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338587U - 关节牵伸组件与支具 - Google Patents

关节牵伸组件与支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338587U
CN218338587U CN202221334451.5U CN202221334451U CN218338587U CN 218338587 U CN218338587 U CN 218338587U CN 202221334451 U CN202221334451 U CN 202221334451U CN 218338587 U CN218338587 U CN 2183385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m
hole
rotating shaft
central axis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33445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范存义
郁诗阳
刘蔚轩
黄超
阮剑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Minimally Invasive Rehabilitation Medical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Shanghai Sixth Peoples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Minimally Invasive Rehabilitation Medical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Shanghai Sixth Peoples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Minimally Invasive Rehabilitation Medical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Shanghai Sixth Peoples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Suzhou Minimally Invasive Rehabilitation Medical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33445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3385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3385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33858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关节牵伸组件与支具,在正常使用情况下,并需要小范围调整第一臂与第二臂的夹角时,使锁止组件切换到接合状态,即第二驱动件通过锁止组件固定地设置于转动轴上以与转动轴保持同步转动,驱动第一驱动件转动,第一驱动件驱动第二驱动件转动,第二驱动件驱动转动轴转动,转动轴带动第二臂转动,从而便实现了调整第一臂与第二臂间的夹角;当需要大范围地调整第一臂与第二臂的夹角时,使得锁止组件切换到分离状态,第二驱动件与转动轴绕其中心轴线能相互转动,即第二驱动件转动时不会同步带动转动轴转动,此时可以直接驱动第二臂大角度转动,能快速地将第一臂与第二臂的夹角调整到预设值,操作较为方便快捷。

Description

关节牵伸组件与支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关节牵伸组件与支具。
背景技术
关节外伤后或手术后,需要对其固定来限制关节一段时间的活动,以利于组织的快速修复。而在修复过程中会发生各种软组织挛缩以及粘连,因此去除关节固定装置后,患者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关节僵硬,即活动范围部分或完全丧失,这种关节功能障碍在临床上非常多见。关节功能障碍(尤其是膝/肘关节屈伸功能障碍)会极大地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
牵伸疗法是获得更大关节活动范围的主要康复手段,可用于治疗因软组织挛缩导致的关节僵硬。其原理是关节囊、肌腱、韧带等软组织具有黏弹特性,在关节运动的终末位置进行持续牵伸,即可被诱导发生塑性形变(永久伸长)。静态渐进性牵伸(Staticprogressive stretching,SPS)是指将关节固定在运动范围末端某一位置施加牵伸力,随着软组织被拉长,维持这个位置所需的力减少,然后推进固定位置,如此重复,获得逐步增加的关节运动角度。
目前,牵伸支具通常是包括转动连接的第一臂与第二臂。当需要调整第一臂与第二臂间的夹角时,仅能通过逐步缓慢调节的方式来驱动第一臂与第二臂两者相对转动,同时不能根据治疗需求而灵活使用多样化的方式实现第一臂与第二臂两者的相对转动,操作起来不方便,比较费时费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关节牵伸组件与支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一个或者多个技术问题。
