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207958U - 一种控制阀 - Google Patents

一种控制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207958U
CN218207958U CN202222640443.XU CN202222640443U CN218207958U CN 218207958 U CN218207958 U CN 218207958U CN 202222640443 U CN202222640443 U CN 202222640443U CN 218207958 U CN218207958 U CN 2182079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ction
valve
valve body
inner diameter
connecting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640443.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anhua Commercial Refriger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anhua Climate and Appliance Controls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anhua Climate and Appliance Controls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anhua Climate and Appliance Controls Group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2079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2079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ft Valve (AREA)
  • Valve Housing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控制阀,包括阀体部件和阀部件,所述阀体部件包括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所述第一阀体由不锈钢材料制成,所述第二阀体由不锈钢材料制成,所述第一阀体包括第一本体段、第一过渡段和第一连接段,所述第一过渡段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本体段衔接,所述第一过渡段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段衔接,所述第一本体段为直管状,所述第一连接段为直管状;在所述阀体部件的径向,所述第一过渡段的横截面为圆环形,所述第一过渡段的内径自所述第一端向所述第二端增大;所述阀部件包括阀座,所述第一连接段与所述阀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阀体与所述阀座固定连接;定义所述第一本体段的内径为d1,定义所述第一连接段的内径为d2,在所述第一阀体的轴向,定义所述第一本体段的长度为L1,定义所述第一连接段的长度为L2,则满足d2>d1,L1>L2,降低阀体部件的材料及工艺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控制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流体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控制阀。
背景技术
图8所示为背景技术一种控制阀的结构示意图,图9所示为图8中第一阀体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及图9所示的控制阀,包括不锈钢材料制成的阀体部件01,还包括阀部件02,阀部件02包括阀座021、磁条022,阀座021与阀体部件01焊接固定,阀体部件01可以为一体式管状结构,阀体部件01也可以如图1所示为分体式结构,包括管状的第一阀体04,第一阀体04包括主体部041、直管部043和连接部042,主体部041的一端与阀座021焊接固定,主体部041的另一端与连接部042的一端衔接,连接部042的另一端与直管部043衔接。
上述结构的控制阀,主体部041为直筒状,其内径为d2,连接部042自主体部041的一端向远离阀座021的方向直径逐渐减小,连接部042的远离主体部041的一端的内径为d1,d2>d1,主体部041的长度为La,直管部043的长度为Lb,Lb>La,第一阀体04由内径为d2的不锈钢管缩口成形,缩口前需进行退火,退火后可能还需酸洗或打磨等处理。