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257678U - 一种用于连通行李舱和乘员舱的通道门总成、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连通行李舱和乘员舱的通道门总成、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257678U
CN218257678U CN202222075117.9U CN202222075117U CN218257678U CN 218257678 U CN218257678 U CN 218257678U CN 202222075117 U CN202222075117 U CN 202222075117U CN 218257678 U CN218257678 U CN 2182576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or
door frame
handle
main body
unloc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07511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沁越
王从斌
张鸿
赵龙飞
程笑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Zhima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Zhima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Zhima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Zhima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07511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2576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2576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2576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连通行李舱和乘员舱的通道门总成、车辆,该通道门总成包括门框和门主体,所述门主体可转动地安装在门框内并包括解锁手柄,所述解锁手柄上设有锁舌以及用于提供开关门施力点的前操作部和后操作部,所述前操作部和所述后操作部分别位于乘员舱和行李舱中,所述门框上设有能与所述锁舌配合的锁口;所述解锁手柄能在外力作用下带动所述锁舌进出所述锁口,与所述门框卡接或分离,以锁止或解锁所述通道门总成。该通道门总成具有解锁和锁止操作简单、具有便捷性、零部件少、结构紧凑可靠等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连通行李舱和乘员舱的通道门总成、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连通行李舱和乘员舱的通道门总成、车辆。
背景技术
为了方便车辆后排乘员舱中的乘客从行李舱中取物,相关技术中的某些车辆内设有能连通行李舱和后排乘员舱的通道门。此类通道门通常位于后排乘员舱的中央扶手后侧,且只支持单向解锁,需要打开该通道门时,乘客需在行李舱中操作对应解锁通道门的开关,然后再回到后座并向前放倒中央扶手,才能使通道门向前旋转。
上述设置的缺点在于通道门的解锁步骤繁琐,无法满足乘客位于乘员舱中,但希望在不离开乘员舱的前提下打开通道门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连通行李舱和乘员舱的通道门总成、车辆。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通道门总成包括门框和门主体,所述门主体可转动地安装在门框内并包括解锁手柄,所述解锁手柄上设有锁舌以及用于提供开关门施力点的前操作部和后操作部,所述前操作部和所述后操作部分别位于乘员舱和行李舱中,所述门框上设有能与所述锁舌配合的锁口;所述解锁手柄能在外力作用下带动所述锁舌进出所述锁口,与所述门框卡接或分离,以锁止或解锁所述通道门总成。
