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230050U - 投影机用包装盒及投影装置 - Google Patents

投影机用包装盒及投影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230050U
CN218230050U CN202221350652.4U CN202221350652U CN218230050U CN 218230050 U CN218230050 U CN 218230050U CN 202221350652 U CN202221350652 U CN 202221350652U CN 218230050 U CN218230050 U CN 2182300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x
projector
inner box
lifting
fli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35065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俊楠
李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Appotronic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Appotronic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ppotronic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Appotronic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350652.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2300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2300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23005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rton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投影机用包装盒及投影装置,投影机用包装盒包括:外盒、内盒、第一内盒升降带和第二内盒升降带、投影机升降带以及升降固定卡。外盒包括第一开口端、第一翻盖和第二翻盖,第一翻盖连接于第一开口端的第一侧,第二翻盖连接于第一开口端的第二侧,通过设置第一内盒升降带、第二内盒升降带以及投影机升降带,将第一内盒升降带与内盒以及第一翻盖连接,将第二内盒升降带与内盒以及第二翻盖连接,将投影机升降带与第一翻盖以及第二翻盖连接,使得打开外盒的过程中,第一翻盖以及第二翻盖能够拉动内盒上升,同时拉动投影机上升,并可通过升降固定卡固定投影机的位置。

Description

投影机用包装盒及投影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投影机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投影机用包装盒及投影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投影机包装结构大都在取出产品后便被丢弃或闲置,这样的包装结构只具有保护产品的功能,十分浪费材料。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方式提出了一种投影机用包装盒及投影装置,以至少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申请实施方式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投影机用包装盒,包括:外盒、内盒、第一内盒升降带和第二内盒升降带、投影机升降带以及升降固定卡。所述外盒包括第一开口端、第一翻盖和第二翻盖,所述第一翻盖连接于所述第一开口端的第一侧,所述第二翻盖连接于所述第一开口端的第二侧,所述第一侧与所述第二侧相对。所述内盒设置在所述外盒的内部,所述内盒内设置有投影机放置位。所述第一内盒升降带的一端与所述内盒靠近所述第一侧的外表面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翻盖的内表面连接,所述第二内盒升降带的一端与所述内盒靠近所述第二侧的外表面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翻盖的内表面连接,所述第一内盒升降带和第二内盒升降带用于抬升所述内盒在所述外盒内的高度。所述投影机升降带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翻盖和所述第二翻盖连接,所述投影机升降带的中部位于所述投影机放置位上。所述升降固定卡可弯折的设置在所述内盒的外表面。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升降固定卡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升降固定卡环绕分布在所述内盒的外表面的同一高度处。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升降固定卡设置有多组,且每组所述升降固定卡具有多个升降固定卡,多组所述升降固定卡分布在所述内盒的外表面的不同高度处,每组所述升降固定卡中的多个升降固定卡环绕分布在所述内盒的外表面的同一高度处。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内盒升降带和所述第二内盒升降带的长度分别大于所述内盒的深度,当所述投影机用包装盒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翻盖的内表面与所述第二翻盖的内表面指向所述外盒的内部,所述内盒顶部的高度小于或等于所述外盒顶部的高度;当所述投影机用包装盒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翻盖的内表面与所述第二翻盖的内表面指向所述外盒的外部,所述内盒顶部的高度大于所述外盒顶部的高度。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当所述投影机用包装盒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投影机升降带的中部在两端拉力的作用下远离所述投影机放置位。