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258339U - 一种平板拖车主动转向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平板拖车主动转向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258339U
CN218258339U CN202222323901.7U CN202222323901U CN218258339U CN 218258339 U CN218258339 U CN 218258339U CN 202222323901 U CN202222323901 U CN 202222323901U CN 218258339 U CN218258339 U CN 2182583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ng
bearing
assembly
wheel
turnt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32390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任金华
李宝玉
李顺
王治国
于涛
任博
侯永杰
卢孚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North Vehicle Grou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North Vehicle Grou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North Vehicle Group Corp filed Critical Beijing North Vehicle Group Corp
Priority to CN20222232390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2583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2583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2583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eering-Linkage Mechanisms And Four-Wheel Steer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平板拖车主动转向机构,包括轴承转盘组件、第一转臂组件、转杆组件、第二转臂组件、转盘、转向架组件和车轮。本机构充分考虑转向机构的实用性及可靠性,对各组成部分进行优化,能够精准控制平板拖车的转向方向、转向角度及转向力度。主动转向机构由两个吨位较小的转盘组成两个轮系,两个轮系通过平面连杆组件与中间转向牵引架连接,当中间牵引架转向时,牵引架的转向力与转向角度、方向通过平面连杆机构传递到两端轮系上,从而实现平板拖车转向。这种转向机构是可控制车轮转向角度的主动转向机构,具有转向灵活、载重量高、平板拖车受力均匀与稳定、结构简单、转向精确,结构受力小,可靠性高等特点。

Description

一种平板拖车主动转向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特种车辆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可以控制车辆转向的平板拖车主动转向机构。
背景技术
平板拖车的转向机构通常包括两种,一种是后轮为定向轮,前轮为多组万向轮,该机构设计简单,属于被动转向机构,行进过程中方向不易控制,容易卡死。另一种是只使用一个吨位较大的转盘,转盘下有一个长轴,长轴两端各有一组车轮,这种机构能够控制车轮的转向,但缺点是长轴的承载能力要求足够高,对于宽度比较大、承载要求高的平板拖车来说,长轴的弱点显而易见。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平板拖车主动转向机构,以解决现有平板拖车转向机构存在的技术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平板拖车主动转向机构,该主动转向机构包括轴承转盘组件、第一转臂组件、转杆组件、第二转臂组件、转盘、转向架组件和车轮;其中,
