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230396U - 物料转运系统及加工设备 - Google Patents

物料转运系统及加工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230396U
CN218230396U CN202222001119.3U CN202222001119U CN218230396U CN 218230396 U CN218230396 U CN 218230396U CN 202222001119 U CN202222001119 U CN 202222001119U CN 218230396 U CN218230396 U CN 2182303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arm
limiting
close
supporting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001119.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建建
黄超
朱加坤
黎勇军
杨朝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ans CN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ans CN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ans CN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ans CN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001119.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23039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2303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23039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andcar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物料转运系统及加工设备,包括料箱和小车;料箱包括箱体和第一限位组件,第一限位组件连接在箱体上;小车包括小车本体和第一支撑组件,第一支撑组件连接在小车本体上;车本体能够带动第一支撑组件靠近料箱,以对料箱提供支撑力;第一限位组件能够与第一支撑组件配合,以便对第一支撑组件靠近料箱的运动进行导向限位。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第一限位组件和第一支撑组件的配合,使第一支撑组件能够更准确地移动至预定位置,这样可以保证料箱在第一支撑组件上的放置位置的误差在允许范围内,使得小车在将料箱移送到目标工位后,可以更方便将料箱放置在该工位的相应支撑物体上。

Description

物料转运系统及加工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自动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物料转运系统及加工设备。
背景技术
在自动加工技术领域,物料的转运是很重要的一环,其中,物料的转运通常是通过物料转运系统实现的。物料转运系统通常包括料架、料箱以及小车。料架的支撑装置用于支撑放置料箱,料箱用于存放待加工工件,小车用于将料架上的料箱搬运至目标工位,以方便对待加工工件进行下一步加工。
其中,小车包括小车本体和支撑臂(支撑臂也可以是其他支撑组件),支撑臂设置小车本体上,用于对料箱提供支撑力。工作时,小车本体朝向料箱移动,直至带动支撑臂移动至料箱的下方预定位置后停止;然后,料架的支撑装置向下运动,使料箱落在小车的支撑臂上,此时,支撑臂与料箱接触,以对料箱提供支撑力;随后,小车本体再次移动,以将料箱移送至目标工位。
但是,小车本体朝向料箱移动时,容易出现偏差,料箱落在支撑臂上以后,使得支撑臂与料箱之间的位置偏差会超出允许的范围,进而导致小车不能将料箱放置到目标工位的相应支撑物体上。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物料转运系统中,料箱落在小车的支撑臂上以后,小车的支撑臂与料箱之间的位置偏差会超出允许的范围的问题,提供一种物料转运系统及加工设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物料转运系统,包括料箱和小车;所述料箱包括箱体和第一限位组件,所述第一限位组件连接在所述箱体上;所述小车包括小车本体和第一支撑组件,所述第一支撑组件连接在所述小车本体上;所述小车本体能够带动所述第一支撑组件靠近所述料箱,以对所述料箱提供支撑力;所述第一限位组件能够与所述第一支撑组件配合,以便对所述第一支撑组件靠近所述料箱的运动进行导向限位。
