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346318U - 供水系统 - Google Patents

供水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346318U
CN218346318U CN202222870452.8U CN202222870452U CN218346318U CN 218346318 U CN218346318 U CN 218346318U CN 202222870452 U CN202222870452 U CN 202222870452U CN 218346318 U CN218346318 U CN 2183463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supply system
water supply
inlet
ta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87045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李强
桑晓庆
农贵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ker Innovation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ker Innovation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ker Innovations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ker Innovation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870452.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3463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3463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3463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loat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供水系统,供水系统包括水箱、供水件、进水阀、用水件及引水件。水箱构造有容置腔室,水箱形成有与容置腔室流体连通的入水口和出水口,供水件与入水口流体连通,用水件通过第一管路与出水口流体连通,进水阀位于容置腔室内并与入水口对应。进水阀具有浮子和密封件,浮子连接至密封件,浮子构造为随容置腔室内的液位的升降而带动密封件移动,以使得密封件关闭或打开入水口。引水件连接至第一管路和用水件中的至少一者。引水件用于控制第一管路与用水件之间的流体流路的导通/截断。本实用新型有助于实现基站的自动上水,有利于缓冲水压,降低下游水管发生泄露和损坏的风险。

Description

供水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总地涉及清洁机器人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供水系统。
背景技术
在清洁机器人的应用场景中通常配备有基站和供水组件。供水组件连接在自来水水源与基站之间,用于对基站供水。供水组件通常包括电磁阀,电磁阀的入水口通过管路连接至自来水管,电磁阀的出水口通过管路连接至基站的内部。电磁阀可以控制自来水的开通和阻断,开通状态下的电磁阀可以允许自来水送入基站内部,来维持清洁机器人在日常清洁工作中的用水需求。在相关技术中,将电磁阀置于基站内部。由于电磁阀的入水口直接接自来水,当自来水水压较大时,对整个管路的可靠性要求大大提高,而且大多数清洁机器人的基站一般会放置在客厅,如果管路发生泄漏,水会流入客厅会对地板以及家用电器产生一定的损坏。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供水系统,以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在实用新型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为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供水系统,所述供水系统包括:
构造有容置腔室的水箱,所述水箱形成有与所述容置腔室流体连通的入水口和出水口;
与所述入水口流体连通的供水件;
通过第一管路与所述出水口流体连通的用水件;
进水阀,所述进水阀位于所述容置腔室内,并与所述入水口对应设置,所述进水阀具有浮子和密封件,所述浮子连接至所述密封件,所述浮子构造为随所述容置腔室内的液位的升降而带动所述密封件移动,以使得所述密封件关闭或打开所述入水口;以及
