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304756U - 清洁装置 - Google Patents

清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304756U
CN218304756U CN202123451352.3U CN202123451352U CN218304756U CN 218304756 U CN218304756 U CN 218304756U CN 202123451352 U CN202123451352 U CN 202123451352U CN 218304756 U CN218304756 U CN 21830475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eaning
water supply
supply hole
water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45135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军
张峻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njing Intelligent Innovation Shenzhen Co ltd
Yunjing Intelligent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njing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Dongguan Co Ltd
Yunjing Intelligent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njing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Dongguan Co Ltd, Yunjing Intelligent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njing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Donggu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45135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30475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3047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30475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leaning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清洁装置,包括壳体、滚刷以及边角清洁机构,所述滚刷转动地设于所述壳体,且所述滚刷的至少部分表面显露于所述壳体的底面;所述边角清洁机构设于所述壳体的底面,且位于所述滚刷的至少一端。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可以实现对待清洁区域的全面清洁。

Description

清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清洁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清洁装置。
背景技术
洗地机或清洁机器人是靠安装在壳体上的滚刷旋转或往复运动来抹擦地面的,而滚刷的宽度一般比壳体窄。在贴靠墙根对地面进行清洁时,因滚刷接触不到墙根地面,便会导致墙根边角区域无法得到清洁,导致无法对待清洁区域进行全域清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清洁装置,旨在实现对待清洁区域的全域清洁。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清洁装置,包括:
壳体;
滚刷,所述滚刷转动地设于所述壳体,且所述滚刷的至少部分表面显露于所述壳体的底面;以及
边角清洁机构,所述边角清洁机构设于所述壳体的底面,且位于所述滚刷的至少一端。
在本实用新型清洁装置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边角清洁机构包括清洁件,所述清洁件沿所述清洁装置的前进方向,自靠近所述滚刷的一端向远离所述滚刷的方向倾斜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清洁装置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清洁件包括第一清洁件,所述第一清洁件自所述壳体的底面向下延伸的长度大于第一距离,所述第一距离为所述清洁装置的底面与待清洁面之间的距离。
