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209507U - 一种乏风余热回收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乏风余热回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209507U
CN218209507U CN202222155635.1U CN202222155635U CN218209507U CN 218209507 U CN218209507 U CN 218209507U CN 202222155635 U CN202222155635 U CN 202222155635U CN 218209507 U CN218209507 U CN 2182095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ntilation air
heat preservation
recovery device
trachea
waste h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15563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芬梅
张语桐
朱献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xi Huixin Energ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xi Huixin Energ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xi Huixin Energ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xi Huixin Energ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15563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2095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2095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2095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Suppl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乏风余热回收装置,包括底板和锅炉本体,所述底板的上方中间连接有锅炉本体,所述底板的上方左侧安装有连接装置,所述炉胆的外壁安装有回收装置。该乏风余热回收装置,可以通过第一气管将乏风排入到高温氧化器内,同时通过第二气管将泵站的抽放瓦斯通过第一气管掺混到乏风内,乏风内的低浓度甲烷在高温氧化器的反应腔里瞬间无火焰地氧化为水和二氧化碳,并释放出巨大氧化热,热能的一小部分用于维持反应温度,大部分热能通过风机被导出到炉胆和水进行热交换,产出过热高压水蒸汽,再通过第三气管将高压水蒸汽排出到外界的驱动汽轮机上用以发电,这样不仅避免了能源流失,同时也提高了对乏风的回收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乏风余热回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乏风余热回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乏风余热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乏风又称"煤矿风排瓦斯",指甲烷浓度低于0.75%的煤矿瓦斯,据有关部门统计,中国每年由乏风排入大气的甲烷相当于西气东输1年的输气量,产生的温室气体效应约为2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由于浓度低,利用技术难度大,这些甲烷长期以来只能被全部排到大气中,造成巨大的温室气体污染,随着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步伐的加快,以及中国节能减排力度的不断加大,乏风的利用处理技术正在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例如通过回收装置对乏风余热进行回收。
例如专利号为CN 113606811 A的一种矿井乏风余热回收装置,包括风室、冷水储液箱、热水储液箱和若干组换热装置。本发明结构简单,热量利用效率高,防尘、防水、防腐蚀,防冻,防爆,多组换热装置将乏风进行分配回收,安全可靠。
虽然上述中的装置可以进行使用,但是在对乏风进行回收处理时,先需要通过相应结构乏风转变为低温低压气体,再对其进行冷水热变换,这样在此过程中还会存在大量的能源流失,从而便减低了对乏风的回收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乏风余热回收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虽然上述中的装置可以进行使用,但是在对乏风进行回收处理时,先需要通过相应结构乏风转变为低温低压气体,再对其进行冷水热变换,这样在此过程中还会存在大量的能源流失,从而便减低了对乏风的回收效率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乏风余热回收装置,包括底板和锅炉本体,所述底板的上方中间连接有锅炉本体,所述锅炉本体的前端面通过多个合页转动连接有炉门,所述锅炉本体的上方固接有炉胆,所述底板的上方左侧安装有连接装置,所述炉胆的外壁安装有回收装置。
优选的,所述连接装置包括第一横板,所述第一横板的下方与底板相连接,所述第一横板的上表面固接有高温氧化器,所述高温氧化器的左侧下方固接有第一气管,且第一气管的上方和左侧分别连接有第二气管和单向阀。
优选的,所述高温氧化器的上方中间安装有风机,且风机的左右两侧风管分别与高温氧化器和炉胆的内部相连通,这样通过风机可以将高温氧化器内的热能导出。
优选的,所述回收装置包括圆盘,上下所述圆盘的内部与炉胆相固接,所述圆盘的外壁固接有第一保温层,且第一保温层的外壁固接有第二保温层,所述第一保温层和第二保温层的下方和左侧内部分别与锅炉本体和风机的右侧风管外壁相固接,所述第一保温层和第二保温层的上方内部固接有第三气管,且第三气管的下方与炉胆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第一保温层和第二保温层的右侧内部固接有压力表,且压力表的左侧与炉胆相连通,这样通过压力表可以对炉胆内的压力进行监测。