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内盒升降带与所述内盒以及所述第一翻盖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内盒升降带与所述内盒以及所述第二翻盖可拆卸连接。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升降固定卡与所述内盒的外表面可拆卸连接。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投影机升降带包括与多组所述升降固定卡一一对应的刻度结构。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内盒升降带以及所述第二内盒升降带与所述内盒的外表面连接的一端经过所述内盒的外表面的中心,所述第一内盒升降带与所述第一翻盖的内表面连接的一端以及所述第二内盒升降带与所述第二翻盖的内表面连接的一端分别经过所述第一翻盖以及所述第二翻盖的中心。
另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投影装置包括如上述的任一项投影机用包装盒以及投影机,所述投影机位于所述投影机放置位上。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投影机升降带的中部位于所述投影机放置位的偏心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通过设置第一内盒升降带、第二内盒升降带以及投影机升降带,将第一内盒升降带与内盒以及第一翻盖连接,将第二内盒升降带与内盒以及第二翻盖连接,将投影机升降带与第一翻盖以及第二翻盖连接,使得打开外盒的过程中,第一翻盖以及第二翻盖能够拉动内盒上升,同时拉动投影机上升,并可通过升降固定卡固定投影机的位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投影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投影装置处于关闭状态B-B截面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投影装置处于关闭状态A-A截面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投影装置处于打开状态过程中A-A截面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投影装置处于打开状态过程中B-B截面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投影装置处于全部打开状态A-A截面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投影装置处于全部打开状态B-B截面的示意图;
图8为图1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9为图1未示出升降固定卡的实物效果图。
附图标记:投影装置1、投影机用包装盒10、外盒100、第一开口端110、第一翻盖120、第二中心121、第二翻盖130、第三中心131、内盒200、第一中心210、第一内盒升降带300、第二内盒升降带400、投影机升降带500、升降固定卡600、投影机2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随着科技的逐渐发展,投影机逐渐走进了家家户户,家用投影机的出现使得用户在家中的观影体验有了较大的提升。目前投影机包装盒通常只能用来收纳投影机,投影机包装盒大都在取出投影机后便被丢弃或闲置,浪费了材料,且只具有保护、收纳投影机的功能。
发明人考虑到投影机在不同的环境下使用时,可能会需要调整投影机的投影角度,因此,发明人提供了一种兼具开箱体验价值和拓展使用价值的包装,可以为投影提供投影必要的角度调节。这样能使包装更具价值,物尽其用,低碳环保。
请同时参照图1以及图9,本申请提供一种投影机用包装盒10,包括:外盒100、内盒200、第一内盒升降带300和第二内盒升降带400、投影机升降带500以及升降固定卡600。
所述外盒100可以是纸质材料,也可以是塑料材料等制成,同时外盒100 也可以是方盒或圆盒等,本申请对外盒100的具体形状不做限制,以图一中的方形外盒100为例,外盒100包括第一开口端110、第一翻盖120和第二翻盖130。
所述第一翻盖120连接于所述第一开口端110的第一侧,所述第二翻盖 130连接于所述第一开口端110的第二侧,所述第一侧与所述第二侧相对。第一翻盖120与第二翻盖130互相配合使用,以使得外盒100处于开启或关闭状态。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翻盖120以及第二翻盖130的最大开放角度可不做限制,具体角度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只要满足开启状态能够呈现出位于外盒100内的内盒200,关闭状态能够收纳位于外盒100内的内盒200即可。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的开启状态是指,第一翻盖120与第二翻盖130向外翻折互相远离,且第一翻盖120与第二翻盖130均位于第一开口端110的两侧。关闭状态是指,第一翻盖120与第二翻盖130向内翻折相互靠近,且第一翻盖120与第二翻盖130均位于第一开口端110的上方。
所述内盒200设置在所述外盒100的内部,所述内盒200内设置有投影机20放置位。内盒200的材料和形状可以与外盒100一致,在此不做赘述。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节约空间,内盒200与外盒100的形状可以设为一致,例如可以设置为如图所示的方形。可以理解的是,内盒200与外盒100 的形状可以根据所放置的投影仪的形状设置,内盒200与外盒100也可以采用不同的形状。
所述第一内盒升降带300的一端与所述内盒200靠近所述第一侧的外表面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翻盖120的内表面连接。所述第二内盒升降带400 的一端与所述内盒200靠近所述第二侧的外表面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翻盖130的内表面连接。所述第一内盒升降带300和第二内盒升降带400用于抬升所述内盒200在所述外盒100内的高度。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内盒升降带300与第二内盒升降带400可以为带状结构,可以为绳状结构、链状结构等,只要是用于抬升所述内盒200在所述外盒100内的高度的结构,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所述投影机升降带50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翻盖120和所述第二翻盖 130连接,所述投影机升降带500的中部位于所述投影机20放置位上。当该投影机用包装盒10内放入投影机20后,并将投影机20置于投影机20放置位上时,投影机升降带500用于抬升投影机20在内盒200内的高度。