在本实用新型清洁装置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清洁件还包括第二清洁件,所述第二清洁件位于所述第一清洁件的前方,所述第二清洁件向下延伸的长度不大于第一距离。
在本实用新型清洁装置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清洁件包括第二清洁件,所述第二清洁件向下延伸的长度不大于第一距离,所述第一距离为所述清洁装置的底面与待清洁面之间的距离。
在本实用新型清洁装置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清洁件自所述滚刷延伸至所述壳体的边缘。
在本实用新型清洁装置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边角清洁机构还包括:
第一供水结构,所述第一供水结构包括第一供水通路和第一供水孔,所述第一供水通路和第一供水孔连通;
所述第一供水孔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底部且位于所述清洁件的前方;或
所述第一供水孔设置在所述清洁件与所述壳体连接的区域;或
所述第一供水孔设置在所述清洁件。
在本实用新型清洁装置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清洁件包括连接部、遮挡部以及清洁部,所述连接部和所述清洁部分别连接于所述遮挡部的相对两侧,所述连接部可活动地连接于所述壳体底面;
在清洁装置向前运动时,所述遮挡部不遮挡所述第一供水孔;
在清洁装置向后运动时,所述遮挡部遮挡所述第一供水孔。
在本实用新型清洁装置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遮挡部设有与所述第一供水孔对应的密封件,在清洁装置向后运动时,所述密封件封闭所述第一供水孔。
在本实用新型清洁装置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清洁件为柔性件,所述清洁装置向前运动时,所述第一供水孔处于打开状态,所述清洁装置向后运动时,所述清洁件发生形变而使所述第一供水孔处于封闭状态。
在本实用新型清洁装置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清洁装置还包括第二供水结构,所述第二供水结构包括第二供水通路和第二供水孔,所述第二供水孔靠近所述滚刷设置,用于向所述滚刷供水。
在本实用新型清洁装置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清洁装置还包括:
第二供水结构,所述第二供水结构包括第二供水通路和第二供水孔,所述第二供水孔靠近所述滚刷设置,用于向所述滚刷供水;
水箱,所述水箱与所述第一供水通路和所述第二供水通路连通;
控水机构,所述控水机构控制所述水箱向所述第一供水孔和所述第二供水孔供水的关断和/或流量。
在本实用新型清洁装置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清洁件与所述壳体可拆卸的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清洁装置的滚刷的至少一端设置边角清洁机构,边角清洁机构可以在清洁装置对墙根等边角区域清洁时,对滚刷无法接触到的墙根等边角区域进行清洁,将边角区域上的脏污聚拢至滚刷位置,再通过滚刷扫除垃圾,从而实现对待清洁区域的全域清洁。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清洁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2为图1中清洁装置A处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清洁装置另一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4为图3中清洁装置B处的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清洁装置又一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清洁装置再一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7为图6在C处的爆炸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清洁件后摆的结构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清洁件前摆的结构图;
图10为图8的爆炸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清洁装置 311 第一清洁件
10 壳体 3111 第一止挡部
11 第一限位槽 312 第二清洁件
111 第一限位部 3121 第二止挡部
12 第二限位槽 313 连接部
13 转动槽 314 遮挡部
20 滚刷 315 清洁部
30 边角清洁机构 316 密封件
31 清洁件 32 第一供水孔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清洁装置100。