可选的,所述第一限位组件包括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第二限位件间隔设在所述箱体上;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所述第一支撑臂和所述第二支撑臂间隔设置在所述小车本体上;所述第一支撑组件靠近所述料箱时,所述第一限位件能够在所述第一支撑臂背离所述第二支撑臂的一侧对所述第一支撑臂限位,所述第二限位件能够在所述第二支撑臂背离所述第一支撑臂的一侧对所述第二支撑臂限位;或者,所述第一支撑组件靠近所述料箱时,所述第一限位件能够在所述第一支撑臂靠近所述第二支撑臂的一侧对所述第一支撑臂限位,所述第二限位件能够在所述第二支撑臂靠近所述第一支撑臂的一侧对所述第二支撑臂限位。
可选的,所述第一支撑臂包括支撑臂本体和滚动件,所述支撑臂本体安装在所述小车本体上,所述滚动件转动安装在所述支撑臂本体的侧面,且所述滚动件凸出所述支撑臂本体的侧面;所述第一支撑组件靠近所述料箱时,所述滚动件能够以滚动摩擦的方式与所述第一限位件接触。
可选的,所述第一支撑臂包括支撑臂本体和多个滚珠;所述支撑臂本体安装在所述小车本体上;多个所述滚珠间隔设置在所述支撑臂本体的上表面,并能够相对所述支撑臂本体万向转动;所述滚珠凸出所述支撑臂本体的上表面,以便与所述箱体接触。
可选的,沿着所述第一限位件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一限位件包括第一段结构和第二段结构;沿着所述第二限位件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二限位件包括第三段结构和第四段结构;其中,所述第一段结构与所述第三段结构相对,所述第二段结构与所述第四段结构相对;所述第一段结构靠近所述第二限位件的表面为第一斜面,且沿着由所述第一段结构至所述第二段结构的方向,所述第一斜面逐渐靠近所述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三段结构靠近所述第一限位件的表面为第二斜面,且沿着由所述第三段结构至所述第四段结构的方向,所述第二斜面逐渐靠近所述第一限位件;或者,所述第一段结构背离所述第二限位件的表面为第三斜面,且沿着由所述第一段结构至所述第二段结构的方向,所述第三斜面逐渐远离所述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三段结构靠近所述第一限位件的表面为第四斜面,且沿着由所述第三段结构至所述第四段结构的方向,所述第四斜面逐渐远离所述第一限位件。
可选的,所述小车还包括第二支撑组件,所述第二支撑组件包括第三支撑臂和第四支撑臂,所述第三支撑臂和所述第四支撑臂均设置在所述小车本体上;所述第一支撑臂、所述第二支撑臂、所述第三支撑臂以及所述第四支撑臂均间隔设置;所述料箱还包括第二限位组件,所述第二限位组件包括间隔设置在所述箱体上的第三限位件和第四限位件;所述第二支撑组件靠近所述料箱时,所述第三限位件能够在所述第三支撑臂背离所述第四支撑臂的一侧对所述第三支撑臂限位,所述第四限位件能够在所述第四支撑臂背离所述第三支撑臂的一侧对所述第三支撑臂限位;或者,所述第一支撑组件靠近所述料箱时,所述第三限位件能够在所述第三支撑臂靠近所述第四支撑臂的一侧对所述第三支撑臂限位,所述第四限位件能够在所述第四支撑臂靠近所述第三支撑臂的一侧对所述第四支撑臂限位;其中,所述第一支撑组件靠近所述料箱时,所述第一支撑组件能够沿着所述第一限位组件的前端至所述第一限位组件的后端的方向运动,所述第一限位组件的前端凸出所述第二限位组件的前端,使得所述第一支撑臂靠近所述料箱时,能够先通过所述第一限位组件对所述第一支撑组件进行限位,然后再通过所述第二限位组件对所述第二支撑组件进行限位。
可选的,所述第一支撑臂包括支撑臂本体和滚动件,所述支撑臂本体安装在所述小车本体上,所述滚动件转动安装在所述支撑臂本体的侧面,且所述滚动件凸出所述支撑臂本体的侧面;所述第一支撑组件靠近所述料箱时,所述滚动件能够以滚动摩擦的方式与所述第一限位件接触。
可选的,所述小车还包括第一检测器和第二检测器;所述第一检测器安装在所述支撑组件的第一区域,以检测所述箱体是否到达所述第一区域;所述第二检测器安装在所述支撑组件的第二区域,以检测所述箱体是否到达所述第二区域;其中,所述第一区域位于所述第二区域的前方。
可选的,所述小车还包括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安装在所述第二区域,所述限位块能够在所述箱体到达所述第二区域时与所述箱体抵触。
