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202415U - 重金属废水深度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重金属废水深度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202415U
CN218202415U CN202221482264.1U CN202221482264U CN218202415U CN 218202415 U CN218202415 U CN 218202415U CN 202221482264 U CN202221482264 U CN 202221482264U CN 218202415 U CN218202415 U CN 2182024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vy metal
device body
waste water
purification tank
porous adsorp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48226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牛棽葳
水涤尘
张维成
王丽娟
于璠瑄
李虎
刘雪琴
焦文鑫
陈文轩
安慧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iyin Nonferrous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aiyin Nonferrous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iyin Nonferrous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Baiyin Nonferrou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482264.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2024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2024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20241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ater Treatment By Sorp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重金属废水深度处理装置,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内部设置有第一净化池和第二净化池。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锥形斗、多孔吸附块、循环泵和回流管的配合使用,便于提高多孔吸附块对废水的处理精度,使得在操作时,废水通过进料斗进入到第一净化池内部,之后废水通过锥形斗与多孔吸附块进行接触,之后废水通过多孔吸附块进行传递,之后在传递的过程中,多孔吸附块对废水中的重金属进行吸附,之后再启动循环泵,使循环泵对第一净化池底部的废水通过回流管再吸附到锥形斗上方,之后再次使废水通过多孔吸附块进行吸附,此方式操作简单,便于使多孔吸附块可以多次对废水中的重金属进行吸附处理,提高对污水的处理效率。

