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270219U - 一种生物质转化成新能源的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生物质转化成新能源的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270219U
CN218270219U CN202222497281.9U CN202222497281U CN218270219U CN 218270219 U CN218270219 U CN 218270219U CN 202222497281 U CN202222497281 U CN 202222497281U CN 218270219 U CN218270219 U CN 2182702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furnace
furnace body
charcoal
foundry good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49728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方旭
方家文
曹成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Province Ningguo City Changlelin Product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Province Ningguo City Changlelin Product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Province Ningguo City Changlelin Product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Province Ningguo City Changlelin Product Development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2702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27021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50/00Technologi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uel of non-fossil origin
    • Y02E50/10Biofuels, e.g. bio-diesel

Landscapes

  • Furnace Detai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生物质转化成新能源的设备,涉及能源转化设备技术领域,包括炉体,所述炉体底部设有炉底板和出炭铸件,所述出炭铸件位于所述炉底板上方,所述出炭铸件固定连接在中心轴上,所述中心轴由旋转驱动装置驱动旋转,所述出炭铸件外侧的所述炉体上设有出炭口,所述炉体的内外壁之间设有水冷空间,所述炉体上设有与所述水冷空间连通的注水管,所述中心轴和所述出炭铸件内设有相互连通的水冷通道,所述中心轴上端通过连接管连通所述水冷空间,所述中心轴下端设有与所述水冷通道连通的出水口。本实用新型能够对炉体、出炭铸件和中心轴进行冷却降温,避免其受损,从而降低生产维修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生物质转化成新能源的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能源转化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生物质转化成新能源的设备。
背景技术
生物质能是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贮存在生物质中的能量形式,即以生物质为载体的能量。它直接或间接的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转化为常规的固态、液态和气态燃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同时也是唯一一种可再生的炭源。
