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273636U - 一种小型化复合型烟、气探测器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小型化复合型烟、气探测器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273636U
CN218273636U CN202222620136.5U CN202222620136U CN218273636U CN 218273636 U CN218273636 U CN 218273636U CN 202222620136 U CN202222620136 U CN 202222620136U CN 218273636 U CN218273636 U CN 2182736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ea
labyrinth
gas sensor
interface socket
ga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62013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照临
王�锋
王志鹄
梁继专
傅国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an Shouzhong'a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an Haomagic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an Haomagic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an Haomagic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62013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2736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2736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27363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Optical Means (AREA)
  • Fire-Detection Mechanis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火灾探测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小型化复合型烟、气探测器结构,包括底盒和电路板,底盒由迷宫区域、气体传感器区域和接口插座区域三者连接形成,迷宫区域中设有一体化迷宫腔体,迷宫腔体位于底盒内的端面具有开口,电路板覆盖在迷宫腔体的开口处并密封开口,迷宫腔体与底盒一体化设置,能够有效减少了产品体积;迷宫区域、气体传感器区域和接口插座区域三者位置的排布,以及气体传感器区域的高度分别小于接口插座区域的高度和迷宫区域的高度,再结合迷宫区域、气体传感器区域和接口插座区域的各个方位上均分别贯穿开设有通气槽孔,这样能够有效进气且使得各个方向的检测效果相同,从而能够保障各个方向上烟雾和气体的识别灵敏度。

Description

一种小型化复合型烟、气探测器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火灾探测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小型化复合型烟、气探测器结构。
背景技术
环境保护的紧迫性和动力电池技术的不断进步,促进各类型电动汽车产销量的迅速增长;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的推广,储能柜装机容量也带动动力电池需求快速增长。应用拓展和技术进步相互成就,使得动力电池体积功率密度越来越高,安全设计技术也在不断提升,将电池自燃自爆的风险控制在小概率事件。但是由于动力电池市场应用的快速增长,保有量也快速提升。动力电池的自燃自爆,实际发生的绝对数量还是很客观的。且这种故障一旦发生,蔓延速度极快,目前尚没有有效的抑制手段制止或延缓其蔓延。因此危害极大。使得这类电池的运行过程中的安全状态监控倍受关注。