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196988U - 一种3d打印机的打印头 - Google Patents

一种3d打印机的打印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196988U
CN218196988U CN202222283211.3U CN202222283211U CN218196988U CN 218196988 U CN218196988 U CN 218196988U CN 202222283211 U CN202222283211 U CN 202222283211U CN 218196988 U CN218196988 U CN 2181969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eeding
nozzle
wheel
driving
driv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28321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强
任妮萍
傅寅翼
申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lia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Ningb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lia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Ningb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lia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Ningbo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lia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Ningbo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28321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19698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1969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19698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打印机的喷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3D打印机的打印头;包括:散热器,所述散热器内具有由上往下开设的材料送料通道;塑化区,所述塑化区具有加热装置和用于对熔融的材料进行排出的送料腔;喉管,所述喉管的一端设置于所述散热器的送料通道内,另一端设置于所述加热装置的送料腔内,所述喉管与所述送料通道及所述送料腔螺纹连接;喷嘴,所述加热装置的送料腔下端设置有可拆卸的喷嘴,所述喷嘴与所述喉管相连通;以及预成型组件,设置于所述喷嘴上,用于将挤压出的材料形状进行定形。本实用新型3D打印机的打印头所提供一种便对挤出的材料预成型,确保挤出的材料表面光滑、平整,便于控制对长丝打印对材料的挤出的3D打印机的打印头。

Description

一种3D打印机的打印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打印机的喷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3D打印机的打印头。
背景技术
3D打印技术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按照程序将成型材料逐层堆叠成物体的快速成型技术。熔融沉积成型技术作为3D打印技术的一种,主要是通过FDM型3D打印机打印头的基础机构将热塑性材料融化成熔融态,通过打印头挤出后固化,最后在三维空间上堆叠成立体实物。
目前的3D打印头的喷嘴结构的出料口是呈圆形的,从而料材通过喷嘴挤出时,挤出的料材是呈圆形的,打印头在打印过程中堆积的料材之间的空隙较大,导致打印出的成品从横截面看,产生了更多的椭圆形印刷路径,同时目前的喷嘴在打印过程中,长丝是以不受控制的方式挤出,如此不仅影响打印出的产品的美观性、粗糙,而且打印出的成品的形态与原本计划生产的几何形状具有一定的误差;现有的3D打印头不管是在打印出产品的外观或是形态,以及便捷度都具有一定的不足。
因此,鉴于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对挤出的材料预成型,确保挤出的材料表面光滑、平整,便于控制对长丝打印对材料的挤出的3D打印机的打印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便对挤出的材料预成型,确保挤出的材料表面光滑、平整,便于控制对长丝打印对材料的挤出的3D打印机的打印头。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3D打印机的打印头,包括:
