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197661U - 一种对书写压力进行缓冲的自动铅笔 - Google Patents

一种对书写压力进行缓冲的自动铅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197661U
CN218197661U CN202222492813.XU CN202222492813U CN218197661U CN 218197661 U CN218197661 U CN 218197661U CN 202222492813 U CN202222492813 U CN 202222492813U CN 218197661 U CN218197661 U CN 2181976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re
discharging mechanism
lead
tail end
limiting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492813.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亮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Maitang Cultural Creativ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Maitang Cultural Creativ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Maitang Cultural Creativ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Maitang Cultural Creativ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492813.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1976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1976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19766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chanical Pencils And Projecting And Retracting Systems Therefor, And Multi-System Writing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铅笔领域,尤其是一种对书写压力进行缓冲的自动铅笔,包括:内部具有腔体的笔杆、设置在腔体中的出芯机构以及设置在出芯机构尾端的储芯管,在腔体内设置有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第一限位部靠近出芯机构的尾端,第二限位部靠近出芯机构的头端,在第一限位部和出芯机构的尾端之间设置有第一弹性件;非书写状态下,出芯机构的头端抵靠在第二限位部上;书写状态下,第一弹性件被压缩,出芯机构后退,与第二限位部分离,并且出芯机构带动储芯管同步向尾端移动。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在出芯机构的尾端设置第一弹性件,使得当铅芯的头端受力时,第一弹性件被压缩,出芯机构向尾端移动,对压力进行缓冲。

Description

一种对书写压力进行缓冲的自动铅笔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铅笔领域,尤其是一种对书写压力进行缓冲的自动铅笔。
背景技术
在已知的自动铅笔中,使用者可以通过按压设置在铅笔尾端的凸出部分,使内部的铅芯从铅笔的头端伸出,从而能方便的进行书写动作。一般来说,铅笔芯的直径较小,通常为0.5mm或0.7mm。申请人注意到,在书写过程中,铅芯被笔杆内部的出芯机构夹紧,使得铅芯无法后退,即铅芯的位置是固定的,若铅芯受到过大的压力(例如书写时用力过重),则铅芯会被折断。这尤其体现在使用铅笔进行绘图的场合下,铅笔连续进行长线条的绘制时,铅芯承受的压力不断变化,容易发生折断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铅芯容易折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对书写压力进行缓冲的自动铅笔,通过在出芯机构的尾端设置弹性元件,使得当铅芯的头端受到压力时,出芯机构能向铅笔的尾端适应性的位移,从而对压力进行缓冲,保护铅芯,防止铅芯折断。
