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231976U - 过滤系统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过滤系统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231976U
CN218231976U CN202222669799.6U CN202222669799U CN218231976U CN 218231976 U CN218231976 U CN 218231976U CN 202222669799 U CN202222669799 U CN 202222669799U CN 218231976 U CN218231976 U CN 2182319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op
heating
cooling
liquid
water pum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66979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董春艳
吴广权
何炎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66979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2319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2319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2319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过滤系统和车辆。其中,过滤系统包括冷却回路和第一离子交换器,冷却回路用于降温,第一离子交换器设于冷却回路中,第一离子交换器用于过滤冷却回路中的离子;过滤系统还包括供暖回路和第二离子交换器,供暖回路用于升温,第二离子交换器设于供暖回路中,第二离子交换器用于过滤供暖回路中的离子。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能够降低管路中的电导率,使车辆更加安全。

Description

过滤系统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过滤系统和车辆。
背景技术
车辆内部设置多种管路,这些管路中流动有各种液体。这些液体在管路内的流动过程中会接触到各种器件。而这些器件会析出离子,导致管路中的液体的电导率升高,电导率逐渐升高甚至超过标准,使流动的液体易于导电,对车辆存在一些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过滤系统和车辆,能够降低管路中的电导率,使车辆更加安全。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过滤系统,所述过滤系统应用于车辆,所述过滤系统包括:
冷却回路,所述冷却回路用于降温;
第一离子交换器,所述第一离子交换器设于所述冷却回路中,用于过滤所述冷却回路中的离子;
供暖回路,所述供暖回路用于升温;
第二离子交换器,所述第二离子交换器设于所述供暖回路中,用于过滤所述供暖回路中的离子。
在其中一个方面,所述冷却回路和所述供暖回路循环连通,或者,所述冷却回路和所述供暖回路独立循环。
在其中一个方面,所述过滤系统还包括:
第一水泵,所述第一水泵设于所述冷却回路中,所述第一水泵用于泵送所述冷却回路中的第一液体;
第二水泵,所述第二水泵设于所述供暖回路中,所述第二水泵用于泵送所述供暖回路中的第二液体;
所述冷却回路和所述供暖回路循环连通,所述过滤系统还包括:
高温体,所述高温体设于所述冷却回路中,所述高温体的温度高于所述第一液体的温度,所述冷却回路用于降低所述高温体的温度;
第一连通管,所述第一连通管的入口端连接所述冷却回路,且连接位置位于流经所述高温体的管路中,所述第一连通管的出口端连接所述供暖回路;
第二连通管,所述第二连通管的入口端连接所述供暖回路,所述第二连通管的出口端连接所述冷却回路。
在其中一个方面,所述过滤系统还包括散热器,所述散热器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连通管,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连通管。
在其中一个方面,所述过滤系统还包括第一三通阀,所述第一三通阀设于所述冷却回路流经所述高温体的管路中,所述第一三通阀的第一端口面向所述第一液体的流入方向,第二端口面向所述第一液体的流出方向,第三端口连接所述第一连通管。
在其中一个方面,所述过滤系统还包括第二三通阀,所述第二三通阀设于所述供暖回路中,所述第二三通阀的第一端口连接所述第一连通管,第二端口面向所述供暖回路中第二液体的流入方向,第三端口面向所述第二液体的流出方向;
