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220947U - 一种用于神经内科的腿部恢复训练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神经内科的腿部恢复训练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220947U
CN218220947U CN202222071674.3U CN202222071674U CN218220947U CN 218220947 U CN218220947 U CN 218220947U CN 202222071674 U CN202222071674 U CN 202222071674U CN 218220947 U CN218220947 U CN 2182209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ining device
pedal
bottom plate
neurology
s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07167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俊良
唐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uyang Jili Hospital (liuyang Ophthalmological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22071674.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2209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2209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22094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用于神经内科的腿部恢复训练装置,包括底座、座椅和脚踏训练装置,所述脚踏训练装置和座椅前后布置于底座的顶部,所述脚踏训练装置包括转动主体和连接于转动主体两端的左踏板、右踏板;所述座椅包括有座板和铰接于座板后端的靠背,所述座板和靠背的铰接处设有第一角度调节结构,所述座板上设有蜂窝凝胶坐垫,所述蜂窝凝胶坐垫通过网布包覆固定于座板;所述左踏板、右踏板均包括底板和铰接于底板后端的挡板,所述底板和挡板的铰接处设有第二角度调节结构,所述挡板的前侧向后凹设有供小腿放置的凹槽,所述底板的顶部和凹槽均粘设有海绵垫,底板和挡板均设有用于固定的绑带。患者可调整至舒适的姿势,提高腿部训练的使用体验感。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神经内科的腿部恢复训练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用于神经内科的腿部恢复训练装置。
背景技术
神经内科是关于神经方面的二级学科,不属于内科概念,主要收治脑血管疾病(脑梗塞、脑出血)、偏头痛、脑部炎症性疾病(脑炎、脑膜炎)、脊髓炎、癫痫、痴呆、代谢病和遗传倾向疾病、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病、周围神经病及重症肌无力等;神经内科疾病往往会引发多种其他症状,其中下肢麻木无力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为了恢复下肢的功能,避免出现肌肉萎缩等状况,需要进行双腿恢复的训练,通常采用类似自行车的下肢训练装置进行康复训练,通过让病人的双腿保持运动,从而避免长时间卧床导致肌肉萎缩,无力,通过康复训练可加速患者双腿恢复的速度,达到较好的辅助康复效果。
传统技术中,如中国专利ZL202121992336.2所公开之一种神经内科用下肢恢复训练装置 ,其包括底座、座椅和训练器,其通过在训练器得踏板上的设置小腿固定板以及脚部固定板对其腿部进行整体固定,使得患者的腿不会从踏板上掉落,安全性好;但是在实际使用时,由于小腿固定板后侧的踏板和靠背均为固定时设置,患者在使用时需长时间保持坐直的状态,容易产生疲劳,舒适性欠佳。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神经内科的腿部恢复训练装置,其靠背铰接于座板及挡板铰接于底板,并配合第一角度调节结构和第二角度调节结构对靠背和挡板进行角度调节,使得患者可调整至舒适的姿势,提高腿部训练的使用体验感,以及,座板上设有蜂窝凝胶坐垫,久坐透气不闷,能分散臀部压力,减缓久坐带来的伤害,进一步提高使用的舒适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神经内科的腿部恢复训练装置,包括底座、座椅和脚踏训练装置,所述脚踏训练装置和座椅前后布置于底座的顶部,所述脚踏训练装置包括转动主体和连接于转动主体两端的左踏板、右踏板;
所述座椅包括有座板和铰接于座板后端的靠背,所述座板和靠背的铰接处设有第一角度调节结构,所述座板上设有蜂窝凝胶坐垫,久坐透气不闷,能分散臀部压力,减缓久坐带来的伤害,进一步提高使用的舒适性,所述蜂窝凝胶坐垫通过网布包覆固定于座板;