可选地,所述门主体还包括弹性件以及相互连接的前壳体和后壳体,所述解锁手柄和所述弹性件位于所述前壳体与所述后壳体之间,所述前壳体上设有贯穿区域和凹陷区域,所述贯穿区域可供所述锁舌穿行其中,所述凹陷区域能容纳所述解锁手柄于其内滑动;所述弹性件位于所述凹陷区域内并分别与所述前壳体和所述解锁手柄相连,所述前壳体和所述后壳体上设有分别贯穿自身的前解锁口和后解锁口,所述前操作部和所述解锁手柄的部分前表面经所述前解锁口露出所述门主体外,所述后操作部和所述解锁手柄的部分后表面经所述后解锁口露出所述门主体外。
可选地,所述弹性件顶立在所述凹陷区域的下壁与所述解锁手柄之间,所述凹陷区域的侧壁上设有壳体限位筋,所述解锁手柄上设有手柄限位筋,所述壳体限位筋具有沿实车上下方向延伸设置的部分结构,所述手柄限位筋设置在所述解锁手柄的前表面上并具有凸伸出该前表面边缘的至少部分结构,所述手柄限位筋位于所述壳体限位筋与所述凹陷区域的前侧壁之间,所述壳体限位筋与所述凹陷区域的前侧壁之间具有能容纳所述手柄限位筋于其内上下运动的间隙。
可选地,所述门框包括相互连接的前门框和后门框,所述锁口设置在所述后门框上,所述门主体的下部设有供门转轴穿入的转轴配合部,所述门转轴的部分结构与所述后门框相连,部分结构穿入所述转轴配合部中,使所述门主体能凭借所述门转轴向后转动。
可选地,所述门主体上设有轮廓转折区,所述前门框和所述后门框上分别设有配合所述门主体的前配合区和后配合区,所述后配合区上设有配合所述轮廓转折区的配合部,所述配合部阻挡在所述轮廓转折区的前方,使所述后门框阻挡在所述门主体的向前转动的轨迹上。
可选地,还包括缓冲件,所述缓冲件固定在后门框上并具有向后伸出所述后门框的部分结构,该部分结构位于所述门主体与所述后门框之间,用于与所述门主体接触以减少所述门主体复位时的噪音。
可选地,还包括数个第一扣接件和数个第二扣接件,所述第一扣接件与所述第二扣接件一一对应设置且能彼此扣接,所述前门框上设有第一扣接件和/或第二扣接件,所述后门框上设有第一扣接件和/或第二扣接件。
可选地,所述前操作部和所述后操作部为分别于所述解锁手柄的前表面和后表面凹陷形成的凹槽,所述凹槽之间相互错开,所述解锁手柄的厚度小于两倍的所述凹槽的厚度。
可选地,所述前壳体上还设有辅助操作部,所述辅助操作部位于所述前解锁口的下方并用于在所述门主体连通行李舱和后排乘员舱后,为所述门主体的复位提供施力位置。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如上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连通行李舱和乘员舱的通道门总成,所述门框固定设置在后排座椅上。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通道门总成可以依乘员需求在行李舱中或后排乘员舱中被解锁,具有解锁和锁止操作简单、具有便捷性、零部件少、结构紧凑可靠等优点。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中央扶手与通道门总成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中央扶手与通道门总成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道门总成安装在后排座椅上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前门框和后门框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道门总成的爆炸图一。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道门总成的爆炸图二。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门主体安装在后门框上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后门框上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门主体和后门框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门主体的爆炸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解锁手柄和弹性件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解锁手柄安装在前壳体上之后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手柄限位筋与壳体限位筋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缓冲件在通道门总成上安装位置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缓冲件穿过后门框伸至后门框后侧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缓冲件在通道门总成上安装位置的示意图(后门框隐藏)。