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185217U - 吸嘴及气雾发生装置 - Google Patents

吸嘴及气雾发生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185217U
CN218185217U CN202221962805.0U CN202221962805U CN218185217U CN 218185217 U CN218185217 U CN 218185217U CN 202221962805 U CN202221962805 U CN 202221962805U CN 218185217 U CN218185217 U CN 2181852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smoke
air passage
suction nozzle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96280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家太
周胜文
郭永录
范方琴
彭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mis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mis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mis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mis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962805.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1852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1852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185217U/zh
Priority to PCT/US2023/065519 priority patent/WO2023239982A1/en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吸嘴及气雾发生装置,吸嘴开设有吸气口、第一气道以及至少一条第二气道,第一气道、第二气道均与吸气口相连通,第一气道与主气流通道同轴且相互连通,第一气道与第二气道相互连通,且其连通位置靠近主气流通道的端部;第一气道内设置有吸液件,且吸液件的其中一端部位于第一气道与第二气道相互连通的位置,吸液件用于阻止液体的通过,且允许气体的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吸嘴,在烟雾的流动过程中,烟雾接触到吸液件时,烟雾中未完全雾化的烟油会被吸液件阻止,并与烟雾分离,防止烟雾中裹挟有未完全雾化的烟油被用户吸食,且延长烟雾的流动路径,烟雾的温度可进一步降低,防止烫伤用户,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吸嘴及气雾发生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烟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吸嘴及气雾发生装置。
背景技术
电子烟作为一种较为常见的仿真香烟电子产品,一般都是由主体与烟弹组成,主体的顶部位置开设有收纳空间,将烟弹装设于收纳空间内,以实现电子烟的连接组装。主体内装设有电路板、电池以及对接端子,电路板既连接于电池上,电路板又连接于对接端子上;烟弹包括外壳与设置于外壳内部的雾化组件,雾化组件与外壳之间形成有用于储存烟油的油舱,雾化组件内设置有发热体,且其内部开设有烟雾通道,发热体电连接有导电端子。当烟弹装设于收纳空间时,对接端子与导电端子接触,在检测到用户的抽吸动作时,电池为电路板供电,导通发热体,使发热体产生热量,产生的热量对发热体上汲取或吸附的烟油进行加热雾化,形成模拟烟气的烟雾从烟雾通道流出供用户吸食。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电子烟仅在雾化组件的中间开设有一条烟雾通道,烟雾通道直接与吸嘴相连通,烟油经发热体雾化后仅能通过该条烟雾通道进入吸嘴供用户吸食。由于发热体在发热过程中会产生较高的热量,经发热体加热雾化的烟雾温度较高,且上述烟雾通道的路径较短,较高温度的烟雾直接进入吸嘴,易烫伤用户,给用户带来不好的使用体验。并且,烟雾在流动至吸嘴的过程中,可能会裹挟部分还未雾化的烟油,即烟雾中可能存在液态的烟油,若是这部分还未雾化的烟油被用户吸食,将会导致用户的口感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电子烟在易烫伤用户,且口感不佳的问题,提供一种吸嘴及气雾发生装置。
一种吸嘴,连接于烟弹组件上,所述烟弹组件包括壳体、雾化组件与发热组件,所述雾化组件装配于所述壳体内,且与所述壳体之间形成有油舱,所述雾化组件内部开设有主气流通道,所述发热组件装配于所述主气流通道内,用于对所述油舱内的烟油进行雾化,所述吸嘴开设有吸气口、第一气道以及至少一条第二气道,所述第一气道、所述第二气道均与所述吸气口相连通,所述第一气道与所述主气流通道同轴且相互连通,所述第一气道与所述第二气道相互连通,且其连通位置靠近所述主气流通道的端部;