引水件,所述引水件连接至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用水件中的至少一者,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管路与所述用水件之间的流体流路。
可选地,所述水箱还具有位于所述容置腔室内的导向槽,所述导向槽的槽口朝向与所述水箱的高度方向一致,所述导向槽的底壁设置所述入水口;
所述密封件包括活塞,所述活塞沿所述高度方向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导向槽内。
可选地,所述活塞的侧面与所述导向槽的侧壁之间形成有供水流通过的流道。
可选地,所述导向槽的底壁具有环形凸起,所述环形凸起构造为从所述入水口的下端向下延伸形成;
所述活塞的顶部具有用于接触所述环形凸起的软胶。
可选地,所述供水系统还包括出水管,所述出水管沿所述水箱的高度方向延伸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室内,所述出水管的上端连接至所述出水口,所述出水管的下端接近所述水箱的内底壁。
可选地,所述供水系统还包括过滤组件,所述过滤组件连接至所述出水管的下端,用于对进入所述出水管的水进行过滤。
可选地,所述容置腔室中形成有用于排出多余水的溢水口。
可选地,所述供水系统还包括溢水管路和第一单向阀,所述溢水管路流体连通至所述溢水口并共同构成溢流通路;所述第一单向阀安装于所述溢流通路,并具有允许流体经所述容置腔室向外部流出的第一状态,和阻止流体流入所述容置腔室的第二状态。
可选地,所述引水件构造为抽水泵,所述供水系统还包括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二单向阀连接至所述出水管的上端或下端,所述第二单向阀具有在流体流路导通状态下打开所述出水管的第三状态,和在流体流路截断状态下关闭所述出水管的第四状态。
可选地,所述供水系统还包括减压阀,所述减压阀位于所述水箱的外部,所述减压阀连接所述入水口和所述供水件。
可选地,所述用水件构造为清洁机器人的基站。
可选地,所述进水阀还具有连杆,所述连杆的一端连接至所述浮子,所述连杆的另一端通过枢转轴可枢转地连接至所述水箱,所述枢转轴的轴线垂直于所述水箱的高度方向,所述连杆的中部与所述密封件的下部相接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供水系统,通过在具有容置腔室的水箱设置入水口,入水口流体连通至供水件,通过供水件向容置腔室加水,并在入水口处对应设置进水阀,进水阀的浮子能够随着水箱内的液位的升降而移动,从而带动密封件关闭或打开入水口,出水口通过第一管路连接至用水件,并通过引水件控制第一管路和用水件之间的流体流路。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有助于实现水箱的自动上水和向用水件供水;而且,由于水是先进入水箱内,然后再送往用水件,从而有利于缓冲水压,降低第一管路发生泄露和损坏的风险。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实用新型。附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水箱的一个内部结构示意图,其中密封件位于打开入水口的位置;
图2为图1中的Ⅰ部分的放大视图;
图3为图1所示的水箱的另一个内部结构示意图,其中密封件位于关闭入水口的位置;
图4为图1所示的水箱、进水阀、出水管及过滤组件的爆炸视图;
图5为图1所示的上壳体、出水管、单向阀及过滤组件的连接结构的主视图;
图6为图1所示的下壳体、进水阀及出水管的连接结构的立体视图;
图7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污水箱和排水泵的连接结构的立体视图;
图8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抽水泵的立体视图;
图9为图1至图6中所示的密封件的立体视图;
图10为图1至图6中所示的连杆与浮球装配在一起的立体视图;
图11为图1至图6中所示的连杆与浮球装配在一起的爆炸视图;
图12为图1至图4所示的下壳体的俯视图;
图13为图1至图4所示的下壳体的后视图;
图14为图1至图4所示的下壳体的剖视图;以及
图15为供水系统的框架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水箱 111:上壳体
112:入水接头 112a:入水口
113:出水接头 113a:出水口
114:下壳体 114a:凹陷部
114b:隆起 114c:溢水口
115:容置腔室 116:导向槽
116a:环形凸起 118:定位构件
119:溢水接头 120:进水阀
121:密封件 121a:凸条
122:软胶 123:连杆
123a:环状凸缘 123b:轴孔
123c:螺帽 124:浮子
125:枢转轴 126:密封圈
130:出水管 140:过滤组件
141:过滤罩 142:过滤网
150:第二单向阀 161:抽水泵
161a:抽水泵的进水端 161b:抽水泵的出水端
162:污水箱 163:排水泵
163a:排水泵的进水端 163b:排水泵的出水端
170:供水件 180:用水件
