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176921U - 拉手组件 - Google Patents

拉手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176921U
CN218176921U CN202221878845.7U CN202221878845U CN218176921U CN 218176921 U CN218176921 U CN 218176921U CN 202221878845 U CN202221878845 U CN 202221878845U CN 218176921 U CN218176921 U CN 2181769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ndle
abutment
button
handle assembly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87884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杰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co Lock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outhco Lock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co Lock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Southco Lock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87884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1769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1769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17692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拉手组件,其包括:壳体;拉手,枢转地设置于所述壳体;按钮,设置于所述壳体且与所述拉手相邻,其中,所述按钮的两个部分分别在所述拉手枢转运动的两个位置处阻挡所述拉手的枢转。本实用新型的拉手组件操作便利,外形美观,并且结构可靠。

Description

拉手组件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拉手组件,尤其涉及一种隐藏式拉手组件。
背景技术
拉手组件是便于通过手的抓握来移动物体的结构。拉手组件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例如,可以设置到柜子或箱子的门上,或者设置到特定空间的门上,等等。
目前,市面上具有隐藏式拉手组件,其在不使用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被隐藏,从而不会妨碍空间的使用,也不会因为意外地碰撞而造成伤害。
然而,当前的拉手组件在使用时稳定性不够,可能由于误触而在不需要使用的时候被意外地打开,或者在需要使用的时候被意外的隐藏从而带来使用上的不便。而且,当前的隐藏式拉手在使用的时候往往没有固定拉手便于操作,甚至可能在操作时发生晃动而妨碍正常的操作。此外,当前的隐藏式拉手的拉出和隐藏的操作过程较为繁琐和耗时。
因此,需要一种操作方便且稳定可靠的拉手组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拉手组件,其不会被意外地打开或隐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拉手组件,其具有良好的外形以便于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拉手组件,其能够方便地打开和隐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拉手组件,其包括:壳体;拉手,枢转地设置于所述壳体;按钮,设置于所述壳体且与所述拉手相邻,其中,所述按钮的两个部分分别在所述拉手枢转运动的两个位置处阻挡所述拉手的枢转。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拉手形成为环形。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拉手具有一隐藏位置和一打开位置,在所述隐藏位置,所述拉手不凸出于所述壳体的上表面,在所述打开位置,所述拉手凸出于所述壳体的上表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拉手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是平直的,所述第二部分是弯折的。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拉手的第一部分具有枢轴部,所述拉手以所述枢轴部为轴线旋转。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拉手包括第一抵接部,当所述拉手位于所述隐藏位置时,所述按钮能阻挡所述第一抵接部,使得所述拉手不能朝向所述打开位置枢转。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按钮具有一初始位置和一致动位置,并且包括第三抵接部,当所述拉手位于所述隐藏位置且所述按钮位于所述初始位置时,所述第三抵接部阻挡所述第一抵接部,使得所述拉手不能朝向所述打开位置枢转。