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188073U - 焚烧炉渣资源回收用废水沉淀系统 - Google Patents

焚烧炉渣资源回收用废水沉淀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188073U
CN218188073U CN202222155720.8U CN202222155720U CN218188073U CN 218188073 U CN218188073 U CN 218188073U CN 202222155720 U CN202222155720 U CN 202222155720U CN 218188073 U CN218188073 U CN 2181880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ttling tank
mud
gunbarrel
pipe
s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15572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小燕
李运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Qinwa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ate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Qinwa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Qinwa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ate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Qinwa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155720.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1880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1880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18807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cessing Of Solid Wast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焚烧炉渣资源回收用废水沉淀系统,第一沉淀罐、第二沉淀罐、第三沉淀罐以及第四沉淀罐之间通过连接机构依次串联有导管,所述导管呈倾斜设置,导管进水口的高度低于出水口;连接机构包括与第一沉淀罐、第二沉淀罐、第三沉淀罐以及第四沉淀罐连通的连通管、连通管末端外侧焊接的连接座、连接于连通管末端内部的连通孔内的橡胶管以及导管两端水平管上的对接座;本实用新型导管与连接机构的安装或者拆卸简单方便,连接牢固性稳定,不易松脱。导管进水口的高度低于出水口,这样的倾斜设置,可实现前一个沉淀罐中的漂浮垃圾或者沉淀物都不易通过导管流入至下一个沉淀罐中,尽可能的实现后面的沉淀罐的清洁。

Description

焚烧炉渣资源回收用废水沉淀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水沉淀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焚烧炉渣资源回收用废水沉淀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发展,城市生活垃圾以每年8-10%的速度递增。利用垃圾焚烧发电技术,生活垃圾在1000℃的高温下焚烧,形成炉渣。炉渣容积虽然仅为原生活垃圾的10%-30%,但炉渣堆积问题日益困扰电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的统计,每焚烧1吨生活垃圾将会产生0.2-0.3吨的炉渣。这些炉渣如果直接用于去填埋,不仅会浪费宝贵的土地资源,仍达不到垃圾处理完全无害化、资源化、零排放的目标。
目前国内大多数垃圾焚烧厂对焚烧垃圾产生的大量生活垃圾焚烧炉渣,仍是进行简单的填埋处理。如此大量的生活垃圾焚烧炉渣如果填埋不仅将占用大量宝贵的卫生填埋库,还将浪费大量土地资源。在土地用量日益紧张的今天,卫生填埋选址日困难,可供选择卫生填埋的用地越来越少,越来越困难,严重威胁着城市经济发展的步伐。
炉渣主要由砖石碎片、砂子、熔渣、铁和其他废旧金属及未燃尽可燃物组成。因此可对其中的有用成分进行回收利用,目前的炉渣处理在水洗的过程中,为减少水的消耗,废水在使用后经过沉淀处理再次循环使用,而目前的沉淀系统中前一个沉淀罐中的废水在通过导管流入后一个沉淀罐时,很容易将漂浮垃圾或者沉淀物带入至后一个沉淀罐中,这样就会存在净化效果不理想的问题,且沉淀系统中的沉淀罐之间通过导管的连接操作不方便,不利于沉淀罐之间的串联。为此,我们推出一种焚烧炉渣资源回收用废水沉淀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焚烧炉渣资源回收用废水沉淀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焚烧炉渣资源回收用废水沉淀系统,包括沉淀罐组,沉淀罐组由第一沉淀罐、第二沉淀罐、第三沉淀罐以及第四沉淀罐组成,所述第一沉淀罐、第二沉淀罐、第三沉淀罐以及第四沉淀罐之间通过连接机构依次串联有导管,所述导管呈倾斜设置,导管进水口的高度低于出水口;
