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338348U - 清洁设备及其滚刷组件 - Google Patents

清洁设备及其滚刷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338348U
CN218338348U CN202222075860.4U CN202222075860U CN218338348U CN 218338348 U CN218338348 U CN 218338348U CN 202222075860 U CN202222075860 U CN 202222075860U CN 218338348 U CN218338348 U CN 2183383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lling brush
brush
buckle
piece
m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07586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黎三洋
农贵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ker Innovation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ker Innovation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ker Innovations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ker Innovation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07586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33834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3383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33834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rush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提供清洁设备及其滚刷组件。清洁设备包括主机和滚刷组件,滚刷组件连接主机,滚刷组件包括本体、滚刷和滚刷盖,其中,本体连接主机;滚刷,转动连接于本体;滚刷盖,通过磁吸方式可拆卸地固定于本体上,并用于罩设滚刷。通过上述方式,能够提升用户的清洁效率。

Description

清洁设备及其滚刷组件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家居清洁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清洁设备及其滚刷组件。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发展,在人们生活中涌现了许多新产品,让人们切身享受到了科技进步的成果。在家庭清洁上,家用清洁器具也在更新迭代,出现了电力驱动地清洁装置,成为人们进行清洁活动地一大助力。
在清洁过程中,清洁设备的一些清洁部件非常容易被弄脏,例如滚刷和滚刷盖,清洁功能也会受到影响,因此需要对这些清洁部件及时进行维护或更换。但是清洁设备的一些清洁部件常常是难以拆卸,而且拆卸时往往容易导致结构被损坏,安装和拆卸方式不够方便快捷,这样不利于对清洁部件地维护和更换。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清洁设备及其滚刷组件,能够提升用户的清洁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第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清洁设备。清洁设备包括主机和滚刷组件,滚刷组件连接主机,滚刷组件包括本体、滚刷和滚刷盖,其中,本体连接主机;滚刷,转动连接于本体;滚刷盖,通过磁吸方式可拆卸地固定于本体上,并用于罩设滚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第二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清洁设备的滚刷组件。滚刷组件包括本体、滚刷和滚刷盖,其中,本体用于连接清洁设备的主机;滚刷转动连接于本体;滚刷盖通过磁吸方式可拆卸地固定于本体上,并用于罩设滚刷。