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关节牵伸组件,所述关节牵伸组件包括:第一臂、第二臂、转动轴,所述第一臂的一端与所述转动轴转动相连,所述第二臂的一端与所述转动轴固定相连,以使得所述第二臂能与所述转动轴保持同步转动;第一驱动件与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与所述第二驱动件相连,所述第一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驱动件转动,所述第二驱动件的中心轴线与所述转动轴的中心轴线重合;以及锁止组件,所述锁止组件可活动地与所述转动轴连接,所述锁止组件设有接合状态与分离状态;当所述锁止组件切换至所述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二驱动件通过所述锁止组件连接于所述转动轴上,以使得所述第二驱动件与所述转动轴受所述第一驱动件驱动而保持同步转动;当所述锁止组件切换至所述分离状态时,所述第二驱动件与所述转动轴绕其中心轴线能够相互转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件为蜗杆,所述第二驱动件为与所述蜗杆相配合的蜗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驱动件设有通孔,所述转动轴穿设于所述通孔中并与所述通孔间隙配合,所述转动轴还设有沿其中心轴线方向设置的轴向孔,以及位于所述转动轴的侧壁上并与所述轴向孔相连通的活动孔;所述锁止组件包括可活动地设于所述轴向孔内的推动件,以及与所述推动件相互抵接的活动件;所述活动件活动地设置于所述活动孔中;所述推动件能驱动所述活动件朝向远离于所述中心轴线的方向移动以使得所述活动件与所述通孔的孔壁抵接固定,以及能驱动所述活动件朝向靠近于所述中心轴线的方向移动以使得所述活动件与所述通孔的孔壁分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活动孔为至少两个,所述活动件为至少两个并对应地设置于所述活动孔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通孔的孔壁设有至少两个定位部,所述定位部与所述中心轴线的距离大于所述通孔的孔壁上其它部位到所述中心轴线的距离;当所述锁止组件切换到所述接合状态时,所述活动件与所述定位部抵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通孔的轴向截面为多边形,所述多边形的顶点部为所述定位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边形为正多边形;和/或,所述活动件为圆球体或椭球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锁止组件切换至所述接合状态时,所述推动件位于第一位置;当锁止组件切换至分离状态时,所述推动件位于第二位置;所述关节牵伸组件还包括与所述推动件相连的复位件,所述复位件用于驱动所述推动件由所述第二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一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活动孔为沿着远离于中心轴线的方向上孔径逐渐减小的锥形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推动件为沿着所述中心轴线活动地设置于所述轴向孔的活动杆,所述推动件设有沿着中心轴线依次设置的第一抵接段与第二抵接段,所述第一抵接段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抵接段的直径,当所述第一抵接段与所述活动件抵接时,所述活动件与所述通孔的孔壁抵接固定;当所述第二抵接段与所述活动件抵接时,所述活动件与所述通孔的孔壁分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推动件为绕所述中心轴线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轴向孔的转动杆,所述转动杆设有与所述活动件位置相应的抵接段,所述抵接段的外壁面包括绕所述中心轴线设置的第一壁面与第二壁面,所述第一壁面与所述中心轴线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壁面与所述中心轴线的距离,当所述第一壁面与所述活动件抵接时,所述活动件与所述通孔的孔壁抵接固定;当所述第二壁面与所述活动件抵接时,所述活动件与所述通孔的孔壁分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关节牵伸组件还包括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二驱动件上;所述限位机构用于在所述第二臂转动到极限角度位置时与所述第一臂相互抵接以限制所述第二臂转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安装板以及与所述安装板相连的插件,所述安装板转动地套设于所述转动轴上,所述第二驱动件绕所述中心轴线设置有间隔的多个插孔,所述插件能插设定位于任意一个所述插孔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件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臂的一端,所述第二驱动件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臂的一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臂的一端设有间隔的第一转动板与第二转动板,所述第一转动板与所述第二转动板均转动地套设于所述转动轴;所述第二臂的一端设有间隔的第三转动板与第四转动板,所述第三转动板与所述第四转动板均套设于所述转动轴上并均能与所述转动轴保持同步转动;所述第三转动板、所述第一转动板、所述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二转动板与所述第四转动板沿着所述中心轴线依次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动板通过第一耐磨套套设于所述转动轴上,所述第二转动板通过第二耐磨套套设于所述转动轴上;所述转动轴上还套设有两个所述耐磨挡圈,其中一个所述耐磨挡圈位于所述第二驱动件与所述第一转动板之间,另一个所述耐磨挡圈位于所述第二驱动件与所述第二转动板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关节牵伸组件还包括角度传感器,所述角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第一臂上,所述角度传感器用于感应所述转动轴的转动角度。