电池自燃自爆的发生,究其原因是电池隔膜熔化引起的电池热失控。电池热失控是不可逆转的过程。一旦发生,电池内部正、负极材料直接反应,剧烈发热并产生大量气体,气体受热迅速膨胀,冲破电池外壳,产生喷射。喷射的高温气流使热失控向相邻的电池蔓延,最终引发电池包爆炸。通常电池包组件会配置BMS(即电池管理系统)和复合型烟、气探测器来监控电池组的运行状态;其中烟、气探测器的作用是通过监测热失控时产生的微颗粒、气体、温度等特征,实现对电池热失控及时示警,让乘车人员获得逃生机会,和启动应急施救装置延缓热失控,从而减小或杜绝人身伤害的发生。由于体积功率比是电池包设计的一项重要指标,其内部可供安放探测器空间有限。同时为保证探测效果,探测器还必须放置在包内合适的部位。因此需要将探测器的体积,尤其是厚度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以保证适应安装和检测要求。现有的火灾探测器,不论是独立光电感烟式还是复合烟、气它们的结构都较大,无法直接用于动力电池包内;同时火灾烟、气探测器的探测效果尤其是感烟部分直接与其结构相关联,如果通过简单地等比例缩小方法,压缩产品的体积,是无法保证检测效果。加上现有的各种火灾探测器结构不必考虑满足车载使用环境的强振动要求。因此要实现在电池包内或在储能柜中使用复合型火灾探测器有效检测出电池热失控征兆,复合型火灾烟、气探测器的结构必须在满足上述限定要求的条件下,实现各方位的有效进气。这是探测器实现探测电池热失控征兆实用化的一关键要素。同时还必须有足够抗振能力,保证其持续稳定工作。只有解决了以上问题,才能实现复合型火灾烟、气探测器在检测电池热失控上的实用化。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小型化复合型烟、气探测器结构,能够有效进气且各个方向的检测效果相同,并具有良好的抗振性能。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小型化复合型烟、气探测器结构,包括底盒和电路板,所述底盒由迷宫区域、气体传感器区域和接口插座区域三者连接形成,所述电路板置于底盒中,且电路板位于迷宫区域、气体传感器区域和接口插座区域三者上方,所述气体传感器区域位于迷宫区域和接口插座区域之间,所述迷宫区域中设有一体化迷宫腔体,所述迷宫腔体位于底盒内的端面具有开口,所述电路板覆盖在迷宫腔体的开口处并密封所述开口;
所述气体传感器区域的高度分别低于接口插座区域的高度和迷宫区域的高度,所述迷宫区域、气体传感器区域和接口插座区域的各个方位上均分别贯穿开设有通气槽孔。
进一步的,所述迷宫腔体的一部分位于底盒外部,所述迷宫腔体的另一部分位于底盒内部,所述迷宫腔体包括圆形迷宫基座和两个以上且呈L型的光学栅板,所述圆形迷宫基座的基座面为类锥型面,两个以上的所述光学栅板沿着圆形迷宫基座的边沿等间距竖立布放,且围成一圈构成迷宫腔体的侧面。
进一步的,所述光学栅板中的一部分,其位于底盒外部的部分向外延伸形成导流翅片,所述光学栅板中其延伸方向朝向气体传感器区域的另一部分,其位于底盒外部的部分维持光学栅板原有的长度。
进一步的,所述迷宫区域与气体传感器区域的侧面和底面的交界处开设有若干个第一通气槽,所述第一通气槽的开口侧面止于电路板的放置位置;
所述气体传感器区域的底面靠近迷宫区域的一端开设有第二通气槽,所述第二通气槽的开口朝向指向圆形迷宫基座的几何中心。
进一步的,所述底盒外部还设有两个流线型导流坡道,两个所述流线型导流坡道位于接口插座区域,所述接口插座区域上设有接口插座腔体,所述接口插座腔体位于两个流线型导流坡道之间,两个所述流线型导流坡道均分别延伸到气体传感器区域,所述流线型导流坡道上开设有通气孔。
进一步的,所述电路板朝向底盒内部的一侧面上装着光发射组件、光电接收组件、气体传感器和接口插座,所述光发射组件和光电接收组件覆盖在迷宫腔体朝向底盒内的端面,所述光发射组件的几何中心与圆形迷宫基座的几何中心相对,所述气体传感器位于气体传感器区域中,所述接口插座位于接口插座区域中。
进一步的,所述接口插座区域的一侧面开设有接口插座开口,所述接口插座开口的形状和大小分别与接口插座的外形相适配。
进一步的,安装在所述电路板的接口插座框架伸出电路板1mm-2mm,所述电路板装配在底盒上时,接口插座框架嵌入接口插座开口中。
进一步的,所述气体传感器区域设有气体传感器限位支架,所述气体传感器限位支架的位置对应气体传感器的位置设置,所述气体传感器限位支架的定位尺寸与气体传感器的尺寸相匹配。