请参照图1至图6,在本实用新型清洁装置100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清洁装置100包括;
壳体10;
滚刷20,所述滚刷20转动地设于所述壳体10,且所述滚刷20的至少部分表面显露于所述壳体10的底面;以及
边角清洁机构30,所述边角清洁机构30设于所述壳体10的底面,且位于所述滚刷20的至少一端。
具体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清洁装置100,可选地为洗地机或扫地机或清洁机器人等,其中,清洁装置100包括壳体10和滚刷20,壳体10内形成安装腔,可用于安装控水机构、水箱或者驱动结构等部件,滚刷20转动地设于壳体10,且至少部分设于安装腔中,并使得滚刷20的滚动面凸出壳体10的底盘设置,滚刷20可以由驱动结构驱动以相对壳体10转动,以在转动过程中将地面的垃圾、毛发等杂物清扫至后方的垃圾盒中,或者在清洁装置100移动时擦拭地面,实现对地面的清洁。进一步地,清洁装置100还包括边角清洁机构30,边角清洁机构30设于壳体10,且位于滚刷20轴向方向的一侧,以将滚刷20轴向外侧区域的杂物聚拢至滚刷20的清扫范围之内,再由滚刷20将其清扫至滚刷20后方的垃圾盒中,如此设置,当清洁装置100在对墙根等边角区域清洁时,可以通过边角清洁机构30将滚刷20接触不到的墙根区域进行清洁,从而实现对待清洁区域的全域清洁。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边角清洁机构30可以是吸尘机构或如下实施例中所述的刮条、毛刷、刮条加供水结构、刮条加毛刷加供水结构或者毛刷加供水结构等方式的组合,在此不做限定。
进一步的,参照图1和图6,在清洁装置100中设置两个边角清洁机构30,两个边角清洁机构30分别设置在滚刷20的两端;如此设置,可以对滚刷20两侧的边角区域同时清洁,以将滚刷20两侧的垃圾和污水聚拢至滚刷20位置,提高清洁效率,且无论墙根位于清洁装置100前进方向的左侧或右侧,均有一边角清洁机构30对墙根进行清洁,无需特意调整清洁装置100的移动路径;且对于距离较窄的过道,可以同时对过道两侧的墙根区域进行清洁,无需清洁装置100往复移动,提高清洁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两边角清洁机构30可以设置为相同的结构,也可以设置为不同的结构,例如,其中一端的边角清洁机构30设置刮条,另一断设置为毛刷,或者可以是刮条、毛刷以及供水结构中任意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组合机构,在此不做限定。如此设置,可以根据滚刷20轴向方向两侧待清洁区域的环境不同设置不同的边角清洁机构30,提高清洁装置100的适用性。
因此,可以理解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滚刷20的至少一端设置边角清洁机构30,以在清洁装置100对墙根等边角区域清洁时,可以将墙根等边角区域上的脏污聚拢至滚刷20位置,再通过滚刷20清除脏污,从而实现对待清洁区域的全域清洁。
请参照图1,在本实用新型清洁装置100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边角清洁机构30包括清洁件31,所述清洁件31沿所述清洁装置100的前进方向,自靠近所述滚刷20的一端向远离所述滚刷20的方向倾斜设置。
参照图1至图6,定义清洁装置100的前进方向为前方,本实施例中,边角清洁机构30为设于滚刷20端部的清洁件31,清洁件31自靠近所述滚刷20的一端向远离所述滚刷20的方向倾斜设置。如此设置,当清洁装置100向前移动对地面进行清洁时,清洁件31可以将滚刷20清洁区域外侧的脏污(包括灰尘,垃圾,污水等)等刮至滚刷20位置,以使滚刷20对脏污进行清洁。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清洁件31可以是刮条和/或毛刷等,刮条的材质为硅胶或塑料等材质,避免在清洁地面时刮伤地面,可以有效地聚拢灰尘、垃圾以及污水等;毛刷可以使得粘附在地面上的杂物刷起,使杂物脱离地面并在清洁装置100前进时将杂物聚拢至滚刷20位置,以便于将杂物清扫干净。
请参照图4,在本实用新型清洁装置100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清洁件31包括第一清洁件311,所述第一清洁件311自所述壳体10的底面向下延伸的长度大于第一距离,所述第一距离为所述清洁装置100的底面与待清洁面之间的距离。
本实施例中,定义清洁装置100的底面与待清洁面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清洁件31包括第一清洁件311,第一清洁件311自壳体10的底面向下延伸,且第一清洁件311的延伸长度大于该第一距离,从而确保第一清洁件311可以与待清洁面抵接,保证待清洁面的脏污和污水可以被刮动,其中,第一清洁件311可以是刮条或者毛刷,在此不做限定。
请参照图7,在本实用新型清洁装置100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0的底面开设有第一限位槽11,所述第一清洁件311的朝向壳体10的一侧安装于所述第一限位槽11内。