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关节牵伸支具,所述关节牵伸支具包括前述任意实施例所述的关节牵伸组件,还包括第一支撑护套与第二支撑护套,所述第一支撑护套与所述第一臂相连,所述第二支撑护套与所述第二臂相连。
有益效果:上述的关节牵伸组件与支具,在使用过程中,当需要小范围调整第一臂与第二臂的夹角时,使锁止组件切换到接合状态,即第二驱动件通过锁止组件固定地设置于转动轴上以与转动轴保持同步转动,驱动第一驱动件转动,第一驱动件驱动第二驱动件转动,第二驱动件驱动转动轴转动,转动轴带动第二臂转动,从而便实现了调整第一臂与第二臂间的夹角;当需要大范围地调整第一臂与第二臂的夹角时,使得锁止组件切换到分离状态,第二驱动件与转动轴绕其中心轴线能相互转动,即第二驱动件转动时不会同步带动转动轴转动,此时可以直接驱动第二臂大角度转动,能快速地将第一臂与第二臂的夹角调整到预设值,从而满足于需求,操作较为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关节牵伸支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关节牵伸组件的其中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关节牵伸组件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关节牵伸组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关节牵伸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的结构隐藏掉第一臂与第二臂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活动件伸出到活动孔外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活动件与推动件的第一抵接段抵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第二驱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活动件与通孔的孔壁的定位部抵接固定时的结构示意图。
10、关节牵伸组件;11、第一臂;111、第一转动板;112、第二转动板;113、第一耐磨套;114、第二耐磨套;115、耐磨挡圈;12、第二臂;121、第三转动板;122、第四转动板;123、安装孔;13、转动轴;131、轴向孔;132、活动孔;133、轴本体;134、定位套;135、安装部;14、第一驱动件;141、连接部;15、第二驱动件;151、通孔;1511、定位部;152、插孔;16、锁止组件;161、推动件;1611、第一抵接段;1612、第二抵接段;1613、过渡段;1614、推动板;162、活动件;163、复位件;17、限位机构;171、安装板;172、插件;18、角度传感器;20、第一支撑护套;30、第二支撑护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关节包括膝关节、肘关节、腕关节、踝关节、髋关节、肩关节、手足部关节和颞下颌关节等人体或动物体全身各个可应用牵伸原理治疗的关节。
参阅图1,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关节牵伸支具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关节牵伸支具,关节牵伸支具包括关节牵伸组件10,还包括第一支撑护套20与第二支撑护套30。第一支撑护套20与第一臂11相连,第二支撑护套30与第二臂12相连。以关节为肘关节为例进行介绍,第一支撑护套20例如支撑前臂时,第二支撑护套30相应支撑上臂;第一支撑护套20例如支撑上臂时,第二支撑护套30相应支撑前臂。
请参阅图2至图5,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关节牵伸组件10的其中一视角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关节牵伸组件10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关节牵伸组件10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关节牵伸组件10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具体而言,关节牵伸组件10包括:第一臂11、第二臂12、转动轴13、第一驱动件14、第二驱动件15以及锁止组件16。第一臂11的一端与转动轴13转动相连,第二臂12的一端与转动轴13固定相连,以使得第二臂12能与转动轴13保持同步转动。第一驱动件14转动地设置于第一臂11的一端,第一驱动件14与第二驱动件15相连,第一驱动件14用于驱动第二驱动件15转动。第二驱动件15转动地设置于第二臂12的一端,第二驱动件15的中心轴线(如图3中的虚线O)与转动轴13的中心轴线重合。锁止组件16可活动地设置于转动轴13上,锁止组件16设有接合状态与分离状态;当锁止组件16切换至接合状态时,第二驱动件15通过锁止组件16固定地设置于转动轴13上,以使得第二驱动件15与转动轴13保持同步转动;当锁止组件16切换至分离状态时,第二驱动件15与转动轴13绕其中心轴线能相互转动。