可选的,所述第一支撑组件上设有凹槽,所述第一检测器设置在所述凹槽内,所述第二检测器设置在所述凹槽外。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加工设备,包括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物料转运系统。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物料转运系统及加工设备中,当小车本体带动第一支撑组件靠近料箱上,通过第一限位组件和第一支撑组件的配合,使第一支撑组件能够更准确地移动至预定位置,这样可以保证料箱在第一支撑组件上的放置位置的误差在允许范围内,使得小车在将料箱移送到目标工位后,可以更方便将料箱放置在该工位的相应支撑物体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物料转运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物料转运系统的小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提供的物料转运系统小车与料箱的配合示意图一;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提供的物料转运系统小车与料箱的配合示意图二;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提供的物料转运系统小车与料箱的配合示意图三;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物料转运系统的小车的支撑臂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提供的物料转运系统小车与料箱的配合示意图一;
图8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提供的物料转运系统小车与料箱的配合示意图二。
说明书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100、物料转运系统;10、料箱;20、小车;30、料架;
1、箱体;
2、第一限位组件;21、第一限位件;211、第一段结构;212、第二段结构;22、第二限位件;221、第三段结构;222、第四段结构;
3、小车本体;
4、第一支撑组件;41、第一支撑臂;411、支撑臂本体;412、滚动件;413、安装槽;414、连接孔;415、转轴;416、螺栓;417、滚珠;418、滚珠座;419、安装孔;42、第二支撑臂
5、限位通道;
6a、第一检测器;6b、第二检测器;6c、限位块;
7、第二支撑组件;71、第三支撑臂;72、第四支撑臂;
8、第二限位组件;81、第三限位件;811、第三斜面;82、第四限位件;821、第四斜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3所示,在一实施例中,物料转运系统100包括料箱10和小车20。其中,料箱10包括箱体1和第一限位组件2,第一限位组件2连接在箱体1上;小车20包括小车本体3和第一支撑组件4,第一支撑组件4安装在小车本体3上;小车本体3能够带动第一支撑组件4靠近料箱10,以便通过第一支撑组件4对料箱10提供支撑力;其中,第一支撑组件4靠近料箱10时,第一限位组件2能够与第一支撑组件4配合,以便对第一支撑组件4靠近料箱10的运动进行导向限位,使第一支撑组件能4够更准确地移动至预定位置,这样可以保证料箱10在第一支撑组件4上的放置位置的误差在允许范围内,使得小车20在将料箱10移送到目标工位后,可以更方便将料箱10放置在该工位的相应支撑物体上。
如图1和图3所示,物料转运系统100还包括料架30,料架30包括架体和支撑装置,支撑装置安装在架体上,且支撑装置可以相对架体上下运动。使用时,料箱10放置在支撑装置上,当第一支撑组件4移动到位时,支撑装置可以向下运动(比如第一支撑组件4运动到图5示出的位置时,支撑装置可以向下运动),进而带动料箱10向下运动,并最终使料箱10落在第一支撑组件4上,此时小车本体3运动便可以带动料箱10运动。另外,当向料架30上放置料箱10时,先通过小车20将料箱10移动至料架30的预定位置,然后支撑装置向上运动,以托起料箱10,使得料箱10与第一支撑组件4脱离接触,此时,便完成了向料架30放置料箱10。此外,料架30的设置可以是采用现有设计,本实施例在此不做过多说明。
如图2和图3所示,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限位组件2包括第一限位件21和第二限位件22,第一限位件21和第二限位件22间隔设置在箱体1上。第一支撑组件4靠近料箱10,第一支撑组件4能够伸入第一限位件21和第二限位件22之间,此时,第一限位件21和第二限位件22能够分别对第一支撑组件4的相对的两侧进行施力,以实现对第一支撑组件4的导向限位。
在本实施例中,当料箱10放置到小车20上以后,第一限位件21和第二限位件22位于第一支撑组件4的两侧,此时这两个限位件依旧能够对第一支撑组件4进行限位,有效避免小车20移送料箱10的过程中料箱在第一支撑组件上相对小车20移动。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限位件21和第二限位件22均为板状结构,其材质可以是塑料材质,这样可以减小第一支撑组件4的摩擦损耗。另外,第一限位件21和第二限位件22可拆卸地安装在箱体1上,这样第一限位件21和第二限位件22损坏时,只需更换相应的限位件即可,从而可以降低维护成本。