所述连接机构包括与第一沉淀罐、第二沉淀罐、第三沉淀罐以及第四沉淀罐连通的连通管、连通管末端外侧焊接的连接座、连接于连通管末端内部的连通孔内的橡胶管以及导管两端水平管上的对接座;
所述连接座内部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两侧设有卡接槽,所述连通孔外侧通过三组弹簧连接于橡胶管末端外侧的限位环,所述水平管插入至橡胶管末端内部,对接座两侧卡接在卡接槽内;
所述连接座上端通过铰链连接有锁紧座,锁紧座侧边通过螺栓与连接座锁紧固定;
所述第一沉淀罐、第二沉淀罐、第三沉淀罐以及第四沉淀罐底部通过抽泥支管连接于抽泥主管,每个抽泥支管上接入有阀门,且抽泥主管右端通过抽泥泵连接有压干机,抽泥泵的出泥口连接至压干机的进泥口,抽泥泵的进泥口连接于抽泥主管的出泥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弹簧的设置,在按压限位环时,使得橡胶管完全插入至连通孔内,这样为对接座的安装空出一定的空间,不会干扰对接座的安装;
在对接座安装完毕后,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使得橡胶管向连通孔外移动,使得水平管插入至橡胶管末端内部,这样就使得水平管可通过橡胶管与连通管实现紧密连通,从而实现导管通过连接机构与对应的沉淀罐连通;螺栓将锁紧座锁紧固定在连接座顶部,压紧对接座,提高连接座与对接座安装的牢固性。导管与连接机构的安装或者拆卸简单方便,连接牢固性稳定,不易松脱。
导管呈倾斜设置,导管进水口的高度低于出水口,这样的倾斜设置,可实现前一个沉淀罐中的漂浮垃圾或者沉淀物都不易通过导管流入至下一个沉淀罐中,尽可能的实现后面的沉淀罐的清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沉淀罐和第二沉淀罐之间的导管倾斜设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导管和沉淀罐上的连接机构连接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连接机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连接机构与导管连接的整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沉淀罐;2、第二沉淀罐;3、第三沉淀罐;4、第四沉淀罐;5、抽泥泵;6、抽泥支管;7、阀门;8、压干机;9、排水管;10、导管;101、水平管;11、抽泥主管;12、支撑架;13、连接机构;131、连通管;132、连接座;133、锁紧座;134、螺栓;135、固定凸起;136、连通孔;137、卡接槽;138、限位槽;139、橡胶管;140、弹簧;141、限位环;142、环状限位圈;143、对接座;144、螺丝;145、限位块;146、铰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焚烧炉渣资源回收用废水沉淀系统,包括沉淀罐组,沉淀罐组由第一沉淀罐1、第二沉淀罐2、第三沉淀罐3以及第四沉淀罐4组成,所述第一沉淀罐1、第二沉淀罐2、第三沉淀罐3以及第四沉淀罐4之间通过连接机构13依次串联有导管10;
所述连接机构13包括与第一沉淀罐1、第二沉淀罐2、第三沉淀罐3以及第四沉淀罐4连通的连通管131、连通管131末端外侧焊接的连接座132、连接于连通管131末端内部的连通孔136内的橡胶管139以及导管10两端水平管101上的对接座143;
所述连接座132内部设有限位槽138,所述限位槽138两侧设有卡接槽137,所述连通孔136外侧通过三组弹簧140连接于橡胶管139末端外侧的限位环141,所述水平管101插入至橡胶管139末端内部,对接座143两侧卡接在卡接槽137内;
所述对接座143上端内侧设有卡在限位槽138内的限位块145,所述橡胶管139末端的内部设有环状限位圈142,水平管101插入至橡胶管139末端内部的一端抵靠着环状限位圈142,且环状限位圈142、橡胶管139和限位环141为一体成型设置;
所述连接座132上端通过铰链146连接有锁紧座133,锁紧座133侧边通过螺栓134与连接座132锁紧固定;
所述对接座143的两侧通过螺丝144与连接座132锁紧固定,所述连接座132右侧顶部设有与其一体成型的固定凸起135,且螺栓134贯穿锁紧座133右侧后螺接于固定凸起135。
当导管10与对应的沉淀罐上的连接机构13连接时,首先将连接座132上的锁紧座133以铰链146为圆心转动开,使得限位槽138顶部漏出,然后将限位环141向内按压,使得橡胶管139完全插入至连通孔136内,此时弹簧140处于压缩状态;
随后,将对接座143两侧卡接在卡接槽137内,并推动对接座143下落至连接座132最底部,此时,不再按压限位环141,在弹簧140的弹力作用下,使得橡胶管139向连通孔136外移动,使得水平管101插入至橡胶管139末端内部,且水平管101插入至橡胶管139末端内部的一端抵靠着环状限位圈142;
最后通过螺丝144将对接座143的两侧与连接座132锁紧固定,将连接座132上的锁紧座133以铰链146为圆心转动,使得锁紧座133转动至连接座132顶部,最后使得螺栓134将锁紧座133锁紧固定在连接座132顶部,压紧对接座143。