所述第二三通阀设于所述第二水泵的出水方向,所述第二离子交换器设于所述第二水泵和所述第二三通阀之间的管路中。
在其中一个方面,所述过滤系统还包括加热器和暖风芯体,所述加热器和所述暖风芯体均设于所述供暖回路中,所述加热器设于所述第二三通阀的第三端口和所述暖风芯体之间的管路中,所述暖风芯体用于车辆的乘坐空间升温;
所述高温体为电堆或发动机。
在其中一个方面,所述第二连通管的入口端连接所述第二水泵,所述第二连通管的出口端连接所述第一水泵;
所述高温体设于所述第一水泵的出水方向的管路中,所述第一离子交换器设于所述高温体和所述第一水泵之间的管路中。
在其中一个方面,所述过滤系统还包括:第一水箱和第二水箱,所述第一水箱连接所述第一水泵,所述第二水箱连接所述第二水泵;
所述第一水箱和所述第二水箱为共用水箱,或者,所述第一水箱和所述第二水箱为独立水箱。
此外,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车架和如上文所述的过滤系统,所述车架形成支撑空间,所述过滤系统设于所述支撑空间内。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在冷却回路中设置第一离子交换器,冷却回路中流通的液体通过第一离子交换器时,第一离子交换器能够过滤冷却回路中的离子。同样地,在供暖回路中设置第二离子交换器,供暖回路中流通的液体通过第二离子交换器时,第二离子交换器能够过滤供暖回路中的离子。由此,本技术方案,分别在冷却回路和供暖回路中分别设置离子交换器,从而降低管路中的电导率,使车辆更加安全。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其示例实施例,本申请的上述和其它目标、特征及优点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
图1是本申请中过滤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申请中过滤系统的控制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3本申请图2中过滤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步骤S10的流程示意图。
图4本申请图2中过滤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步骤S20的流程示意图。
图5本申请中过滤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步骤S30的流程示意图。
图6本申请图5中过滤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步骤S30和S40的流程示意图。
图7本申请中过滤系统的控制方法的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8本申请中过滤系统的控制方法的第三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冷却回路;21、第一水泵;22、第二水泵;31、第一离子交换器;32、第二离子交换器;41、高温体;42、加热器;43、散热器;44、暖风芯体;51、第一连通管;52、第二连通管;60、供暖回路;71、第一三通阀;72、第二三通阀;81、第一水箱;82、第二水箱;90、乘坐空间;
101、第一液体流动方向;601、第二液体流动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尽管本申请可以容易地表现为不同形式的实施方式,但在附图中示出并且在本说明书中将详细说明的仅仅是其中一些具体实施方式,同时可以理解的是本说明书应视为是本申请原理的示范性说明,而并非旨在将本申请限制到在此所说明的那样。
由此,本说明书中所指出的一个特征将用于说明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其中一个特征,而不是暗示本申请的每个实施方式必须具有所说明的特征。此外,应当注意的是本说明书描述了许多特征。尽管某些特征可以组合在一起以示出可能的系统设计,但是这些特征也可用于其他的未明确说明的组合。由此,除非另有说明,所说明的组合并非旨在限制。
在附图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方向的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和后)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各种元件的结构和运动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当这些元件处于附图所示的位置时,这些说明是合适的。如果这些元件的位置的说明发生改变时,则这些方向的指示也相应地改变。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示例实施方式使得本申请的描述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附图仅为本申请的示意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分,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
