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254519U - 一种研磨工装 - Google Patents

一种研磨工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254519U
CN218254519U CN202222517327.9U CN202222517327U CN218254519U CN 218254519 U CN218254519 U CN 218254519U CN 202222517327 U CN202222517327 U CN 202222517327U CN 218254519 U CN218254519 U CN 2182545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body
holes
grinding
upper die
support 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51732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耿德占
李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rth Ic 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er Beijing Co ltd
Zhongke Aier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ke Aier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ke Aier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ke Aier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51732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2545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2545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25451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rinding And Polishing Of Tertiary Curved Surfaces And Surfaces With Complex Shap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研磨工装,涉及工装技术领域,以解决现有研磨工装只能对单一阀体进行研磨,效率低,且对具有多个流道的阀体的多个内部流道无法进行研磨的问题。研磨工装包括:下模、支撑环、压板以及上模;下模上设置有多个用于供阀体进行放置的凹槽,每个凹槽内对应设置有一个磨料口;支撑环与所述下模活动连接且盖合在下模上,并且沿着支撑环的高度方向设置有用于供阀体进行放置的通道;压板盖合在支撑环以及所述阀体上,上模与压板固定连接,且压板以及上模均设置有多个第一通孔以及多个第二通孔,第一通孔与阀体一一对应设置;第二通孔与通道对应设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研磨工装用于同时对多个阀体进行研磨,且阀体的多个流道均可研磨。