上述结构的控制阀,阀体部件01的材料成本及工艺成本有改善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控制阀,包括阀体部件和阀部件,所述阀体部件包括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所述第一阀体由不锈钢材料制成,所述第二阀体由不锈钢材料制成,所述第一阀体包括第一本体段、第一过渡段和第一连接段,所述第一过渡段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本体段衔接,所述第一过渡段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段衔接,所述第一本体段为直管状,所述第一连接段为直管状;在所述阀体部件的径向,所述第一过渡段的横截面为圆环形,所述第一过渡段的内径自所述第一端向所述第二端增大;所述阀部件包括阀座,所述第一连接段与所述阀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阀体与所述阀座固定连接;定义所述第一本体段的内径为d1,定义所述第一连接段的内径为d2,在所述第一阀体的轴向,定义所述第一本体段的长度为L1,定义所述第一连接段的长度为L2,则满足d2>d1,L1>L2,以降低阀体部件的材料及工艺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一的控制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图1中第一阀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所示为图1中第二阀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A所示为图1中止挡件的立体图;
图4B所示为控制阀全开状态时止挡件与阀芯的配合示意图;
图5所示为图1中阀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6所示为阀口部流通面积的示意图(图中非阴影部分所示);
图7所示为阀节流流道S3的流通面积示意图(图中非阴影部分所示);
图8所示为背景技术一种控制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9所示为图8中第一阀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一的控制阀具体为一单向阀,控制阀包括阀体部件1和阀部件2。阀体部件1包括第一阀体11和第二阀体1212,第一阀体11和第二阀体12由不锈钢材料制成,第一阀体11和第二阀体12与阀部件2焊接固定。阀部件2可以整体内置于阀体部件1内并与阀体部件1固定连接,即第一阀体11与第二阀体12对接焊。也可以如图1所示那样,第一阀体11和第二阀体12分别焊接在阀部件2上,且在控制阀的周向,阀部件2有部分露出阀体部件1。需要说明的是,控制阀的阀体部件的结构并不限于图1所示单向阀,也可应用于其它阀中。
本实施例中,阀部件2包括阀座21、磁性吸引件22、止挡件23、阀芯24、过滤件25,磁性吸引件22、止挡件23、阀芯24、过滤件25位于阀体部件1的内腔。
阀座21具有阀口部210,阀座21与磁性吸引件22可以通过压装过盈配合,也可以通过第三件进行固定连接。
阀芯24能够在止挡件23内沿阀体部件1的轴向滑动以打开或关闭阀口部210的阀口2101。具体地,阀芯24在流体压力作用下能够克服磁性吸引件22的吸引力离开阀口部210,当流体压力减小后,阀芯24在磁性吸引件22的吸引力作用下能够关闭阀口部210的阀口。
过滤件25与阀座21可以固定连接,也可以限位连接。阀体部件1包括第一流体端口A和第二流体端口B。当阀芯24与阀口部210抵接后,第一流体端口A与第二流体端口B不流通,当阀芯24离开阀口部210后,第一流体端口A与第二流体端口B连通,当然,本申请的核心并不在于阀芯24的具体结构,当阀芯24上具有节流通道时,第一流体端口A与第二流体端口B之间也可有一定量节流流体通过。
本实施例中,阀座21和止挡件23优选的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第一阀体11与阀座21激光焊焊接固定,第二阀体12与阀座21也激光焊焊接固定,止挡件23与阀座21激光焊焊接固定,工艺简单,加工效率高且成本低,但不局限于不锈钢材料,亦可采用其它钢材,如20钢、45钢等材料通过熔融焊连接固定。
下面对第一阀体11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及图2所示,第一阀体11包括第一本体段111、与阀座21固定连接的第一连接段112、与第一连接段112和第一本体段111衔接的第一过渡段113。在控制阀周向,即阀体部件1的径向,第一本体段111、第一连接段112及第一过渡段113的横截面为圆环形,第一连接段112的远离第一本体段111的一端与阀座21焊接固定。
第一本体段111为直管状,第一连接段112为直管状,第一本体段111的内径小于第一连接段112的内径,第一本体段111的外径小于第一连接段112的外径。第一过渡段113包括与第一本体段111衔接的第一端1131和与第一连接段112衔接的第二端1132,即第一端1131的内径和外径分别小于第二端1132的内径和外径,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第一过滤段113呈自第一端1131向第二端1132内径逐渐增加设置。定义第一本体段111的内径为d1,第一连接段112的内径为d2,满足d2>d1,则第一过渡段113的第一端1131的内径也为d1,第二端1132的内径为d2
