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355407C - 腕骨骨折复位和固定装置 - Google Patents

腕骨骨折复位和固定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355407C
CN100355407C CNB2004100080159A CN200410008015A CN100355407C CN 100355407 C CN100355407 C CN 100355407C CN B2004100080159 A CNB2004100080159 A CN B2004100080159A CN 200410008015 A CN200410008015 A CN 200410008015A CN 100355407 C CN100355407 C CN 100355407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sleeve
screw
far
fra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41000801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663544A (zh
Inventor
郭霞
刘沐青
文效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HKPU
Original Assignee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HKP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HKPU filed Critical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HKPU
Priority to CNB200410008015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355407C/zh
Publication of CN16635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635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5540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55407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腕骨骨折复位和固定装置,其包括:贴靠着使用者的前臂掌侧的前臂掌侧板(2);连接于所述前臂掌侧板(2)的内侧向板(3)和外侧向板(3’),所述内、外侧向板(3、3’)通过至少一根带状部件(6)分别靠近前臂的内、外侧定位;利用另外的至少一根带状部件(6’)贴靠着使用者手背的手背板(4);其中,所述内、外侧向板(3、3’)各自通过万向连接装置(5)连接到手背板(4)上,所述万向连接装置(5)允许使用者的腕部沿着任意方向运动,并可以在任意角度固定。

Description

腕骨骨折复位和固定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涉及桡骨远端骨折的复位和固定,尤其涉及一种三维动态的和多功能的前臂支具,该支具适于进行桡骨远端骨折的复位和固定,同时允许腕关节远端牵引、在任意位置固定,以及进行在定量调节范围内的运动。
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腕骨骨折复位和固定装置,其包括:贴靠着使用者的前臂掌侧的前臂掌侧板;连接于所述前臂掌侧板的内侧向板和外侧向板,所述内、外侧向板通过至少一根带状部件分别靠近前臂的内、外侧定位;利用另外的至少一根带状部件贴靠着使用者手背的手背板。
背景技术
桡骨远端的骨折是在老龄人群中最常见的上肢骨折。参见VogtMT等人2002年的文章Distal radius fractures in older women:1 10years follow-up study of descriptive characteristics and risk factorsJAG 50:97-103可知,在这个年龄组中的发病率被报告为每1,000人中就有8-10人发病。估计在中国50岁以上的人口中每年有250万个桡骨远端骨折的病例。因此,在中国,与桡骨远端骨折相关的产品有着巨大的市场。
Carter等人的美国专利U.S.5,203,766公开了一种腕部支具,其包括贴靠着使用者的前臂的前侧前臂板和后侧前臂板,连接在前侧前臂板上的内、外支杆和手支具,其中手支具与支杆可枢转地连接,使得使用者的腕部可以运动。但是这种现有技术的方案的缺点在于,手支具与支杆的枢转连接只能使使用者的腕部做掌屈背伸向的枢转运动,使用者腕部的运动范围很有限,不能充分实现腕关节早期运动锻炼的目的。另外,前侧前臂板和后侧前臂板将使用者的前臂完全盖住,因此不能进行接触皮肤的治疗,例如超声治疗等。
美国专利U.S.5,203,766的技术方案的另外的两个主要缺点如下:
由于各人腕骨大小不同,手掌与桡骨远端骨折距离不等,故前臂固定架与手背板之间距离应该可以定量调节,以保持骨折断端间一定的拉力,这在骨折牵引复位固定中起重要作用。U.S.5,203,766的设计不能产生前臂固定架与手背板之间的距离调节。
在固定骨折同时允许手腕在定量调节范围内的三维活动对腕部功能康复极为重要。U.S.5,203,766的设计不能允许手腕的左右侧向活动,而且其掌背侧只能定角度固定,而活动范围不能定量调节。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腕骨骨折复位和固定装置,其包括:贴靠着使用者的前臂掌侧的前臂掌侧板;连接于所述前臂掌侧板的内侧向板和外侧向板,所述内、外侧向板通过至少一根带状部件分别靠近前臂的内、外侧定位;利用另外的至少一根带状部件贴靠着使用者手背的手背板;其中,所述手背板通过万向连接装置连接到内、外侧向板上,所述万向连接装置允许使用者的腕部沿着任意方向运动。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一个优点在于,连接手背板和内、外侧向板的万向连接装置可以定量调节内、外侧向板与手背板之间的距离,定量调节手腕转动角度和力度。另一个优点在于,该万向连接装置允许使用者的腕部沿着任意方向运动,这有利于充分实现腕关节早期运动锻炼的目的。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方案中,再一个优点在于,所述前臂掌侧板在靠近使用者腕部的位置具有至少一个凹口,这就可以露出一部分腕部皮肤,有利于进行接触皮肤的处理,例如超声治疗等。
