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301428U - 可折叠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可折叠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301428U
CN218301428U CN202221938369.3U CN202221938369U CN218301428U CN 218301428 U CN218301428 U CN 218301428U CN 202221938369 U CN202221938369 U CN 202221938369U CN 218301428 U CN218301428 U CN 2183014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board
flexible circuit
screen body
electrically connected
middle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938369.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扬邦
单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938369.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30142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3014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30142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可折叠电子设备,该可折叠电子设备至少包括:第一中框部、第二中框部以及转轴组件;第一中框部和第二中框部通过转轴组件转动相连;还包括:显示屏体、主板、第一柔性电路板以及第二柔性电路板;显示屏体和主板位于第一中框部和第二中框部的两侧;主板包括:第一主板以及第二主板;第一柔性电路板的一端与第一主板电连接,第一柔性电路板的另一端穿过第一中框部与显示屏体电连接;第二柔性电路板的一端与显示屏体电连接,第二柔性电路板的另一端穿过第二中框部与第二主板电连接。这样,能够避免柔性电路板在穿过转轴组件时对柔性电路板的电性能信号完整性产生影响,从而能够避免影响柔性显示屏体的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可折叠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终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折叠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portable equipment,PAD)等电子设备的爆发式增长,电子设备的功能越来越多。电子设备的显示屏面积大小不同,会使得电子设备的相关功能使用体验不同。电子设备的显示屏的显示面积越来越大,但显示屏面积较大时,会导致电子设备整体尺寸较大,存在携带不便利的问题。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可以加工制造出柔性显示屏体。与传统屏幕相比,柔性显示屏体具有显著的优势,例如,柔性显示屏体具有可弯曲、具有柔韧性等特点,从而可以应用于可折叠的电子设备,以实现显示面积的灵活变化,同时折叠后的电子设备自身尺寸小,便于携带。
相关技术中,可折叠的电子设备一般包括主设备部分、副设备部分以及柔性显示屏体,其中,主设备部分和副设备部分之间通过转轴组件转动相连,而且,柔性显示屏体覆盖在主设备部分、转轴组件以及副设备部分上。当主设备部分上的柔性显示屏体与副设备部分上的柔性显示屏体之间需要传输电信号时,一般是在两者之间设置有柔性电路板,具体地,柔性电路板的一端与主设备部分上的柔性显示屏体电连接,柔性电路板的另一端穿过转轴组件与副设备部分上的柔性显示屏体电连接。
然而,上述方案中,柔性电路板在穿过转轴组件时,转轴组件上的空间有限,容易对柔性电路板的电性能信号完整性产生影响,从而会影响柔性显示屏体的使用体验。另外在转轴组件上穿过柔性电路板还会破坏转轴组件其本身的结构,影响转轴组件的结构可靠性,从而会影响可折叠电子设备的整机可靠性,进而会牺牲可折叠电子设备的产品竞争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可折叠电子设备,能够避免对柔性电路板的电性能信号完整性产生影响,从而能够避免影响柔性显示屏体的使用体验。同时还能够避免影响转轴组件的结构可靠性,从而能够避免影响可折叠电子设备的整机可靠性,进而能够避免牺牲可折叠电子设备的产品竞争力。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可折叠电子设备,该可折叠电子设备至少包括:第一中框部、第二中框部以及转轴组件;所述第一中框部和所述第二中框部通过所述转轴组件转动相连;还包括:显示屏体、主板、第一柔性电路板以及第二柔性电路板;所述显示屏体和所述主板位于所述第一中框部和所述第二中框部的两侧;所述主板包括:第一主板以及第二主板;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主板电连接,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中框部与所述显示屏体电连接;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的一端与所述显示屏体电连接,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中框部与所述第二主板电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可折叠电子设备,该可折叠电子设备中,第一主板与显示屏体之间通过第一柔性电路板穿过第一中框部实现电连接,显示屏体与第二主板之间通过第二柔性电路板穿过第二中框部实现电连接,这样,相比于现有技术中柔性电路板穿过转轴组件实现第一主板与第二主板之间以及第一主板与显示屏体之间的电连接,本申请实施例能够避免柔性电路板在穿过转轴组件时对柔性电路板的电性能信号完整性产生影响,从而能够避免影响柔性显示屏体的使用体验。而且,本申请实施例无需在转轴组件上穿过柔性电路板,不会破坏转轴组件其本身的结构,因而能够避免影响转轴组件的结构可靠性,从而能够避免影响可折叠电子设备的整机可靠性,进而能够避免牺牲可折叠电子设备的产品竞争力。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显示屏体包括:显示面板以及屏体补强板;所述屏体补强板位于所述显示屏体与所述第一中框部以及所述第二中框部之间。通过在显示面板朝向第一中框部和第二中框部的一面上设置屏体补强板,屏体补强板能够起到增加显示面板的结构强度的作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屏体补强板包括:第一屏体补强板以及第二屏体补强板;且所述第一屏体补强板和所述第二屏体补强板之间设置有背板;所述第一屏体补强板与所述第一中框部相对设置,所述背板与所述转轴组件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屏体补强板与所述第二中框部相对设置。这样,当第一中框部和第二中框部之间通过转轴组件实现相对转动时,背板与转轴组件相对设置,能够避免转轴组件靠近显示屏体的一端与显示面板直接接触,从而能够避免转轴组件在转动的过程中对显示面板造成磨损。因而,通过设置背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保护显示面板的作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背板为竹书。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屏体补强板朝向所述第一中框部的一面上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设置有第一导电件;所述第二屏体补强板朝向所述第二中框部的一面上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内设置有第二导电件;所述第一导电件与所述第一主板电连接,所述第二导电件与所述第二主板电连接,且所述第一导电件与所述第二导电件电连接。