Description

重金属废水深度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重金属废水深度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重金属废水排放到环境中不能被微生物降解,具有累积性。重金属对人类健康、动植物及水生生物产生严重危害。因此,一直以来有关重金属离子废水的处理备受国内外环境工程领域工作者的关注。目前处理重金属废水的方法有吸附法、化学沉淀法、离子交换法、生物吸附法、电化学法、电解法、膜分离法等,各种方法在处理重金属废水方面各有优势。
现有的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吸附法主要是利用具有高比表面积结构或者特殊官能基团的对孔吸附块对水中重金属离子进行吸附,但现有的吸附法,一般废水只与多孔吸附块接触一次,虽然可以对废水中的重金属进行吸附处理,但效率不高。
我们为此,提出了重金属废水深度处理装置解决上述弊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重金属废水深度处理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重金属废水深度处理装置,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内部设置有第一净化池和第二净化池,所述第一净化池内部设置有锥形斗,所述锥形斗底端设置有多孔吸附块,且多孔吸附块为活性炭制成,所述装置本体外侧表面设置有回流管,所述回流管两端分别与第一净化池贯通连接,所述回流管表面安装有循环泵,所述第一净化池和第二净化池之前贯通设置有贯通管,所述装置本体表面设置有观察窗。
优选的,所述第二净化池内部设置有主轴,所述主轴底端贯穿装置本体底端表面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装置本体表面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部设置有存料箱,所述存料箱与第二净化池之间贯通开设有过滤孔,所述主轴一端延伸至存料箱内部,所述存料箱内部放置有石灰乳,所述主轴表面位于第二净化池内部设置有搅拌杆,所述主轴表面位于存料箱内部设置有粉碎刀片。
优选的,所述存料箱表面安装有密封门。
优选的,所述凹槽内部设置有支撑柱,且支撑柱设置有多个,并且多个支撑柱竖直安装在凹槽内部。
优选的,所述装置本体顶部表面设置有进料口,所述装置本体表面下方设置有排液管。
优选的,所述装置本体底端设置有支腿,且支腿设置有多个,并且多个支腿等距离安装在装置本体底端四个拐角处。
优选的,所述装置本体表面安装有控制面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锥形斗、多孔吸附块、循环泵和回流管的配合使用,便于提高多孔吸附块对废水的处理精度,使得在操作时,废水通过进料斗进入到第一净化池内部,之后废水通过锥形斗与多孔吸附块进行接触,之后废水通过多孔吸附块进行传递,之后在传递的过程中,多孔吸附块对废水中的重金属进行吸附,之后再启动循环泵,使循环泵对第一净化池底部的废水通过回流管再吸附到锥形斗上方,之后再次使废水通过多孔吸附块进行吸附,此方式操作简单,便于使多孔吸附块可以多次对废水中的重金属进行吸附处理,提高对污水的处理效率,其次通过设置第二净化池、存料箱、石灰乳、主轴、粉碎刀片的配合使用,便于废水在一次处理之后,使其通过贯通管流入到第二净化池内部,之后再通过与石灰乳的结合和反应,利用OH-与重金属离子反应生成难溶的金属氢氧化物沉淀,从而二次对重金属进行处理,而且通过粉碎刀片的设置,便于对石灰乳的粉碎,提高与废水的结合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重金属废水深度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重金属废水深度处理装置内部机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重金属废水深度处理装置锥形斗示意图。
图例说明:
1、装置本体;2、观察窗;3、进料口;4、控制面板;5、回流管;6、循环泵;7、凹槽;8、支撑柱;9、驱动电机;10、支腿;11、排液管;12、密封门;13、存料箱;14、贯通管;15、第二净化池;16、第一净化池;17、锥形斗;18、粉碎刀片;19、过滤孔;20、主轴;21、搅拌杆;22、多孔吸附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请参照图1-3,重金属废水深度处理装置,包括装置本体1,所述装置本体1内部设置有第一净化池16和第二净化池15,所述第一净化池16内部设置有锥形斗17,所述锥形斗17底端设置有多孔吸附块22,且多孔吸附块22为活性炭制成,所述装置本体1外侧表面设置有回流管5,所述回流管5两端分别与第一净化池16贯通连接,所述回流管5表面安装有循环泵6,所述第一净化池16和第二净化池15之前贯通设置有贯通管14,所述装置本体1表面设置有观察窗2。
本实施方案中:通过设置锥形斗17、多孔吸附块22、循环泵6和回流管5的配合使用,便于提高多孔吸附块22对废水的处理精度,使得在操作时,废水通过进料斗进入到第一净化池16内部,之后废水通过锥形斗17与多孔吸附块22进行接触,之后废水通过多孔吸附块22进行传递,之后在传递的过程中,多孔吸附块22对废水中的重金属进行吸附,之后再启动循环泵6,使循环泵6对第一净化池16底部的废水通过回流管5再吸附到锥形斗17上方,之后再次使废水通过多孔吸附块22进行吸附,此方式操作简单,便于使多孔吸附块22可以多次对废水中的重金属进行吸附处理,提高对污水的处理效率。
具体的,所述第二净化池15内部设置有主轴20,所述主轴20底端贯穿装置本体1底端表面设置有驱动电机9,所述装置本体1表面开设有凹槽7,所述凹槽7内部设置有存料箱13,所述存料箱13与第二净化池15之间贯通开设有过滤孔19,所述主轴20一端延伸至存料箱13内部,所述存料箱13内部放置有石灰乳,所述主轴20表面位于第二净化池15内部设置有搅拌杆21,所述主轴20表面位于存料箱13内部设置有粉碎刀片18,所述存料箱13表面安装有密封门12。
本实施方案中:通过设置第二净化池15、存料箱13、石灰乳、主轴20、粉碎刀片18的配合使用,便于废水在一次处理之后,使其通过贯通管14流入到第二净化池15内部,之后再通过与石灰乳的结合和反应,利用OH-与重金属离子反应生成难溶的金属氢氧化物沉淀,从而二次对重金属进行处理,而且通过粉碎刀片18的设置,便于对石灰乳的粉碎,提高与废水的结合效率。
具体的,所述凹槽7内部设置有支撑柱8,且支撑柱8设置有多个,并且多个支撑柱8竖直安装在凹槽7内部。
本实施方案中:通过设置支撑柱8,便于对第一净化池16的支撑。
具体的,所述装置本体1顶部表面设置有进料口3,所述装置本体1表面下方设置有排液管11。
本实施方案中:通过设置进料口3和排液管11便于对污水的进入和排出。
具体的,所述装置本体1底端设置有支腿10,且支腿10设置有多个,并且多个支腿10等距离安装在装置本体1底端四个拐角处。
本实施方案中:通过设置支腿10,便有对装置本体1的支撑,从而提高装置本体1在工作时的稳定性。
具体的,所述装置本体1表面安装有控制面板4。
本实施方案中:通过设置控制面板4,便于对装置本体1内部的用电元件进行控制,控制面板4控制电路通过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简单的编程即可实现,属于本领域的公知常识,仅对其进行使用,不进行改造,故不再详细描述控制方式和电路连接。
工作原理:通过设置锥形斗17、多孔吸附块22、循环泵6和回流管5的配合使用,便于提高多孔吸附块22对废水的处理精度,使得在操作时,废水通过进料斗进入到第一净化池16内部,之后废水通过锥形斗17与多孔吸附块22进行接触,之后废水通过多孔吸附块22进行传递,之后在传递的过程中,多孔吸附块22对废水中的重金属进行吸附,之后再启动循环泵6,使循环泵6对第一净化池16底部的废水通过回流管5再吸附到锥形斗17上方,之后再次使废水通过多孔吸附块22进行吸附,此方式操作简单,便于使多孔吸附块22可以多次对废水中的重金属进行吸附处理,提高对污水的处理效率,其次通过设置第二净化池15、存料箱13、石灰乳、主轴20、粉碎刀片18的配合使用,便于废水在一次处理之后,使其通过贯通管14流入到第二净化池15内部,之后再通过与石灰乳的结合和反应,利用OH-与重金属离子反应生成难溶的金属氢氧化物沉淀,从而二次对重金属进行处理,而且通过粉碎刀片18的设置,便于对石灰乳的粉碎,提高与废水的结合效率。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和边界、或者这种范围和边界的等同形式内的全部变化和修改例。