即此状态下第二驱动件15与转动轴13非同步转动,第二驱动件转动时不会同步带动转动轴转动,此时可以直接驱动第二臂大角度转动,能快速地将第一臂与第二臂的夹角调整到预设值,从而满足于需求,操作较为方便快捷。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臂12的一端与转动轴13固定相连指的是转动轴13绕其中心轴线转动时能同步带动第二臂12转动即可,以使得第二臂12与转动轴13两者保持同步转动。可选地,第二臂12的一端具体设有安装孔123,安装孔123的形状例如为三角形、方形、五边形等等多边形,或者也可以是椭圆形等等规则形状,也可以是其它不规则形状,只要不设计成圆形即可,相应地,转动轴13设有装设于安装孔123且外形与安装孔123相匹配的安装部135。当然,第二臂12的一端也可以是采用焊接的方式固定于转动轴13上,还可以可拆卸地装设于固定轴上等等,在此不进行限定,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灵活调整与设置。
还需要说明的是,第二驱动件15通过锁止组件16固定地设置于转动轴13上指的是,第二驱动件15绕其中心轴线转动时能同步带动转动轴13转动,以使得第二驱动件15与转动轴13保持同步转动。
上述的关节牵伸组件10,在使用过程中,在正常使用情况下,并需要小范围调整第一臂11与第二臂12的夹角时,使锁止组件16切换到接合状态,即第二驱动件15通过锁止组件16固定地设置于转动轴13上以与转动轴13保持同步转动,驱动第一驱动件14转动,第一驱动件14驱动第二驱动件15转动,第二驱动件15驱动转动轴13转动,转动轴13带动第二臂12转动,从而便实现了调整第一臂11与第二臂12间的夹角;当需要大范围地调整第一臂11与第二臂12的夹角时,使得锁止组件16切换到分离状态,第二驱动件15与转动轴13绕其中心轴线能相互转动,即第二驱动件15转动时不会同步带动转动轴13转动,此时可以直接驱动第二臂12大角度转动,能快速地将第一臂11与第二臂12的夹角调整到预设值,从而满足于需求,操作较为方便快捷。
请参阅图5与图6,图6示出了图5所示的结构隐藏掉第一臂11与第二臂12后的结构示意图。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驱动件14为蜗杆,第二驱动件15为与蜗杆相配合的蜗轮。如此,锁止组件16处于接合状态,且驱动蜗杆转动时,蜗杆能相应驱动蜗轮转动,蜗轮便能通过转动轴13驱动第二臂12转动从而调整第二臂12相对于第一臂11的夹角;当蜗杆停止转动时,基于蜗杆与蜗轮两者相互形成自锁的特性,能实现第一臂11与第二臂12两者维持于某一夹角。
作为一个可选的方案,第一驱动件14还可以被设置成第一齿轮,第二驱动件15相应设置成与第一齿轮相啮合的第二齿轮。
请参阅图6,在一个实施例中,为了能便于驱动蜗杆转动,蜗杆的一端设有用于与起子或扳手相连的连接部141,起子或扳手与连接部141相连后,便能使得蜗杆发生转动。具体而言,连接部141为设置于蜗杆的一端端面上并与起子外形相适应的凹孔,具体例如梅花孔、方形孔等等。可选地,连接部141也可以是设置于蜗杆的一端端部上,且截面为梅花形或方形等等的凸部。
参阅图4至图9,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活动件伸出到活动孔外时的结构示意图;图8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活动件与推动件的第一抵接段抵接时的结构示意图;图9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第二驱动件15的结构示意图。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驱动件15设有通孔151,转动轴13穿设于通孔151中并与通孔151间隙配合,转动轴13还设有沿其中心轴线方向设置的轴向孔131,以及位于转动轴13的侧壁上并与轴向孔131相连通的活动孔132(如图4及图7所示)。锁止组件16包括可活动地设于轴向孔131内的推动件161,以及与推动件161相互抵接的活动件162。活动件162活动地设置于活动孔132中。推动件161能驱动活动件162朝向远离于中心轴线的方向移动以使得活动件162与通孔151孔壁抵接固定(如图4及图10所示),以及能驱动活动件162朝向靠近于中心轴线的方向移动以使得活动件162与通孔151孔壁分离。如此,当锁止组件16切换到接合状态时,推动件161驱动活动件162朝向远离于中心轴线的方向移动,使得活动件162与通孔151孔壁抵接固定,同时由于活动件162位于活动孔132中,即活动件162会对转动轴13的转动起到限制作用,这样第二驱动件15便通过锁止组件16与转动轴13保持相对固定,能实现三者绕中心轴线同步转动;当锁止组件16切换到分离状态时,推动件161还能驱动活动件162朝向靠近于中心轴线的方向移动,使得活动件162与通孔151孔壁分离,即活动件162不会对转动轴13的转动起到限制作用,进而转动轴13与第二驱动件15两者能各自绕中心轴线相互转动,不会相互影响。
请参阅图7与图8,在一个实施例中,活动件162包括但不限于为圆球体、椭球体、活动块或活动杆。
请参阅图4与图7,在一个实施例中,活动孔132为至少两个,活动件162为至少两个并对应地设置于活动孔132中。如此,当锁止组件16切换到接合状态时,有至少两个活动件162同步与通孔151孔壁进行抵接固定,使得在接合状态下第二驱动件15与转动轴13两者结合效果稳固,保证沿着中心轴线方向同步转动。
当然,作为一个可选的方案,活动孔132也可以是一个,活动件162相应为一个。
请参阅图4、图7、图9与图10,图9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第二驱动件15的结构示意图,图10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活动件152与通孔151孔壁的定位部抵接固定时的结构示意图。在一个实施例中,通孔151孔壁设有至少两个定位部1511。可选地,通孔151的轴向截面为多边形,多边形的顶点部为定位部1511。此外,定位部1511与中心轴线的距离大于通孔151孔壁上其它部位到中心轴线的距离。当锁止组件16切换到接合状态时,活动件162与定位部1511抵接。如此,当锁止组件16切换到接合状态时,由于活动件162与定位部1511抵接,活动件162还与推动件161抵接,且定位部1511与中心轴线的距离大于通孔151孔壁其它部位与中心轴线的距离,即此时定位部1511抵接固定于定位部1511,不能相对于通孔151孔壁转动,实现了第二驱动件15与转动轴13两者的固定。