附图说明
现在将参考附图来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其中:
图1是连接在使用者手臂上的根据本发明的腕骨骨折复位和固定装置的透视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腕骨骨折复位和固定装置在非使用状态下的透视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腕骨骨折复位和固定装置的单球式万向连接装置的示意图;
图3a是沿图3中的线I-I截取的根据本发明的单球式万向连接装置的局部截面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腕骨骨折复位和固定装置的双球式万向连接装置的示意图;
图4a是图4的球窝部分的局部放大图,更详细地表示了该万向连接装置;
图5是图3和4中的距离调节部分的局部放大图,更详细地表示了该万向连接装置;
图5a是图5中的距离调节部分去掉紧定螺钉之后的放大透视图;
图6是与根据本发明的腕骨骨折复位和固定装置的内、外侧向板相关联的调节装置的局部分解透视图;
图7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腕骨骨折复位和固定装置的手掌板的局部透视图;以及
图8a和8b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腕骨骨折复位和固定装置的前臂背侧板和前臂掌侧板的可选构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文中所用时,方向性副词是根据使用本发明的患者的前臂方向确定的,其中从近到远的方向是指从患者的肘关节指向手掌的方向。因为本发明的多数部件是沿着前臂的长度方向定位的,所以某个部件的远端是指更靠近手掌的端部,而近端是指更靠近肘关节的端部。另外,还有某些部件是沿着前臂的掌侧-背侧方向定位的。
现在请参看图1和2,总体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腕骨骨折复位和固定装置的优选实施例,其包括:贴靠着使用者的前臂掌侧的前臂掌侧板2;连接于所述前臂掌侧板2的内侧向板3和外侧向板3’,所述内、外侧向板3、3’通过至少一根带状部件6分别靠近前臂的内、外侧定位;利用另外的至少一根带状部件6’贴靠着使用者手背的手背板4;其中,所述内、外侧向板3、3’各自通过万向连接装置5连接到手背板4上,所述万向连接装置5允许使用者的腕部沿着任意方向运动。下文中将对万向连接装置进行更详细的描述。
任选地,该腕骨骨折复位和固定装置还可包括前臂背侧板1,该前臂背侧板1通过所述至少一根带状部件6连接在所述内、外侧向板3、3’上,从而贴靠着使用者的前臂背侧。优选地,为了更好地与患者的前臂相贴靠,所述前臂背侧板1和/或所述前臂掌侧板2的形状可以分别与使用者的前臂背侧或者前臂掌侧的形状相配合。
参见图2可见,所述前臂掌侧板2在靠近使用者腕部的位置具有至少一个凹口21,从而可以露出一部分皮肤来进行接触皮肤的处理,例如超声治疗、涂敷药物等。另一种方案是,如图8a所示,所述前臂背侧板1(未示出)和/或所述前臂掌侧板2可以在其上的任何位置处具有任意数量和大小的开口21’,从而可以根据需要露出一部分特定的皮肤来进行接触皮肤的处理。更优选地,如图8b所示,所述前臂背侧板1和/或所述前臂掌侧板2(未示出)可为网格状,从而可以露出多个皮肤部分来进行接触皮肤的处理。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这些开口构型的实施方案都落入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进一步参看图6可知,本发明的腕骨骨折复位和固定装置还包括与所述内、外侧向板3、3’相关联的调节装置,该调节装置用于调节所述内侧向板3与所述外侧向板3’之间的距离和所述内、外侧向板3、3’与所述前臂掌侧板2之间的距离。因为内侧向板和外侧向板结构相同并且对称布置,所以出于简化目的,图中只作为实例示出了调节装置的内侧部分。该调节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螺纹件17,该第一螺纹件延伸通过所述前臂掌侧板2和所述内侧向板3并且将它们互连起来;至少一个第二螺纹件17’,该第二螺纹件延伸通过所述前臂掌侧板2和所述外侧向板3’并且将它们互连起来;所述内侧向板3可选择性地沿着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螺纹件的长度定位,而所述外侧向板3’可选择性地沿着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螺纹件的长度定位。采用这种实施方案,可以根据各个患者的前臂的掌侧与背侧之间的距离而相应地调节所述内、外侧向板3、3’与所述前臂掌侧板2的相对位置,从而沿着掌侧-背侧方向对患者前臂施加所需的压力。
另一种方案是,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螺纹件延伸通过相对应地设置在所述前臂掌侧板2中的至少一个第一长孔18,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螺纹件延伸通过相对应地设置在所述前臂掌侧板2中的至少一个第二长孔18’,所述第一和第二长孔使得所述第一和第二螺纹件的位置可相对于前臂向内或向外调节。采用这种实施方案,可以根据各个患者的前臂的内侧与外侧之间的距离而相应地调节所述内、外侧向板3、3’之间相对位置,从而沿着内侧-外侧方向对患者前臂施加所需的压力。
