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179714U - 一种增塑剂半成品余热利用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增塑剂半成品余热利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179714U
CN218179714U CN202222117936.5U CN202222117936U CN218179714U CN 218179714 U CN218179714 U CN 218179714U CN 202222117936 U CN202222117936 U CN 202222117936U CN 218179714 U CN218179714 U CN 2181797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sticizer
box
pipe
semi
tank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11793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贾娟
闫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Brousson New Materia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Brousson New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Brousson New Materia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Brousson New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11793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1797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1797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17971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Recovery Or Treatment Of Waste Materials Containing Plastic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余热利用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增塑剂半成品余热利用装置,其通过设置多组螺旋管直接对罐体内的增塑剂加热,减少热量流失,提高半成品增塑剂余热利用效果,提高余热利用率;包括罐体、循环装置、第一箱体、第二箱体、多组螺旋管、进料阀和排料阀,第一箱体顶端与罐体底端连接,第一箱体底端连通设置有排出管,第二箱体底端与罐体顶端连接,第二箱体顶端连通设置有进入管,多组螺旋管均设置在罐体内部,并且多组螺旋管底端均与第一箱体内连通,多组螺旋管顶端均与第二箱体内连通,进料阀连通设置在罐体外侧壁上部,排料阀连通设置在罐体外侧壁下部,并且罐体上设置有循环装置,循环装置用于对罐体内的增塑剂内循环输送。

Description

一种增塑剂半成品余热利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余热利用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增塑剂半成品余热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增塑剂的使用可以改善高分子材料的性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益,是一类重要的化工产品添加剂,在对增塑剂加工时,需要对其进行加热加工,现有技术CN201920296215.0中,该装置包括增塑剂反应液输送系统,所述增塑剂反应液输送系统包括第一集液箱、第二集液箱以及连接在第一集液箱和第二集液箱之间的5根方形管A;仲辛醇输送系统,所述仲辛醇输送系统包括第三集液箱、第四集液箱以及连接在第三集液箱和第四集液箱之间的4根方形管B;方形管A与方形管B宽度相同,5根方形管A和4根方形管B沿横向和纵向交替齐平贴合在一起并整体构成三行三列,其中一根方形管A位于中心位置,但该装置采用5根方形管A5和4根方形管B4沿横向和纵向交替齐平贴合在一起的方式进行热传导,导致方管之间热量的流失较多,降低了增塑剂余热利用效果,因此提出一种提高余热利用率的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通过设置多组螺旋管直接对罐体内的增塑剂加热,减少热量流失,提高半成品增塑剂余热利用效果,提高余热利用率的增塑剂半成品余热利用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增塑剂半成品余热利用装置,包括罐体、循环装置、第一箱体、第二箱体、多组螺旋管、进料阀和排料阀,第一箱体顶端与罐体底端连接,第一箱体底端连通设置有排出管,第二箱体底端与罐体顶端连接,第二箱体顶端连通设置有进入管,多组螺旋管均设置在罐体内部,并且多组螺旋管底端均与第一箱体内连通,多组螺旋管顶端均与第二箱体内连通,进料阀连通设置在罐体外侧壁上部,排料阀连通设置在罐体外侧壁下部,并且罐体上设置有循环装置,循环装置用于对罐体内的增塑剂内循环输送;首先将常温未加工的增塑剂通过进料阀排放至罐体内部,之后将加热加工的半成品增塑剂通过进入管排放至第二箱体内部,之后第二箱体内的半成品增塑剂进入多组螺旋管内部,通过半成品增塑剂对多组螺旋管进行加热,使多组螺旋管通过热传导将罐体内常温未加工的增塑剂进行加热,之后多组螺旋管内的半成品增塑剂进入第一箱体内部并通过排出管向外排放,罐体内加热后的增塑剂通过排料阀向外排放,通过设置多组螺旋管直接对罐体内的增塑剂加热,减少热量流失,提高半成品增塑剂余热利用效果,同时多组螺旋管增加了半成品增塑剂的流动距离,延长半成品增塑剂与未加热增塑剂的换热时间,提高余热利用率。