在一个可选的方案中,通孔151的轴向截面不限于为多边形,还可以是其它规则形状或不规则形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灵活调整与设置。
请参阅图4与图10,在一个实施例中,多边形为正多边形;和/或,活动件162为圆球体或椭球体。如此,当多边形为正多边形,且活动件162为圆球体或椭球体时,在由分离状态切换到接合状态过程中,活动件162由于移动较为顺畅,能顺利地分别移动至并抵接固定于定位部1511。
作为一个具体示例,多边形例如为正六边形或正九边形(如图9及图10所示),活动件162相应为三个,且设为圆球体或椭球体,活动孔132为三个,并绕中心轴线等间隔地布置于转动轴13的侧壁上。
作为一个具体示例,多边形例如为正四边形、正八边形或正十二边形,活动件162相应例如为四个,且设为圆球体或椭球体,活动孔132为四个并绕中心轴线等间隔地布置于转动轴13的侧壁上。
请参阅图4-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当锁止组件16切换至接合状态时,推动件161位于第一位置;当锁止组件16切换至分离状态时,推动件161位于第二位置;关节牵伸组件10还包括与推动件161相连的复位件163,复位件163用于驱动推动件161沿着中心轴线(如图4所示的O)由第二位置移动到第一位置。如此,当需要对锁止组件16进行解锁时,使锁止组件16切换到分离状态,并在调整第一臂11与第二臂12的夹角操作后,松开推动件161,在复位件163的复位力作用下,便能实现推动件161沿着中心轴线由第二位置移动到第一位置,从而使得锁止组件16快速地切换到接合状态,无需人工手动操作,复位操作较为便捷。
具体而言,复位件163例如为弹性件或其它能够驱动推动件161复位到第一位置的器件。其中,当复位件163设置为弹性件时,弹性件包括但不限于为弹簧、扭簧、弹性块、弹性杆、弹性柱或弹性绳。本实施例中,推动件161为推动杆并伸出到轴向孔131的外部,弹性件具体为套设于推动件161外部的弹簧,弹簧的一端与推动件161相连,弹簧的另一端与转动轴13、第一臂11、第二臂12或限位机构17直接相连或间接相连,这样弹簧便能提供弹性力使得推动件161沿着轴向方向运动。
当然,在一个实施例中,当推动件161被设定为在轴向孔131内部以转动的方式活动时,复位件163相应设为扭簧或弹性绳,在推动件161由第一位置转动到第二位置过程中,使得复位件163发生变形,从而复位件163便能提供弹性力来使得推动件161由第二位置运行到第一位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活动孔132为沿着远离于中心轴线的方向上孔径逐渐减小的锥形孔。如此,能限制活动件162通过活动孔132向外完全脱离出转动轴13,提高了稳定性。
请参阅图4、图7与图8,具体而言,转动轴13包括轴本体133,及通过例如焊接固定、粘接固定、卡接固定、铆接固定于轴本体133上的定位套134,活动孔132形成于定位套134中。如此,能实现了在转动轴13上形成该活动孔132,使得活动孔132的加工较为容易。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活动孔132也可以采用直接形成于转动轴13上的方式来生产,而无需将转动轴13分成两个零件来加工并组合在一起。
请参阅图4、图5与图8,在一个实施例中,推动件161为沿着中心轴线活动地设置于轴向孔131的活动杆,推动件161设有沿着中心轴线依次设置的第一抵接段1611与第二抵接段1612,第一抵接段1611的直径大于第二抵接段1612的直径,当第一抵接段1611与活动件162抵接时,活动件162与通孔151孔壁抵接固定,也即推动件161位于第一位置;当第二抵接段1612与活动件162抵接时,活动件162与通孔151孔壁分离,也即推动件161位于第二位置,例如,活动件162具体是一个钢球,当第二抵接段1612段移动到与钢球抵接的位置时,由于第二抵接段1612的直径较小,则为活动件162腾出了活动空间,活动件162由如图10所示位置朝向图10的中心轴线靠拢了,进而可以在图10中的八边形孔内自由转动,因此该状态为分离状态,第二抵接段1612与第二驱动件15之间能相互转动。
请参阅图4、图5与图8,在一个实施例中,推动件161还设有位于第一抵接段1611与第二抵接段1612之间的过渡段1613。过渡段1613的一端直径与第一抵接段1611直径相同,过渡段1613另一端直径与第二抵接段1612直径相同,过渡段1613的直径由一端至另一端呈逐渐减小的趋势。如此,当推动件161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相互切换过程中,也即锁止组件16在接合状态与分离状态相互切换过程中,活动件162沿着过渡段1613的方式实现解锁,移动较为顺畅,能减小噪音。
请参阅图4、图5与图8,在一个实施例中,推动件161的端部伸出到转动轴13的外部。且推动件161伸出到转动轴13外部的端部上设置有推动板1614。推动板1614能增大受力面积,从而能实现顺利地推动推动件161沿着中心轴线在轴向孔131内活动。
需要说明的是,该“推动板1614”可以为“推动件161的一部分”,即“推动板1614”与“推动件161的其他部分”一体成型制造;也可以与“推动件161的其他部分”可分离的一个独立的构件,即“推动板1614”可以独立制造,再与“推动件161的其他部分”组合成一个整体。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推动件161不限于采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沿着中心轴线的方向移动来调整位置,推动件161还可以是为绕中心轴线可转动地设置于轴向孔131的转动杆,转动杆设有与活动件162位置相应的抵接段,抵接段的外壁面包括绕中心轴线设置的第一壁面与第二壁面,第一壁面与中心轴线的距离大于第二壁面与中心轴线的距离,当第一壁面与活动件162抵接时,活动件162与通孔151孔壁抵接固定;当第二壁面与活动件162抵接时,活动件162与通孔151孔壁分离。