以下结合本说明书的附图,对本申请的较佳实施方式予以进一步地详尽阐述。
参阅图1所示,本申请提供一种过滤系统,过滤系统应用于车辆,主要用来过滤车辆一些管路中的游离的离子,降低管路中液体的电导率。
具体地,过滤系统包括:冷却回路10和供暖回路60,冷却回路10用于降温,供暖回路60用于升温。
过滤系统还包括:第一离子交换器31,第一离子交换器31设于冷却回路10中。在冷却回路10中通过多段水管依次首尾连接,形成一个回路,构成一个循环。第一离子交换器31设置在这个循环的回路内。第一离子交换器31用于过滤冷却回路10中的离子,在冷却回路10中的液体逐渐流动的过程中,液体会经过第一离子交换器31,在需要降低管路中的电导率时,第一离子交换器31开始工作,进行离子过滤。
过滤系统还包括:第二离子交换器32,第二离子交换器32设于供暖回路60中。在供暖回路60中也是通过多段水管依次首尾连接,形成一个回路,构成一个循环。第二离子交换器32设置在这个循环的回路内。第二离子交换器32用于过滤供暖回路60中的离子。第一离子交换器31和第二离子交换器32过滤离子的方式可以采用交换剂,通过交换剂中的成分和离子发生交互反应,从而去除离子。也可以采用吸附的方式,在离子经过离子交换器后,被过滤吸附掉。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在冷却回路10中设置第一离子交换器31,冷却回路10中流通的液体通过第一离子交换器31时,第一离子交换器31能够过滤冷却回路10中的离子。同样地,在供暖回路60中设置第二离子交换器32,供暖回路60中流通的液体通过第二离子交换器32时,第二离子交换器32能够过滤供暖回路60中的离子。由此,本技术方案,分别在冷却回路10和供暖回路60中分别设置离子交换器,从而降低管路中的电导率,使车辆更加安全。
需要说明的是,冷却回路10和供暖回路60可以是独立循环的系统,也可以是相互连通的循环系统。在冷却回路10和供暖回路60独立循环时,冷却回路10可以将冷却交换的热量提供给供暖回路60。比如,过滤系统包括热交换件,冷却回路10将热量交换给热交换件,热交换件再将热量传递给供暖回路60,用于供暖回路60升温。
另外,过滤系统还包括:第一水泵21和第二水泵22,第一水泵21设于冷却回路10中。第一水泵21用于泵送冷却回路10中的第一液体,第一水泵21在工作时,产生泵送压力,第一液体在泵送压力的作用下开始流动。图1可见冷却回路10中第一液体流动方向101。
第二水泵22设于供暖回路60中。第二水泵22用于泵送供暖回路60中的第二液体。第二水泵22和第一水泵21是分开工作的,这样可以分别为冷却回路10和供暖回路60提供足够的泵送力。图1还可见供暖回路60中第二液体流动方向601。
其中,第一液体和第二液体可以为同种类型的液体,也可以为不同类型液体。比如说其中一个为水,另外一个为水和抗冻剂的混合溶液。可以是,两者都为水,或者是水和抗冻剂的混合溶液。
为了节省能耗,节能环保,冷却回路10和供暖回路60形成一个相互连通的循环系统。为此,过滤系统还包括:高温体41、第一连通管51和第二连通管52。
高温体41设于冷却回路10中,高温体41的温度高于第一液体的温度,冷却回路10用于降低高温体41的温度;高温体41是冷却回路10的冷却对象。第一水泵21在冷却回路10中通过泵送力驱动冷却回路10中的第一液体循环流动。在经过高温体41时,带走高温体41的热量,实现高温体41的降温,保证高温体41正常工作。
比如说,在新能源的电动车中,高温体41为电堆,电堆用于给车辆提供动力。电堆在工作时会散发热量,如果热量累积会影响电堆的正常使用。因此通过冷却回路10进行冷却。
在燃油车中,高温体41为发动机,发动机也是给车辆提供动力的,发动机在工作时会产生热量,为了快速排散发动机的热量,通过冷却回路10进行冷却。
第一连通管51的入口端连接冷却回路10,且连接位置位于流经高温体41的管路中,第一连通管51的出口端连接供暖回路60;经过高温体41的第一液体吸收了高温体41的部分热量,温度较高。将温度较高的第一液体通过第一连通管51输送向供暖回路60,这样供暖回路60在工作时,可以充分利用第一液体中的热量,进行升温。此时,第一液体和第二液体是同种类型液体。
第二连通管52的入口端连接供暖回路60,第二连通管52的出口端连接冷却回路10。完成升温工作,第二液体经过第二连通管52回流至冷却回路10。保证水流的连续,使冷却回路10和供暖回路60形成一个整体较大的循环。
在供暖回路60和冷却回路10相互配合的情况下,高温体41的热量可能还存在多余,而且,有时供暖回路60处于关闭状态。为了消散热量,过滤系统还包括散热器43,散热器43的一端连接第一连通管51,另一端连接第二连通管52。如此,在冷却回路10和供暖回路60之间,第一连通管51和第二连通管52之间直接连通,在第一连通管51和第二连通管52之间设置散热器43,通过散热器43的散热,第一液体在流经散热器43后温度降低,从而将高温体41热量散播到周围的空气中。