优选的,所述压力表的下方设有总阀体,且总阀体的左侧与炉胆相连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乏风余热回收装置,可以通过第一气管将乏风排入到高温氧化器内,同时通过第二气管将泵站的抽放瓦斯通过第一气管掺混到乏风内,并一同进入到高温氧化器内,这样乏风内的低浓度甲烷在高温氧化器的反应腔里瞬间无火焰地氧化为水和二氧化碳,并释放出巨大氧化热,热能的一小部分用于维持反应温度,大部分热能通过风机被导出到炉胆和水进行热交换,产出过热高压水蒸汽,再通过第三气管将高压水蒸汽排出到外界的驱动汽轮机上用以发电,这样不仅避免了能源流失,同时也提高了对乏风的回收效率;
可以在炉胆的外壁设置两个圆盘,在圆盘的外壁设置第一保温层和第二保温层,这样通过第一保温层和第二保温层可以降低炉胆的热量流失,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对乏风余热回收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剖视图;
图3为图2中第一气管、第二气管和单向阀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炉门、炉胆和第一保温层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中泵体、第二横板和第二保温层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板,2、锅炉本体,3、连接装置,301、第一横板,302、高温氧化器,303、第一气管,304、第二气管,305、单向阀,4、回收装置, 401、圆盘,402、第一保温层,403、第二保温层,404、第三气管,4A1、箱体,4A2、盖体,4A3、排水管,4A4、第二横板,4A5、泵体,4A6、第一水管, 4A7、第二水管,5、炉门,6、炉胆,7、风机,8、压力表,9、总阀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乏风余热回收装置,包括底板1和锅炉本体2,底板1的上方中间连接有锅炉本体2,锅炉本体2 的后端设置有液位计,锅炉本体2的前端面通过2个合页转动连接有炉门5,锅炉本体2的上方固接有炉胆6,底板1的上方左侧安装有连接装置3,炉胆 6的外壁安装有回收装置4。
请参阅图1-3,连接装置3包括第一横板301、高温氧化器302、第一气管303、第二气管304和单向阀305,第一横板301的下方与底板1相连接,第一横板301的上表面固接有高温氧化器302,高温氧化器302的型号可根据使用者需求选择,高温氧化器302的左侧下方固接有第一气管303,且第一气管303的上方和左侧分别连接有第二气管304和单向阀305,这样通过第一气管303可以将乏风等排入高温氧化器302内,高温氧化器302的上方中间安装有风机7,风机7的型号可根据使用者需求选择,且风机7的左右两侧风管分别与高温氧化器302和炉胆6的内部相连通,通过风机7的风管可以将高温氧化器302内的热能导出;
可以通过第一气管303将乏风排入到高温氧化器302内,同时通过第二气管304将泵站的抽放瓦斯通过第一气管303掺混到乏风内,并一同进入到高温氧化器302内,这样乏风内的低浓度甲烷在高温氧化器302的反应腔里瞬间无火焰地氧化为水和二氧化碳,并释放出巨大氧化热,热能的一小部分用于维持反应温度,大部分热能通过风机7被导出到炉胆6和水进行热交换,产出过热高压水蒸汽,再通过第三气管404将高压水蒸汽排出到外界的驱动汽轮机上用以发电,这样不仅避免了能源流失,同时也提高了对乏风的回收效率。
请参阅图1、2和4,回收装置4包括圆盘401、第一保温层402、第二保温层403和第三气管404,上下圆盘401的内部与炉胆6相固接,通过圆盘 401可以对炉胆6进行加固,圆盘401的外壁固接有第一保温层402,第一保温层402的主要材质为珍珠岩,可以起到较好的保温效果,且第一保温层402 的外壁固接有第二保温层403,第二保温层403内添加有云母颗粒,云母的耐高温性能好,这样通过第一保温层402和第二保温层403可以减炉胆6的热量流失,第一保温层402和第二保温层403的下方和左侧内部分别与锅炉本体2和风机7的右侧风管外壁相固接,第一保温层402和第二保温层403的上方内部固接有第三气管404,且第三气管404的下方与炉胆6相连通,第三气管404的上方与外接结构进行连接,第一保温层402和第二保温层403的右侧内部固接有压力表8,通过压力表8可以对炉胆6内的压力进行监测,且压力表8的左侧与炉胆6相连通,压力表8的下方设有总阀体9,且总阀体9 的左侧与炉胆6相连通;
可以在炉胆6的外壁设置两个圆盘401,在圆盘401的外壁设置第一保温层和402第二保温层403,这样通过第一保温层402和第二保温层403可以降低炉胆6的热量流失,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对乏风余热回收的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当操作人员需要使用乏风余热回收装置时,首先操作人员可以通过第一气管303将乏风排入到高温氧化器302内,同时通过第二气管304将泵站的抽放瓦斯通过第一气管303掺混到乏风内,并一同进入到高温氧化器302内,这样乏风内的低浓度甲烷在高温氧化器302的反应腔里瞬间无火焰地氧化为水和二氧化碳,并释放出巨大氧化热,热能的一小部分用于维持反应温度,大部分热能通过风机7被导出到炉胆6和水进行热交换,产出过热高压水蒸汽,再通过第三气管404将高压水蒸汽排出到外界的驱动汽轮机上用以发电,这样不仅避免了能源流失,同时也提高了对乏风的回收效率,同时在炉胆6的外壁设置两个圆盘401,在圆盘401的外壁设置第一保温层和402第二保温层403,这样通过第一保温层402和第二保温层403可以降低炉胆6的热量流失,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对乏风余热回收的效果。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1、2和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乏风余热回收装置,回收装置4还可以包括箱体4A1、盖体4A2、排水管4A3、第二横板4A4、泵体4A5、第一水管4A6和第二水管4A7,箱体4A1的下方与底板1相连接,箱体内存有有水,箱体4A1的上方和右侧下方分别连接有盖体4A2和排水管 4A3,排水管4A3上安装有阀门,箱体4A1的左侧上方固接有第二横板4A4,且第二横板4A4的内部固接有泵体4A5,泵体4A5的型号可根据使用者需求选择,泵体4A5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固接有第一水管4A6和第二水管4A7,且第一水管4A6和第二水管4A7的另一端分别与箱体4A1和炉胆6相连通,第二水管4A7的中间外壁与第一保温层402和第二保温层403的内部相固接;