所述第一气道内设置有吸液件,且所述吸液件的其中一端部位于所述第一气道与所述第二气道相互连通的位置,所述吸液件用于阻止液体的通过,且允许气体的通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气道与所述第二气道均开设于所述吸嘴靠近所述吸气口的端部,且所述第二气道为两条,两条所述第二气道均与所述第一气道相连通,两条所述第二气道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气道的两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吸液件位于所述第一气道内,所述吸液件的内部具有微孔结构,用于吸收烟油,且允许烟雾的通过,所述吸液件采用棉花、高分子棉中的其中一种经热压处理得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吸嘴呈两端开口的腔体式结构,所述吸嘴具有多个储液槽,多个所述储液槽的开口均朝向所述主气流通道,用于承接烟雾内部分离出的烟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吸嘴内部设置有多个挡板,所述挡板与所述吸嘴的侧壁共同围设形成所述储液槽,所述吸嘴的侧壁与所述壳体的侧壁共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油舱内设置有储油件,所述发热组件包括发热件与导液件,所述导液件设置于所述主气流通道中,且其两端抵接于所述储油件上,所述发热件固定于所述导液件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吸嘴连接于所述壳体上,且与所述壳体之间设置有密封件,所述密封件靠近所述吸嘴的端部具有两个凸出部,两个凸出部同时抵接于所述吸液件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密封件沿其厚度方向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主气流通道相连通,且与所述第一气道、所述第二气道均连通。
一种气雾发生装置,包括烟弹组件与如上述技术方案任一项所述的吸嘴,所述吸嘴连接于所述烟弹组件上,所述烟弹组件包括壳体、雾化组件与发热组件,所述雾化组件装配于所述壳体内,且与所述壳体之间形成有油舱,所述雾化组件内部开设有主气流通道,所述发热组件装配于所述主气流通道内,用于对所述油舱内的烟油进行雾化。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烟杆,所述烟弹组件装设于所述烟杆上,所述烟杆内部设置有电源组件,在所述烟弹组件装设于所述烟杆上时,所述电源组件与所述发热组件电连接。
上述吸嘴及气雾发生装置,吸嘴连接于烟弹组件上,当发热组件对油舱内储存的烟油进行加热雾化时,雾化后的烟雾通过雾化组件内部开设的主气流通道朝向吸气口流动,在烟雾的流动过程中,烟雾接触到吸液件时,烟雾中未完全雾化的烟油会被吸液件阻止,并与烟雾分离,防止烟雾中裹挟有未完全雾化的烟油被用户吸食,提高用户的吸食口感;从主气流通道中流出的烟雾,一部分烟雾继续在第一气道中流动,另一部分烟雾继续在第二气道中流动,并在吸气口处汇聚供用户吸食。该吸嘴通过在靠近吸气口的端部开设有第一气道与第二气道,延长烟雾的流动路径,烟雾的温度可进一步降低,防止烫伤用户,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吸嘴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气雾发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A向结构剖视图;
图4为图3中B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图3中C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吸嘴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吸嘴;
110、吸气口;120、第一气道;130、第二气道;140、吸液件;150、储液槽;160、挡板;170、密封件;1701、通孔;
200、烟弹组件;
210、壳体;220、雾化组件;221、主气流通道;230、发热组件;231、发热件;232、导液件;240、油舱;241、储油件;
300、气雾发生装置;
310、烟杆;320、电源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介绍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如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吸嘴100,吸嘴100连接于烟弹组件200上。烟弹组件200包括壳体210、雾化组件220与发热组件230,雾化组件220装配于壳体210内,以将雾化组件220固定于壳体210内,雾化组件220 与壳体210之间形成有油舱240,油舱240用于储存烟油。雾化组件220内部开设有主气流通道221,发热组件230装配于主气流通道221内,发热组件230用于对油舱240内的烟油进行加热雾化,主气流通道221供烟油雾化后形成烟雾的流动。
吸嘴100开设有吸气口110、第一气道120与至少一条第二气道130,第一气道120与吸气口110相连通,第二气道130也与吸气口110相连通。第一气道120与主气流通道221同轴且相互连通,第一气道120与第二气道130相互连通,并且第一气道120与第二气道130的连通位置靠近主气流通道221的端部,即第一气道120靠近主气流通道221的端部与第二气道130靠近主气流通道221的端部相互连通。当雾化形成的烟雾在主气流通道221中的流动,继续流出主气流通道221时,在第一气道120与第二气道130相连通的位置分散,其中一部分烟雾通过第一气道120继续流动至吸气口110,另外一部分烟雾通过第二气道130继续流动至吸气口110,这两部分烟雾在吸气口110汇聚供用户吸食。