轴承转盘组件包括轴承压板、圆锥滚子轴承、轴承轴、轴承外套、轴承转板和拉臂;其中,轴承轴的上下两端分别通过四方孔镶嵌轴有承压板,圆锥滚子轴承套设在轴承轴的外侧且位于上下两端的轴承压板之间,轴承外套套设在圆锥滚子轴承的外侧,轴承外套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位置相对的两组轴承转板,每组轴承转板的外端固定连接有与轴承转板垂直的两个平行设置的拉臂;
第一转臂组件包括第一转臂座、第一方钢、第二转臂座、第二方钢和第三转臂座;其中,第一转臂座1通过螺栓与轴承转盘组件的轴承转板连接,第二转臂座通过第一方钢与第一转臂座连接,第三转臂座通过第二方钢与第二转臂座连接,并且第一方钢与第二方钢相互垂直;
转杆组件包括左旋球头销、转杆和右旋球头销;其中,左旋球头销和右旋球头销分别安装在转杆的左右两端;
第二转臂组件包括转轴套、第三方钢和铰链;其中,转轴套和铰链分别安装在第三方钢的前后两端;
转向架组件包括转盘支撑架、前轮支撑架、轮轴轮槽和轮轴轴套;其中,利用转盘支撑架与转盘的通孔,使用螺栓将能够自由转动的转盘安装在转盘支撑架的上端平面,转盘的上端固定在平板拖车的车架上;转盘支撑架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前轮支撑架,前轮支撑架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轮轴轮槽,轮轴轮槽的纵向轴套与第二转臂组件的转轴套相连,轮轴轮槽的横向轮槽中固定有轮轴轴套,轮轴轴套的中心孔穿入轮胎轴,轮胎轴上安装有车轮;
第三转臂座的两侧分别与一根转杆组件的左旋球头销和另一根转杆组件的右旋球头销连接;两根转杆组件的右旋球头销和左旋球头销分别与一个第二转臂组件的铰链相连,球头销和的螺杆在转杆内部旋转;第二转臂组件的转轴通过销轴与转向架组件的轮轴轮槽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转臂组件由第一转臂座、第一方钢、第二转臂座、第二方钢和第三转臂座焊接而成。
进一步地,第二转臂组件由转轴套、第三方钢和铰链焊接而成。
进一步地,转向架组件由转盘支撑架、前轮支撑架、轮轴轮槽和轮轴轴套焊接而成。
进一步地,轮轴轮槽与前轮支撑架之间焊接有第一加强板。
进一步地,前轮支撑架与转盘支撑架之间焊接有第二加强板。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平板拖车主动转向机构,包括轴承转盘组件、第一转臂组件、转杆组件、第二转臂组件、转盘、转向架组件和车轮。本机构充分考虑转向机构的实用性及可靠性,对各组成部分进行优化,能够精准控制平板拖车的转向方向、转向角度及转向力度。主动转向机构由两个吨位较小的转盘组成两个轮系,两个轮系通过平面连杆组件与中间转向牵引架连接,当中间牵引架转向时,牵引架的转向力与转向角度、方向通过平面连杆机构传递到两端轮系上,从而实现平板拖车转向。这种转向机构是可控制车轮转向角度的主动转向机构,具有转向灵活、载重量高、平板拖车受力均匀与稳定、结构简单、转向精确,结构受力小,可靠性高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平板拖车主动转向机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轴承转盘组件主视剖视图,图2b为轴承转盘组件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转臂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转杆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转臂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转向架组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内容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本实施例提出一种平板拖车主动转向机构,其结构如图1所示,主要包括轴承转盘组件1、第一转臂组件2、转杆组件3、第二转臂组件4、转盘5、转向架组件6和车轮7。
如图2a和2b所示,轴承转盘组件1主要包括轴承压板1-1、圆锥滚子轴承1-2、轴承轴1-3、轴承外套1-4、轴承转板1-5和拉臂1-6。其中,轴承轴1-3的上下两端分别通过四方孔镶嵌轴有承压板1-1,圆锥滚子轴承1-2套设在轴承轴1-3的外侧且位于上下两端的轴承压板1-1之间,轴承外套1-4套设在圆锥滚子轴承1-2的外侧,轴承外套1-4的外壁上焊接有位置相对的两组轴承转板1-5,每组轴承转板1-5的外端焊接有与轴承转板1-5垂直的两个平行设置的拉臂1-6。轴承转盘组件1作为主动转向部件,位于上下两端的轴承压板1-1通过螺栓固定在平板拖车的车架上,拉臂1-6与拖车的牵引装置相连,轴承转板1-5通过螺栓与第一转臂组件2的第一转臂座2-1固定连接。