进一步的,所述底盒内部设有凸台,所述凸台的高度与底盒的高度均以接口插座的高度为参考。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方案的底盒由迷宫区域、气体传感器区域和接口插座区域三者连接而成,形成三者一体化设计;迷宫腔体嵌入迷宫区域,迷宫腔体位于底盒内的端面具有开口,采用电路板直接覆盖在此开口处,并密封;这样的设计结构,充分利用了空间,在实现将探测器的厚度控制在与接口插座的高度相当的同时,保证迷宫腔体也有足够的检测空间。同时迷宫腔体与底盒一体化,保证了迷宫腔体与整体结构的强度,提高抗振能力。电路板可以直接充当迷宫腔体的密封盖,减少了材料的使用且结构简单。迷宫区域、气体传感器区域和接口插座区域三者位置的排布,以及气体传感器区域的高度分别小于接口插座区域的高度和迷宫区域的高度,再结合迷宫区域、气体传感器区域和接口插座区域的各个方位上均分别贯穿开设有通气槽孔,能够使得烟、气高效地进出迷宫区域和气体传感器区域,使得各个方向的检测效果相同,从而能够保障各个方向上烟烟雾的识别灵敏度和一氧化碳检测灵敏度。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小型化复合型烟、气探测器结构的爆炸图;
图2所示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小型化复合型烟、气探测器结构的底盒的接口插座侧立面示意图;
图3所示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小型化复合型烟、气探测器结构的底盒的内部视角示意图;
图4所示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小型化复合型烟、气探测器结构的底盒的外部视角示意图;
图5所示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小型化复合型烟、气探测器结构的底盒的内部俯视示意图;
图6所示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小型化复合型烟、气探测器结构的图5 中B-B处的剖面图;
图7所示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小型化复合型烟、气探测器结构的图5 中A处的放大图;
图8所示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小型化复合型烟、气探测器结构的迷宫腔体的透视图;
图9所示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小型化复合型烟、气探测器结构的迷宫腔体的剖视图;
标号说明:
1、底盒;11、迷宫区域;111、迷宫腔体;1111、圆形迷宫基座;1112、光学栅板;1113、第一排水槽;1114、第二排水槽;1115、导流翅片;1116、内部反射面;1117、折角顶点;1118、变斜率反射面;12、气体传感器区域;121、气体传感器;122、气体传感器限位支架;123、气体传感器引脚;13、接口插座区域;131、接口插座;132、接口插座开口;14、凸台;15、PCB定位柱;2、电路板;21、光发射组件;22、光电接收组件;23、光锥中心点;3、盖板;4、第一通气槽;5、流线型导流坡道;51、通气孔;6、第二通气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请参照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
一种小型化复合型烟、气探测器结构,包括底盒和电路板,所述底盒由迷宫区域、气体传感器区域和接口插座区域三者连接形成,所述电路板置于底盒中,且电路板位于迷宫区域、气体传感器区域和接口插座区域三者上方,所述气体传感器区域位于迷宫区域和接口插座区域之间,所述迷宫区域中设有一体化迷宫腔体,所述迷宫腔体位于底盒内的端面具有开口,所述电路板覆盖在迷宫腔体的开口处并密封所述开口;
所述气体传感器区域的高度分别低于接口插座区域的高度和迷宫区域的高度,所述迷宫区域、气体传感器区域和接口插座区域的各个方位上均分别贯穿开设有通气槽孔。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方案的底盒由迷宫区域、气体传感器区域和接口插座区域三者连接而成,形成三者一体化设计;迷宫腔体嵌入迷宫区域,迷宫腔体位于底盒内的端面具有开口,采用电路板直接覆盖在此开口处,并密封;这样的设计结构,充分利用了空间,在实现将探测器的厚度控制在与接口插座的高度相当的同时,保证迷宫腔体也有足够的检测空间。同时迷宫腔体与底盒一体化,保证了迷宫腔体与整体结构的强度,提高抗振能力。电路板可以直接充当迷宫腔体的密封盖,减少了材料的使用且结构简单。迷宫区域、气体传感器区域和接口插座区域三者位置的排布,以及气体传感器区域的高度分别小于接口插座区域的高度和迷宫区域的高度,再结合迷宫区域、气体传感器区域和接口插座区域的各个方位上均分别贯穿开设有通气槽孔,能够使得烟、气高效地进出迷宫区域和气体传感器区域,使得各个方向的检测效果相同,从而能够保障各个方向上烟烟雾的识别灵敏度和一氧化碳检测灵敏度。