所述左踏板、右踏板均包括底板和铰接于底板后端的挡板,所述底板和挡板的铰接处设有第二角度调节结构,使得患者可调整至舒适的姿势,提高腿部训练的使用体验感,所述挡板的前侧向后凹设有供小腿放置的凹槽,所述底板的顶部和凹槽均粘设有海绵垫,不易硌脚,所述底板和挡板均设有用于固定的绑带。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座椅包括四个呈方形布置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底部固定于底座上,所述四个支撑杆之间连接有承接架,所述承接架位于支撑杆的顶部和底部之间,所述座板通过螺丝锁固于承接架。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位于承接架左、右两侧的两组支撑杆均一体向上延伸有扶手架,所述扶手架的顶部设有扶手,为患者的手部提供支撑,一方面可防止患者左、右倾斜跌落,安全性好,另一方面手部可舒适放置。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扶手套设有防滑套。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承接架呈“口”字型。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承接架焊接于支撑杆。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角度调节结构和第二角度调节结构均为螺栓和调节螺母配合的方式。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座板后端、底板后端的两侧均设有第一轴孔,相应的,所述靠背、挡板的底部均设有与第一轴孔相匹配的第二轴孔,所述第二轴孔设于两个第一轴孔之间,所述螺栓具有第一螺纹部,所述第一螺纹部依次穿过一侧的第一轴孔、第二轴孔、另一侧的第一轴孔,所述调节螺母具有与第一螺纹部相匹配的第二螺纹部,所述调节螺母通过第一螺纹部和第二螺纹部的配合锁固于另一侧的第一轴孔外。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靠背呈前拱式弧形,适应人体脊椎,使患者后躺时更舒适。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底座的底部设有防滑垫。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
其主要是,靠背铰接于座板及挡板铰接于底板,并配合第一角度调节结构和第二角度调节结构对靠背和挡板进行角度调节,使得患者可调整至舒适的姿势,提高腿部训练的使用体验感,以及,座板上设有蜂窝凝胶坐垫,久坐透气不闷,能分散臀部压力,减缓久坐带来的伤害,进一步提高使用的舒适性,且海绵垫的设置,不易硌脚。
其次是,承接架左、右两侧的两组支撑杆均一体向上延伸有扶手架,扶手架的顶部设有扶手,为患者的手部提供支撑,一方面可防止患者左、右倾斜跌落,安全性好,另一方面手部可舒适放置。
再者是,靠背呈前拱式弧形,适应人体脊椎,使患者后躺时更舒适。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剖视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底座 11、防滑垫
20、座椅 21、座板
22、靠背 23、蜂窝凝胶坐垫
24、网布 25、支撑杆
26、承接架 27、扶手架
271、扶手 272、防滑套
30、脚踏训练装置
31、转动主体 311、安装边
32、左踏板
33、右踏板 301、底板
302、挡板 303、凹槽
304、海绵垫 41、第一角度调节结构
42、第二角度调节结构 401、螺栓
402、调节螺母 403、第一轴孔
404、第二轴孔。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请参照图1至图5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包括有底座10、座椅20和脚踏训练装置30。
所述底座10的底部设有防滑垫11,所述防滑垫11的上表面通过粘胶粘设于底座10的底部,防止腿部恢复训练装置放置在地板上时会滑动,确保使用安全;所述脚踏训练装置30和座椅20前后布置于底座10的顶部。
所述座椅20包括有座板21和铰接于座板21后端的靠背22,所述座板21和靠背22的铰接处设有第一角度调节结构41,所述座板21上设有蜂窝凝胶坐垫23,久坐透气不闷,能分散臀部压力,减缓久坐带来的伤害,进一步提高使用的舒适性,所述蜂窝凝胶坐垫23通过网布24包覆固定于座板21,所述网布24将蜂窝凝胶坐垫23和座板21一同包覆,防止蜂窝凝胶坐垫23从座板21掉落,所述蜂窝凝胶坐垫23为成熟技术,在此不做赘述;
具体而言,所述座椅20包括四个呈方形布置的支撑杆25,所述支撑杆25的底部固定于底座10上,所述四个支撑杆25之间连接有承接架26,所述承接架26位于支撑杆25的顶部和底部之间,所述座板21通过螺丝锁固于承接架26;位于承接架26左、右两侧的两组支撑杆25均一体向上延伸有扶手架27,所述扶手架27的顶部设有扶手271,为患者的手部提供支撑,一方面可防止患者左、右倾斜跌落,安全性好,另一方面手部可舒适放置;