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缓冲件与门主体之间相对位置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A-中央扶手,B-通道门总成,C-扶手转轴,1-前门框,11-扶手配合部,12-前配合区,2-后门框,21-后配合区,211-配合部,22-转轴穿出孔,23-第一限位部,24-第二限位部,25-锁口,3-门主体,31-前壳体,311-前解锁口,312-凹陷区域,3121-壳体限位筋,313-辅助操作部,32-后壳体,321-后解锁口,33-解锁手柄,331-前操作部,332-后操作部,333-锁舌,334-手柄限位筋,34-轮廓转折区,35-转轴配合部,4-第一扣接件,5-第二扣接件,6-门转轴,7-弹性件,8-缓冲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其后排座椅上设有中央扶手A和位于中央扶手A与行李舱之间的通道门总成B,该通道门总成B固定在后排座椅(如图3)上并包括门框和门主体3,门框包括前门框1和后门框2,前门框1上设有向前凸伸形成的扶手配合部11,一扶手转轴C穿设在扶手配合部11中并与中央扶手A相连,使中央扶手A可以相对于通道门总成B前后转动,达到在后排乘员舱中遮蔽或显露通道门总成B的目的。优选地,通道门总成B通过螺接和/或卡接和/或钢丝悬吊等方式固定在后排座椅上。
如图4所示,前门框1与后门框2上设有能使此二者扣接的结构,前门框1与后门框2扣合后于彼此之间能形成供门主体3安装用的空间。与之相对应地,门主体3可前后转动地设置在前门框1与后门框2形成的安装空间中,其包括如图5和图6所示的前壳体31、后壳体32和解锁手柄33,其中解锁手柄33位于前壳体31与后壳体32之间,且其上设有经上下运动能插入或退出后门框2的锁舌333;解锁手柄33的前表面位于后排乘员舱内,后表面位于行李舱内,且该前表面上设有向后凹陷形成的凹槽状前操作部331,该后表面上设有向前凹陷形成的凹槽状后操作部332,前操作部331和后操作部332用于为乘员执行通道门总成的开关门操作提供施力点;同时,前壳体31上设有通向解锁手柄33的前解锁口311,后壳体32上设有通向解锁手柄33的后解锁口321,该前解锁口311能使前操作部331以及位于前操作部331下方的解锁手柄33的部分表面露出于门主体3外,该后解锁口321能使后操作部332以及位于后操作部332下方的解锁手柄33的部分表面露出于门主体3外。
本实施例中,当门主体3处于锁止状态时,锁舌333与后门框2卡接,门主体3竖直设置在车辆内并与门框卡接,同时封闭门框,使得后排乘员舱与行李舱之间处于隔绝状态;当需要解锁门主体3时,身处后排乘员舱内或行李舱内的乘员只需将手伸入解锁手柄33的对应的前操作部331或后操作部332中,向下拉动解锁手柄33,直至手与前解锁口311或后解锁口321的下边缘接触,即可使解锁手柄33上的锁结构退出后门框2,解除门主体3的锁合状态,使门主体3向后翻转。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前门框1和后门框2还通过卡扣连接的方式相连;通道门总成B如图4所示地包括数个第一扣接件4和数个第二扣接件5,第一扣接件4设置在后门框2和前门框1的边缘处,第二扣接件5中设置在后门框2和前门框1的边缘处,且第一扣接件4与第二扣接件5一一对应;如此,在组装通道门总成B的过程中,作业者可以先使前门框1与后门框2与门主体3装配,再使之间前门框1与后门框2通过扣接的方式预连接,最后通过焊连的方式使此二者稳固连为一体。当然地,在可实现前门框1与后门框2凭借第一扣接件4和第二扣接件5扣接的前提下,第一扣接件4和第二扣接件5在门框上设置的位置、数量和具体形态都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灵活设置的,例如,前门框1上可以只设有第一扣接件4或第二扣接件5,后门框2上可以只设有第一扣接件4或第二扣接件5。
请进一步参阅图5和图6,本实施例中的前门框1中部设有前配合区12,后门框2中部设有后配合区21,前配合区12与后配合区21能协同为门主体3提供安装空间;同时,在后配合区21的下缘设有转轴穿出孔22,在门主体3的后部下缘对应设有转轴配合部35,当门主体3与后门框2装配完成后,L型的金属制门转轴6的一端能经转轴穿出孔22穿入转轴配合部35中,并与门主体3间隙配合,使门主体3能以门转轴6为转动轴向后转动。