如图3所示,第一转臂组件2主要由第一转臂座2-1、第一方钢2-2、第二转臂座2-3、第二方钢2-4和第三转臂座2-5焊接而成。其中,第一转臂座2-1通过螺栓与轴承转盘组件1的轴承转板1-5连接。第二转臂座2-3通过第一方钢2-2与第一转臂座2-1连接,第三转臂座2-5通过第二方钢2-4与第二转臂座2-3连接,并且第一方钢2-2与第二方钢2-4相互垂直。
如图4所示,转杆组件3主要包括左旋球头销3-1、转杆3-2和右旋球头销3-3。其中,左旋球头销3-1和右旋球头销3-3分别安装在转杆3-2的左右两端。
如图5所示,第二转臂组件4主要由转轴套4-1、第三方钢4-2和铰链4-3焊接而成。其中,转轴套4-1和铰链4-3分别位于第三方钢4-2的前后两端。
如图6所示,转向架组件6主要由转盘支撑架6-1、前轮支撑架6-2、轮轴轮槽6-3、轮轴轴套6-4、第一加强板6-5和第二加强板6-6焊接而成。其中,转盘支撑架6-1为基础,利用转盘支撑架6-1与转盘5的通孔,使用螺栓将能够自由转动的转盘5安装在转盘支撑架6-1的上端平面,转盘5的上端固定在平板拖车的车架上。转盘支撑架6-1下端焊接有前轮支撑架6-2。前轮支撑架6-2作为支撑车轮7的骨架,其下端焊接有轮轴轮槽6-3,轮轴轮槽6-3的纵向轴套与第二转臂组件4的转轴套4-1相连,轮轴轮槽6-3的横向轮槽中固定有轮轴轴套6-4,轮轴轴套6-4的中心孔中穿入轮胎轴,轮胎轴上安装有车轮7。第一加强板6-5和第二加强板6-6作为加强筋,分别焊接在轮轴轮槽6-3与前轮支撑架6-2之间,以及前轮支撑架6-2与转盘支撑架6-1之间。
第三转臂座2-5的两侧分别与一根转杆组件3的左旋球头销3-1和另一根转杆组件3的右旋球头销3-3连接。两根转杆组件3的右旋球头销3-3和左旋球头销3-1分别与一个第二转臂组件4的铰链4-3相连,球头销3-1和3-3的左、右旋的螺杆在转杆3-2的内部旋转,由于球头销3-1和3-3的螺杆螺纹分别是左、右旋,当转杆3-2旋转时,球头销3-1和3-3的螺杆螺纹同时旋入或旋出,因而达到对第一转臂组件2与第二转臂组件4之间的长度进行调节。第二转臂组件4的转轴套4-1通过销轴与一个转向架组件6的轮轴轮槽6-3固定连接,在第二转臂组件4的作用下,转向架组件6能够转动需要的角度。
本实用新型的平板拖车主动转向机构中,各组件通过球头销联结成一个平面四连杆机构,在牵引架的作用下牵引拖车前进及左右转向,具体工作原理如下:
平板拖车转弯时,牵引装置通过轴承转盘组件1的拉臂1-6带动轴承转板1-5围绕轴承轴1-3转动,轴承转板1-5通过第一转臂组件2带动转杆组件3运动,转杆组件3的运动和力经过第二转臂组件4使转向架组件6围绕转盘5作圆弧运动,从而带动车轮7作转弯运动。
平板拖车前进时,牵引装置通过轴承转盘组件1把前进的力转递到车架上,由于转盘5固定在车架上,车架上的力经过转盘5、转向架组件6传递到车轮7上,从而达到平板拖车前进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平板拖车主动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转向机构包括轴承转盘组件、第一转臂组件、转杆组件、第二转臂组件、转盘、转向架组件和车轮;其中,
所述轴承转盘组件包括轴承压板、圆锥滚子轴承、轴承轴、轴承外套、轴承转板和拉臂;其中,轴承轴的上下两端分别通过四方孔镶嵌轴有承压板,圆锥滚子轴承套设在轴承轴的外侧且位于上下两端的轴承压板之间,轴承外套套设在圆锥滚子轴承的外侧,轴承外套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位置相对的两组轴承转板,每组轴承转板的外端固定连接有与轴承转板垂直的两个平行设置的拉臂;
所述第一转臂组件包括第一转臂座、第一方钢、第二转臂座、第二方钢和第三转臂座;其中,第一转臂座1通过螺栓与轴承转盘组件的轴承转板连接,第二转臂座通过第一方钢与第一转臂座连接,第三转臂座通过第二方钢与第二转臂座连接,并且第一方钢与第二方钢相互垂直;
所述转杆组件包括左旋球头销、转杆和右旋球头销;其中,左旋球头销和右旋球头销分别安装在转杆的左右两端;
所述第二转臂组件包括转轴套、第三方钢和铰链;其中,转轴套和铰链分别安装在第三方钢的前后两端;
所述转向架组件包括转盘支撑架、前轮支撑架、轮轴轮槽和轮轴轴套;其中,利用转盘支撑架与转盘的通孔,使用螺栓将能够自由转动的转盘安装在转盘支撑架的上端平面,转盘的上端固定在平板拖车的车架上;转盘支撑架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前轮支撑架,前轮支撑架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轮轴轮槽,轮轴轮槽的纵向轴套与第二转臂组件的转轴套相连,轮轴轮槽的横向轮槽中固定有轮轴轴套,轮轴轴套的中心孔穿入轮胎轴,轮胎轴上安装有车轮;