优选的,所述扶手271套设有防滑套272;所述承接架26呈“口”字型;所述靠背22呈前拱式弧形,适应人体脊椎,使患者后躺时更舒适;在本实施例中,四个支撑杆25的底部设有第一螺丝孔,底座10上开设有相应的第二螺丝孔,通过螺丝自下往上依次穿设第二螺丝孔、第一螺丝孔将四个支撑杆25固定,支撑杆25和承接架26之间通过焊接连接。
所述脚踏训练装置30包括转动主体31和连接于转动主体31两端的左踏板32、右踏板33,所述脚踏训练装置30的转动主体31为类似自行车踩踏结构,为本领域的成熟技术,在此不做赘述;所述左踏板32、右踏板33均包括底板301和铰接于底板301后端的挡板302,所述底板301和挡板302的铰接处设有第二角度调节结构42,使得患者可调整至舒适的姿势,提高腿部训练的使用体验感,所述底板301的左、右端一体向上延伸有挡边,所述挡板302的前侧向后凹设有供小腿放置的凹槽303,所述底板301的顶部和凹槽303均粘设有海绵垫304,不易硌脚,所述底板301和挡板302均设有用于固定的绑带(图中未示),绑带通常通过魔术贴结构缠绕固定,绑带为本领域的成熟技术,在此不做赘述,通过绑带将人体的脚部和小腿部固定,结构简单,便于固定;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转动主体31的底部向外延伸有安装边311,所述安装边311通过螺丝锁固于底座10。
所述第一角度调节结构41和第二角度调节结构42均为螺栓401和调节螺母402配合的方式,第一角度调节结构41和第二角度调节结构42均为本领域的成熟技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座板21后端、底板301后端的两侧均设有第一轴孔403,相应的,所述靠背22、挡板302的底部均设有与第一轴孔403相匹配的第二轴孔404,所述第二轴孔404设于两个第一轴孔403之间,所述螺栓401具有第一螺纹部,所述第一螺纹部依次穿过一侧的第一轴孔403、第二轴孔404、另一侧的第一轴孔403,所述调节螺母402具有与第一螺纹部相匹配的第二螺纹部,所述调节螺母402通过第一螺纹部和第二螺纹部的配合锁固于另一侧的第一轴孔403外。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
其主要是,靠背铰接于座板及挡板铰接于底板,并配合第一角度调节结构和第二角度调节结构对靠背和挡板进行角度调节,使得患者可调整至舒适的姿势,提高腿部训练的使用体验感,以及,座板上设有蜂窝凝胶坐垫,久坐透气不闷,能分散臀部压力,减缓久坐带来的伤害,进一步提高使用的舒适性,且海绵垫的设置,不易硌脚。
其次是,承接架左、右两侧的两组支撑杆均一体向上延伸有扶手架,扶手架的顶部设有扶手,为患者的手部提供支撑,一方面可防止患者左、右倾斜跌落,安全性好,另一方面手部可舒适放置。
再者是,靠背呈前拱式弧形,适应人体脊椎,使患者后躺时更舒适。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用于神经内科的腿部恢复训练装置,包括底座、座椅和脚踏训练装置,所述脚踏训练装置和座椅前后布置于底座的顶部,所述脚踏训练装置包括转动主体和连接于转动主体两端的左踏板、右踏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座椅包括有座板和铰接于座板后端的靠背,所述座板和靠背的铰接处设有第一角度调节结构,所述座板上设有蜂窝凝胶坐垫,所述蜂窝凝胶坐垫通过网布包覆固定于座板;
所述左踏板、右踏板均包括底板和铰接于底板后端的挡板,所述底板和挡板的铰接处设有第二角度调节结构,所述挡板的前侧向后凹设有供小腿放置的凹槽,所述底板的顶部和凹槽均粘设有海绵垫,所述底板和挡板均设有用于固定的绑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神经内科的腿部恢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包括四个呈方形布置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底部固定于底座上,所述四个支撑杆之间连接有承接架,所述承接架位于支撑杆的顶部和底部之间,所述座板通过螺丝锁固于承接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神经内科的腿部恢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承接架左、右两侧的两组支撑杆均一体向上延伸有扶手架,所述扶手架的顶部设有扶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神经内科的腿部恢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套设有防滑套。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神经内科的腿部恢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接架呈“口”字型。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神经内科的腿部恢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接架焊接于支撑杆。