通过在第一屏体补强板上的第一凹槽内设置第一导电件,第一导电件与第一主板电连接,在第二屏体补强板上的第二凹槽内设置第二导电件,第二导电件与第二主板电连接,而且,第一导电件与第二导电件电连接,这样即可通过第一导电件与第二导电件实现第一主板和第二主板之间的电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第三柔性电路板、第四柔性电路板以及第五柔性电路板;所述第一导电件与所述第一主板之间通过所述第三柔性电路板电连接,所述第二导电件与所述第二主板之间通过所述第四柔性电路板电连接,且所述第一导电件与所述第二导电件之间通过所述第五柔性电路板电连接。
通过第三柔性电路板即可实现第一导电件与第一主板之间的电连接,通过第四柔性电路板即可实现第二导电件与第二主板之间的电连接,通过第五柔性电路板即可实现第一导电件与第二导电件之间的电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第一连接器以及第二连接器;所述第一主板上设置有所述第一连接器,所述显示屏体上设置有所述第二连接器;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第一主板电连接,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连接器与所述显示屏体电连接。
第一连接器能够起到导通第一主板和第一柔性电路板之间的电信号的作用,第二连接器能够起到导通显示屏体和第一柔性电路板之间的电信号的作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屏体柔性电路板;所述屏体柔性电路板位于所述显示屏体上;且所述屏体柔性电路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器电连接,所述屏体柔性电路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电连接。
通过在显示屏体上设置屏体柔性电路板,屏体柔性电路板能够起到导通第二连接器和第二柔性电路板之间的电信号的作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主板之间通过焊接、扣接或者弹接以实现电连接;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的另一端与所述显示屏体之间通过焊接、扣接或者弹接以实现电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与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为一体件。通过将第一柔性电路板和第二柔性电路板设计为一体件,能够避免第一柔性电路板与第二柔性电路板之间的电连接出现不良,进而能够提高第一柔性电路板与第二柔性电路板之间的电连接可靠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屏体柔性电路板;所述屏体柔性电路板位于所述显示屏体上;且所述屏体柔性电路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电连接,所述屏体柔性电路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电连接。
通过在显示屏体上设置屏体柔性电路板,屏体柔性电路板能够起到导通第一柔性电路板和第二柔性电路板之间的电信号的作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与所述屏体柔性电路板为一体件;或者,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与所述屏体柔性电路板为一体件;或者,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与所述屏体柔性电路板以及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均为一体件。
通过将第一柔性电路板和屏体柔性电路板设计为一体件,能够避免第一柔性电路板与屏体柔性电路板之间的电连接出现不良,进而能够提高第一柔性电路板与屏体柔性电路板之间的电连接可靠性。通过将第二柔性电路板和屏体柔性电路板设计为一体件,能够避免第二柔性电路板与屏体柔性电路板之间的电连接出现不良,进而能够提高第二柔性电路板与屏体柔性电路板之间的电连接可靠性。通过将第一柔性电路板与屏体柔性电路板以及第二柔性电路板均设计为一体件,能够避免第一柔性电路板与屏体柔性电路板之间以及屏体柔性电路板与第二柔性电路板之间的电连接出现不良,进而能够提高第一柔性电路板与屏体柔性电路板之间以及第二柔性电路板与屏体柔性电路板之间的电连接可靠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第三连接器;所述第二主板上设置有所述第三连接器;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二连接器与所述显示屏体电连接,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三连接器与所述第二主板电连接。
通过在第二主板上设置第三连接器,第三连接器能够起到导通第二柔性电路板和第二主板之间的电信号的作用。另外,第二连接器还能起到导通第二柔性电路板和显示屏体之间的电信号的作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的一端与所述显示屏体之间通过焊接、扣接或者弹接以实现电连接;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主板之间通过焊接、扣接或者弹接以实现电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第六柔性电路板;所述第六柔性电路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主板电连接,所述第六柔性电路板的另一端穿过所述转轴组件与所述第二主板电连接。
通过设置第六柔性电路板,第六柔性电路板能够起到导通第一主板与第二主板之间的电信号的作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第四连接器以及第五连接器;所述第一主板上设置有所述第四连接器,所述第二主板上设置有所述第五连接器;所述第六柔性电路板的一端通过所述第四连接器与所述第一主板电连接,所述第六柔性电路板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五连接器与所述第二主板电连接。
