向右边框24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定位部,所述第一安装件31具有与所述第一定位部插接配合的安装件定位部311。
通过插接配合的方式实现第一安装件31上的安装件定位部311定位在第一定位部上,方便的实现了第一安装件31在左边框23上的安装定位,避免了由于空间有限造成的第一安装件31与左边框23操作的不便。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所述第一定位部为设置在所述左边框23上的左边框定位槽231,所述安装件定位部311为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件31上并与所述左边框定位槽231相适配的定位突起。通过左边框定位槽231和定位突起的配合实现第一安装件31在左边框23上的定位,更方便实现操作。
可以理解的,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定位部为设置在左边框23上的定位突起,安装件定位部311为设置在第一安装件31上的定位槽,定位槽与定位突起相适配。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9和图11所示,为了更好的实现安装固定,所述左边框定位槽231设置在所述左边框23的侧面并靠近装饰板3的位置,也就是左边框定位槽231在左边框23的侧面上且左边框定位槽231位于偏离左边框23侧面的中心位置,左边框23具有朝向装饰板3设置的左边框前侧面232和背离装饰板3设置的左边框后侧面233,所述左边框定位槽231距离左边框前侧面232所在平面的距离小于所述左边框定位槽231距离所述左边框后侧面233所在平面的距离。这样结构的设置能够更方便的实现定位突起在左边框定位槽231内的插接定位,从而在定位突起与左边框定位槽231配合的时候能够有效的避免左边框23与装饰板3发生干扰。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件31还具有安装件本体310,所述安装件定位部311设置在安装件本体310上,安装件本体310具有立方体结构,并具有固定贴合在所述装饰板3上的固定贴合面,所述安装件本体310位于所述左边框23和右边框24之间,所述安装件定位部311设置在安装件本体310朝向左边框23的一侧。
所述安装件定位部311设置在安装件本体310的侧面并远离所述装饰板3的一侧,上述结构实际上是将所述安装件定位部311设置在所述安装件本体310的侧面并且偏离安装件本体310侧面的中心位置,安装件定位部311具有板状结构,所述安装件定位部311所在平面与装饰板3所在平面平行,安装件定位部311与装饰板3之间形成有间隙部,上述结构的设置能够更方便的实现安装件定位部311与左边框定位槽231的配合。
可以理解的是,以装饰板3上设置有若干第一安装件31,若干第一安装件31沿装饰板3的长度方向并列排布,通过多个第一安装件31能够更好的实现对装饰板3的安装固定。
如图13所示,所述安装件本体310在宽度方向上距离所述装饰板3边缘的最小距离L不小于所述左边框23在宽度方向上的尺寸,以在所述装饰板3安装固定后所述装饰板3对所述左边框23形成遮盖。安装件本体310距离装饰板3边缘的最小距离设置成大于左边框23的宽度,能够使第一安装件31在安装定位后装饰板3对整个左边框23形成遮盖,从而避免左边框23的向外暴露,使产品更加的美观。
如图11所示,所述右边框24上背离所述左边框23的一侧设置有定位孔,所述第二安装件32抵接在所述右边框24上并设置有与所述定位孔相对设置的安装孔,所述嵌入式门体还具有同时定位在定位孔和安装孔内的锁紧件。所述锁紧件优选的设置为螺纹连接在所述定位孔内的螺栓。
安装孔沿横向方向贯穿,在装饰板3安装固定的时候先将第一安装件31定位在左边框23上的第一定位部内,在第一安装件31定位完成后第二安装件32则直接抵接在所述右边框24的侧壁上,通过螺栓贯穿第二安装件32上的安装孔并且螺纹连接在右边框24上,从而方便实现第二安装件32在右边框24上的安装固定。
进一步的,如图12-13所示,所述第二安装件32设置有多个,并且多个第二安装件32沿装饰板3的竖向方向安装固定在所述装饰板3上,第二安装件32与所述第一安装件31一一对应,且所述第二安装件32所在高度低于所述第一安装件31所在位置的高度。
由于第二安装件32与第一安装件31所在高度不同,在第一安装件31定位后,第二安装件32可以直接与右边框24相抵接,第二安装件32能够起到限制装饰板3远离第一安装件31的一侧向下偏移移动,起到一定的定位作用,从而更方便的实现第二安装件32与右边框24的连接固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嵌入式门体还可以具有与上述的实施例相同的饰条4以及把手饰条5。两种实施例的区别仅在于装饰板3的安装固定的方式。
如图40-43所示,在所述装饰板3通过竖向插接在所述装饰架2的方案中,所述框架本体20还包括若干连接梁29,所述连接梁29连接固定在所述左边框23与所述右边框23之间;所述装饰板3上朝向所述内门的一侧设置有安装部33,所述装饰板3通过安装部33挂在所述连接梁29上。
本实施例先采用悬挂的方式将装饰板3悬挂在装饰架2上,然后将装饰板3和装饰架2构成的整体安装固定在内门1上,方便的实现了装饰板3的安装固定,装饰架2作为装饰板3的支撑架整体安装固定在内门1上。