现有生物质能源转化设备在原料燃烧时会产生高温,高温环境下,炉体、出炭铸件及中心轴容易损坏,需要停机进行维修,不仅提高了生产成本,而且还会降低生产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生物质转化成新能源的设备,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能够对炉体、出炭铸件和中心轴进行冷却降温,避免其受损,从而降低生产维修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生物质转化成新能源的设备,包括炉体,所述炉体底部设有炉底板和出炭铸件,所述出炭铸件位于所述炉底板上方,所述出炭铸件固定连接在中心轴上,所述中心轴由旋转驱动装置驱动旋转,所述出炭铸件外侧的所述炉体上设有出炭口,所述炉体的内外壁之间设有水冷空间,所述炉体上设有与所述水冷空间连通的注水管,所述中心轴和所述出炭铸件内设有相互连通的水冷通道,所述中心轴上端通过连接管连通所述水冷空间,所述中心轴下端设有与所述水冷通道连通的出水口。
优选地,所述炉底板下方设有通风灰池,所述通风灰池为上端口大于下端口的锥台形灰池,所述通风灰池中部设有工字型轴套,所述中心轴转动连接在所述工字型轴套内,所述中心轴上端穿过所述工字型轴套与所述连接管通过旋转密封接头转动密封连接,所述中心轴下端穿过所述工字型轴套与所述旋转驱动装置的输出轴连接,所述通风灰池侧面底部通过通风管连接鼓风机,所述通风灰池侧面还设有炉门,所述炉底板上设有多个通风孔,所述通风孔的上端孔口小于下端孔口。
优选地,所述出炭口下方设有炭箱,所述炭箱底部与螺旋输送机连接,由所述螺旋输送机将所述炭箱内炭输送出,所述螺旋输送机包括多段间隔设置的螺旋叶片,所述螺旋输送机的出口处设有密封卸料器,通过所述密封卸料器能够在保持密封的状态下完成出炭。
优选地,所述旋转驱动装置为减速电机,所述减速电机下方设有储水箱,冷却水从所述出水口流出后进入所述储水箱内;所述炉体上还设有水位控制器,通过所述水位控制器来控制所述水冷空间内的水位。
优选地,所述炉体上设有与所述炉体内部炉膛连通的输气管道,所述输气管道上设有吸风机,所述输气管道与供气炉头连接;所述供气炉头包括炉头箱体,所述炉头箱体内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炉头箱体内腔分隔为第一腔和第二腔,所述隔板底部与所述炉头箱体内底部设有间距,所述输气管道连接在所述第一腔的顶部,所述炉头箱体内腔内盛装密封水,所述密封水液面高于所述隔板底部,所述炉头箱体上设有排水阀门,当所述密封水的水位高于设定水位时,多余的水从所述排水阀门排出,所述第二腔上端设有多个供气管。
优选地,所述炉体顶部进料口设有炉盖,所述炉盖一端铰接于所述炉体上,所述炉盖另一端通过拉绳与绞绳机连接,通过所述绞绳机能够驱动所述炉盖打开或关闭所述进料口,所述炉盖底面设有一圈第一密封条,所述炉盖通过自身重力实现与所述炉体的密封,所述炉体上设有上下两个行程开关,通过两个所述行程开关控制所述炉盖的开启程度。
优选地,所述炉体顶部设有排压口,所述排压口上设有密封盖,所述密封盖底面设有一圈第二密封条,所述密封盖通过自身重力实现与所述炉体的密封,所述密封盖底面设有多个固定脚,各所述固定脚下端均设有挂钩,所述密封盖向上移动至所述挂钩勾住所述炉体时,所述挂钩能够防止所述密封盖脱离所述炉体。
优选地,还包括进料装置,所述进料装置包括输送带上料机和料斗,所述料斗设置于所述输送带上料机的输送带底端上方,所述输送带上料机的输送带顶端位于所述炉体顶部进料口的上方,所述进料口内设有分料装置,用于将燃料均匀分布于所述炉体内,所述炉体内设有上下两个料位探测器,用于检测所述炉体内的料位。
优选地,所述炉底板为由多个扇形板拼接而成的圆形板,各所述扇形板上均设有多个所述通风孔。
优选地,所述炉头箱体底部设有多个滚轮。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生物质转化成新能源的设备,通过在炉体的内外壁之间设置水冷空间,在中心轴和出炭铸件内设置相互连通的水冷通道,并将水冷通道与水冷空间通过连接管连通,在设备工作的同时,可通过注水管向水冷空间注入冷却水,冷却水能够对炉体、中心轴和出炭铸件进行冷却降温,避免其在高温下受损,从而降低生产维修成本,实现连续生产,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生物质转化成新能源的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通风灰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炉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炉底板中的扇形板的顶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炉底板中的扇形板的底面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炉底板中的扇形板的剖面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供气炉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炉底板、出炭铸件与炭箱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中心轴与出炭铸件中的水冷通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中炉盖与进料口