在一个实施例中,推动件161还设有位于第一壁面与第二壁面之间的过渡壁面,过渡壁面到中心轴线的距离在从与第一壁面相连的一侧至另一侧的方向上呈减小趋势。如此,当推动件161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相互切换过程中,也即锁止组件16在接合状态与分离状态相互切换过程中,活动件162沿着过渡壁面转动的方式实现解锁,转动较为顺畅,能减小噪音。
请参阅图2、图5与图6,在一个实施例中,关节牵伸组件10还包括限位机构17。限位机构17设置于第二驱动件15上。限位机构17用于在第二臂12转动到极限角度位置时与第一臂11相互抵接以限制第二臂12转动。如此,通过设置限位机构17,由限位机构17对第二臂12的位置进行限制转动,从而能实现起到将第一臂11与第二臂12的夹角控制在预设值。
请参阅图2、图5与图6,在一个实施例中,限位机构17包括安装板171以及与安装板171相连的插件172。安装板171转动地套设于转动轴13上,第二驱动件15绕中心轴线设置有间隔的多个插孔152,插件172能插设定位于任意一个插孔152内。如此,通过调整插件172的装设位置,便能相应调整第一臂11与第二臂12间的最大夹角或者最小夹角。
请参阅图2、图5与图6,在一个实施例中,限位机构17为一个或两个。如此,当限位机构17为两个时,其中一个能用于控制第一臂11与第二臂12间的最大夹角值,另一个能用于控制第一臂11与第二臂12间的最小夹角值。具体而言,为了便于调整设置最大夹角值或者最小夹角值,还可以在第二臂12上设置角度的刻度值,供限位机构17在调整位置时进行参考。
请参阅图3、图4或图6,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复位件163套设于推动件161上,复位件163分别与推动板1614、限位机构17相抵接。
请参阅图3至图5,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臂11的一端设有间隔的第一转动板111与第二转动板112。第一转动板111与第二转动板112均转动地套设于转动轴13。第二臂12的一端设有间隔的第三转动板121与第四转动板122。第三转动板121与第四转动板122均套设于转动轴13上。具体而言,第三转动板121与第四转动板122中的其中一个设置有安装孔123,安装孔123的形状例如为三角形、方形、五边形等等多边形,或者也可以是椭圆形等等规则形状,也可以是其它不规则形状,只要不设计成圆形即可,相应地,转动轴13设有装设于安装孔123且外形与安装孔123相匹配的安装部135。从而便能实现第二臂12与转动轴13保持同步转动。此外,第三转动板121、第一转动板111、第二驱动件15、第二转动板112与第四转动板122沿着中心轴线依次设置。如此,第一臂11与第二臂12两者的连接较为稳固,且第二驱动件15的设置位置较为稳定可靠,当第一臂11与第二臂12相互转动过程中,运行稳定性较好。
当然,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臂11与第二臂12的端部还可以是其它结构形式,只要能实现与转动轴13的连接即可,在此不进行限定,根据实际需求灵活设置与调整。
请参阅图4与图5,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转动板111通过第一耐磨套113套设于转动轴13上,第二转动板112通过第二耐磨套114套设于转动轴13上;转动轴13上还套设有两个耐磨挡圈115,其中一个耐磨挡圈115位于第二驱动件15与第一转动板111之间,另一个耐磨挡圈115位于第二驱动件15与第二转动板112之间。如此,在第一耐磨套113与第二耐磨套114的作用下,能减小第一转动板111与第二转动板112的磨损量,从而延长使用寿命。此外,耐磨挡圈115能限制第一耐磨套113与第二耐磨套114沿着中心轴线移动,增强了运行稳定性。
请参阅图4与图5,在一个实施例中,关节牵伸组件10还包括角度传感器18,角度传感器18设置于第一臂11上,角度传感器18用于感应转动轴13的转动角度。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Claims (18)

1.一种关节牵伸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关节牵伸组件包括:
第一臂、第二臂、转动轴,所述第一臂的一端与所述转动轴转动相连,所述第二臂的一端与所述转动轴固定相连,以使得所述第二臂能与所述转动轴保持同步转动;
第一驱动件与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与所述第二驱动件相连,所述第一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驱动件转动,所述第二驱动件的中心轴线与所述转动轴的中心轴线重合;以及