为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施:
一种对书写压力进行缓冲的自动铅笔,包括:内部具有腔体的笔杆、设置在腔体中的出芯机构以及设置在出芯机构尾端的储芯管,在腔体内设置有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第一限位部靠近出芯机构的尾端,第二限位部靠近出芯机构的头端,在第一限位部和出芯机构的尾端之间设置有第一弹性件;非书写状态下,出芯机构的头端抵靠在第二限位部上;书写状态下,第一弹性件被压缩,出芯机构后退,与第二限位部分离,并且出芯机构带动储芯管同步向尾端移动。
作为优选,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之间的距离大于出芯机构和第一弹性体压缩时的长度之和。
作为优选,第一限位部向腔体的内侧延伸,并形成肋板,第一弹性件的尾端抵接在肋板上;肋板的中心形成通孔,储芯管穿设在通孔中;第二限位部向腔体的内侧延伸并形成凸起,在轴向上,凸起与出芯机构至少部分重叠。
作为优选,在笔杆的前端设置有限位套,限位套与笔杆一体成型,限位套的内部设置有轴向延伸、贯穿头尾两端的安装孔,第二限位部设置在安装孔的内壁上。
作为优选,限位套的尾端设置有轴向向尾端延伸的导向部,导向部的内部设置有轴向延伸的导向通道,出芯机构的头端位于导向通道中。
一种对书写压力进行缓冲的自动铅笔,包括:内部具有腔体的笔杆和设置在腔体中的出芯机构,在笔杆头端的内部设置有沿轴向移动的限位套,限位套具有轴向贯穿头尾两端的安装孔,安装孔内设置有铅芯保持器,铅芯保持器与限位套同步移动;出芯机构的头端始终抵接在限位套上,出芯机构的尾端设置有第一弹性件,第一弹性件通过腔体中的第一限位部定位;书写状态下,第一弹性件被压缩,铅芯保持器、限位套和出芯机构同时后退。
作为优选,铅芯保持器的内部具有铅芯保持孔,铅芯保持孔与出芯机构同轴设置,铅芯保持器与出芯机构之间通过铅芯连接。
作为优选,安装孔内设置有第二限位部,出芯机构的头端始终抵接在第二限位部上。
作为优选,在限位套的尾端设置有向后端延伸的导向部,导向部内设置有轴向延伸的导向通道,导向通道与笔杆同轴,出芯机构设置在导向通道中。
作为优选,在导向部的外周上设置有第二弹性件,第二弹性件的头端抵接在导向部与限位套之间的连接面上,第二弹性件的尾端抵接在笔杆上。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在出芯机构的尾端设置第一弹性件,使得当铅芯的头端受力时,第一弹性件被压缩,出芯机构向尾端移动,对压力进行缓冲。
附图说明
图1为自动铅笔的立体图。
图2为自动铅笔的爆炸图。
图3为自动铅笔前半部分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施例中,将铅芯从铅笔中伸出的那端或那个方向定义为头端(有时也称前端),与之相反的方向定义为尾端(有时也称后端)。
如图1所示,一种对书写压力进行缓冲的自动铅笔,包括呈中空长柱形的笔杆10,笔杆10的内部形成腔体,在笔杆10的头尾两端均设置有与腔体连通的开口,笔杆10尾端的开口内设置有按压件20,按压件20能沿笔杆10的轴向进行移动,并且按压件20至少部分露出到笔杆10之外,便于使用者对按压件20进行按压。铅芯50从笔杆10头端的开口中伸出,当铅芯50由于书写损耗而变短时,使用者可以按压位于笔杆10尾端的按压件20,使铅芯50向前进给一段距离,以便于继续进行书写动作。公知的,在自动铅笔中,铅芯50的直径一般为0.5mm或0.7mm,即铅芯50具有较小的直径,当铅芯50受到过大的轴向力或径向力时,容易发生折断现象。
如图2所示,笔杆10具有前管11和后管12,并且出于制造工艺的考虑,前管11和后管12之间为可拆卸连接,以方便笔杆10内部部件的安装和/或组装。在图2中,前管11和后管12通过螺纹旋拧实现可拆卸连接,但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例如插拔、卡扣等方式实现可拆卸连接。进一步,如图3所示,后管12前段的直径小于后段,后管12前段位于前管11的内部。
如图2所示,在笔杆10的内部设置有沿着轴向延伸的储芯管30,储芯管30为两端开口的细长管状结构,储芯管30的内部用于储存铅芯50,准确的说铅芯50的后半段位于储芯管30的内部,这样能对铅芯50提供足够的保护,防止铅芯50因为受到撞击等外界因素而被折断。按压件20可拆卸地(通常为插拔结构或旋拧结构)设置在储芯管30的尾端,并且将储芯管30尾端的开口封闭,当按压件20移动时,储芯管30将同步进行位移。