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通过主机,滚刷组件连接主机,滚刷组件包括本体,连接主机,滚刷转动连接于本体,滚刷盖通过磁吸方式可拆卸地固定于本体上,并用于罩设滚刷,滚刷盖可对滚刷起到良好的遮挡作用,连接方式结构简单且便于拆装,多次拆装之后仍可保持连接的牢固性,便于对滚刷盖维护和更换,可提升用户的清洁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清洁设备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清洁设备实施例的主机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清洁设备实施例的主机的另一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的污渍吸附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清洁设备实施例的滚刷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滚刷组件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清洁设备实施例的滚刷和本体卡扣连接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所示滚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所示滚刷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所示滚刷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所示卡扣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所示卡扣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6所示滚刷盖和本体的磁吸连接方式示意图;
图14为图13所示滚刷盖和本体的磁吸连接方式另一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人经过长期研究发现,在清洁过程中,清洁设备的一些清洁部件非常容易被弄脏,例如滚刷和滚刷盖,清洁功能也会受到影响,因此需要对这些清洁部件及时进行维护或更换。但是清洁设备的一些清洁部件常常是难以拆卸的。
以滚刷为例,发明人发现,滚刷在工作中不仅仅会使其本身沾染垃圾和污水,而滚刷的周围其他位置,例如盖子等也会沾染垃圾和污水而变脏,此部分容易形成清洗死角,难以进行拆卸清洗。为了改善这一问题,发明人通过研发和实验发现将滚刷的盖子设置成可拆卸的通常做法往往是卡扣结构,而卡扣在拆装的时候极容易导致卡扣结构受到损坏而失效,或者由于长期拆装而导致卡扣结构磨损而失效,结构稳定性较差,不利于对清洁部件地维护和更换。为了解决或改善这一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以下实施例。
以下本申请清洁设备实施例描述清洁设备1的示例性结构。
图1为本申请清洁设备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示出了清洁设备1的整体立体结构。清洁设备1可以具有扫地、拖地、洗地以及吸尘等一者或者多者的功能。例如,清洁设备1可以是扫地机器人、拖地机器人、洗拖一体机器人、扫洗拖一体机器人、吸尘器等。
如图1和图2所示,清洁设备1用于清洁待清洁区域,例如对房间地面进行清洁。清洁设备1可包括主机10和滚刷组件20,滚刷组件20连接主机10。
主机10可以供使用者握持。滚刷组件20用于与待清洁区域进行接触并对待清洁区域进行清洁,例如可以通过对待清洁区域进行喷洗、摩擦以及吸附等方式进行清洁。主机10和滚刷组件20例如是可转动连接,使用者可以通过调节主机10和滚刷组件20的连接角度以调整使用姿态。使用者可以通过推动主机10进而带动滚刷组件20在待清洁区域移动,实现对待清洁区域的移动清洁。
如图2所示,主机10可以包括本体100、液体供给组件13、混合装置14以及污渍吸附组件15。本体100连接主机10。液体供给组件13、混合装置14以及污渍吸附组件15可以设置于本体100内。当然,液体供给组件13、混合装置14以及污渍吸附组件15中的至少一者也可以作为设置于本体100外。
如图1和图2所示,本体100在长度方向上可以包括依次连接的容置子壳体11和握持子壳体12,容置子壳体11可以与滚刷组件20连接。容置子壳体11远离滚刷组件20的一端与握持子壳体12连接,容置子壳体11内可以用于容置液体供给组件13、混合装置14以及污渍吸附组件15等。握持子壳体12在垂直于本体100的长度方向的横截面的面积可以小于容置子壳体11在垂直于本体100的长度方向的横截面的面积,以便于供用户握持。握持子壳体12远离容置子壳体11的一端可以设有第一握持部16,供使用者的一手部握持。第一握持部16例如可以呈弯折状设置。容置子壳体11靠近握持子壳体12的一端可以设有第二握持部17,可以供使用者的另一手部握持。第二握持部17例如可以呈环状设置。使用者在使用清洁设备1时,左手可以握持在第二握持部17,右手可以握持在第一握持部16,左右手错位以可以协同处理,通过本体100推动滚刷组件20。
如图2所示,液体供给组件13可以用于向混合装置14提供相应的液体。混合装置14可以对液体的输出流量进行控制,例如减少液体的输出流量,还可以对液体进行混合、混匀等处理。混合装置14可以将清洁液输出给滚刷组件20,便于滚刷组件20利用清洁液对待清洁区域进行清洁处理。污渍吸附组件15可以在滚刷组件20对待清洁区域清洁的过程中,吸附待清洁区域的垃圾以及清洁过程中产生的废水等。