此外,如图7中所示,该腕骨骨折复位和固定装置还可包括连接到所述手背板4上的手掌板20,所述手掌板在第二掌骨内侧弯向掌侧,贴靠着使用者的手掌表面承托手掌并协助手背板4与手之间进行固定,有助于进行腕骨骨折的复位和固定。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很容易理解,各个板件可以由轻质的带有一定刚性的材料例如塑料制成;带状部件可以是任何已知的带子,它可以将内、外侧向板或者前臂背侧板系在患者的胳膊上,或者通过尼龙搭扣连接、粘接等方式将上述板件连接在患者的胳膊上。
下面具体参照图3、3a、4、4a、5和5a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万向连接装置5。参见图3和3a可知,所述手背板4的内侧近端和外侧近端各自固定连接有一第一螺杆16(出于简化目的只示出了一侧的螺杆)。所述内、外侧向板3、3’的远端上各自开有一螺纹孔24;其中所述万向连接装置5是单球式万向连接装置,其包括:具有内螺纹并且与所述第一螺杆16螺纹接合的第一套筒13;偏压件14,该偏压件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螺杆16的近端上,而其另一端连接有一窝座22;包括球头和螺杆部分的球头螺杆12,该球头螺杆12的球头成形为与所述窝座22相配合并且该球头的直径等于所述第一套筒13的内直径,在所述球头螺杆12部分穿过第一套筒13之后,通过将第一套筒13拧在所述第一螺杆16上而使配合在所述窝座22中的所述球头被所述偏压件14压靠在第一套筒13的远端内凸缘23上,所述球头螺杆12的螺杆部分拧入所述螺纹孔中;第一止动件15,该第一止动件具有内螺纹并且在第一套筒13的远端一侧与所述第一螺杆16螺纹接合,当所述第一止动件15贴靠着第一套筒13的远端时,所述第一套筒13不能相对于所述第一螺杆16移动;以及其中所述球头螺杆12的球头可在第一套筒13中克服偏压件14所引起的摩擦阻力沿任何方向转动,从而允许使用者的腕部沿着任意方向运动;并且其中通过使所述第一套筒13相对于所述第一螺杆16转动,然后用第一止动件15固定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可以调节偏压件14所引起的摩擦阻力。其最大摩擦阻力可将第一套筒13与球头螺杆12固定于任意相对角度。
作为本发明的单球式万向连接装置更优选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内、外侧向板3、3’的远端上各自固定连接有一杆7,所述万向连接装置5除了以上结构之外还包括:第二套筒9,该第二套筒的远段部分上具有内螺纹,该远段部分的长度优选约为第二套筒9的长度的1/3,并且该远段部分与所述球头螺杆12的螺杆部分螺纹接合,而该第二套筒的近段部分的长度优选约为第二套筒9的长度的2/3,该近段部分具有光滑内壁并且与所述杆7相套合;第二止动件8,所述第二止动件8用于使所述第二套筒9不能相对于所述杆7移动;以及其中通过使所述第二套筒9相对于所述杆7滑动,然后用第二止动件8固定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可以调节所述手背板4和所述内、外侧向板3、3’之间的距离。
最优选地,所述万向连接装置5还包括第三止动件10,该第三止动件具有内螺纹并且在第二套筒9的远端一侧与所述球头螺杆12的螺杆部分螺纹接合,当所述第三止动件10贴靠着第二套筒9的远端时,第二套筒9不能相对于所述球头螺杆12移动;以及其中通过使所述第二套筒9相对于所述球头螺杆12的螺杆部分转动,然后用第三止动件10固定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可以进一步调节所述手背板4和所述内、外侧向板3、3’之间的距离。
另一种方案是,如图4和4a所示,所述万向连接装置5是双球式万向连接装置,其包括:通过紧固装置29固定在一起的相对设置的第一窝板24和第二窝板24’,该第一窝板24上设置有第一近端凹窝和第一远端凹窝,而该第二窝板24’上相对应地设置有形状和尺寸与第一近端凹窝相同的第二近端凹窝,以及形状和尺寸与第一远端凹窝相同的第二远端凹窝;近端球头杆25和远端球头杆26,该近端球头杆25的杆部固定连接到所述内侧向板4或外侧向板5上,该远端球头杆26的杆部固定连接到所述手背板4上;以及其中,当所述第一窝板24与第二窝板24’通过紧固装置29固定在一起时,所述第一近端凹窝和第一远端凹窝分别与所述第二近端凹窝和第二远端凹窝沿径向对齐,而所述近端球头杆25的球头可转动地接合在所述第一近端凹窝和所述第二近端凹窝中,所述远端球头杆26的球头可转动地接合在所述第一远端凹窝和所述第二远端凹窝中,从而通过所述近端、远端球头杆25、26的所述球头分别在所述近端、远端凹窝中的转动实现使用者腕部沿任意方向的运动。
作为本发明的双球式万向连接装置更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内、外侧向板3、3’的远端上各自固定连接有一杆7,所述近端球头杆25的杆部上具有螺纹;其中所述万向连接装置5除了以上结构之外还包括:第二套筒9,该第二套筒的远段部分上具有内螺纹,该远段部分的长度优选约为第二套筒9的长度的1/3,并且该远段部分与所述球头螺杆12的螺杆部分螺纹接合,而该第二套筒的近段部分的长度优选约为第二套筒9的长度的2/3,该近段部分具有光滑内壁并且与所述杆7相套合;第二止动件8,所述第二止动件8用于使所述第二套筒9不能相对于所述杆7移动;以及其中通过使所述第二套筒9相对于所述杆7滑动,然后用第二止动件8固定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可以调节所述手背板4和所述内、外侧向板3、3’之间的距离。
此外,所述万向连接装置5还包括第三止动件10,该第三止动件具有内螺纹并且在第二套筒9的远端一侧与所述近端球头杆25的杆部螺纹接合,当所述第三止动件10贴靠着第二套筒9的远端时,第二套筒9不能相对于所述近端球头杆25移动;以及其中通过使所述第二套筒9相对于所述近端球头杆25的杆部转动,然后用第三止动件10固定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可以进一步调节所述手背板4和所述内、外侧向板3、3’之间的距离。