在储芯管30的头端设置有出芯机构40,出芯机构40的外径通常大于储芯管30的外径,从而在两者的连接处形成台阶面。出芯机构40是一个能驱动铅芯50向前进给的机构,出芯机构40是自动铅笔领域中的公知常识,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任何一种机构,例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号:CN201446799U,公开日:20100505)中公开的铅芯伸缩控制装置,在本申请中不再赘述具体结构。但作为公知的,出芯机构一般包括外筒体和设置在外筒体内部的夹片(也称开花)。在夹片上通常还设置一个控制夹片进行复位的复位弹簧。夹片在外筒体内轴向移动,控制铅芯的夹紧或放松。
铅芯50位于出芯机构40中,并且在使用状态下,铅芯50被出芯机构40夹紧而不能与之发生相对位移。只有在需要将铅芯50向前进给时,按压件20带动储芯管30向前移动,迫使出芯机构40相应的活动,从而带动铅芯50向前移动一段距离,并且当出芯机构40移动到极限位置或接近极限位置时,铅芯50与出芯机构40脱离,即铅芯50与出芯机构40之间可发生轴向的相对位移。之后按压件20向后复位,储芯管30和出芯机构40也相应的复位,但这时由于铅芯50的头端受到后文中铅芯保持器60的作用而被固定,也即此时铅芯50无法后退,从而铅芯50被留在这个位置,进而与出芯机构40之间发生相对位移,实现了铅芯50的出芯动作。
在笔杆10头端的开口中设置有铅芯保持器60,铅芯保持器60受到后文中的限位套70阻挡而被保持在开口中,并使其无法从前方脱离开口。铅芯保持器60铅芯保持器60与出芯机构40之间通常留有一段轴向的距离,两者之间通过铅芯50连接在一起。铅芯保持器60具有一个与出芯机构40同轴的铅芯保持孔,铅芯保持孔贯穿铅芯保持器60的头尾两端,铅芯50穿设在铅芯保持孔中,并且铅芯50的头端从铅芯保持孔中伸出。铅芯保持孔内设置有阻尼结构(通常为橡胶材料),阻尼结构与铅芯50的外周面之间紧密贴合,使得铅芯50受到足够的摩擦力,该摩擦力能克服出芯机构后退时给铅芯50带来的向后移动的拉力,从而使得铅芯50被保持在铅芯保持器60中。
在笔杆10头端的开口中还设置有对铅芯保持器60进行限位的限位套70,限位套70可以是单独的一个零件,也可以一体成型在前管11上。限位套70内部具有安装孔71,铅芯保持器60设置在安装孔71内,在安装孔71内还设置有对铅芯保持器60的头端进行阻挡的阻挡部72,阻挡部72防止铅芯保持器60从前方掉出。具体的,安装孔71为前端直径小于后端的形状,从而在安装孔71的中部形成凸台,该凸台即为阻挡部72。
申请人注意到,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铅笔在书写时,铅芯50的位置是固定不动的,若此时铅芯5受到过大的书写压力,则容易发生折断。为了解决该问题,申请人在笔杆10的内部设置了缓冲结构,以对书写时的压力进行缓冲。准确的说,当铅芯50受到压力时,铅芯50和出芯机构40能同时向尾端适应性的位移,从而对压力进行缓冲,避免铅芯50折断。
如图3所示,在笔杆10的腔体中设置有第一限位部13和第二限位部14,第一限位部13相对靠近出芯机构40的尾端,第二限位部14相对靠近出芯机构40的头端,在出芯机构40和第一限位部13之间设置有第一弹性件80。在非书写状态下,第一弹性件80施力作用在出芯机构40上,使得出芯机构40受到向前的力,从而出芯机构40的头端抵接在第二限位部14上。在书写状态下,铅芯50的头端受力,并通过出芯机构40将力传递给第一弹性件80 ,从而第一弹性件80被压缩,出芯机构40和储芯管60同时后退,由于铅芯50被夹紧在出芯机构40中,因此铅芯50也相应的后退,进而对书写的压力进行缓冲,避免铅芯50被折断。也即,书写的压力部分被转化为第一弹性件80的弹性势能。
值得注意的是,第一限位部13和第二限位部14之间的距离应当大于出芯机构40和被压缩时的第一弹性件80的长度之和,使得出芯机构40有足够的行程进行后退。
如图3所示,第一限位部13位于后管12的内壁上,并且第一限位部13向内侧延伸,使得在后管12的内壁上形成环形的肋板,储芯管30从肋板中心的通孔中穿过。第一弹性件80的尾端抵接在肋板的前侧面上,第一弹性件80的头端抵接在出芯机构40的后侧面上,从而实现第一弹性件80的安装。具体的,第一弹性件80可以采用弹簧或者由橡胶材料制成的弹性套筒,在本实施例中以弹簧举例,弹簧套装在储芯管30的外周上,弹簧的尾端抵接在肋板上,弹簧的头端抵接在储芯管30和出芯机构40之间的台阶面上。
如图3所示,第二限位部14设置在限位套70的安装孔71内,第二限位部14向内侧延伸,使得限位套70中第二限位部14所在位置的内径变小,从而在第二限位部14的后端形成台阶状的凸起,在轴向上,凸起与出芯机构40至少部分重叠,在非书写状态下,即铅芯50的头端没有受力时,出芯机构40的头端抵接在该凸起上,凸起对出芯机构40的头端进行限位。