散热器,散热器内具有由上往下开设的材料送料通道;
塑化区,塑化区具有加热装置和用于对熔融的材料进行排出的送料腔;
喉管,喉管的一端设置于散热器的送料通道内,另一端设置于加热装置的送料腔内,喉管与送料通道及送料腔螺纹连接;
喷嘴,加热装置的送料腔下端设置有可拆卸的喷嘴,喷嘴与喉管相连通;
以及预成型组件,设置于喷嘴上,用于将挤压出的材料形状进行定形;
其中,预成型组件包括:
槽口,开设于喷嘴底部,槽口形成梯形切口,梯形切口沿喷嘴底部倾斜内侧的横向方向设置,且随着宽度的增加而向上延伸;
斜面切口,其设置在所述喷嘴外表面的两侧壁上,并且斜面延展方向与所述梯形切口的延伸方向相同。
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借助喷嘴中的梯形切口进行加工,材料通过梯形切口挤出变形,即固化后的压力与椭圆形状相比呈更矩形形状,使得整个印刷图像或各层之间的横截面更好、更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刚印刷的顶层和下面的层,已经印刷的底层彼此一致,因此形成层的较小过度层,并且彼此具有较大的连接表面,从而减小印刷材料之间层层叠放之间形成的空隙,通过斜面切口有利地保护已经印刷的侧壁,使其铺设随后的印刷材料时不被损坏,如此的预成型方式能够确保挤出的材料美观、平整,且减少印刷路径。
工作时,加热装置将材料进行熔融,融化的材料从喉管流向喷嘴,通过喷嘴将融化后的材料挤出,挤出的材料通过喷嘴上的梯形切口将其材料预成型,并将预成型的材料推出梯形切口,预成型的挤出物便挤出到印刷板上,挤出的材料在喷嘴进给方向移动过程中,实现将挤出物印刷成输入介质的形状,之后打印头在进给方向移动并转变移动方向,从而将打印头旋转九十度,使之梯形切口的位置成直角的方式与之印刷进给方向的位置相同,此外,整个喷嘴只在已经印刷的非平整表面上方移动一小段距离,这种平整可以在很少或没有材料流动随后的印刷材料的情况下进行,在印刷在过程中,喷嘴的斜面切口用于平滑先前印刷的印刷物带来的非平整表面,在打印头的出料口底部将沉积已经印刷的材料形成扁平的、光滑的表面;在喷嘴的后面形成尽可能平坦的表面,从打印头的进给方向看,通过使尚未平整的表面平滑,它可能是被加热的喷嘴再次加热或融化,或者是由于通过低材料的流附加地,附加地施加薄印刷层,当施加到最后施加的层时,喷嘴上的倾斜外侧壁的平整是特别有利的,最终便可实现对挤出的材料预成型,从而减少印刷的成品的印刷路径,使得成品更加美观、平整,并且能够将所需要生产的几何形状减小误差的塑造成。
其中,将材料放入散热器的送料通道内,材料沿送料通道移动至喉管内,喉管不仅耐高温、隔热良好,且具有自润功能,材料从送料通道顺畅地进入喉管后,喉管使材料在耐高温、隔热良好且润滑的喉管通道中,更顺畅且快速的通过。通过将喷嘴和喉管设置成可拆卸的,从而便于对喷嘴进行安装或拆卸,更换方便,其次,如若材料在输送过程中发生堵塞,人们可将喉管拆卸与散热器和塑化区脱离接触,这时人们便可对堵塞的材料进行处理,由此,不仅对喷嘴安装方便,便于更换,而且能够防止材料在输送过程中发生堵塞,提高对材料的输送效率,从而提高3D打印工作。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喷嘴与送料腔之间的连接端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外螺纹,送料腔与喷嘴的外螺纹相连的内侧壁上具有与外螺纹相适应的内螺纹,喷嘴与加热装置的送料腔螺纹连接。
在本技术方案中,在喷嘴与送料腔之间的连接端的外表面上设置外螺纹,送料腔与外螺纹相连的内侧壁上具有与外螺纹相适应的内螺纹,喷嘴与加热装置的送料腔通过螺纹连接,从而螺纹连接便于安装和拆卸,最终便可实现对喷嘴进行拆卸或安装,安装方便,便于拆卸。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述喷嘴上设置有用于驱动喷嘴旋入送料腔内的驱动部。
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驱动部驱动喷嘴旋入送料腔内,从而节省人力,更好的对喷嘴进行拆卸安装。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驱动部包括:
第一电机,设置于加热装置的一端;
主动轮,设置于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上;
从动轮,活动设置于喷嘴上,从动轮与喷嘴键连接,从动轮与主动轮的底面齐平;
传动带,绕接于主动轮和从动轮之间。
在本技术方案中,当需要对喷嘴进行安装时,启动第一电机,第一电机输出轴驱动主动轮转动,主动轮带动传动带转动,传动带在背向主动轮的一侧上驱动从动轮转动,从动轮便带动喷嘴转动,喷嘴上的外螺纹转动与送料腔内螺纹配合,使得喷嘴向上侧移动,喷嘴上的外螺纹与送料腔的内螺纹卡紧,通过喷嘴与从动轮键连接,使得喷嘴向上侧移动时,从动轮不做出移动的反应,使之从动轮和主动轮的底面保持齐平,如此便可达到自动化安装喷嘴,节省人力。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还包括送料组件,用于对材料进行送料;
送料组件包括:
主动送料轮,设置于送料通道上;
