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42081B - 燃料电池的余热管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燃料电池的余热管理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342081B CN111342081B CN202010141796.8A CN202010141796A CN111342081B CN 111342081 B CN111342081 B CN 111342081B CN 202010141796 A CN202010141796 A CN 202010141796A CN 111342081 B CN111342081 B CN 11134208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bin
- water pump
- stack
- control valve
- circulating wat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2918 waste heat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0
- 239000000446 fuel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5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7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3
- 239000000110 cooling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9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4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39000012535 impurity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9000002826 coola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6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29910052739 hydro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9000001257 hydroge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UFHFLCQGNIYNRP-UHFFFAOYSA-N Hydrogen Chemical compound [H][H] UFHFLCQGNIYNR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1502 supplemen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9000012809 cooling fl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8236 heating wat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98 cooling wa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351 cyc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156 mix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242 deionis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17 exclu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556 precipit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4—Auxiliary arrangements, e.g. for control of pressure or for circulation of fluids
- H01M8/04007—Auxiliary arrangements, e.g. for control of pressure or for circulation of fluids related to heat exchange
- H01M8/04029—Heat exchange using liquid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22—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the heat being derived otherwise than from the propulsion plant
- B60H1/2215—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the heat being derived otherwise than from the propulsion plant the heat being derived from electric heate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22—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the heat being derived otherwise than from the propulsion plant
- B60H1/2215—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the heat being derived otherwise than from the propulsion plant the heat being derived from electric heaters