进一步的,为了方便的实现装饰板3的安装固定,所述装饰板3朝向内门1的一侧贴合在所述框架本体20上。将装饰板3设置成贴合在框架本体20上能够使框架本体20形成对装饰板3支撑,增大框架本体20与装饰板3的接触面积,从而提升装饰板3安装固定的稳定性。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装饰板3同时与左边框23、上边框24、右边框25和下边框26固定贴合在一起。进一步的,在装饰板3与框架本体20之间设置胶体或者胶体层,具体的,在装饰板3与左边框23、上边框24、右边框25和下边框26接触贴合的位置均具设置有胶体或胶层,通过胶体和胶体层的设置更好的起到固定支撑装饰板3的作用。
所述框架本体20上还设置有用于容置胶层的胶体槽,所述胶体槽设置在框架本体20上并向背离装饰板3的方向凹设,所述左边框23、上边框24、右边框25和下边框26上均设置有所述胶体槽,且胶体槽设置在左边框23、上边框24、右边框25和下边框26的内边缘的位置。设置胶体槽能够为胶层提供避让,使装饰板3在通过胶层粘贴完成后,胶体不凸伸出边框本体241的外表面,装饰板3仍能固定贴合在边框本体20上。
如图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若干所述连接梁29沿所述装饰架2的长度方向排布,每一所述连接梁29的上侧均设置有连接梁定位部291,所述安装部33与所述连接梁定位部291插接配合。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梁定位部291包括设置在所述连接梁29并朝上开口设置的定位孔,所述安装部33包括与所述定位孔配合的定位突起331。通过定位突起331和定位孔的配合实现安装部33与连接梁29的插接配合,方便的实现了装饰板3的安装固定。
当然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定位孔设置在所述安装部33上,所述定位突起331可以直接设置在所述连接梁29上。
进一步的,如图9所示,为了更好的实现定位突起331在连接梁29上的安装固定,所述连接梁29上还具有沿垂直于装饰板3的方向贯穿所述连接梁29的连接梁通孔292,且所述连接梁通孔292与所述定位孔连通;所述定位突起331上设置有与所述连接梁通孔292位置相对的安装部通孔;通过定位件同时定位在所述安装部通孔和所述连接梁通孔292内实现定位突起331在连接梁29上的安装固定。
定位件可以为同时定位在安装部通孔和连接梁通孔292内的销轴或者同时螺纹连接在安装部通孔和连接梁通孔292内的螺栓。通过定位件的设置能够有效的放置定位突起331从定位孔内滑脱,起到更好的固定支撑装饰板3的作用。
所述安装部33还具有设置在所述装饰板3上的安装块332,所述安装块332支撑在所述连接梁29之上,所述定位突起331设置在所述安装块332上朝向所述连接梁29的一侧。
安装块332具有立方体结构,并具有固定贴合在所述装饰板3上的固定贴合面。所述定位突起331设置在安装块332的侧面并远离所述装饰板3的一侧,上述结构实际上是将所述定位突起331设置在所述安装块332的底面并且偏离安装块332底面的中心位置,定位突起331具有板状结构,所述定位突起331所在平面与装饰板3所在平面平行,定位突起331与装饰板3之间形成有间隙部,上述结构的设置能够更方便的实现定位突起331与定位槽的配合。
一个所述连接梁29与若干安装部33进行连接固定,若干安装部33沿宽度方向并列设置在装饰板3上,所述框架本体20上设置有多个连接梁29,多个连接梁29沿长度方向并列设置。一所述装饰板3同时固定在多个连接梁29上,通过多个连接梁29固定支撑装饰板3能够更好的起到对装饰板3的支撑。同样的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饰条4或者所述把手饰条5都采用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安装固定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有的实施例中不管是所述饰条4还是所述把手饰条5都是作为独立的部件安装固定在所述框架本体20上,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框架本体20具有在宽度方向上相对设置的一对侧边框8,所述内门1的侧面通过侧边框8自身形成遮盖。实质上在该实施例中用于对内门1的侧面形成遮盖的饰条4实际上是侧边框8的一部分,侧边框8向内门1方向延伸设置以形成对内门1侧面的包裹并形成对内门1侧面的遮盖。
如图44-51所示,在具体实施例中所述侧边框8朝所述内门方向延伸的部分直接固定在所述内门1上,侧边框8朝所述内门1延伸设置在内门1旁侧的部分可以作为用于连接固定框架本体20的连接结构。
所述侧边框8包括侧边框本体81和自所述侧边框本体81向内门方向延伸的侧饰条82,所述侧饰条82与所述内门1的侧面位置相对并覆盖所述内门1的侧面,所述侧饰条82上背离所述装饰板3的一侧固定在所述内门1上。
所述侧饰条82上背离所述内门1的一侧形成有侧饰条连接部83,所述内门1具有门本体11和设置在所述门本体11上的门体连接件12,所述门体连接件12包括向外突伸出所述门本体11侧壁的连接板121,所述侧饰条连接部83固定在所述连接板121上,在前侧方向上所述侧饰条82对所述连接板121遮盖。
所述侧饰条82包括自所述侧边框本体81向内门方向延伸设置并遮盖所述内门侧面的侧饰板821和侧加宽板822,
所述侧加宽板822设置在侧饰板821上远离所述侧边框本体81的一侧,所述侧饰条连接部83设置在所述侧加宽板822上。