加工第一阀体11时,使用内径为d1的不锈钢管制成第一本体段111、第一过渡段113及第一连接段112。其中,第一过渡段113及第一连接段112是通过对内径为d1的不锈钢管进行扩口加工的。在控制阀的轴向,如图2所示,定义第一连接段112的长度为L2,第一本体段111的长度为L1,则满足L1>L2。第一过渡段113呈锥状,沿第一过渡段113的延伸方向,第一过渡段113的长度为L3。第一阀体11如此加工而成,相比于背景技术,不用像缩口加工那样退火,也不需要进行酸洗工艺,加工效率高,并且,加工同样结构尺寸的第一阀体11时,本方案能够用比背景技术中内径小的管体加工,因此,材料及工艺成本降低。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定义第一本体段111的外径为D1,定义第一连接段112的外径为D2,优选的设计满足(D2-D1)/D1≤0.3,如此设置,可以保证第一阀体11加工的可靠性并保证第一阀体11的强度。
第一阀体11与阀座21套设,第一阀体11与阀座21熔融焊固定连接,例如可以通过激光焊、氩弧焊、等离子焊等具体方式焊接固定。
本实施例中,第二阀体12的结构与第一阀体11的结构相同,具体地,如图3所示,第二阀体12包括第二本体段211、与阀座21固定连接的第二连接段212、与第二连接段212和第二本体段211衔接的第二过渡段213。在控制阀周向,即阀体部件1的径向,第二本体段211、第二连接段212及第二过渡段213的横截面为圆环形。第二连接段212的远离第一本体段211的一端与阀座21焊接固定。
第二本体段211为直管状,第二连接段212为直管状,第二本体段211的内径小于第二连接段212的内径,第二过渡段113包括与第二本体段211衔接的第三端2131和与第二连接段212衔接的第四端2132,第三端2131的内径小于第四端2132的内径,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第二过滤段213呈自第三端2131向第四端2132内径逐渐增加设置。定义第二本体段211的内径为d21,第二连接段212的内径为d22,满足d22>d21,第二过渡段213的第三端2131的内径也为d21,第四端2132的内径为d22
加工第二阀体12时,使用内径为d21的不锈钢管制成第二本体段211、第二过渡段213及第二连接段212。其中,第二过渡段213及第二连接段212是通过对内径为d21的不锈钢管扩口加工的。在控制阀的轴向,如图3所示,第二连接段212呈直管状,第二连接段212的长度为L22,第二本体段211的长度为L21,满足L21>L22。第二过渡段213呈锥状,沿第二过渡段213的延伸方向,第二过渡段213的长度为L23,第二阀体12如此加工而成,相比于背景技术,不用像缩口加工那样退火,加工效率高,并且,加工同样结构尺寸的第二阀体12时,本方案能够用比背景技术中内径小的管材加工,材料及工艺成本降低。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定义第二本体段211的外径为D21,定义第二连接段212的外径为D22,优选的设计满足(D22-D21)/D21≤0.3。如此设计,可以保证第二阀体12加工的可靠性并保证第二阀体的强度。
第二阀体12与阀座21套设,第二阀体12与阀座21熔融焊固定连接,例如可以通过激光焊、氩弧焊、等离子焊等具体方式焊接固定。
本实施例中,第一本体段111的内径d1与第二本体段211的内径d21相同,第一本体段111的外径D1与第二本体段211的外径D21相同;第一连接段112的内径d2与第二连接段212的内径d22相同,第一连接段112的外径D2与第二连接段212的外径D22相同;沿第一过渡段113的延伸方向,定义第一过渡段113的长度为L3,沿第二过渡段213的延伸方向,定义第二过渡段213的长度为L23,第一过渡段113的长度L3与第二过渡段213的长度L23相同,使第一阀体11和第二阀体12同样加工即可,加工方便,通用性强,便于实现零件的标准化。
本申请中,止挡件23与阀座21焊接固定,如图4A、图4B、图5所示,止挡件23由金属板材冲压制成,阀座21包括本体部20,本体部20的外壁具有环形侧凸部201,第一阀体11及第二阀体12对接在环形侧凸部201的两侧,并焊接固定。阀座21的远离第一阀体11的一端包括环形凸出部200,环形凸出部200包括前述阀口部210。止挡件23包括圆环形的固定部231、导向部232和阀芯止挡部233,固定部231至少部分位于环形凸出部200的外周,本实施例中,固定部231套设在环形凸出部200的外周,二者首先过盈配合,提高止挡件23与阀座21的同轴度。控制阀的阀芯24能够与阀芯止挡部233抵接,即,在阀芯24远离阀口部210后,阀芯止挡部233能够对阀芯24的行程进行限位。止挡件23由金属板材冲压制成,本实施例中,止挡件23由不锈钢板材冲压而成。止挡件23的固定部231的壁厚与导向部232及阀芯止挡部233的壁厚相同。固定部231自导向部232的靠近第一流体端口A的一端沿阀座21的轴向向远离阀芯止挡部233的方向延伸,即在控制阀的轴向,固定部231和阀芯止挡部233分别位于导向部233的两侧,固定部231与阀座21的本体部20焊接固定,本实施例中具体为激光焊焊接固定,当然,不限于激光焊。
流体在第一流体端口A和第二流体端口B之间流通时,会流经磁性吸引件22和阀口部210。定义S1b为阀口部210的阀口面积。定义S1a为流体自第一流体端口A流向第二流体端口B时磁性吸引件22的过流面积,即磁性吸引件22在阀口部210的阀口的投影面积。例如,当磁性吸引件22为长方体时,其过流面积S1a为磁性吸引件22的朝向止挡件23的表面中能够与流体接触的部分的面积,由于磁性吸引件22的阻挡,流体在阀口部210的阀口的流通面积S1(图6中非阴影部分)=S1b-S1a。如图5及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磁性吸引件22在与阀体部件1的轴向垂直的横截面的投影面的宽度为W,在与阀体部件1的轴向垂直的方向,阀口部210的阀口的直径为R,则S1b=πR2/4,则S1=πR2/4-S1a,可知S1a≈R*W,则S1≈πR2/4-R*W。