如图2和图3所示,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支撑组件4包括第一支撑臂41和第二支撑臂42,第一支撑臂41和第二支撑臂42间隔设置在小车本体3上。第一支撑组件4靠近料箱10时,第一限位件21能够在第一支撑臂41背离第二支撑臂42的一侧对第一支撑臂41限位,第二限位件22能够在第二支撑臂42背离第一支撑臂41的一侧对第二支撑臂42限位。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臂41和第二支撑臂42左右间隔设置,第一支撑组件4靠近料箱10时,第一限位件21和第二限位件22可以在第一支撑组件4的左右两侧与其抵触。其中,在图3示出的方向中,左右方向平行X轴方向,前后方向平行于Y轴方向,上下方向平行于Z轴方向。
如图3至图5所示,第一限位件21和第二限位件22之间形成限位通道5,其中,图3示出的是第一支撑组件4还未置入限位通道5时的视图,图4示出的是第一支撑组件4的一部分置入限位通道5时的视图,其中图5示出的是第一支撑组件4完全置入限位通道5时的视图。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组件4的宽度通常是小于限位通道5的宽度,其中,第一支撑组件4的宽度是指第一支撑臂41背离第二支撑臂42的表面与第二支撑臂42背离第一支撑臂41的表面之间的间距,限位通道5的宽度是指第一限位件21和第二限位件22之间的间距。另外,小车20朝向料箱10运动时,若第一支撑臂41与限位通道5的长度方向与限位通道5的长度方向的夹角在预定范围之外时,则此时在小车本体3朝向料箱10运动过程中,第一支撑组件4可以对第一限位件21和第二限位件22施力,使料箱10逐渐摆正。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组件4的各支撑臂均固定在小车本体3上,此时第一支撑组件4通常只能通过小车本体3的运动,使其伸入第一限位件21和第二限位件22之间。
如图3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沿着第一限位件21的长度方向,第一限位件21包括第一段结构211和第二段结构212;沿着第二限位件22的长度方向,第二限位件22包括第三段结构221和第四段结构222;其中,第一段结构211与第三段结构221相对,第二段结构212与第四段结构222相对;此时,第一段结构211和第三段结构221直接的间隔区域形成第一通道,第二段结构212和第四段结构222之间的间隔区域形成第二通道,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二者共同组成限位通道5,第一通道背离第二通道的一端即为限位通道5的一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件21的长度方向和第二限位件22的长度方向均可以是与Y轴平行,第一段结构211至第二段结构212的方向可以是由前到后的方向,此时,第三段结构221至第四段结构222的方向也为由前到后的方向。
如图3所示,第一段结构211靠近第二限位件22的表面为第一斜面213,且沿着由第一段结构211至第二段结构212的方向,第一斜面213逐渐靠近第二限位件22;第三段结构221靠近第一限位件21的表面为第二斜面223,且沿着由第三段结构221至第四段结构222的方向,第二斜面223逐渐靠近第一限位件21。此时,第一通道呈喇叭状结构,使用时,第一支撑组件4从第一通道背离第二通道的一端进入限位通道5,这样更方便第一支撑组件4进入限位通道5。另外,第一通道靠近第二通道的一端的开口的宽度与第二通道靠近第一通道的一端的开口的宽度相等,此时第一通道与第二通道之间平滑过渡。此外,第二通道各区域的宽度均相同。
如图6所示,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支撑臂41包括支撑臂本体411和滚动件412。支撑臂本体411安装在小车本体3上,滚动件412转动安装在支撑臂本体411侧面,并凸出支撑臂本体411的侧面,第一支撑组件4靠近料箱10时,滚动件412能够与第一限位件21抵触,并能够转动,使得滚动件412以滚动摩擦的方式与第一限位件21接触。
具体的,当第一限位件21对第一支撑臂41背离第二支撑臂42的表面限位时,滚动件412转动安装在支撑臂本体411背离第二支撑臂42的表面上。另外,滚动件412设有多个,这些滚动件412沿着支撑臂本体41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其中,支撑臂本体411宽度方向平行于X轴方向,支撑臂本体411的长度方向平行于Y轴,支撑臂本体411的厚度方向平行于Z轴。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多个”是指大于或等于两个。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滚动件412相对支撑臂本体411转动所环绕的轴线平行于Z轴方向。此外,滚动件412可以是滚轮等。