最优选地,在具有上述结构的双球式万向连接装置5中,在与所述近端凹窝和远端凹窝分别相对应的位置处,所述第一窝板24和第二窝板24’中的至少一个包括垂直穿过其中的近端螺纹通孔和远端螺纹通孔,其中当所述第一窝板24与第二窝板24’通过紧固装置29固定在一起时,所述近端螺纹通孔的轴线通过所述近端球头杆25的球头的球心,而所述远端螺纹通孔的轴线通过所述远端球头杆26的球头的球心;其中所述万向连接装置5还包括分别与所述近端螺纹通孔和所述远端螺纹通孔螺纹接合的近端紧定螺钉27和远端紧定螺钉28;以及其中当使用者的腕部转动预定角度之后,分别将近端紧定螺钉27和远端紧定螺钉28拧入所述近端螺纹通孔和远端螺纹通孔并且与所述近端球头杆25的球头和远端球头杆26的球头相接触,从而将这两个所述球头分别顶靠在所述紧定螺钉对面的凹窝中,固定保持所述预定角度。
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清楚可知,所述紧固装置29可包括一螺栓,而所述第一、第二窝板24、24’上各开有一螺纹孔,在装配时,所述螺栓穿过彼此面对的这两个螺纹孔进行固定;以及其中所述紧固装置29还包括在所述两个窝板之间套在所述螺栓上的偏压件30,该偏压件30的两端分别顶靠着第一、第二窝板24、24’,从而对螺栓与所述两个窝板之间的螺纹接合起防松作用并且保持所述两个窝板之间的间隔。
下面参照图5和5a,详细描述用于调节所述手背板4和所述内、外侧向板3、3’之间的距离的部分的具体结构。
在万向连接装置5中,所述第二套筒9的筒壁上可以开有沿着该第二套筒的纵向延伸的长的滑槽,所述杆7的远端设置有一紧定螺纹孔31,并且所述第二止动件8包括一与所述紧定螺纹孔31螺纹接合的紧定螺钉,当所述杆7插入所述第二套筒9中到达预定位置时,所述紧定螺钉穿过所述滑槽拧入所述紧定螺纹孔31中,并且所述紧定螺钉的末端顶靠在所述第二套筒9的内壁上,从而所述第二套筒9不能相对于所述杆7移动。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清楚了解,除了所述紧定螺钉之外,第二止动件8可以包括各种止动结构或者紧固结构。例如可在上述滑槽的对面再开另外一个滑槽,用螺栓和螺母的组合来代替上述紧定螺钉,这样可得到更大的紧固力,止动效果更好,但是应用起来不如紧定螺钉方便。应该理解,本发明的应用中并不要求特别大的紧固力,所以紧定螺钉的技术方案足以满足要求。另外,也可使用销钉紧固的止动方式来代替上述紧定螺钉的方式。
优选地,所述滑槽的至少一个长边附近可以标示有长度刻度,以便于观察所述第二套筒9与所述杆7之间的相对位置。此外,所述紧定螺钉的头部可以设置有可用手操作的旋钮,从而在旋转紧定螺母时不需要专用工具。该旋钮的构型可以类似于蝶形螺母或者水龙头的可操作部分,但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和识别各种各样的旋钮构造。
附图中所示的第一和第二套筒13、9的横截面为正六边形,而第一、第三止动件15、10是六角螺母,这样便于操作者用手或通过常用的工具如扳手等来转动。尽管如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也应该理解和认识到这些部件的其他构型。例如,虽然本发明中的第一、第二、第三或第三止动件15、11、8或10是通过双螺母紧固防松的方式来使其相关联的套筒或球头螺杆止动和定位的,但是也可以在各止动件与相应的套筒或球头螺杆之间加装弹簧垫圈来增强止动防松效果。优选地,各止动件还可采用自锁螺母的形式。
另外,附图中所示的各偏压件优选为螺旋弹簧,但是也可采用各种众所周知的弹性偏压装置,如橡胶弹性体等等。
为了实现内、外侧向板3、3’与手背板4之间的万向连接以允许使用者的腕部沿着任意方向运动,还可以利用传动领域中常用的各种万向连接装置,例如十字轴万向节、球叉式万向节和球笼式万向节等等。
虽然以上已经参考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该清楚,可以在不脱离由后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作出各种修改和变型。

Claims (28)

1.一种腕骨骨折复位和固定装置,其包括:贴靠着使用者的前臂掌侧的前臂掌侧板(2);连接于所述前臂掌侧板(2)的内侧向板(3)和外侧向板(3’),所述内、外侧向板(3、3’)通过至少一根带状部件(6)分别靠近前臂的内、外侧定位;利用另外的至少一根带状部件(6’)贴靠着使用者手背的手背板(4);其中,所述内、外侧向板(3、3’)各自通过万向连接装置(5)连接到手背板(4)上,所述万向连接装置(5)允许使用者的腕部沿着任意方向运动,并且包括连续调节所述手背板(4)和所述内、外侧向板(3、3’)之间的距离的调节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腕骨骨折复位和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腕骨骨折复位和固定装置还包括与所述内、外侧向板(3、3’)相关联的调节装置,该调节装置用于调节所述内侧向板(3)与所述外侧向板(3’)之间的距离和所述内、外侧向板(3、3’)与所述前臂掌侧板(2)之间的距离,该调节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螺纹件(17),该第一螺纹件延伸通过所述前臂掌侧板(2)和所述内侧向板(3)并且将它们互连起来;至少一个第二螺纹件(17’),该第二螺纹件延伸通过所述前臂掌侧板(2)和所述外侧向板(3’)并且将它们互连起来;所述内侧向板(3)可选择性地沿着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螺纹件的长度定位,而所述外侧向板(3’)可选择性地沿着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螺纹件的长度定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腕骨骨折复位和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螺纹件延伸