如图2和图3所示,液体供给组件13可以包括第一水泵21、第二水泵22、第一液体容器23和第二液体容器24。第一液体容器23用于容置第一液体,第二液体容器24用于容置第二液体。第一水泵21连接第一液体容器23,用于将第一液体泵送出第一液体容器23外,进而输送至混合装置14。第二水泵22连接第二液体容器24,用于将第二液体泵送出第二液体容器24外,以输送至混合装置14。第一水泵21和第一液体容器23可以通过相应的管路连通,第一水泵21和混合装置14也可以通过相应的管路连通。第二水泵22和第二液体容器24可以通过相应的管路连通,第二水泵22和混合装置14也可以通过相应的管路连通。
混合装置14用于对第一液体和第二液体进行混合。混合装置14例如包括特斯拉阀结构的混合通道,进而对第一液体和第二液体进行涡流混合。
如图4所示,污渍吸附组件15可以包括污水容器41以及风机42。风机42可以通过相应的管路连通污水容器41。风机42还可以通过相应的管路连通至滚刷组件20,以吸附滚刷组件20对待清洁区域的清洁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水以及待清洁区域上的垃圾等污渍。废水和垃圾等污渍在风机42的抽吸下进入到污水容器41中。污水容器41可以对气流进行洗涤,经过洗涤后的气流被排出到容置子壳体11外。污水容器41还可以设置有通风过滤板43,以能够使得被洗涤后的气流能够从通风过滤板43(如图2所示)流出。通风过滤板43在图2和图3也有示出。可选地,风机42也可以设置在滚刷组件20,风机42和污水容器41可以通过相应的管路连通。
关于本实施例的滚刷组件20的示例性结构可参照如下本申请滚刷组件20实施例的示例性描述。
如图5至图6所示,滚刷组件20可包括本体100、滚刷200以及滚刷盖300。其中,本体100用于连接清洁设备1的主机10。本体100可以具有行走轮700,使用者可以握持本体100推动而在清洁区域行走。当然,本体100还可以具有电机(图未示)。电机可以驱动行走轮700进行转动,进而带动清洁设备1移动。当然,电机还可以驱动滚刷200转动,进而洗刷清洁区域,以对清洁区域进行清洁。滚刷200在转动的过程中可以摩擦清洁区域以及将清洁区域的垃圾、污水卷取而吸入至主机10内。本体100可用来对设于其内部的部件起支撑保护的作用,也可用来连接支撑其他部件,例如本体100可支撑滚刷200,也可连接滚刷盖300。
滚刷200转动连接于本体100。具体地,滚刷200转动支撑于本体100。滚刷200可与待清洁区域相接触,滚刷200相对于本体100转动的同时也相对于待清洁区域转动,可对待清洁区域产生清洁效果,从而可实现对待清洁区域的清洁。
可选地,滚刷200转动轴线可与待清洁区域平行,滚刷200外轮廓可为与转动轴线同轴的圆柱形,滚刷200转动过程中相对于待清洁区域滚动,以对待清洁区域进行清洁。
可选地,在转动过程中滚刷200可附着有具有清洁效果的清洗液,以便对清洁区域进行更充分的清洁。例如,清洁设备1可包括容纳清水的水箱(图未标注),清水中可添加或不添加清洁剂,清水可通过管道输送至滚刷200处并附着于滚刷200之上,随着滚刷200在待清洁区域的转动,清水可润湿溶解待清洁区域的脏污,提升滚刷200的清洁效果。
可选地,滚刷200至少部分外露于本体100的外部,可便于滚刷200在本体100上的安装和拆卸。另一方面,由于滚刷200至少部分外露于本体100的外部,在转动过程中滚刷200表面附着的垃圾以及清洗液将会甩到本体100外部,甚至甩到清洁设备1外部的待清洁区域,既不利于清洁设备1自身的干净整洁,又不利于对待清洁区域的清洁工作。因此可在滚刷200外露于本体100的部分的外部设置滚刷盖300,防止滚刷200表面附着的垃圾以及清洗液甩出。
如图7所示,可选地,滚刷200设置有第一卡扣部201,本体100设置有第二卡扣部101,第一卡扣部201用于与第二卡扣部101卡扣连接,以实现滚刷200和本体100可拆卸地连接。通过卡扣连接滚刷200和本体100,便于对滚刷200进行安装和拆卸。
可选地,本体100包括主壳体110以及支撑臂120,支撑臂120与主壳体110连接,滚刷200转动连接于支撑臂120。
可选地,支撑臂120数量可为两个,两个支撑臂120分别与主壳体110连接且彼此并排设置,滚刷200转动支撑于两个支撑臂120之间。第一卡扣部201设置于滚刷200的一端,第二卡扣部101设置于一支撑臂120,滚刷200的另一端可转动地支撑于另一支撑臂120。由于滚刷200转动支撑于两个支撑臂120之间,两个支撑臂120可限制滚刷200沿轴线方向运动。在其他实施例中,支撑臂120也可以只设置一个。
滚刷200一端和一支撑臂120通过相扣合的第一卡扣部201和第二卡扣部101可拆卸地连接。当进行滚刷200的安装时,可将滚刷200两端架设于两支撑臂120之间,同时滚刷200一端通过卡扣连接一支撑臂120,防止滚刷200沿安装路径脱离支撑臂120。当进行滚刷200的拆卸时,可先控制第一卡扣部201和第二卡扣部101脱扣,然后将滚刷200从两支撑臂120之间取出。
如图8至图9所示,可选地,滚刷组件20包括卡扣组件220,卡扣组件220包括设置于滚刷200的第一卡扣部201和设置于本体100的第二卡扣部101,第一卡扣部201用于与第二卡扣部101卡扣连接,以实现滚刷200和本体100可拆卸地连接。