如图6所述,在一实施例中,支撑臂本体411背离第二支撑臂42的表面上设有安装槽413,滚动件412均可转动地安装在安装槽413内。
另外,如图6所示,支撑臂本体411上设有连接孔414,连接孔414沿着Z轴方向贯穿支撑臂本体411,且连接孔414与安装槽413连通。第一支撑臂41还包括转轴415和螺栓416,其中,转轴415的第一端穿设于与连接孔414,滚动件412套设在转轴415上,并能够相对转轴415转动。另外,转轴415的第二端设有凸缘,凸缘与支撑臂本体411抵触,转轴415的第一端的端面设有螺纹孔,螺栓416与该螺纹孔配合,且螺栓416的螺栓416头抵触在支撑臂本体411上,此时通过转轴415与螺栓416的配合便将滚动件412转动连接在支撑臂本体411上。
如图6所示,第一支撑臂41除了包括支撑臂本体411之外,还包括多个滚珠417;这些滚珠417间隔设置在支撑臂本体411的上表面,并能够相对支撑臂本体411万向转动;同时,滚珠417凸出支撑臂本体411的上表面,以便与箱体1接触。使用过程中,放置在第一支撑臂41上的料箱10的箱体1直接与滚珠417接触,这样更方便料箱10的摆正。另外,各滚珠417沿着Y轴方向间隔设置。
如图6所示,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支撑臂41还包括滚珠座418,滚珠座418安装在支撑臂本体411上,滚珠417安装在滚珠座418内,并能够在滚珠座418内万向转动。在实际产品中,滚珠417和滚珠座418分别为一万向球结构的两个部件,生产时直接将该万向球结构安装在支撑臂本体411上即可,从而可以提高第一支撑臂41的装配效率。另外,支撑臂本体411上还设有多个安装孔419,各滚珠座418分别安装在这些安装孔内。
另外,第二支撑臂42与第一支撑臂41的结构设置相同,以便使第二支撑臂42与第二限位件22之间以滚动摩擦的方式接触。
如图6所示,在一实施例中,小车20还包括第一检测器6a和第二检测器7a。第一检测器6a安装在第一支撑组件4的第一区域,以检测箱体1是否到达第一区域;第二检测器7a安装在第一支撑组件4的第二区域,以检测箱体1是否到达第二区域;其中,第一区域位于第二区域的前方,第一检测器6a和第二检测器7a均可以是光电传感器等。实际工作时,当小车本体3朝向料箱10运动时,若检测到箱体1达到第一区域,则控制小车本体3开始减速;后续再检测到箱体1达到第二区域,则说明小车本体3运动到位,此时小车本体3停止运动。
如图6和图7所示,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支撑组件4上设有凹槽4a,第一检测器6a设置在凹槽4a内,这样可以有效避免第一检测器6a与料箱10产生碰撞。同时,第二检测器7a设置在凹槽4a外,以免两个检测器的工作产生干涉。在实际产品中,第一检测器6a和第二检测器7a均安装在支撑臂本体411上,凹槽4a设置在支撑臂本体411上。
如图6所示,在一实施例中,小车20还包括限位块6c,限位块6c安装在第二区域,且限位块6c能够在箱体1到达所述第二区域时与箱体1抵触,以免箱体1继续相对小车本体3运动。
如图3所示,在一实施例中,小车20还包括第二支撑组件7,第二支撑组件7和第一支撑组件4共同对料箱10提供支撑力,当第一支撑组件4靠近料箱10时,第二支撑组件7也靠近料箱10。料箱10还包括第二限位组件8,第二限位件8与第二支撑组件7配合,以便对第二支撑组件7靠近料箱10的运动进行导向。第二限位组件8包括间隔设置在箱体1上的第三限位件81和第四限位件82;当第二支撑组件7靠近料箱10时,第三限位件81和第四限位件82能够分别对第二支撑组件7的两侧进行施力,以便对第二支撑组件7进行限位。
另外,第一支撑组件4靠近料箱10时,第一支撑组件4能够沿着第一限位组件2的前端至第一限位组件2的后端的方向运动,此时,第一限位组件2的前端凸出第二限位组件8的前端,使得第一支撑臂41靠近料箱10时,第一限位组件2先与第一支撑组件4进行配合,一段时间后,第二下文组件8才能够与第二支撑组件7配合。也即小车20靠近料箱10时,能够先通过第一限位组件2对第一支撑组件4进行限位,然后再通过第二限位组件8对第二支撑组件7进行限位。实际使用时,可以先通过第一限位组件2对第一支撑组件4进行粗限位,然后再通过第二限位组件8对第二支撑组件7进行精确限位。此时,如图3所示,假设第一限位件21和第二限位件22之间的间距为D1,第三限位件81背离第四限位件82的表面与第三限位件81背离第四限位件82的表面之间的间距为D2,第一支撑组件4的宽度为D3,第三支撑臂71与第四支撑臂72之间间距为D4,则D1-D3>D4-D2。
如图2和图3所示,第二支撑组件7包括第三支撑臂71和第四支撑臂72,第三支撑臂71和第四支撑臂72左右间隔设置在小车本体3上,且第一支撑臂41、第二支撑臂42、第三支撑臂71以及第四支撑臂72均间隔设置,且这四个支撑臂是在左右方向上间隔设置。第一支撑组件4靠近料箱10时,第三限位件81能够在第三支撑臂71靠近第四支撑臂72的一侧对第三支撑臂71限位,第四限位件82能够在第四支撑臂72靠近第三支撑臂71的一侧对第四支撑臂72限位。