可以打开盖体4A2对箱体4A1内注水,之后泵体4A5通过第一水管4A6 可以将箱体4A1内的水吸出,再通过第二水管4A7将水排入炉胆6内,对炉胆6内进行补水,从而方便了使用。
在本实施例中,当操作人员需要使用乏风余热回收装置时,可以接通泵体4A5的外接电源,启动泵体4A5,使泵体4A5通过第一水管4A6将箱体4A1 内的水吸出,再通过第二水管4A7将水排入炉胆6内,对炉胆6内进行补水,从而方便了使用。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6)

1.一种乏风余热回收装置,包括底板(1)和锅炉本体(2),所述底板(1)的上方中间连接有锅炉本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炉本体(2)的前端面通过多个合页转动连接有炉门(5),所述锅炉本体(2)的上方固接有炉胆(6),所述底板(1)的上方左侧安装有连接装置(3),所述炉胆(6)的外壁安装有回收装置(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乏风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3)包括第一横板(301),所述第一横板(301)的下方与底板(1)相连接,所述第一横板(301)的上表面固接有高温氧化器(302),所述高温氧化器(302)的左侧下方固接有第一气管(303),且第一气管(303)的上方和左侧分别连接有第二气管(304)和单向阀(30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乏风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温氧化器(302)的上方中间安装有风机(7),且风机(7)的左右两侧风管分别与高温氧化器(302)和炉胆(6)的内部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乏风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装置(4)包括圆盘(401),上下所述圆盘(401)的内部与炉胆(6)相固接,所述圆盘(401)的外壁固接有第一保温层(402),且第一保温层(402)的外壁固接有第二保温层(403),所述第一保温层(402)和第二保温层(403)的下方和左侧内部分别与锅炉本体(2)和风机(7)的右侧风管外壁相固接,所述第一保温层(402)和第二保温层(403)的上方内部固接有第三气管(404),且第三气管(404)的下方与炉胆(6)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乏风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温层(402)和第二保温层(403)的右侧内部固接有压力表(8),且压力表(8)的左侧与炉胆(6)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乏风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表(8)的下方设有总阀体(9),且总阀体(9)的左侧与炉胆(6)相连通。
CN202222155635.1U 2022-08-16 2022-08-16 一种乏风余热回收装置 Active CN2182095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55635.1U CN218209507U (zh) 2022-08-16 2022-08-16 一种乏风余热回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55635.1U CN218209507U (zh) 2022-08-16 2022-08-16 一种乏风余热回收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209507U true CN218209507U (zh) 2023-01-03

Family

ID=846562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155635.1U Active CN218209507U (zh) 2022-08-16 2022-08-16 一种乏风余热回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20950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522036U (zh) 以液化天然气为原料的基于燃料电池的分布式能源系统
CN204999615U (zh) 一种石墨烯快速膨胀炉
CN110028988A (zh) 一种耦合生物质气化和压缩空气储能的冷热电联产系统
CN218209507U (zh) 一种乏风余热回收装置
CN205243745U (zh) 一种耦合太阳能的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系统
CN111457749A (zh) 一种合成炉底盘换热系统
CN206000586U (zh) 循环发电装置
CN212253706U (zh) 一种合成炉底盘换热系统
CN113251679A (zh) 一种基于四氧化三钴储热介质面向太阳能的储能反应器
CN209470286U (zh) 一种利用吸收式热泵机组回收冷却水余热的耦合供热装置
CN201251283Y (zh) 太阳能热泵式热水器
CN207945848U (zh) 一种复合能热利用装置
CN214370948U (zh) 一种空气源热泵热水器
CN216403849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氢气制造设备
CN213300501U (zh) 一种制热效果好的循环式热水机
CN113044810B (zh) 一种家用应急电源的制氢装置
CN212589988U (zh) 一种利用蒸汽发酵的面团发酵室
CN209790912U (zh) 从氯甲烷废气中回收氯甲烷的循环节能装置
CN218001553U (zh) 一种烟气余热回收系统
CN212565832U (zh) 一种超低排放蓄热式多燃料气化燃烧锅炉
CN211502741U (zh) 一种蒸汽热能循环利用锅炉
CN220491922U (zh) 一种可再生能源耦合燃料电池的冷电联供系统
CN219412856U (zh) 一种利用空压机废热的保温节能装置
CN204563842U (zh) 无烟煤采暖炉潜热储能汽化脱硫除尘装置
CN213300947U (zh) 一种热能与动力工程用热能回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