进一步的,所述迷宫腔体的一部分位于底盒外部,所述迷宫腔体的另一部分位于底盒内部,所述迷宫腔体包括圆形迷宫基座和两个以上且呈L型的光学栅板,所述圆形迷宫基座的基座面为类锥型面,两个以上的所述光学栅板沿着圆形迷宫基座的边沿等间距竖立布放,且围成一圈构成迷宫腔体的侧面。
从上述描述可知,迷宫腔体包括基座、两个以上且呈L型的光学栅板和盖在光学栅板上的电路板构成,为检测火灾烟雾所用;两个以上的所述光学栅板沿着圆形迷宫基座的边沿等间距竖立布放,且围成一圈构成迷宫腔体的侧面,隔断外部光线进入迷宫腔体的途径,同时为迷宫的进气通道;所述迷宫腔体的一部分位于底盒外部,所述迷宫腔体的另一部分位于底盒内部,这样可有效利用底盒的高度,保证迷宫腔体内腔有足够的检测空间;所述光学栅板朝向迷宫腔体的表面角度和圆形迷宫基座底面形状的设计,可有效减小光发射组件投射迷宫腔体内部表面的光反射直接回光电接收组件。
进一步的,所述光学栅板中的一部分,其位于底盒外部的部分向外延伸形成导流翅片,所述光学栅板中其延伸方向朝向气体传感器区域的另一部分,其位于底盒外部的部分维持光学栅板原有的长度。
从上述描述可知,通过设置导流翅片,既能够做为导流板使用,优化了迷宫腔体在各方位角的进气效率,保障了各方向烟雾识别的灵敏度,同时也起到加强筋作用,而且也强化了整体的结构强度。
进一步的,所述迷宫区域与气体传感器区域的侧面和底面的交界处开设有若干个第一通气槽,所述第一通气槽的开口侧面止于电路板的放置位置;
所述气体传感器区域的底面靠近迷宫区域的一端开设有第二通气槽,所述第二通气槽的开口朝向指向圆形迷宫基座的几何中心。
进一步的,所述底盒外部还设有两个流线型导流坡道,两个所述流线型导流坡道位于接口插座区域,所述接口插座区域上设有接口插座腔体,所述接口插座腔体位于两个流线型导流坡道之间,两个所述流线型导流坡道均分别延伸到气体传感器区域,所述流线型导流坡道上开设有通气孔。
从上述描述可知,通过设置流线型导流坡道,且在流线型导流坡道上开设有通气孔,这样可以有效改善接口插座端面方向的进气效率;同时配合第一通气槽、第二通气槽、使得各方向的被检烟、气均可以进出底盒内部,保证烟、气有效地贯穿底盒中的气体传感器区域和迷宫区域,从而保障各方向上烟雾和气体的检测灵敏度。
进一步的,所述电路板朝向底盒内部的一侧面上装着光发射组件、光电接收组件、气体传感器和接口插座,所述光发射组件和光电接收组件覆盖在迷宫腔体朝向底盒内的端面,所述光发射组件的几何中心与圆形迷宫基座的几何中心相对,所述气体传感器位于气体传感器区域中,所述接口插座位于接口插座区域中。
进一步的,所述接口插座区域的一侧面开设有接口插座开口,所述接口插座开口的形状和大小分别与接口插座的外形相适配。
进一步的,安装在所述电路板的接口插座框架伸出电路板1mm-2mm,所述电路板装配在底盒上时,接口插座框架嵌入接口插座开口中。
进一步的,所述气体传感器区域设有气体传感器限位支架,所述气体传感器限位支架的位置对应气体传感器的位置设置,所述气体传感器限位支架的定位尺寸与气体传感器的尺寸相匹配。
从上述描述可知,由于电动车动力电池长期处于是振动颠簸振动环境,因此保证本产品的抗振能力一个重要要求,因此将气体传感器做限位和接口插座嵌入底盒框架,可以有效加强抗振强度。
进一步的,所述底盒内部设有凸台,所述凸台的高度与底盒的高度均以接口插座的高度为参考。
请参照图1至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为:
请参照图1、图2、图3和图4,一种小型化复合型烟、气探测器结构,包括底盒1和电路板2,所述底盒1由迷宫区域11、气体传感器区域12和接口插座区域13三者连接形成,所述电路板2置于底盒1中,且电路板2位于迷宫区域11、气体传感器区域12和接口插座区域13三者上方,所述接口插座区域13 的内部形状和尺寸按能容纳置于所述电路板上的接口插座131设计,其侧立面中央区域有一接口插座开口132,所述接口插座开口的形状和大小分别与接口插座的外形相适配;安装在所述电路板2的接口插座框架伸出电路板1mm-2mm,所述电路板2装配在底盒1上时,接口插座框架嵌入接口插座开口中,以增强接口插座抗振强度;所述迷宫区域11嵌入迷宫腔体111,所述迷宫腔体111靠近电路板2的一端面具有开口,所述电路板2覆盖在迷宫腔体111的开口处并密封所述开口,所述气体传感器区域12位于迷宫区域11和接口插座区域13之间,所构成空间为电路板上对应区域上放置的气体传感器121所用。所述气体传感器区域12设有气体传感器限位支架122,所述气体传感器限位支架122的位置对应气体传感器121的位置设置,所述气体传感器限位支架122的定位尺寸与气体传感器121的尺寸相匹配,所述气体传感器121上还设有气体传感器引脚123,所述气体传感器引脚123焊接在电路板2上。