第一气道120内设置有吸液件140。吸液件140的其中一端部位于第一气道 120与第二气道130相互连通的位置,吸液件140不仅能够阻止液体的通过,吸液件140还可允许气体的通过。当从主气流通道221中流出的烟雾继续向吸气口110流动的过程中,烟雾接触到吸液件140时,烟雾中未完全雾化的烟油会被吸液件140阻止,并与烟雾分离,防止烟雾中裹挟有未完全雾化的烟油被用户吸食,提高用户的吸食口感。
上述吸嘴100连接于烟弹组件200上,当发热组件230对油舱240内储存的烟油进行加热雾化时,雾化后的烟雾通过雾化组件220内部开设的主气流通道221朝向吸气口110流动,在烟雾的流动过程中,烟雾接触到吸液件140时,烟雾中未完全雾化的烟油会被吸液件140阻止,并与烟雾分离,防止烟雾中裹挟有未完全雾化的烟油被用户吸食,提高用户的吸食口感;从主气流通道221 中流出的烟雾,一部分烟雾继续在第一气道120中流动,另一部分烟雾继续在第二气道130中流动,并在吸气口110处汇聚供用户吸食。该吸嘴100通过在靠近吸气口110的端部开设有第一气道120与第二气道130,延长烟雾的流动路径,烟雾的温度可进一步降低,防止烫伤用户,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为了进一步延长烟雾的流动路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如图1-图5所示,第一气道120与第二气道130均开设于吸嘴100靠近吸气口110的端部,第二气道130为两条,两条第二气道130均与第一气道120相连通,具体为两条第二气道130靠近主气流通道221的端部与第一气道120靠近主气流通道221的端部相互连通,并且两条第二气道130分别位于第一气道120的两侧。相较于传统的吸嘴,仅开设有与主气流通道同轴且相互连通的一条供烟雾流动至吸气口的气流通道,烟雾流动至吸气口的路径过短,到达吸气口的烟雾温度过高,易烫伤用户。而本实施方式中的吸嘴100,两条第二气道130分别位于第一气道 120的两侧,第二气道130的路径相对较长,可延长烟雾的流动路径,烟雾流动至吸气口110的路径得以延长,汇聚至吸气口110的烟雾温度可进一步降低,防止烫伤用户,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为了使未完全雾化的烟油与烟雾分离,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如图1-图5所示,吸液件140位于第一气道120内,吸液件140的内部具有微孔结构,吸液件140用于吸收烟油,并且吸液件140可允许烟雾的通过。当从主气流通道221 中流出的烟雾继续向吸气口110流动的过程中,烟雾在接触吸液件140时,烟雾中未完全雾化的烟油被吸液件140吸收,一部分烟雾从吸液件140中的微孔结构继续由第一气道120流动至吸气口110,另一部分烟雾继续由第二气道130 流动至吸气口110,减小烟雾中未雾化烟油的含量,提高用户的吸食口感。并且,由于吸液件140中吸收有未完全雾化的烟油,吸液件140被润湿,第一气道120 中流动至吸气口110的烟雾还可被吸液件140浸润,该部分从第一气道120中流出的较为湿润的烟雾与另一部分从第二气道130中流出的较为干燥的烟雾混合之后,可使得混合后的烟雾具有一定的湿润度,防止供用户吸食的烟雾过于干燥,提高烟雾的吸食口感。
其中,吸液件140采用棉花、高分子棉中的其中一种经热压处理得到,以使得成型后的吸液件140具有微孔结构,且吸液件140中的微孔结构既可供烟雾通过,又可对未完全雾化的烟油进行吸收。当然,吸液件140不局限于上述提供的材料制造成型的,还可以为其他材料制备而成,对于吸液件140的具体成型材料,本实用新型不做限制,只需满足成型后的吸液件140内部具有微孔结构,吸液件140可对未完全雾化的烟油进行吸收,且可允许烟雾的通过。
为了提高烟油的利用率,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如图1-图6所示,吸嘴100 呈两端开口的腔体式结构,且其中一开口端即为吸气口110,另一开口端与主气流通道221、油舱240均相连通。吸嘴100具有多个储液槽150,多个储液槽150 的开口均朝向主气流通道221,用于承接烟雾内部分离出的烟油。由于在用户的抽吸过程中,吸液件140会吸收大量未完全雾化的烟油,当吸收的烟油量过大时,烟油可容纳于储液槽150中,防止吸液件140内吸收的烟油量过大,导致吸液件140无法再对未完全雾化的烟油与烟雾进行分离,维持吸液件140的分离功能,延长吸嘴100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如图1-图6所示,吸嘴100内部设置有多个挡板160,挡板160 与吸嘴100的侧壁共同围设形成储液槽150,吸嘴100的侧壁与壳体210的侧壁共面。当储液槽150内承接有未完全雾化的烟油时,在重力作用下,烟油可沿吸嘴100的侧壁与壳体210的侧壁流动至油舱240内,在流动过程中,烟油冷凝形成可重新雾化的烟油,并流动至油舱240中,经发热组件230重新对其进行加热雾化,形成模拟烟气的烟雾供用户吸食,提高烟油的利用率,同样单位体积的烟油可使用的时间更长,进而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为了对烟油进行加热雾化,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如图1-图5所示,油舱240 内设置有储油件241,储油件241可供油舱240内烟油的储存。发热组件230包括发热件231与导液件232,导液件232设置于主气流通道221内,并且导液件 232的两端抵接于储油件241上,可对储油件241内储存的烟油进行汲取,发热件231固定于导液件232上,当发热件231导通时,发热件231可对导液件232 上汲取的烟油进行加热雾化,以形成模拟烟气的烟雾供用户吸食。
