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204382U - 一种工程建设自动化高效打桩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工程建设自动化高效打桩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204382U
CN218204382U CN202221906557.8U CN202221906557U CN218204382U CN 218204382 U CN218204382 U CN 218204382U CN 202221906557 U CN202221906557 U CN 202221906557U CN 218204382 U CN218204382 U CN 2182043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le body
rod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montant
pi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90655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嘉瑞
张公羽
杜全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2190655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2043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2043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20438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lacing Or Removing Of Piles Or Sheet Piles, Or Accessori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工程建设自动化高效打桩设备,涉及工程建设技术领域,包括:桩体,所述桩体的一侧设置有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包括桩体一侧设置的固定壳,所述固定壳的一侧设置有竖杆,所述竖杆的一侧滑动贯穿有连接杆。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定位机构,拉动转扭使卡杆与竖杆分离,转动转扭使滚轮与桩体相接触,并借助弹簧的弹力使卡杆再次插入到竖杆的内部,利用滚轮与桩体相接触提高桩体的稳定性,并降低定位机构与桩体之间直接接触的摩擦力,降低装置出现摩擦严重损坏的现象,使打桩设备对桩体进行敲击时桩体具有良好的稳定性,降低桩体出现偏移的现象,提高打桩设备对桩体进行打桩的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工程建设自动化高效打桩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建设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工程建设自动化高效打桩设备。
背景技术
工程建设是指建筑工程、线路管道和设备安装工程、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等工程项目的新建、扩建和改建,是形成固定资产的基本生产过程及与之相关的其他建设工作总称。
但是现有技术中,现有的工程建设在进行施工时通常都是有所使用到相关的打桩设备的,常见的打桩设备通常都是具有自动化且高效打桩的特点,但常见的打桩设备在进行打桩时,由于桩大多数是直接垂直插入在地面上且周围不具有相对良好的定位固定结构,非常容易造成桩在被敲击时出现位置偏移的现象,导致桩无法正常继续敲击,造成打桩设备无法正常进行打桩,严重影响了打桩设备正常进行打桩的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常见的桩体在被敲击时周围大多数不具有相对良好的定位固定结构,非常容易出现桩体位置偏移现象,导致打桩设备无法正常打桩,严重影响了打桩设备打桩的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工程建设自动化高效打桩设备,包括:桩体,所述桩体的一侧设置有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包括桩体一侧设置的固定壳,所述固定壳的一侧设置有竖杆,所述竖杆的一侧滑动贯穿有连接杆,所述竖杆的另一侧设置有转扭,所述固定壳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盘,所述底盘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插地杆,所述固定壳的内部设置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滚轮,所述竖杆的另一侧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扭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卡杆,所述转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螺纹杆,所述竖杆的内部设置有限位板,所述转扭的一侧滑动贯穿有拉杆,所述拉杆的外表面套设有弹簧,所述拉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块。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竖杆的一侧开设有与卡杆相适配的卡孔,所述拉杆的一端固定连接在转杆的一端。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技术效果是:通过开设卡孔,使转扭旋转完成后可以借助卡杆插入到竖杆的内部保持良好的固定。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转扭的内部开设有与限位块相适配的第一限位槽。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技术效果是:通过开设第一限位槽,使限位块可以在转扭的内部进行移动,使拉杆可以从转扭的内部移动。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弹簧的一端焊接在转扭内部第一限位槽内壁的一面,且弹簧的另一端焊接在限位块的一侧。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技术效果是:通过设置弹簧,弹簧提供足够的弹力,使卡杆可以借助弹簧的弹力稳定插入到竖杆的内部。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固定座的一侧,且连接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限位板的一侧,所述固定壳的一侧开设有与连接杆相适配的穿孔。