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268760U - 一种防眩筒射灯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眩筒射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268760U
CN218268760U CN202222710225.9U CN202222710225U CN218268760U CN 218268760 U CN218268760 U CN 218268760U CN 202222710225 U CN202222710225 U CN 202222710225U CN 218268760 U CN218268760 U CN 2182687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collimating lens
light source
ring
c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71022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邹凤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shan Gr Opt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shan Gr Opt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shan Gr Opt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shan Gr Opt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710225.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2687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2687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26876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防眩筒射灯,包括面环、安装在面环内的第一反光杯、散热件、用于连接散热件与面的连接环、防眩光源组件。防眩光源组件包括安装在散热件前端的光源、第二反光杯、安装在第二反光杯内的准直透镜,准直透镜的进光端朝向光源,出光端朝向面环。光源发出不同角度的光线在第二反射杯内经准直透镜折射后都可准直射出,准直的出射光束能减少在后续传播过程中与连接环的内壁接触可能,从而提高筒射灯的出光效率,且出射光集中,适合用于给物体打光。准直透镜其出光端为防眩镜面,用于遮挡光源,避免光源直接刺激到人眼。

Description

一种防眩筒射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眩筒射灯。
背景技术
筒射灯是一种嵌入到天花板内的光线下射式的照明灯具,可以用不同的反射器、镜片、光源实现不同的光线效果,现有的筒灯仅在面环内设有一反射杯,光源的出光传播到反射杯的过程中会有所损失。例如公告号为CN206429995U的实用新型专利中公开一种筒射灯,在反光板的上口设有透光件,以达到防眩的效果,但筒射灯出光效率低,且不出射用于物体打光的集中光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防眩筒射灯,光源的出光经准直透镜折射后高效出光,且防眩。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防眩筒射灯,包括面环、安装在所述面环内的第一反光杯、散热件、用于连接所述散热件与所述面环的连接环、防眩光源组件。所述防眩光源组件包括安装在所述散热件前端的光源、第二反光杯、安装在所述第二反光杯内的准直透镜,所述准直透镜的进光端朝向所述光源,出光端朝向所述面环。
优选地,所述准直透镜为其进光端向其出光端半径逐渐增大的杯状结构,且其出光端为防眩镜面,所述准直透镜的进光端向内延伸形成半径逐渐减小的圆锥台形状折射区,所述折射区的侧壁为第一折射曲面,所述圆锥台形状折射区的顶面为朝所述准直透镜的进光端凹陷的第二折射曲面,所述准直透镜设有与所述第二折射曲面相对的第三折射曲面,所述第三折射曲面朝所述准直透镜的出光端凸起;低角度入射光依次经所述第一折射曲面、准直透镜侧面、第三折射曲面折射后从所述准直透镜的射出,高角度入射光依次经所述第二折射曲面、第三折射曲面折射后从所述准直透镜的射出。
优选地,所述筒射灯还包括第一安装件,所述第一安装件上设有用于安装所述光源的光源安装槽,所述散热件前端向后凹陷形成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件固定在所述安装槽内,所述光源正对所述第二反光杯的进光端出光。
优选地,所述第一安装件的一端设有所述光源安装槽,另一端设有与所述光源安装槽相对且连通的反光杯安装槽,所述第二反光杯的进光端置于所述反光杯安装槽内,所述光源正对所述第二反光杯的进光端出光。
优选地,所述第一安装件的一端设有所述光源安装槽,另一端设有与所述光源安装槽相对且连通的反光杯安装槽,所述第二反光杯的进光端置于所述反光杯安装槽内,所述光源正对所述第二反光杯的进光端出光。
优选地,所述第二反光杯的进光端向外延伸形成卡块,所述反光杯安装槽的侧壁设有从其槽口朝槽底方向的倾斜延伸形成的斜切孔,所述卡块滑入所述斜切孔内,直至所述斜切孔的另一端。
优选地,所述准直透镜的出光端设有定位块,所述第二反光杯的出光端设有与所述定位块适配的定位孔,所述定位块卡进所述定位孔内,使得所述准直透镜与所述第二反光杯卡接。
优选地,所述筒射灯还包括中空的第二安装件,所述第二安装件的前端绕其内壁设置一圈抵边,所述第二反光杯、准直透镜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件的空腔内,且所述准直透镜的出光端抵在所述抵边;所述第二安装件的尾端设有用于与所述散热件前端螺钉连接的安装孔。
优选地,所述第一反光杯的外壁设有悬臂钩和位于其出光端的一圈搭边;所述面环前端绕其内壁设置与所述搭边适配的搭接位,所述连接环的前端设有与所述悬臂钩适配的连接孔,并伸入所述面环与所述第一反光杯卡接,所述搭边抵在所述搭接位上。
优选地,所述连接环的后端通过螺钉与所述散热件的前端固定连接,所述防眩光源组件的出光端置于所述连接环内。