其中,在本实施方式中,储油件241为储油棉,储油棉内部的微孔结构可容纳吸收烟油,供烟油的储存。导液件232可以为导油棉或多孔基体,导液件 232以对储油件241内储存的烟油进行汲取,使烟油附着于导液件232上。发热件231可以为发热丝或发热片,若是发热件231为发热丝,发热丝呈螺旋状绕设于导液件232上,若是发热件231为发热片,发热片可贴附于导液件232表面,当发热件231发热时,可以对导液件232上附着的烟油进行雾化供用户吸食。
进一步地,如图1-图5所示,吸嘴100连接于壳体210上,以实现吸嘴100 与烟弹组件200之间的固定连接。吸嘴100与壳体210之间设置有密封件170。密封件170靠近吸嘴110的端部具有两个凸出部,两个凸出部同时抵接于吸液件140上。凸出部可防止吸液件140向下过度位移,在用户的抽吸过程中,由于重力的作用,吸液件140会向下位移,此时凸出部施加于吸液件140上的抵接力会阻止吸液件140的向下位移,防止吸液件140位移出第一气道120。另外,密封件170设置于吸嘴100与壳体210的连接处,且在密封件170上开设有一贯通其厚度的通孔1701,通孔1701与主气流通道221相连通,并且通孔1701 与第一气道120、第二气道130均连通,即通孔1701连通主气流通道221、第一气道120与第二气道130,保证吸嘴100与壳体210之间的气密性,保证雾化后的烟雾仅可通过主气流通道221、第一气道120与第二气道130流动至吸气口 110供用户吸食,防止烟雾的泄漏,保证烟雾的流量,提高用户的吸食体验。
另外,如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气雾发生装置300。气雾发生装置300包括烟弹组件200与如上述技术方案任一项的吸嘴100。吸嘴100 连接于烟弹组件200上,烟弹组件200包括壳体210、雾化组件220与发热组件 230,雾化组件220装配于壳体210内,以将雾化组件220固定于壳体210内,雾化组件220与壳体210之间形成有油舱240,油舱240用于储存烟油。雾化组件220内部开设有主气流通道221,发热组件230装配于主气流通道221内,发热组件230用于对油舱240内的烟油进行加热雾化,主气流通道221供烟油雾化后形成的烟雾的流动。
进一步地,如图1与图5所示,气雾发生装置300还包括烟杆310。烟弹组件200装设于烟杆310上,烟杆310内部设置有电源组件320,在烟弹组件200 装设于烟杆310上时,电源组件320与发热组件230电连接,导通发热组件230,使发热组件230产生热量,产生的热量对烟油进行加热雾化,形成模拟烟气的烟雾从主气流通道221中流出供用户吸食。
上述气雾发生装置300,当发热组件230对油舱240内储存的烟油进行加热雾化时,雾化后的烟雾通过主气流通道221朝向吸气口110流动,在烟雾的流动过程中,烟雾接触到吸液件140时,烟雾中未完全雾化的烟油会被吸液件140 阻止,并与烟雾分离,防止烟雾中裹挟有未完全雾化的烟油被用户吸食,提高用户的吸食口感;从主气流通道221中流出的烟雾,一部分烟雾继续在第一气道120中流动,另一部分烟雾继续在第二气道130中流动,并在吸气口110处汇聚供用户吸食。该气雾发生装置300延长了烟雾的流动路径,烟雾的温度可进一步降低,防止烫伤用户,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吸嘴,连接于烟弹组件上,所述烟弹组件包括壳体、雾化组件与发热组件,所述雾化组件装配于所述壳体内,且与所述壳体之间形成有油舱,所述雾化组件内部开设有主气流通道,所述发热组件装配于所述主气流通道内,用于对所述油舱内的烟油进行雾化,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嘴开设有吸气口、第一气道以及至少一条第二气道,所述第一气道、所述第二气道均与所述吸气口相连通,所述第一气道与所述主气流通道同轴且相互连通,所述第一气道与所述第二气道相互连通,且其连通位置靠近所述主气流通道的端部;
所述第一气道内设置有吸液件,且所述吸液件的其中一端部位于所述第一气道与所述第二气道相互连通的位置,所述吸液件用于阻止液体的通过,且允许气体的通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道与所述第二气道均开设于所述吸嘴靠近所述吸气口的端部,且所述第二气道为两条,两条所述第二气道均与所述第一气道相连通,两条所述第二气道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气道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嘴,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液件位于所述第一气道内,所述吸液件的内部具有微孔结构,用于吸收烟油,且允许烟雾的通过,所述吸液件采用棉花、高分子棉中的其中一种经热压处理得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嘴,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嘴呈两端开口的腔体式结构,所述吸嘴具有多个储液槽,多个所述储液槽的开口均朝向所述主气流通道,用于承接烟雾内部分离出的烟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吸嘴,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嘴内部设置有多个挡板,所述挡板与所述吸嘴的侧壁共同围设形成所述储液槽,所述吸嘴的侧壁与所述壳体的侧壁共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嘴,其特征在于,所述油舱内设置有储油件,所述发热组件包括发热件与导液件,所述导液