Description

一种研磨工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工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研磨工装。
背景技术
阀体是阀门中的一个主要零部件,半导体行业阀体内部结构及流道对粗糙度要求较高,需进行研磨处理。
现有的对阀体进行研磨的装置只能对一个阀体进行研磨,效率低下,且阀体内部具有多个流道,普通的研磨方式无法对阀体内部的多个流道进行研磨,导致产品研磨效果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研磨工装,用于解决现有研磨装置只能对单个阀体进行研磨,效率低,且无法对阀体内部的多个流道进行研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研磨工装,包括:下模、支撑环、压板以及上模;
所述下模上设置有多个用于供阀体进行放置的凹槽,每个所述凹槽内对应设置有一个磨料口;所述支撑环与所述下模活动连接且盖合在所述下模上,并且沿着所述支撑环的高度方向设置有用于供所述阀体进行放置的通道;所述压板盖合在所述支撑环以及所述阀体上,所述上模与所述压板固定连接,且所述压板以及所述上模均设置有多个第一通孔以及多个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阀体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通道对应设置。
可选的,所述凹槽的宽度大于所述磨料口的宽度,且所述凹槽底面与所述阀体底面的形状相同。
可选的,所述压板为尼龙材质,所述上模为金属材质。
可选的,所述压板与所述上模通过螺钉固定连接。
可选的,所述下模、上模、压板以及支撑环均为圆柱体。
可选的,多个所述凹槽横向设置在同一条直线上,且均匀分布。
可选的,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阀体的流道口大小相同;所述第二通孔设置在所述第一通孔的两侧。
可选的,所述下模远离所述凹槽的一面设置有圆形凸起。
可选的,所述压板上的多个第一通孔横向设置在一条直线上,且均匀分布;所述上模的多个第一通孔横向设置在同一条直线上,且均匀分布;所述压板上的第一通孔与所述上模上的第一通孔纵向一对一对应设置。
可选的,所述第二通孔的截面面积大于所述第一通孔的截面面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研磨工装中,包括:下模、支撑环、压板以及上模;下模上设置有多个用于供阀体进行放置的凹槽,每个凹槽内对应设置有一个磨料口;支撑环与下模活动连接且盖合在下模上,并且沿着支撑环的高度方向设置有用于供阀体进行放置的通道;压板盖合在支撑环以及阀体上,上模与压板固定连接,且压板以及上模均设置有多个第一通孔以及多个第二通孔,第一通孔与阀体一一对应设置;第二通孔与通道对应设置。通过在下模上设置多个用于供阀体进行放置的凹槽,可以在工装内放置多个阀体,对多个阀体同时进行研磨,提高效率;磨料口的设置可以使研磨料通过磨料口进入阀体内的流道中,第一通孔与阀体一一对应设置,可以使研磨料通过阀体流道后从第一通孔流出,第二通孔与支撑环设置的通道对应设置,可以使研磨料通过阀体侧壁上的流道口后从第二通孔流出;可以实现对阀体内部多个流道进行研磨,同时外部对上模以及下模施加挤压力,使得研磨料通过第一通孔、第二通孔以及磨料口进出阀体内部流道,实现对阀体进行上下反复研磨;同时压板的设置可以保护阀体不受磨损。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研磨工装结构的拆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研磨工装结构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研磨工装结构的部分剖视图。
附图标记:
1-下模,11-凹槽,12-磨料口,2-阀体,3-支撑环,4-压板,5-上模,51-第一通孔,52-第二通孔,21-第一流道,22-第二流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一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现有技术中,对阀体进行研磨的研磨工装是将研磨板放置到阀体内部,并通过外部设置传动轴控制研磨板对阀体内部进行打磨,这种方式打磨效果不佳,且一次只能对一个阀体进行研磨,效率低下,对于一些流道呈弯曲状的阀体的流道可能无法全部研磨到位。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研磨工装,可以对多个阀体进行研磨,效率高,同时对阀体的多个流道都能进行研磨,研磨效果好。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研磨工装结构的拆分图,如图1所示,一种研磨工装包括:下模1、支撑环3、压板4以及上模5,下模1上设置有多个用于供阀体2进行放置的凹槽11,每个所述凹槽11内对应设置有一个磨料口12,凹槽11的宽度大于磨料口12的宽度,且凹槽11底面的形状与阀体2底面的形状相同,磨料口12可以为圆形,磨料口12与阀体2一一对应;支撑环3与下模1活动连接且盖合在下模1上,并且沿着支撑环3的高度方向设置有用于供多个阀体2进行放置的通道;压板4盖合在支撑环3以及多个阀体2上,上模5与压板4通过螺钉固定连接,且压板4和上模5均设置有多个第一通孔以及多个第二通孔,压板4与上模5的结构可以完全相同,如图1所示,上模5可以设置有三个第一通孔51和两个第二通孔52,第一通孔与阀体2一一对应设置,第二通孔与支撑环3设置的通道对应设置。
其中,上模5和压板4采用不同的材质,具体地,压板4可以为尼龙、塑料等软材质,用于保护阀体2,减少磨损。上模5可以为金属材质。
下模1、支撑环3、压板4以及上模5可以均为圆柱体;便于操作拿取。
下模1上设置的多个凹槽11可以横向设置在同一条直线上,且均匀分布。便于阀体放置。
压板4上的多个第一通孔横向设置在一条直线上,且均匀分布;上模5的多个第一通孔横向设置在同一条直线上,且均匀分布;压板4上的第一通孔与上模5上的第一通孔纵向一对一对应设置。使得压板4以及上模5的第一通孔、对应的阀体2、凹槽11以及磨料口12在纵向相互连通,实现研磨料在阀体内部的进行上下反复研磨。
压板4与上模5的第一通孔可以与阀体2的流道口大小相同。压板4以及上模5的第二通孔的截面面积均大于第一通孔的截面面积。当阀体具有多个流道口设置在阀体侧面的流道时,可以保证流道口在阀体侧面的流道内的研磨料快速流出。
压板4的第二通孔设置在第一通孔的两侧,上模5的第二通孔设置在第一通孔的两侧,压板4的第二通孔、上模5的第二通孔以及支撑环3的通道相互连通,便于对流道口设置在阀体侧面的流道进行研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研磨工装的组合结构图可以结合图2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下模1远离凹槽的一面设置有圆形凸起,用于安装在挤压研磨机上,支撑环3盖合在下模1上,阀体2放置在凹槽里,且阀体2的流道口与磨料口对应,研磨料可以通过磨料口进入阀体内部,支撑环3设置的通道可容纳多个阀体,支撑环3起支撑下模1与压板4的作用,压板4与上模5固定连接,且压板4与上模5的第一通孔以及第二通孔均一一对应,并且第一通孔与阀体2也一一对应,第二通孔则对应支撑环3的通道。
由于阀体2内部有的只有一个流道,有的具有多个流道,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研磨工装可以对具有多个流道的阀体进行研磨,接下来结合图3进行说明。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研磨工装结构的部分剖视图,为了便于说明,图中仅示出一个阀体,如图3所示,阀体2包括第一流道21和第二流道22,其中第一流道21的流道口与压板4以及上模5的第一通孔对应,第二流道22的流道口设置在阀体2的侧面,当研磨料通过磨料口进入阀体内部后,研磨料进入第一流道21后通过第一通孔51流出,研磨料进入第二流道22后,进入支撑环3的通道然后通过第二通孔52流出。
通过上述研磨工装的结构可知,通过在下模1上设置多个用于供阀体2进行放置的凹槽11,可以在工装内放置多个阀体2,对多个阀体2同时进行研磨,提高效率;磨料口12的设置可以使研磨料通过磨料口12进入阀体2内部的流道中,第一通孔与阀体2一一对应设置,可以使研磨料通过阀体2流道后从第一通孔流出,第二通孔与支撑环3设置的通道对应设置,可以使研磨料通过阀体侧壁上的流道口后从第二通孔流出;同时外部对上模5以及下模1挤压研磨料,使得研磨料通过第一通孔、第二通孔以及磨料口12进出阀体2内部流道,实现对阀体2进行上下反复研磨;同时压板4的设置可以保护阀体2不受磨损。
在实际应用中,在挤压研磨机的磨料仓内放置研磨料,然后将下模1安装在磨料仓上,将多个阀体2放置在下模1的凹槽11中,磨料口12和阀体2一一对应,将支撑环3盖合在下模1上,压板4和上模5盖合在支撑环3以及阀体2上,并压住支撑环3以及阀体2使整个研磨工装固定不动,其中压板4以及上模5的第一通孔与阀体2一一对应,上模5连接挤压研磨机的另一个磨料仓。在研磨过程中,磨料仓中的研磨料从下向上挤压,经过多个磨料口12进入到多个阀体2的多个流道中,然后从第一通孔以及第二通孔流入到另一个磨料仓中,另一个磨料仓从上向下挤压研磨料,使研磨料从第一通孔以及第二通孔进入到多个阀体2的多个流道中,并通过多个磨料口12进入到底部的磨料仓,底部的磨料仓再继续对研磨料进行挤压,如此上下反复研磨阀体2,直到完成对多个阀体2的抛光。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研磨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模、支撑环、压板以及上模;
所述下模上设置有多个用于供阀体进行放置的凹槽,每个所述凹槽内对应设置有一个磨料口;所述支撑环与所述下模活动连接且盖合在所述下模上,并且沿着所述支撑环的高度方向设置有用于供所述阀体进行放置的通道;所述压板盖合在所述支撑环以及所述阀体上,所述上模与所述压板固定连接,且所述压板以及所述上模均设置有多个第一通孔以及多个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阀体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通道对应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研磨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宽度大于所述磨料口的宽度,且所述凹槽底面与所述阀体底面的形状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研磨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为尼龙材质,所述上模为金属材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研磨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与所述上模通过螺钉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研磨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支撑环、压板以及上模均为圆柱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研磨工装,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凹槽横向设置在同一条直线上,且均匀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研磨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阀体的流道口大小相同;所述第二通孔设置在所述第一通孔的两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研磨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远离所述凹槽的一面设置有圆形凸起。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研磨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上的多个第一通孔横向设置在一条直线上,且均匀分布;所述上模的多个第一通孔横向设置在同一条直线上,且均匀分布;所述压板上的第一通孔与所述上模上的第一通孔纵向一对一对应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研磨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孔的截面面积大于所述第一通孔的截面面积。
CN202222517327.9U 2022-09-22 2022-09-22 一种研磨工装 Active CN2182545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17327.9U CN218254519U (zh) 2022-09-22 2022-09-22 一种研磨工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17327.9U CN218254519U (zh) 2022-09-22 2022-09-22 一种研磨工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254519U true CN218254519U (zh) 2023-01-10