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技术效果是:通过利用连接杆使限位板与固定座相连接和开设穿孔,使固定座可以正常进行移动,使滚轮与桩体相接触。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竖杆的内部开设有与限位板相适配的第二限位槽。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技术效果是:通过开设第二限位槽,使限位板可以在竖杆的内部正常进行移动。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限位板的一侧开设有与螺纹杆上螺纹相匹配的螺纹孔。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技术效果是:通过开设螺纹孔,螺纹杆旋转时可以带动限位板进行移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定位机构,拉动转扭使卡杆与竖杆分离,使转扭可以进行旋转,转动转扭使滚轮与桩体相接触,并借助弹簧的弹力使卡杆再次插入到竖杆的内部,使滚轮与桩体之间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利用滚轮与桩体相接触提高桩体的稳定性,并降低定位机构与桩体之间直接接触的摩擦力,降低装置出现摩擦严重损坏的现象,使打桩设备对桩体进行敲击时桩体具有良好的稳定性,降低桩体出现偏移的现象,提高打桩设备对桩体进行打桩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工程建设自动化高效打桩设备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工程建设自动化高效打桩设备的图1中A处放大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工程建设自动化高效打桩设备的竖杆剖视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工程建设自动化高效打桩设备的转扭剖视立体图。
图例说明:
1、桩体;2、定位机构;
21、固定壳;22、竖杆;23、连接杆;24、转扭;25、底盘;26、插地杆;27、固定座;28、滚轮;29、转杆;210、卡杆;211、螺纹杆;212、限位板;213、回弹机构;214、拉杆;215、弹簧;216、限位块;
2131、限位杆;2132、压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工程建设自动化高效打桩设备,包括:桩体1,桩体1的一侧设置有定位机构2,定位机构2包括桩体1一侧设置的固定壳21,固定壳21的一侧设置有竖杆22,竖杆22的内部开设有与限位板212相适配的第二限位槽,通过开设第二限位槽,使限位板212可以在竖杆22的内部正常进行移动,竖杆22的一侧开设有与卡杆210相适配的卡孔,拉杆214的一端固定连接在转杆29的一端,通过开设卡孔,使转扭24旋转完成后可以借助卡杆210插入到竖杆22的内部保持良好的固定,竖杆22的一侧滑动贯穿有连接杆23,连接杆23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固定座27的一侧,且连接杆2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限位板212的一侧,固定壳21的一侧开设有与连接杆23相适配的穿孔,通过利用连接杆23使限位板212与固定座27相连接和开设穿孔,使固定座27可以正常进行移动,使滚轮28与桩体1相接触,竖杆22的另一侧设置有转扭24,转扭24的内部开设有与限位块216相适配的第一限位槽,通过开设第一限位槽,使限位块216可以在转扭24的内部进行移动,使拉杆214可以从转扭24的内部移动,固定壳2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盘25,底盘2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插地杆26,固定壳21的内部设置有固定座27,固定座27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滚轮28,竖杆22的另一侧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转杆29,转扭2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卡杆210,转杆29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螺纹杆211,竖杆22的内部设置有限位板212,限位板212的一侧开设有与螺纹杆211上螺纹相匹配的螺纹孔,通过开设螺纹孔,螺纹杆211旋转时可以带动限位板212进行移动,转扭24的一侧滑动贯穿有拉杆214,拉杆214的外表面套设有弹簧215,弹簧215的一端焊接在转扭24内部第一限位槽内壁的一面,且弹簧215的另一端焊接在限位块216的一侧,通过设置弹簧215,弹簧215提供足够的弹力,使卡杆210可以借助弹簧215的弹力稳定插入到竖杆22的内部,拉杆21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块216。
实施例2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回弹机构213包括竖杆22内部固定连接的限位杆2131,限位板212的一侧开设有与限位杆2131相适配的限位孔,通过开设限位孔,使限位板212在移动时可以借助限位杆2131保持良好的限位平衡特点,限位杆2131的外表面套设有压簧2132,压簧2132的一端焊接在竖杆22内部第二限位槽内壁的一面,且压簧2132的另一端焊接在限位板212的一侧,通过设置压簧2132,压簧2132提供足够的压力,使限位板212在进行位置复原时具有良好的助力效果。
工作原理:
如图1-4所示,在使用时,首先把固定壳21放置在需要设备进行打桩的桩体1旁边,利用插地杆26插入到地面,使底盘25与地面相接触,固定壳21固定完成后拉动转扭24进行移动,转扭24带动卡杆210从竖杆22的内部移出,拉杆214从转扭24的内部移出,弹簧215受到拉力的影响形状进行收缩,直至拉动转扭24至无法继续拉动为止,保持转扭24的位置不动,转动转扭24带动转杆29进行旋转,转杆29转动时带动螺纹杆211在竖杆22的内部进行旋转,限位板212跟随着螺纹杆211的旋转进行移动,限位板212在限位杆2131上进行滑动,压簧2132受到限位板212移动时的作用力影响形状进行收缩,连接杆23跟随着限位板212的移动推动固定座27进行移动,固定座27带动滚轮28进行移动,滚轮28渐渐向靠近桩体1的方向进行移动,直至滚轮28与桩体1的外表面相接触,松开转扭24,卡杆210借助弹簧215自身的弹力影响再次插入到竖杆22的内部,桩体1定位固定完成,启动设备对桩体1进行打桩,滚轮28在桩体1的外表面进行滑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它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