件设置于所述主气流通道中,且其两端抵接于所述储油件上,所述发热件固定于所述导液件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嘴,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嘴连接于所述壳体上,且与所述壳体之间设置有密封件,所述密封件靠近所述吸嘴的端部具有两个凸出部,两个凸出部同时抵接于所述吸液件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吸嘴,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沿其厚度方向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主气流通道相连通,且与所述第一气道、所述第二气道均连通。
9.一种气雾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烟弹组件与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吸嘴,所述吸嘴连接于所述烟弹组件上,所述烟弹组件包括壳体、雾化组件与发热组件,所述雾化组件装配于所述壳体内,且与所述壳体之间形成有油舱,所述雾化组件内部开设有主气流通道,所述发热组件装配于所述主气流通道内,用于对所述油舱内的烟油进行雾化。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气雾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烟杆,所述烟弹组件装设于所述烟杆上,所述烟杆内部设置有电源组件,在所述烟弹组件装设于所述烟杆上时,所述电源组件与所述发热组件电连接。
CN202221962805.0U 2022-06-10 2022-07-26 吸嘴及气雾发生装置 Active CN2181852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62805.0U CN218185217U (zh) 2022-07-26 2022-07-26 吸嘴及气雾发生装置
PCT/US2023/065519 WO2023239982A1 (en) 2022-06-10 2023-04-07 Disposable vaporization syste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62805.0U CN218185217U (zh) 2022-07-26 2022-07-26 吸嘴及气雾发生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185217U true CN218185217U (zh) 2023-01-03

Family

ID=846509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962805.0U Active CN218185217U (zh) 2022-06-10 2022-07-26 吸嘴及气雾发生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18521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858254B2 (ja) 末広形状煙排出管を有する電子タバコアトマイザー
US20220079227A1 (en) Electronic cigarette having dual air passages
WO2017210969A1 (zh) 一种电子烟
JP2019520793A (ja) カートリッジ、電池ユニット及び電子タバコ
WO2018000829A1 (zh) 一种超声波电子烟雾化器
CN112971217A (zh) 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2325387U (zh) 液体回收利用雾化装置
CN216019106U (zh) 雾化芯、雾化器和电子雾化装置
WO2021012882A1 (zh) 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及发烟组件
EP3973798A1 (en) Atomizing device for liquid recycling and utilization
CN114304744A (zh) 一种降温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CN114259092A (zh) 具有波浪形雾化气道的雾化器
CN216961539U (zh) 用于电子烟的烟弹和电子烟
CN111671149A (zh) 液体回收利用雾化装置
WO2020228555A1 (zh) 电子雾化装置
CN218185217U (zh) 吸嘴及气雾发生装置
WO2017190335A1 (zh) 电子烟
CN116210965A (zh) 雾化装置及气溶胶生成设备
CN216088866U (zh) 电子烟雾化装置的壳体、电子烟雾化装置及电子烟
CN114766727A (zh) 雾化装置及气溶胶生成设备
CN113100486A (zh) 雾化结构、雾化器及雾化装置
CN114451584A (zh) 一种双芯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CN211153819U (zh) 一种雾化组件、雾化装置及电子烟
CN208909137U (zh) 一种电子烟雾化装置及电子烟
CN109938409B (zh) 一种雾化器及电子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