通过在第一主板上设置第四连接器,第四连接器能够起到导通第一主板和第六柔性电路板之间的电信号的作用。通过在第二主板上设置第五连接器,第五连接器能够起到导通第二主板和第六柔性电路板之间的电信号的作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六柔性电路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主板之间通过焊接、扣接或者弹接以实现电连接;所述第六柔性电路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主板之间通过焊接、扣接或者弹接以实现电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采用金属线、柔性电路板、印金属、金属丝线或者屏背板金属加工成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折叠屏手机在折叠状态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折叠屏手机在半折叠状态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折叠屏手机在展开状态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现有技术中的折叠屏手机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折叠屏手机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折叠屏手机在展开状态时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折叠屏手机在展开状态时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折叠屏手机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的部分放大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折叠屏手机的平面俯视图;
图1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折叠屏手机中背板的平面俯视图;
图1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折叠屏手机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折叠屏手机的平面俯视图;
图1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折叠屏手机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折叠屏手机在展开状态时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折叠屏手机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图16的部分放大示意图;
图18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折叠屏手机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折叠屏手机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0为图19的部分放大示意图;
图2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折叠屏手机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2为图21的部分放大示意图;
图2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折叠屏手机在展开状态时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2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折叠屏手机在展开状态时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折叠屏手机; 110-第一中框部; 120-第二中框部;
130-转轴组件; 140-显示屏体; 141-显示面板;
142-屏体补强板; 1421-第一屏体补强板; 1422-第二屏体补强板;
1421a-第一凹槽; 1424-第一导电件; 1422a-第二凹槽;
1426-第二导电件; 150-后盖; 151-第一后盖;
152-第二后盖; 160-主板; 161-第一主板;
162-第二主板; 171-第一柔性电路板; 172-第二柔性电路板;
173-第三柔性电路板; 174-第四柔性电路板; 175-第五柔性电路板;
176-第六柔性电路板; 180-背板; 181-折叠区域;
182-补强区域; 191-第一连接器; 192-第二连接器;
193-第三连接器; 194-第四连接器; 195-第五连接器;
200-屏体柔性电路板; 300-柔性电路板。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的实施方式部分使用的术语仅用于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解释,而非旨在限定本申请,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
柔性屏幕的出现打破了原有显示设备的显示方式,可折叠电子设备通过一次或多次简单的折叠就可以成倍提高信息交互的效率,未来多次折叠和卷轴式等设计更可以完全颠覆信息交互的方式,折叠电子显示屏不仅能够根据不同使用场景灵活变化切换模式,同时还能提供的高占屏比和清晰度,逐渐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可折叠电子设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 computer,UMPC)、手持计算机、触控电视、对讲机、上网本、销售点(Point of sales,POS)机、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digital assistant,PDA)、可穿戴设备、虚拟现实设备、无线U盘、蓝牙音响/耳机/眼镜、车载前装、行车记录仪、安防设备等具有可折叠功能的移动或固定终端。
其中,本申请实施例中,以折叠屏手机为上述可折叠电子设备为例进行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折叠屏手机可以为曲面屏手机也可以为平面屏手机,本申请实施例中以平面屏手机为例进行说明。
参照图1至图3所示,以该可折叠电子设备为折叠屏手机100为例,该折叠屏手机100可以包括:第一中框部110以及第二中框部120,第一中框部110和第二中框部120之间具有弯折区。其中,示例性地,弯折区内可以设置有转轴组件130,转轴组件130位于第一中框部110和第二中框部120之间,而且,第一中框部110和第二中框部120之间可以通过转轴组件130转动相连,以实现第一中框部110与第二中框部120的相对折叠与相对展开。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2或图3所示,该折叠屏手机100还可以包括:显示屏体140,其中,显示屏体140可以为柔性显示屏体140,该柔性显示屏体140可以覆盖在第一中框部110、转轴组件130和第二中框部120的一面,这样,柔性显示屏体140可以随着第一中框部110和第二中框部120的转动相应呈现折叠或者展开等状态。
