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336371U - 降噪组件、耳罩式发声装置以及头戴耳机 - Google Patents

降噪组件、耳罩式发声装置以及头戴耳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336371U
CN218336371U CN202222791174.7U CN202222791174U CN218336371U CN 218336371 U CN218336371 U CN 218336371U CN 202222791174 U CN202222791174 U CN 202222791174U CN 218336371 U CN218336371 U CN 2183363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und
sound inlet
hole
inlet pipe
noise redu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79117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苏东
王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orn Audi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orn Audi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orn Audio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orn Audio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79117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3363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3363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33637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Audible-Bandwidth Transduc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降噪组件、耳罩式发声装置以及头戴耳机。上述的降噪组件包括进声管、吸音棉体以及防尘网,其中,进声管的第一端用于安装在耳壳内,进声管的第二端用于伸出在耳壳外,进声管沿延伸方向形成有进声通道,进声管的第一端形成有出声孔,出声孔与进声通道相连通,进声管的第二端形成有进声孔,且进声孔形成于进声管的周壁,进声孔与进声通道相连通。吸音棉体位于进声通道内并与进声管套接,且吸音棉体与进声孔对应设置。防尘网连接于进声管,且防尘网覆盖于进声孔。如此,减缓湍流气流的流动,使得风噪的抑制效果更佳,提高语音拾取的比例,提高通话清晰度,同时抑制了灰尘阻碍声音的传输,提高了传声器的传声效果。

Description

降噪组件、耳罩式发声装置以及头戴耳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头戴耳机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降噪组件、耳罩式发声装置以及头戴耳机。
背景技术
现今,随着头戴耳机的普及,头戴耳机作为音乐播放器,越来越多的进入到人们的生活,人们在各种各样的场合使用耳机,有时候在室内无风的环境,有时候在室外有风的环境。当在户外或者运动时,由于风噪的影响,麦克风同时接受人声和湍流风气流的声音,使得通话质量较差,这就逼迫人们通过各种办法来消除风噪或者抑制湍流。
传统技术中,一般通过在麦克上套防风棉来降低风噪,但这种方法仅适用于带咪杆的耳机,对于不带咪杆的耳机,由于麦克风固定在耳壳内部,无法将防风棉套到麦克风上,因此亟需有一种能够降低无咪杆耳机的风噪的技术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能够降低风噪的降噪组件、耳罩式发声装置以及头戴耳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降噪组件,包括:
进声管,所述进声管的第一端用于安装在耳壳内,所述进声管的第二端用于伸出在所述耳壳外,所述进声管沿延伸方向形成有进声通道,所述进声管的第一端形成有出声孔,所述出声孔与所述进声通道相连通,所述进声管的第二端形成有进声孔,且所述进声孔形成于所述进声管的周壁,所述进声孔与所述进声通道相连通;
吸音棉体,所述吸音棉体位于所述进声通道内并与所述进声管套接,且所述吸音棉体与所述进声孔对应设置;以及
防尘网,所述防尘网连接于所述进声管,且所述防尘网覆盖于所述进声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声孔的数目为两个,两个所述进声孔分别形成于所述进声管相对的两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尘网套接于所述进声管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吸音棉体形成有过音通道,所述过音通道分别与所述进声孔及所述出声孔相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声通道呈圆柱形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尘网呈圆柱形状。
一种耳罩式发声装置,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降噪组件,所述耳罩式发声装置还包括耳壳以及传声器,所述耳壳形成有安装腔及安装孔,所述安装腔与所述安装孔相连通;