锁止组件,所述锁止组件可活动地与所述转动轴连接,所述锁止组件设有接合状态与分离状态;当所述锁止组件切换至所述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二驱动件通过所述锁止组件连接于所述转动轴上,以使得所述第二驱动件与所述转动轴受所述第一驱动件驱动而保持同步转动;当所述锁止组件切换至所述分离状态时,所述第二驱动件与所述转动轴绕其中心轴线能够相互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关节牵伸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件为蜗杆,所述第二驱动件为与所述蜗杆相配合的蜗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关节牵伸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件设有通孔,所述转动轴穿设于所述通孔中并与所述通孔间隙配合,所述转动轴还设有沿其中心轴线方向设置的轴向孔,以及位于所述转动轴的侧壁上并与所述轴向孔相连通的活动孔;所述锁止组件包括可活动地设于所述轴向孔内的推动件,以及与所述推动件相互抵接的活动件;所述活动件活动地设置于所述活动孔中;所述推动件能驱动所述活动件朝向远离于所述中心轴线的方向移动以使得所述活动件与所述通孔的孔壁抵接固定,以及能驱动所述活动件朝向靠近于所述中心轴线的方向移动以使得所述活动件与所述通孔的孔壁分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关节牵伸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孔为至少两个,所述活动件为至少两个并对应地设置于所述活动孔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关节牵伸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的孔壁设有至少两个定位部,所述定位部与所述中心轴线的距离大于所述通孔的孔壁上其它部位到所述中心轴线的距离;当所述锁止组件切换到所述接合状态时,所述活动件与所述定位部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关节牵伸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的轴向截面为多边形,所述多边形的顶点部为所述定位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关节牵伸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边形为正多边形;和/或,所述活动件为圆球体或椭球体。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关节牵伸组件,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锁止组件切换至所述接合状态时,所述推动件位于第一位置;当锁止组件切换至分离状态时,所述推动件位于第二位置;所述关节牵伸组件还包括与所述推动件相连的复位件,所述复位件用于驱动所述推动件由所述第二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一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关节牵伸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孔为沿着远离于中心轴线的方向上孔径逐渐减小的锥形孔。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关节牵伸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件为沿着所述中心轴线活动地设置于所述轴向孔的活动杆,所述推动件设有沿着中心轴线依次设置的第一抵接段与第二抵接段,所述第一抵接段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抵接段的直径,当所述第一抵接段与所述活动件抵接时,所述活动件与所述通孔的孔壁抵接固定;当所述第二抵接段与所述活动件抵接时,所述活动件与所述通孔的孔壁分离。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关节牵伸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件为绕所述中心轴线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轴向孔的转动杆,所述转动杆设有与所述活动件位置相应的抵接段,所述抵接段的外壁面包括绕所述中心轴线设置的第一壁面与第二壁面,所述第一壁面与所述中心轴线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壁面与所述中心轴线的距离,当所述第一壁面与所述活动件抵接时,所述活动件与所述通孔的孔壁抵接固定;当所述第二壁面与所述活动件抵接时,所述活动件与所述通孔的孔壁分离。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关节牵伸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关节牵伸组件还包括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二驱动件上;所述限位机构用于在所述第二臂转动到极限角度位置时与所述第一臂相互抵接以限制所述第二臂转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关节牵伸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安装板以及与所述安装板相连的插件,所述安装板转动地套设于所述转动轴上,所述第二驱动件绕所述中心轴线设置有间隔的多个插孔,所述插件能插设定位于任意一个所述插孔内。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关节牵伸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件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臂的一端,所述第二驱动件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臂的一端。