- B60H1/2225—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the heat being derived otherwise than from the propulsion plant the heat being derived from electric heaters arrangements of electric heaters for heating ai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8/0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8/1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 B60L58/24—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batteries
- B60L58/26—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batteries by cooling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4—Auxiliary arrangements, e.g. for control of pressure or for circulation of fluids
- H01M8/04007—Auxiliary arrangements, e.g. for control of pressure or for circulation of fluids related to heat exchange
- H01M8/04044—Purification of heat exchange media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4—Auxiliary arrangements, e.g. for control of pressure or for circulation of fluids
- H01M8/04007—Auxiliary arrangements, e.g. for control of pressure or for circulation of fluids related to heat exchange
- H01M8/04067—Heat exchange or temperature measuring elements, thermal insulation, e.g. heat pipes, heat pumps, fins
- H01M8/04074—Heat exchange unit structur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fuel cell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4—Auxiliary arrangements, e.g. for control of pressure or for circulation of fluids
- H01M8/04298—Processes for controlling fuel cells or fuel cell systems
- H01M8/04694—Processes for controlling fuel cells or fuel cel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variables to be controlled
- H01M8/04701—Temperature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24—Grouping of fuel cells, e.g. stacking of fuel cells
- H01M8/2465—Details of groupings of fuel cell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50/00—Fuel cell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Specific features of fuel cell system
- H01M2250/20—Fuel cells in motive systems, e.g. vehicle, ship, plane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 Fuel Cel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燃料电池的余热管理系统,包括:电堆冷却系统包括电堆循环水泵设置在电堆冷却系统的主回路上,用以为电堆冷却系统提供循环动力;冷却液过滤及去离子器串连在电堆循环水泵的后方,用以去除冷却液中的杂质以及降低冷却液中的离子浓度;电堆串连在冷却液过滤及去离子器的后方用以产生电能;热交换器设置在电堆冷却系统的主回路上,并串连在电堆的后方,热交换器用以将电堆产生的一部分热量交换给客舱供暖系统。客舱供暖系统包括暖风器与热交换器串连地设置在客舱供暖系统的主回路上;加热循环水泵与PTC加热器串连,且加热循环水泵和PTC加热器与暖风器并联地设置在客舱供暖系统的主回路上。借此减小去离子器的工作负荷。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新能源汽车领域中的燃料电池的余热管理技术领域,特别是关于一种燃料电池的余热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燃料电池的余热管理系统一般存在以下几种形式:
1.如图1所示,图1是根据现有技术一实施方式的冷却液混合方案的结构示意图。电堆冷却回路和客舱加热系统回路冷却液混合共同换热,热管理系统集成了一大一小两个水泵、过滤器、暖风热交换器、加热器、中冷器、离子交换器、膨胀箱和主散热器,通过流量控制阀来控制冷却液循环。
2.如图2所示,图2是根据现有技术另一实施方式的内外循环加热交换器方案的结构示意图。通过内循环回路和外循环回路构成的多回路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内循环回路包含燃料电池电堆,外循环回路不包含燃料电池电堆,内循环回路和所述外循环回路通过热交换器4相连。
3.如图3所示,图3是根据现有技术又一实施方式的节温器和三通装置控制大小循环方案的结构示意图。采用节温器和三通装置控制大小循环的方案,采用节温器对不同支路冷却水流量进行控制,使燃料电池与蓄电池同时工作在最佳温度区间。图3的方案主要包括燃料电池堆1,单向阀2,换热器3,旁通阀4,三通装置5、9,去离子器6,补水箱7,冷却水泵8,ECU10,散热器11,加热装置12,,电子节温器13、14,,蓄电池15,温度传感器16、17、23、24,离子浓度传感器18,流量传感器19、22,压力传感器20、21等。
目前,现有技术的燃料电池的余热管理系统存在以下缺陷:
1.图1的方案:将电堆冷却系统、散热器和客舱供暖系统的冷却液同在一个闭合回路循环,管路设计繁杂,冷却液接触零部件多,增加冷却液的离子浓度,加重离子交换器负荷;对冷却液电导率的要求,限制了回路中零部件和管路材料选型,增加成本。
2.图2的方案:只考虑了内外循环回路对散热效率的提升,需要分6个回路,系统结构复杂,布置繁琐。
3.图3的方案:采用节温器和三通装置控制大小循环,布置和控制复杂,冷却系统所有零部件集成在同一套系统中冷却液共用,由于电堆对冷却液离子浓度要求,所有零部件选型都需要考虑材料的离子析出因素,成本较高;换热器串联在电堆之后,对增压后高温空气的冷却效果欠缺;电堆入口处缺少压力传感器,存在高压损坏电堆风险。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燃料电池的余热管理系统,其将系统散热器循环与电堆冷却循环分开两个回路,降低电堆回路的冷却液离子浓度,减小去离子器的工作负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燃料电池的余热管理系统,包括电堆冷却系统、客舱供暖系统以及控制系统。电堆冷却系统包括:电堆循环水泵设置在电堆冷却系统的主回路上,用以为电堆冷却系统提供循环动力;冷却液过滤及去离子器串连在电堆循环水泵的后方,用以去除冷却液中的杂质以及降低冷却液中的离子浓度;电堆串连在冷却液过滤及去离子器的后方用以产生电能;及热交换器设置在电堆冷却系统的主回路上,并串连在电堆的后方,热交换器用以将电堆产生的一部分热量交换给客舱供暖系统。客舱供暖系统包括:PTC加热器与热交换器串连地设置在客舱供暖系统的主回路上;及加热循环水泵与暖风器串连,且加热循环水泵和PTC加热器与暖风器并联地设置在客舱供暖系统的主回路上。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电堆冷却系统还包括中冷器以及氢气加热器。中冷器与冷却液过滤及去离子器和电堆并联地设置在电堆冷却系统的主回路上;氢气加热器与电堆循环水泵、冷却液过滤及去离子器、以及电堆串连设置,氢气加热器利用电堆产生的一部分热量给进入电堆前的氢气预热。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电堆冷却系统还包括电堆膨胀水箱、第一流量传感器、第二流量传感器、以及第二温度传感器和第三温度传感器以及压力传感器。电堆膨胀水箱通过管路与电堆冷却系统的主回路和电堆连通,电堆膨胀水箱用以给电堆冷却系统补充冷却液和排出电堆冷却系统内部的气泡;第一流量传感器设置在中冷器的进口处,用以监测流经中冷器冷却液流量;第二流量传感器设置在电堆冷却系统的主回路上,且位于电堆循环水泵的进口之前和位于氢气加热器的出口之后,第二流量传感器用以监测流经电堆循环水泵的冷却液的流量;第二温度传感器和第三温度传感器分别设置在电堆的出口和进口处,用以监测电堆的出口和进口处的冷却液的温度;压力传感器设置在冷却液过滤及去离子器的进口处,用以监测冷却液进入冷却液过滤及去离子器之前的压力情况。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客舱供暖系统还包括客舱循环水泵、散热器、旁通支路以及客舱膨胀水箱。客舱循环水泵与暖风器和热交换器串联地设置在客舱供暖系统的主回路上,客舱循环水泵用以给客舱供暖系统提供循环动力;散热器串连设置在客舱供暖系统的散热支路上,散热支路与暖风器并联设置,散热器上设置有散热风扇;旁通支路与散热支路和散热器、加热循环水泵以及PTC加热器并联设置;客舱膨胀水箱与暖风器、散热支路以及旁通支路并联地设置在客舱供暖系统的主回路上,客舱膨胀水箱用以给客舱供暖系统补充冷却液和排出客舱供暖系统内的气泡。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客舱供暖系统还包括第一流量控制阀、第二流量控制阀以及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一流量控制阀设置在客舱供暖系统的主回路上,且位于旁通支路和散热支路与客舱供暖系统的主回路的连接处,第一流量控制阀包括两个出口,其分别连通旁通支路和散热支路,第一流量控制阀用以控制旁通支路及散热支路的流量比例,并以此来控制客舱供暖系统的冷却液的温度;第二流量控制阀设置在客舱供暖系统的主回路上,第二流量控制阀包括两个进口,其分别连通热交换器的出口和暖风器的出口,第二流量控制阀用以控制客舱供暖系统的主回路和加热循环水泵、PTC加热器支路冷却液的流量比例,并以此来控制客舱供暖系统的暖风器冷却液的温度;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散热支路上,且位于散热器的出口之后,第一温度传感器用以监测流经散热器以后的冷却液的温度。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控制器数据连接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三温度传感器、第一流量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电堆循环水泵以及第二流量传感器,控制器用以接收来自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三温度传感器、第一流量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电堆循环水泵以及第二流量传感器的感测数据,并以此来控制电堆冷却系统的正常运行。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控制器还数据连接散热风扇、第一流量控制阀、第二流量控制阀、PTC加热器、客舱循环水泵、加热循环水泵以及第一温度传感器,控制器用以接收来自散热风扇、第一流量控制阀、第二流量控制阀、PTC加热器、客舱循环水泵、加热循环水泵以及第一温度传感器的感测数据,并以此来控制客舱供暖系统的正常运行。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电堆冷却系统和客舱供暖系统通过热交换器进行热量交换,但电堆冷却系统和客舱供暖系统内的冷却液并不相互接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燃料电池的余热管理系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将系统散热器与客舱暖风回路并联集成并归为整车端,一方面可以简化燃料电池系统的设计,另一方面可以优化系统结构,紧凑空间。将系统散热器循环与电堆冷却循环分开为两个闭合回路,各回路的冷却液无干涉单独循环,可以很大程度降低电堆回路的冷却液离子浓度,减小去离子器负荷。