所述传声器安装于所述安装腔内并与所述安装孔对应设置,所述进声管穿设于所述安装孔并与所述耳壳连接,所述进声管的第一端位于所述耳壳内并与所述传声器连接,使所述出声孔与所述传声器相对设置,所述进声管的第二端伸出于所述耳壳外。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尘网套接于所述进声管上,所述防尘网穿设于所述安装孔并与所述耳壳连接,以使所述进声管通过所述防尘网与所述耳壳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声管的第二端伸出于所述耳壳的周壁外。
一种头戴耳机,包括连接架以及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耳罩式发声装置,其中所述耳罩式发声装置的数目为两个,两个所述耳罩式发声装置的耳壳分别连接于所述连接架的两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由于进声孔形成于进声管的周壁,且进声通道沿进声管的延伸方向设置,风进入进声管时的风向倾斜于进声管的延伸方向,风在进入进声通道时的风向平行于进声管的延伸方向,即在风依次通过进声孔和进声通道的过程中,风的流向将发生改变,导致风速降低,抑制了风噪,提高语音拾取的比例,提高通话清晰度。
2、吸音棉体位于进声通道内并与进声管套接,且吸音棉体与进声孔对应设置,使得风进入进声管后通过吸音棉体,减缓湍流气流的流动,使得风噪的抑制效果更佳,提高语音拾取的比例,提高通话清晰度。
3、由于防尘网连接于进声管并覆盖于进声孔,使得防尘网阻碍了灰尘进入进声管内,抑制了灰尘阻碍声音的传输,提高了传声器的传声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一实施例的耳罩式发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耳罩式发声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耳罩式发声装置的又一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的耳罩式发声装置中沿A-A线的剖视图;
图5为图1所示的耳罩式发声装置的又一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的耳罩式发声装置的又一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申请提供一种降噪组件,包括进声管、吸音棉体以及防尘网,其中,进声管的第一端用于安装在耳壳内,进声管的第二端用于伸出在耳壳外,进声管沿延伸方向形成有进声通道,进声管的第一端形成有出声孔,出声孔与进声通道相连通,进声管的第二端形成有进声孔,且进声孔形成于进声管的周壁,进声孔与进声通道相连通。吸音棉体位于进声通道内并与进声管套接,且吸音棉体与进声孔对应设置。防尘网连接于进声管,且防尘网覆盖于进声孔。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耳罩式发声装置,包括耳壳、传声器以及上述的降噪组件,耳壳形成有安装腔及安装孔,安装腔与安装孔相连通。传声器安装于安装腔内并与安装孔对应设置,进声管穿设于安装孔并与耳壳连接,进声管的第一端位于耳壳内并与传声器连接,使出声孔与传声器相对设置,进声管的第二端伸出于耳壳外。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头戴耳机,包括连接架以及上述的耳罩式发声装置,其中耳罩式发声装置的数目为两个,两个耳罩式发声装置的耳壳分别连接于连接架的两端。
上述的降噪组件、耳罩式发声装置以及头戴耳机,由于进声孔形成于进声管的周壁,且进声通道沿进声管的延伸方向设置,风进入进声管时的风向倾斜于进声管的延伸方向,风在进入进声通道时的风向平行于进声管的延伸方向,即在风依次通过进声孔和进声通道的过程中,风的流向将发生改变,导致风速降低,抑制了风噪,提高语音拾取的比例,提高通话清晰度。
进一步地,吸音棉体位于进声通道内并与进声管套接,且吸音棉体与进声孔对应设置,使得风进入进声管后通过吸音棉体,减缓湍流气流的流动,使得风噪的抑制效果更佳,提高语音拾取的比例,提高通话清晰度。此外,由于防尘网连接于进声管并覆盖于进声孔,使得防尘网阻碍了灰尘进入进声管内,抑制了灰尘阻碍声音的传输,提高了传声器的传声效果。
为更好地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做进一步地详细说明:
如图1及图2所示,一实施例的耳罩式发声装置10包括耳壳100、传声器200以及降噪组件300,耳壳100形成有安装腔101及安装孔,安装腔101与安装孔相连通,传声器200安装于安装腔101内并与安装孔对应设置,降噪组件300的一端安装于安装孔内并与传声器200连接,降噪组件300的另一端伸出于耳壳100外。
如图2至图6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降噪组件300包括进声管310、吸音棉体320以及防尘网330。进声管310的第一端用于安装在耳壳100内,进声管310的第二端用于伸出在耳壳100外,进声管310沿延伸方向形成有进声通道311,进声管310的第一端形成有出声孔312,出声孔312与进声通道311相连通,进声管310的第二端形成有进声孔313,且进声孔313形成于进声管310的周壁,进声孔313与进声通道311相连通,以使进声孔313、进声通道311和出声孔312依次连通。吸音棉体320位于进声通道311内并与进声管310套接,以使进声通道311内填充有吸音棉体320,且吸音棉体320与进声孔313对应设置。
如图3至图6所示,进一步地,防尘网330连接于进声管310,且防尘网330覆盖于进声孔313,以使声音依次通过防尘网330、进声孔313、吸音棉体320和出声孔312后进入传声器200。在本实施例中,进声管310的第一端用于安装在耳壳100内并与传声器200连接,以使出声孔312用于与传声器200相对设置。当风吹向降噪组件300时,风依次通过防尘网330、进声孔313和吸音棉体320。吸音棉体320形成许多细小的间隙,具有无数个孔洞的立体结构,能进行良好的吸音隔音性能。