请参照图1,还包括盖板3,所述盖板的四角设有4个螺纹柱,所述盖板3 盖设在底盒1上,通过螺纹柱压住所述电路板2。
请参照图1、图3和图5,所述底盒1内腔的四个直角处设有带螺丝孔的凸台14,其位置与盖板上所述螺纹柱对应,且在迷宫区域11设有四个PCB定位柱15,四个所述PCB定位柱15围绕迷宫腔体111设置,所述电路板2依靠PCB 定位柱15定位置于所述凸台上;所述盖板合上底盖后,拧入四个螺丝即锁定所述底盒1、电路板2和盖板3。
当其上接口插座嵌入所述底盒的接口插座开口后,所述电路板2平面的位置即为所述带有螺丝孔的凸台14和所述气体传感器区域和迷宫区域的高度基准。
请参照图3、图4、图5、图6和图7,所述迷宫腔体111的一部分位于底盒1外部,所述迷宫腔体111的另一部分位于底盒1内部,所述迷宫腔体111 包括圆形迷宫基座1111和两个以上且呈L型的光学栅板1112,所述圆形迷宫基座1111的内表面为类锥型面,其截面曲线为变曲率(即圆形迷宫基座1111的内表面为变曲率斜面1118);两个以上的所述光学栅板1112沿着圆形迷宫基座1111 的锥型面的边沿等间距竖立布放,且围成一圈构成迷宫腔体的侧面;各个所述光学栅板1112相邻边缘部分重叠,所述光学栅板1112面向迷宫腔体的一节与所述圆形迷宫基座1111的半径夹角将光发射组件投射到光学栅板1112上的光多数被折射往迷宫腔体外。
本实施例中,所述锥形基座1111的外径(图中用R表示)不大于20mm,有14组光学栅板1112沿基座外延排列,所述呈L型的光学栅板1112,其L型的一段倾斜朝向所述迷宫内侧,另一段则朝向迷宫外侧;所述光学栅板1112的厚度(图中用P1表示)不大于1mm,相邻的两个所述光学栅板1112的间隙(图中用P2表示)与光学栅板1112的厚度相当,所述光学栅板1112的折角,用字母b表示,60°<b<100°,所述光学栅板1112的内部反射面1116与折角顶点 1117和圆形迷宫基座1111的圆心连线夹角用字母a表示,30°<a<60°;沿所述圆形迷宫基座1111外延布放的所述光学栅板1112既遮挡外部光线射入迷宫腔体111内部,又与所述圆形迷宫基座1111的内表面一起组成稳定的、低反射率的内部检测光反射面;同时光学栅板之间的空隙是烟雾进出的通道;所有的所述光学栅板1112被底盒底面分为两节,与所述圆形迷宫基座1111相连的那节在所述底盒1之外,其另一节位于底盒1内腔;位于底盒1内腔的那节,所有的光学栅板的端面在同一平面上,该平面较所述底盒1四角处的凸台14略低 0.1mm-0.2mm;位于所述底盒1之外的圆形迷宫基座1111的高度与所述接口插座区域的高度基本同高,或者使所述迷宫腔体111的内部总高度(图中用H1表示)不小于8mm。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光学栅板的形状也可是其他形状,如弯曲的弧面、V形、Y形。
请参照图2、图4和图5,所述气体传感器区域12处的高度,得保证其内部净高略高于气体传感器121的高度,以容纳气体传感器121。作为实施例其高度为7mm-8mm;这样所述气体传感器区域12的高度分别低于接口插座区域13 的高度和迷宫区域11的高度。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气体传感器区域12与迷宫区域11的连接处也可由两垂直平面连接改为弧面或斜面连接。
请参照图2至图5,所述迷宫区域11与气体传感器区域12的侧面和底面的交界处开设数量不等的第一通气槽4,所述第一通气槽4的开口侧面止于电路板的放置位置;所述气体传感器区域的底面靠近迷宫区域的一端开设有第二通气槽6,所述第二通气槽6的开口朝向指向圆形迷宫基座的几何中心;所述第二通气槽6的宽度小于3mm,其长度小于5mm。
请参照图2和图3,所述底盒1外部还设有两个流线型导流坡道5,两个所述流线型导流坡道5位于接口插座区域13,所述接口插座区域13上设有接口插座腔体,所述接口插座腔体位于两个流线型导流坡道5之间,两个所述流线型导流坡道5均分别延伸到气体传感器区域12,所述流线型导流坡道5上开设有通气孔51。
请参照图4和图8,所述光学栅板1112位于底盒1外部的一部分向外延伸形成导流翅片1115,所述光学栅板位于底盒外部的另一部分且其延伸方向中朝向气体传感器区域12的部分维持光学栅板1112原有的长度(即所述光学栅板 1112位于底盒1外部的部分分为两组,一组向外延伸形成导流翅片1115;另一组不延伸,保留光学栅板1112原有的长度,此组为其延伸方向朝向气体传感器区域12的光学栅板1112)。