190:引水件 D1:高度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为了彻底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结构。显然,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施行并不限定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习的特殊细节。
应当理解的是,在此使用的术语的目的仅在于描述具体实施方式并且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和“所述/该”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指出另外的方式。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所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不排除存在或附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本实用新型中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前”、“后”、“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非限制。
本实用新型中所引用的诸如“第一”和“第二”的序数词仅仅是标识,而不具有任何其他含义,例如特定的顺序等。而且,例如,术语“第一部件”其本身不暗示“第二部件”的存在,术语“第二部件”本身不暗示“第一部件”的存在。
以下,将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更详细地说明,这些附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代表实施方式,并不是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供水系统,参阅图1至图15。供水系统包括水箱100、供水件170、进水阀120、用水件180及引水件190。水箱100构造有容置腔室115。水箱100形成有与容置腔室115流体连通的入水口112a和出水口113a。供水件170与入水口112a流体连通。用水件180通过第一管路与出水口113a流体连通。进水阀120位于容置腔室115内,并与入水口112a对应设置。进水阀120具有浮子124和密封件121。浮子124连接至密封件。浮子124构造为随容置腔室115内的液位的升降而带动密封件121移动,以使得密封件121关闭或打开入水口。引水件190连接至第一管路和用水件180中的至少一者。即,引水件190可以设置在用水件180上,也可以设置在靠近用水件180的第一管路上。引水件190用于控制第一管路与用水件180之间的流体流路。引水件190可以控制第一管路与用水件180之间的流体处于停止状态或者流动状态,也可以是控制流体的流速。换言之,引水件190能够控制第一管路和用水件间的流道的导通/截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供水系统,通过在具有容置腔室115的水箱100设置入水口112a,入水口112a流体连通至供水件170,通过供水件170向容置腔室115加水,并在入水口112a处对应设置进水阀120,进水阀120的浮子124能够随着水箱100内的液位的升降而移动,从而带动密封件121关闭或打开入水口112a,出水口113a通过第一管路连接至用水件180,并通过引水件190控制第一管路和用水件180之间的流体流路,以使得第一管路和用水件180之间的流道在导通和截至状态之间切换。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有助于实现水箱100的自动上水和向用水件180供水;而且,由于水是先进入水箱100内,然后再送往用水件180,从而有利于缓冲水压,降低第一管路发生泄露和损坏的风险。由于进水阀120采用机械式结构,无需布设电缆,大大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安全性。
参阅图1至图4、图6、图10,以及图11。进水阀120还可以具有连杆123。密封件121沿水箱100的高度方向D1在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可移动地设置至容置腔室115内。位于关闭位置的密封件121关闭入水口112a,位于打开位置的密封件121打开入水口112a。连杆123连接至密封件121的下部。浮子124连接至连杆123的端部。浮子124在液位上升和下降时带动连杆123上升和下降。浮子124上升通过连杆123带动密封件121上升,进而实现关闭入水口112a。在浮子124下降的同时,密封件121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向下移动,从而远离入水口112a,进而实现打开入水口112a。
当密封件121处于关闭位置时,密封件121受到浮子124经连杆123传递的向上的作用力,并受到向下的作用力(自身重力和进水口的水压力)。当密封件121所受的向上的作用力足以克服向下的作用力时,则可以实现关闭进水口。