所述升降固定卡600可弯折的设置在所述内盒200的外表面。例如升降固定卡600可绕其与内盒200的连接点旋转,当调节或收纳投影机20的过程中,升降固定卡600紧贴在内盒200的外表面,使得升降固定卡600能够跟随内盒200一同在外盒100内上下移动,当投影机20的投影角度处于用户所需的角度时,可转动升降固定卡600,使升降固定卡600延伸出内盒200的外表面,并卡接在外盒100的边缘,以达到固定投影机20的投影角度的目的。可以理解的是,升降固定卡600可以由刚性材料制成,如合金、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等,以承载内盒200以及投影机20的重量。结合图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升降固定卡600为卡片状,且升降固定卡600为梯形,当然,升降固定卡600还可以是其他形状,如三角形、矩形等。此外,升降固定卡600可以是多层的卡片结构,以提高升降固定卡的稳定性以及承载能力。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通过设置第一内盒升降带300、第二内盒升降带400以及投影机升降带500,将第一内盒升降带300与内盒200以及第一翻盖120连接,将第二内盒升降带400与内盒200以及第二翻盖130连接,将投影机升降带500与第一翻盖120以及第二翻盖130连接,使得打开外盒 100的过程中,第一翻盖120以及第二翻盖130能够拉动内盒200上升,同时拉动投影机20上升,并可通过升降固定卡600固定投影机20的位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升降固定卡600可以设置多个,多个所述升降固定卡600均匀环绕分布在所述内盒200的外表面的同一高度处。多个升降固定卡600同时固定内盒200的位置,能够提高固定效果,进而提高了升降固定盒的稳定性。请同时结合图2所示,升降固定卡600在同一高度上设置有4组,由于图2为B-B的截面示意图,因此图中仅示出了2组,当升降固定卡600处于收纳状态时,升降固定卡远离内盒200的一端朝向相对设置,该设置方式有助于提高整体的美观。
此外,所述升降固定卡600还可设置多组,每组升降固定卡600具有多个升降固定卡600,多组所述升降固定卡600均匀分布在所述内盒200的外表面的不同高度处,每组所述升降固定卡600中的多个升降固定卡600环绕分布在所述内盒200的外表面的同一高度处。请结合图2所示,内盒200在 3个不同高度上均设置了升降固定卡600,可以理解的是,升降固定卡600 可以均匀的设置在内盒200上,也可以在部分区域集中设置。图中的升降固定卡600主要集中设置在内盒200靠近顶部的位置,在该位置设置升降固定卡600能够适应大多数环境,同时,尽管其他位置能够适应的环境较少,但在本实施方式中也有设置。上述升降固定卡600的设置能够使得该为投影机 20提供更多的投影角度,提高了投影机用包装盒10的适用性。
请结合图8所示,投影机升降带500上还可设置与多组升降固定卡600 一一对应的刻度结构,以便于用户对投影角度的精准把控。例如,该刻度结构为0°、7°、14°、22°等,多组升降固定卡600自上而下分别是第一组升降固定卡600、第二组升降固定卡600、第三组升降固定卡600、第四组升降固定卡600等,第一组升降固定卡600对应的刻度结构是0°,第二组升降固定卡600对应的刻度结构是7°、第三组升降固定卡600对应的刻度结构是14°、第四组升降固定卡600对应的刻度结构是22°。其中,当用户依靠第三组升降固定卡600将内盒200固定时,投影机20相对于水平面向上抬起 14°。另外,该刻度结构可以通过粘贴刻度标签、压印刻度图案层等结构设置在投影机升降带500的表面。
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内盒升降带300和所述第二内盒升降带 400的长度分别大于所述内盒200的深度,使得第一内盒升降带300以及第二内盒升降带400在拉动内盒200时有足够的长度将内盒抬升出外盒。可以理解的是,内盒200的深度指内盒200顶面到内盒200的内底面之间的距离。此外,第一内盒升降带300以及第二内盒升降带400也不宜过长,避免第一内盒升降带300以及第二内盒升降带400冗余在外盒内,导致第一内盒升降带300以及第二内盒升降带400无法抬升内盒200。请同时结合图2以及图3 所示,图2为本申请的投影装置1处于关闭状态的主视图,图3为本申请的投影装置1处于关闭状态的侧视图。当所述投影机用包装盒10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翻盖120的内表面与所述第二翻盖130的内表面指向所述外盒 100的内部,所述内盒200顶部的高度小于或等于所述外盒100顶部的高度;上述的第一状态即为前述的关闭状态。
请同时结合图6以及图7所示,图6为本申请的投影装置1处于全部打开状态的侧视图,图7为本申请的投影装置1处于全部打开状态的主视图。当所述投影机用包装盒10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翻盖120的内表面与所述第二翻盖130的内表面指向所述外盒100的外部,所述内盒200顶部的高度大于所述外盒100顶部的高度,上述的第二状态即为前述的开启状态。
当所述投影机用包装盒10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投影机升降带500的中部在两端拉力的作用下远离所述投影机20放置位,位于投影机20放置位的投影机20便可抬升一定的投影角度。
换句话说,所述第一内盒升降带300和所述第二内盒升降带400的长度需要满足一个合适的区间,以使得开启外盒100时,内盒200以及投影机20 能够进行抬升动作。投影机升降带500也是同理,在此不做赘述。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内盒升降带300、第二内盒升降带400以及投影机升降带500的长度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为了便于内盒200升降带的更换,所述第一内盒升降带300与所述内盒200以及所述第一翻盖120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内盒升降带400与所述内盒200以及所述第二翻盖130可拆卸连接。同时为了便于升降固定卡600的更换,所述升降固定卡600与所述内盒200的外表面可拆卸连接。上述的可拆卸连接包括但不限于卡接、粘接等,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内盒升降带300与所述内盒200的外表面连接的一端经过所述内盒200的外表面的中心,所述第二内盒升降带400与所述内盒200的外表面连接的一端也可以经过所述内盒200的外表面的中心,以形成相对对称的结构。