优选地,所述连接环还可以通过铰接环与所述散热件连接。所述铰接环固定安装在所述散热件前端,且所述铰接环朝所述连接环延伸形成两位置相对的铰接部,所述铰接部与所述连接环铰接,所述铰接环与所述连接环的相对端之间设置有避位开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光源发出不同角度的光线在第二反射杯内经准直透镜折射后都可准直射出,准直的出射光束能减少在后续传播过程中与铰接环、连接环的内壁接触可能,从而提高筒射灯的出光效率,且出射光集中,适合用于给物体打光。准直透镜出光端还设有用于遮挡光源的防眩镜面,避免光源直接刺激人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筒射灯的爆炸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筒射灯的整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准直透镜的光线折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第一安装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第二安装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筒射灯的爆炸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筒射灯的整体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者类似的标号标识相同或者类似的元件或者具有相同或者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述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者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者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属于“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者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者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参照图1-5,提出本实用新型的的防眩筒射灯的第一实施例:
一种防眩筒射灯,包括面环1、安装在面环1内的第一反光杯2、散热件5、用于连接散热件5与面环1的连接环3、防眩光源组件4。防眩光源组件4包括安装在散热件5前端的光源41、第二反光杯42、安装在第二反光杯42内的准直透镜43,准直透镜43的进光端朝向光源41,出光端朝向面环1。
如图3所示,准直透镜43为其进光端向其出光端半径逐渐增大的杯状结构,且其出光端为防眩镜面431,用于遮挡光源41,避免光源41直接刺激到人眼。准直透镜43的进光端向内延伸形成半径逐渐减小的圆锥台形状折射区,折射区的侧壁为第一折射曲面432,圆锥台形状折射区的顶面为朝准直透镜43的进光端凹陷的第二折射曲面433,准直透镜43设有与第二折射曲面433相对的第三折射曲面441,第三折射曲面441朝准直透镜43的出光端凸起;低角度入射光依次经第一折射曲面432、准直透镜侧面434、第三折射曲面441折射后从准直透镜43的射出,高角度入射光依次经第二折射曲面433、第三折射曲面441折射后从准直透镜43的射出,准直的出射光束能减少在后续传播过程中与铰接环6、连接环3的内壁接触可能,从而提高筒射灯的出光效率,且出射光集中,适合用于给物体打光。
具体地,防眩光源组件4还包括折射透镜44,第三折射曲面441设置在折射透镜44上,防眩镜面431向折射区凹陷形成透镜安装位435,折射透镜44置于透镜安装位435内。第三折射曲面441不与准直透镜43一体成型,能降低制造准直透镜43的工艺难度。
如图4所示,筒射灯还包括第一安装件7,第一安装件7的一端设有光源安装槽71,另一端设有与光源安装槽71相对且连通的反光杯安装槽72。散热件5的前端向后凹陷形成安装槽51,光源41安装在光源安装槽71内,且第一安装件7通过螺钉固定在安装槽51内,光源41被第一安装件7压置在安装槽51内。第二反光杯42的进光端置于反光杯安装槽72内,光源41正对第二反光杯42的进光端出光。
如图1所示,第二反光杯42的进光端向外延伸形成卡块421,反光杯安装槽72的侧壁设有从其槽口朝槽底方向的倾斜延伸形成的斜切孔73,卡块421滑入斜切孔73内,直至斜切孔731的另一端,避免第二反光杯42晃动。
准直透镜43的出光端设有定位块436,第二反光杯42的出光端设有与定位块436适配的定位孔422,定位块436卡进定位孔422内,使得准直透镜43与第二反光杯42卡接,避免准直透镜43在第二反光杯42内晃动。
如图5所示,筒射灯还包括中空的第二安装件8,第二安装件8的前端绕其内壁设置一圈抵边81,第二反光杯42、准直透镜43安装在第二安装件8的空腔内,且准直透镜43的出光端抵在抵边8;第二安装件8的尾端设有用于与散热件5的前端螺钉连接的安装孔82。
如图1所示,第一反光杯2的外壁设有悬臂钩21和位于其出光端的一圈搭边22;面环1前端绕其内壁设置与搭边22适配的搭接位11,连接环3的前端设有与悬臂钩21适配的连接孔31,并伸入面环1与第一反光杯2卡接,搭边22抵在搭接位11上,使得第一反光杯2、面环1、连接环3连接成一体,连接方式简单。
连接环3的后端通过螺钉与散热件5的前端固定连接,防眩光源组件4的出光端置于连接环3内。
参照图6-7,提出本实用新型的防眩筒射灯的第二实施例:
本实施例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不同点仅在于连接环3与散热件5连接方式不同,其他结构基本相同。本实施例中连接环3通过铰接环6与散热件5间接连接。铰接环6通过螺钉固定在散热件5前端,且铰接环6朝连接环3延伸形成两位置相对的铰接部61,铰接部61与连接环3的后端铰接,铰接环6与连接环3的相对端之间设置有避位开口62,安装在散热件5上的光源41可相对于与连接环3连接的第一反光杯2转动,从而调节出光角度。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属于“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者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互相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防眩筒射灯,包括面环、安装在所述面环内的第一反光杯、散热件、用于连接所述散热件与所述面环的连接环、防眩光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眩光源组件包括安装在所述散热件前端的光源、第二反光杯、安装在所述第二反光杯内的准直透镜,所述准直透镜的进光端朝向所述光源,出光端朝向所述面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眩筒射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准直透镜为其进光端向其出光端半径逐渐增大的杯状结构,且其出光端为防眩镜面,所述准直透镜的进光端向内延伸形成半径逐渐减小的圆锥台形状折射区,所述折射区的侧壁为第一折射曲面,所述圆锥台形状折射区的顶面为朝所述准直透镜的进光端凹陷的第二折射曲面,所述准直透镜设有与所述第二折射曲面相对的第三折射曲面,所述第三折射曲面朝所述准直透镜的出光端凸起;低角度入射光依次经所述第一折射曲面、准直透镜侧面、第三折射曲面折射后从所述准直透镜的射出,高角度入射光依次经所述第二折射曲面、第三折射曲面折射后从所述准直透镜的射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眩筒射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安装件,所述第一安装件上设有用于安装所述光源的光源安装槽,所述散热件前端向后凹陷形成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件固定在所述安装槽内,所述光源正对所述第二反光杯的进光端出光。