通过弹簧140的设置,在按压限位环141时,使得橡胶管139完全插入至连通孔136内,这样为对接座143的安装空出一定的空间,不会干扰对接座143的安装;
在对接座143安装完毕后,在弹簧140的弹力作用下,使得橡胶管139向连通孔136外移动,使得水平管101插入至橡胶管139末端内部,这样就使得水平管101可通过橡胶管139与连通管131实现紧密连通,从而实现导管10通过连接机构13与对应的沉淀罐连通;
螺栓134将锁紧座133锁紧固定在连接座132顶部,压紧对接座143,提高连接座132与对接座143安装的牢固性。
导管10与连接机构13的安装或者拆卸简单方便,连接牢固性稳定,不易松脱。
所述导管10呈倾斜设置,导管10进水口的高度低于出水口,这样的倾斜设置,可实现前一个沉淀罐中的漂浮垃圾或者沉淀物都不易通过导管10流入至下一个沉淀罐中,尽可能的实现后面的沉淀罐的清洁;
当废水从上个沉淀罐向下一个沉淀罐流动时,由于导管10的进水口比出水口的位置低,因此上一个沉淀罐中的漂浮垃圾以及沉积的污泥杂质,都会较少的流入下沉淀罐,经过四个沉淀罐的连续处理,从最后一个沉淀罐流出的水即为含杂质少、干净的水,可以再供水洗使用。
所述第一沉淀罐1、第二沉淀罐2、第三沉淀罐3以及第四沉淀罐4底部通过抽泥支管6连接于抽泥主管11,且抽泥主管11右端通过抽泥泵5连接有压干机8,抽泥泵5的出泥口连接至压干机8的进泥口,抽泥泵5的进泥口连接于抽泥主管11的出泥口。
第一沉淀罐1、第二沉淀罐2、第三沉淀罐3以及第四沉淀罐4按矩形排布。第一沉淀罐1、第二沉淀罐2、第三沉淀罐3以及第四沉淀罐4的底部为锥斗形,以便聚积沉淀的淤泥,从而使得淤泥在抽泥泵5的作用下,顺利通过抽泥支管6、抽泥主管11进入压干机8中;
每个抽泥支管6上接入有阀门7,这样在分别开启对应的阀门7后,可使得抽泥泵5将对应的沉淀罐中的淤泥抽取至压干机8中,利用抽泥泵5定期抽取每个沉淀罐底部的污泥杂质,在所有的阀门7都开启后,也可以利用抽泥泵5定期抽取所有的沉淀罐底部的污泥杂质,然后再用压干机8对污泥杂质压干脱水得到的干泥。
第一沉淀罐1、第二沉淀罐2、第三沉淀罐3以及第四沉淀罐4底部均设有支撑架12。这样可实现对第一沉淀罐1、第二沉淀罐2、第三沉淀罐3以及第四沉淀罐4的稳定支撑。
所述压干机8的排水口处连接有排水管9。这样在压干机8通过将淤泥压干分离出的水可经由排水管9排出。
具体的,使用时,将第一沉淀罐1、第二沉淀罐2、第三沉淀罐3以及第四沉淀罐4通过支撑架12支撑固定,然后通过导管10将第一沉淀罐1、第二沉淀罐2、第三沉淀罐3以及第四沉淀罐4依次串联起来;
第一沉淀罐1、第二沉淀罐2、第三沉淀罐3以及第四沉淀罐4底部通过抽泥支管6连接于抽泥主管11,且抽泥主管11右端通过抽泥泵5连接于压干机8,压干机8的排水口处连接排水管9;
将废水引入第一沉淀罐1,通过导管10,使得第一沉淀罐1中经过沉淀的废水经过导管10流入至第二沉淀罐2,第二沉淀罐2中经过沉淀的废水经过导管10流入至第三沉淀罐3,第三沉淀罐3中经过沉淀的废水经过导管10流入至第四沉淀罐4;
开启阀门7后,在抽泥泵5的作用下,使得沉淀罐中的淤泥抽取至压干机8中,再用压干机8对污泥杂质压干脱水得到的干泥。
压干机8通过将淤泥压干分离出的水可经由排水管9排出,用于炉渣处理的水洗作业,使得废水可循环利用,减少水的消耗。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6)

1.一种焚烧炉渣资源回收用废水沉淀系统,包括沉淀罐组,沉淀罐组由第一沉淀罐(1)、第二沉淀罐(2)、第三沉淀罐(3)以及第四沉淀罐(4)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沉淀罐(1)、第二沉淀罐(2)、第三沉淀罐(3)以及第四沉淀罐(4)之间通过连接机构(13)依次串联有导管(10),所述导管(10)呈倾斜设置,导管(10)进水口的高度低于出水口;
所述连接机构(13)包括与第一沉淀罐(1)、第二沉淀罐(2)、第三沉淀罐(3)以及第四沉淀罐(4)连通的连通管(131)、连通管(131)末端外侧焊接的连接座(132)、连接于连通管(131)末端内部的连通孔(136)内的橡胶管(139)以及导管(10)两端水平管(101)上的对接座(143);
所述连接座(132)内部设有限位槽(138),所述限位槽(138)两侧设有卡接槽(137),所述连通孔(136)外侧通过三组弹簧(140)连接于橡胶管(139)末端外侧的限位环(141),所述水平管(101)插入至橡胶管(139)末端内部,对接座(143)两侧卡接在卡接槽(137)内;
所述连接座(132)上端通过铰链(146)连接有锁紧座(133),锁紧座(133)侧边通过螺栓(134)与连接座(132)锁紧固定;