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中炉盖与进料口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中排压口与密封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炉体、2-炉底板、3-出炭铸件、4-中心轴、5-旋转驱动装置、6-出炭口、7-水冷空间、8-注水管、9-水冷通道、10-连接管、11-出水口、12-通风灰池、13-工字型轴套、14-通风管、15-鼓风机、16-炉门、17-通风孔、18-炭箱、19-螺旋输送机、20-密封卸料器、21-储水箱、22-水位控制器、23-输气管道、24-吸风机、25-供气炉头、26-炉头箱体、27-隔板、28-第一腔、29-第二腔、30-密封水、31-排水阀门、32-供气管、33-炉盖、34-拉绳、35-绞绳机、36-进料口、37-第一密封条、38-行程开关、39-排压口、40-密封盖、41-固定脚、42-挂钩、43-进料装置、44-输送带上料机、45-料斗、46-输送带、47-分料装置、48-料位探测器、49-滚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生物质转化成新能源的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能够对炉体、出炭铸件和中心轴进行冷却降温,避免其受损,从而降低生产维修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生物质转化成新能源的设备,包括炉体1,炉体1底部设有炉底板2和出炭铸件3,出炭铸件3位于炉底板2上方,出炭铸件3固定连接在中心轴4上,中心轴4由旋转驱动装置5驱动旋转,出炭铸件3外侧的炉体1上设有出炭口6,炉体1的内外壁之间设有水冷空间7,炉体1上设有与水冷空间7连通的注水管8,中心轴4和出炭铸件3内设有相互连通的水冷通道9,中心轴4上端通过连接管10连通水冷空间7,中心轴4下端设有与水冷通道9连通的出水口11。
使用时,通过在炉体1的内外壁之间设置水冷空间7,在中心轴4和出炭铸件3内设置相互连通的水冷通道9,并将水冷通道9与水冷空间7通过连接管10连通,在设备工作的同时,可通过注水管8向水冷空间7注入冷却水,冷却水经水冷空间7和水冷通道9后从中心轴4下端的出水口11流出,冷却水能够对炉体1、中心轴4和出炭铸件3进行冷却降温,避免其在高温下受损,从而降低生产维修成本,实现连续生产,提高生产效率。
本实施例中,炉底板2下方设有通风灰池12,通风灰池12为上端口大于下端口的锥台形灰池,通风灰池12中部设有工字型轴套13,中心轴4转动连接在工字型轴套13内,中心轴4上端穿过工字型轴套13与连接管10通过旋转密封接头转动密封连接,中心轴4下端穿过工字型轴套13与旋转驱动装置5的输出轴连接,通风灰池12侧面底部通过通风管14连接鼓风机15,通风灰池12侧面还设有炉门16,炉底板2上设有多个通风孔17,通风孔17的上端孔口小于下端孔口。其中,各通风孔17均匀设置,鼓风机15通过通风管14可向通风灰池12内鼓风,风力经通风孔17能够均匀地吹向炉体1内,利于燃料的燃烧,而将通风孔17设置为上端孔口小于下端孔口的结构,更加利于通风。通过炉门16可进行点火和清除灰渣。
本实施例中,出炭口6下方设有炭箱18,炭箱18底部与螺旋输送机19连接,由螺旋输送机19将炭箱18内炭输送出,螺旋输送机19包括多段间隔设置的螺旋叶片,螺旋输送机19的出口处设有密封卸料器20,通过密封卸料器20能够在保持密封的状态下完成出炭。其中,出炭铸件3为S形铸件,中心轴4旋转带动出炭铸件3旋转,便于将炭从出炭口6推入到炭箱18内,炭箱18内氧含量低,利于熄灭火星,通过螺旋输送机19将炭箱18内炭输送出,多段间隔设置的螺旋叶片能够在输送过程中让炭翻滚落下,能够进一步熄灭火星。
本实施例中,旋转驱动装置5为减速电机,减速电机下方设有储水箱21,冷却水从出水口11流出后进入储水箱21内;炉体1上还设有水位控制器22,通过水位控制器22来控制水冷空间7内的水位。流入储水箱21内的水温度较高,可以进行余热利用。
本实施例中,炉体1上设有与炉体1内部炉膛连通的输气管道23,输气管道23上设有吸风机24,输气管道23与供气炉头25连接;供气炉头25包括炉头箱体26,炉头箱体26内设有隔板27,隔板27将炉头箱体26内腔分隔为第一腔28和第二腔29,隔板27底部与炉头箱体26内底部设有间距,输气管道23连接在第一腔28的顶部,炉头箱体26内腔内盛装密封水30,密封水30液面高于隔板27底部,炉头箱体26上设有排水阀门31,当密封水30的水位高于设定水位时,多余的水从排水阀门31排出,第二腔29上端设有多个供气管32。炉体1的炉膛中产生的气体经输气管道23进入第一腔28中,在气压作用下通过密封水30和隔板27与炉头箱体26内底部的间隙进入第二腔29,而后通过供气管32将气体送入配套的炉具炉膛内。密封水30的设置能够起到阻回火的作用。