在使用时,入水口112a可以连接至自来水管的接头,也可以连接至水龙头。在这里,自来水管和接头或水龙头可以作为供水件170。入水口112a与自来水管的接头、水龙头之间可以通过管路连接。出水口113a可以连接至用水件180。
用水件180可以是清洁机器人的基站。此处的清洁机器人可以是洗地机、扫地机器人、洗地机器人、洗扫一体机器人等的任意一者。上述的引水件190可以是水泵、电磁阀等的一者。当水箱100和用水件180的高度相同和接近时,为了将水箱100的水补入到用水件180,适宜采用水泵作为引水件。当水箱100的位置高于用水件180的位置时,可以采用水泵或电磁阀或其他开关元件。
继续参阅图1至图4、图6、图10,以及图11。例如,连杆123的远离浮子124的端部可以通过枢转轴125可枢转地连接至水箱100。枢转轴125的轴线垂直于高度方向D1。连杆123的中部与密封件121的下部相接触。当容置腔室115内的水的液位下降时,浮子124则随着水的液位下降而绕枢转轴125的轴线向下旋转,而密封件121在自身重力作用下随着连杆123的向下移动而下移,密封件121可以在下移的过程中与连杆123保持接触。当容置腔室115内的水的液位上升时,浮子124则随着水的液位上升而绕枢转轴125的轴线向上旋转,从而抵靠密封件121向上移动,直至液位上升到一定高度时,密封件121堵塞进水口。
继续参阅图1至图4、图6、图10,以及图11。枢转轴125的轴线垂直于入水口112a和出水口113a的间距方向。连杆123的一端设置轴孔123b,轴孔123b内穿设枢转轴125。水箱100的内顶壁设置有相对布置的两个支撑板,两个支撑板位于入水口112a的相对两侧,支撑板上开设与枢转轴125适配的安装孔。在安装连杆123时,连杆123置于两个支撑板之间,将枢转轴125穿过安装孔和轴孔123b。枢转轴125具有能够与轴孔123b卡接的卡接部,从而方便枢转轴125与支撑板和连杆123之间的拆装。为了减小连杆123和支撑板之间的摩擦,可以在轴孔123b的两端分别设置环状凸缘123a,环状凸缘123a沿轴孔123b的孔深方向凸出于连杆123的两个相对的表面。连杆123的另一端可以构造为螺帽123c,并在浮子124上设置与螺帽123c适配的螺杆部,从而将连杆123与浮子124之间螺纹连接,进而方便浮子124的拆装。
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入水口112a可以位于水箱100的顶部。
当然,入水口不限于设置在水箱100的顶部,其他实施例中,其还可以设置在水箱100的下部或中部。比如,在入水口设置于水箱100的中部的情况下,入水口可以通过管路穿过水箱100并流体连通至外部的供水件。相应地,连杆的一端连接浮子,另一端连接密封件,枢转轴连接于连杆123的中部。密封件对应设置在入水口的上方。在水箱100的液位上升时,密封件随浮子的上升而向下移动,并逐渐靠近入水口,密封件在液位上升到预设位置时将入水口堵住。反之,液位下降时,密封件随浮子的下降而向上移动,并逐渐远离入水口,从而实现打开入水口,使得外部的水可以进入到水箱100内。
参阅图10和图11。浮子124可以是类似于瓶子的结构,瓶口部位与螺帽123c螺纹连接。为了提高密封性能,可以在浮子124和螺帽123c之间设置密封圈126。
参阅图1至图4,以及图6和图9。此外,水箱100还具有位于容置腔室115内的导向槽116。导向槽116的槽口朝向与高度方向D1一致。比如,导向槽116位于容置腔室115的内顶壁,且槽口朝下。导向槽116的底壁设置入水口112a。密封件121包括活塞,活塞沿高度方向D1可移动地设置在导向槽116内。通过设置导向槽116,用于对活塞的移动方向进行导引,以防活塞在移动过程中沿水平方向移位而影响密封效果。
参阅图1至图5。例如,导向槽116的槽底可以构造为水箱100的内顶壁。导向槽116的侧壁构造为从内顶壁沿高度方向D1朝下延伸形成。导向槽116的侧壁沿高度方向D1在水箱100的内顶壁的投影围绕在入水口112a的周围。导向槽116除了能够对密封件121的移动方向进行引导,还可以在密封件121位于打开位置时,限制入水口112a的出水方向,使得水流从入水口112a以较快的效率到达容置腔室115的底壁。
参阅图1至图3。为了提高入水口112a在活塞打开时的灵敏度,以便在活塞与入水口112a脱离时即可将入水口112a打开。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活塞的侧面与导向槽116的侧壁之间可以是间隙配合,从而在入水口112a打开是形成有供水流通过的流道。在活塞的顶部与入水口112a脱离的瞬间,水流可以经由流道快速进入到容置腔室115内。并且,无需活塞从导向槽116内完全退出,从而有助于保证活塞沿水平方向移位,进而提高对活塞定位的准确性。
参阅图1至图4,以及图6和图9。此外,导向槽116的底壁具有环形凸起116a。环形凸起116a可以构造为从入水口112a的下端向下延伸形成。活塞的顶部具有用于接触环形凸起116a的软胶122。通过在导向槽116的底壁设置环形凸起116a,同时在活塞的顶部设置软胶122,以减小底壁与活塞的接触面积,使得受力更加集中。在获得相同的密封效果的情况下,活塞所需的向上的作用力相对较小,从而能够更加省力的实现在关闭位置对入水口112a的堵塞效果。而且,软胶122能够适应性地产生形变,能够提高密封效果。