本实施例中,在壳体10的底面开设有第一限位槽11,第一清洁件311的朝向壳体10的一侧边安装于第一限位槽11内。如此设置,可以通过第一限位槽11对第一清洁件311限位,避免在第一清洁件311刮擦地面时,由于地面对第一清洁件311的反作用力导致第一清洁件311移位,以保证第一清洁件311在壳体10上的位置稳定性,从而保证对边角区域的清洁效果。
进一步的,第一限位槽11的槽侧壁凸设有第一限位部111,第一清洁件311的侧面凸设有第一止挡部3111,当第一清洁件311安装于第一限位槽11时,第一止挡部3111容置于第一限位槽11内并被第一限位部111阻挡,避免第一清洁件311从第一限位槽11的槽口方向脱出。进一步的,壳体10的侧壁开设有连通第一限位槽11的开口,止挡部可以从开口插设于第一限位槽11中,如此设置,可以便于第一清洁件311的拆装,以便于在第一清洁件311磨损后更换第一清洁件311。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限位槽11的两槽侧壁均设有第一限位部111,两第一限位部111间隔设置,第一清洁件311夹设于两第一限位部111之间,进一步提高对第一清洁件311的限位作用。
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清洁件311可以通过粘接的方式固定在第一限位槽11中。
请参照图4和图7,在本实用新型清洁装置100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清洁件31还包括第二清洁件312,所述第二清洁件312位于所述第一清洁件311的前方,所述第二清洁件312向下延伸的长度不大于第一距离。
本实施例中,定义清洁装置100的前进方向为前方,边角清洁机构30还包括第二清洁件312,第二清洁件312设于第一清洁件311的前方,可以先将大颗粒的垃圾扫向滚刷20,再由第一清洁件311将其他垃圾和污水等扫向滚刷20区域;进一步的,第二清洁件312向下延伸的长度不大于清洁装置100的底面与待清洁面之间的距离,也即,可以使得第二清洁件312与待清洁面抵接或保持一定的间隙,或刚好接触待清洁面,可以避免第二清洁件312压迫待清洁面,从而避免第二清洁件312刮伤待清洁面。其中,第二清洁件312可以是毛刷也可以是刮条,在此不做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将第一清洁件311设置为刮条,第二清洁件312设置为毛刷,毛刷的设置,可以使得粘附在地面上的杂物刷起,使杂物脱离地面,以便于将杂物清扫干净。对于尺寸较小的杂物,若从毛刷漏过,也可以由刮条刮起并在清洁装置100移动过程聚拢至滚刷20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清洁装置100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清洁件31包括第二清洁件312,所述第二清洁件312向下延伸的长度不大于第一距离,所述第一距离为所述清洁装置100的底面与待清洁面之间的距离。
本实施例中,清洁件31包括第二清洁件312,第二清洁件312向下延伸的长度不大于清洁装置100的底面与待清洁面之间的距离,也即,可以使得第二清洁件312与待清洁面抵接或保持一定的间隙,可以避免第二清洁件312压迫待清洁面,从而避免第二清洁件312刮伤待清洁面。其中,第二清洁件312可以是毛刷也可以是刮条,在此不做限定。
参照图2,在本实用新型清洁装置100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清洁件31自所述滚刷20延伸至所述壳体10的边缘。如此设置,可以实现对墙角区域的全覆盖,从而更有效地实现对待清洁区域的全域清洁。
请参照图7,在本实用新型清洁装置100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0开设有第二限位槽12,所述第二清洁件312安装于所述第二限位槽12。
本实施例中,在壳体10的底面开设有第二限位槽12,第二清洁件312的朝向壳体10的一侧边安装于第二限位槽12内。如此设置,可以通过第二限位槽12对第二清洁件312限位,避免在第二清洁件312刮擦地面时,由于地面对第二清洁件312的反作用力导致第二清洁件312移位,以保证第二清洁件312在壳体10上的位置稳定性,从而保证对边角区域的清洁效果。
进一步的,第二限位槽12的槽侧壁凸设有第二限位部,第二清洁件312的侧面凸设有第二止挡部3121,当第二清洁件312安装于第二限位槽12时,第二止挡部3121容置于限位槽内并被第二限位部阻挡,避免第二清洁件312从第二限位槽12的槽口方向脱出。进一步的,壳体10的侧壁开设有连通第二限位槽12的开口,第二止挡部3121可以从开口插设于第二限位槽12中,如此设置,可以便于第二清洁件312的拆装,以便于在第二清洁件312磨损后更换第二清洁件31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限位槽12的两槽侧壁均设有第二限位部,两第二限位部间隔设置,第二清洁件312的主体夹设于两第二限位部之间,进一步提高对第二清洁件312的限位作用。