所述第三转臂座的两侧分别与一根转杆组件的左旋球头销和另一根转杆组件的右旋球头销连接;两根转杆组件的右旋球头销和左旋球头销分别与一个第二转臂组件的铰链相连,球头销的螺杆在转杆内部旋转;第二转臂组件的转轴通过销轴与转向架组件的轮轴轮槽固定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臂组件由第一转臂座、第一方钢、第二转臂座、第二方钢和第三转臂座焊接而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臂组件由转轴套、第三方钢和铰链焊接而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架组件由转盘支撑架、前轮支撑架、轮轴轮槽和轮轴轴套焊接而成。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轴轮槽与前轮支撑架之间焊接有第一加强板。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轮支撑架与转盘支撑架之间焊接有第二加强板。
CN202222323901.7U 2022-09-01 2022-09-01 一种平板拖车主动转向机构 Active CN2182583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323901.7U CN218258339U (zh) 2022-09-01 2022-09-01 一种平板拖车主动转向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323901.7U CN218258339U (zh) 2022-09-01 2022-09-01 一种平板拖车主动转向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258339U true CN218258339U (zh) 2023-01-10

Family

ID=847101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323901.7U Active CN218258339U (zh) 2022-09-01 2022-09-01 一种平板拖车主动转向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25833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16585B (zh) 轨道车辆的非驱动桥、轨道车辆和轨道交通系统
CN111572629A (zh) 一种四轮独立转向的机器人底盘
CN218258339U (zh) 一种平板拖车主动转向机构
CN212667480U (zh) 一种轮式机器人底盘的转向机构
CN115257925A (zh) 一种平板拖车主动转向机构
CN209852420U (zh) 同轨迹转向系统及应用所述系统的牵引装置及应用所述牵引装置的物流周转车
CN207999250U (zh) 一种盾构机主动转向车轮装置
CN114834579A (zh) 一种转向拉杆组件、悬架及车辆
CN107235075B (zh) 一种可精确导向的半挂车后转角控制机构
CN211281269U (zh) 重载荷托盘转运车
CN211281187U (zh) 重载荷托盘转运车专用的转向装置
CN211543681U (zh) 联动调节车轮外倾角参数悬架
CN204264261U (zh) 一种车辆底盘及其行走机构
CN209535283U (zh) 一种同轨迹运输拖车
CN203593044U (zh) 一种电动牵引车前桥转向系统
CN207902402U (zh) 一种车轮支架
JP3172035B2 (ja) トラクタの操向装置
CN2581274Y (zh) 手推车
CN202319774U (zh) 双点支承刚性悬挂车轴总成
CN221051382U (zh) 一种桥式起重机运行导向轮
CN207029291U (zh) 一种三轮差速转向机构及车辆
CN107128844B (zh) 一种带转向机构的四支点叉车
CN220243361U (zh) 一种新型鹅颈结构转向装置
CN213679648U (zh) 车轮安装结构、叉车底盘及多向叉车
CN206427123U (zh) 一种重型卡车的车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