整车端零部件的选择不受冷却液电导率限制,零件选择范围更广,有利于降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现有技术一实施方式的冷却液混合方案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现有技术另一实施方式的内外循环加热交换器方案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现有技术又一实施方式的节温器和三通装置控制大小循环方案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余热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余热管理系统的原理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余热管理系统的冷启动流动状态(供暖)的原理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余热管理系统的冷启动流动状态(不供暖)的原理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余热管理系统的额定工况流动状态(供暖)的原理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余热管理系统的额定工况流动状态(不供暖)的原理示意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1-客舱膨胀水箱,2-散热器,3-散热风扇,4-第一流量控制阀,5-第二流量控制阀,6-暖风器,7-PTC加热器,8-热交换器,9-客舱循环水泵,10-加热循环水泵,11-第一温度传感器,12-电堆膨胀水箱,13-电堆,14-第二温度传感器,15-中冷器,16-氢气加热器,17-第一流量传感器,18-第三温度传感器,19-冷却液过滤及去离子器,20-压力传感器,21-电堆循环水泵,22-第二流量传感器,A-电堆冷却系统,B-客舱供暖系统,C-控制系统,D-散热支路,E-旁通支路,F-加热支路,G-客舱热交换支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除非另有其它明确表示,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或其变换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将被理解为包括所陈述的元件或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它元件或其它组成部分。
如图4至图5所示,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余热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余热管理系统的原理示意图。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的一种燃料电池的余热管理系统,包括电堆冷却系统A(图5中粗虚线框内部分)、客舱供暖系统B(图5中细虚线框内部分)以及控制系统C,控制系统C包括控制器以及连接线路。(图5中与控制器通过最细虚线连接的部件部分)。
请参阅图4、图5,在本实施方式中,电堆冷却系统A包括:电堆循环水泵21设置在电堆冷却系统A的主回路上,用以为电堆冷却系统A提供循环动力。冷却液过滤及去离子器19串连在电堆循环水泵21的后方,用以去除冷却液中的杂质以及降低冷却液中的离子浓度。电堆13串连在冷却液过滤及去离子器19的后方用以产生电能。及热交换器8设置在电堆冷却系统A的主回路上,并串连在电堆13的后方,热交换器8用以将电堆13产生的一部分热量交换给客舱供暖系统B。
在本实施方式中,电堆冷却系统A还包括中冷器15以及氢气加热器16。中冷器15与冷却液过滤及去离子器19和电堆13并联地设置在电堆冷却系统A的主回路上,中冷器15通过热交换对空压机压缩后的高温空气进行降温,提高空气密度,中冷器15与电堆13的并联结构可以使电堆13获得较低的入口冷却液温度。氢气加热器16与电堆循环水泵21、冷却液过滤及去离子器19以及电堆13串连设置。氢气加热器16利用电堆13产生的一部分热量给进入电堆13前的氢气预热,以便提高电堆13的工作效率。氢气加热器16入口的冷却液主要来源于电堆13,在吸收了电堆13反应的余热后可以更好地对新鲜氢气进行预热,同时也提高整个系统的能量利用率。
在本实施方式中,电堆冷却系统A还包括电堆膨胀水箱12、第一流量传感器17、第二流量传感器22、以及第二温度传感器14和第三温度传感器18以及压力传感器20。电堆膨胀水箱12通过细管路与电堆冷却系统A的主回路和电堆13连通,电堆膨胀水箱12用以给电堆冷却系统A补充冷却液和排出电堆冷却系统A内部的气泡。第一流量传感器17设置在中冷器15的进口处,用以监测流经中冷器15冷却液流量。第二流量传感器22设置在电堆冷却系统A的主回路上,且位于电堆循环水泵21的进口之前和位于氢气加热器16的出口之后,第二流量传感器22用以监测流经电堆循环水泵21的冷却液的流量。第二温度传感器14和第三温度传感器18分别设置在电堆13的出口和进口处,用以监测电堆13的出口和进口处的冷却液的温度。压力传感器20设置在冷却液过滤及去离子器19的进口处,用以监测冷却液进入冷却液过滤及去离子器19之前的压力情况。
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器数据连接第二温度传感器14、第三温度传感器18、第一流量传感器17、压力传感器20、电堆循环水泵21以及第二流量传感器22,控制器用以接收来自第二温度传感器14、第三温度传感器18、第一流量传感器17、压力传感器20、电堆循环水泵21以及第二流量传感器22的感测数据,并以此来控制电堆冷却系统A的正常运行。
请参阅图4、图5,在本实施方式中,客舱供暖系统B包括:暖风器6与热交换器8串连地设置在客舱供暖系统B的主回路上。及加热循环水泵10与暖风器6串连,且加热循环水泵10和暖风器6与PTC加热器7并联地设置在客舱供暖系统B的主回路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客舱供暖系统B还包括客舱循环水泵9、散热器2、旁通支路E以及客舱膨胀水箱1。客舱循环水泵9与暖风器6和热交换器8串联地设置在客舱供暖系统B的主回路上,客舱循环水泵9用以给客舱供暖系统B提供循环动力。散热器2串连设置在客舱供暖系统B的散热支路D上,散热支路D与暖风器6并联设置,散热器2上设置有散热风扇3。旁通支路E与散热支路D和散热器2、加热循环水泵10以及PTC加热器7并联设置。客舱膨胀水箱1与暖风器6、散热支路D以及旁通支路E并联地设置在客舱供暖系统B的主回路上,客舱膨胀水箱1用以给客舱供暖系统B补充冷却液和排出客舱供暖系统B内的气泡。
在本实施方式中,客舱供暖系统B还包括第一流量控制阀4、第二流量控制阀5以及第一温度传感器11。第一流量控制阀4设置在客舱供暖系统B的主回路上,且位于旁通支路E和散热支路D与客舱供暖系统B的主回路的连接处,第一流量控制阀4包括两个出口,其分别连通旁通支路E和散热支路D,第一流量控制阀4用以控制旁通支路E及散热支路D的流量比例,并以此来控制客舱供暖系统B的冷却液的温度。第二流量控制阀5设置在客舱供暖系统B的主回路上,第二流量控制阀5包括两个进口,其分别连通热交换器8的出口和暖风器6的出口(加热支路F),第二流量控制阀5用以控制客舱供暖系统B的主回路和加热循环水泵10、加热支路F冷却液的流量比例,并以此来控制客舱供暖系统B的暖风器6冷却液的温度。第一温度传感器11设置在散热支路D上,且位于散热器2的出口之后,第一温度传感器11用以监测流经散热器2以后的冷却液的温度,为散热器2操作提供依据。