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清洁件312可以通过粘接的方式固定在第二限位槽12中。
请参照图2,在本实用新型清洁装置100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边角清洁机构30还包括:
第一供水结构,所述第一供水结构包括第一供水通路和第一供水孔32,所述第一供水通路和第一供水孔32连通;
所述第一供水孔32设置在所述壳体10的底部且位于所述清洁件31的前方;或
所述第一供水孔32设置在所述清洁件31与所述壳体10连接的区域;或
所述第一供水孔32设置在所述清洁件31。
在一些实施例中,边角清洁机构30还包括第一供水结构,第一供水结构包括第一供水通孔和与第一供水通路连通的第一供水孔32,第一供水通路可以与外部水源连通,也可以在清洁装置100中设置水箱,使得第一供水通路与水箱连通,以向第一供水孔32供水,优选的采用设置水箱的方式,避免清洁装置100的移动路径受水源位置和连接管的影响,使得清洁装置100更为便携,移动的自由度更高。进一步的,第一供水孔32可以设置在清洁件31的前方,也可以设置在清洁件31与壳体10连接位置,第一供水孔32还可以直接设置在清洁件31上,即使得第一供水通路延伸至清洁件31内;第一供水结构的设置,可以在清洁装置100移动过程中向地面供水,以使地面润湿,使得灰尘与水混合,避免扬尘,在清洁件31经过时将污水刮走聚拢至滚刷20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供水结构的第一供水孔32可以设置一个,也可以设置多个,多个第一供水孔32可以设置在一列,也可以分布在上述不同位置,在此不做限定。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边角清洁机构30包括沿清洁装置100的前后方向并排设置的清洁件31,例如前述实施例中的第一清洁件311和第二清洁件312,第二清洁件312位于第一清洁件311的前方,此时,可以使得第一供水孔32开设在第二清洁件312的前方、或者第一清洁件311和第二清洁件312之间、或者第二清洁件312与壳体10的连接位置、或者第二清洁件312上、或者第一清洁件311与壳体10的连接位置、或者是第一清洁件311的前侧面。可以理解的,边角清洁机构30通过第一供水结构向地面供水,并在清洁件31经过之后将水刮走,以确保清洁装置100对待清洁面清洁之后避免待清洁面残留积水,也即,第一供水孔32至少需要开设在位于最后方的清洁件31的前侧,从而确保可以由最后一个清洁件31将待清洁面的积水清走。
第一清洁件311和第二清洁件312的数量在此不做限制,即可以是多个第一清洁件311也可以是多个第二清洁件312,也可以是不同数量的第一清洁件311和不同数量第二清洁件312的组合。
请参照图8至图10,在本实用新型清洁装置100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清洁件31包括连接部313、遮挡部314以及清洁部315;所述连接部313和所述清洁部315分别连接于所述遮挡部314的相对两侧,所述连接部313可活动地连接于所述壳体10底面;
在清洁装置100向前运动时,所述遮挡部314不遮挡所述第一供水孔32;
在清洁装置100向后运动时,所述遮挡部314遮挡所述第一供水孔32。
定义清洁装置100的前进方向为前方,对应的其后退方向为后方。本实施例中,第一供水孔32开设在壳体10底面,清洁件31包括连接部313、遮挡部314以及清洁部315,遮挡部314具有沿上下方向背离设置的两侧,连接部313和清洁部315分别设于遮挡部314的两侧,且连接部313可活动地连接于所述壳体10底面,其中,连接部313与壳体10的活动连接,可以是在壳体10底面的转动,也可以是相对壳体10底面的翻转运动;如此设置,当清洁装置100前进时,可以驱使连接部313相对壳体10运动以改变遮挡部314在壳体10底面的相对位置,避免遮挡部314遮挡第一供水孔32,以使第一供水孔32开启,可使得第一供水孔32向地面供水,以在清洁件31刮走垃圾等杂物之前将地面润湿,使得灰尘与水混合避免扬尘以及提高清洁效果。当清洁装置100后退时,驱使连接部313相对壳体10运动以改变遮挡部314在壳体10底面的相对位置,以遮挡封堵第一供水孔32,进而避免在清洁装置100后退时第一供水孔32仍向外供水导致地面积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遮挡部314的朝向壳体10底面的表面设有第一抵接面和第二抵接面,所述第一抵接面和所述第二抵接面分别位于所述连接部313的两侧,所述壳体10的底面开设有转动槽13,所述转动槽13的槽壁为与所述转轴适配的圆柱面,所述转轴设于所述转动槽13内,所述遮挡部314设于所述转动槽13外。
本实施例中,连接部313为转轴,转轴的轴面与遮挡部314的表面连接,遮挡部314的朝向壳体10底面的表面设有第一抵接面和第二抵接面,第一抵接面和第二抵接面之间的角度大于180°,转轴位于第一抵接面和第二抵接面之间,壳体10的底面开设有转动槽13,转动槽13的槽壁与转轴的形状适配,转轴设于转动槽13中便使得挡板与壳体10转动连接,以使挡板可在清洁装置100的前后方向摆动,从而使得第一抵接面靠近或远离第一供水孔32,当清洁装置100向前移动时,清洁部315与待清洁面摩擦使遮挡部314向后摆动,以使第一抵接面远离第一供水孔32从而使第一供水孔32敞开可以向外出水,当清洁装置100后移时,清洁部315与待清洁面摩擦使遮挡部314向前摆动,以使第一抵接面靠近并遮挡第一供水孔32,避免第一供水孔32向外出水。进一步的,转动槽13的槽口宽度小于转轴的直径,转轴不会从转动槽13中脱出,提高了连接稳定性。