如图4A所示,止挡件23的导向部232由至少三个筋条2321组成,各筋条2321的结构及尺寸相同,并在止挡件23的周向等间隔分布。阀芯24位于导向部232的内侧,阀芯24与导向部232间隙滑动配合。为了加工方便,固定部231的内径与导向部232内周壁所围成的圆环的内径相同。
如图4B所示,阀芯止挡部233包括盘部2331和自盘部2331的外周面延伸至导向部232的若干支架2332,支架2332的个数与导向部232的筋条2321的个数相同并一一对应相连,盘部2331及支架2332的厚度与筋条2321的厚度相同,均定义为M。支架2332的宽度与各筋条2331的宽度相同,均定义为N,也即,支架2331与筋条2321的厚度M相同,支架2331与筋条2321的宽度N相同,方便加工,止挡件23具体由厚度为M的不锈钢板材冲压而成。
阀芯24为金属膜片,在控制阀全开状态下,阀芯24与阀芯止挡部233抵接,阀芯24由阀芯止挡部233止挡,流体经连通通道流出止挡件23,其中,如图1及图4A、图4B、图7所示,连通通道指阀芯24与阀芯止挡部233抵接后各筋条2321之间的流通空间形成的各流道2333,阀芯24为圆形膜片,阀芯24的外径为R’,在控制阀全开状态下,阀芯24与固定部231的靠近阀芯止挡部233的端面之间的高度为H,各流道2333的面积之和即为连通通道的流通面积S2=πR’*H-4N*H=(πR’-4N)H。自第一端口A流入的流体在经阀口部210后由各流道2333流出后再流向第二端口B,设计S2≥S1,减小流体流通过程中的流阻。
控制阀全开,自各流道2333流出的流体是经第二阀体12的内壁与止挡件23及阀芯24的外壁之间的阀节流流道后自第二流体端口B流出,在控制阀的横截面方向,即阀体部件1的径向方向,定义阀节流通道流通面积为S3(图7中非阴影部分),阀节流通道流通面积S3即阀芯24的与第二阀体12之间的流通面积,阀节流通道流通面积S3=S3a-S3b-4*S3c=ΠD22 2/4-ΠR’2/4-4*N*M=Π(D22 2-R’2/4-4*N*M。设计S3≤S2,且1≤S1/S3≤1.2,如此设计,能够在尽量小的流阻条件下获得尽量大的流通能力。
只要阀体部件包括前述结构的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就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上述实施例中,第一流体端口A和第二流体端口B分别位于第一本体段111和第二本体段211的端部,需要说明的是,根据控制阀与外部管路等的连接需要,例如,当控制阀应用于制冷系统中时,根据制冷系统的管路连接需要,制冷系统的管路可以直接与第一本体段111和第二本体段211连接,也可以是在第一阀体11上还一体通过扩口加工有比第一本体段111的内径大的扩口段来与外部管路等连接,和/或在第二阀体12上还一体通过扩口加工有比第二本体段211的内径大的扩口段来与外部管路等连接,此时,第一流体端口A和第二流体端口B分别设在两个扩口段。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的说明,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部件和阀部件,所述阀体部件包括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所述第一阀体由不锈钢材料制成,所述第二阀体由不锈钢材料制成,所述第一阀体包括第一本体段、第一过渡段和第一连接段,所述第一过渡段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本体段衔接,所述第一过渡段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段衔接,所述第一本体段为直管状,所述第一连接段为直管状;在所述阀体部件的径向,所述第一过渡段的横截面为圆环形,所述第一过渡段的内径自所述第一端向所述第二端增大;所述阀部件包括阀座,所述第一连接段与所述阀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阀体与所述阀座固定连接;定义所述第一本体段的内径为d1,定义所述第一连接段的内径为d2,在所述第一阀体的轴向,定义所述第一本体段的长度为L1,定义所述第一连接段的长度为L2,则满足d2>d1,L1>L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段由内径为d1的管体通过扩口形成,所述第一过渡段的内径自所述第一端向所述第二端逐渐增大,定义所述第一本体段的外径为D1,定义所述第一连接段的外径为D2,则满足D2>D1,(D2-D1)/D1≤0.3。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阀体包括第二本体段、第二过渡段和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二过渡段的第三端与所述第一本体段衔接,所述第二过渡段的第四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段衔接,所述第二本体段为直管状,所述第二连接段为直管状;在所述阀体部件的径向,所述第二过渡段的横截面为圆环形,所述第二过渡段的内径自所述第三端向所述第四端增大,所述第二连接段与所述阀座固定连接;定义所述第二本体段的内径为d21,定义所述第二连接段的内径为d22,在所述控制阀的轴向,定义所述第二本体段的长度为L21,定义所述第一连接段的长度为L22,则满足d22>d21,L21>L2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段由内径为d21的管体通过扩口形成,定义所述第二本体段的外径为D21,定义所述第二连接段的外径为D22,所述第二连接段与所述阀座焊接固定,则满足D22>D21,(D22-D21)/D21≤0.