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229290U - 具有双杆式辅行轮的折叠自行车 - Google Patents

具有双杆式辅行轮的折叠自行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229290U
CN218229290U CN202222306230.3U CN202222306230U CN218229290U CN 218229290 U CN218229290 U CN 218229290U CN 202222306230 U CN202222306230 U CN 202222306230U CN 218229290 U CN218229290 U CN 2182292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heel
auxiliary
auxiliary wheel
bicycle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30623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全治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2230623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2292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2292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22929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torcycle And Bicycle Fram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双杆式辅行轮的折叠自行车,包括有一自行车车架及一双杆式辅行轮架。该自行车车架包括具有一前轮的前车体、一连接至该前车体且具有后轮的后车体。该双杆式辅行轮架设置于该后车体下方,该双杆式辅行轮架包括有一轮架头、一枢设于该轮架头的第一辅行轮及一枢设于该第一辅行轮的第二辅行轮。该前车体相对该后车体折叠至该前轮与该后轮相邻设置时,该双杆式辅行轮架展开至该第一辅行轮以及该第二辅行轮分别设置于该自行车车架相对的两侧,该第一辅行轮、该第二辅行轮与该前轮及/或该后轮分别于地面上形成至少三个支撑点,提供该自行车车架静置时的稳定性以及推行时的便利性。

Description

具有双杆式辅行轮的折叠自行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折叠自行车,特别是指一种具有双杆式辅行轮的折叠自行车。
背景技术
在大众运输系统中,例如铁路、捷运等均需要民众抵达特定场所才能搭乘,这对于居住在偏远乡下或没有换乘工具的民众,搭乘大众运输显然存在很大的不便及麻烦,这会直接影响民众使用大众运输的意愿。
为了提升民众的使用意愿,除了可以给予民众乘车优惠之外,最重要也最根本的就是交通本身就应该要四通八达,要能够遍及都会城乡,并且让都会交通与城乡交通相结合,通过形成便捷且绵密的运输网络,建构出一个复合式的大众运输系统,提供民众友善且便利的交通环境,改变民众对于大众运输不便利的刻版印象,进而提升大众运输工具的运量,以此发挥大众运输系统的最大效能。
大众运输系统应以铁道、捷运系统作为主要运输路线,并辅以公交车、轻轨系统进行整合及延伸交通的可服务范围,最后再辅以自行车系统等绿色运输工具进行换乘,让民众从住家到目的地之间的每一里路都能够便利且无缝接轨使用各种大众运输工具,并且在满足各种交通需求以及追求环保意识的条件下,建构出一个功能完善的绿色运输网络,大幅减少大众交通运输所造成的城乡差距,由此可见,发展大众运输系统的最后一里路就是建构便利的公共单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使用者放置或推行的具有双杆式辅行轮的折叠自行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双杆式辅行轮的折叠自行车,包括有一自行车车架以及一双杆式辅行轮架。该自行车车架包括有一具有一前轮的前车体、一连接至该前车体且具有一后轮的后车体,该前车体相对该后车体折叠。该双杆式辅行轮架设置于该后车体下方,该双杆式辅行轮架包括有一设置于该后车体下方的轮架头、一枢设于该轮架头的第一辅行轮以及一枢设于该第一辅行轮的第二辅行轮,该双杆式辅行轮架于收合状态时,该第一辅行轮以及该第二辅行轮共同设置于该后车体的一侧,其中,该前车体相对该后车体折叠至该前轮与该后轮相邻设置时,该双杆式辅行轮架展开至该第一辅行轮以及该第二辅行轮分别设置于该自行车车架相对的两侧,该第一辅行轮、该第二辅行轮与该前轮及/或该后轮分别于地面上形成至少三个支撑点,提供该自行车车架静置时的稳定性以及推行时的便利性。