如图3所示,在一实施例中,第二支撑组件7位于第一支撑臂41和第二支撑臂42之间,其中,第一支撑臂41、第三支撑臂71、第四支撑臂72以及第二支撑臂42依次间隔设。另外,第三支撑臂71和第四支撑臂72的结构设置均与第一支撑臂41相同。
如图3所示,在Y轴方向上,第三限位件81靠近第一段结构211的一端设有第三斜面811,第三斜面811位于第三限位件81背离第四限位件82的一侧;在Y轴方向上,第四限位件82靠近第一段结构211的一端设有第四斜面821,第四斜面821位于第四限位件82背离第三限位件81的一侧。
上述相关设计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进行替换,比如:
如图7所示,在该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在该实施例中,第一支撑组件4靠近料箱10时,第一限位件21能够在第一支撑臂41靠近第二支撑臂42的一侧对第一支撑臂41限位,第二限位件22能够在第二支撑臂42靠近第一支撑臂41的一侧对第二支撑臂42限位。也即第一支撑臂41和第二支撑臂42分别位于第一限位组件2的左右两侧,此时,第一限位件21和第二限位件22可以是一体结构。第一支撑组件4靠近料箱10时,第一支撑臂41和第二支撑臂42分位于第一限位组件2的左右两侧,第一限位组件2的左右两侧可以分别对第一支撑臂41和第二支撑臂42施力,以便对第一支撑组件4靠近料箱10的运动进行导向限位。
另外在图7示出的实施例中,第一支撑组件4支撑料箱10时,第一支撑臂41位于第一限位件21背离第二限位件22的一侧,第二支撑臂42位于第二限位件22背离第一限位件21的一侧。另外,在该实施例中,第一斜面213位于第一限位件21背离第二限位件22的一侧,第二斜面223位于第二限位件22背离第一限位件21的一侧。
如图8所示,在该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在该实施例中,第一支撑组件4靠近所述料箱10时,第三限位件81能够在第三支撑臂71靠近第四支撑臂72的一侧对第三支撑臂71限位,第四限位件82能够在第四支撑臂72靠近第三支撑臂71的一侧对第四支撑臂72限位;此时第三支撑臂71和第四支撑臂72均位于第三限位件81和第四限位件82之间。同时,在该实施例中,第三斜面811位于第三限位件81靠近第四限位件82的一侧,第四斜面821位于第四限位件82靠近第三限位件81的一侧。
另外在图8示出的实施例中,第三限位件81和第四限位件82分别位于第二限位组件7的左右两侧,此时,第三支撑臂71和第四支撑臂72可以是一体结构。第二支撑组件8靠近料箱10时,第三限位件81和第四限位件82可以分别对第二支撑组件8的左右两侧施力,以便对第二支撑组件8靠近料箱10的运动进行导向限位。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加工设备,该加工设备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物料转运系统100。这样可以保证料箱10在小车20上的放置位置的误差在允许范围内,使得小车20在将料箱10移送到目标工位后,可以更方便将料箱10放置在该工位的相应支撑物体上,同时还可以使料箱10在该工位上的放置位置的更准确,进而利于对料箱10进行下一步操作。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物料转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料箱和小车;
所述料箱包括箱体和第一限位组件,所述第一限位组件连接在所述箱体上;
所述小车包括小车本体和第一支撑组件,所述第一支撑组件连接在所述小车本体上;
所述小车本体能够带动所述第一支撑组件靠近所述料箱,以对所述料箱提供支撑力;
所述第一限位组件能够与所述第一支撑组件配合,以便对所述第一支撑组件靠近所述料箱的运动进行导向限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料转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组件包括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第二限位件间隔设在所述箱体上;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所述第一支撑臂和所述第二支撑臂间隔设置在所述小车本体上;
所述第一支撑组件靠近所述料箱时,所述第一限位件能够在所述第一支撑臂背离所述第二支撑臂的一侧对所述第一支撑臂限位,所述第二限位件能够在所述第二支撑臂背离所述第一支撑臂的一侧对所述第二支撑臂限位;
或者,所述第一支撑组件靠近所述料箱时,所述第一限位件能够在所述第一支撑臂靠近所述第二支撑臂的一侧对所述第一支撑臂限位,所述第二限位件能够在所述第二支撑臂靠近所述第一支撑臂的一侧对所述第二支撑臂限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物料转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臂包括支撑臂本体和多个滚珠;