对此更为详细的描述是,请结合图6与图7,本实施例中门主体3的边缘具有轮廓转折特征,这种轮廓转折特征使得门主体3在与后门框2配合后,后门框2的部分结构将阻挡在门主体3向前转动的轨迹上,令门主体3只能向后翻转而无法向前翻转。例如,位于门主体3上部,门主体3的后部具有凸伸出其前部的部分结构,并形成具有类似阶梯形状的轮廓转折区34;与之相对应地,后配合区21的上部设有能与该轮廓转折区34相配合的配合部211;当门主体3与后门框2装配完成后,配合部211内的(后门框2的)侧壁将阻挡在轮廓转折区34的前方,进而使门主体3仅能以门转轴6为转动轴向后转动。
承上述,后门框2的前表面上还设有用于安装门转轴6的限位部,该限位部包括如图7和图8所示的第一限位部23,第一限位部23位于后配合区21的斜下方,并自后门框2的前表面向外凸伸形成,其包括两个具有拱形曲面的块件,这两个块件上的拱形曲面相对设置且彼此之间具有上下贯通的间隔,以形成能供门转轴6(的不伸入门主体3内的端部)伸入其中并与门转轴6过盈配合的空间,同时对门转轴6进行前后与左右方向上的限位。进一步地,限位部还包括第二限位部24,第二限位部24设置在第一限位部23与后门框2上预期容纳转轴配合部35的区域之间,该第二限位部24为L型且其中部设有用于承托门转轴6的贯穿孔,能与第一限位部23协同对门转轴6进行上下和左右方向上的限位。
基于此,在门主体3与后门框2装配完成后,将一对门转轴6一左一右地安装在后门框2上并使这对门转轴6穿入转轴配合部35中,即可将门主体3可转动地安装在门框中;在完成门主体3的解锁后,对门主体3施力使其向后翻转,即可连通行李舱与后排乘员舱。
当然地,在确保门主体3可以凭借门转轴6转动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通过更改限位部和门转轴6的形态,以及门转轴6与门主体3之间的配合关系,根据实际需要对门主体3、门转轴6和后门框2之间的配合关系进行灵活调整;例如,限位部可以只包括第二限位部24,门转轴6可以设置为沿实车左右方向延伸设置的条形圆柱体,其一端可以穿入转轴配合部35中并与门主体3固定连接(例如过盈配合或螺纹连接),其另一端可以穿入限位部中并与限位部间隙配合,如此也可实现使门主体3能凭借所述门转轴6向后转动的目的。更进一步地,限位部还可以包括固定在后门框2上的能供门转轴6穿设其中的轴承件。
请进一步参阅图9和图10,为了实现门主体3的解锁和锁止功能,除前述前壳体31、后壳体32和解锁手柄33外,门主体3还包括卡设在解锁手柄33下方的弹性件7(例如弹簧)。更为具体而言,本实施例中的前壳体31与后壳体32为能彼此扣合在一起的形态(如图9);解锁手柄33大致呈长方体状,其下表面与弹性件7的上端通过十字筋卡接的方式固定连接,其上部设有自其上表面向上凸伸形成的前述锁舌333(为清楚示意进行了填充),锁舌333具有向上穿出前壳体31的部分结构,与之相对应地,前壳体31上设有供锁舌333穿行其中的贯穿区域,后门框2的上部设有锁口25,该锁口25沿上下方向贯穿后门框2且能与锁舌333在前后方向上卡接,同时前壳体31上设有用于容纳解锁手柄33和弹性件7安装其中的凹陷区域312,弹性件7的下端与该凹陷区域312的下壁通过十字筋卡接的方式固定连接,前述前解锁口311设置在该凹陷区域312的前侧壁上。
如此,当通道门总成B装配完成后,在门主体3处于锁止状态时,锁舌333将穿设在锁口25中,后门框2具有阻挡在门主体3的转动轨迹上的部分结构,使门主体3无法向后翻转;当需要解锁门主体3时,乘员只需将手伸入解锁手柄33的前操作部331或后操作部332中,再使解锁手柄33向下运动一定行程,即可解除锁舌333与后门框2之间的卡接关系,同时使弹性件7形变,此时,拉动门主体3向后翻转,即可连通行李舱与后排乘员舱,进行存取物操作;同理,当乘员完成存取物操作后,下压解锁手柄33使锁舌333回缩,将门主体3旋回直立状态,使锁舌333与锁口25对齐,随即再松开解锁手柄33,即可使锁舌333在弹性件7的弹性回复力的驱动下重新伸入锁口25中并与后门框2卡接,令门主体3重回锁止状态。
请继续参阅图10和图11,为了确保乘员前操作部331和后操作部332具有足够的深度以供乘员将手伸入解锁手柄33中进行操作,本实施例在前操作部331与后操作部332之间采用了错开设计,其中后操作部332如图10所示地位于解锁手柄33后侧表面的下部,前操作部331如图11所示地位于解锁手柄33前侧表面的上部,前操作部331与后操作部332在解锁手柄33的不同高度上形成凹槽,且解锁手柄33的厚度小于两倍的凹槽的厚度(相当于凹槽之间必须完全错开才能在解锁手柄33上设置);如此一来,本实施例中的前操作部331和后操作部332在具有一定的深度以保证乘员手感的同时,还能使整个解锁手柄33的厚度尽可能地薄,尽可能减少通道门总成B在车内布置所需的空间,同时减轻通道门总成B的整体重量。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解锁手柄33上还一体成型有手柄限位筋334,手柄限位筋334自解锁手柄33的前表面边缘朝外延伸形成,用于与前壳体31配合。对此更为详细的描述是,在凹陷区域312的左右侧壁上设有如图12和图13所示的壳体限位筋3121,该壳体限位筋3121为L型状且开口朝后,同时凹陷区域312的前侧壁与壳体限位筋3121之间存在用于容纳手柄限位筋334上下滑动的间隙,当解锁手柄33与前壳体31安装完毕后,手柄限位筋334位于壳体限位筋3121的沿实车上下方向设置的部分结构前侧。与之相对应地,本实施例中将解锁手柄33安装在凹陷区域312上的步骤包括:
S1:使弹性件7的上端与和解锁手柄33下表面连为一体的十字筋卡接;
S2:在压缩弹性件7以避免手柄限位筋334与壳体限位筋3121干涉的前提下,使手柄限位筋334沿着壳体限位筋3121依实车前后方向设置的结构越过壳体限位筋3121,运动至壳体限位筋3121与凹陷区域312前侧壁形成的间隙下方,同时令弹性件7的下端与设置在凹陷区域312下表面上的十字筋卡接;
S3:松开解锁手柄33,使解锁手柄33在弹性件7的回复力下上移,使手柄限位筋334进入壳体限位筋3121与凹陷区域312前侧壁形成的间隙之间。
采用如上设置的目的在于,在前壳体31上形成类似导轨的结构,以确保解锁手柄33上下运动时的稳固性,并确保解锁手柄33与前壳体31之间装配关系的可靠性。进一步地,在将解锁手柄33和弹性件7安装完毕后,使前壳体31与后壳体32配合,再焊连此二者,即可得到门主体3。
请转回参阅图1和图2,如前所述,前壳体31上的前解锁口311能使前操作部331以及位于前操作部331下方的解锁手柄33的部分表面外露,后壳体32上的后解锁口321能使后操作部332以及位于后操作部332下方的解锁手柄33的部分表面外露;本实施例中,前操作部331的下边沿到前解锁口311下边沿的距离即为乘员将手伸入前操作部331后,可以向下拉动解锁手柄33的行程,同理,后操作部332的下边沿到后解锁口321下边沿的距离即为乘员将手伸入后操作部332后,可以向下拉动解锁手柄33的行程,这些行程均为经过限制的数值,能令门主体3解除自身的锁止状态,又不至于使手柄限位筋334脱出前壳体31上的前述导轨结构,以免解锁手柄33与后壳体32分离。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于前壳体31的下部还设有贯穿其的辅助操作部313;当乘员在后排乘员舱内操作门主体3,即使门主体3向后翻转并完成存取物操作后,该辅助操作部313能在乘员复位门主体3时提供施力抓握点,供乘员将手伸入其中,以便乘员完成复位操作,无需再费力去够此时离自己较远的前操作部331。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之处在于,本实施例在前门框1与后门框2之间设有如图14所示的缓冲件8(为清楚示意进行了填充),缓冲件8大致呈T字型,且其中部还设有一圈用于增加安装强度的凸缘,与之相对应地,后门框2的上部设有能供该缓冲件8穿设其中的贯穿孔,缓冲件8凭借该凸起能卡接在后门框2中,以将自身固定在后门框2上。
承上述,缓冲件8固定在后门框2上之后,其前端伸出至后门框2的前侧,其后端伸出至后门框2的后侧并位于配合部211内,如图15所示地凸伸出配合部211的侧壁;基于此,在门主体3处于锁止状态时,门主体3与后门框2配合,门主体3的轮廓转折区34与配合部211相配合,门主体3将与缓冲件8的后端如图16和图17所示地相接触;当门主体3向后旋转随后复位时,门主体3将在复位完成时与缓冲件8相撞,缓冲件8对门主体3起缓冲作用,并吸收由门主体3复位动作产生的撞击噪音。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通道门总成B可以依乘员需求在行李舱中或后排乘员舱中被解锁,具有解锁和锁止操作简单、具有便捷性、零部件少、结构紧凑可靠等优点。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中通道门总成B的门主体3只能被向后放倒,因此在通道门主体3的使用过程中,其不会额外占用后排乘员舱的空间,同时由于连通了行李舱和后排乘员舱,还相当于扩展了后排乘员舱的置物空间。