进一步地,该第一辅行轮相对该轮架头枢转至远离该自行车车架的位置,该第二辅行轮再相对该第一辅行轮枢转至远离该第一辅行轮的位置,以将该第一辅行轮以及该第二辅行轮分别展开至该自行车车架相对的两侧。
进一步地,该第二辅行轮相对该第一辅行轮枢转至靠近该第一辅行轮的位置,该第一辅行轮再相对该轮架头枢转至靠近该自行车车架的位置,以将该第一辅行轮以及该第二辅行轮共同收合至该后车体的一侧。
进一步地,该轮架头包括有一设置于该后车体下方的固定座以及二分别设置于该固定座相对两侧的限位块,两限位块之间具有一供该第一辅行轮相对该固定座枢转的摆动空间,该双杆式辅行轮架于收合状态时,两限位块限制该第二辅行轮相对该第一辅行轮枢转。
进一步地,该第一辅行轮以及该第二辅行轮分别包括有一支撑脚、一套设于该支撑脚底端的伸缩套管以及一设置于该伸缩套管底端的滚轮,该第一辅行轮的支撑脚枢设于该固定座,该第二辅行轮的支撑脚枢设于该第一辅行轮的支撑脚。
进一步地,该滚轮为万向轮。
进一步地,该滚轮包括有一设置于该伸缩套管底端的支架、一枢设于该支架的车轮以及一设置于该支架的刹车结构。
进一步地,该刹车结构包括有一枢设于该支架的踏板以及一设置于该踏板且对应该车轮位置的止挡块,于该踏板朝该车轮的方向枢转时,该止挡块卡固于该车轮以限制其滑动。
进一步地,该伸缩套管的一侧设置有一或多个定位该伸缩套管的定位结构,该定位结构包括有多个设置于该伸缩套管一侧的定位孔以及一或多个设置于该定位孔的锁固件,该锁固件穿过该定位孔并紧迫于该支撑脚的一侧。
进一步地,该前车体或该后车体设置有一人力驱动装置,该人力驱动机构包括有供人力踩踏且沿同一轴心转动的脚踏板以及一分别连接该脚踏板的轴心与该前轮或该后轮的轴心的齿链组,经由踩踏该脚踏板连动该齿链组以带动该前轮或该后轮进行转动。
进一步地,该前车体或后车体设置有一电动驱动装置,该电动驱动装置包括有一驱动该前轮或该后轮进行转动且连接至一电池组的马达以及一分别连接该马达的驱动轴与该前轮或该后轮的轴心的齿链组。
本实用新型比起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势功效:
本实用新型的折叠自行车具有双杆式辅行轮架,于自行车为折叠状态时两侧分别设置辅行轮,并且双杆式辅行轮架与自行车原有的前轮及或后轮分别于地面上形成至少三个或四个支撑自行车的支点,赋予自行车静置时的稳定性,并且双杆式辅行轮架亦有助于提升自行车推行时的便利性。
附图说明
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双杆式辅行轮的折叠自行车的外观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双杆式辅行轮的折叠自行车的外观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双杆式辅行轮架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双杆式辅行轮架于展开时的局部透明示意图(一)。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双杆式辅行轮架于展开时的局部透明示意图(二)。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双杆式辅行轮架于收合时的局部透明示意图(一)。
图7,为本实用新型双杆式辅行轮架于收合时的局部透明示意图(二)。
附图标记说明:
100 具有双杆式辅行轮的折叠自行车
10 自行车车架
11 前车体
FW 前轮
12 后车体
BW 后轮
20 双杆式辅行轮架
21 轮架头
211 固定座
212 限位块
2121 内侧面
2122 扩充段差
213 摆动空间
22 第一辅行轮
221 支撑脚
2211 侧面
23 第二辅行轮
231 支撑脚
F 锁螺
T 伸缩套管
C 锁固件
W 滚轮
W1 支架
W2 车轮
W3 刹车结构