所述支撑臂本体安装在所述小车本体上;
多个所述滚珠间隔设置在所述支撑臂本体的上表面,并能够相对所述支撑臂本体万向转动;
所述滚珠凸出所述支撑臂本体的上表面,以便与所述箱体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物料转运系统,其特征在于,沿着所述第一限位件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一限位件包括第一段结构和第二段结构;沿着所述第二限位件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二限位件包括第三段结构和第四段结构;其中,所述第一段结构与所述第三段结构相对,所述第二段结构与所述第四段结构相对;
所述第一段结构靠近所述第二限位件的表面为第一斜面,且沿着由所述第一段结构至所述第二段结构的方向,所述第一斜面逐渐靠近所述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三段结构靠近所述第一限位件的表面为第二斜面,且沿着由所述第三段结构至所述第四段结构的方向,所述第二斜面逐渐靠近所述第一限位件;或者,
所述第一段结构背离所述第二限位件的表面为第三斜面,且沿着由所述第一段结构至所述第二段结构的方向,所述第三斜面逐渐远离所述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三段结构靠近所述第一限位件的表面为第四斜面,且沿着由所述第三段结构至所述第四段结构的方向,所述第四斜面逐渐远离所述第一限位件。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物料转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小车还包括第二支撑组件,所述第二支撑组件包括第三支撑臂和第四支撑臂,所述第三支撑臂和所述第四支撑臂均设置在所述小车本体上;所述第一支撑臂、所述第二支撑臂、所述第三支撑臂以及所述第四支撑臂均间隔设置;
所述料箱还包括第二限位组件,所述第二限位组件包括间隔设置在所述箱体上的第三限位件和第四限位件;
所述第二支撑组件靠近所述料箱时,所述第三限位件能够在所述第三支撑臂背离所述第四支撑臂的一侧对所述第三支撑臂限位,所述第四限位件能够在所述第四支撑臂背离所述第三支撑臂的一侧对所述第三支撑臂限位;或者,所述第一支撑组件靠近所述料箱时,所述第三限位件能够在所述第三支撑臂靠近所述第四支撑臂的一侧对所述第三支撑臂限位,所述第四限位件能够在所述第四支撑臂靠近所述第三支撑臂的一侧对所述第四支撑臂限位;
其中,所述第一支撑组件靠近所述料箱时,所述第一支撑组件能够沿着所述第一限位组件的前端至所述第一限位组件的后端的方向运动,所述第一限位组件的前端凸出所述第二限位组件的前端,使得所述第一支撑臂靠近所述料箱时,能够先通过所述第一限位组件对所述第一支撑组件进行限位,然后再通过所述第二限位组件对所述第二支撑组件进行限位。
6.根据权利要求2-5任意一项所述的物料转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臂包括支撑臂本体和滚动件,所述支撑臂本体安装在所述小车本体上,所述滚动件转动安装在所述支撑臂本体的侧面,且所述滚动件凸出所述支撑臂本体的侧面;
所述第一支撑组件靠近所述料箱时,所述滚动件能够以滚动摩擦的方式与所述第一限位件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料转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小车还包括第一检测器和第二检测器;
所述第一检测器安装在所述支撑组件的第一区域,以检测所述箱体是否到达所述第一区域;
所述第二检测器安装在所述支撑组件的第二区域,以检测所述箱体是否到达所述第二区域;
其中,所述第一区域位于所述第二区域的前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物料转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小车还包括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安装在所述第二区域,所述限位块能够在所述箱体到达所述第二区域时与所述箱体抵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物料转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组件上设有凹槽;
所述第一检测器设置在所述凹槽内;
所述第二检测器设置在所述凹槽外。
10.一种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物料转运系统。