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器还数据连接散热风扇3、第一流量控制阀4、第二流量控制阀5、PTC加热器7、客舱循环水泵9、加热循环水泵10以及第一温度传感器11,控制器用以接收来自散热风扇3、第一流量控制阀4、第二流量控制阀5、PTC加热器7、客舱循环水泵9、加热循环水泵10以及第一温度传感器11的感测数据,并以此来控制客舱供暖系统B的正常运行。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电堆冷却系统A和客舱供暖系统B通过热交换器8进行热量交换,但电堆冷却系统A和客舱供暖系统B内的冷却液并不相互接触。
如图6所示,图6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余热管理系统的冷启动流动状态(供暖)的原理示意图。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余热管理系统处于冷启动状态时,可分为供暖和不供暖两种情况。在供暖情况下冷启动时,客舱热交换支路G处于关闭状态(可以将第一流量控制阀4关闭,使散热支路D和旁通支路E处于关闭状态),加热支路F由PTC加热器7提供热量,一方面由加热循环水泵10为加热支路F提供循环动力给通过暖风器6给客舱供暖。另一方面由客舱循环水泵9为客舱热交换支路G提供循环动力,通过热交换器8反过来为电堆冷却系统的冷却液预热。同时流经中冷器15的冷却液也可以吸收增压空气热量给电堆冷却系统的冷却液加热。
如图7所示,图7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余热管理系统的冷启动流动状态(不供暖)的原理示意图。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在不需要供暖的情况下冷启动时,第一流量控制阀4和第二流量控制阀5的入口以及加热循环水泵10均关闭,经PTC加热器7加热的客舱供暖系统B的冷却液通过热交换器8给电堆冷却系统的冷却液预热,同时流经中冷器15的冷却液可以吸收增压空气热量给电堆冷却系统的冷却液加热。
如图8所示,图8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余热管理系统的额定工况流动状态(供暖)的原理示意图。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燃料电池处于额定工况运行时,热交换器8的回路正常循环。当在额定工况下供暖运行时,散热器2旁通支路E关闭。客舱供暖系统B的加热循环水泵10正常运行,但PTC加热器7不加热,加热支路F由加热循环水泵10给加热支路F提供循环动力。冷却液经客舱循环水泵9驱动流过暖风热交换器8与电堆冷却系统A进行热交换。之后分为两路,一路流经暖风器6为客舱供暖,另一路流经散热器2对冷却液进行冷却。电堆冷却系统A侧正常循环。
如图9所示,图9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余热管理系统的额定工况流动状态(不供暖)的原理示意图。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燃料电池处于额定工况运行且不需要给客舱供暖时,客舱供暖系统B的加热循环水泵10和PTC加热器7的支路和旁通支路E关闭。客舱供暖系统B侧正常循环,通过调节第一流量控制阀4来控制散热器2出口的冷却液温度,散热降温后的低温冷却液在热交换器8与电堆冷却系统A的冷却液进行热交换降温。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燃料电池的余热管理系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将系统散热器与客舱暖风回路并联集成并归为整车端,一方面可以简化燃料电池系统的设计,另一方面可以优化系统结构,紧凑空间。将系统散热器循环与电堆冷却循环分开为两个闭合回路,各回路的冷却液无干涉单独循环,可以很大程度降低电堆回路的冷却液离子浓度,减小去离子器负荷。去离子器负荷减小以后,整车端零部件的选择不受冷却液电导率限制,零件选择范围更广,有利于降成本。
前述对本发明的具体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描述是为了说明和例证的目的。这些描述并非想将本发明限定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并且很显然,根据上述教导,可以进行很多改变和变化。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选择和描述的目的在于解释本发明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发明的各种不同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以及各种不同的选择和改变。本发明的范围意在由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形式所限定。
Claims (6)
1.一种燃料电池的余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堆冷却系统、客舱供暖系统以及控制系统;
所述电堆冷却系统包括:
电堆循环水泵,其设置在所述电堆冷却系统的主回路上,用以为所述电堆冷却系统提供循环动力;
冷却液过滤及去离子器,其串连在所述电堆循环水泵的后方,用以去除冷却液中的杂质以及降低冷却液中的离子浓度;
电堆,其串连在所述冷却液过滤及去离子器的后方用以产生电能;及
热交换器,其设置在所述电堆冷却系统的主回路上,并串连在所述电堆的后方,所述热交换器用以将所述电堆产生的一部分热量交换给所述客舱供暖系统;
所述客舱供暖系统包括:
第二流量控制阀,其设置在所述客舱供暖系统的主回路上,所述第二流量控制阀包括两个进口及一个出口,所述第二流量控制阀的第一进口与所述热交换器的所述客舱供暖系统一侧的出口连通;
PTC加热器,其在所述客舱供暖系统的主回路上,所述PTC加热器的进口与所述第二流量控制阀的一个出口连通;
客舱循环水泵,其设置在所述客舱供暖系统的主回路上,所述客舱循环水泵用以给所述客舱供暖系统提供循环动力;
其中所述热交换器、所述第二流量控制阀、所述PTC加热器以及所述客舱循环水泵形成一个循环回路;
加热循环水泵,其进口连通在所述PTC加热器的出口和所述客舱循环水泵的进口之间;
暖风器,其进口与所述加热循环水泵的出口连通,所述暖风器的出口与所述第二流量控制阀的另一个出口连通;