可选地,滚刷200包括滚刷主体210和卡扣组件220,卡扣组件220具有第一卡扣部201,滚刷主体210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卡扣组件220。一支撑臂120开设有具有开口121的卡扣槽122,第二卡扣部101凸出设置于卡扣槽122内,卡扣组件220至少部分经开口121嵌置于卡扣槽122内,且第一卡扣部201和第二卡扣部101卡扣连接。滚刷主体210的另一端可转动地支撑于另一支撑臂120。
卡扣组件220至少第一卡扣部201可通过开口121置于卡扣槽122之内,第一卡扣部201和第二卡扣部101的卡扣连接可限制卡扣组件220从开口121方向脱离出卡扣槽122。卡扣组件220可包括支撑部221,卡扣组件220至少支撑部221可通过开口121嵌置于卡扣槽122之内,支撑部221可与卡扣槽122相互配合,限制卡扣组件220向除开口121方向以外的垂直轴向的其他方向进行运动。因此,卡扣组件220可和一支撑臂120相对固定。另外,滚刷主体210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卡扣组件220,滚刷主体210的轴线和卡扣组件220可相对固定,同时滚刷主体210沿轴向与卡扣组件220可相对固定。通过卡扣组件220,滚刷主体210一端可转动地支撑于一支撑臂120。
如图9至图11所示,可选地,卡扣组件220还包括卡扣座230、卡扣件240和弹性件222,滚刷200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卡扣座230,卡扣座230背离滚刷主体210的一侧开设有容置槽231,卡扣件240的至少部分结构和弹性件222的至少部分结构容置于容置槽231内,卡扣件240能够相对于卡扣座230活动,以能够靠近或远离容置槽231。弹性件222的一端支撑于卡扣件240的两端之间,弹性件222的另一端连接卡扣座230。第一卡扣部201凸出设置于卡扣件240背离滚刷200的侧面。
可选地,卡扣件240的一端连接卡扣座230,卡扣件240的另一端能够以卡扣件240的一端为支点241进行摆动,以能够靠近或远离容置槽231。第一卡扣部201可设于卡扣件240的两端之间,卡扣件240进行摆动时,第一卡扣部201也能够以卡扣件240的一端为支点241进行摆动,以能够靠近或远离容置槽231。
可选地,第一卡扣部201凸出设置于卡扣件240背离卡扣座230的侧面。弹性件222可处于压缩状态,弹性件222的弹力可使得卡扣件240处于远离容置槽231的位置。
进一步地,第一卡扣部201可设于弹性件222支撑于卡扣件240的位置和卡扣件240的一端之间。也就是说,弹性件222支撑于卡扣件240的位置与支点241的距离大于第一卡扣部201与支点241的距离,可使得弹性件222的弹力作用有更大的力臂。
卡扣件240的另一端可具有按压部242,当对按压部242向靠近容置槽231的方向施加外力时,能够使得卡扣件240靠近容置槽231。具体地,按压部242与支点241的距离大于弹性件222支撑于卡扣件240的位置与支点241的距离,外力作用的力臂大于弹力作用的力臂,对用户来说较为省力。当外力的作用大于弹力的作用时,可使得卡扣件240处于靠近容置槽231的位置。
可选地,卡扣座230经开口121嵌置于卡扣槽122内,弹性件222弹性抵顶卡扣件240,使得第一卡扣部201和第二卡扣部101保持卡扣连接。卡扣件240的另一端在受到往容置槽231方向的压力时,带动第一卡扣部201远离第二卡扣部101,且压缩弹性件222,使得第一卡扣件240与第二卡扣件240脱扣,然后可进行滚刷200地拆卸。
可选地,第一卡扣部201可具有小端202、大端203和导向面204,导向面204处于小端202和大端203之间,使得第一卡扣部201从小端202逐渐向大端203过渡。在进行滚刷200的安装时,小端202和大端203可依次经过第二卡扣部101处,此过程中导向面204抵接第二卡扣部101。在小端202和大端203依次经过第二卡扣部101处的过程中,第二卡扣部101通过导向面204给卡扣件240作用力使得卡扣件240向靠近容置槽231的方向移动,同时弹性件222被压缩。当大端203经过第二卡扣部101后,导向面204离开第二卡扣部101,弹性件222压缩回复使得卡扣件240向远离容置槽231的方向移动,此时第一卡扣部201和第二卡扣部101保持卡扣连接。
弹性件222弹性抵顶卡扣件240,可使得卡扣件240处于远离容置槽231的位置,此时第一卡扣部201和第二卡扣部101保持卡扣连接。卡扣件240的另一端在受到往容置槽231方向的压力时,当外力的作用大于弹力的作用,可使得卡扣件240处于靠近容置槽231的位置,此时第一卡扣件240与第二卡扣件240脱扣。
可选地,卡扣座230经开口121嵌置于卡扣槽122内时,在弹性件222作用下卡扣件240可抵接第二卡扣部101朝向容置槽231的凸面102,从而可限制卡扣件240向远离容置槽231的方向运动,同时弹性件222可限制卡扣件240向靠近容置槽231的方向运动。另外,第二卡扣部101可限制卡扣件240向开口121方向运动,容置槽231底面可限制卡扣件240向远离开口121方向运动。