W31 踏板
W32 止挡块
E 角结构
E1 第一接触面
E2 第二接触面
E3 边界
E4 卡点
C1 第一轴线
C2 第二轴线
F1 铆钉
F2 螺丝
S1 第一弹簧
S2 第二弹簧
A1至A4 箭头
R 摩擦件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及技术内容,现就配合图式说明如下。再者,本实用新型中的图式,为说明方便,其比例未必照实际比例绘制,该等图式及其比例并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在此先行叙明。
请参阅图1至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有双杆式辅行轮的折叠自行车于不同状态时的外观示意图(一)、(二),如图所示: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具有双杆式辅行轮的折叠自行车100,包括有一自行车车架10以及一双杆式辅行轮架20,于该自行车车架10折叠后,利用该双杆式辅行轮架20与自行车本身具有的轮子分别支撑该自行车车架10,提供该自行车车架10静置时的稳定性,并且利用该双杆式辅行轮架20提升该自行车车架10推行时的便利性,达到便于使用者放置或推行折叠后的自行车车架10。
所述的自行车车架10包括有一具有一前轮FW的前车体11、一连接至该前车体11且具有一后轮BW的后车体12,该前车体11可以相对该后车体12进行折叠,以此缩小该自行车车架10的体积。所述的前车体11与该后车体12之间的连接处设置有固定结构,该固定结构可以为卡扣、扣环、插销或其他任何可以连接并固定该前车体11与该后车体12的结构,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予以设限,在此先行叙明。
所述的具有双杆式辅行轮的折叠自行车100可以为一般常规采用人力驱动的折叠自行车、配备有电动辅助驱动的折叠自行车,或其他任何能够进行折叠收纳的自行车,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予以限制,在此先行叙明。所述的前车体11或该后车体12设置有一人力驱动装置(图未示),该人力驱动机构包括有供人力踩踏且一端设置于轴心的脚踏板以及一分别连接该脚踏板的轴心与该前轮或该后轮的轴心的齿链组,经由踩踏该脚踏板的作用力连动该齿链组,用于带动该前轮FW或该后轮BW进行转动。为辅助人力驱动,所述的前车体11或后车体12设置有一电动驱动装置(图未示),该电动驱动装置包括有一驱动该前轮FW或该后轮BW进行转动且连接至一电池组的马达以及一分别连接该马达的驱动轴与该前轮FW或该后轮BW的轴心的齿链组,提供使用者轻松省力的骑乘方式。所述的双杆式辅行轮架20设置于该后车体12下方,该双杆式辅行轮架20包括有一设置于该后车体12下方的轮架头21、一枢设于该轮架头21的第一辅行轮22以及一枢设于该第一辅行轮22的第二辅行轮23。所述的双杆式辅行轮架20可以经由锁螺F、焊接或其他任何可以将该双杆式辅行轮架20固定于该后车体12的方式进行装设,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于以设限,再此先行叙明。
如图1所示,所述的双杆式辅行轮架20于收合状态时,该第一辅行轮22以及该第二辅行轮23共同设置于该后车体12的一侧,以令未折叠的自行车车架10呈现一骑乘模式以便于用户骑乘。所述的双杆式辅行轮架20由展开至收合的动作为:该第二辅行轮23相对该第一辅行轮22枢转至靠近该第一辅行轮22的位置,该第一辅行轮22再相对该轮架头21枢转至靠近该自行车车架10的位置,以将该第一辅行轮22以及该第二辅行轮23共同收合至该后车体12的一侧,其中,该第一辅行轮22以及该第二辅行轮23之间设置有让彼此相互连动的机构,将于后面段落辅以图式说明上述机构的实施方式。
如图2所示,所述的前车体11相对该后车体12折叠至该前轮FW与该后轮BW相邻设置时,该双杆式辅行轮架20展开至该第一辅行轮22以及该第二辅行轮23分别设置于该自行车车架10相对的两侧,该第一辅行轮22、该第二辅行轮23与该前轮FW或该后轮BW分别于地面上形成三个支撑点,或是该第一辅行轮22、该第二辅行轮23与该前轮FW及该后轮BW分别于地面上形成四个支撑点,以令折叠后的自行车车架10呈现一收纳模式以提供其静置时的稳定性,以及双辅行轮的设置可令折叠后的自行车车架10呈现一推行模式以提供推行时的便利性,便于由无法骑乘自行车的区域推行至下一个目的地。所述的双杆式辅行轮架20由收合至展开的动作为:该第一辅行轮22相对该轮架头21枢转至远离该自行车车架10的位置,该第二辅行轮23再相对该第一辅行轮22枢转至远离该第一辅行轮22的位置,以将该第一辅行轮22以及该第二辅行轮23分别展开至该自行车车架10相对的两侧,其中,该第一辅行轮22以及该第二辅行轮23之间设置有让彼此相互连动的机构,将于后面段落辅以图式说明上述机构的实施方式。