所述侧加宽板822背离所述装饰板3的一侧固定贴合在所述连接板121上,且在前侧方向上所述侧加宽板822对所述连接板121遮盖。
所述侧加宽板822上朝所述连接板121的一侧设置有侧定位槽823;所述侧饰条连接部83设置在所述侧定位槽823内,所述连接板121与所述侧定位槽823相适配并定位在所述侧定位槽823内。
所述连接板121收容在所述侧定位槽823内,且所述连接板121背离所述装饰板3的外表面与所述侧加宽板822背离所述装饰板3的外表面齐平。
所述侧饰条连接部83为设置在侧加宽板822上的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具有设置在所述侧定位槽823底部的进口,所述连接板121上设置有与所述螺纹孔相对的连接板穿孔;所述门体连接件12还具有与所述螺纹孔螺纹连接的锁紧螺栓。
所述锁紧螺栓具有锁紧螺帽,所述连接板121上背离所述侧饰条连接部83的一侧还具有与所述锁紧螺帽相适配以收容所述锁紧螺帽的避让孔,所述避让孔与所述连接板穿孔同轴设置并互通,且所述避让孔的尺寸大于所述连接板穿孔的尺寸。
所述侧加宽板822自所述侧饰板3向所述内门1方向突伸,所述侧加宽板822背离所述侧饰板821的一侧抵接在所述内门1的侧面。
所述侧边框本体81与所述侧饰板821一体成型,所述侧边框本体81具有柱状结构,且所述侧边框本体81横截面呈矩形,所述侧饰板821自所述侧边框本体81的一侧面向外延伸设置。
所述装饰板3在宽度方向上的尺寸不小于所述装饰架2的尺寸以使所述装饰板3对所述装饰架2形成遮盖。
所述装饰板3在宽度方向上的尺寸不小于所述框架本体20在宽度方向上的尺寸以使所述装饰板3对所述装饰架2形成遮盖。装饰板3优选为与装饰架2在宽度方向上具有相同的尺寸。装饰板3对装饰架2形成完全的遮盖并覆盖在装饰架2的前侧,从而在内嵌式门体安装固定后,在门体1的前侧形成一个完整的平面,从而使嵌入式门体在安装固定后更加的美观。
本实施例中框架本体20的尺寸设置成大于门体1,其目的是通过框架本体20和侧饰条82的配合形成对内门1的包裹,框架本体20和两侧的侧饰条82形成朝内门开口的槽体,使内门1定位容置在槽体内,最后再通过装饰板3在前侧方向上对装饰架2进行遮盖。侧饰条82同时能够对装饰架2与门体1之间的间隙进行有效的遮盖,本实施例方便的实现了装饰架2的安装固定并且同时也能够有效的对安装后的装饰架2进行遮盖,提升产品美观。
在上述实施例中用于对内门1的侧面遮盖的饰条是与框架本体20一体成型的,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装饰板3与所述框架本体20的安装固定方式可以采用上述几个实施例的方式也即可以采用黏贴或者采用侧向插接或者采用在竖向方向上悬挂插接的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制冷设备,包括所述的嵌入式门体、箱体和设置在箱体内的制冷设备,所述嵌入式门体设置在所述箱体上。
以上依据图式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特征及作用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不以图面所示限定实施范围,凡是依照本实用新型的构想所作的改变,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仍未超出说明书与图示所涵盖的精神时,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2)

1.一种嵌入式门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内门、装饰架和装饰板;所述装饰架包括设置在所述内门与所述装饰板之间的框架本体,所述装饰板设置在所述框架本体上背离所述内门的一侧,所述框架本体固定在所述内门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嵌入式门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本体具有框架结构并包括首尾顺次相连的左边框、上边框、右边框和下边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嵌入式门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饰板同时固定贴合在所述左边框、所述上边框、所述右边框和所述下边框上,且所述装饰板与所述边框本体之间设置有胶体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嵌入式门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边框、所述上边框、所述右边框和所述下边框上朝向所述装饰板的一侧均设置有胶体槽。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嵌入式门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饰板上朝所述内门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安装件和第二安装件,所述第一安装件定位在所述左边框朝向右边框的一侧,所述第二安装件固定在所述右边框背离所述左边框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嵌入式门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边框上朝向所述右边框的一侧设置有装饰板定位槽,所述第一安装件具体插接定位在所述装饰板定位槽内的定位突起。