请参照图1和图9,所述电路板2的一侧面上装着光发射组件21、光电接收组件22、气体传感器和接口插座,所述光发射组件21和光电接收组件22覆盖在迷宫腔体111朝向底盒内的端面,所述光发射组件21的几何中心与圆形迷宫基座1111的几何中心(即光锥中心点23)相对,所述气体传感器位于气体传感器区域12中,所述接口插座位于接口插座区域13中。
请参照图9,所述光发射组件21的几何中心位于圆形迷宫基座1111的几何中心(即光锥中心点23)的投影上。所述电路板2采用黑色光面油墨,且位于迷宫腔体111内部的区域禁止布放除发光二极管和光电二极管以外的器件,起到吸收被反射到此区域的光发射组件发射的光作用,以减小此表面的反射光。
请参照图7,所述圆形迷宫基座1111的锥型面上开设有两个以上的第一排水槽1113,所述圆形迷宫基座1111的侧面开设有两个以上的第二排水槽1114,相邻两个所述光学栅板1112之间配置一个第一排水槽1113和一个第二排水槽1114,且位于同一个相邻两个光学栅板1112之间的第一排水槽1113和第二排水槽1114相连通。由于动力电池包组件通常采用水冷散热,在电池包组件内部容易形成水雾或冷凝水,这样使得小型化复合型烟、气探测器结构中的迷宫腔体也会形成水雾或冷凝水,通过在圆形迷宫基座上设置第一排水槽和第二排水槽,能够快速将水雾或冷凝水排出,避免小型化复合型烟、气探测器结构由于水雾或冷凝水引起的误报和漏报现象出现,提高了产品环境适应性。
本方案的迷宫腔体111采用与外壳一体化设计,结合光学栅板、圆形迷宫基座的内侧面设计能够有效减小了产品体积,探测装置整体高度小于20mm,最大宽度小于40mm;迷宫腔体111的总体高度小于15mm,直径缩减到20mm以内,压缩迷宫腔体111体积,势必造成光学栅板1112结构变小变薄,影响整体的结构强度,因此延伸光学栅板1112,形成导流翅片1115,导流翅片1115既起到加强筋作用,强化整体的结构强度,同时作为导流板使用,优化了迷宫在各方位角的进气效率,同时增强了探测装置灵敏度各方位的一致性。
本方案通过底盒1结构一体化设计,将复合型烟、气探测器的迷宫区域11、气体传感器区域12、接口插座区域13和电路板2固定位置都置于底盒1中,整个探测器的装配只要将电路板置于底盒1中,然后盖上盖板3,锁上螺丝固定即可。由于迷宫腔体111直接嵌在底盒1上,为底盒1的一个部分,且不在另外设计迷宫盖,采用电路板直接作为迷宫盖,能够有效减少了产品体积,减少了材料的使用且结构简单;同时以接口插座在PCB安防位置和接口插座的高度为另外两个区域,迷宫区域11、气体传感器区域12的元件安防和相关空间设计的基准,设计迷宫在底盒1内、外的高度和气体传感器区域12的高度;结合迷宫区域11、气体传感器区域12和接口插座区域13的各个方位上均分别贯穿开设有通气槽孔,这样能够有效进气而且使得各个方向的检测效果相同,从而能够保障各个方向上烟雾和气体的识别灵敏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小型化复合型烟、气探测器结构,底盒由迷宫区域、气体传感器区域和接口插座区域三者连接而成,形成三者一体化设计;迷宫腔体嵌入迷宫区域,迷宫腔体位于底盒内的端面具有开口,采用电路板直接覆盖在此开口处,并密封;这样的设计结构,充分利用了空间,在实现将探测器的厚度控制在与接口插座的高度相当的同时,保证迷宫腔体也有足够的检测空间,从而保证迷宫光路检测烟雾的效率。同时迷宫腔体与底盒一体化,保证了迷宫腔体与整体结构的强度,提高抗振能力。电路板可以直接充当迷宫腔体的密封盖,减少了材料的使用且结构简单。迷宫区域、气体传感器区域和接口插座区域三者位置的排布,以及气体传感器区域的高度分别小于接口插座区域的高度和迷宫区域的高度,再结合迷宫区域、气体传感器区域和接口插座区域的各个方位上均分别贯穿开设有通气槽孔,能够使得烟、气高效地进出迷宫区域和气体传感器区域,使得各个方向的检测效果相同,从而能够保障各个方向上烟烟雾的识别灵敏度和一氧化碳检测灵敏度。底盒设计同时考虑了对气体传感器和接口插座的限位和紧固作用,提高了抗振性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小型化复合型烟、气探测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盒和电路板,所述底盒由迷宫区域、气体传感器区域和接口插座区域三者连接形成,所述电路板置于底盒中,且电路板位于迷宫区域、气体传感器区域和接口插座区域三者上方,所述气体传感器区域位于迷宫区域和接口插座区域之间,所述迷宫区域中设有一体化迷宫腔体,所述迷宫腔体位于底盒内的端面具有开口,所述电路板覆盖在迷宫腔体的开口处并密封所述开口;