所述第一沉淀罐(1)、第二沉淀罐(2)、第三沉淀罐(3)以及第四沉淀罐(4)底部通过抽泥支管(6)连接于抽泥主管(11),每个抽泥支管(6)上接入有阀门(7),且抽泥主管(11)右端通过抽泥泵(5)连接有压干机(8),抽泥泵(5)的出泥口连接至压干机(8)的进泥口,抽泥泵(5)的进泥口连接于抽泥主管(11)的出泥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焚烧炉渣资源回收用废水沉淀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沉淀罐(1)、第二沉淀罐(2)、第三沉淀罐(3)以及第四沉淀罐(4)按矩形排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焚烧炉渣资源回收用废水沉淀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沉淀罐(1)、第二沉淀罐(2)、第三沉淀罐(3)以及第四沉淀罐(4)的底部为锥斗形,且第一沉淀罐(1)、第二沉淀罐(2)、第三沉淀罐(3)以及第四沉淀罐(4)底部均设有支撑架(1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焚烧炉渣资源回收用废水沉淀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干机(8)的排水口处连接有排水管(9)。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焚烧炉渣资源回收用废水沉淀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座(143)上端内侧设有卡在限位槽(138)内的限位块(145),所述橡胶管(139)末端的内部设有环状限位圈(142),水平管(101)插入至橡胶管(139)末端内部的一端抵靠着环状限位圈(142),且环状限位圈(142)、橡胶管(139)和限位环(141)为一体成型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焚烧炉渣资源回收用废水沉淀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座(143)的两侧通过螺丝(144)与连接座(132)锁紧固定,所述连接座(132)右侧顶部设有与其一体成型的固定凸起(135),且螺栓(134)贯穿锁紧座(133)右侧后螺接于固定凸起(135)。
CN202222155720.8U 2022-08-16 2022-08-16 焚烧炉渣资源回收用废水沉淀系统 Active CN2181880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55720.8U CN218188073U (zh) 2022-08-16 2022-08-16 焚烧炉渣资源回收用废水沉淀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55720.8U CN218188073U (zh) 2022-08-16 2022-08-16 焚烧炉渣资源回收用废水沉淀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188073U true CN218188073U (zh) 2023-01-03

Family

ID=846556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155720.8U Active CN218188073U (zh) 2022-08-16 2022-08-16 焚烧炉渣资源回收用废水沉淀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18807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04927A (zh) 一种河道污泥多级回收处理装置
CN218188073U (zh) 焚烧炉渣资源回收用废水沉淀系统
CN211273661U (zh) 一种高密度沉淀池斜板/管积泥自动清洗装置
CN111545335A (zh) 一种垃圾水解方法
CN105645694A (zh) 一种社区有机废物就地处理系统及方法
CN212403875U (zh) 一种清水产流护坡系统
CN215585598U (zh) 污水资源化利用及污水处理装置
CN203701248U (zh) 一种热电厂废水资源的综合回收再利用装置
CN111285544A (zh) 一种河道污水源头治理的方法
CN102872647A (zh) 长距离管道输煤首端废水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CN208234690U (zh) 一种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的渗滤液处理装置
CN215946962U (zh) 煤气化灰水处理机构
CN111119275A (zh) 地埋式硅砂雨水调蓄系统
CN106836669B (zh) 一种屋面雨水收集、承压过滤、排放模块化组装系统
CN219298341U (zh) 具有自压出水和安全排水功能的净水器尾水收集装置
CN110304694A (zh) 一种新型渣水膜处理工艺以及废水回用系统
CN207030132U (zh) 一种大型垃圾压缩系统的自动清洗及排污系统
CN210825478U (zh) 一种节能型河道水体净化系统
CN214116796U (zh) 一种节能建筑给排水装置
CN212770287U (zh) 反冲洗式隔渣除油装置
CN208039442U (zh) 具有除磷功能的屋面雨水收集处理回用设备
CN108328769A (zh) 一种节能型家用污水处理器
CN215592849U (zh) 一种用于处理生活垃圾填埋场垃圾浓缩液的高效处理系统
CN209778581U (zh) 一种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CN218501352U (zh) 一种工地废水循环再利用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