示例性地,当第一中框部110和第二中框部120往靠近彼此的方向转动至折叠状态(参见图1所示)时,折叠屏手机100的柔性显示屏体140也呈折叠状态位于第一中框部110和第二中框部120之间。当第一中框部110和第二中框部120往远离彼此的方向转动至展开状态(参见图3所示)时,直至第一中框部110和第二中框部120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折叠屏手机100的柔性显示屏体140也呈展开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折叠屏手机100中的中框部的数量可以为两个(参见图1至图3所示)或两个以上,且当中框部的数量为两个以上时,各相邻中框部可以绕着相互平行的转轴组件130转动,从而形成多层中框部,或者展开之后得到更大的显示面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主要以折叠屏手机100中具有两个中框部(即第一中框部110和第二中框部120)为例进行说明。
进一步地,该折叠屏手机100还可以包括:后盖150,如图1或图2所示,后盖150位于第一中框部110、转轴组件130和第二中框部120背离显示屏体140的一个面上,例如,第一中框部110、转轴组件130和第二中框部120均位于显示屏体140和后盖150之间。
具体地,如图3所示,后盖150可以包括第一后盖151和第二后盖152,其中,第一后盖151可以位于第一中框部110背离显示屏体140的一个面上,即第一中框部110可以位于显示屏体140和第一后盖151之间。第二后盖152可以位于第一中框部110背离显示屏体140的一个面上,即第一中框部110可以位于显示屏体140和第二后盖152之间。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示意的结构并不构成对电子设备的具体限定。在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折叠屏手机100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拆分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例如折叠屏手机100还可以包括摄像模组以及闪光灯等器件。图示的部件可以以硬件,软件或软件和硬件的组合实现。
相关技术中,如图4所示,可折叠电子设备一般包括第一中框部110、第二中框部120以及显示屏体140,其中,第一中框部110和第二中框部120之间通过转轴组件130转动相连,而且,显示屏体140覆盖在第一中框部110、转轴组件130以及第二中框部120上。当覆盖在第一中框部110上的显示屏体140与覆盖在第二中框部120上的显示屏体140之间需要传输电信号时,一般是在两者之间设置有柔性电路板300,具体地,柔性电路板300的一端与第一中框部110上的显示屏体140电连接,柔性电路板300的另一端穿过转轴组件130与第二中框部120上的显示屏体140电连接。
然而,上述方案中,柔性电路板300在穿过转轴组件130时,转轴组件130上的空间有限,容易对柔性电路板300的电性能信号完整性产生影响,导致转轴组件130的电性能信号由于走线资源紧张带来信号质量问题,例如出现电磁干扰(Electro MagneticInterference,EMI),电磁兼容(Electro Magnetic Compatibility,EMC),辐射发射(Radiated Emission,RE)等问题,从而会影响显示屏体140的使用体验。
另外,在转轴组件130上穿过柔性电路板300时,如果柔性电路板300的尺寸过大,还会破坏转轴组件130其本身的结构,影响转轴组件130的结构可靠性,从而会影响可折叠电子设备的整机可靠性,进而会牺牲可折叠电子设备的产品竞争力。
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新的可折叠电子设备,该可折叠电子设备例如可以为折叠屏手机100或者折叠屏电脑等(下面以该可折叠电子设备为折叠屏手机100为例),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下面结合具体附图,以不同的实施例为例,对该折叠屏手机100的具体结构进行详细介绍。
参照图5至图7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折叠屏手机100,具体地,该折叠屏手机100至少可以包括:第一中框部110、第二中框部120以及转轴组件130,其中,第一中框部110和第二中框部120之间通过转轴组件130实现转动相连。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7所示,该折叠屏手机100还可以包括:显示屏体140、主板160、第一柔性电路板171以及第二柔性电路板172,其中,显示屏体140和主板160可以位于第一中框部110和第二中框部120的两侧。
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显示屏体140需要进行折叠,所以,显示屏体140可以为柔性显示屏体,例如柔性显示屏体可以为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显示屏。
具体地,如图8和图9所示,主板160可以包括:第一主板161以及第二主板162,其中,第一柔性电路板171的一端与第一主板161电连接,第一柔性电路板171的另一端穿过第一中框部110与显示屏体140电连接,第二柔性电路板172的一端与显示屏体140电连接,第二柔性电路板172的另一端穿过第二中框部120与第二主板162电连接。
该折叠屏手机100中,第一主板161与显示屏体140之间通过第一柔性电路板171穿过第一中框部110实现电连接,显示屏体140与第二主板162之间通过第二柔性电路板172穿过第二中框部120实现电连接,这样,相比于现有技术中柔性电路板穿过转轴组件130实现第一主板161与第二主板162之间以及第一主板161与显示屏体140之间的电连接,本申请实施例能够避免柔性电路板在穿过转轴组件130时对柔性电路板的电性能信号完整性产生影响,避免或减少转轴组件130的传输负荷,改善或解决当前折叠屏手机100的穿轴传输难题,从而能够避免影响柔性显示屏体140的使用体验。
而且,本申请实施例无需在转轴组件130上穿过柔性电路板,不会破坏转轴组件130其本身的结构,因而能够避免影响转轴组件130的结构可靠性,从而能够避免影响可折叠电子设备的整机可靠性,进而能够避免牺牲可折叠电子设备的产品竞争力。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主板161与显示屏体140之间通过第一柔性电路板171穿过第一中框部110实现电连接,也就是说,第一主板161与显示屏体140之间只需经过一次连接即可实现电连接。而现有技术中,第一主板161需要经过两次连接才能与显示屏体140相导通,因而,本申请实施例相比于现有技术,能够缩短电信号的走线路径,从而能够避免高速信号的完整性受到影响或干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显示屏体140可以包括:显示面板141以及屏体补强板142,其中,屏体补强板142可以位于显示屏体140与第一中框部110以及第二中框部120之间。通过在显示面板141朝向第一中框部110和第二中框部120的一面上设置屏体补强板142,屏体补强板142能够起到增加显示面板141的结构强度的作用。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继续参照图5和图10所示,屏体补强板142可以包括:第一屏体补强板1421以及第二屏体补强板1422,而且,第一屏体补强板1421和第二屏体补强板1422之间可以设置有背板180,具体地,第一屏体补强板1421与第一中框部110相对设置,背板180与转轴组件130相对设置,第二屏体补强板1422与第二中框部120相对设置。