Claims (7)

1.重金属废水深度处理装置,包括装置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1)内部设置有第一净化池(16)和第二净化池(15),所述第一净化池(16)内部设置有锥形斗(17),所述锥形斗(17)底端设置有多孔吸附块(22),且多孔吸附块(22)为活性炭制成,所述装置本体(1)外侧表面设置有回流管(5),所述回流管(5)两端分别与第一净化池(16)贯通连接,所述回流管(5)表面安装有循环泵(6),所述第一净化池(16)和第二净化池(15)之前贯通设置有贯通管(14),所述装置本体(1)表面设置有观察窗(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金属废水深度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净化池(15)内部设置有主轴(20),所述主轴(20)底端贯穿装置本体(1)底端表面设置有驱动电机(9),所述装置本体(1)表面开设有凹槽(7),所述凹槽(7)内部设置有存料箱(13),所述存料箱(13)与第二净化池(15)之间贯通开设有过滤孔(19),所述主轴(20)一端延伸至存料箱(13)内部,所述存料箱(13)内部放置有石灰乳,所述主轴(20)表面位于第二净化池(15)内部设置有搅拌杆(21),所述主轴(20)表面位于存料箱(13)内部设置有粉碎刀片(1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重金属废水深度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存料箱(13)表面安装有密封门(12)。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重金属废水深度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7)内部设置有支撑柱(8),且支撑柱(8)设置有多个,并且多个支撑柱(8)竖直安装在凹槽(7)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金属废水深度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1)顶部表面设置有进料口(3),所述装置本体(1)表面下方设置有排液管(1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金属废水深度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1)底端设置有支腿(10),且支腿(10)设置有多个,并且多个支腿(10)等距离安装在装置本体(1)底端四个拐角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金属废水深度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1)表面安装有控制面板(4)。
CN202221482264.1U 2022-06-14 2022-06-14 重金属废水深度处理装置 Active CN2182024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482264.1U CN218202415U (zh) 2022-06-14 2022-06-14 重金属废水深度处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482264.1U CN218202415U (zh) 2022-06-14 2022-06-14 重金属废水深度处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202415U true CN218202415U (zh) 2023-01-03

Family

ID=846468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482264.1U Active CN218202415U (zh) 2022-06-14 2022-06-14 重金属废水深度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20241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93014A (zh) 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及污水处理方法
CN105693044A (zh) 一种去除电镀废水中锌的处理系统
CN218202415U (zh) 重金属废水深度处理装置
CN104030500B (zh) 一种去除铝型材废水中镍离子的工艺及设备
CN101209884A (zh) 一般工业废水综合处理零排放及回用的方法和装置
CN117142697A (zh) 一种矿山重金属废水的处理系统和处理方法
CN204079654U (zh) 一种含多种金属离子的电镀废水处理系统
CN203269712U (zh) 重金属废水零排放处理装置
CN205170604U (zh) 一种超声波污水处理装置
CN216377722U (zh) 一种含铊废水深度处理装置
CN105152479A (zh) 改性颗粒活性炭耦合膜生物反应器及含重金属废水处理方法
CN201785275U (zh) 一种组合氧化设备
CN205528260U (zh) 一种污水处理系统
CN103496807A (zh) 一种工业废水深度处理再利用系统
CN209537248U (zh) 一种应急垃圾渗滤液处理设备
CN203947005U (zh) 一种有色金属矿山废水处理系统
CN209835851U (zh) 废切削液净化装置
CN203999221U (zh) 一种去除铝型材废水中镍离子的设备
CN203295267U (zh) 二氧化碳溶气反应装置
CN202610058U (zh) 达标型综合电镀废水处理设备
CN202849191U (zh) 海水淡化装置
CN202688024U (zh) 一种废液回收浓缩处理装置
CN205907138U (zh) 节能式多级废水处理装置
CN204569667U (zh) 黄金行业含氰废水综合处理系统
CN220597164U (zh) 综合废液处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