所述气体传感器区域的高度分别低于接口插座区域的高度和迷宫区域的高度,所述迷宫区域、气体传感器区域和接口插座区域的各个方位上均分别贯穿开设有通气槽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化复合型烟、气探测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迷宫腔体的一部分位于底盒外部,所述迷宫腔体的另一部分位于底盒内部,所述迷宫腔体包括圆形迷宫基座和两个以上且呈L型的光学栅板,所述圆形迷宫基座的基座面为类锥型面,两个以上的所述光学栅板沿着圆形迷宫基座的边沿等间距竖立布放,且围成一圈构成迷宫腔体的侧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小型化复合型烟、气探测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栅板中的一部分,其位于底盒外部的部分向外延伸形成导流翅片,所述光学栅板中其延伸方向朝向气体传感器区域的另一部分,其位于底盒外部的部分维持光学栅板原有的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小型化复合型烟、气探测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迷宫区域与气体传感器区域的侧面和底面的交界处开设有若干个第一通气槽,所述第一通气槽的开口侧面止于电路板的放置位置;
所述气体传感器区域的底面靠近迷宫区域的一端开设有第二通气槽,所述第二通气槽的开口朝向指向圆形迷宫基座的几何中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小型化复合型烟、气探测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盒外部还设有两个流线型导流坡道,两个所述流线型导流坡道位于接口插座区域,所述接口插座区域上设有接口插座腔体,所述接口插座腔体位于两个流线型导流坡道之间,两个所述流线型导流坡道均分别延伸到气体传感器区域,所述流线型导流坡道上开设有通气孔。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小型化复合型烟、气探测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朝向底盒内部的一侧面上装着光发射组件、光电接收组件、气体传感器和接口插座,所述光发射组件和光电接收组件覆盖在迷宫腔体朝向底盒内的端面,所述光发射组件的几何中心与圆形迷宫基座的几何中心相对,所述气体传感器位于气体传感器区域中,所述接口插座位于接口插座区域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小型化复合型烟、气探测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插座区域的一侧面开设有接口插座开口,所述接口插座开口的形状和大小分别与接口插座的外形相适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小型化复合型烟、气探测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安装在所述电路板的接口插座框架伸出电路板1mm-2mm,所述电路板装配在底盒上时,接口插座框架嵌入接口插座开口中。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小型化复合型烟、气探测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传感器区域设有气体传感器限位支架,所述气体传感器限位支架的位置对应气体传感器的位置设置,所述气体传感器限位支架的定位尺寸与气体传感器的尺寸相匹配。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小型化复合型烟、气探测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盒内部设有凸台,所述凸台的高度与底盒的高度均以接口插座的高度为参考。
CN202222620136.5U 2022-09-30 2022-09-30 一种小型化复合型烟、气探测器结构 Active CN2182736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20136.5U CN218273636U (zh) 2022-09-30 2022-09-30 一种小型化复合型烟、气探测器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20136.5U CN218273636U (zh) 2022-09-30 2022-09-30 一种小型化复合型烟、气探测器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273636U true CN218273636U (zh) 2023-01-10