这样,当第一中框部110和第二中框部120之间通过转轴组件130实现相对转动时,背板180与转轴组件130相对设置,能够避免转轴组件130靠近显示屏体140的一端与显示面板141直接接触,从而能够避免转轴组件130在转动的过程中对显示面板141造成磨损。因而,通过设置背板180,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保护显示面板141的作用。
参见图11所示,背板180可以包括:至少两个折叠区域181以及至少一个补强区域182,其中,每个补强区域182位于相邻两个折叠区域181之间,补强区域182能够起到为背板180增加结构强度的作用,而折叠区域181能够起到配合转轴以及避免或者减轻转轴发生磨损的作用。
其中,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背板180可以为竹书。例如,竹书可以包括:至少两个折叠区域181以及至少一个补强区域182,其中,每个补强区域182位于相邻两个折叠区域181之间,竹书的补强区域182能够起到为竹书增加结构强度的作用,而竹书的折叠区域181能够起到配合转轴以及避免或者减轻转轴发生磨损的作用。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对第一柔性电路板171的具体传输路径不做限定,例如,第一柔性电路板171可以沿着竹书的补强区域182走线实现,以提高第一柔性电路板171的抗弯折性能和抗疲劳性能,从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第一柔性电路板171的使用寿命。
如图6和图7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折叠屏手机100还可以包括:第一连接器191以及第二连接器192,其中,第一主板161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器191,显示屏体140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器192。第一柔性电路板171的一端通过第一连接器191与第一主板161电连接,第一柔性电路板171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连接器192与显示屏体140电连接。
这样,第一连接器191能够起到导通第一主板161和第一柔性电路板171之间的电信号的作用,第二连接器192能够起到导通显示屏体140和第一柔性电路板171之间的电信号的作用。
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折叠屏手机100还可以包括:屏体柔性电路板200(参见图5所示),其中,屏体柔性电路板200可以位于显示屏体140上,而且,屏体柔性电路板200的一端可以与第二连接器192电连接,屏体柔性电路板200的另一端可以与第二柔性电路板172电连接。
通过在显示屏体140上设置屏体柔性电路板200,屏体柔性电路板200能够起到导通显示屏体140和第一主板161以及显示屏体140和第二主板162之间的电信号的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主板161和第二主板162之间的与屏信号不相关的电信号走线,可以通过屏体柔性电路板200,也可以不通过屏体柔性电路板200,本申请实施例对此并不加以限定。
第一主板161和第二主板162之间的信号走线,可以是通过第一柔性电路板171和第二柔性电路板172,也可以是直接通过蚀刻在第一屏体补强板1421或第二屏体补强板1422上的信号线。
另外,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折叠屏手机100中也可以不设置第一连接器191和第二连接器192,即无需在第一主板161上设置第一连接器191,无需在显示屏体140上设置第二连接器192,此时,第一柔性电路板171的一端与第一主板161之间直接通过焊接、扣接或者弹接以实现电连接,第一柔性电路板171的另一端与显示屏体140之间直接通过焊接、扣接或者弹接以实现电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柔性电路板171与第二柔性电路板172可以为一体件,也就是说,第一柔性电路板171与第二柔性电路板172在制作工艺过程中可以为一体铸造形成。通过将第一柔性电路板171和第二柔性电路板172设计为一体件,能够避免第一柔性电路板171与第二柔性电路板172之间的电连接出现不良,进而能够提高第一柔性电路板171与第二柔性电路板172之间的电连接可靠性。
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一柔性电路板171的一端与第一主板161之间直接通过焊接、扣接或者弹接以实现电连接,第一柔性电路板171的另一端与显示屏体140之间直接通过焊接、扣接或者弹接以实现电连接时,该折叠屏手机100同样还可以包括:屏体柔性电路板200,此时,屏体柔性电路板200可以位于显示屏体140上,而且,屏体柔性电路板200的一端与第一柔性电路板171电连接,屏体柔性电路板200的另一端与第二柔性电路板172电连接。
通过在显示屏体140上设置屏体柔性电路板200,屏体柔性电路板200能够起到导通第一柔性电路板171和第二柔性电路板172之间的电信号的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柔性电路板171与屏体柔性电路板200可以为一体件。通过将第一柔性电路板171和屏体柔性电路板200设计为一体件,能够避免第一柔性电路板171与屏体柔性电路板200之间的电连接出现不良,进而能够提高第一柔性电路板171与屏体柔性电路板200之间的电连接可靠性。
或者,第二柔性电路板172与屏体柔性电路板200可以为一体件。通过将第二柔性电路板172和屏体柔性电路板200设计为一体件,能够避免第二柔性电路板172与屏体柔性电路板200之间的电连接出现不良,进而能够提高第二柔性电路板172与屏体柔性电路板200之间的电连接可靠性。
或者,第一柔性电路板171与屏体柔性电路板200以及第二柔性电路板172均可以为一体件。通过将第一柔性电路板171与屏体柔性电路板200以及第二柔性电路板172均设计为一体件,能够避免第一柔性电路板171与屏体柔性电路板200之间以及屏体柔性电路板200与第二柔性电路板172之间的电连接出现不良,进而能够提高第一柔性电路板171与屏体柔性电路板200之间以及第二柔性电路板172与屏体柔性电路板200之间的电连接可靠性。
参见图9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折叠屏手机100还可以包括:第三连接器193,其中,第二主板162上可以设置有第三连接器193,第二柔性电路板172的一端通过第二连接器192与显示屏体140电连接,第二柔性电路板172的另一端通过第三连接器193与第二主板162电连接。
通过在第二主板162上设置第三连接器193,第三连接器193能够起到导通第二柔性电路板172和第二主板162之间的电信号的作用。另外,第二连接器192还能起到导通第二柔性电路板172和显示屏体140之间的电信号的作用。
另外,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折叠屏手机100中也可以不设置第三连接器193,即无需在第二主板162上设置第三连接器193,此时,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柔性电路板172的一端与显示屏体140之间直接通过焊接、扣接或者弹接以实现电连接,第二柔性电路板172的另一端与第二主板162之间直接通过焊接、扣接或者弹接以实现电连接。