继续参阅图1至图4,以及图6和图9。例如,密封件121可以构造为柱状结构。柱状结构的顶部设置橡胶或硅胶等软胶122。柱状结构的周向间隔设置沿高度方向D1延伸的凸条121a,凸条121a与导向槽116之间存在间隙。通过设置凸条121a,可以减少柱状结构与导向槽116的侧壁之间的接触面积,进而有利于减小密封件121沿高度方向D1移动的阻力。
参阅图1至图6。此外,供水系统还可以包括出水管130。出水管130沿高度方向D1延伸设置于容置腔室115内。出水管130的上端连接至出水口113a。出水管130的下端接近水箱100的内底壁。以便在排水时能够将位于容置腔室115的底部的水排出。
参阅图1至图5。进一步地,供水系统还可以包括过滤组件140。过滤组件140连接至出水管130的下端,用于对进入出水管130的水进行过滤。通过设置过滤组件140,可以对送往基站的水进行过滤,以防异物堵塞下游的管路,起到保护下游管路和基站的作用。
继续参阅图1至图5,以及图6和图10。例如,过滤组件140可以包括过滤罩141和过滤网142。过滤罩141的顶部设置过滤出口。过滤出口连接至出水管130,比如是连接至出水管130的下端。过滤罩141的底部形成有罩口。过滤网142连接至罩口。过滤罩141的罩口可以大于出水管130的内径,从而有助于提高过滤面积和缓解出水管130的下端部的进水压力。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可以将过滤网142替换为海绵。
参阅图1和图3,以及图12至图14。为了对过滤组件140沿水方向的位置进行定位,可以在水箱100的内底部设置定位构件118。定位构件118可以是从水箱100的内底部向上延伸形成的定位凸筋,定位凸筋围绕过滤组件140的圆周向设置。定位凸筋与水箱100的内底部围合形成定位槽,或者定位凸筋、水箱100的内侧壁及水箱100的内底部之间围合形成定位槽。过滤组件140放置在定位槽内。过滤组件140与定位凸筋之间间隔开,且过滤组件140与水箱100的内底部之间间隔开。通过设置定位构件118,能够在水流经过滤组件140时,防止过滤组件140随出水管130的下端因流速过大而发生摆动。
参阅图12和图14,定位构件118可以是不连续的分体式构造。即,通过多个定位凸筋围合形成圆形的定位区域。图中的圆形虚线可以用来表示过滤罩141对应的位置。可选地,多个定位凸筋可以间隔开,以便在相邻两个定位凸筋之间形成供水流流过的通道,继而提高出水效率。
参阅图1至图6。可选地,水箱100可以包括上壳体111和下壳体114。上壳体111设置入水口112a和出水口113a。下壳体114可拆卸地连接至上壳体111的下部。亦即,将水箱100分为两部分,以方便相应零件的装配。而上壳体111与下壳体114是可拆卸的,从而方便对容置腔室115内的维护保养和零件的拆换。上壳体111与下壳体114可以采用螺栓连接。在上壳体111与下壳体114的连接处可以设置密封胶条,或者采用密封胶密封,以提高上壳体111和下壳体114之间的密封性。
参阅图1至图6,以及图12至图14。上壳体111和下壳体114可以通过设置定位柱和定位孔实现相互之间的定位,以确保装配精度。
参阅图1至图4,以及图6。在本实用新型的水箱100长期使用后,有可能会存在进水阀120堵塞效果下降而导致无法关闭入水口112a的情况。对此,为防止容置腔室115内的水压持续增大,供水系统可以具有溢水口114c、溢水管路(未示出)和第一单向阀(未示出)。溢水口114c用于排出多余水。溢水口114c位于下壳体114的上部。溢水管路流体连通至溢水口114c并共同构成溢流通路。溢水口114c可以通过溢水管路流体连通至排水设施(比如地漏),从而在发生溢水时将多余水排入下水道中。第一单向阀可以设置在溢溢流通路。第一单向阀具有允许流体经所述容置腔室向外部流出的第一状态,和阻止流体流入所述容置腔室115的第二状态。第二状态下的第一单向阀能够防止下水道的污水反流或者下水道的气味返窜至容置腔室115内而污染容置腔室115内的水。
例如,第一单向阀可以采用鸭嘴单向阀或其他带有弹性件的单向阀。
参阅图1至图4、图6,以及图13和图14。例如,可以在水箱100的外侧壁设置用于容纳管件的凹陷部114a。相应地,在水箱100的内壁形成隆起114b,该隆起114b的顶部设置溢水口114c。这里的隆起114b和凹陷部114a实际上是下壳体114的同一处侧壁的两个相对表面的构造,溢水口114c优选朝上设置,从而在水没过隆起114b的顶部时能够从溢水口114c向下排出。隆起114b还有助于进一步缓冲水压。凹陷部114a还能容纳连接溢水口114c的管件,进而提高了水箱100的空间利用率。
参阅图12至图14,可以在下壳体114的外表面与溢水口114c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溢水接头119。溢水接头119可以与下壳体114构造为一体,比如是从溢水口114c向下延伸形成。