其中所述第二流量控制阀、所述PTC加热器、所述加热循环水泵以及所述暖风器形成一个回路;
其中所述第二流量控制阀用以控制所述客舱供暖系统的主回路和所述加热循环水泵、所述PTC加热器的支路冷却液的流量比例,并以此来控制所述客舱供暖系统的所述暖风器冷却液的温度;
第一流量控制阀,其设置在所述客舱供暖系统的主回路上,所述第一流量控制阀包括一个进口及两个出口,所述第一流量控制阀的进口连通于所述热交换器的所述客舱供暖系统一侧的出口和所述第二流量控制阀的进口之间;
且位于旁通支路和散热支路与所述客舱供暖系统的主回路的连接处,所述第一流量控制阀包括两个出口,其分别连通所述旁通支路和所述散热支路,所述第一流量控制阀用以控制所述旁通支路及所述散热支路的流量比例,并以此来控制所述客舱供暖系统的冷却液的温度;
其中所述散热支路通过散热器的进口与所述第一流量控制阀的一个出口连通,通过所述散热器的出口与所述客舱循环水泵的进口连通,所述散热器上设置有散热风扇;
其中所述旁通支路的进口与所述第一流量控制阀的另一个出口连通,所述旁通支路的出口与所述客舱循环水泵的进口连通;
客舱膨胀水箱,其进口与所述第一流量控制阀的一个出口连通,所述客舱膨胀水箱的出口与所述客舱循环水泵的进口连通,所述客舱膨胀水箱用以给所述客舱供暖系统补充冷却液和排出所述客舱供暖系统内的气泡;及
第一温度传感器,其设置在所述散热支路上,且位于所述散热器的出口之后,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用以监测流经所述散热器以后的冷却液的温度;
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的余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堆冷却系统还包括:
中冷器,其与所述冷却液过滤及去离子器和所述电堆并联地设置在所述电堆冷却系统的主回路上;以及
氢气加热器,其与所述电堆循环水泵、所述冷却液过滤及去离子器、以及所述电堆串连设置,所述氢气加热器利用所述电堆产生的一部分热量给进入所述电堆前的氢气预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料电池的余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堆冷却系统还包括:
电堆膨胀水箱,其通过管路与所述电堆冷却系统的主回路和所述电堆连通,所述电堆膨胀水箱用以给所述电堆冷却系统补充冷却液和排出所述电堆冷却系统内部的气泡;
第一流量传感器,其设置在所述中冷器的进口处,用以监测流经所述中冷器冷却液流量;
第二流量传感器,其设置在所述电堆冷却系统的主回路上,且位于所述电堆循环水泵的进口之前和位于所述氢气加热器的出口之后,所述第二流量传感器用以监测流经所述电堆循环水泵的冷却液的流量;
第二温度传感器和第三温度传感器,其分别设置在所述电堆的出口和进口处,用以监测所述电堆的出口和进口处的冷却液的温度;以及
压力传感器,其设置在所述冷却液过滤及去离子器的进口处,用以监测冷却液进入所述冷却液过滤及去离子器之前的压力情况。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料电池的余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数据连接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流量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所述电堆循环水泵以及第二流量传感器,所述控制器用以接收来自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流量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所述电堆循环水泵以及第二流量传感器的感测数据,并以此来控制所述电堆冷却系统的正常运行。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的余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还数据连接所述散热风扇、所述第一流量控制阀、所述第二流量控制阀、所述PTC加热器、所述客舱循环水泵、所述加热循环水泵以及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控制器用以接收来自所述散热风扇、所述第一流量控制阀、所述第二流量控制阀、所述PTC加热器、所述客舱循环水泵、所述加热循环水泵以及第一温度传感器的感测数据,并以此来控制所述客舱供暖系统的正常运行。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的余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堆冷却系统和所述客舱供暖系统通过所述热交换器进行热量交换,但所述电堆冷却系统和所述客舱供暖系统内的冷却液并不相互接触。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141796.8A CN111342081B (zh) | 2020-03-04 | 2020-03-04 | 燃料电池的余热管理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141796.8A CN111342081B (zh) | 2020-03-04 | 2020-03-04 | 燃料电池的余热管理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342081A CN111342081A (zh) | 2020-06-26 |
CN111342081B true CN111342081B (zh) | 2022-09-09 |
Family
ID=711880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141796.8A Active CN111342081B (zh) | 2020-03-04 | 2020-03-04 | 燃料电池的余热管理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342081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785991A (zh) * | 2020-06-30 | 2020-10-16 | 中国北方发动机研究所(天津) | 一种低压质子交换膜氢燃料电池发电系统 |
CN112909307B (zh) * | 2020-10-20 | 2022-03-29 | 武汉众宇动力系统科技有限公司 | 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和燃料电池热管理方法 |