此外,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柔性电路板171可以采用金属线、柔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FPC)、印金属、金属丝线或者屏背板180金属加工成形。
同样,第二柔性电路板172也可以采用金属线、柔性电路板、印金属、金属丝线或者屏背板180金属加工成形。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对第一柔性电路板171和第二柔性电路板172所采用的材质以及具体工艺并不加以限定,也不限于上述示例。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主板161和第二主板162之间还能够通过第一导电件1424与第二导电件1426实现电连接。
具体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参照图12和图13所示,第一屏体补强板1421朝向第一中框部110的一面上可以开设有第一凹槽1421a,第一凹槽1421a内可以设置有第一导电件1424。第二屏体补强板1422朝向第二中框部120的一面上可以开设有第二凹槽1422a,第二凹槽1422a内可以设置有第二导电件1426。而且,第一导电件1424可以与第一主板161电连接,第二导电件1426可以与第二主板162电连接,第一导电件1424可以与第二导电件1426电连接。
通过在第一屏体补强板1421上的第一凹槽1421a内设置第一导电件1424,第一导电件1424与第一主板161电连接,在第二屏体补强板1422上的第二凹槽1422a内设置第二导电件1426,第二导电件1426与第二主板162电连接,而且,第一导电件1424与第二导电件1426电连接,这样即可通过第一导电件1424与第二导电件1426实现第一主板161和第二主板162之间的电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如图12所示,该折叠屏手机100还可以包括:第三柔性电路板173、第四柔性电路板174以及第五柔性电路板175,其中,第一导电件1424与第一主板161之间可以通过第三柔性电路板173电连接,第二导电件1426与第二主板162之间可以通过第四柔性电路板174电连接,而且,第一导电件1424与第二导电件1426之间可以通过第五柔性电路板175电连接。
通过第三柔性电路板173即可实现第一导电件1424与第一主板161之间的电连接,通过第四柔性电路板174即可实现第二导电件1426与第二主板162之间的电连接,通过第五柔性电路板175即可实现第一导电件1424与第二导电件1426之间的电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三柔性电路板173、第四柔性电路板174以及第五柔性电路板175可以采用金属线、柔性电路板、印金属、金属丝线或者屏背板180金属加工成形。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对第三柔性电路板173、第四柔性电路板174以及第五柔性电路板175所采用的材质以及具体工艺并不加以限定,也不限于上述示例。
其它技术特征与实施例一相同或相似,并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主板161和第二主板162之间还能够通过第六柔性电路板176实现电连接。
具体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参见图14和图15所示,该折叠屏手机100还可以包括:第六柔性电路板176,其中,如图16和图17所示,第六柔性电路板176的一端与第一主板161电连接,第六柔性电路板176的另一端穿过转轴组件130与第二主板162电连接。
通过设置第六柔性电路板176,第六柔性电路板176能够起到辅助或补充导通第一主板161与第二主板162之间的电信号的作用。这样,当第一主板161与第二主板162之间需要传递电信号时,一部分电信号可以通过第一柔性电路板171和第二柔性电路板172实现走通,另一部分电信号可以通过穿过转轴组件130的第六柔性电路板176实现走通,因而,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第一主板161与第二主板162之间完全通过穿过转轴组件130的柔性电路板300实现走通,本申请实施例能够避免或减少转轴组件130的传输负荷,改善或解决当前折叠屏手机100的穿轴传输难题。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8所示,第六柔性电路板176可以不穿过转轴组件130。具体地,参见图19和图20所示,第六柔性电路板176的一端与第一主板161电连接,第六柔性电路板176的另一端穿过第一中框部110与第二主板162电连接。
另外,可以理解的是,第六柔性电路板176可以是和第一柔性电路板171共用第一连接器191(参见图20所示),即第六柔性电路板176和第一柔性电路板171均通过第一连接器191与第一主板161电连接。
或者,参见图21和图2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折叠屏手机100还可以包括:第四连接器194以及第五连接器195,其中,第一主板161上可以设置有第四连接器194,第二主板162上可以设置有第五连接器195,第六柔性电路板176的一端可以通过第四连接器194与第一主板161电连接,第六柔性电路板176的另一端可以通过第五连接器195与第二主板162电连接。
通过在第一主板161上设置第四连接器194,第四连接器194能够起到导通第一主板161和第六柔性电路板176之间的电信号的作用。通过在第二主板162上设置第五连接器195,第五连接器195能够起到导通第二主板162和第六柔性电路板176之间的电信号的作用。
或者,在一些实施例中,第六柔性电路板176和第一柔性电路板171在穿过第一中框部110时,可以是穿过第一中框部110的不同位置处。具体地,如图23和图24所示,第一柔性电路板171的一端与第一主板161电连接,第一柔性电路板171的另一端穿过第一中框部110与显示屏体140电连接,第六柔性电路板176的一端与第一主板161电连接,第六柔性电路板176的另一端穿过第一中框部110与显示屏体140电连接,但是,第六柔性电路板176和第一柔性电路板171分别在第一中框部110上的不同位置处穿设。
另外,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折叠屏手机100中也可以不设置第四连接器194和第五连接器195,即无需在第一主板161上设置第四连接器194,无需在第二主板162上设置第五连接器195,此时,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六柔性电路板176的一端与第一主板161之间可以直接通过焊接、扣接或者弹接以实现电连接,第六柔性电路板176的另一端与第二主板162之间可以直接通过焊接、扣接或者弹接以实现电连接。
此外,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六柔性电路板176可以采用金属线、柔性电路板、印金属、金属丝线或者屏背板180金属加工成形。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对第六柔性电路板176所采用的材质以及具体工艺并不加以限定,也不限于上述示例。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作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者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实施例或者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制。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是另有精确具体地规定。