书写过程中,当铅芯50的头端受到较大的压力时,铅芯50将力传递给出芯机构40,出芯机构40对第一弹性件80施加向后的压力,使得第一弹性件80被压缩,从而出芯机构40和储芯管30向后移动一段距离,同时出芯机构40将带动铅芯50共同后退,铅芯50带动铅芯保持器60同步向后移动。此时,第一弹性件80被压缩,储存弹性势能,实现压力的缓冲;当铅芯50压力减小时,第一弹性件80开始复位,弹性势能释放,迫使出芯机构40和储芯管30同步向前移动,从而铅芯50和铅芯保持器60同步向前移动,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采用上述结构后,具有以下优点:在出芯机构40的尾端设置第一弹性件80,使得当前铅芯50受到压力时,第一弹性件80被压缩,出芯机构40带动储芯管30、铅芯50和铅芯保持器60同时向后移动,以对压力进行缓冲,防止铅芯50折断。
进一步,在出芯机构40的外侧设置有导向结构,以防止出芯机构40在移动的过程中出现偏移,使得铅芯50与笔杆10不同轴,进而导致铅芯50折断。具体的,导向结构包括导向通道,导向通道的轴线与笔杆的轴线同轴,并且导向通道的内径略大于出芯机构40的外径,出芯机构40移动时受到导向通道的导向,从而保证出芯机构40始终与笔杆10同轴,避免出芯机构40和铅芯50偏移而发生折断。作为导向通道的举例,可以将导向通道设置在限位套70的内部。如图3所示,在限位套70的后侧设置有一个沿轴向延伸、截面为圆形的导向部73,导向通道即为导向部73的内表面,出芯机构40设置在导向部73的内侧。
此外,如图3所示,当限位套70为单独的零件时,可以将限位套70沿轴向活动设置在前管11的内部,并且使铅芯保持器60与限位套70相对固定(例如通过卡接或过盈配合)。在这种情况下,当铅芯50受力时,限位套70与铅芯50和铅芯保持器60同步向后移动。为了进一步提高缓冲效果,还可以在在限位套70与后管12之间设置第二弹性件90,使得当限位套70后退时,第二弹性件90被压缩,从而进一步对压力进行缓冲。
如图3所示,第二弹性件90可以采用弹簧或者由橡胶材料制成的弹性套筒,在本实施例中以弹簧举例。弹簧套装在导向部73的外周上,弹簧的头端抵接在限位套70与导向部73外周的连接面上,弹簧的尾端抵接在后管12的前侧面上。在非书写状态下,限位套70由于弹簧向前的作用力而被保持在前管11的前端。在缓冲时,由于后管12是固定的,限位套70向后移动,导致弹簧(第二弹性件90)被压缩。
如图3所示,在后管12前段的内部设置有轴向延伸的滑槽121,导向部73滑动设置在滑槽121中,从而保证限位套70在移动时,不会发生偏移。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在出芯机构40的尾端设置第一弹性件80,使得当铅芯50的头端受力时,第一弹性件80被压缩,储芯管30、出芯机构40、铅芯50和铅芯保持器60能同时向尾端移动,对压力进行缓冲。此外,当限位套70为单独的零件时,在限位套70和后管12之间可以设置第二弹性元件90,使得铅芯50后退时,第二弹性件90能进一步对铅芯50进行缓冲。通过上述的第一弹性件80和第二弹性件90能保证铅芯50受到压力时不会折断。
以上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通过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列,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对书写压力进行缓冲的自动铅笔,其特征在于,包括:内部具有腔体的笔杆、设置在腔体中的出芯机构以及设置在出芯机构尾端的储芯管,在腔体内设置有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第一限位部靠近出芯机构的尾端,第二限位部靠近出芯机构的头端,在第一限位部和出芯机构的尾端之间设置有第一弹性件;非书写状态下,出芯机构的头端抵靠在第二限位部上;书写状态下,第一弹性件被压缩,出芯机构后退,与第二限位部分离,并且出芯机构带动储芯管同步向尾端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对书写压力进行缓冲的自动铅笔,其特征在于,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之间的距离大于出芯机构和第一弹性体压缩时的长度之和。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对书写压力进行缓冲的自动铅笔,其特征在于,第一限位部向腔体的内侧延伸,并形成肋板,第一弹性件的尾端抵接在肋板上;肋板的中心形成通孔,储芯管穿设在通孔中;第二限位部向腔体的内侧延伸并形成凸起,在轴向上,凸起与出芯机构至少部分重叠。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对书写压力进行缓冲的自动铅笔,其特征在于,在笔杆的前端设置有限位套,限位套与笔杆一体成型,限位套的内部设置有轴向延伸、贯穿头尾两端的安装孔,第二限位部设置在安装孔的内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对书写压力进行缓冲的自动铅笔,其特征在于,限位套的尾端设置有轴向向尾端延伸的导向部,导向部的内部设置有轴向延伸的导向通道,出芯机构的头端位于导向通道中。