通过相对应地设置在所述前臂掌侧板(2)中的至少一个第一长孔(18),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螺纹件延伸通过相对应地设置在所述前臂掌侧板(2)中的至少一个第二长孔(18’),所述第一和第二长孔使得所述第一和第二螺纹件的位置可相对于前臂向内或向外调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腕骨骨折复位和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腕骨骨折复位和固定装置还包括前臂背侧板(1),该前臂背侧板(1)通过所述至少一根带状部件(6)连接在所述内、外侧向板(3、3’)上,从而贴靠着使用者的前臂背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腕骨骨折复位和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臂背侧板(1)和所述前臂掌侧板(2)的形状分别与使用者的前臂背侧和前臂掌侧的形状相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腕骨骨折复位和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臂掌侧板(2)的形状与使用者的前臂掌侧的形状相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腕骨骨折复位和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腕骨骨折复位和固定装置还包括连接到所述手背板(4)上的手掌板(20),所述手掌板在第二掌骨内侧弯向掌侧,贴靠着使用者的手掌表面承托手掌并协助手背板(4)与手之间进行固定,有助于进行腕骨骨折的复位和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腕骨骨折复位和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臂掌侧板(2)在靠近使用者腕部的位置具有至少一个凹口(21),从而可以露出一部分皮肤来进行接触皮肤的处理。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腕骨骨折复位和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臂背侧板(1)和所述前臂掌侧板(2)上各具有至少一个开口(21’),从而可以露出一部分皮肤来进行接触皮肤的处理。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腕骨骨折复位和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臂背侧板(1)和所述前臂掌侧板(2)为网格状,从而可以露出多个皮肤部分来进行接触皮肤的处理。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腕骨骨折复位和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背板(4)的内侧近端和外侧近端各自固定连接有一第一螺杆(16),所述内、外侧向板(3、3’)的远端上各自开有一螺纹孔(24);
所述万向连接装置(5)是单球式万向连接装置,其包括:具有内螺纹并且与所述第一螺杆(16)螺纹接合的第一套筒(13);偏压件(14),该偏压件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螺杆(16)的近端上,而其另一端连接有一窝座(22);包括球头和螺杆部分的球头螺杆(12),该球头螺杆(12)的球头成形为与所述窝座(22)相配合并且该球头的直径等于所述第一套筒(13)的内直径,在所述球头螺杆(12)部分穿过第一套筒(13)之后,通过将第一套筒(13)拧在所述第一螺杆(16)上而使配合在所述窝座(22)中的所述球头被所述偏压件(14)压靠在第一套筒(13)的远端内凸缘(23)上,所述球头螺杆(12)的螺杆部分拧入所述螺纹孔中;第一止动件(15),该第一止动件具有内螺纹并且在第一套筒(13)的远端一侧与所述第一螺杆(16)螺纹接合,当所述第一止动件(15)贴靠着第一套筒(13)的远端时,所述第一套筒(13)不能相对于所述第一螺杆(16)移动;以及
其中所述球头螺杆(12)的球头可在第一套筒(13)中克服偏压件(14)所引起的摩擦阻力沿任何方向转动,从而允许使用者的腕部沿着任意方向运动;并且其中通过使所述第一套筒(13)相对于所述第一螺杆(16)转动,然后用第一止动件(15)固定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可以调节偏压件(14)所引起的摩擦阻力。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腕骨骨折复位和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外侧向板(3、3’)的远端上各自固定连接有一杆(7);
所述万向连接装置(5)的调节结构包括:第二套筒(9),该第二套筒的远段部分上具有内螺纹,该远段部分与所述球头螺杆(12)的螺杆部分螺纹接合,而该第二套筒的近段部分具有光滑内壁并且与所述杆(7)相套合;第二止动件(8),所述第二止动件(8)用于使所述第二套筒(9)不能相对于所述杆(7)移动;以及
其中通过使所述第二套筒(9)相对于所述杆(7)滑动,然后用第二止动件(8)固定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可以调节所述手背板(4)和所述内、外侧向板(3、3’)之间的距离。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腕骨骨折复位和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万向连接装置(5)还包括第三止动件(10),该第三止动件具有内螺纹并且在第二套筒(9)的远端一侧与所述球头螺杆(12)的螺杆部分螺纹接合,当所述第三止动件(10)贴靠着第二套筒(9)的远端时,第二套筒(9)不能相对于所述球头螺杆(12)移动;以及