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拉手包括第二抵接部,当所述拉手位于所述打开位置时,所述按钮能阻挡所述第二抵接部,使得所述拉手不能朝向所述隐藏位置枢转。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按钮具有一初始位置和一致动位置,并且包括第四抵接部,当所述拉手位于所述打开位置且所述按钮位于所述初始位置时,所述第四抵接部阻挡所述第二抵接部,使得所述拉手不能朝向所述隐藏位置枢转。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拉手组件还包括拉手复位件,所述拉手复位件对所述拉手施加朝向所述隐藏位置枢转的力。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拉手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是平直的,所述第二部分是弯折的,所述拉手复位件设置于所述第一部分。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按钮位于所述致动位置时,所述按钮不阻挡所述拉手的枢转。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拉手组件还包括螺旋弹簧,所述螺旋弹簧对所述按钮施加朝向所述初始位置移动的力。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按钮包括按压部,所述按压部的位置对应于所述按钮复位件,所述按压部能被致动以使所述按钮从所述初始位置移动到所述致动位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拉手位于所述隐藏位置且所述按钮位于所述初始位置时,所述拉手的上表面、所述按压部的上表面和所述壳体的上表面齐平。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部分包括:第一段,从所述第一部分延伸第一距离;第三段,从所述第一部分延伸第二距离,所述第一距离大于所述第二距离;第二段,连接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二段。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段与所述第二段的连接处的外表面形成有摩擦部,所述摩擦部形成为非光滑的表面以提供比所述第二部分的其他部分更大的摩擦系数。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拉手具有一隐藏位置和一打开位置,在所述打开位置,所述第二段平行于所述壳体的上表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形成有容纳腔,当所述拉手位于所述隐藏位置时,所述拉手位于所述容纳腔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拉手组件被固定到一面板,用以通过所述拉手移动所述面板。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拉手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是平直的,所述第二部分是弯折的,当所述拉手处于所述打开位置时,所述第一部分抵靠所述壳体的上表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按钮包括枢轴部,所述第四抵接部位于所述按钮的枢轴部的上方,且所述第三抵接部位于所述第四抵接部的上方。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按钮包括枢轴部,所述第三抵接部位于所述按钮的枢轴部的上方,且所述第四抵接部位于所述第三抵接部的上方。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抵接部的阻挡所述第一抵接部的表面与所述第四抵接部的阻挡所述第二抵接部的表面彼此面对。
本实用新型的拉手组件能被锁定在打开位置和隐藏位置,从而能避免被意外地打开或隐藏。本实用新型的拉手组件的形状符合人体工学,操作轻松省力。本实用新型的拉手组件的打开操作和隐藏操作均简单且方便。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考虑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目标、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附图仅为本实用新型的示范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在附图中,同样的附图标记始终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件。其中:
图1是本申请的拉手组件的立体图;
图2是本申请的拉手组件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3是本申请的拉手组件的正视图;
图4是本申请的拉手组件的俯视图;
图5是本申请的拉手组件的仰视图;
图6是本申请的拉手组件的左视图;
图7是本申请的拉手组件的右视图;
图8是本申请的拉手组件的壳体的立体图;
图9是本申请的拉手组件的壳体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10是本申请的拉手组件的拉手的立体图;
图11是本申请的拉手组件的拉手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12是本申请的拉手组件的按钮的立体图;
图13是本申请的拉手组件的按钮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14是本申请的拉手组件安装在面板上的立体图;