参阅图5。此外,引水件190构造为抽水泵161。供水系统还可以包括第二单向阀150。第二单向阀150连接至出水管130的上端或下端。第二单向阀具有在流体流路导通状态下打开出水管的第三状态,和在流体流路截断状态下关闭出水管的第四状态。这样的话才能够避免水箱100里的水被虹吸而浪费。第二单向阀150可以防止从出水口113a排出的水回流至容置腔室115内。相比于将第二单向阀150设置在出水管130的上端,第二单向阀150优选设置在出水管130的下端和过滤组件140之间,以限制过滤后的水再回流到容置腔室115内,从而有助于减小过滤组件140的过滤压力和提高过滤效率。并且,通过在出水管130的上端或下端设置第二单向阀150,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提高水箱100的抗虹吸性能。比如,在水箱100和用水件180的高度差达到一定程度时,将会增大水箱100与用水件180之间的压差,这需要下游元件和管路的抗压性能更高。在这里,通过增设第二单向阀150,由于第二单向阀150具有开启压力,能够有效削弱压差带来的影响,防止下游元件、管路等因抗压性弱、密封性差而发生损坏、泄露等故障,进而有助于延长下游元件、管路的使用寿命。简言之,水箱100的位置比用水件180高的情况下,第二单向阀150可以防止出水接头113的下游管路破裂或元件连接处密封不好时,容置腔室115的水在虹吸效应的作用下不断流出,造成水源浪费。第二单向阀150可以构造为鸭嘴单向阀、带有弹性零件的单向阀等单向阀中的任一种。
在水箱100体积较小时,容置腔室115内的浮子124的体积需要适应性地减小,从而使得浮子124所受的浮力也相应地减小,进而能够向密封件121施加的向上的作用力也随之减小。在水源的水压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若要通过浮子124实现带动密封件121堵塞入水口112a,就需要对入水口112a的水压进行减压。对此,本实用新型的水箱100还可以包括减压阀(未示出)。减压阀位于水箱100的外部。减压阀连接至入水口112a。减压阀可以串联在入水口112a与水源之间的管路中,也可以连接在管路与入水口112a之间。
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浮子124可以构造为浮球。可以通过改变浮球的容积,实现改变浮球在液体中的容积。
为了使得水能够顺利进入到容置腔室115内,容置腔室115内的水位上方的气压要与外部大气压保持一致。对此,水箱100的上部可以设置通气孔(未示出)。通气孔能将外部大气与水位上方的空气连通,从而保持水面上方的空气的气压与外部大气一致,进而有助于外部水源能够在入水口112a开启时从入水口112a处顺利进入容置腔室115内。通气孔可以位于水箱100的顶部或者侧面。通气孔的设置还可以在抽水泵161工作时,防止水箱100的上部一直形成负压。
参阅图1至图5。在水箱100的外顶部可以设置入水接头112和出水接头113。入水接头112和出水接头113均与容置腔室115连通。入水口112a可以是入水接头112的上端的开口。也可以是入水接头112内部空腔与水箱100上用于安装入水接头112的开口之间形成的管状开口。或者,入水口112a构造为从入水接头112的顶部向下延伸至容置腔室115的管状开口。同理,出水口113a可以是出水接头113的上端的开口。也可以是出水接头113内部空腔与水箱100上用于安装出水接头113的开口之间形成的管状开口。或者,出水口113a构造为从出水接头113的顶部向下延伸至容置腔室115的管状开口。
可选地,水接头112和出水接头113可以与水箱100构造为一体。或者,在水箱100构造为上壳体111和下壳体114组装而成的结构时,入水接头112和出水接头113可以与上壳体111构造为一体。
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入水口112a构造为从入水接头112的顶部向下延伸至容置腔室115的管状开口,出水口113a构造为从出水接头113的顶部向下延伸至容置腔室115的管状开口。
可以理解的是,作为连杆123与密封件121的连接方式的变形,连杆123的长度方向可以与水箱100的高度方向D1一致,连杆123的上端连接至密封件121,连杆123的下端连接浮子124。浮子124在液位上升时通过连杆123推动密封件121上移并靠近入水口112a。浮子124在液位下降时下移并远离入水口112a。同时,浮子124通过连杆123带动密封件121向下移动并远离入水口112a。容置腔室115内可以沿高度方向D1延伸设置导向构件,导向构件沿高度方向D1与连杆123构成滑动导向配合。比如,导向构件可以构造为导向套,导向套包围在连杆123的外部。当基站内部的抽水泵161工作时,水箱100内部的水被抽走,并送至基站内部的用水处。然后浮子124在重力作用下下降,使得入水口112a打开,自来水通过入水口112a进入水箱100的内部,以此循环。当然,浮子124也可以直接连接至密封件121的下部,这样可以省略连杆123,进而有助于减小对容置腔室115沿高度方向D1的空间占用,提高水的容纳空间。
在用水件构造为清洁机器人的基站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水箱100可以安装于基站的外部,比如可以安装于家庭水源附近。家庭水源包括但不限于水龙头、洗手间进水管处。安装完成的水箱100可以放置于地上,也可悬于管路上。水箱100的内部结构为纯机械式,不需要电控。因此不需要在基站与水箱100之间连接电线,安装简单的同时可以极大地降低成本。自来水没有直接通过水管接入基站的内部,从而避免水压过大时,水管及水管接头发生漏水的风险。自来水较高的水压在流入容置腔室115的过程中得以释放和缓冲,从而在水箱100的下游管路可以不选择耐高压的水管,从而可以有效降低成本。因水箱100内部的水通过基站内部的抽水泵161抽入基站用水部位,从而使得水箱100的下游水管及水管接头处承受的负压较小,进而使得水管接头则不易脱落,有助于提高整个管路的安全可靠性和延长水管、接头的使用寿命。水箱100设置有溢水口114c,溢水口114c通过管路连接至水源附近的排水孔。若水箱100安装的位置距离水源较近,能够有利于缩短溢水管的长度,从而使得成本会进一步降低。