其中通过使所述第二套筒(9)相对于所述球头螺杆(12)的螺杆部分转动,然后用第三止动件(10)固定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可以进一步调节所述手背板(4)和所述内、外侧向板(3、3’)之间的距离。
14.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腕骨骨折复位和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万向连接装置(5)是双球式万向连接装置,其包括:通过紧固装置(29)固定在一起的相对设置的第一窝板(24)和第二窝板(24’),该第一窝板(24)上设置有第一近端凹窝和第一远端凹窝,而该第二窝板(24’)上相对应地设置有形状和尺寸与第一近端凹窝相同的第二近端凹窝,以及形状和尺寸与第一远端凹窝相同的第二远端凹窝;近端球头杆(25)和远端球头杆(26),该近端球头杆(25)的杆部固定连接到所述内侧向板(4)或外侧向板(5)上,该远端球头杆(26)的杆部固定连接到所述手背板(4)上;以及
其中,当所述第一窝板(24)与第二窝板(24’)通过紧固装置(29)固定在一起时,所述第一近端凹窝和第一远端凹窝分别与所述第二近端凹窝和第二远端凹窝沿径向对齐,而所述近端球头杆(25)的球头可转动地接合在所述第一近端凹窝和所述第二近端凹窝中,所述远端球头杆(26)的球头可转动地接合在所述第一远端凹窝和所述第二远端凹窝中,从而通过所述近端、远端球头杆(25、26)的所述球头分别在所述近端、远端凹窝中的转动实现使用者腕部沿任意方向的运动。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腕骨骨折复位和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外侧向板(3、3’)的远端上各自固定连接有一杆(7),所述近端球头杆(25)的杆部上具有螺纹;
所述万向连接装置(5)的调节结构包括:第二套筒(9),该第二套筒的远段部分上具有内螺纹,该远段部分与所述近端球头杆(25)的杆部螺纹接合,而该第二套筒的近段部分具有光滑内壁并且与所述杆(7)相套合;第二止动件(8),所述第二止动件(8)用于使所述第二套筒(9)不能相对于所述杆(7)移动;以及
其中通过使所述第二套筒(9)相对于所述杆(7)滑动,然后用第二止动件(8)固定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可以调节所述手背板(4)和所述内、外侧向板(3、3’)之间的距离。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腕骨骨折复位和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万向连接装置(5)还包括第三止动件(10),该第三止动件具有内螺纹并且在第二套筒(9)的远端一侧与所述近端球头杆(25)的杆部螺纹接合,当所述第三止动件(10)贴靠着第二套筒(9)的远端时,第二套筒(9)不能相对于所述近端球头杆(25)移动;以及
其中通过使所述第二套筒(9)相对于所述近端球头杆(25)的杆部转动,然后用第三止动件(10)固定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可以进一步调节所述手背板(4)和所述内、外侧向板(3、3’)之间的距离。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腕骨骨折复位和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与所述近端凹窝和远端凹窝分别相对应的位置处,所述第一窝板(24)和第二窝板(24’)中的至少一个包括垂直穿过其中的近端螺纹通孔和远端螺纹通孔,其中当所述第一窝板(24)与第二窝板(24’)通过紧固装置(29)固定在一起时,所述近端螺纹通孔的轴线通过所述近端球头杆(25)的球头的球心,而所述远端螺纹通孔的轴线通过所述远端球头杆(26)的球头的球心;
所述万向连接装置(5)还包括分别与所述近端螺纹通孔和所述远端螺纹通孔螺纹接合的近端紧定螺钉(27)和远端紧定螺钉(28);以及
其中当使用者的腕部转动预定角度之后,分别将近端紧定螺钉(27)和远端紧定螺钉(28)拧入所述近端螺纹通孔和远端螺纹通孔并且与所述近端球头杆(25)的球头和远端球头杆(26)的球头相接触,从而将这两个所述球头分别顶靠在所述紧定螺钉对面的凹窝中,固定保持所述预定角度。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腕骨骨折复位和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装置(29)包括一螺栓,而所述第一、第二窝板(24、24’)上各开有一螺纹孔,在装配时,所述螺栓穿过彼此面对的这两个螺纹孔进行固定;以及
其中所述紧固装置(29)还包括在所述两个窝板之间套在所述螺栓上的偏压件(30),该偏压件(30)的两端分别顶靠着第一、第二窝板(24、24’),从而对螺栓与所述两个窝板之间的螺纹接合起防松作用并且保持所述两个窝板之间的间隔。
19.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腕骨骨折复位和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套筒(9)的筒壁上开有沿着该第二套筒的纵向延伸的长的滑槽,所述杆(7)的远端设置有一紧定螺纹孔(31),并且所述第二止动件(8)包括一与所述紧定螺纹孔(31)螺纹接合的紧定螺钉,当所述杆(7)插入所述第二套筒(9)中到达预定位置时,所述紧定螺钉穿过所述滑槽拧入所述紧定螺纹孔(31)中,并且所述紧定螺钉的末端顶靠在所述第二套筒(9)的内壁上,从而所述第二套筒(9)不能相对于所述杆(7)移动。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腕骨骨折复位和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的至少一个长边附近标示有长度刻度,以便于观察所述第二套筒(9)与所述杆(7)之间的相对位置。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腕骨骨折复位和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定螺钉的头部设置有可用手操作的旋钮。