所述的轮架头21包括有一设置于该后车体12下方的固定座211以及二分别设置于该固定座211相对两侧的限位块212,两限位块212之间具有一供该第一辅行轮22相对该固定座211枢转的摆动空间213,该双杆式辅行轮架20于收合状态时,两限位块212限制该第二辅行轮23相对该第一辅行轮22枢转,防止该双杆式辅行轮架20于自行车行进中突然展开而发生意外。
所述的第一辅行轮22以及该第二辅行轮23分别包括有一支撑脚221、231、一套设于该支撑脚221、231底端的伸缩套管T以及一设置于该伸缩套管T底端的滚轮W,该第一辅行轮22的支撑脚221枢设于该轮架头21的固定座211,该第二辅行轮23的支撑脚231枢设于该第一辅行轮22的支撑脚221,经由该第一辅行轮22以及该第二辅行轮23彼此之间相对枢转以进行展开或收合的动作。
本实用新型中分别套设于该支撑脚221、231的伸缩套管T为相同结构,因此在此段落一并进行说明。所述的伸缩套管T的一侧设置有一或多个定位该伸缩套管T的定位结构,该定位结构可以包括有多个设置于该伸缩套管T一侧的定位孔(图未示)以及一或多个设置于该定位孔的锁固件C,该锁固件C穿过该定位孔并紧迫于该支撑脚221(或该支撑脚231)的一侧,利用限制该伸缩套管T相对于该支撑脚221、231的位置以调整该双杆式辅行轮架20的高度。
本实用新型中该第一辅行轮22以及该第二辅行轮23所包括的滚轮W为相同结构,因此在此段落一并进行说明。于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滚轮W可以为万向轮,以利该双杆式辅行轮架20适应该自行车车架10朝各方向推行,提升推行时的便利性。所述的滚轮W包括有一设置于该伸缩套管T底端的支架W1、一枢设于该支架W1的车轮W2以及一设置于该支架W1的刹车结构W3,其中,该刹车结构W3包括有一枢设于该支架W1的踏板W31以及一设置于该踏板W31且对应该车轮W2位置的止挡块W32。于一较佳实施例中,于该踏板W31朝该车轮W2的方向枢转时,即下压该踏板W31,该止挡块W32卡固于该车轮W2以限制该车轮W2滑动;于另一较佳实施例中,于该踏板W31朝远离该车轮W2的方向枢转时,即上扳该踏板W31,该止挡块W32卡固于该车轮W2以限制该车轮W2滑动。上述二种方式均能利用该止挡块W32固定该车轮W2,达到防止该自行车车架10滑动以提升静置时的稳定性,本实用新型对于该踏板W31与该止挡块W32的实际动作方式并不予以设限,在此先行叙明。
接续,请一并参阅图3,为本实用新型双杆式辅行轮架的结构分解示意图以及图4至图7,为本实用新型双杆式辅行轮架于展开或收合时的不同视角的局部透明示意图,如图所示:
如图3所示,所述的第一辅行轮22的支撑脚221远离滚轮W的一端位于摆动空间213内、且该支撑脚221枢设于轮架头21的第一轴线C1上,经由与该第一轴线C1为同轴的铆钉F1穿过该轮架头21与该支撑脚221以将二者结合,该铆钉F1具有表面光滑的圆柱,以此实现该支撑脚221相对该轮架头21以该第一轴线C1与该铆钉F1作为轴心进行转动的动作,如图4、图6所示该支撑脚221可朝箭头A1、A3方向进行转动。所述的轮架头21内侧设置有第一弹簧S1,具体为压缩弹簧,并且该支撑脚221远离该滚轮W的一端上设置有抵靠于该第一弹簧S1顶端的角结构E,该角结构E包括有第一接触面E1、设置于该第一接触面E1一侧且与该第一接触面E1之间具有一夹角的第二接触面E2,以及设置于该等接触面的边界E3上且卡合该第一弹簧S1顶端的卡点E4,于该支撑脚221相对该轮架头21进行转动的同时,利用该角结构E施压该第一弹簧S1,对该支撑脚221提供回压力,以及利用该第一接触面E1或第二接触面E2抵靠于该第一弹簧S1顶端,得以提供使用者将双杆式辅行轮架20转动到位的卡制感受,如图4、图6所示。