从动送料轮,转动设置于散热器位于主动送料轮的相邻端;
第二电机,主动送料轮与第二电机输出轴相连。
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在送料通道上方设置主动送料轮和从动送料轮,将其主动送料轮和从动送料轮之间形成的间隙做到最小,使整个送料通道是最近封闭且呈直线的通畅,在对材料进行送料时不会跑偏,利用送料时力的传递。
具体的,当需要对材料进行输送时,启动第二电机,第二电机输出轴带动主动送料轮转动,主动送料转动过程中与从动送料轮接触,从而带动从动送料轮转动,通过主动送料轮和从动送料轮向相对的一侧同时转动,进而辅助材料沿送料通道移动送料,如此便可达到辅助材料进行送料,提高对材料的送料效率,同时对材料送料更加顺畅,避免材料在输送过程中发生堵塞或跑偏,从而增进送料时力的传递。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主动送料轮的外圈为带齿的齿轮。
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主动送料轮外圈的齿增进对材料输送的力传递,主动送料轮转动使得外圈的齿促进材料输送。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从动送料轮的中部沿周向方向开设有凹槽。
在本技术方案中,将从动送料轮的中部沿周向方向设凹槽,使得凹槽能够对材料起到导向的作用,从而避免材料在输送过程中发生偏移,对其材料输送精度更佳。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散热器上表面形成弧形结构,弧形结构形成有两弧段,的两弧段分别与主动送料轮、从动送料轮的外轮廓相适应,且两弧段结合处的弧尖外轮廓形状恰好对应匹配在主动送料轮和从动送料轮之间形成的间隙中。
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在散热器的上表面形成弧形段,两弧形段分别与主动送料轮、从动送料轮的外轮廓相适应,两弧段结合处的弧尖外轮廓形状恰好对应匹配在主动送料轮和从动送料轮之间形成的间隙中,从而材料在间隙中,且材料的外表面位于主动送料轮和从动送料轮的凹槽之间,如此不仅能够促进材料的送料效率,并且能够精确的将材料进行输送至送料通道内,使得材料在送料过程中不会发生跑偏。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散热器外部装设有包裹着散热器的两个用于对流散热的风扇。
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在散热器的外部装设包裹着散热器的两个用于对流散热的风扇,其中一个风扇是用于吹风风扇,另一个是用于抽出风的风扇,吹风扇和抽风扇对流设置,从而确保进料通道的温度大大降低,保证材料不被软化,加热器以上部分温度都足够低,使得所送进的低硬度高弹性材料在进入加热器之前都能够有效的传递。
具体的,当吹风风扇工作时,吹风风扇将风力吹送到散热器上,从而风力能够对散热器进行散热,以确保散热器的温度能够保持在不对材料软化的温度下,同时抽风风扇工作时,将散热器上的热风进行抽取,进而实现热传递,有效的降低散热器上的温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在喷嘴底部开设的梯形切口以及外侧壁的斜面切口,从而有效的避免打印头在转变打印方向过程中对已经印刷的非平整表面造成的损坏,并且能够对已经印刷的非平整表面更加平滑,材料通过梯形切口挤出变形,即固化后的压力与椭圆形状相比呈更矩形形状,使得整个印刷图像或各层之间的横截面更好、更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减少印刷的成品的印刷路径,使得成品更加美观、平整;
2、通过动力部驱动喷嘴转动,从而喷嘴转动过程中旋入加热装置内,使得喷嘴与送料腔相通,如此便可达到自动化对喷嘴进行安装,节省人力,便于更换;
3、通过喉管将送料通道和送料腔相连通,喉管不仅耐高温、隔热良好,且具有自润功能,材料从送料通道顺畅地进入喉管后,喉管使材料在耐高温、隔热良好且润滑的喉管通道中,更顺畅且快速的通过;
4、通过主动送料轮和从动送料轮向相对的一侧同时转动,进而辅助材料沿送料通道移动送料,如此便可达到辅助材料进行送料,提高对材料的送料效率,同时对材料送料更加顺畅,避免材料在输送过程中发生堵塞或跑偏;
5、通过吹风风扇吹送风力能够对散热器进行散热,同时抽风风扇工作时,将散热器上的热风进行抽取,进而实现热传递,有效的降低散热器上的温度,以确保散热器的温度能够保持在不对材料软化的温度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预成型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喷嘴将预成型挤出物挤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目前喷嘴所挤出的挤出物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驱动部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送料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为