为了灵活控制冷却回路10的液体流向,过滤系统还包括第一三通阀71,第一三通阀71设于冷却回路10流经高温体41的管路中,第一三通阀71的第一端口面向第一液体的流入方向,第二端口面向第一液体的流出方向,第三端口连接第一连通管51。
由此可知,第一三通阀71具有一个流入口和两个流出口,流入口为第一端口,两个流出口分别是第二端口和第三端口。第一三通阀71可以控制第一液体的流向,比如说由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流通,切换到第一端口和第三端口流通。还可以同时保证第一液体,经过第二端口和第三端口流通。
另外,为了灵活控制供暖回路60的液体流向,过滤系统还包括第二三通阀72,第二三通阀72设于供暖回路60中,第二三通阀72的第一端口连接第一连通管51,第二端口面向供暖回路60中第二液体的流入方向,第三端口面向第二液体的流出方向;
由此可知,第二三通阀72具有两个流入口,一个流出口。一个流入口为第一端口,另一个流入口为第三端口,流出口为第三端口。通过第二三通阀72,可以由第一端口和第三端口流通,切换到第二端口和第三端口流通。这样通过第二三通阀72可以断开冷却回路10和供暖回路60的连通。同样地,第二三通阀72的三个端口可以同时保持连通状态,此时在供暖回路60形成循环的基础上,冷却回路10和供暖回路60也组成一个大循环。
进一步地,第二三通阀72设于第二水泵22的出水方向,第二离子交换器32设于第二水泵22和第二三通阀72之间的管路中。第二水泵22泵送的第二液体,首先经过第二离子交换器32后,再进行流通,有效减少第二液体中游离的离子对其它结构部件的影响。
为了使供暖回路60充分发挥供暖升温作用,过滤系统还包括加热器42和暖风芯体44,加热器42和暖风芯体44均设于供暖回路60中,加热器42设于第二三通阀72的第三端口和暖风芯体44之间的管路中,暖风芯体44用于车辆的乘坐空间90升温。
高温体41为电堆或发动机,通过第二三通阀72的导通,利用电堆或者发动机的热量供给供暖回路60使用。这样可以节省加热器42的耗电量,将电堆或发动机的热量提供给暖风芯体44。暖风芯体44和周围空气产生热量交换,给周围空气加热,再通过吹送的方式,将加热的空气吹响乘坐空间90,从而完成车辆的乘坐空间90升温。
为了使冷却回路10和供暖回路60的流通效率更高,第二连通管52的入口端连接第二水泵22,第二连通管52的出口端连接第一水泵21;由此,在冷却回路10和供暖回路60的第二连通管52直接连接第一水泵21和第二水泵22,通过第一水泵21和第二水泵22的联合作用,提高了对液体的输送能力。
高温体41设于第一水泵21的出水方向的管路中,第一离子交换器31设于高温体41和第一水泵21之间的管路中。流回第一水泵21的液体温度已经降低,其中经过一个循环可能融入了离子。为此,在第一液体流向高温体41之前,设置第一离子交换器31,保证流向高温体41的第一液体已经进行过去离子作业。
冷却回路10和供暖回路60虽然构成一个液体的循环。但是有时存在冷却回路10和供暖回路60不工作的情况,或者是,在液体循环时,需要补充水量的情况。为此,过滤系统还包括:第一水箱81和第二水箱82,第一水箱81连接第一水泵21,第二水箱82连接第二水泵22;通过第一水箱81可以向冷却回路10供水,也可以在不循环时,将冷却回路10的水量存储起来。第二水箱82可以向供暖回路60供水,也可以将供暖回路60的水量存储起来。
另外,为了节省车辆的内部空间,第一水箱81和第二水箱82为共用水箱,即第一水箱81和第二水箱82是同一个水箱。当然,为了控制灵活,第一水箱81和第二水箱82还可以为独立水箱,这样第一水箱81为冷却回路10供水,第二水箱82为供暖回路60供水。
参阅图2所示,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过滤系统的控制方法,控制方法用于如上文的过滤系统,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S10,获取供暖回路60的电导率,依据供暖回路60的电导率控制第一离子交换器31进行离子交换;在供暖回路60中设置电导率的检测器,检测器将检测得到的供暖回路60的电导率传输给控制单元,比如处理器。控制单元依据检测结果控制第一离子交换器31进行工作。
步骤S20,获取冷却回路10的电导率,依据冷却回路10的电导率控制第二离子交换器32进行离子交换。同样地,在冷却回路10中设置电导率的检测器,检测器将检测得到的冷却回路10的电导率传输给控制单元,控制单元依据检测结果控制第二离子交换器32进行工作。
步骤S10和步骤S20之间的先后顺序不固定,也可以是先获取冷却回路10的电导率,在获取供暖回路60的电导率。还可以是,获取供暖回路60的电导率和冷却回路10的电导率同时进行,然后分别对比判断。