本申请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例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可以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可以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实施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8)

1.一种可折叠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
第一中框部、第二中框部以及转轴组件;
所述第一中框部和所述第二中框部通过所述转轴组件转动相连;
还包括:显示屏体、主板、第一柔性电路板以及第二柔性电路板;
所述显示屏体和所述主板位于所述第一中框部和所述第二中框部的两侧;
所述主板包括:第一主板以及第二主板;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主板电连接,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中框部与所述显示屏体电连接;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的一端与所述显示屏体电连接,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中框部与所述第二主板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体包括:显示面板以及屏体补强板;
所述屏体补强板位于所述显示屏体与所述第一中框部以及所述第二中框部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折叠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屏体补强板包括:第一屏体补强板以及第二屏体补强板;
且所述第一屏体补强板和所述第二屏体补强板之间设置有背板;
所述第一屏体补强板与所述第一中框部相对设置,所述背板与所述转轴组件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屏体补强板与所述第二中框部相对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折叠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为竹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折叠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屏体补强板朝向所述第一中框部的一面上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设置有第一导电件;
所述第二屏体补强板朝向所述第二中框部的一面上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内设置有第二导电件;
所述第一导电件与所述第一主板电连接,所述第二导电件与所述第二主板电连接,且所述第一导电件与所述第二导电件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折叠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柔性电路板、第四柔性电路板以及第五柔性电路板;
所述第一导电件与所述第一主板之间通过所述第三柔性电路板电连接,所述第二导电件与所述第二主板之间通过所述第四柔性电路板电连接,且所述第一导电件与所述第二导电件之间通过所述第五柔性电路板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可折叠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连接器以及第二连接器;
所述第一主板上设置有所述第一连接器,所述显示屏体上设置有所述第二连接器;
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第一主板电连接,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连接器与所述显示屏体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折叠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屏体柔性电路板;所述屏体柔性电路板位于所述显示屏体上;
且所述屏体柔性电路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器电连接,所述屏体柔性电路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可折叠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主板之间通过焊接、扣接或者弹接以实现电连接;
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的另一端与所述显示屏体之间通过焊接、扣接或者弹接以实现电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折叠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与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为一体件。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折叠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屏体柔性电路板;所述屏体柔性电路板位于所述显示屏体上;
且所述屏体柔性电路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电连接,所述屏体柔性电路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电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可折叠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与所述屏体柔性电路板为一体件;
或者,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与所述屏体柔性电路板为一体件;
或者,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与所述屏体柔性电路板以及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均为一体件。
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折叠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连接器;所述第二主板上设置有所述第三连接器;