:1、散热器;101、送料通道;102、预成型挤出物;103、目前喷嘴所挤出的挤出物;2、塑化区;210、加热装置;211、送料腔;3、喉管、4、喷嘴;5、预成型组件,51、梯形切口;52、斜面切口;6、内螺纹;61、外螺纹;7、驱动部;71、第一电机;72、主动轮;73、从动轮;74、传动带;8、送料组件;81、主动送料轮;82、从动送料轮;83、第二电机;9、齿轮;91、凹槽;100、风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且“第一”、“第二”等所区分的对象通常为一类,并不限定对象的个数,例如第一对象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此外,需要指出的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方法和装置的范围不限按示出或讨论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还可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例如,可以按不同于所描述的次序来执行所描述的方法,并且还可以添加、省去、或组合各种步骤。另外,参照某些示例所描述的特征可在其他示例中被组合。
实施例1:
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和图9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3D打印机的打印头,包括:
散热器1,散热器1内具有由上往下开设的材料送料通道101;
塑化区2,塑化区2具有加热装置210和用于对熔融的材料进行排出的送料腔211;
喉管3,喉管3的一端设置于散热器1的送料通道101内,另一端设置于加热装置210的送料腔211内,喉管3与送料通道101及送料腔211螺纹连接;
喷嘴4,加热装置210的送料腔211下端设置有可拆卸的喷嘴4,喷嘴4与喉管3相连通;
以及预成型组件,5,设置于喷嘴4上,用于将挤压出的材料形状进行定形;
其中,预成型组件,5包括:
槽口,开设于喷嘴4底部,槽口形成梯形切口51,梯形切口51沿喷嘴4底部倾斜内侧的横向方向设置,且随着宽度的增加而向上延伸;
斜面切口52,其设置在所述喷嘴4外表面的两侧壁上,并且斜面延展方向与所述梯形切口51的延伸方向相同。
在本技术方案中,3D打印机的进给机构主要包括打印头进给机构及载物台进给机构(即Z向方向进给),打印头进给机构又包括X轴运行组件及Y轴运行组件,进给机构的设计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到3D打印机的打印精度,打印机中的X轴运行组件和Y轴运行组件呈十字双排轨直接预锁紧在箱体中,当需要进行印刷工作时,X轴或Y轴驱动打印头直线进给方向移动,打印头根据输入的介质需要印刷的数据进行更换印刷方向,当需要转变印刷方向时,将打印头旋转九十度,使之梯形切口51的位置成直角的方式与之印刷进给方向的位置相同,此外,整个喷嘴4只在已经印刷的非平整表面上方移动一小段距离,这种平整可以在很少或没有材料流动随后的印刷材料的情况下进行,通过在喷嘴4外侧壁上设置斜面切口52,从而有效的保护已经印刷材料的侧壁,使其已经印刷的材料不被损坏;通过在喷嘴4底部开设的梯形切口51以及外侧壁的斜面切口52,从而有效的避免打印头在转变打印方向过程中对已经印刷的非平整表面造成的损坏,并且能够对已经印刷的非平整表面更加平滑。
通过借助喷嘴4中的梯形切口51进行加工,材料通过梯形切口51挤出变形,即固化后的压力与椭圆形状相比呈更矩形形状,使得整个印刷图像或各层之间的横截面更好、更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刚印刷的顶层和下面的层,已经印刷的底层彼此一致,因此形成层的较小过度层,并且彼此具有较大的连接表面,从而减小印刷材料之间层层叠放之间形成的空隙,通过斜面切口52有利地保护已经印刷的侧壁,使其铺设随后的印刷材料时不被损坏,如此的预成型方式能够确保挤出的材料美观、平整,且减少印刷路径。
工作时,加热装置210将材料进行熔融,融化的材料从喉管3流向喷嘴4,通过喷嘴4将融化后的材料挤出,挤出的材料通过喷嘴4上的梯形切口51将其材料预成型,并将预成型的材料推出梯形切口51,预成型的挤出物便挤出到印刷板上,挤出的材料在喷嘴4进给方向移动过程中,实现将挤出物印刷成输入介质的形状,之后打印头在进给方向移动并转变移动方向,从而将打印头旋转九十度,使之梯形切口51的位置成直角的方式与之印刷进给方向的位置相同,此外,整个喷嘴4只在已经印刷的非平整表面上方移动一小段距离,这种平整可以在很少或没有材料流动随后的印刷材料的情况下进行,在印刷在过程中,喷嘴4的斜面切口52用于平滑先前印刷的印刷物带来的非平整表面,在打印头的出料口底部将沉积已经印刷的材料形成扁平的、光滑的表面;在喷嘴4的后面形成尽可能平坦的表面,从打印头的进给方向看,通过使尚未平整的表面平滑,它可能是被加热的喷嘴4再次加热或融化,或者是由于通过低材料的流附加地,附加地施加薄印刷层,当施加到最后施加的层时,喷嘴4上的倾斜外侧壁的平整是特别有利的,最终便可实现对挤出的材料预成型,从而减少印刷的成品的印刷路径,使得成品更加美观、平整,并且能够将所需要生产的几何形状减小误差的塑造成。