通过本实施例的控制方法,在冷却回路10中设置第一离子交换器31,第一水泵21泵送第一液体使其在冷却回路10中流通,第一液体通过第一离子交换器31时,第一离子交换器31能够过滤第一液体中的离子。在供暖回路60中设置第二离子交换器32,第二水泵22泵送第二液体,第二液体通过第二离子交换器32时,第二离子交换器32能够过滤第二液体中的离子。由此,本技术方案的控制方法,能够分别完成对冷却回路10和供暖回路60的离子过滤作业,从而降低管路中的电导率,使车辆更加安全。
参阅图3所示,获取供暖回路60的电导率,依据供暖回路60的电导率控制第一离子交换器31进行离子交换的步骤,包括:
步骤S110,获取供暖回路60的电导率,将供暖回路60的电导率和预设的第一阈值进行对比;一般第一阈值的数值在15uS/cm到25uS/cm之间。当然,第一阈值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定更改,并将数据保存在存储器中。在进行数据对比时,控制单元从存储器中提取出预先保存的第一阈值,将供暖回路60的电导率和第一阈值进行对比。
步骤S120,在供暖回路60的电导率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时,控制第一离子交换器31进行离子交换;如果供暖回路60的电导率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说明供暖回路60的电导率超标,为了保证车辆更加安全,此时控制第一离子交换器31进行作业,降低供暖回路60中的电导率。
步骤S130,在供暖回路60的电导率小于第一阈值时,控制第一离子交换器31停止离子交换。如果供暖回路60的电导率小于第一阈值,说明供暖回路60的电导率复合标准,为了节省能源,控制第一离子交换器31停止工作。
参阅图4所示,获取冷却回路10的电导率,依据冷却回路10的电导率控制第二离子交换器32进行离子交换的步骤,包括:
步骤S210,获取冷却回路10的电导率,将冷却回路10的电导率和预设的第二阈值进行对比;一般第二阈值的数值在15uS/cm到25uS/cm之间。第二阈值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定更改,并将数据保存在存储器中。在进行数据对比时,控制单元从存储器中提取出预先保存的第二阈值,将供暖回路60的电导率和第二阈值进行对比。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保存于不同的存储单元中。
其中,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等。通常来说,冷却回路10距离电堆更近,而电导率超标对电堆影响更加严重,因此冷却回路10的电导率要求更加严格,所以第二阈值低于第一阈值。
步骤S220,在冷却回路10的电导率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时,控制第二离子交换器32进行离子交换;如果冷却回路10的电导率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说明冷却回路10的电导率超标,为了保证车辆更加安全,此时控制第二离子交换器32进行作业,降低冷却回路10中的电导率。
步骤S230,在冷却回路10的电导率小于第二阈值时,控制第二离子交换器32停止离子交换。如果冷却回路10的电导率小于第二阈值,说明冷却回路10的电导率复合标准,为了节省能源,控制第二离子交换器32停止工作。
参阅图5所示,通常对供暖回路60进行去离子作业有一定的前提条件,控制第一离子交换器31进行离子交换的步骤之前,包括:
步骤S30,获取过滤系统所处的环境温度和环境湿度;过滤系统所处的环境,就是车辆的内部环境。在环境温度过低的情况下,如果开启供暖回路60会增加车辆的负担。也是说,车辆的整体温度的都较低的情况下,开启供暖回路60,会使车辆的启动时间延长,增加损耗。
步骤S31,在环境温度小于预设温度,且环境湿度小于预设湿度时,确定供暖回路60禁止进行离子交换步骤;通常预设温度为20摄氏度,预设湿度为50%。同时低于这两个数值,供暖回路60禁止打开,即使电导率超过标准,处于保护车辆,减少损耗的目的,也禁止供暖回路60开启。
步骤S32,在环境温度大于或等于预设温度,且环境湿度大于或等于预设湿度时,确定供暖回路60执行离子交换步骤。
除此之外,可以在不需要供暖的情况下,开启供暖回路60,就是让供暖回路60中的第二液体循环流动起来,进行离子交换,但是不参与热量的提供。此种方式既可以不受环境温度和湿度的限制,还能够降低供暖回路60中的电导率。
在其中一个方面,过滤系统还包括:第一连通管51、第一三通阀71、第二连通管52和第二三通阀72,第一连通管51的入口端连接冷却回路10,第一连通管51的出口端连接供暖回路60,第一三通阀71的第一端口面向第一液体的流入方向,第二端口面向第一液体的流出方向,第三端口连接第一连通管51;
第二连通管52的入口端连接供暖回路60,第二连通管52的出口端连接冷却回路10;第二三通阀72设于供暖回路60中,第二三通阀72的第一端口连接第一连通管51,第二端口面向供暖回路60中第二液体的流入方向,第三端口面向第二液体的流出方向;