如图3所示,所述的第二辅行轮23的支撑脚231远离滚轮W的一端位于该摆动空间213内、且该支撑脚231枢设于该支撑脚221的第二轴线C2上,该第二轴线C2正交于该第一轴线C1,与该第二轴线C2为同轴的螺丝F2穿过该支撑脚231后锁固于该支撑脚221以将二者结合,该螺丝F2具有表面光滑且于末端设置有外螺纹的圆柱以与该支撑脚221内侧具有内螺纹的锁孔相锁合,以此实现该支撑脚231相对该支撑脚221以该第二轴线C2与该螺丝F2作为轴心进行转动的动作,如图5、图7所示支撑脚231可朝箭头A2、A4方向进行转动。所述的支撑脚221、231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S2,具体为扭力弹簧,该第二弹簧S2两端分别固定于该支撑脚221、231上,于该支撑脚221相对该轮架头21进行转动而让该支撑脚231产生连动动作的同时,会施压该第二弹簧S2,以此提供该支撑脚231相对该支撑脚221被打开的力量,如图5、图7所示。
如图5、图7所示,为了避免支撑脚221相对轮架头21进行转动时,该摆动空间231内的支撑脚221朝两侧的限位块212产生碰撞或晃动,该限位块212的内侧面2121与位于该摆动空间231内的支撑脚221的两侧面2211大致为平行、且该内侧面2121之间的宽度等于或略大于该支撑脚221的两侧面2211之间的宽度,以此限制该支撑脚221仅以该第一轴线C1与该铆钉F1作为轴心进行转动的动作;以及为了顺应该支撑脚221的转动会连动该支撑脚231相对该支撑脚221进行转动的动作,该支撑脚231朝外展开的一侧所对应的限位块212的内侧面2121外缘设置有一朝外渐扩的扩充段差2122,利用该扩充段差2122限制该支撑脚231相对该支撑脚221的展开角度,展开角度依据车体实际的需求进行规划并据以实施,本实用新型对此并不予以限制。
如图3所示,所述的支撑脚231相对该支撑脚221朝外展开的一侧上设置有摩擦件R,该摩擦件R例如但不限为由金属、塑料或其他任何单一或复合的材质或材料所制成,于该支撑脚231相对该支撑脚221进行转动时,利用该摩擦件R周侧与该扩充段差2122接触,以此避免磨损该支撑脚231。所述的摩擦件R枢设于该支撑脚231上,于该支撑脚231相对该支撑脚221转动时,让该摩擦件R接触该限位块212的内侧面2121或扩充段差2122时进行转动,得以让该支撑脚231的动作顺畅。
具体来说,当使用者向下施压为收合状态的双杆式辅行轮架20(如图1所示),第一辅行轮22以铆钉F1作为轴心朝箭头A1的方向相对该轮架头21进行转动(如图4所示)的同时,第二辅行轮23以螺丝F2作为轴心朝箭头A2的方向相对该第一辅行轮22转动(如图5所示)、且该支撑脚231经由该内侧面2121顺着朝外渐扩的扩充段差2122朝外展开(如图3、图5所示),在转动到位时,利用该卡点E4卡合第一弹簧S1顶端且该第一接触面E1抵靠于该第一弹簧S1顶端以提供卡制感受(如图4所示),并且利用该扩充段差2122将该支撑脚221、231稳定地维持在展开状态,确保该双杆式辅行轮架20于运行时的安全。反之,当使用者向上推动为展开状态的双杆式辅行轮架20(如图2所示),第一辅行轮22以铆钉F1作为轴心朝箭头A3的方向相对该轮架头21进行转动(如图6所示)的同时,第二辅行轮23以螺丝F2作为轴心朝箭头A4的方向相对该第一辅行轮22转动(如图7所示)、且该支撑脚231经由该扩充段差2122顺着该内侧面2121朝内收合(如图3、图7所示),在转动到位时,该卡点E4卡合该第一弹簧S1顶端且该第二接触面E2抵靠于该第一弹簧S1顶端以提供卡制感受(如图6所示),并且利用该限位块212的内侧面2121让该支撑脚221、231稳定地维持在收合状态,确保车辆正常运行时的安全。
于本实用新型中,如图4、图6所示,基于该支撑脚221相对于该轮架头21的转动行程,以及该卡点E4卡合该第一弹簧S1顶端的结构设计,于该支撑脚221以铆钉F1作为轴心相对轮架头21进行转动时,利用该卡点E4推动该第一弹簧S1顶端至该支撑脚221转动方向的相对侧,使得该第一弹簧S1顶端出现位移,图式仅为示意该第一弹簧S1顶端的位置会随该支撑脚221的转动而产生位移,图式中的该第一弹簧S1的倾斜角度并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在此先行叙明。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折叠自行车设置具有双杆式辅行轮架,于自行车为折叠状态时,自行车原有的轮子与双杆式辅行轮架分别于地面上共形成至少三个支撑点,赋予自行车静置时的稳定性,更提供推行时的便利性。
以上已将本实用新型做一详细说明,惟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具有双杆式辅行轮的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有:
一自行车车架,包括有一具有一前轮的前车体、一连接至该前车体且具有一后轮的后车体,该前车体相对该后车体折叠;以及
一双杆式辅行轮架,设置于该后车体下方,该双杆式辅行轮架包括有一设置于该后车体下方的轮架头、一枢设于该轮架头的第一辅行轮以及一枢设于该第一辅行轮的第二辅行轮,该双杆式辅行轮架于收合状态时,该第一辅行轮以及该第二辅行轮共同设置于该后车体的一侧,其中,该前车体相对该后车体折叠至该前轮与该后轮相邻设置时,该双杆式辅行轮架展开至该第一辅行轮以及该第二辅行轮分别设置于该自行车车架相对的两侧,该第一辅行轮、该第二辅行轮与该前轮及/或该后轮分别于地面上形成至少三个支撑点,提供该自行车车架静置时的稳定性以及推行时的便利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双杆式辅行轮的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辅行轮相对该轮架头枢转至远离该自行车车架的位置,该第二辅行轮再相对该第一辅行轮枢转至远离该第一辅行轮的位置,以将该第一辅行轮以及该第二辅行轮分别展开至该自行车车架相对的两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双杆式辅行轮的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辅行轮相对该第一辅行轮枢转至靠近该第一辅行轮的位置,该第一辅行轮再相对该轮架头枢转至靠近该自行车车架的位置,以将该第一辅行轮以及该第二辅行轮共同收合至该后车体的一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双杆式辅行轮的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该轮架头包括有一设置于该后车体下方的固定座以及两分别设置于该固定座相对两侧的限位块,两限位块之间具有一供该第一辅行轮相对该固定座枢转的摆动空间,该双杆式辅行轮架于收合状态时,两限位块限制该第二辅行轮相对该第一辅行轮枢转。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双杆式辅行轮的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辅行轮以及该第二辅行轮分别包括有一支撑脚、一套设于该支撑脚底端的伸缩套管以及一设置于该伸缩套管底端的滚轮,该第一辅行轮的支撑脚枢设于该固定座,该第二辅行轮的支撑脚枢设于该第一辅行轮的支撑脚。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双杆式辅行轮的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该滚轮为万向轮。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双杆式辅行轮的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该滚轮包括有一设置于该伸缩套管底端的支架、一枢设于该支架的车轮以及一设置于该支架的刹车结构。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具有双杆式辅行轮的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该刹车结构包括有一枢设于该支架的踏板以及一设置于该踏板且对应该车轮位置的止挡块,于该踏板朝该车轮的方向枢转时,该止挡块卡固于该车轮以限制其滑动。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双杆式辅行轮的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该伸缩套管的一侧设置有一或多个定位该伸缩套管的定位结构,该定位结构包括有多个设置于该伸缩套管一侧的定位孔以及一或多个设置于该定位孔的锁固件,该锁固件穿过该定位孔并紧迫于该支撑脚的一侧。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双杆式辅行轮的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该前车体或该后车体设置有一人力驱动装置,该人力驱动机构包括有供人力踩踏且沿同一轴心转动的脚踏板以及一分别连接该脚踏板的轴心与该前轮或该后轮的轴心的齿链组,经由踩踏该脚踏板连动该齿链组以带动该前轮或该后轮进行转动。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具有双杆式辅行轮的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该前车体或后车体设置有一电动驱动装置,该电动驱动装置包括有一驱动该前轮或该后轮进行转动且连接至一电池组的马达以及一分别连接该马达的驱动轴与该前轮或该后轮的轴心的齿链组。