请参照图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遮挡部314设有与所述第一供水孔32对应的密封件316,在清洁装置100向后运动时,所述密封件316封闭所述第一供水孔32。
本实施例中,遮挡部314上设有密封件316,从而在清洁装置100前移时使得密封件316封闭第一供水孔32,密封件316多为弹性材质,例如橡胶或硅胶等,以在密封件316与壳体10底面抵接时产生弹性形变,更好地起到密封作用,避免第一供水孔32向外漏水。
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0的底面开设有安装槽,第一供水孔32开设于所述安装槽的槽底壁,所述遮挡部314设于安装槽内,以提高对遮挡部314的限位作用,提高安装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清洁装置100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清洁件31为柔性件,所述清洁装置100向前运动时,所述第一供水孔32处于打开状态,所述清洁装置100向后运动时,所述清洁件31发生形变而使所述第一供水孔32处于封闭状态。
本实施例中,使得清洁件31为柔性件,可以是橡胶或硅胶材质等,以使清洁件31可受力变形,如此设置,当清洁装置100向前移动时,清洁件31具有向后移动的运动趋势,而不会向前方的第一供水孔32一侧产生形变,从而使第一供水孔32处于打开状态,可以向外出水,当清洁装置100向前移动时,清洁件31与地面摩擦从而向第一供水孔32一侧挤压变形封闭第一供水孔32,避免第一供水孔32向外出水。
在本实用新型清洁装置100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清洁装置100还包括第二供水结构,所述第二供水结构包括第二供水通路和第二供水孔,所述第二供水孔靠近所述滚刷20设置,用于向所述滚刷20供水。
本实施例中,清洁装置100还包括向滚刷20供水的第二供水结构,第二供水结构包括第二供水管路和与第二供水管路连通的第二供水孔,所述第二供水管路可以与外部水源连通,也可以在清洁装置100中设置水箱,使得第二供水通路与水箱连通,以向第二供水孔供水,优选的采用设置水箱的方式,避免清洁装置100的移动路径受水源位置和连接管的影响,使得清洁装置100更为便携,移动的自由度更高。第二供水孔靠近滚刷20设置,用于向滚刷20或滚刷20清洁区域供水,使地面润湿,使得灰尘与水混合,避免扬尘。需要说明的是,第二供水孔可以设置多个,多个第二供水孔可以沿滚刷20的轴向布置,以向整个滚刷20和对应清洁区域供水。
在本实用新型清洁装置100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清洁装置100还包括:
第二供水结构,所述第二供水结构包括相连通的第二供水通路和第二供水孔,所述第二供水孔朝向所述滚刷20设置,用于向所述滚刷20供水;
水箱,所述第一供水通路和所述第二供水通路均连通于所述水箱;以及
控水机构,所述控水机构控制所述水箱向所述第一供水孔32和所述第二供水孔供水的关断和/或流量。
前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在清洁装置100中设置第一供水结构,以在清洁件31刮走垃圾等杂物前将地面润湿,使得灰尘与水混合避免扬尘,提高清洁效果。本实施例中,清洁装置100中设有水箱,水箱设于壳体10的容置腔中,用于容纳水源以向第一供水结构供水,以提高清洁装置100的便携性。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清洁装置100还包括向滚刷20供水的第二供水结构,第二供水结构与水箱连通,以在滚刷20清洁地面的过程中清洗底板。可以理解的,由于滚刷20清洁区域和边角清洁区域的区域面积不同,向滚刷20清洁区域和边角清洁区域供水的水量也不同,此时,可以在水箱的出水口出设置控水机构,以控制水箱向第二供水结构和第一供水结构供水的关断和/或流量。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一供水结构和第二供水结构均连通于水箱,可以是设置第三供水通路,使得第三供水通路的一端与水箱连通,另一端与第一供水通路和第二供水通路通过三通连接;或者使得第一供水通路和第二供水通路分别与水箱连通。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控水机构可以是分别在水箱和第二供水结构之间、水箱和第一供水结构之间设置控制阀,也可以通过设置三通控制阀调整水箱向第二供水结构和第一供水结构的关断和/或流量,又或者调整第一供水结构第一供水孔32的大小和数量,在此不做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清洁装置100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水机构包括水泵和三通控制阀,所述水泵分别与所述水箱和所述三通控制阀的入水口连通,所述第一供水通路和所述第二供水通路分别与所述三通控制阀的两出水口连通;