参阅图6所示,环境温度大于或等于预设温度,且环境湿度大于或等于预设湿度时,确定供暖回路60执行离子交换步骤的步骤之后,包括:
步骤S40,确定供暖回路60的电导率和冷却回路10的电导率均超标,控制第一三通阀71和第二三通阀72均导通,以使冷却回路10和供暖回路60循环连通。此时,冷却回路10和供暖回路60循环连通构成一个大的整体循环,第一离子交换器31和第二离子交换器32同时进行离子交换。这样两个回路同时进行去离子作业效率更高。
参阅图7所示,为了保证车辆安全,获取供暖回路60的电导率的步骤之前,包括:
步骤S01,确定车辆整车下电,生成唤醒信号,依据唤醒信号进行电导率的采集。也就是说,在进行去离子作业时,电堆是不工作的。如果电堆工作时,进行去离子作业,可能会损坏电堆。比如,回路中电导率超标了,进行去离子作业,如果电堆同时进行工作,回路中可能会产生电流,击穿电堆。为此,在进行去离子作业时,确保电堆处于下电状态。
参阅图8所示,为了更清晰的说明过滤系统的控制方法,举例如下:
步骤S1,在电堆下电后,生成唤醒信号,依据唤醒信号唤醒控制单元,控制单元向检测器传输检测信号,控制检测器进行电导率的采集。
步骤S2,将检测到的供暖回路60的电导率和第一阈值进行对比,当供暖回路60的电导率小于第一阈值时,控制单元将冷却回路10中的电导率和第二阈值进行对比。
步骤S3,当供暖回路60的电导率小于第一阈值时,且冷却回路10中的电导率大于第二阈值时,关闭第二三通阀72,使供暖回路60和冷却回路10断开,第一水泵21进行工作,在冷却回路10内进行去离子操作。
步骤S4,当供暖回路60的电导率小于第一阈值时,且冷却回路10中的电导率小于第二阈值时,电导率都复合标准,第一离子交换器31和第二离子交换器32不用进行去离子,过滤系统无操作。
步骤S5,当供暖回路60的电导率大于第一阈值时,控制单元将冷却回路10中的电导率和第二阈值进行对比。
步骤S6,当供暖回路60的电导率大于第一阈值时,且冷却回路10中的电导率大于第二阈值时,在根据过滤系统的环境温度和环境湿度判断供暖回路60是否能够开启。
步骤S7,当供暖回路60的电导率大于第一阈值时,且冷却回路10中的电导率大于第二阈值时,环境温度小于预设温度,环境湿度小于预设湿度,供暖回路60不能开启,第二三通阀72关闭,冷却回路10和供暖回路60断开,第一水泵21进行工作,冷却回路10进行去离子操作。
步骤S8,当供暖回路60的电导率大于第一阈值时,且冷却回路10中的电导率大于第二阈值时,环境温度大于预设温度,环境湿度大于预设湿度,供暖回路60可以开启,第二三通阀72打开,冷却回路10和供暖回路60连通,第一水泵21进行工作,冷却回路10和供暖回路60同时进行去离子操作。此时也可以是第一水泵21和第二水泵22同时工作。
步骤S9,当供暖回路60的电导率大于第一阈值时,且冷却回路10中的电导率小于第二阈值时,在根据过滤系统的环境温度和环境湿度判断供暖回路60是否能够开启。
步骤S10,当供暖回路60的电导率大于第一阈值时,且冷却回路10中的电导率小于第二阈值时,环境温度小于预设温度,环境湿度小于预设湿度,供暖回路60不能开启,过滤系统无操作。
步骤S11,当供暖回路60的电导率大于第一阈值时,且冷却回路10中的电导率小于第二阈值时,环境温度大于预设温度,环境湿度大于预设湿度,供暖回路60可以开启,第二三通阀72关闭,冷却回路10和供暖回路60断开,第二水泵22进行工作,供暖回路60进行去离子操作。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车辆,车辆包括车架和如上文的过滤系统,车架形成支撑空间,过滤系统设于支撑空间内。过滤系统设置在车架的支撑空间内,车架可以保护过滤系统。过滤系统包括:冷却回路10和供暖回路60,冷却回路10用于降温,供暖回路60用于升温。
过滤系统还包括:第一水泵21和第一离子交换器31,第一水泵21和第一离子交换器31均设于冷却回路10中。在冷却回路10中通过多段水管依次首尾连接,形成一个回路,构成一个循环。第一水泵21和第一离子交换器31设置在这个循环的回路内。第一水泵21用于泵送冷却回路10中的第一液体,第一水泵21在工作时,产生泵送压力,第一液体在泵送压力的作用下开始流动。图1可见冷却回路10中第一液体流动方向101。
第一离子交换器31用于过滤第一液体中的离子,在第一液体逐渐流动的过程中,第一液体会经过第一离子交换器31,在需要降低管路中的电导率时,第一离子交换器31开始工作。
过滤系统还包括:第二水泵22和第二离子交换器32,第二水泵22和第二离子交换器32均设于供暖回路60中。在供暖回路60中也是通过多段水管依次首尾连接,形成一个回路,构成一个循环。第二水泵22和第二离子交换器32设置在这个循环的回路内。第二水泵22用于泵送供暖回路60中的第二液体,第二水泵22和第一水泵21是分开工作的,这样可以分别为冷却回路10和供暖回路60提供足够的泵送力。第二离子交换器32用于过滤第二液体中的离子。第一离子交换器31和第二离子交换器32过滤离子的方式可以采用交换剂,通过交换剂中的成分和离子发生交互反应,从而去除离子。也可以采用吸附的方式,在离子经过离子交换器后,被过滤吸附掉。图1可见供暖回路60中第二液体流动方向601。