优选的,所述循环装置包括第一输送管、输送箱、驱动装置、第一支架、第二输送管、单向排出阀、单向进入阀和活塞,第一输送管输入端连通设置在罐体外侧壁下部,输送箱通过第一支架安装在罐体外侧壁上部,第二输送管输入端连通设置在输送箱底端,第二输送管输出端连通设置在罐体外侧壁上部,单向排出阀连通设置在第二输送管上,单向进入阀连通设置在第一输送管上,活塞上下滑动设置在输送箱内部,输送箱顶端设置有开口,驱动装置安装在输送箱外侧壁上部,并且驱动装置穿过输送箱开口对活塞的滑动进行驱动;当多组螺旋管内流动的半成品增塑剂与常温未加工的增塑剂换热时,通过驱动装置带动活塞上下往复移动,当活塞向上移动时,活塞对输送箱下部吸气,从而使输送箱通过第一输送管和单向进入阀对罐体内下部的增塑剂抽取,抽取的增塑剂通过第一输送管输送至输送箱下部,之后活塞向下移动,活塞将输送箱下部的增塑剂挤压排放,从而使输送箱内的增塑剂通过第二输送管和单向排出阀回流至罐体上部,通过将罐体内的增塑剂内循环流动输送,提高罐体内的常温增塑剂受热均匀效果,进而提高常温增塑剂通过半成品增塑剂加热的效果,提高余热利用率。
优选的,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第二支架、电机、转盘和连接杆,第二支架安装在输送箱外侧壁上部,电机安装在第二支架上,转盘同心安装在电机输出端上,连接杆顶端与转盘偏心位置旋转连接,连接杆底端穿过输送箱顶端开口与活塞顶端中部旋转连接;打开电机带动转盘旋转,转盘旋转通过连接杆带动活塞向下往复移动,从而提高罐体内常温的增塑剂循环受热的便利性。
优选的,还包括排气管和截止阀,排气管连通设置在罐体顶端,截止阀连通设置在排气管上;当常温的增塑剂通过进料阀进入罐体内时,通过将截止阀开启,从而便于罐体内的空气通过排气管向外排放,提高罐体内进料的便利性。
优选的,还包括保温棉,保温棉套装在罐体外侧壁上;通过设置保温棉,提高罐体的保温效果,减少罐体内部的增塑剂与外接热交换,提高余热对常温增塑剂加热的效果。
优选的,还包括温度计,温度计安装在罐体外侧壁上,并且温度计与罐体内相通;通过设置温度计对罐体内的温度检测,提高罐体内的增塑剂加热情况检测的便利性。
优选的,还包括液位传感器,液位传感器设置在罐体内侧壁上;通过设置液位传感器,从而便于对进入罐体内的常温增塑剂液位高度进行测量,提高装置使用便利性。
优选的,还包括支撑座,支撑座安装在罐体底端;通过设置支撑座,提高罐体使用的稳定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首先将常温未加工的增塑剂通过进料阀排放至罐体内部,之后将加热加工的半成品增塑剂通过进入管排放至第二箱体内部,之后第二箱体内的半成品增塑剂进入多组螺旋管内部,通过半成品增塑剂对多组螺旋管进行加热,使多组螺旋管通过热传导将罐体内常温未加工的增塑剂进行加热,之后多组螺旋管内的半成品增塑剂进入第一箱体内部并通过排出管向外排放,罐体内加热后的增塑剂通过排料阀向外排放,通过设置多组螺旋管直接对罐体内的增塑剂加热,减少热量流失,提高半成品增塑剂余热利用效果,同时多组螺旋管增加了半成品增塑剂的流动距离,延长半成品增塑剂与未加热增塑剂的换热时间,提高余热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输送箱与第二支架等连接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罐体与支撑座等连接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罐体与第一箱体等连接的轴测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1、罐体;2、第一箱体;3、第二箱体;4、螺旋管;5、进料阀;6、排料阀;7、第一输送管;8、输送箱;9、第一支架;10、第二输送管;11、单向排出阀;12、单向进入阀;13、活塞;14、第二支架;15、电机;16、转盘;17、连接杆;18、排气管;19、截止阀;20、保温棉;21、温度计;22、液位传感器;23、支撑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第一箱体2顶端与罐体1底端连接,第一箱体2底端连通设置有排出管,第二箱体3底端与罐体1顶端连接,第二箱体3顶端连通设置有进入管,多组螺旋管4均设置在罐体1内部,并且多组螺旋管4底端均与第一箱体2内连通,多组螺旋管4顶端均与第二箱体3内连通,进料阀5连通设置在罐体1外侧壁上部,排料阀6连通设置在罐体1外侧壁下部,第一输送管7输入端连通设置在罐体1外侧壁下部,输送箱8通过第一支架9安装在罐体1外侧壁上部,第二输送管10输入端连通设置在输送箱8底端,第二输送管10输出端连通设置在罐体1外侧壁上部,单向排出阀11连通设置在第二输送管10上,单向进入阀12连通设置在第一输送管7上,活塞13上下滑动设置在输送箱8内部,输送箱8顶端设置有开口,驱动装置安装在输送箱8外侧壁上部,并且驱动装置穿过输送箱8开口对活塞13的滑动进行驱动,第二支架14安装在输送箱8外侧壁上部,电机15安装在第二支架14上,转盘16同心安装在电机15输出端上,连接杆17顶端与转盘16偏心位置旋转连接,连接杆17