请结合图4以及图5所示,需要说明的是,内盒200的外表面的中心可以称为为第一中心210,第一中心210为内盒200在竖直投影面上的形心与内盒200在水平投影面上的形心的交点。可以理解的是,面的形心就是截面图形的几何中心,质心是针对实物体而言的,而形心是针对抽象几何体而言的,对于密度均匀的实物体,质心和形心重合。所述第一内盒升降带300与所述翻盖的内表面连接的一端经过所述第一翻盖120的中心,第一翻盖120 的中心可以称为第二中心121,第二中心121为第一翻盖120在关闭状态时的垂直投影面上的形心。所述第二内盒升降带400与所述第二翻盖130的内表面连接的一端经过所述第一翻盖120的中心。第二翻盖130的中心可以称为第三中心131,第三中心131为第二翻盖130在关闭状态时的垂直投影面上的形心。也就是说,内盒200升降带在对内盒200的抬升过程中,受力点位于内盒200的中心,避免内盒200受到偏心力,导致内盒200在抬升过程中发生倾斜。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投影装置1,包括如上述的任一种所述投影机用包装盒10以及投影机20,所述投影机20位于所述投影机20放置位上。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投影机升降带500的中部位于所述投影机20放置位的偏心处。由于投影机20的投影方向需要与水平面形成一定的角度,以达到一个良好的观影体验,因此,在投影机升降带500对投影机20进行抬升的过程中,需要使投影机20受到偏心力,来使投影机20的投影方向与水平面形成一定的角度。可以理解的使,上述的偏心力为偏向投影机20镜头侧的偏心力。在本实施方式中,投影机20可以仅仅防止在内盒200中即可。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投影机20可以是方形的投影机20,投影机20远离投影机20放置位的一侧中的一个角可以与内盒200的开口处活动连接,使得投影机20能够沿投影机20与内盒200的连接点转动,在本实施方式中,投影机升降带500可以位于投影机20放置位的任意处。上述的投影机20与内盒200的连接即可实现投影机20在投影机升降带500对投影机20的抬升过程中投影方向与水平面形成一定的夹角。
本投影装置1的工作原理为:请同时参照图2以及图3,在投影机用包装盒10处于关闭状态时,内盒200位于外盒100的内部,投影机20位于内盒200的内部。接着请同时参照图4以及图5,打开第一翻盖120以及第二翻盖130,第一内盒升降带300和第二内盒升降带400带动内盒200在外盒 100中抬升,投影机升降带500带动投影机20在内盒200中抬升,投影机20的投影方向逐渐与水平方向形成一定的夹角。接着请同时参照图6以及图7,当投影机用包装盒10完全打开后,可以转动升降固定卡600,用来固定投影机20的位置。最后参照图9,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投影装置1的打开效果图,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在使用过程中,第一翻盖120与第二翻盖130的状态基本保持同步,也就是说当第一翻盖120 处于开启状态时,第二翻盖130也处于开启状态,第一翻盖120处于关闭状态时,第二翻盖130也处于关闭状态,以使得本实施例提供的投影机用包装盒10能够正常使用。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通过设置第一内盒升降带300、第二内盒升降带400以及投影机升降带500,将第一内盒升降带300与内盒200以及第一翻盖120连接,将第二内盒升降带400与内盒200以及第二翻盖130连接,将投影机升降带500与第一翻盖120以及第二翻盖130连接,使得打开外盒 100的过程中,第一翻盖120以及第二翻盖130能够拉动内盒200上升,同时拉动投影机20上升,并可通过升降固定卡600固定投影机20的位置。
术语“一些实施方式”、“其他实施方式”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申请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申请中描述的不同实施方式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方式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方式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方式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方式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投影机用包装盒,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盒,包括第一开口端、第一翻盖和第二翻盖,所述第一翻盖连接于所述第一开口端的第一侧,所述第二翻盖连接于所述第一开口端的第二侧,所述第一侧与所述第二侧相对;
内盒,设置在所述外盒的内部,所述内盒内设置有投影机放置位;
第一内盒升降带和第二内盒升降带,所述第一内盒升降带的一端与所述内盒靠近所述第一侧的外表面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翻盖的内表面连接,所述第二内盒升降带的一端与所述内盒靠近所述第二侧的外表面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翻盖的内表面连接,所述第一内盒升降带和第二内盒升降带用于抬升所述内盒在所述外盒内的高度;
投影机升降带,所述投影机升降带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翻盖和所述第二翻盖连接,所述投影机升降带的中部位于所述投影机放置位上;以及