22.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腕骨骨折复位和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套筒(13、9)的横截面为正六边形。
23.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腕骨骨折复位和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三止动件(15、10)是六角螺母。
24.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腕骨骨折复位和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背板(4)的内侧近端和外侧近端各自固定连接有一第一螺杆(16),所述内、外侧向板(3、3’)的远端上各自固定连接有一杆(7);
所述万向连接装置(5)的调节结构包括:第二套筒(9),该第二套筒的远段部分上具有内螺纹,该远段部分与所述第一螺杆(16)螺纹接合,而该第二套筒的近段部分具有光滑内壁并且与所述杆(7)相套合;第二止动件(8),所述第二止动件(8)用于使所述第二套筒(9)不能相对于所述杆(7)移动;以及
其中通过使所述第二套筒(9)相对于所述杆(7)滑动,然后用第二止动件(8)固定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可以调节所述手背板(4)和所述内、外侧向板(3、3’)之间的距离。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腕骨骨折复位和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万向连接装置(5)还包括第三止动件(10),该第三止动件具有内螺纹并且在第二套筒(9)的远端一侧与所述第一螺杆(16)螺纹接合,当所述第三止动件(10)贴靠着第二套筒(9)的远端时,第二套筒(9)不能相对于所述第一螺杆(16)移动;以及
其中通过使所述第二套筒(9)相对于所述第一螺杆(16)转动,然后用第三止动件(10)固定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可以进一步调节所述手背板(4)和所述内、外侧向板(3、3’)之间的距离。
26.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腕骨骨折复位和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套筒(9)的筒壁上开有沿着该第二套筒的纵向延伸的长的滑槽,所述杆(7)的远端设置有一紧定螺纹孔(31),并且所述第二止动件(8)包括一与所述紧定螺纹孔(31)螺纹接合的紧定螺钉,当所述杆(7)插入所述第二套筒(9)中到达预定位置时,所述紧定螺钉穿过所述滑槽拧入所述紧定螺纹孔(31)中,并且所述紧定螺钉的末端顶靠在所述第二套筒(9)的内壁上,从而所述第二套筒(9)不能相对于所述杆(7)移动。
27.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腕骨骨折复位和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的至少一个长边附近标示有长度刻度,以便于观察所述第二套筒(9)与所述杆(7)之间的相对位置。
28.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腕骨骨折复位和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定螺钉的头部设置有可用手操作的旋钮。
CNB2004100080159A 2004-03-05 2004-03-05 腕骨骨折复位和固定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100355407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4100080159A CN100355407C (zh) 2004-03-05 2004-03-05 腕骨骨折复位和固定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4100080159A CN100355407C (zh) 2004-03-05 2004-03-05 腕骨骨折复位和固定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63544A CN1663544A (zh) 2005-09-07
CN100355407C true CN100355407C (zh) 2007-12-19

Family

ID=350349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0080159A Expired - Lifetime CN100355407C (zh) 2004-03-05 2004-03-05 腕骨骨折复位和固定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355407C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531687C (zh) * 2007-02-28 2009-08-26 梁斌 桡骨远端骨折复位及肩关节脱位牵引器
CN108543222A (zh) * 2018-05-14 2018-09-18 潍坊学院 一种用于腕关节骨折的可调节固定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948016B1 (fr) * 2009-07-17 2012-05-18 Gibaud Orthese pour le traitement de la rhizarthrose