底端穿过输送箱8顶端开口与活塞13顶端中部旋转连接,排气管18连通设置在罐体1顶端,截止阀19连通设置在排气管18上,保温棉20套装在罐体1外侧壁上,温度计21安装在罐体1外侧壁上,并且温度计21与罐体1内相通,液位传感器22设置在罐体1内侧壁上,支撑座23安装在罐体1底端;首先将常温未加工的增塑剂通过进料阀5排放至罐体1内部,之后将加热加工的半成品增塑剂通过进入管排放至第二箱体3内部,之后第二箱体3内的半成品增塑剂进入多组螺旋管4内部,通过半成品增塑剂对多组螺旋管4进行加热,使多组螺旋管4通过热传导将罐体1内常温未加工的增塑剂进行加热,之后多组螺旋管4内的半成品增塑剂进入第一箱体2内部并通过排出管向外排放,罐体1内加热后的增塑剂通过排料阀6向外排放,通过设置多组螺旋管4直接对罐体1内的增塑剂加热,减少热量流失,提高半成品增塑剂余热利用效果,同时多组螺旋管4增加了半成品增塑剂的流动距离,延长半成品增塑剂与未加热增塑剂的换热时间,提高余热利用率,当多组螺旋管4内流动的半成品增塑剂与常温未加工的增塑剂换热时,通过驱动装置带动活塞13上下往复移动,当活塞13向上移动时,活塞13对输送箱8下部吸气,从而使输送箱8通过第一输送管7和单向进入阀12对罐体1内下部的增塑剂抽取,抽取的增塑剂通过第一输送管7输送至输送箱8下部,之后活塞13向下移动,活塞13将输送箱8下部的增塑剂挤压排放,从而使输送箱8内的增塑剂通过第二输送管10和单向排出阀11回流至罐体1上部,通过将罐体1内的增塑剂内循环流动输送,提高罐体1内的常温增塑剂受热均匀效果,进而提高常温增塑剂通过半成品增塑剂加热的效果,提高余热利用率。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增塑剂半成品余热利用装置,其在工作时,首先将常温未加工的增塑剂通过进料阀5排放至罐体1内部,之后将加热加工的半成品增塑剂通过进入管排放至第二箱体3内部,之后第二箱体3内的半成品增塑剂进入多组螺旋管4内部,通过半成品增塑剂对多组螺旋管4进行加热,使多组螺旋管4通过热传导将罐体1内常温未加工的增塑剂进行加热,之后多组螺旋管4内的半成品增塑剂进入第一箱体2内部并通过排出管向外排放,罐体1内加热后的增塑剂通过排料阀6向外排放,之后打开电机15带动转盘16旋转,转盘16旋转通过连接杆17带动活塞13向下往复移动,当活塞13向上移动时,活塞13对输送箱8下部吸气,从而使输送箱8通过第一输送管7和单向进入阀12对罐体1内下部的增塑剂抽取,抽取的增塑剂通过第一输送管7输送至输送箱8下部,之后活塞13向下移动,活塞13将输送箱8下部的增塑剂挤压排放,从而使输送箱8内的增塑剂通过第二输送管10和单向排出阀11回流至罐体1上部,使罐体1内常温的增塑剂循环受热。
本实用新型所实现的主要功能为:首先将常温未加工的增塑剂通过进料阀5排放至罐体1内部,之后将加热加工的半成品增塑剂通过进入管排放至第二箱体3内部,之后第二箱体3内的半成品增塑剂进入多组螺旋管4内部,通过半成品增塑剂对多组螺旋管4进行加热,使多组螺旋管4通过热传导将罐体1内常温未加工的增塑剂进行加热,之后多组螺旋管4内的半成品增塑剂进入第一箱体2内部并通过排出管向外排放,罐体1内加热后的增塑剂通过排料阀6向外排放,通过设置多组螺旋管4直接对罐体1内的增塑剂加热,减少热量流失,提高半成品增塑剂余热利用效果,同时多组螺旋管4增加了半成品增塑剂的流动距离,延长半成品增塑剂与未加热增塑剂的换热时间,提高余热利用率。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增塑剂半成品余热利用装置,其安装方式、连接方式或设置方式均为常见机械方式,只要能够达成其有益效果的均可进行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增塑剂半成品余热利用装置的电机15、保温棉20、温度计21和液位传感器22为市面上采购,本行业内技术人员只需按照其附带的使用说明书进行安装和操作即可,而无需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付出创造性劳动。
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增塑剂半成品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1)、循环装置、第一箱体(2)、第二箱体(3)、多组螺旋管(4)、进料阀(5)和排料阀(6),第一箱体(2)顶端与罐体(1)底端连接,第一箱体(2)底端连通设置有排出管,第二箱体(3)底端与罐体(1)顶端连接,第二箱体(3)顶端连通设置有进入管,多组螺旋管(4)均设置在罐体(1)内部,并且多组螺旋管(4)底端均与第一箱体(2)内连通,多组螺旋管(4)顶端均与第二箱体(3)内连通,进料阀(5)连通设置在罐体(1)外侧壁上部,排料阀(6)连通设置在罐体(1)外侧壁下部,并且罐体(1)上设置有循环装置,循环装置用于对罐体(1)内的增塑剂内循环输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塑剂半成品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装置包括第一输送管(7)、输送箱(8)、驱动装置、第一支架(9)、第二输送管(10)、单向排出阀(11)、单向进入阀(12)和活塞(13),第一输送管(7)输入端连通设置在罐体(1)外侧壁下部,输送箱(8)通过第一支架(9)安装在罐体(1)外侧壁上部,第二输送管(10)输入端连通设置在输送箱(8)底端,第二输送管(10)输出端连通设置在罐体(1)外侧壁上部,单向排出阀(11)连通设置在第二输送管(10)上,单向进入阀(12)连通设置在第一输送管(7)上,活塞(13)上下滑动设置在输送箱(8)内部,输送箱(8)顶端设置有开口,驱动装置安装在输送箱(8)外侧壁上部,并