7.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神经内科的腿部恢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角度调节结构和第二角度调节结构均为螺栓和调节螺母配合的方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用于神经内科的腿部恢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板后端、底板后端的两侧均设有第一轴孔,相应的,所述靠背、挡板的底部均设有与第一轴孔相匹配的第二轴孔,所述第二轴孔设于两个第一轴孔之间,所述螺栓具有第一螺纹部,所述第一螺纹部依次穿过一侧的第一轴孔、第二轴孔、另一侧的第一轴孔,所述调节螺母具有与第一螺纹部相匹配的第二螺纹部,所述调节螺母通过第一螺纹部和第二螺纹部的配合锁固于另一侧的第一轴孔外。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神经内科的腿部恢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呈前拱式弧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神经内科的腿部恢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底部设有防滑垫。
CN202222071674.3U 2022-08-08 2022-08-08 一种用于神经内科的腿部恢复训练装置 Active CN2182209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071674.3U CN218220947U (zh) 2022-08-08 2022-08-08 一种用于神经内科的腿部恢复训练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071674.3U CN218220947U (zh) 2022-08-08 2022-08-08 一种用于神经内科的腿部恢复训练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220947U true CN218220947U (zh) 2023-01-06

Family

ID=846808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071674.3U Active CN218220947U (zh) 2022-08-08 2022-08-08 一种用于神经内科的腿部恢复训练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22094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3788695A (en) Sitting/standing table/walker combination
CN107550087B (zh) 一种消化内科医生用舒适座椅
US7320502B1 (en) Kneel chair
CN218220947U (zh) 一种用于神经内科的腿部恢复训练装置
CN210078079U (zh) 一种可调节的坐姿椅
CN105748216B (zh) 一种自动升降轮椅
CN2249599Y (zh) 滚动式保健按摩椅
CN209474998U (zh) 一种轮椅
CN217697203U (zh) 一种便于调节倾角的妇产科门诊手术椅床
CN215229397U (zh) 一种康复锻炼轮椅
CN213489903U (zh) 一种用于护理科室的按摩轮椅
CN214858403U (zh) 一种儿童脑瘫康复护理椅
CN211633961U (zh) 一种具有可调脚踏组件的轮椅
CN210698671U (zh) 一种神经内科临床训练按摩装置
JP3138255U (ja) 椅子
CN219983257U (zh) 一种柔性人体躯干固定器
CN2899772Y (zh) 多功能拐杖
GB2169502A (en) Knee support device
EP0501411A1 (en) Seating means
CN213190653U (zh) 电动辅助运动轮椅
CN212662119U (zh) 一种多功能转移辅助装置
CN211750557U (zh) 一种基于老年人检查用的代步助行车
CN213994156U (zh) 一种用于长时间坐立的按摩椅
CN212995556U (zh) 脑瘫儿童座位姿势矫正椅
CN211023821U (zh) 一种改进型的心理科用催眠放松治疗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418

Address after: No. 434, Jinsha North Road, Liuyang, Changsha, Hunan 410000

Patentee after: Liuyang Jili Hospital (Liuyang Ophthalmological Hospital)

Address before: Xiajie Group, Yanggutan Community, Youkou Town, Liuyang City, Changsha City, Hunan Province 410300

Patentee before: Zhu Junl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