参阅图1至图15。引水件190可以构造为抽水泵161。用水件180可以构造为清洁机器人的基站,基站具有污水箱162和排水泵163。抽水泵的进水端161a通过第一管路连接至水箱100。抽水泵161的出水端161b连接至基站内的用水部位。污水箱162用于储存污水。这些污水可以是基站对清洁机器人的拖布进行清洗时产生的,也可以是清洁机器人洗地时产生的。排水泵163位于污水箱162的外部。排水泵的进水端163a连接至污水箱162,排水泵的出水端163b通过管路连接至排水设施(比如地漏)。排水泵163用于排出污水箱162内的污水。
参阅图3和图15,本实用新型的供水系统在使用过程中,自来水经水箱100的入水口112a进入。水箱100内的浮子124随着液位的上升而上浮。浮子124到达设定水位时,浮子124带动活塞堵住入水口112a,使得水箱100停止进水。
参阅图1、图2和图8,当基站内部需要用水时,启动抽水泵161,将水箱100内部的水从出水口113a经第一管路抽至基站内部的用水部位。水箱100内部的水位随之下降,浮子124下移,并带动活塞脱离入水口112a,此时自来水经水箱100的入水口112a进入,以此循环工作。
参阅图1、图2和图7,基站内部清洗完后的污水收集于污水箱162,通过排水泵163经排污管排至地漏。排水泵163可以构造为叶轮泵。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中出现的诸如“设置”等术语既可以表示一个部件直接附接至另一个部件,也可以表示一个部件通过中间件附接至另一个部件。本文中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描述的特征可以单独地或与其它特征结合地应用于另一个实施方式,除非该特征在该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不适用或是另有说明。
本实用新型已经通过上述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方式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

Claims (12)

1.一种供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水系统包括:
构造有容置腔室的水箱,所述水箱形成有与所述容置腔室流体连通的入水口和出水口;
与所述入水口流体连通的供水件;
通过第一管路与所述出水口流体连通的用水件;
进水阀,所述进水阀位于所述容置腔室内,并与所述入水口对应设置,所述进水阀具有浮子和密封件,所述浮子连接至所述密封件,所述浮子构造为随所述容置腔室内的液位的升降而带动所述密封件移动,以使得所述密封件关闭或打开所述入水口;以及
引水件,所述引水件连接至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用水件中的至少一者,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管路与所述用水件之间的流体流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还具有位于所述容置腔室内的导向槽,所述导向槽的槽口朝向与所述水箱的高度方向一致,所述导向槽的底壁设置所述入水口;
所述密封件包括活塞,所述活塞沿所述高度方向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导向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供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的侧面与所述导向槽的侧壁之间形成有供水流通过的流道。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供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槽的底壁具有环形凸起,所述环形凸起构造为从所述入水口的下端向下延伸形成;