且驱动装置穿过输送箱(8)开口对活塞(13)的滑动进行驱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增塑剂半成品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第二支架(14)、电机(15)、转盘(16)和连接杆(17),第二支架(14)安装在输送箱(8)外侧壁上部,电机(15)安装在第二支架(14)上,转盘(16)同心安装在电机(15)输出端上,连接杆(17)顶端与转盘(16)偏心位置旋转连接,连接杆(17)底端穿过输送箱(8)顶端开口与活塞(13)顶端中部旋转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塑剂半成品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排气管(18)和截止阀(19),排气管(18)连通设置在罐体(1)顶端,截止阀(19)连通设置在排气管(18)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塑剂半成品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保温棉(20),保温棉(20)套装在罐体(1)外侧壁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塑剂半成品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温度计(21),温度计(21)安装在罐体(1)外侧壁上,并且温度计(21)与罐体(1)内相通。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塑剂半成品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液位传感器(22),液位传感器(22)设置在罐体(1)内侧壁上。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塑剂半成品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座(23),支撑座(23)安装在罐体(1)底端。
CN202222117936.5U 2022-08-12 2022-08-12 一种增塑剂半成品余热利用装置 Active CN2181797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17936.5U CN218179714U (zh) 2022-08-12 2022-08-12 一种增塑剂半成品余热利用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17936.5U CN218179714U (zh) 2022-08-12 2022-08-12 一种增塑剂半成品余热利用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179714U true CN218179714U (zh) 2022-12-30

Family

ID=846167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117936.5U Active CN218179714U (zh) 2022-08-12 2022-08-12 一种增塑剂半成品余热利用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17971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334701B (zh) 一种用于试管的自动清洗干燥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18179714U (zh) 一种增塑剂半成品余热利用装置
CN114700310A (zh) 一种多工位清洗机
CN110281418A (zh) 一种塑料粒子生产用快速冷却设备
CN109605828A (zh) 一种塑料袋加工用折边设备
CN217165071U (zh) 一种彩铝瓦辊涂机构
CN110155632A (zh) 一种基于循环输送控温控湿的螺旋干燥输送机及控制方法
CN212673792U (zh) 一种颗粒物料的加热输送设备
CN113753494A (zh) 一种多层往复链带式蒸糠机
CN210374496U (zh) 药物粉碎装置
CN208960390U (zh) 一种山楂杂质清除装置
CN110624272A (zh) 一种低温连续热回流生产机组装置及方法
CN217664816U (zh) 一种农产品加工用批量循环清洗装置
CN201990651U (zh) 机械化粮醅冷却系统
CN218084445U (zh) 蛋挞杯加热装置
CN213421740U (zh) 用于抗静电片材的烘干装置
CN216658251U (zh) 一种圆形玻璃盖清洗装置
CN210161507U (zh) 一种微通道铝扁管生产用封口装置
CN218008098U (zh) 一种全自动果蔬烘干机
CN217287189U (zh) 一种单效浓缩器的分段加热装置
CN217732652U (zh) 一种小剂量口服液洗烘灌轧联动生产线设备
CN211562974U (zh) 一种化工反应釜冷却装置
CN216104249U (zh) 一种多层往复链带式蒸糠机
CN217047095U (zh) 一种聚氨酯料粒的生产设备
CN214268222U (zh) 一种节能高效型热收缩膜包装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