CN202222306230.3U 2022-08-30 2022-08-30 具有双杆式辅行轮的折叠自行车 Active CN2182292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306230.3U CN218229290U (zh) 2022-08-30 2022-08-30 具有双杆式辅行轮的折叠自行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306230.3U CN218229290U (zh) 2022-08-30 2022-08-30 具有双杆式辅行轮的折叠自行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229290U true CN218229290U (zh) 2023-01-06

Family

ID=846852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306230.3U Active CN218229290U (zh) 2022-08-30 2022-08-30 具有双杆式辅行轮的折叠自行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22929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469366B2 (en) Draw-bar box type portable folding electro-tricycle with folding chair function
US9422022B2 (en) Multi-functional personal mobility device compacting to briefcase size
US10093380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folding a personal vehicle
US10414458B2 (en) Single-track scooter
WO2002090147A3 (en) Wheeled collapsible personal mobility devices
CN109591942B (zh) 折叠电动车
CN107571943B (zh) 骑行车辆儿童座椅
CN103264741A (zh) 一种便携式的折叠自行车
CN107472441B (zh) 电动自行车的折叠式车架
CN105620630A (zh) 一种多连杆折叠电动车
CN218229290U (zh) 具有双杆式辅行轮的折叠自行车
CN104192247A (zh) 一种便携式代步机
CN201469544U (zh) 电动轮椅
CN204623672U (zh) 一种组合于轮椅的轮椅脚踏车
US11827300B1 (en) Butterfly folding seat mechanism for personal transport device
CN205737902U (zh) 折叠可坐式滑板车
TWM636820U (zh) 具有雙桿式輔行輪的折疊自行車
CN209889037U (zh) 一种便携式手提箱折叠电动滑板车
CN210139929U (zh) 便携式折叠电动车
CN201254244Y (zh) 折叠式自行车
CN109733524B (zh) 一种便携式手提箱折叠电动滑板车
CN105015679B (zh) 一种多功能电动便携车
CN106965897A (zh) 一种优化设计的折叠式电动自行车
CN102991548A (zh) 一种折叠购物车
CN206750033U (zh) 一种优化设计的折叠式电动自行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