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眩筒射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件的一端设有所述光源安装槽,另一端设有与所述光源安装槽相对且连通的反光杯安装槽,所述第二反光杯的进光端置于所述反光杯安装槽内,所述光源正对所述第二反光杯的进光端出光。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眩筒射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反光杯的进光端向外延伸形成卡块,所述反光杯安装槽的侧壁设有从其槽口朝槽底方向的倾斜延伸形成的斜切孔,所述卡块滑入所述斜切孔内,直至所述斜切孔的另一端。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或5所述的防眩筒射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准直透镜的出光端设有定位块,所述第二反光杯的出光端设有与所述定位块适配的定位孔,所述定位块卡进所述定位孔内,使得所述准直透镜与所述第二反光杯卡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所述的防眩筒射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中空的第二安装件,所述第二安装件的前端绕其内壁设置一圈抵边,所述防眩光源组件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件的空腔内,且所述准直透镜的出光端抵在所述抵边;所述第二安装件的尾端设有用于与所述散热件前端螺钉连接的安装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眩筒射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光杯的外壁设有悬臂钩和位于其出光端的一圈搭边;所述面环前端绕其内壁设置与所述搭边适配的搭接位,所述连接环的前端设有与所述悬臂钩适配的连接孔,并伸入所述面环与所述第一反光杯卡接,所述搭边抵在所述搭接位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眩筒射灯,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环的后端通过螺钉与所述散热件的前端固定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眩筒射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在所述散热件前端的铰接环,所述铰接环朝所述连接环延伸形成两位置相对的铰接部,所述铰接部与所述连接环铰接,所述铰接环与所述连接环的相对端之间设置有避位开口。
CN202222710225.9U 2022-10-14 2022-10-14 一种防眩筒射灯 Active CN2182687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710225.9U CN218268760U (zh) 2022-10-14 2022-10-14 一种防眩筒射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710225.9U CN218268760U (zh) 2022-10-14 2022-10-14 一种防眩筒射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268760U true CN218268760U (zh) 2023-01-10

Family

ID=847520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710225.9U Active CN218268760U (zh) 2022-10-14 2022-10-14 一种防眩筒射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26876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103381A (en) Lamp reflector system
US7152993B2 (en) LED flashlight
US20170267163A1 (en) Vehicle decorative lighting device and vehicle lamp
EP1598593A3 (en) Headlamp unit for vehicle and headlamp unit assembly
US6854865B2 (en) Reflector for light emitting objects
US20090040770A1 (en) Light Source Reflector
KR20060096122A (ko) 휴대용 조명장치를 위한 타원형 반사기 및 굴곡 렌즈
US11553566B2 (en) Luminaire for emitting directional and non-directional light
CN218268760U (zh) 一种防眩筒射灯
US5046818A (en) Signal reflector and optical system
EP1526330A2 (en) Light emitting diode optics
CN214119733U (zh) 一种小角度组合透镜及手电筒
US10107478B1 (en) Light assembly
CN212841333U (zh) Led车灯模组
CN111981429B (zh) Led车灯模组
CN211119199U (zh) 点光源一体式聚光组件及其灯具
CN104676472A (zh) 透镜组件及应用该透镜组件的灯具
CN214745511U (zh) 一种反光杯及灯具
CN210035099U (zh) Led间接照明灯具结构
JP2000276907A (ja) 灯 具
CN211119197U (zh) 线光源一体式反光组件及其灯具
CN219346302U (zh) 光学组件及灯具
EP1500872A2 (en) Vehicle lighting device with an annular reflector, and relative improved reflector
CN210831826U (zh) 点光源分体式聚光组件及其灯具
CN220249766U (zh) 一种应用于射灯窄光束角的光学模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