其中,将材料放入散热器1的送料通道101内,材料沿送料通道101移动至喉管3内,喉管3不仅耐高温、隔热良好,且具有自润功能,材料从送料通道101顺畅地进入喉管3后,喉管3使材料在耐高温、隔热良好且润滑的喉管3通道中,更顺畅且快速的通过。通过将喷嘴4和喉管3设置成可拆卸的,从而便于对喷嘴4进行安装或拆卸,更换方便,其次,如若材料在输送过程中发生堵塞,人们可将喉管3拆卸与散热器1和塑化区2脱离接触,这时人们便可对堵塞的材料进行处理,由此,不仅对喷嘴4安装方便,便于更换,而且能够防止材料在输送过程中发生堵塞,提高对材料的输送效率,从而提高3D打印工作。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优化的,喷嘴4与送料腔211之间的连接端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外螺纹61,送料腔211与喷嘴4的外螺纹61相连的内侧壁上具有与外螺纹61相适应的内螺纹6,喷嘴4与加热装置210的送料腔211螺纹连接。
在本技术方案中,在喷嘴4与送料腔211之间的连接端的外表面上设置外螺纹61,送料腔211与外螺纹61相连的内侧壁上具有与外螺纹61相适应的内螺纹6,喷嘴4与加热装置210的送料腔211通过螺纹连接,从而螺纹连接便于安装和拆卸,最终便可实现对喷嘴4进行拆卸或安装,安装方便,便于拆卸。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优化的,述喷嘴4上设置有用于驱动喷嘴4旋入送料腔211内的驱动部7。
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驱动部7驱动喷嘴4旋入送料腔211内,从而节省人力,更好的对喷嘴4进行拆卸安装。
如图1、图6和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优化的,驱动部7包括:
第一电机71,设置于加热装置210的一端;
主动轮72,设置于第一电机71的输出轴上;
从动轮73,活动设置于喷嘴4上,从动轮73与喷嘴4键连接,从动轮73与主动轮72的底面齐平;
传动带74,绕接于主动轮72和从动轮73之间。
在本技术方案中,当需要对喷嘴4进行安装时,启动第一电机71,第一电机71输出轴驱动主动轮72转动,主动轮72带动传动带74转动,传动带74在背向主动轮72的一侧上驱动从动轮73转动,从动轮73便带动喷嘴4转动,喷嘴4上的外螺纹61转动与送料腔211内螺纹6配合,使得喷嘴4向上侧移动,喷嘴4上的外螺纹61与送料腔211的内螺纹6卡紧,通过喷嘴4与从动轮73键连接,使得喷嘴4向上侧移动时,从动轮73不做出移动的反应,使之从动轮73和主动轮72的底面保持齐平,如此便可达到自动化安装喷嘴4,节省人力。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3D打印机的打印头,除了包括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外,还具有以下技术特征。
如图1、图7、图8和图9所示,还包括送料组件8,用于对材料进行送料;
送料组件8包括:
主动送料轮81,设置于送料通道101上;
从动送料轮82,转动设置于散热器1位于主动送料轮81的相邻端;
第二电机83,主动送料轮81与第二电机83输出轴相连。
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在送料通道101上方设置主动送料轮81和从动送料轮82,将其主动送料轮81和从动送料轮82之间形成的间隙做到最小,使整个送料通道101是最近封闭且呈直线的通畅,在对材料进行送料时不会跑偏,利用送料时力的传递。
具体的,当需要对材料进行输送时,启动第二电机83,第二电机83输出轴带动主动送料轮81转动,主动送料转动过程中与从动送料轮82接触,从而带动从动送料轮82转动,通过主动送料轮81和从动送料轮82向相对的一侧同时转动,进而辅助材料沿送料通道101移动送料,如此便可达到辅助材料进行送料,提高对材料的送料效率,同时对材料送料更加顺畅,避免材料在输送过程中发生堵塞或跑偏,从而增进送料时力的传递。
如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优化的,主动送料轮81的外圈为带齿的齿轮9。
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主动送料轮81外圈的齿增进对材料输送的力传递,主动送料轮81转动使得外圈的齿促进材料输送。
如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优化的,从动送料轮82的中部沿周向方向开设有凹槽91。
在本技术方案中,将从动送料轮82的中部沿周向方向设凹槽91,使得凹槽91能够对材料起到导向的作用,从而避免材料在输送过程中发生偏移,对其材料输送精度更佳。
在本实施例中,优化的,散热器1上表面形成弧形结构,弧形结构形成有两弧段,的两弧段分别与主动送料轮81、从动送料轮82的外轮廓相适应,且两弧段结合处的弧尖外轮廓形状恰好对应匹配在主动送料轮81和从动送料轮82之间形成的间隙中。
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在散热器1的上表面形成弧形段,两弧形段分别与主动送料轮81、从动送料轮82的外轮廓相适应,两弧段结合处的弧尖外轮廓形状恰好对应匹配在主动送料轮81和从动送料轮82之间形成的间隙中,从而材料在间隙中,且材料的外表面位于主动送料轮81和从动送料轮82的凹槽91之间,如此不仅能够促进材料的送料效率,并且能够精确的将材料进行输送至送料通道101内,使得材料在送料过程中不会发生跑偏。