本实施例中,炉体1顶部进料口36设有炉盖33,炉盖33一端铰接于炉体1上,炉盖33另一端通过拉绳34与绞绳机35连接,通过绞绳机35能够驱动炉盖33打开或关闭进料口36,炉盖33底面设有一圈第一密封条37,炉盖33通过自身重力实现与炉体1的密封,炉体1上设有上下两个行程开关38,通过两个行程开关38控制炉盖33的开启程度。第一密封条37的设置,能够保证炉盖33与炉体1的密封性。当炉体1内气压超过炉盖33的重量压力时,炉盖33被顶开,达到自动排压效果。
本实施例中,炉体1顶部设有排压口39,排压口39上设有密封盖40,密封盖40底面设有一圈第二密封条,密封盖40通过自身重力实现与炉体1的密封,密封盖40底面设有多个固定脚41,各固定脚41下端均设有挂钩42,密封盖40向上移动至挂钩42勾住炉体1时,挂钩42能够防止密封盖40脱离炉体1。第二密封条的设置,能够保证密封盖40与炉体1的密封性。当炉体1内气压超过密封盖40的重量压力时,密封盖40被顶开,达到自动排压效果。固定脚41和挂钩42的设置,能够防止排压时密封盖40被冲出,提高安全性能。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进料装置43,进料装置43包括输送带上料机44和料斗45,料斗45设置于输送带上料机44的输送带46底端上方,输送带上料机44的输送带46顶端位于炉体1顶部进料口36的上方,进料口36内设有分料装置47,用于将燃料均匀分布于炉体1内,炉体1内设有上下两个料位探测器48,用于检测炉体1内的料位。燃料置于料斗45内,经输送带上料机44输送至进料口36内,通过分料装置47将燃料均匀分布于炉体1内,使炉体1内料位更加平整,并且利于燃料的燃烧。
本实施例中,炉底板2为由多个扇形板拼接而成的圆形板,各扇形板上均设有多个通风孔17,制作方便,其中,各扇形板的径向外端架设于通风灰池12上,各扇形板的径向内端架设在工字型轴套13上。
本实施例中,炉头箱体26底部设有多个滚轮49,便于进行移动。
本实用新型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生物质转化成新能源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炉体,所述炉体底部设有炉底板和出炭铸件,所述出炭铸件位于所述炉底板上方,所述出炭铸件固定连接在中心轴上,所述中心轴由旋转驱动装置驱动旋转,所述出炭铸件外侧的所述炉体上设有出炭口,所述炉体的内外壁之间设有水冷空间,所述炉体上设有与所述水冷空间连通的注水管,所述中心轴和所述出炭铸件内设有相互连通的水冷通道,所述中心轴上端通过连接管连通所述水冷空间,所述中心轴下端设有与所述水冷通道连通的出水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质转化成新能源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炉底板下方设有通风灰池,所述通风灰池为上端口大于下端口的锥台形灰池,所述通风灰池中部设有工字型轴套,所述中心轴转动连接在所述工字型轴套内,所述中心轴上端穿过所述工字型轴套与所述连接管通过旋转密封接头转动密封连接,所述中心轴下端穿过所述工字型轴套与所述旋转驱动装置的输出轴连接,所述通风灰池侧面底部通过通风管连接鼓风机,所述通风灰池侧面还设有炉门,所述炉底板上设有多个通风孔,所述通风孔的上端孔口小于下端孔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质转化成新能源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出炭口下方设有炭箱,所述炭箱底部与螺旋输送机连接,由所述螺旋输送机将所述炭箱内炭输送出,所述螺旋输送机包括多段间隔设置的螺旋叶片,所述螺旋输送机的出口处设有密封卸料器,通过所述密封卸料器能够在保持密封的状态下完成出炭。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物质转化成新能源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驱动装置为减速电机,所述减速电机下方设有储水箱,冷却水从所述出水口流出后进入所述储水箱内;所述炉体上还设有水位控制器,通过所述水位控制器来控制所述水冷空间内的水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质转化成新能源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上设有与所述炉体内部炉膛连通的输气管道,所述输气管道上设有吸风机,所述输气管道与供气炉头连接;所述供气炉头包括炉头箱体,所述炉头箱体内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炉头箱体内腔分隔为第一腔和第二腔,所述隔板底部与所述炉头箱体内底部设有间距,所述输气管道连接在所述第一腔的顶部,所述炉头箱体内腔内盛装密封水,所述密封水液面高于所述隔板底部,所述炉头箱体上设有排水阀门,当所述密封水的水位高于设定水位时,多余的水从所述排水阀门排出,所述第二腔上端设有多个供气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质转化成新能源