可选地,支撑部221可设于卡扣座230,支撑部221通过开口121嵌置于卡扣槽122之内并与卡扣槽122相互配合,限制卡扣座230向除开口121方向以外的垂直轴向的其他方向进行运动。卡扣件240可限制卡扣座230从开口121方向脱离出卡扣槽122。因此,卡扣座230可和一支撑臂120沿周向相对固定。滚刷主体210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卡扣座230,也就可转动地支撑于一支撑臂120。
可选地,滚刷200包括共中心轴设置的轴承205、连接轴206和第一端盖207。滚刷200各连接组装完成时,第一端盖207与滚刷主体210共中心轴地固定连接于滚刷主体210一端。同时连接轴206一端和轴承205内圈相对固定地连接,另一端和第一端盖207相对固定地连接。轴承205外圈和卡扣座230也相对固定地连接。具体地,卡扣座230朝向滚刷主体210地一侧开设有连接槽,轴承205可容置于连接槽之内同时轴承205外圈和卡扣座230固定连接。滚刷主体210转动时,可带动轴承205内圈、连接轴206和第一端盖207可同步转动,而轴承205外圈和卡扣座230则不同步转动。因此,可实现滚刷主体210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卡扣座230。
可选地,滚刷200包括固定连接于滚刷主体210另一端的第二端盖208,第二端盖208与滚刷主体210共中心轴。清洁设备1包括驱动滚刷200转动的驱动机构(图未示)。第二端盖208可与驱动机构的输出轴沿周向相对固定地连接,驱动机构转动时,可驱动第二端盖208转动,第二端盖208可带动滚刷主体210同步转动。
如图9、图11和图12所示,可选地,卡扣座230在容置槽231内设置有连通容置槽231的插槽232以及支撑槽233。弹性件222的另一端支撑于支撑槽233内,可起到定位弹性件222的作用。卡扣件240的一端插置于插槽232内,对于未安装到本体100的滚刷200来说,可限制卡扣件240脱离出容置槽231。
可选地,卡扣件240可具有导向部243,卡扣座230包括连通容置槽231的导向槽234,导向部243可插入导向槽234,卡扣件240在容置槽231内进行摆动时,导向部243在导向槽234内滑动,以此对卡扣件240的摆动路径进行导向。具体地,按压部242的两侧各连接一个导向部243,两个导向部243的中心连线与卡扣件240的两端连线垂直。卡扣座230包括两个导向槽234,两个导向部243一一对应地插入到两个导向槽234。
图13和图14所示,滚刷盖300通过磁吸方式可拆卸地固定于本体100上,并用于罩设滚刷200。在清洁设备1进行清洁工作时,滚刷200随之转动,固定于本体100上的滚刷盖300可起到对滚刷200的遮挡作用。当需要拆卸滚刷200时,可先对滚刷盖300施加外力使得滚刷盖300远离本体100以对滚刷盖300进行拆卸,然后再进行滚刷200的拆卸工作。当然,安装滚刷200之后要使得滚刷盖300靠近本体100以将滚刷盖300固定于本体100上。
通过主机10,滚刷组件20连接主机10,滚刷组件20包括本体100,连接主机10,滚刷200转动连接于本体100,滚刷盖300通过磁吸方式可拆卸地固定于本体100上,并用于罩设滚刷200,滚刷盖300可对滚刷200起到良好的遮挡作用,连接方式结构简单且便于拆装,多次拆装之后仍可保持连接的牢固性,便于对滚刷盖300维护和更换,可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可选地,滚刷组件20进一步包括磁吸组件400。滚刷盖300可通过磁吸组件400可拆卸地固定于本体100上。磁吸组件400包括第一磁吸件401和第二磁吸件402,第一磁吸件401固定于本体100上,第二磁吸件402固定于滚刷盖300上,第一磁吸件401和第二磁吸件402通过磁吸方式可拆卸地相互连接。
在进行滚刷盖300的安装时可控制滚刷盖300靠近本体100,以使得第一磁吸件401和第二磁吸件402通过二者之间的磁吸力相互吸引并可拆卸地相互连接,滚刷盖300即可可拆卸地固定于本体100。
可选地,第一磁吸件401和第二磁吸件402中的一者为磁体,第一磁吸件401和第二磁吸件402中的另一者为磁体或铁磁体。当第一磁吸件401和第二磁吸件402均为磁体时,第一磁吸件401和第二磁吸件402通过异性磁极相互吸引连接,例如第一磁吸件401的N极和第二磁吸件402的S极相互吸引连接,或者第一磁吸件401的S极和第二磁吸件402的N极相互吸引连接。也就是说,在安装连接时,第一磁吸件401和第二磁吸件402的N极朝向同一个方向,同时第一磁吸件401和第二磁吸件402的S极与N极朝向相反方向。
铁磁体为具有铁磁性的材料,可包括Fe,Co,Ni元素及其合金,稀土元素及其合金,以及一些Mn的化合物。当第一磁吸件401为磁体且第二磁吸件402为铁磁体时,或当第一磁吸件401为铁磁体且第二磁吸件402为磁体时,第一磁吸件401和第二磁吸件402可相互吸引连接。
可选地,第一磁吸件401可通过粘结材料固定于本体100上,也可通过机械结构固定于本体100上,还可与本体100一体成型以相对固定。当然,本体100自身也可包含与第一磁吸件401同等材质的第一磁吸部,第一磁吸部和第一磁吸件401作用相同。同理,第二磁吸件402可通过粘结材料固定于滚刷盖300上,也可通过机械结构固定于滚刷盖300上,还可与滚刷盖300一体成型以相对固定。当然,滚刷盖300自身也可包含与第二磁吸件402同等材质的第二磁吸部,第二磁吸部和第二磁吸件402作用相同。