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体段的内径d1与所述第二本体段的内径d21相同,所述第一本体段的外径D1与所述第二本体段的外径D21相同;所述第一连接段的内径d2与所述第二连接段的内径d22相同,所述第一连接段的外径D2与所述第二连接段的外径D22相同;所述第一过渡段的长度L3与所述第二过渡段的长度L23相同,在所述阀体部件的径向,所述第一连接段及所述第一本体段的横截面为圆环形,所述第一连接段的远离所述第一本体段的一端与所述阀座焊接固定,所述第二连接段及所述第二本体段的横截面为圆环形,所述第二连接段的远离所述第二本体段的一端与所述阀座焊接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阀为单向阀,所述阀部件包括磁性吸引件、膜片、止挡件和过滤件,所述阀座和所述止挡件由钢材制成,所述阀座具有阀口部,所述阀口部包括阀口,所述阀座还具有本体部,所述本体部的外壁具有环形侧凸部,所述第一阀体和所述第二阀体分别与所述环形侧凸部抵接并激光焊焊接固定,所述过滤件与所述阀座固定连接或限位连接,所述磁性吸引件与所述阀座连接,所述止挡件与所述阀座固定连接,所述止挡件包括阀芯止挡部和导向部,所述膜片与所述导向部间隙滑动配合;在所述阀体部件的轴向,所述膜片能够相对于所述导向部轴向移动以关闭所述阀口或与所述阀芯止挡部抵接。
CN202222640443.XU 2022-04-01 2022-09-28 一种控制阀 Active CN218207958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7434035 2022-04-01
CN202220743403 2022-04-0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207958U true CN218207958U (zh) 2023-01-03

Family

ID=846403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640443.XU Active CN218207958U (zh) 2022-04-01 2022-09-28 一种控制阀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20795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259821B2 (ja) 液圧スリーブを介して汚染保護してソレノイドモータを通気するための方法
JP4608395B2 (ja) 弁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5512498A (ja) 流れ矯正弁座および流れ矯正弁座を備えた制御弁
CN218207958U (zh) 一种控制阀
JP2002510021A (ja) 電磁バルブ
EP0587743A1 (en) General purpose fluid control valve
US7195226B2 (en) Solenoid valve with spherical armature
CN218178015U (zh) 一种单向阀
CN103511701B (zh) 阀体和具有阀体的组件及用于制造阀体的方法
JPH058152U (ja) ソレノイド弁
JP5354387B2 (ja) 電磁弁
JP7171509B2 (ja) ソレノイドバルブ
JPH06185653A (ja) 断熱配管用電磁弁
US20050178451A1 (en) Solenoid valve
CN217784267U (zh) 一种控制阀
CN116928405A (zh) 单向阀的制造方法及其单向阀
JP7482318B2 (ja) 一方向弁及び空調機器
CN218625531U (zh) 一种单向阀
JP4758626B2 (ja) ソレノイドバルブ
CN218440827U (zh) 一种单向阀
CN110260023B (zh) 一种先导式电磁阀
JP2007107692A (ja) 電磁弁
CN115342210A (zh) 一种单向阀
CN218780810U (zh) 一种单向阀
CN217422284U (zh) 一种单向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103

Address after: 312500 Daming new area, Zhejiang Xinchang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Xinchang County, Shaoxing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Sanhua Commercial Refriger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312500 xialiquan village, Qixing street, Xinchang County, Shaoxing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SANHUA CLIMATE AND APPLIANCE CONTROLS GROUP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