或,所述控水机构包括两个水泵和两个控制阀,每一所述水泵分别与所述水箱和一所述控制阀的入水口连通,所述第一供水通路与一所述控制阀的出水口连通,所述第二供水通路与另一所述控制阀的出水口连通;
或,所述清洁装置100还包括第三供水通路,所述第一供水通路、所述第二供水通路以及所述第三供水通路之间通过三通连通,所述控水机构包括水泵和两个控制阀,所述水泵分别与所述水箱和所述第三供水通路连通,两个所述控制阀分别设于所述第一供水通路和所述第二供水通路。
本实施例中,控水机构可以设置为一个水泵和一个三通控制阀的结构,也可以设置为两个水泵和两个控制阀的结构、或者是设置一个水泵和两个控制阀的结构,均可实现控制水箱向第一供水管和第二供水管供水水量的目的。具体的,水泵提供动力以将水箱的水抽出流向第一供水结构和第二供水结构,三通控制阀可以通过调节两个出水口的开度从而调节流向第一供水通路和第二供水通路的水量;控制阀可以调节其对应的供水通路的开度,从而调节供水通路的关断和/或流量。
在本实用新型清洁装置100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清洁件31与所述壳体10可拆卸连接。
如此设置,可以在清洁件31磨损之后替换新的清洁件31继续使用,提高清洁装置100的实用性。其中,清洁件31与壳体10之间的可拆卸连接方式,可以是但不限于螺丝连接、粘接、卡接或至少两种可拆卸连接方式的组合,在此不做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0的底面开设有限位槽,清洁件31的朝向壳体10的一侧边安装于限位槽内。如此设置,可以通过限位槽对清洁件31限位,避免在清洁件31刮擦地面时,由于地面对清洁件31的反作用力导致清洁件31移位,以保证清洁件31在壳体10上的位置稳定性,从而保证对边角区域的清洁效果。
进一步的,限位槽的槽侧壁凸设有限位部111,清洁件31的侧面凸设有止挡部,当清洁件31安装于限位槽时,止挡部容置于限位槽内并被限位部111阻挡,避免清洁件31从限位槽的槽口方向脱出。进一步的,壳体10的侧壁开设有连通限位槽的开口,止挡部可以从开口插设于限位槽中,如此设置,可以便于清洁件31的拆装,以便于在清洁件31磨损后更换清洁件31。在一些实施例中,限位槽的两槽侧壁均设有限位部111,两限位部111间隔设置,清洁件31夹设于两限位部111之间,进一步提高对清洁件31的限位作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3)

1.一种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水箱;
滚刷,所述滚刷转动地设于所述壳体,且所述滚刷的至少部分表面显露于所述壳体的底面;以及
边角清洁机构,所述边角清洁机构设于所述壳体的底面,且位于所述滚刷的至少一端;
所述边角清洁机构包括第一供水结构,所述第一供水结构包括第一供水通路和第一供水孔,所述第一供水通路连通所述水箱和所述第一供水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边角清洁机构包括清洁件,所述清洁件沿所述清洁装置的前进方向,自靠近所述滚刷的一端向远离所述滚刷的方向倾斜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件包括第一清洁件,所述第一清洁件自所述壳体的底面向下延伸的长度大于第一距离,所述第一距离为所述清洁装置的底面与待清洁面之间的距离。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件还包括第二清洁件,所述第二清洁件位于所述第一清洁件的前方,所述第二清洁件向下延伸的长度不大于第一距离。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件包括第二清洁件,所述第二清洁件向下延伸的长度不大于第一距离,所述第一距离为所述清洁装置的底面与待清洁面之间的距离。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件自所述滚刷延伸至所述壳体的边缘。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供水孔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底部且位于所述清洁件的前方;或
所述第一供水孔设置在所述清洁件与所述壳体连接的区域;或
所述第一供水孔设置在所述清洁件。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件包括连接部、遮挡部以及清洁部,所述连接部和所述清洁部分别连接于所述遮挡部的相对两侧,所述连接部可活动地连接于所述壳体底面;
在清洁装置向前运动时,所述遮挡部不遮挡所述第一供水孔;