其中,第一液体和第二液体可以为同种类型的液体,也可以为不同类型液体。比如说其中一个为水,另外一个为水和抗冻剂的混合溶液。可以是,两者都为水,或者是水和抗冻剂的混合溶液。
本实施例的车辆中,在冷却回路10中设置第一离子交换器31,第一水泵21泵送第一液体使其在冷却回路10中流通,第一液体通过第一离子交换器31时,第一离子交换器31能够过滤第一液体中的离子。同样地,在供暖回路60中设置第二离子交换器32,第二水泵22泵送第二液体,第二液体通过第二离子交换器32时,第二离子交换器32能够过滤第二液体中的离子。由此,本技术方案,分别在冷却回路10和供暖回路60中分别设置离子交换器,从而降低管路中的电导率,使车辆更加安全。
虽然已参照几个典型实施方式描述了本申请,但应当理解,所用的术语是说明和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术语。由于本申请能够以多种形式具体实施而不脱离发明的精神或实质,所以应当理解,上述实施方式不限于任何前述的细节,而应在随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广泛地解释,因此落入权利要求或其等效范围内的全部变化和改型都应为随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0)

1.一种过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系统应用于车辆,所述过滤系统包括:
冷却回路,所述冷却回路用于降温;
第一离子交换器,所述第一离子交换器设于所述冷却回路中,用于过滤所述冷却回路中的离子;
供暖回路,所述供暖回路用于升温;
第二离子交换器,所述第二离子交换器设于所述供暖回路中,用于过滤所述供暖回路中的离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回路和所述供暖回路循环连通,或者,所述冷却回路和所述供暖回路独立循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过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系统还包括:
第一水泵,所述第一水泵设于所述冷却回路中,所述第一水泵用于泵送所述冷却回路中的第一液体;
第二水泵,所述第二水泵设于所述供暖回路中,所述第二水泵用于泵送所述供暖回路中的第二液体;
所述冷却回路和所述供暖回路循环连通,所述过滤系统还包括:
高温体,所述高温体设于所述冷却回路中,所述高温体的温度高于所述第一液体的温度,所述冷却回路用于降低所述高温体的温度;
第一连通管,所述第一连通管的入口端连接所述冷却回路,且连接位置位于流经所述高温体的管路中,所述第一连通管的出口端连接所述供暖回路;
第二连通管,所述第二连通管的入口端连接所述供暖回路,所述第二连通管的出口端连接所述冷却回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过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系统还包括散热器,所述散热器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连通管,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连通管。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过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系统还包括第一三通阀,所述第一三通阀设于所述冷却回路流经所述高温体的管路中,所述第一三通阀的第一端口面向所述第一液体的流入方向,第二端口面向所述第一液体的流出方向,第三端口连接所述第一连通管。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过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系统还包括第二三通阀,所述第二三通阀设于所述供暖回路中,所述第二三通阀的第一端口连接所述第一连通管,第二端口面向所述供暖回路中第二液体的流入方向,第三端口面向所述第二液体的流出方向;
所述第二三通阀设于所述第二水泵的出水方向,所述第二离子交换器设于所述第二水泵和所述第二三通阀之间的管路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过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系统还包括加热器和暖风芯体,所述加热器和所述暖风芯体均设于所述供暖回路中,所述加热器设于所述第二三通阀的第三端口和所述暖风芯体之间的管路中,所述暖风芯体用于车辆的乘坐空间升温;
所述高温体为电堆或发动机。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过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通管的入口端连接所述第二水泵,所述第二连通管的出口端连接所述第一水泵;