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嵌入式门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饰板贴合在所述左边框朝向所述装饰板的一侧并通过胶体层与左边框连接固定,且所述装饰板贴合在所述右边框朝向所述装饰板的一侧并通过胶体层与右边框连接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嵌入式门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饰板贴合在所述上边框朝向所述装饰板的一侧并通过胶体层与上边框连接固定,所述装饰板贴合在所述下边框朝向所述装饰板的一侧并通过胶体层与下边框连接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嵌入式门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本体还具有连接固定在所述左边框和所述右边框之间的连接梁,所述装饰架悬挂在所述连接梁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嵌入式门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梁上设置有朝上开口设置的梁定位槽,所述装饰板上朝向所述框架本体的一侧设置有定位在所述梁定位槽内的安装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嵌入式门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饰板为岩板或玻璃板。
12.一种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嵌入式门体、箱体和设置在箱体内的制冷设备,所述嵌入式门体设置在所述箱体上。
CN202221885291.3U 2022-07-20 2022-07-20 嵌入式门体及制冷设备 Active CN2183490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885291.3U CN218349026U (zh) 2022-07-20 2022-07-20 嵌入式门体及制冷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885291.3U CN218349026U (zh) 2022-07-20 2022-07-20 嵌入式门体及制冷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349026U true CN218349026U (zh) 2023-01-20

Family

ID=849117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885291.3U Active CN218349026U (zh) 2022-07-20 2022-07-20 嵌入式门体及制冷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34902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2156398A1 (zh) 冰箱
CN218349026U (zh) 嵌入式门体及制冷设备
CN218349028U (zh) 嵌入式门体及制冷设备
CN218884430U (zh) 嵌入式门体及制冷设备
CN218349029U (zh) 嵌入式门体及制冷设备
CN108800734A (zh) 显示组件及具有该显示组件的冰箱
CN210680618U (zh) 一种弹性装饰条及使用该弹性装饰条的汽车饰板
CN218349025U (zh) 嵌入式门体及制冷设备
CN117469898A (zh) 嵌入式门体及制冷设备
CN218349023U (zh) 嵌入式门体及制冷设备
CN117469897A (zh) 嵌入式门体及制冷设备
CN117469901A (zh) 嵌入式门体及制冷设备
CN218349024U (zh) 嵌入式门体及制冷设备
CN117469903A (zh) 嵌入式门体及制冷设备
CN117469905A (zh) 嵌入式门体及制冷设备
CN117469899A (zh) 嵌入式门体及制冷设备
CN117469907A (zh) 嵌入式门体及制冷设备
CN117433231A (zh) 嵌入式门体及制冷设备
CN117469896A (zh) 嵌入式门体及制冷设备
CN115200301B (zh) 制冷设备
WO2022156394A1 (zh) 冰箱
CN219346984U (zh) 嵌入式门体及制冷设备
CN210508249U (zh) 一种可走线的顶面装饰线条
WO2022156395A1 (zh) 用于制冷设备的控制组件及制冷设备
WO2022156396A1 (zh) 冰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