可选地,本体100包括主壳体110以及两个支撑臂120,两个支撑臂120分别与主壳体110连接且彼此并排设置,滚刷200转动支撑于两个支撑臂120之间。滚刷200位于两个支撑臂120之间并可相对于两个支撑臂120进行转动。可选地,两个支撑臂120可沿平行于滚刷200轴线的方向并排设置,两个支撑臂120分别为滚刷200两端提供可转动地支撑。
可选地,滚刷盖300包括主盖体310和延伸部320,主盖体310用于罩设滚刷200,主盖体310与延伸部320连接,延伸部320和主盖体310中的至少一者与主壳体110之间通过至少一组磁吸组件400以磁吸方式可拆卸地连接。
可选地,主盖体310具有与主壳体110相邻设置的内边缘311,延伸部320与主盖体310的内边缘311连接,并与主壳体110形成第一重叠区域500,第一重叠区域500内设置至少一组磁吸组件400。
主盖体310用于罩设滚刷200,可对滚刷200起到保护作用,也可防止滚刷200表面附着的垃圾以及清洗液甩出。延伸部320可与主壳体110通过第一重叠区域500内设置的至少一组磁吸组件400可拆卸地相互连接。
可选地,延伸部320和主壳体110可在第一重叠区域500内均固定有磁体,与延伸部320固定的磁体和与主壳体110固定的磁体可组成至少一组磁吸组件400并可拆卸地相互连接,由此使得延伸部320可与主壳体110可拆卸地相互连接。
可选地,延伸部320可在第一重叠区域500内固定有磁体,主壳体110可在第一重叠区域500内固定有铁磁体,与延伸部320固定的磁体和与主壳体110固定的铁磁体可组成至少一组磁吸组件400并可拆卸地相互连接,由此使得延伸部320可与主壳体110可拆卸地相互连接。
可选地,延伸部320可在第一重叠区域500内固定有铁磁体,主壳体110可在第一重叠区域500内固定有磁体,与主壳体110固定的磁体和与延伸部320固定的铁磁体可组成至少一组磁吸组件400并可拆卸地相互连接,由此使得延伸部320可与主壳体110可拆卸地相互连接。
可选地,延伸部320与主壳体110形成第一重叠区域500时,滚刷200和主壳体110位于延伸部320的同一端,可对延伸部320施加远离滚刷200和主壳体110方向的外力以分离延伸部320与主壳体110。
可选地,延伸部320沿滚刷200的轴线方向的宽度小于主盖体310沿滚刷200的轴线方向的宽度。
可选地,主盖体310设置有扣手位312,主壳体110进一步设置有与扣手位312对应的凹陷区域111,凹陷区域111与扣手位312配合形成供用户手指插入的扣手空间112。例如,主盖体310进一步沿内边缘311设置有扣手位312。延伸部320沿滚刷200的轴线方向的宽度小于主盖体310沿滚刷200的轴线方向的宽度,可为在主盖体310沿内边缘311处设置扣手位312提供空间。清洁设备1用户可通过在扣手位312处对主盖体310施加外力,以拆卸滚刷盖300。
具体地,用户可将手指伸入扣手空间112,在扣手空间112内通过扣手位312朝向扣手空间112的一侧对扣手位312施加外力,以使得原先相互连接的第一磁吸件401和第二磁吸件402相互分离,从而对滚刷盖300进行拆卸。
可选地,主盖体310进一步在内边缘311所在一侧与主壳体110形成第二重叠区域600,第二重叠区域600内设置有至少一组磁吸组件400。主盖体310可与主壳体110通过第二重叠区域600内设置的至少一组磁吸组件400可拆卸地相互连接。
可选地,主盖体310和主壳体110可在第一重叠区域500内均固定有磁体,与主盖体310固定的磁体和与主壳体110固定的磁体可组成至少一组磁吸组件400并可拆卸地相互连接,由此使得主盖体310可与主壳体110可拆卸地相互连接。
可选地,主盖体310可在第一重叠区域500内固定有磁体,主壳体110可在第一重叠区域500内固定有铁磁体,与主盖体310固定的磁体和与主壳体110固定的铁磁体可组成至少一组磁吸组件400并可拆卸地相互连接,由此使得主盖体310可与主壳体110可拆卸地相互连接。
可选地,主盖体310可在第一重叠区域500内固定有铁磁体,主壳体110可在第一重叠区域500内固定有磁体,与主壳体110固定的磁体和与主盖体310固定的铁磁体可组成至少一组磁吸组件400并可拆卸地相互连接,由此使得主盖体310可与主壳体110可拆卸地相互连接。
可选地,主盖体310在内边缘311所在一侧与主壳体110形成第二重叠区域600时,滚刷200和主壳体110位于主盖体310的同一端,可对主盖体310在内边缘311所在一侧施加远离滚刷200和主壳体110方向的外力以分离主盖体310与主壳体110在第二重叠区域600的连接。
可选地,延伸部320与主壳体110之间沿滚刷200的轴线方向间隔设置多组磁吸组件400。可选地,主盖体310与主壳体110之间沿滚刷200的轴线方向间隔设置多组磁吸组件400。
可选地,主盖体310具有与主壳体110相邻设置的内边缘311,延伸部320与主盖体310的内边缘311连接,并与主壳体110形成第一重叠区域500。第一重叠区域500内设置第一组磁吸组件410和第二组磁吸组件420,其中第一组磁吸组件410和第二组磁吸组件420沿滚刷200的轴线方向彼此间隔设置。当受到使主壳体110和延伸部320分离的外力作用时,第一组磁吸组件410和第二组磁吸组件420间隔设置相比于接触设置,可减少外力作用时的力臂,使得主壳体110和延伸部320的连接更为牢固。