CN108542491A (zh) * 2018-06-25 2018-09-18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 腕舟骨经皮置钉术用3d定位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03766A (en) * 1991-06-03 1993-04-20 Innovation Sports, Inc. Wrist brace
CN2160363Y (zh) * 1992-10-11 1994-04-06 张建设 前臂骨折牵引固定器
US5653680A (en) * 1995-08-10 1997-08-05 Cruz; Mark K. Active wrist brace
US5778449A (en) * 1997-02-13 1998-07-14 Rollerblade, Inc. Wrist guard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03766A (en) * 1991-06-03 1993-04-20 Innovation Sports, Inc. Wrist brace
CN2160363Y (zh) * 1992-10-11 1994-04-06 张建设 前臂骨折牵引固定器
US5653680A (en) * 1995-08-10 1997-08-05 Cruz; Mark K. Active wrist brace
US5778449A (en) * 1997-02-13 1998-07-14 Rollerblade, Inc. Wrist guard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531687C (zh) * 2007-02-28 2009-08-26 梁斌 桡骨远端骨折复位及肩关节脱位牵引器
CN108543222A (zh) * 2018-05-14 2018-09-18 潍坊学院 一种用于腕关节骨折的可调节固定装置
CN108543222B (zh) * 2018-05-14 2021-11-23 代明军 一种用于腕关节骨折的可调节固定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63544A (zh) 2005-09-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328446A (en) Orthopedic joint and method for treating a contracture
US9532916B2 (en) Wearable power assistive device for hand rehabilitation
US5941877A (en) Hand external fixation and joint mobilization and distraction device
Joanette et al. Pointing with left vs right hand in left visual field neglect
US6293918B1 (en) Adjustable splint
US5672150A (en) Wrist brace with palm support
US5368552A (en) Orthotic hip brace
US5275599A (en) Biocompression external fixator for osteosynthesis
FR2697428B1 (fr) Dispositif souple implantable destiné au maintien positionnel des vertèbres.
US6663630B2 (en) Halo/collar cervical orthosis
JP2001512995A (ja) 関節装具用角度補償装置
JPS62286455A (ja) 動的骨固定外部装置
CN100355407C (zh) 腕骨骨折复位和固定装置
US5222925A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wrist exercise
CA3228806A1 (en) Adjustable orthosis joint for the controlled movement and/or fixation of a hand, and orthosis having an orthosis joint of this kind
US20140087921A1 (en) Device for Cooperative Hand Function Trainings in Rehabilitation and Corresponding Method
US20180296246A1 (en) Dynamic external attachment device for osteosynthesis
US20160030270A1 (en) Upper torso stretching apparatus
US20160030269A1 (en) Upper torso stretching apparatus
CN2696583Y (zh) 腕骨骨折复位和固定装置
RU2353321C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лечения переломов лучевой кости
US5152739A (en) Fixation and mobilization splint
KR20090058371A (ko) 척추 임플란트 보조장치
CN219109895U (zh) 一种可调节固定压力的手指腱鞘支具及其套件
CN207519851U (zh) 一种便于使用计算机鼠标的托臂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