升降固定卡,所述升降固定卡可弯折的设置在所述内盒的外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影机用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固定卡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升降固定卡环绕分布在所述内盒的外表面的同一高度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影机用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固定卡设置有多组,且每组所述升降固定卡具有多个升降固定卡,多组所述升降固定卡分布在所述内盒的外表面的不同高度处,每组所述升降固定卡中的多个升降固定卡环绕分布在所述内盒的外表面的同一高度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影机用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盒升降带和所述第二内盒升降带的长度分别大于所述内盒的深度,当所述投影机用包装盒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翻盖的内表面与所述第二翻盖的内表面指向所述外盒的内部,所述内盒顶部的高度小于或等于所述外盒顶部的高度;
当所述投影机用包装盒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翻盖的内表面与所述第二翻盖的内表面指向所述外盒的外部,所述内盒顶部的高度大于所述外盒顶部的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投影机用包装盒,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投影机用包装盒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投影机升降带的中部在两端拉力的作用下远离所述投影机放置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影机用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盒升降带与所述内盒以及所述第一翻盖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内盒升降带与所述内盒以及所述第二翻盖可拆卸连接,所述升降固定卡与所述内盒的外表面可拆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投影机用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影机升降带包括与多组所述升降固定卡一一对应的刻度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影机用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盒升降带以及所述第二内盒升降带与所述内盒的外表面连接的一端经过所述内盒的外表面的中心,所述第一内盒升降带与所述第一翻盖的内表面连接的一端以及所述第二内盒升降带与所述第二翻盖的内表面连接的一端分别经过所述第一翻盖以及所述第二翻盖的中心。
9.一种投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8中所述的任一项投影机用包装盒以及投影机,所述投影机位于所述投影机放置位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投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影机升降带的中部位于所述投影机放置位的偏心处。
CN202221350652.4U 2022-05-31 2022-05-31 投影机用包装盒及投影装置 Active CN2182300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350652.4U CN218230050U (zh) 2022-05-31 2022-05-31 投影机用包装盒及投影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350652.4U CN218230050U (zh) 2022-05-31 2022-05-31 投影机用包装盒及投影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230050U true CN218230050U (zh) 2023-01-06

Family

ID=846710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350652.4U Active CN218230050U (zh) 2022-05-31 2022-05-31 投影机用包装盒及投影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23005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H1071656A (ja) 板紙原紙、紙容器、紙容器の成形方法及び紙容器の成形装置
JP2009018866A (ja) 包装用容器および蓋体
CN218230050U (zh) 投影机用包装盒及投影装置
JP2007091240A (ja) 容器の蓋
JPH09226769A (ja) 外嵌合密封型の包装容器
CN215753897U (zh) 一种面板灯用锯齿状保护内衬
JP3198161U (ja) 強化構造を有する紙容器
CN110817081A (zh) 一种缓冲内衬件
CN208301183U (zh) 一种方便堆叠的安全环保餐盒
JP6098985B1 (ja) 包装体及び包装体の製造方法
CN212125873U (zh) 一种瓦楞纸蝴蝶型纸质彩盒
CN216187646U (zh) 一种自动提拉盒型
JP2008290728A (ja) 包装用容器
JPH018545Y2 (zh)
CN110816145A (zh) 便携式分装画箱
CN216660919U (zh) 一种具有稳固支撑底座的防潮型纸箱结构
EP3798149B1 (en) Foldable box and method of using the same
CN218056079U (zh) 一种八面翻盖式包装盒结构
CN213324176U (zh) 包装箱
CN207925757U (zh) 一种Device转换接口锌合金结构件
CN212314301U (zh) 一种升降礼盒
JP3979463B2 (ja) 紙容器
CN213594732U (zh) 一种快速成型的酒瓶盒结构
CN220263841U (zh) 一种可以分类放置的包装盒
CN207658233U (zh) 一种可变高度的包装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