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用于连通行李舱和乘员舱的通道门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门框和门主体(3),所述门主体(3)可转动地安装在门框内并包括解锁手柄(33),所述解锁手柄(33)上设有锁舌(333)以及用于提供开关门施力点的前操作部(331)和后操作部(332),所述前操作部(331)和所述后操作部(332)分别位于乘员舱和行李舱中,所述门框上设有能与所述锁舌(333)配合的锁口(25);所述解锁手柄(33)能在外力作用下带动所述锁舌(333)进出所述锁口(25),与所述门框卡接或分离,以锁止或解锁所述通道门总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连通行李舱和乘员舱的通道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门主体(3)还包括弹性件(7)以及相互连接的前壳体(31)和后壳体(32),所述解锁手柄(33)和所述弹性件(7)位于所述前壳体(31)与所述后壳体(32)之间,所述前壳体(31)上设有贯穿区域和凹陷区域(312),所述贯穿区域可供所述锁舌(333)穿行其中,所述凹陷区域(312)能容纳所述解锁手柄(33)于其内滑动;所述弹性件(7)位于所述凹陷区域(312)内并分别与所述前壳体(31)和所述解锁手柄(33)相连,所述前壳体(31)和所述后壳体(32)上设有分别贯穿自身的前解锁口(311)和后解锁口(321),所述前操作部(331)和所述解锁手柄(33)的部分前表面经所述前解锁口(311)露出所述门主体(3)外,所述后操作部(332)和所述解锁手柄(33)的部分后表面经所述后解锁口(321)露出所述门主体(3)外。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连通行李舱和乘员舱的通道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7)顶立在所述凹陷区域(312)的下壁与所述解锁手柄(33)之间,所述凹陷区域(312)的侧壁上设有壳体限位筋(3121),所述解锁手柄(33)上设有手柄限位筋(334),所述壳体限位筋(3121)具有沿实车上下方向延伸设置的部分结构,所述手柄限位筋(334)设置在所述解锁手柄(33)的前表面上并具有凸伸出该前表面边缘的至少部分结构,所述手柄限位筋(334)位于所述壳体限位筋(3121)与所述凹陷区域(312)的前侧壁之间,所述壳体限位筋(3121)与所述凹陷区域(312)的前侧壁之间具有能容纳所述手柄限位筋(334)于其内上下运动的间隙。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连通行李舱和乘员舱的通道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框包括相互连接的前门框(1)和后门框(2),所述锁口(25)设置在所述后门框(2)上,所述门主体(3)的下部设有供门转轴(6)穿入的转轴配合部(35),所述门转轴(6)的部分结构与所述后门框(2)相连,部分结构穿入所述转轴配合部(35)中,使所述门主体(3)能凭借所述门转轴(6)向后转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连通行李舱和乘员舱的通道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门主体(3)上设有轮廓转折区(34),所述前门框(1)和所述后门框(2)上分别设有配合所述门主体(3)的前配合区(12)和后配合区(21),所述后配合区(21)上设有配合所述轮廓转折区(34)的配合部(211),所述配合部(211)阻挡在所述轮廓转折区(34)的前方,使所述后门框(2)阻挡在所述门主体(3)的向前转动的轨迹上。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连通行李舱和乘员舱的通道门总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缓冲件(8),所述缓冲件(8)固定在后门框(2)上并具有向后伸出所述后门框(2)的部分结构,该部分结构位于所述门主体(3)与所述后门框(2)之间,用于与所述门主体(3)接触以减少所述门主体(3)复位时的噪音。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连通行李舱和乘员舱的通道门总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数个第一扣接件(4)和数个第二扣接件(5),所述第一扣接件(4)与所述第二扣接件(5)一一对应设置且能彼此扣接,所述前门框(1)上设有第一扣接件(4)和/或第二扣接件(5),所述后门框(2)上设有第一扣接件(4)和/或第二扣接件(5)。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连通行李舱和乘员舱的通道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操作部(331)和所述后操作部(332)为分别于所述解锁手柄(33)的前表面和后表面凹陷形成的凹槽,所述凹槽之间相互错开,所述解锁手柄(33)的厚度小于两倍的所述凹槽的厚度。