Family

ID=847509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620136.5U Active CN218273636U (zh) 2022-09-30 2022-09-30 一种小型化复合型烟、气探测器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27363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907362B2 (ja) 安全装置を備えた中型又は大型バッテリーパック
KR102616025B1 (ko) 커버판 조립체, 배터리 셀, 배터리 모듈, 배터리 팩 및 장치
CN114175377A (zh) 电池及其相关装置、制备方法和制备设备
KR102304848B1 (ko) 전기 자동차 배터리 팩 및 전기 자동차 배터리 팩의 냉각수 누액 검출 방법
KR102665192B1 (ko) 전지 팩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디바이스
US20220021073A1 (en) Battery module
US20220052414A1 (en) Upper cover assembly and battery pack
KR20210128196A (ko) 스웰링 감지가 가능한 배터리 팩
WO2024104442A1 (zh) 下塑胶件、顶盖组件、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JP2013048532A (ja) ソーラー充電器
CN218273636U (zh) 一种小型化复合型烟、气探测器结构
CN220253415U (zh) 电池模块和包括该电池模块的电池组
CN215195149U (zh) 动力电池模组的灭火设备
KR20240027115A (ko) 전지, 전기 장치, 전지의 제조 방법 및 장치
KR20220120001A (ko) 전지 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지 팩
JP4496997B2 (ja) 二次電池の実装構造
CN219393499U (zh) 一种电池及电池包
KR102322910B1 (ko) 배터리 케이스와 이를 포함하는 배터리 팩 및 자동차
CN217768663U (zh) 防爆阀、电芯、锂电池和车辆
KR20230070861A (ko) 전지 팩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디바이스
KR20220061580A (ko) 배터리 모듈
KR102552491B1 (ko) 수분 검출 장치 및 방법
CN217767582U (zh) 一种用于电池包烟雾探测器的分体式迷宫
CN114072963A (zh) 组电池
CN217768570U (zh) 电池组件、电池模组和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350000 office building 09, floor 11, 2, Taihe City Plaza (phase I), No. 6, Banzhong Road, Xindian Town, Jin'an District, Fuzhou City, Fuji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Fujian Shouzhong'a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350000 office building 09, floor 11, 2, Taihe City Plaza (phase I), No. 6, Banzhong Road, Xindian Town, Jin'an District, Fuzhou City, Fujia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Fujian haomagic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