Family

ID=847158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517327.9U Active CN218254519U (zh) 2022-09-22 2022-09-22 一种研磨工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25451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07095B (zh) 用于低压研磨的多层研磨垫
EP2323808B1 (en) Polishing pad with floating elements and method of making and using the same
US6517426B2 (en) Composite polishing pad for chemical-mechanical polishing
US6659850B2 (en) Work piece carrier with adjustable pressure zones and barriers and a method of planarizing a work piece
JP5671554B2 (ja) 有機微粒子装填研磨パッド、並びにその製造及び使用方法
US7207871B1 (en) Carrier head with multiple chambers
US7364497B2 (en) Polish pad and chemical mechanical polishing apparatus comprising the same
US8821214B2 (en) Polishing pad with porous elements and method of making and using the same
US7140956B1 (en) Work piece carrier with adjustable pressure zones and barriers and a method of planarizing a work piece
CN218254519U (zh) 一种研磨工装
US20100028764A1 (en) Modular battery unit
SG181678A1 (en) Polishing pads including phase-separated polymer blend and method of making and using the same
CN102905871A (zh) 挤出模头元件、挤出模头和用于制备多条带挤出物的方法
KR101324870B1 (ko) 다공성 패드를 위한 성형된 회전가능 기부
HK1064324A1 (en) Cmp conditioner, method for arranging hard abrasive grains for use in cmp conditioner,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cmp conditioner
IL172495A0 (en) Ultra thin back-illuminated photodiode array structures and fabrication methods
DE112008000481B4 (de) Poliervorrichtung
CN103302587A (zh) 化学机械研磨装置及系统
CN102294646A (zh) 研磨头及化学机械研磨机台
JP4526969B2 (ja) 気相成長装置
JPWO2005023487A1 (ja) 研磨パッド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と製造装置
CN100466188C (zh) 用于电化学机械抛光的导电抛光部件
US6471571B2 (en) Substrate supporting carrier pad
CN107877358A (zh) 使化学机械抛光垫的表面成形的方法
CN110774185A (zh) 一种带微孔槽的抛光用白垫及生产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824

Address after: 101111 101-1422, Floor 4, Building 1, No. 55, Jiachuang Second Road, Beiji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Tongzhou), Tongzhou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ZHONGKE AIER (BEIJING)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after: North IC 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er (Beij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101111 101-1422, Floor 4, Building 1, No. 55, Jiachuang Second Road, Beiji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Tongzhou), Tongzhou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ZHONGKE AIER (BEIJING)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