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二连接器与所述显示屏体电连接,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三连接器与所述第二主板电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0-13任一所述的可折叠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的一端与所述显示屏体之间通过焊接、扣接或者弹接以实现电连接;
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主板之间通过焊接、扣接或者弹接以实现电连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可折叠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六柔性电路板;
所述第六柔性电路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主板电连接,所述第六柔性电路板的另一端穿过所述转轴组件与所述第二主板电连接。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可折叠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四连接器以及第五连接器;
所述第一主板上设置有所述第四连接器,所述第二主板上设置有所述第五连接器;
所述第六柔性电路板的一端通过所述第四连接器与所述第一主板电连接,所述第六柔性电路板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五连接器与所述第二主板电连接。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可折叠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柔性电路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主板之间通过焊接、扣接或者弹接以实现电连接;
所述第六柔性电路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主板之间通过焊接、扣接或者弹接以实现电连接。
1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可折叠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采用金属线、柔性电路板、印金属、金属丝线或者屏背板金属加工成形。
CN202221938369.3U 2022-07-25 2022-07-25 可折叠电子设备 Active CN2183014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38369.3U CN218301428U (zh) 2022-07-25 2022-07-25 可折叠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38369.3U CN218301428U (zh) 2022-07-25 2022-07-25 可折叠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301428U true CN218301428U (zh) 2023-01-13

Family

ID=847927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938369.3U Active CN218301428U (zh) 2022-07-25 2022-07-25 可折叠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30142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22140A1 (zh) * 2022-07-25 2024-02-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可折叠电子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22140A1 (zh) * 2022-07-25 2024-02-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可折叠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700693B2 (en) Foldable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
US9084357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outing cables in an electronic device
US8754815B2 (en) Portable terminal and antenna device thereof
EP2280591B1 (en) Mobile terminal having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
US8525035B2 (en) Double-side-conducting flexible-circuit flat cable with cluster section
JP2006073840A (ja) フレキシブル配線基板及び折り畳み式電子機器
CN108615460B (zh) 一种显示模组及移动终端
CN218301428U (zh) 可折叠电子设备
JP2006344950A (ja) 電子機器のfpcb
US20050213307A1 (en) Pivoting apparatus with a shielding function
US7813138B2 (en) Electronic device
KR100678187B1 (ko) 휴대 단말기의 인쇄회로기판간 연결 케이블 장치
US20130277095A1 (en) Double-side-conducting flexible-circuit flat cable with cluster section
US20110068994A1 (en) Communication module,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N113452814A (zh) 传输组件及可折叠电子设备
WO2018137303A1 (zh) 移动终端
WO2022188720A1 (zh) 电子设备和壳体组件
CN117499514A (zh) 可折叠电子设备
CN215417305U (zh) 一种显示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1866334B (zh) 配备有柔性板的电子设备
JP4319507B2 (ja) 携帯電子機器
CN213424444U (zh) 柔性显示屏及显示装置
CN115311949B (zh) 绑定结构、显示模组和电子设备
CN220895892U (zh) 电连接结构和电子设备
CN213241112U (zh) 触控面板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