6.一种对书写压力进行缓冲的自动铅笔,其特征在于,包括:内部具有腔体的笔杆和设置在腔体中的出芯机构,在笔杆头端的内部设置有沿轴向移动的限位套,限位套具有轴向贯穿头尾两端的安装孔,安装孔内设置有铅芯保持器,铅芯保持器与限位套同步移动;出芯机构的头端始终抵接在限位套上,出芯机构的尾端设置有第一弹性件,第一弹性件通过腔体中的第一限位部定位;书写状态下,第一弹性件被压缩,铅芯保持器、限位套和出芯机构同时后退。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对书写压力进行缓冲的自动铅笔,其特征在于,铅芯保持器的内部具有铅芯保持孔,铅芯保持孔与出芯机构同轴设置,铅芯保持器与出芯机构之间通过铅芯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对书写压力进行缓冲的自动铅笔,其特征在于,安装孔内设置有第二限位部,出芯机构的头端始终抵接在第二限位部上。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对书写压力进行缓冲的自动铅笔,其特征在于,在限位套的尾端设置有向后端延伸的导向部,导向部内设置有轴向延伸的导向通道,导向通道与笔杆同轴,出芯机构设置在导向通道中。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对书写压力进行缓冲的自动铅笔,其特征在于,在导向部的外周上设置有第二弹性件,第二弹性件的头端抵接在导向部与限位套之间的连接面上,第二弹性件的尾端抵接在笔杆上。
CN202222492813.XU 2022-09-20 2022-09-20 一种对书写压力进行缓冲的自动铅笔 Active CN2181976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492813.XU CN218197661U (zh) 2022-09-20 2022-09-20 一种对书写压力进行缓冲的自动铅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492813.XU CN218197661U (zh) 2022-09-20 2022-09-20 一种对书写压力进行缓冲的自动铅笔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197661U true CN218197661U (zh) 2023-01-03

Family

ID=846363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492813.XU Active CN218197661U (zh) 2022-09-20 2022-09-20 一种对书写压力进行缓冲的自动铅笔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19766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705428B2 (ja) 自動式シャープペンシル及びその組立方法
WO2016002908A1 (ja) 筆記具
TW201738102A (zh) 自動筆元件及具備該自動筆元件之書寫工具
KR102214859B1 (ko) 필기구
JP6236365B2 (ja) 鉛芯繰出し機構及びシャープペンシル
EP1880868B1 (en) Pressurized pen
CN218197661U (zh) 一种对书写压力进行缓冲的自动铅笔
US2484640A (en) Mechanical pencil
US4386865A (en) Automatic sharp pencil
US7588383B2 (en) Mechanical pencil
JP6236366B2 (ja) 筆記具
JP2012106452A (ja) シャープペンシル
JPH0649088U (ja) シャープペンシルとボールペンの多芯筆記具
JPH07290880A (ja) シャープペンシル
CN216101202U (zh) 一种具有防断芯功能的自动铅笔
KR880003396Y1 (ko) 샤아프 펜슬
CN1047986C (zh) 自动铅笔用伸缩式滑动导芯筒
JPS591839Y2 (ja) シヤ−プペンシル
KR880001860B1 (ko) 샤아프 펜슬
JPS5839913Y2 (ja) シヤ−プペンシル
KR830000485Y1 (ko) 샤프펜슬
KR880002379Y1 (ko) 샤아프펜슬의 필심송출 슬라이더
KR880001939B1 (ko) 샤아프 펜슬
JP4565729B2 (ja) シャープペンシル
JP2023055559A (ja) シャープペンシ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