所述活塞的顶部具有用于接触所述环形凸起的软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水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供水系统还包括出水管,所述出水管沿所述水箱的高度方向延伸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室内,所述出水管的上端连接至所述出水口,所述出水管的下端接近所述水箱的内底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供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水系统还包括过滤组件,所述过滤组件连接至所述出水管的下端,用于对进入所述出水管的水进行过滤。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腔室中形成有用于排出多余水的溢水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供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水系统还包括溢水管路和第一单向阀,所述溢水管路流体连通至所述溢水口并共同构成溢流通路;所述第一单向阀安装于所述溢流通路,并具有允许流体经所述容置腔室向外部流出的第一状态,和阻止流体流入所述容置腔室的第二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供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水件构造为抽水泵,所述供水系统还包括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二单向阀连接至所述出水管的上端或下端,所述第二单向阀具有在流体流路导通状态下打开所述出水管的第三状态,和在流体流路截断状态下关闭所述出水管的第四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水系统还包括减压阀,所述减压阀位于所述水箱的外部,所述减压阀连接所述入水口和所述供水件。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水件构造为清洁机器人的基站。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阀还具有连杆,所述连杆的一端连接至所述浮子,所述连杆的另一端通过枢转轴可枢转地连接至所述水箱,所述枢转轴的轴线垂直于所述水箱的高度方向,所述连杆的中部与所述密封件的下部相接触。
CN202222870452.8U 2022-10-28 2022-10-28 供水系统 Active CN2183463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870452.8U CN218346318U (zh) 2022-10-28 2022-10-28 供水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870452.8U CN218346318U (zh) 2022-10-28 2022-10-28 供水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346318U true CN218346318U (zh) 2023-01-20

Family

ID=848998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870452.8U Active CN218346318U (zh) 2022-10-28 2022-10-28 供水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34631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18377B (zh) 一种带有增压排水装置的马桶
CN104033648B (zh) 一种进水阀的防止大漏水装置
CN219070149U (zh) 水箱、过滤器、转接头、基站及清洗系统
CN107965016B (zh) 一种具有溢水及过滤功能的下水器
CN104033647B (zh) 一种进水阀的防止小漏水装置
CN218346318U (zh) 供水系统
JP2008512608A (ja) 水を使用する家庭用器具における排水導管用の導管換気装置
CN109574137B (zh) 一种厨房用油水分离装置
CN219782460U (zh) 供水系统及水箱、清洁机器人系统
CN117988415A (zh) 供水系统
CN207905051U (zh) 一种卫生间节水装置
JP2005264585A (ja) マンホール装置
JP2019148140A (ja) 仮設トイレ用配管設備
JP7062978B2 (ja) ポータブルトイレ装置
CN106759751B (zh) 自动通堵式的座便器
US9765578B2 (en) Sanitary check valve to prevent well contamination
CN211315210U (zh) 饮水机的电磁阀和具有其的饮水机
CN217480348U (zh) 卫浴设备
CN219588210U (zh) 排气阀及洗碗机
CN110638392A (zh) 一种洗碗机的排水装置
CN200978997Y (zh) 停水保护器
CN217974633U (zh) 马桶冲洗系统
CN219033431U (zh) 水阀结构和智能马桶
CN116269091A (zh) 一种清洁基站和用于清洁基站的上下水模块
CN109519624A (zh) 一种三重防护下水管道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