CN112248754A (zh) * | 2020-10-30 | 2021-01-22 | 浙江飞碟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纯电动车水暖ptc加热器控制系统及方法 |
CN112968192A (zh) * | 2021-02-02 | 2021-06-15 |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 车辆热管理系统 |
CN112510223B (zh) * | 2021-02-07 | 2021-04-30 | 河南氢枫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氢燃料电池余热回收系统及方法 |
CN112928303A (zh) * | 2021-02-24 | 2021-06-08 | 上海捷氢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与一种燃料电池系统 |
CN113113632B (zh) * | 2021-03-30 | 2022-05-03 | 湖南行必达网联科技有限公司 | 燃料电池热能回收系统、方法及燃料电池汽车 |
CN113119689A (zh) * | 2021-03-31 | 2021-07-16 | 黄冈格罗夫氢能汽车有限公司 | 一种燃料电池热管理能量回收利用系统 |
CN113097529A (zh) * | 2021-04-01 | 2021-07-09 | 上海恒劲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燃料电池及其内循环系统 |
CN113130934B (zh) * | 2021-04-13 | 2023-03-24 | 上海高诗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燃料电池整车集成式热管理系统 |
CN113130935A (zh) * | 2021-04-13 | 2021-07-16 | 上海高诗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燃料电池尾排热能量循环利用系统 |
CN113793947B (zh) * | 2021-08-03 | 2023-11-14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州供电局 | 燃料电池余热利用系统及能源系统 |
CN114335624B (zh) * | 2021-08-23 | 2023-11-17 | 郑州意昂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N113937325B (zh) * | 2021-09-08 | 2023-03-10 | 佛山仙湖实验室 | 一种燃料电池发动机热管理控制方法 |
CN114068984B (zh) * | 2021-10-25 | 2023-02-17 |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 用于氢燃料电池系统的余热回收系统 |
CN113978274A (zh) * | 2021-11-15 | 2022-01-28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插电式燃料电池混合动力汽车热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N114220989B (zh) * | 2021-12-07 | 2024-01-30 | 安徽理安极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燃料电池电堆的散热系统 |
CN114864997B (zh) * | 2022-05-17 | 2024-03-19 | 太原理工大学 | 一种燃料电池的冷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N114865001A (zh) * | 2022-05-31 | 2022-08-05 |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降低冷却液电导率的冷却系统、冷却系统台架及应用 |
CN116331457B (zh) * | 2022-11-30 | 2024-02-09 | 深海技术科学太湖实验室 | 用于深海载人平台的热能管理系统及淡水循环供暖方法 |
CN117154133B (zh) * | 2023-10-30 | 2024-03-12 | 招商局海洋装备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船用燃料电池综合热管理系统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7637906U (zh) * | 2017-12-28 | 2018-07-20 | 杭州银轮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含两级非混合循环水路的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 |
CN109278590A (zh) * | 2018-09-28 | 2019-01-29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氢燃料电池汽车热管理系统 |
CN109830708A (zh) * | 2019-02-25 | 2019-05-31 | 北方工业大学 | 一种燃料电池汽车动力总成的耦合热管理系统 |
CN109888330A (zh) * | 2019-02-01 | 2019-06-14 | 清华大学 | 燃料电池控制系统和燃料电池装置 |
CN209056554U (zh) * | 2018-09-25 | 2019-07-02 | 吉林大学 | 一种车用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 |
CN110712496A (zh) * | 2019-10-21 | 2020-01-21 | 上海捷氢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燃料电池车辆的热管理系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141326B2 (en) * | 2001-04-06 | 2006-11-28 |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Warm-up apparatus for fuel cell |
JP5387762B2 (ja) * | 2010-05-19 | 2014-01-15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及び燃料電池の熱を利用して暖房を行なう方法 |