可选地,滚刷200轴向尺寸大于滚刷200的径向尺寸,相应地滚刷200沿轴向的尺寸大于沿径向的尺寸,对于罩设滚刷200并与本体100连接的滚刷盖300来说,沿滚刷200的轴线方向间隔设置第一组磁吸组件410和第二组磁吸组件420更满足滚刷盖300和本体100的连接的受力分布情况。
第一组磁吸组件410和第二组磁吸组件420可包括两个固定于主壳体110的第一磁吸件401,两个第一磁吸件401的中心的连线可与滚刷200的转动轴线平行。第一组磁吸组件410和第二组磁吸组件420可包括两个固定于延伸部320的第二磁吸件402,两个第二磁吸件402的中心的连线可与滚刷200的转动轴线平行。
可选地,主盖体310具有与主壳体110相邻设置的内边缘311,主盖体310进一步在内边缘311所在一侧与主壳体110形成第二重叠区域600,第二重叠区域600内设置第三组磁吸组件430和第四组磁吸组件440,其中第三组磁吸组件430和第三组磁吸组件430沿滚刷200的轴线方向彼此间隔设置。当受到使主壳体110和主盖体310分离的外力作用时,第一组磁吸组件410和第二组磁吸组件420间隔设置相比于接触设置,可减少外力作用时的力臂,使得主壳体110和主盖体310的连接更为牢固。
可选地,同上,沿滚刷200的轴线方向间隔设置第三组磁吸组件430和第四组磁吸组件440更满足滚刷盖300和本体100的连接的受力分布情况。
第三组磁吸组件430和第四组磁吸组件440可包括两个固定于主壳体110的第一磁吸件401,两个第一磁吸件401的中心的连线可与滚刷200的转动轴线平行。第三组磁吸组件430和第四组磁吸组件440可包括两个固定于主盖体310的第二磁吸件402,两个第二磁吸件402的中心的连线可与滚刷200的转动轴线平行。
可选地,第一组磁吸组件410和第二组磁吸组件420沿滚刷200的轴线方向的间隔距离小于第三组磁吸组件430和第四组磁吸组件440沿滚刷200的轴线方向的间隔距离。由于第一组磁吸组件410和第二组磁吸组件420设置于延伸部320与主壳体110形成的第一重叠区域500内,第三组磁吸组件430和第四组磁吸组件440设置于主盖体310内边缘311与主壳体110形成的第一重叠区域500内,且延伸部320沿滚刷200的轴线方向的宽度小于主盖体310沿滚刷200的轴线方向的宽度,于是相应地,第一组磁吸组件410和第二组磁吸组件420沿滚刷200的轴线方向的间隔距离也小于第三组磁吸组件430和第四组磁吸组件440沿滚刷200的轴线方向的间隔距离更符合滚刷盖300和本体100的连接的受力分布情况。
可选地,第一组磁吸组件410和第二组磁吸组件420沿滚刷200的轴线方向位于扣手位312的同一侧。第三组磁吸组件430可与第一组磁吸组件410和第二组磁吸组件420位于扣手位312的同一侧,第四组磁吸组件440相比第三组磁吸组件430更靠近扣手位312。当用户通过向扣手位312施加外力而拆卸滚刷盖300时,由于除第四组磁吸组件440距离扣手位312较近之外,第一组磁吸组件410、第二组磁吸组件420和第三组磁吸组件430都距离扣手位312较远,相应地力臂较长,在扣手位312处施加外力拆卸滚刷盖300所需的外力也就越小,用户拆卸滚刷盖300也就越轻松。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可以实现可拆卸地连接滚刷盖300与本体100,通过磁吸方式连接滚刷盖300与本体100,结构简单且便于拆装,便于对滚刷盖300维护和更换,又可通过卡扣连接滚刷200与本体100,拆装操作简单且连接牢固,便于对滚刷200维护和更换,可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机;
滚刷组件,连接所述主机,包括:
本体,连接所述主机;
滚刷,转动连接于所述本体;
滚刷盖,通过磁吸方式可拆卸地固定于所述本体上,并用于罩设所述滚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滚刷组件进一步包括磁吸组件,所述磁吸组件包括第一磁吸件和第二磁吸件,所述第一磁吸件固定于所述本体上,所述第二磁吸件固定于所述滚刷盖上,所述第一磁吸件和所述第二磁吸件通过磁吸方式可拆卸地相互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本体包括主壳体以及支撑臂,所述支撑臂与所述主壳体连接,所述滚刷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撑臂;