工程建设自动化高效打桩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桩体(1),所述桩体(1)的一侧设置有定位机构(2),所述定位机构(2)包括桩体(1)一侧设置的固定壳(21),所述固定壳(21)的一侧设置有竖杆(22),所述竖杆(22)的一侧滑动贯穿有连接杆(23),所述竖杆(22)的另一侧设置有转扭(24),所述固定壳(2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盘(25),所述底盘(2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插地杆(26),所述固定壳(21)的内部设置有固定座(27),所述固定座(27)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滚轮(28),所述竖杆(22)的另一侧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转杆(29),所述转扭(2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卡杆(210),所述转杆(29)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螺纹杆(211),所述竖杆(22)的内部设置有限位板(212),所述转扭(24)的一侧滑动贯穿有拉杆(214),所述拉杆(214)的外表面套设有弹簧(215),所述拉杆(21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块(2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程建设自动化高效打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竖杆(22)的一侧开设有与卡杆(210)相适配的卡孔,所述拉杆(214)的一端固定连接在转杆(29)的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程建设自动化高效打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扭(24)的内部开设有与限位块(216)相适配的第一限位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工程建设自动化高效打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215)的一端焊接在转扭(24)内部第一限位槽内壁的一面,且弹簧(215)的另一端焊接在限位块(216)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程建设自动化高效打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23)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固定座(27)的一侧,且连接杆(2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限位板(212)的一侧,所述固定壳(21)的一侧开设有与连接杆(23)相适配的穿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程建设自动化高效打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竖杆(22)的内部开设有与限位板(212)相适配的第二限位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程建设自动化高效打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板(212)的一侧开设有与螺纹杆(211)上螺纹相匹配的螺纹孔。
CN202221906557.8U 2022-07-20 2022-07-20 一种工程建设自动化高效打桩设备 Active CN2182043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06557.8U CN218204382U (zh) 2022-07-20 2022-07-20 一种工程建设自动化高效打桩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06557.8U CN218204382U (zh) 2022-07-20 2022-07-20 一种工程建设自动化高效打桩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204382U true CN218204382U (zh) 2023-01-03

Family

ID=846514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906557.8U Active CN218204382U (zh) 2022-07-20 2022-07-20 一种工程建设自动化高效打桩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20438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8204382U (zh) 一种工程建设自动化高效打桩设备
CN207620742U (zh) 一种煤矿锚杆钻机用钻杆夹持器
CN206017377U (zh) 一种能够进行正反转的人工螺旋钻钻杆连接组件
CN114960670A (zh) 一种具有位移监测功能的基坑支护装置及方法
CN219280700U (zh) 一种建筑用电子打桩定位装置
CN110644503B (zh) 一种建筑物基坑支护结构
CN216120796U (zh) 一种电力安装工程用电力接地桩
CN201874461U (zh) 防斜打直随钻复合钻井装置
CN214532017U (zh) 一种建筑墙体支撑结构
CN211172020U (zh) 一种利用土拱效应的土质边坡支护结构
CN208845095U (zh) 一种建筑施工用打桩装置
CN204419026U (zh) 一种绷簧式双筒冰芯机械钻机反扭装置
CN210722854U (zh) 一种户内隔离开关
CN216668890U (zh) 一种深井抽水时动水位观测装置
CN214246257U (zh) 一种幕墙转接结构
CN110777778A (zh) 一种螺旋管建筑桩
CN217055079U (zh) 一种钻井开采用便于收纳的打捞器
CN2893133Y (zh) 水平井提放可退式捞筒
CN206917638U (zh) 一种悬臂转动让位后回弹结构
CN214560518U (zh) 一种省力的驴头销子拔插辅助装置
CN221030732U (zh) 一种建筑施工用抗震裂缝支撑装置
CN218093810U (zh) 一种组合型螺钉
CN216342083U (zh) 一种测井声波发射器
CN211773618U (zh) 气膜建筑锚固装置
CN220468836U (zh) 一种新型混凝土管桩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