US10052932B2 (en) * | 2015-11-06 | 2018-08-21 | Toyota Motor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North America, Inc. | Vehicle waste energy harvesting system |
-
2020
- 2020-03-04 CN CN202010141796.8A patent/CN111342081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7637906U (zh) * | 2017-12-28 | 2018-07-20 | 杭州银轮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含两级非混合循环水路的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 |
CN209056554U (zh) * | 2018-09-25 | 2019-07-02 | 吉林大学 | 一种车用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 |
CN109278590A (zh) * | 2018-09-28 | 2019-01-29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氢燃料电池汽车热管理系统 |
CN109888330A (zh) * | 2019-02-01 | 2019-06-14 | 清华大学 | 燃料电池控制系统和燃料电池装置 |
CN109830708A (zh) * | 2019-02-25 | 2019-05-31 | 北方工业大学 | 一种燃料电池汽车动力总成的耦合热管理系统 |
CN110712496A (zh) * | 2019-10-21 | 2020-01-21 | 上海捷氢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燃料电池车辆的热管理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342081A (zh) | 2020-06-2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342081B (zh) | 燃料电池的余热管理系统 | |
CN111129541A (zh) | 车用燃料电池的热循环管理系统 | |
CN211404638U (zh) | 一种车辆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 |
CN111231619A (zh) | 车辆热管理系统和车辆 | |
CN102610838A (zh) | 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燃料电池系统及具有该系统的车辆 | |
CN210668548U (zh) | 燃料电池综合热管理系统及燃料电池电动车 | |
CN106299411A (zh) | 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和具有其的车辆 | |
CN110492134A (zh) | 一种燃料电池发动机冷却系统 | |
CN114161997B (zh) | 双电堆大功率氢燃料电池汽车热管理系统 | |
CN113978274A (zh) | 插电式燃料电池混合动力汽车热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114361514A (zh) | 一种车用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113119689A (zh) | 一种燃料电池热管理能量回收利用系统 | |
CN112635788B (zh) | 一种燃料电池汽车的热管理系统和热管理方法 | |
CN211376819U (zh) | 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 | |
CN114792824A (zh) | 一种集成式热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9216727A (zh) | 一种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的冷却系统 | |
CN113097529A (zh) | 一种燃料电池及其内循环系统 | |
CN219696540U (zh) | 热管理集成模块和车辆 | |
CN113258096A (zh) | 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 | |
CN217455588U (zh) | 热管理系统及工程机械 | |
CN216659651U (zh) | 一种燃料电池汽车热管理系统及燃料电池汽车 | |
CN113954697B (zh) | 燃料电池辅助系统与电池热管理集成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114447474B (zh) | 一种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及其方法 | |
CN212272375U (zh) | 一种热管理装置及车辆 | |
CN112864414A (zh) | 燃料电池综合热管理系统及燃料电池电动车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E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626 Assignee: Beijing Yuchai Xingshunda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Assignor: Guangxi Yuchai Machinery Co.,Ltd. Contract record no.: X2024980002842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Waste heat management system for fuel cells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909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240315 |
|
E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