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关节牵伸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臂的一端设有间隔的第一转动板与第二转动板,所述第一转动板与所述第二转动板均转动地套设于所述转动轴;所述第二臂的一端设有间隔的第三转动板与第四转动板,所述第三转动板与所述第四转动板均套设于所述转动轴上并均能与所述转动轴保持同步转动;所述第三转动板、所述第一转动板、所述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二转动板与所述第四转动板沿着所述中心轴线依次设置。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关节牵伸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板通过第一耐磨套套设于所述转动轴上,所述第二转动板通过第二耐磨套套设于所述转动轴上;所述转动轴上还套设有两个耐磨挡圈,其中一个所述耐磨挡圈位于所述第二驱动件与所述第一转动板之间,另一个所述耐磨挡圈位于所述第二驱动件与所述第二转动板之间。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关节牵伸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关节牵伸组件还包括角度传感器,所述角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第一臂上,所述角度传感器用于感应所述转动轴的转动角度。
18.一种关节牵伸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关节牵伸支具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7任意一项所述的关节牵伸组件,还包括第一支撑护套与第二支撑护套,所述第一支撑护套与所述第一臂相连,所述第二支撑护套与所述第二臂相连。
CN202221334451.5U 2022-05-31 2022-05-31 关节牵伸组件与支具 Active CN2183385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334451.5U CN218338587U (zh) 2022-05-31 2022-05-31 关节牵伸组件与支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334451.5U CN218338587U (zh) 2022-05-31 2022-05-31 关节牵伸组件与支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338587U true CN218338587U (zh) 2023-01-20

Family

ID=849213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334451.5U Active CN218338587U (zh) 2022-05-31 2022-05-31 关节牵伸组件与支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33858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S2387420T3 (es) Estabilizador dinámico de espina dorsal
EP2320814B1 (en) Apparatus for stabilizing vertebral bodies
US9681893B2 (en) Method for stabilizing a spine
CN105283155B (zh) 双向阻尼和辅助单元
US9392673B2 (en) Adjustable interbody introducer device and method
US5328446A (en) Orthopedic joint and method for treating a contracture
US10463549B2 (en) Dynamic seating components for wheelchairs
CN104736077A (zh) 可复位的医疗器械支撑系统、设备和方法
PT1503707E (pt) Articulação ambulante de joelho
JP2011512888A (ja) 後部腰椎の人工関節
JPS63500915A (ja) 緊張部材と分節円柱とに相互作用する作動手段を有する人工ペニス
EP4197515A1 (en) Ankle joint device having adjustable foot support initial angle
CA2905267C (en) Rehabilitation apparatus with mechanical linkage
CN113163956B (zh) 具有桁架结构的可穿戴椅子
CN218338587U (zh) 关节牵伸组件与支具
US8083655B2 (en) Training device for building up the musculature of the locomotor system
CN211095733U (zh) 骨盆机构
CN117179985A (zh) 关节牵伸组件与支具
CN217718889U (zh) 眼科教具
CN100355407C (zh) 腕骨骨折复位和固定装置
CN212547303U (zh) 一种肩外展双自由度支具
US20240197515A1 (en) Involuntary movement dampening device
AU2014277810B2 (en) Apparatus for stabilizing vertebral bodies
CN110812133A (zh) 具有关节结构的拐杖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