上述的耳罩式发声装置10以及降噪组件300,由于进声孔313形成于进声管310的周壁,且进声通道311沿进声管310的延伸方向设置,风进入进声管310时的风向倾斜于进声管310的延伸方向,风在进入进声通道311时的风向平行于进声管310的延伸方向,即在风依次通过进声孔313和进声通道311的过程中,风的流向将发生改变,导致风速降低,抑制了风噪,提高语音拾取的比例,提高通话清晰度。
进一步地,吸音棉体320位于进声通道311内并与进声管310套接,且吸音棉体320与进声孔313对应设置,使得风进入进声管310后通过吸音棉体320,减缓湍流气流的流动,使得风噪的抑制效果更佳,提高语音拾取的比例,提高通话清晰度。此外,由于防尘网330连接于进声管310并覆盖于进声孔313,使得防尘网330阻碍了灰尘进入进声管310内,抑制了灰尘阻碍声音的传输,提高了传声器200的传声效果。
如图5及图6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进声孔313的数目为两个,两个进声孔313分别形成于进声管310相对的两侧,以提高进声效果,进而提高传声器200的传声效果。
如图3及图4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防尘网330套接于进声管310上,以提高防尘网330与进声管310的连接强度。
如图5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吸音棉体320形成有过音通道321,过音通道321分别与进声孔313及出声孔312相连通,以使声音依次通过进声孔313、过音通道321和出声孔312,避免了吸音棉体320堵塞声音的问题。
如图3至图6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进声通道311呈圆柱形状,防尘网330呈圆柱形状。
如图2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进声管310穿设于安装孔并与耳壳100连接,进声管310的第一端位于耳壳100内并与传声器200连接,使出声孔312与传声器200相对设置,进声管310的第二端伸出于耳壳100外。在本实施例中,传声器200即麦克风安装于安装腔101的内壁,且传声器200与安装孔对应设置,即传声器200覆盖于安装孔。由于进声孔313形成于进声管310的第二端,且进声管310的第二端伸出于耳壳100外,声音可通过进声孔313进入进声通道311内。
如图2及图3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防尘网330套接于进声管310上,防尘网330穿设于安装孔并与耳壳100连接,以使进声管310通过防尘网330与耳壳100连接。在本实施例中,防尘网330的内外侧分别与进声管310及耳壳100连接,即防尘网330还夹紧于进声管310和耳壳100支架,提高了防尘网330的位置稳定性。
如图1及图2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进声管310的第二端伸出于耳壳100的周壁外。用户在使用调整耳壳100时会触片到耳壳100的端面,在本实施例中,进声管310的第二端伸出于耳壳100的周壁外,降低了用户在调整耳壳100时触碰进声管310的几率,提高了进声管310的使用寿命。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头戴耳机,包括连接架以及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耳罩式发声装置10,其中耳罩式发声装置10的数目为两个,两个耳罩式发声装置10的耳壳100分别连接于连接架的两端。
上述的头戴耳机,由于进声孔313形成于进声管310的周壁,且进声通道311沿进声管310的延伸方向设置,风进入进声管310时的风向倾斜于进声管310的延伸方向,风在进入进声通道311时的风向平行于进声管310的延伸方向,即在风依次通过进声孔313和进声通道311的过程中,风的流向将发生改变,导致风速降低,抑制了风噪,提高语音拾取的比例,提高通话清晰度。
进一步地,吸音棉体320位于进声通道311内并与进声管310套接,且吸音棉体320与进声孔313对应设置,使得风进入进声管310后通过吸音棉体320,减缓湍流气流的流动,使得风噪的抑制效果更佳,提高语音拾取的比例,提高通话清晰度。此外,由于防尘网330连接于进声管310并覆盖于进声孔313,使得防尘网330阻碍了灰尘进入进声管310内,抑制了灰尘阻碍声音的传输,提高了传声器200的传声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由于进声孔313形成于进声管310的周壁,且进声通道311沿进声管310的延伸方向设置,风进入进声管310时的风向倾斜于进声管310的延伸方向,风在进入进声通道311时的风向平行于进声管310的延伸方向,即在风依次通过进声孔313和进声通道311的过程中,风的流向将发生改变,导致风速降低,抑制了风噪,提高语音拾取的比例,提高通话清晰度。
2、吸音棉体320位于进声通道311内并与进声管310套接,且吸音棉体320与进声孔313对应设置,使得风进入进声管310后通过吸音棉体320,减缓湍流气流的流动,使得风噪的抑制效果更佳,提高语音拾取的比例,提高通话清晰度。
3、由于防尘网330连接于进声管310并覆盖于进声孔313,使得防尘网330阻碍了灰尘进入进声管310内,抑制了灰尘阻碍声音的传输,提高了传声器200的传声效果。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降噪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进声管,所述进声管的第一端用于安装在耳壳内,所述进声管的第二端用于伸出在所述耳壳外,所述进声管沿延伸方向形成有进声通道,所述进声管的第一端形成有出声孔,所述出声孔与所述进声通道相连通,所述进声管的第二端形成有进声孔,且所述进声孔形成于所述进声管的周壁,所述进声孔与所述进声通道相连通;
吸音棉体,所述吸音棉体位于所述进声通道内并与所述进声管套接,且所述吸音棉体与所述进声孔对应设置;以及