在清洁装置向后运动时,所述遮挡部遮挡所述第一供水孔。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部设有与所述第一供水孔对应的密封件,在清洁装置向后运动时,所述密封件封闭所述第一供水孔。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供水孔设置在所述清洁件,所述清洁件为柔性件,所述清洁装置向前运动时,所述第一供水孔处于打开状态,所述清洁装置向后运动时,所述清洁件发生形变而使所述第一供水孔处于封闭状态。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装置还包括第二供水结构,所述第二供水结构包括第二供水通路和第二供水孔,所述第二供水通路连通所述水箱和所述第二供水孔,所述第二供水孔靠近所述滚刷设置,用于向所述滚刷供水。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装置还包括:
控水机构,所述控水机构控制所述水箱向所述第一供水孔和所述第二供水孔供水的关断和/或流量。
1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件与所述壳体可拆卸连接。
CN202123451352.3U 2021-12-31 2021-12-31 清洁装置 Active CN21830475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451352.3U CN218304756U (zh) 2021-12-31 2021-12-31 清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451352.3U CN218304756U (zh) 2021-12-31 2021-12-31 清洁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304756U true CN218304756U (zh) 2023-01-17

Family

ID=848302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451352.3U Active CN218304756U (zh) 2021-12-31 2021-12-31 清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30475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072512B1 (ko) 바닥 청소기
WO2018149312A1 (zh) 清洁机器人
CN213046744U (zh) 清洁装置及清洁机器人
CN216876228U (zh) 自移动清洁机器人及清洁系统
CN112568801A (zh) 清洁设备
CN112842170A (zh) 洗地机
CN112971637A (zh) 洗地机
CN218304756U (zh) 清洁装置
JP2019107563A (ja) 床面掃除機及びその水槽構造
CN112998599A (zh) 一种清洁装置
WO2021103691A1 (zh) 挤水式滚筒清洁设备
CN217772210U (zh) 一种自清洁滚筒结构
CN215305576U (zh) 清洗盘以及清洁站
CN216907871U (zh) 清洁基站以及清洁机器人系统
CN214965159U (zh) 一种清洁装置
CN216876229U (zh) 水箱和清洁设备
CN216135808U (zh) 用于洗地机的底座组件
CN215016844U (zh) 污水收集装置及清洗设备
CN114766971A (zh) 一种颗粒状固体垃圾清洁头及清洁工具
WO2019200853A1 (zh) 一种拖把头清洗装置及清洗桶
CN219126231U (zh) 清洁装置地拖结构和表面清洁设备
CN217907647U (zh) 清洁设备及其滚刷机构
CN214712362U (zh) 清洁设备
CN218338418U (zh) 洗鞋设备
CN217310124U (zh) 洗地机水路系统及洗地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8000, Building 1, Yunzhongcheng A2901, Wanke Yuncheng Phase 6, Dashi Er Road, Xili Community, Xi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Yunjing Intelligent Innovation (Shenzhen) Co.,Ltd.

Patentee after: Yunjing intelligent (Shenzhen) Co.,Ltd.

Address before: 523808 building 7, No. 4, Xingye Road, Songshanhu Park,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YUNJING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DONGGUAN) Co.,Ltd.

Patentee before: Yunjing intelligent (Shenzhen)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