所述滚刷盖包括主盖体和延伸部,所述主盖体用于罩设所述滚刷,所述主盖体与所述延伸部连接,所述延伸部和所述主盖体中的至少一者与所述主壳体之间通过至少一组所述磁吸组件以磁吸方式可拆卸地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延伸部与所述主壳体之间沿所述滚刷的轴线方向间隔设置多组所述磁吸组件;和/或,所述主盖体与所述主壳体之间沿所述滚刷的轴线方向间隔设置多组所述磁吸组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延伸部沿所述滚刷的轴线方向的宽度小于所述主盖体沿所述滚刷的轴线方向的宽度。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盖体设置有扣手位,所述主壳体进一步设置有与所述扣手位对应的凹陷区域,所述凹陷区域与所述扣手位配合形成供用户手指插入的扣手空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滚刷组件包括卡扣组件,所述卡扣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滚刷的第一卡扣部和设置于所述本体的第二卡扣部,所述第一卡扣部用于与所述第二卡扣部卡扣连接,以实现所述滚刷和所述本体可拆卸地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扣组件还包括卡扣座、卡扣件和弹性件,所述滚刷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所述卡扣座,所述卡扣座背离所述滚刷主体的一侧开设有容置槽,所述卡扣件的至少部分结构和所述弹性件的至少部分结构容置于所述容置槽内,所述卡扣件能够相对于所述卡扣座活动,以能够靠近或远离所述容置槽;所述弹性件的一端支撑于所述卡扣件的两端之间,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卡扣座;所述第一卡扣部凸出设置于所述卡扣件背离所述滚刷的侧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扣件的一端连接所述卡扣座,所述卡扣件的另一端能够以所述卡扣件的一端为支点进行摆动,以能够靠近或远离所述容置槽。
10.一种清洁设备的滚刷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本体,用于连接所述清洁设备的主机;
滚刷,转动连接于所述本体;
滚刷盖,通过磁吸方式可拆卸地固定于所述本体上,并用于罩设所述滚刷。
CN202222075860.4U 2022-08-08 2022-08-08 清洁设备及其滚刷组件 Active CN21833834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075860.4U CN218338348U (zh) 2022-08-08 2022-08-08 清洁设备及其滚刷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075860.4U CN218338348U (zh) 2022-08-08 2022-08-08 清洁设备及其滚刷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338348U true CN218338348U (zh) 2023-01-20

Family

ID=849141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075860.4U Active CN218338348U (zh) 2022-08-08 2022-08-08 清洁设备及其滚刷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33834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09201023B2 (en) Handheld pet hair vacuum cleaner
US8800103B2 (en) Upright type cleaner
CN114468851A (zh) 清洁设备
KR20170027418A (ko) 진공 청소기
US6799350B1 (en) Suction-assisted dusting device
KR101256636B1 (ko) 진공 청소기
CN218338348U (zh) 清洁设备及其滚刷组件
KR101473786B1 (ko) 충전식 진공청소기
KR100676767B1 (ko) 진공청소기의 흡입노즐
KR101369906B1 (ko) 진공 청소기
US11197594B2 (en) Cleaner
JP5798496B2 (ja) 集塵装置、および掃除機
KR20210055573A (ko) 청소기 헤드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청소기
CN216495148U (zh) 滚刷组件及清洁机器人
CN114601387A (zh) 一种清洁组件及清洁设备
KR20150075642A (ko) 로봇청소기의 흡입구
CN217460026U (zh) 毛屑清理装置及衣物处理设备
CN220695164U (zh) 清洁设备及清洁系统
KR101203390B1 (ko) 진공 청소기
KR20010018416A (ko) 진공청소기의 이물대전장치
CN218009611U (zh) 清洁设备及快拆结构
CN217565927U (zh) 一种刷头结构及电动拖把
CN116269076A (zh) 一种高效的表面清洁机
JP2006020895A (ja) 電気掃除機
KR20100007692A (ko) 업라이트형 청소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