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连通行李舱和乘员舱的通道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壳体(31)上还设有辅助操作部(313),所述辅助操作部(313)位于所述前解锁口(311)的下方并用于在所述门主体(3)连通行李舱和后排乘员舱后,为所述门主体(3)的复位提供施力位置。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连通行李舱和乘员舱的通道门总成,所述门框固定设置在后排座椅上。
CN202222075117.9U 2022-08-05 2022-08-05 一种用于连通行李舱和乘员舱的通道门总成、车辆 Active CN2182576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075117.9U CN218257678U (zh) 2022-08-05 2022-08-05 一种用于连通行李舱和乘员舱的通道门总成、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075117.9U CN218257678U (zh) 2022-08-05 2022-08-05 一种用于连通行李舱和乘员舱的通道门总成、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257678U true CN218257678U (zh) 2023-01-10

Family

ID=847659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075117.9U Active CN218257678U (zh) 2022-08-05 2022-08-05 一种用于连通行李舱和乘员舱的通道门总成、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25767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270248C (en) Seat storage structure for a passenger car
EP3105395A1 (en) Latch assembly for a vehicle compartment door
CN108625693B (zh) 具有防拍击闩锁机构的车辆关闭闩锁组件
KR20090062177A (ko) 자동차 암레스트 콘솔박스의 고정 구조
EP2221213B1 (en) Integrated seat fold-down lever/belt exit
JPS6343933Y2 (zh)
US20110233944A1 (en) Door Lock Assembly With Inertia Lock
EP2354397B1 (en) Mobile object lock mechanism
US20030116987A1 (en) Sliding cover for tie down anchor
KR20210070795A (ko) 차량도어 개폐장치
CN218257678U (zh) 一种用于连通行李舱和乘员舱的通道门总成、车辆
US20050132768A1 (en) Lid locking apparatus
CN212002747U (zh) 对车门的打开或关闭顺序没有限制的锁定装置及使用该锁定装置的车辆
US8177298B2 (en) Loading flap for a vehicle seat
CN215883837U (zh) 充电口盖总成和车辆
CN217501330U (zh) 一种全自动锁体的斜舌自锁模块结构
US3967859A (en) Vandal latch for preventing removal of a pop-out type vehicle window
CN103362377B (zh) 车辆车门手动锁定组件
KR100561816B1 (ko) 자동차용 글로브 박스 잠금기구
CN110949536B (zh) 客车及其前围门组件
CN213292074U (zh) 一种可旋转的汽车安全座椅
CN215883413U (zh) 一种汽车座椅扶手解锁机构
CN112056706A (zh) 一种锁扣机构及具有其的安全带锁扣装置和移动体
CN218430947U (zh) 一种含取物通道的座椅
KR100726731B1 (ko) 자동차용 리어 시트백의 록킹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