如图1和图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优化的,散热器1外部装设有包裹着散热器1的两个用于对流散热的风扇100。
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在散热器1的外部装设包裹着散热器1的两个用于对流散热的风扇100,其中一个风扇100是用于吹风风扇100,另一个是用于抽出风的风扇100,吹风扇100和抽风扇100对流设置,从而确保进料通道的温度大大降低,保证材料不被软化,加热器以上部分温度都足够低,使得所送进的低硬度高弹性材料在进入加热器之前都能够有效的传递。
具体的,当吹风风扇100工作时,吹风风扇100将风力吹送到散热器1上,从而风力能够对散热器1进行散热,以确保散热器1的温度能够保持在不对材料软化的温度下,同时抽风风扇100工作时,将散热器1上的热风进行抽取,进而实现热传递,有效的降低散热器1上的温度。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是可以相互组合的,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之内。

Claims (9)

1.一种 3D 打印机的打印头,其特征在于,包括:
散热器(1),所述散热器(1) 内具有由上往下开设的材料送料通道(101);
塑化区(2),所述塑化区(2) 具有加热装置(210) 和用于对熔融的材料进行排出的送料腔(211);
喉管(3),所述喉管(3) 的一端设置于所述散热器(1) 的送料通道(101) 内,另一端设置于所述加热装置(210) 的送料腔(211) 内,所述喉管(3) 与所述送料通道(101) 及所述送料腔(211) 螺纹连接;
喷嘴(4),所述加热装置(210) 的送料腔(211) 下端设置有可拆卸的喷嘴 (4),所述喷嘴(4) 与所述喉管(3) 相连通;
以及预成型组件,(5),设置于所述喷嘴(4) 上,用于将挤压出的材料形状进行定形;
其中,所述预成型组件,(5) 包括:
槽口,开设于所述喷嘴(4) 底部,所述槽口形成梯形切口(51),所述梯形切口(51) 沿所述喷嘴(4) 底部倾斜内侧的横向方向设置,且随着宽度的增加而向上延伸;
斜面切口(52),其设置在所述喷嘴(4) 外表面的两侧壁上,并且斜面延展方向与所述梯形切口(51) 的延伸方向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 3D 打印机的打印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嘴 (4) 与所述送料腔(211) 之间的连接端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外螺纹(61),所述送料腔(211) 与所述喷嘴(4) 的外螺纹(61) 相连的内侧壁上具有与所述外螺纹(61) 相适应的内螺纹(6),所述喷嘴(4) 与所述加热装置(210) 的送料腔(211) 螺纹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一种 3D 打印机的打印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嘴
(4) 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喷嘴(4) 旋入所述送料腔(211) 内的驱动部(7)。
4.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一种 3D 打印机的打印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7) 包括:
第一电机(71),设置于所述加热装置(210) 的一端;
主动轮(72),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机(71) 的输出轴上;
从动轮(73),活动设置于所述喷嘴(4) 上,所述从动轮(73) 与所述喷嘴 (4) 键连接,所述从动轮(73) 与所述主动轮(72) 的底面齐平;
传动带(74),绕接于所述主动轮(72) 和所述从动轮(73) 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 1-4 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 3D 打印机的打印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送料组件(8),用于对材料进行送料;
所述送料组件(8) 包括:
主动送料轮(81),设置于所述送料通道(101) 上;
从动送料轮(82),转动设置于所述散热器(1) 位于所述主动送料轮(81) 的相邻端;
第二电机(83),所述主动送料轮(81) 与所述第二电机(83) 输出轴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 5 所述的一种 3D 打印机的打印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送料轮(81) 的外圈为带齿的齿轮(9)。