防尘网,所述防尘网连接于所述进声管,且所述防尘网覆盖于所述进声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噪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声孔的数目为两个,两个所述进声孔分别形成于所述进声管相对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噪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尘网套接于所述进声管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噪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音棉体形成有过音通道,所述过音通道分别与所述进声孔及所述出声孔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噪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声通道呈圆柱形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噪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尘网呈圆柱形状。
7.一种耳罩式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降噪组件,所述耳罩式发声装置还包括耳壳以及传声器,所述耳壳形成有安装腔及安装孔,所述安装腔与所述安装孔相连通;
所述传声器安装于所述安装腔内并与所述安装孔对应设置,所述进声管穿设于所述安装孔并与所述耳壳连接,所述进声管的第一端位于所述耳壳内并与所述传声器连接,使所述出声孔与所述传声器相对设置,所述进声管的第二端伸出于所述耳壳外。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耳罩式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尘网套接于所述进声管上,所述防尘网穿设于所述安装孔并与所述耳壳连接,以使所述进声管通过所述防尘网与所述耳壳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耳罩式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声管的第二端伸出于所述耳壳的周壁外。
10.一种头戴耳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架以及权利要求7或8或9所述的耳罩式发声装置,其中所述耳罩式发声装置的数目为两个,两个所述耳罩式发声装置的耳壳分别连接于所述连接架的两端。
CN202222791174.7U 2022-10-21 2022-10-21 降噪组件、耳罩式发声装置以及头戴耳机 Active CN2183363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791174.7U CN218336371U (zh) 2022-10-21 2022-10-21 降噪组件、耳罩式发声装置以及头戴耳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791174.7U CN218336371U (zh) 2022-10-21 2022-10-21 降噪组件、耳罩式发声装置以及头戴耳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336371U true CN218336371U (zh) 2023-01-17

Family

ID=848247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791174.7U Active CN218336371U (zh) 2022-10-21 2022-10-21 降噪组件、耳罩式发声装置以及头戴耳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33637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567525B1 (en) Supra aural active noise reduction headphones
EP2330829B1 (en) A communication headset with a circumferential microphone slot
US11323795B2 (en) In-ear earphone
CN107864418A (zh) 入耳式有源噪声降低耳机
CN206370934U (zh) 一种可调节音质的耳塞
CN209017244U (zh) 一种手机麦克风导音腔体结构
CN210579147U (zh) 一种降噪耳机
CN218336371U (zh) 降噪组件、耳罩式发声装置以及头戴耳机
WO2023202593A1 (zh) 无线蓝牙耳机的防风噪结构和方法
CN205249435U (zh) 通话耳机
CN205829952U (zh) 一种降噪耳机
CN209693010U (zh) 一种具有扩音管结构的耳机腔体结构
CN213586238U (zh) 一种隐藏收音孔的耳机线
CN212544015U (zh) 一种降低前馈降噪耳机风噪的结构
CN210491165U (zh) 一种入耳式耳机
CN108124210A (zh) 一种入耳式耳机
CN215072932U (zh) 一种耳机调音结构
CN206024052U (zh) 耳机听筒及耳机
CN105979419A (zh) 一种防水防尘的降噪耳机
CN212544014U (zh) 一种麦克风孔造型优化结构
CN211791990U (zh) 一种耳机
CN216795256U (zh) 一种多扬声器头戴式降噪耳机
CN219802543U (zh) Mic防风噪结构及入耳式耳机
CN204741544U (zh) 入耳式耳机
CN110139202A (zh) 一种助听器佩戴辅助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