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顶部进料口设有炉盖,所述炉盖一端铰接于所述炉体上,所述炉盖另一端通过拉绳与绞绳机连接,通过所述绞绳机能够驱动所述炉盖打开或关闭所述进料口,所述炉盖底面设有一圈第一密封条,所述炉盖通过自身重力实现与所述炉体的密封,所述炉体上设有上下两个行程开关,通过两个所述行程开关控制所述炉盖的开启程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质转化成新能源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顶部设有排压口,所述排压口上设有密封盖,所述密封盖底面设有一圈第二密封条,所述密封盖通过自身重力实现与所述炉体的密封,所述密封盖底面设有多个固定脚,各所述固定脚下端均设有挂钩,所述密封盖向上移动至所述挂钩勾住所述炉体时,所述挂钩能够防止所述密封盖脱离所述炉体。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质转化成新能源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进料装置,所述进料装置包括输送带上料机和料斗,所述料斗设置于所述输送带上料机的输送带底端上方,所述输送带上料机的输送带顶端位于所述炉体顶部进料口的上方,所述进料口内设有分料装置,用于将燃料均匀分布于所述炉体内,所述炉体内设有上下两个料位探测器,用于检测所述炉体内的料位。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物质转化成新能源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炉底板为由多个扇形板拼接而成的圆形板,各所述扇形板上均设有多个所述通风孔。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生物质转化成新能源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炉头箱体底部设有多个滚轮。
CN202222497281.9U 2022-08-17 2022-09-21 一种生物质转化成新能源的设备 Active CN218270219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56985X 2022-08-17
CN202222156985 2022-08-1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270219U true CN218270219U (zh) 2023-01-10

Family

ID=847154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497281.9U Active CN218270219U (zh) 2022-08-17 2022-09-21 一种生物质转化成新能源的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27021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23671B (zh) 采用螺旋传动的自封闭式固体可燃物全自动连续处理系统
CN204063102U (zh) 生物质型煤颗粒燃烧器
CN110878943A (zh) 垃圾焚烧系统及高效焚烧控制方法
CN210035468U (zh) 一种旋转均匀布料的生物质燃烧设备
CN206204223U (zh) 一种高效隧道式断续热解炉
CN218270219U (zh) 一种生物质转化成新能源的设备
CN108165283A (zh) 一种生物质炭化炉
CN102297580B (zh) 一种燃发生炉煤气烘干系统
CN202040846U (zh) 一种气化采暖炉
CN203866250U (zh) 采用螺旋传动的自封闭式固体可燃物全自动连续处理系统
CN219674245U (zh) 一种立式旋转垃圾焚烧炉
CN2562152Y (zh) 石灰窑
CN105466212B (zh) 一种垂直换热式合金烘烤炉系统
CN107937032A (zh) 一种生物质气化炉
CN115638659A (zh) 一种生物质转化成新能源的设备
CN201864700U (zh) 生物质气化反应炉
CN107975824A (zh) 一种生物质节能环保炉
CN206904961U (zh) 一种生物质燃烧炉
CN211976861U (zh) 一种旋转式生物质颗粒燃烧喷火机
CN205261570U (zh) 双层机械炉排式垃圾气化焚烧炉
CN209890706U (zh) 一种高效的生物质熔铝炉
CN102944006A (zh) 一种生物质热解燃烧炉
CN215808512U (zh) 一种磁化好氧式垃圾热解炉
CN208735625U (zh) 连续稳定的生物质循环流化床锅炉排渣装置
CN201497315U (zh) 立式烘干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