7.根据权利要求 5 所述的一种 3D 打印机的打印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送料轮(82) 的中部沿周向方向开设有凹槽(91)。
8.根据权利要求5 所述的一种 3D 打印机的打印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1) 上表面形成弧形结构,所述弧形结构形成有两弧段,所述的两弧段分别与所述主动送料轮(81)、所述从动送料轮(82) 的外轮廓相适应,且所述两弧段结合处的弧尖外轮廓形状恰好对应匹配在所述主动送料轮(81) 和从动送料轮(82) 之间形成的间隙中。
9.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 3D 打印机的打印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1) 外部装设有包裹着所述散热器(1) 的两个用于对流散热的风扇(100)。
CN202222283211.3U 2022-08-30 2022-08-30 一种3d打印机的打印头 Active CN2181969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283211.3U CN218196988U (zh) 2022-08-30 2022-08-30 一种3d打印机的打印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283211.3U CN218196988U (zh) 2022-08-30 2022-08-30 一种3d打印机的打印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196988U true CN218196988U (zh) 2023-01-03

Family

ID=846600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283211.3U Active CN218196988U (zh) 2022-08-30 2022-08-30 一种3d打印机的打印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19698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6041449A1 (zh) 一种熔融堆积3d打印机及其打印方法
KR100583466B1 (ko) 관소켓을 갖는 이중벽관의 연속제조방법 및 그 방법을 수행하는 장치
JP2008504154A (ja) ソケット付き二重壁管を連続的に製造する方法と、二重壁管と、その方法を実施し、その二重壁管を製造するための装置
KR101720672B1 (ko) 일체형 노즐을 포함하는 3d 프린터 압출기
JP6803822B2 (ja) 3次元物体プリンタにおける押出機ヘッドのためのフィラメントの熱処理を容易とするように構成されたフィラメントヒータ
CN103068548B (zh) 集成在注塑成型系统中的辅助注射单元
JPH10323916A (ja) 車両用タイヤのトレッドバンドを製造する押出し成形方法及びその押出し成形装置
CN110901053A (zh) 一种用于大型增材制造的3d打印装置
KR101788674B1 (ko) 노즐 청소 기능을 갖는 3차원 프린터
CN218196988U (zh) 一种3d打印机的打印头
CN107379519A (zh) 群填充fdm 3d打印法及其群喷口挤出机总成
CN104859135A (zh) 锥形缠绕成型模具、锥形罐或筒体成型设备及工艺
WO2017206128A1 (zh) 3d 打印用打印头、控制系统、 3d 打印机及打印方法
JP2023520447A (ja) 3d印刷用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S58205746A (ja) 合成樹脂製押出モ−ルデイングの製造方法
CN214983216U (zh) 一种冷却导风组件及3d打印机
CN106564181B (zh) 一种塑封钢塑复合管道端面的方法和装置
CN112497638B (zh) 硬软胶成型胶辊设备
CN111483162B (zh) Hdpe高筋缠绕增强管的制作方法
CN202517676U (zh) 可精确控制温度的耐磨注塑机料筒
AU2021266284B2 (en) Material extruder
US8783299B2 (en) Method of and apparatus for continuously producing a twin-wall pipe comprising pipe socket and twin-wall pipe
CN105235219B (zh) 基于双料丝挤出机构的打印装置
CN117400533B (zh) 一种3d打印喷头进料装置及3d打印喷头
CN219405448U (zh) 一种3d打印机的喷嘴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