所述高温体设于所述第一水泵的出水方向的管路中,所述第一离子交换器设于所述高温体和所述第一水泵之间的管路中。
9.根据权利要求3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过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系统还包括:第一水箱和第二水箱,所述第一水箱连接所述第一水泵,所述第二水箱连接所述第二水泵;
所述第一水箱和所述第二水箱为共用水箱,或者,所述第一水箱和所述第二水箱为独立水箱。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车架和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过滤系统,所述车架形成支撑空间,所述过滤系统设于所述支撑空间内。
CN202222669799.6U 2022-10-10 2022-10-10 过滤系统和车辆 Active CN2182319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69799.6U CN218231976U (zh) 2022-10-10 2022-10-10 过滤系统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69799.6U CN218231976U (zh) 2022-10-10 2022-10-10 过滤系统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231976U true CN218231976U (zh) 2023-01-06

Family

ID=846682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669799.6U Active CN218231976U (zh) 2022-10-10 2022-10-10 过滤系统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23197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342081B (zh) 燃料电池的余热管理系统
CN110712496B (zh) 一种燃料电池车辆的热管理系统
CN106299411B (zh) 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和具有其的车辆
CN109980246A (zh) 燃料电池汽车热管理系统
CA2911321C (en) Fuel cell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for fuel cell system
CN210668548U (zh) 燃料电池综合热管理系统及燃料电池电动车
JP5359057B2 (ja) コージェネレーションシステム
CN110943241A (zh) 燃料电池系统
CN210852114U (zh) 一种燃料电池车的热管理系统
CN210245678U (zh) 电池组液冷均温系统
CN218231976U (zh) 过滤系统和车辆
CN216659651U (zh) 一种燃料电池汽车热管理系统及燃料电池汽车
CN117902680A (zh) 过滤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和车辆
CN217455588U (zh) 热管理系统及工程机械
JP7295155B2 (ja) 電池冷却システム
JP4552387B2 (ja) 燃料電池コージェネレーション装置
CN114475360B (zh) 电动汽车电机冷却液回收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系统
JP2010192141A (ja) 冷媒回路システム
CN212272375U (zh) 一种热管理装置及车辆
CN210062610U (zh) 空调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CN210668549U (zh) 一种启动装置及燃料电池的启动系统
JP2014241200A (ja)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及びその停止方法
CN210283969U (zh) 车用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
CN113654141A (zh) 用于控制电化学制冷系统的方法及装置、电化学制冷系统
CN107492674B (zh) 氢燃料电池的热管理系统、方法及控制管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