CN202222001119.3U 2022-07-29 2022-07-29 物料转运系统及加工设备 Active CN2182303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001119.3U CN218230396U (zh) 2022-07-29 2022-07-29 物料转运系统及加工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001119.3U CN218230396U (zh) 2022-07-29 2022-07-29 物料转运系统及加工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230396U true CN218230396U (zh) 2023-01-06

Family

ID=846769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001119.3U Active CN218230396U (zh) 2022-07-29 2022-07-29 物料转运系统及加工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23039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538950A (en) Automatic system for conveying works in a machine shop
WO2012108114A1 (ja) ロール体搬送装置
US20140069775A1 (en) Article Transfer Device
CN107876613B (zh) 一种联合管端处理与弯管处理的工件处理生产线及方法
US20210170540A1 (en) Processing system for processing spectacle lenses
CN111285038B (zh) 运输车及自动上下料加工设备
CN218230396U (zh) 物料转运系统及加工设备
EP0207169B1 (en) Metal mold replacing machine for injection molding machines
US6099059A (en) Device for the transfer of an object between at least two locations
CN103659514A (zh) 薄板状工件磨削装置及薄板状构件的制造方法
US6604622B2 (en) Transport system used in body shell assembly of vehicle bodies
CN110108733B (zh) 铸件高速大通量在线智能实时成像检测装置
CN214086497U (zh) 上料装置及上料系统
CN211876969U (zh) 自动化外圆检测装置
CN211337848U (zh) 自动换料装置
CN210823887U (zh) 智能仓储设备
CN109434467B (zh) 一种行李架自动化生产线
CN215905395U (zh) 自动上下料设备与Tray盘芯片料自动上料系统
CN215354778U (zh) 一种冲压件底部平面度自动检测装置
JP4484819B2 (ja) 電子回路部品供給装置
JPS6244B2 (zh)
CN217753941U (zh) 承载装置与加工系统
CN218490681U (zh) 一种物料对接搬运机器人
CN217393026U (zh) 一种齿轮产品自动检测机
CN216302279U (zh) 一种agv辊道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8000, Building 101, 1st floor, 2nd floor, 4th floor, 3rd floor, 7th floor, 1st floor, and 4th floor of Building 3, Dahua Laser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Center, No. 12 Chongqing Road, Heping Community, Fuhai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Han's CNC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518000 first, second, third and fourth floors of plant 17, antuoshan high tech Industrial Park, Shaer community, Shajing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first and second floors of plant 2, and first and second floors of plant 14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Han's CNC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