图15是本申请的拉手组件安装在面板上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16是本申请的拉手组件的立体分解图;
图17是本申请的拉手组件安装在面板上的平面图,其中拉手处于隐藏位置且按钮处于初始位置;
图18是沿图17的线B-B截取的剖视图;
图19是本申请的拉手组件安装在面板上的立体图,其中拉手处于隐藏位置且按钮处于初始位置;
图20是本申请的拉手组件安装在面板上的平面图,其中按钮处于致动位置且拉手正在脱离按钮;
图21是沿图20的线D-D截取的剖视图;
图22是本申请的拉手组件安装在面板上的立体图,其中按钮处于致动位置且拉手正在脱离按钮;
图23是本申请的拉手组件安装在面板上的平面图,其中拉手处于打开位置且按钮处于初始位置;
图24是沿图23的线E-E截取的剖视图;以及
图25是本申请的拉手组件安装在面板上的立体图,其中拉手处于打开位置且按钮处于初始位置。
附图标记列表:
1 拉手组件
10 壳体
110 容纳腔
20 拉手
210 第一部分
211 枢轴部
212 第一抵接部
220 第二部分
221 第一段
222 第二段
223 第三段
224 摩擦部
225 第二抵接部
230 拉手复位件
30 按钮
310 按压部
311 第三抵接部
312 限位部
320 枢轴部
321 第四抵接部
330 按钮复位件
2 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结构,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然而所述实施例仅为提供说明与解释之用,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在本实用新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一”、“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本申请的拉手组件1例如可应用在柜体、箱体、面板等,从而能够方便地移动与拉手组件1相连的部件。
图1是本申请的拉手组件1的立体图,图2是本申请的拉手组件1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图3是本申请的拉手组件1的正视图,图4是本申请的拉手组件1的俯视图,图5是本申请的拉手组件1的仰视图,图6是本申请的拉手组件1的左视图,图7是本申请的拉手组件1的右视图,图8是本申请的拉手组件1的壳体的立体图,图9是本申请的拉手组件1的壳体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拉手组件1可包括:壳体10;拉手20,枢转地设置于壳体10;按钮30,设置于壳体10且与拉手20相邻。按钮30可在拉手20枢转运动的至少一个位置处阻挡拉手20的枢转。在本实施例中,按钮30的两个部分分别在拉手20枢转运动的两个位置处阻挡拉手20的枢转。
壳体10可用于容纳拉手20。壳体10可具有容纳腔110。容纳腔110可从壳体10的上表面凹入。容纳腔110可以贯通壳体10。容纳腔110可以形成长方体的形状,用以容纳拉手20和按钮30。壳体10的上表面可以是平坦的。壳体10的上表面是指如图4中所显示的壳体10的表面。壳体10例如可借助螺钉等紧固件固定到面板2上(参见图14和图15)。拉手20和按钮30可沿容纳腔110的纵向并排地设置。拉手20的长度大于按钮30的长度。
拉手20可具有一隐藏位置(如图1所示)和一打开位置(如图23-图25所示)。在隐藏位置,拉手20不凸出于壳体10的上表面,而在打开位置,拉手20凸出于壳体10的上表面。也就是说,当拉手20位于隐藏位置时,拉手20可位于容纳腔110内。
按钮30可具有一初始位置(如图1所示)和一致动位置(如图20-图22所示)。
当拉手20位于隐藏位置且按钮30位于初始位置时,拉手20的上表面、按钮30的上表面和壳体10的上表面可以齐平,从而使拉手组件1具有平整的上表面。
图10是本申请的拉手组件1的拉手20的立体图,图11是本申请的拉手组件1的拉手20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拉手20可形成为环形。也就是说,拉手20形成为中间贯通的,从而便于手的抓握。拉手20可具有大体平直的第一部分210和弯折的第二部分220(这仅为一种示例,本申请并不以此为限)。
第一部分210上可形成有枢轴部211。拉手20可通过枢轴部211可枢转地固定到壳体10。也就是说,拉手20能以枢轴部211为轴线旋转。枢轴部211可形成在第一部分210的大致中点处。拉手组件1可包括拉手复位件230。拉手复位件230可设置在枢轴部211与壳体10之间,并且对拉手施加趋向于枢转到打开位置的扭力。可选地,拉手复位件230可对拉手施加趋向于枢转到隐藏位置的扭力。可选地,拉手复位件230可以是扭簧。拉手20可以包括一个或两个拉手复位件230。第一部分210的一端可形成第一抵接部212。第一抵接部212可形成为凸肋。
第二部分220可与第一部分210首尾相连,以共同形成为环形。第二部分220可包括第一段221、第二段222、第三段223。第一段221、第二段222和第三段223可分别相对于第一部分210呈一定角度。可选地,第一段221与第一部分210的夹角大于第二段222与第一部分210的夹角,并且第二段222与第一部分210的夹角大于第三段223与第一部分210的夹角(这仅为一种示例,本申请并不以此为限)。第一段221远离第一部分210的一端可高于第二段222远离第一部分210的一端。
第一段221可从第一部分210延伸第一距离,第三段223可从第一部分210延伸第二距离,且第一距离可大于第二距离。第二段222可连接第一段和第二段。
第一段221与第二段222相接的部分可形成为弯曲的形状,以避免形成尖锐的角。同样,第二段222与第三段223相接的部分可形成为弯曲的形状,以避免形成尖锐的角。
第一段221与第二段222的连接处的外表面可形成有摩擦部224。摩擦部224可形成为非光滑的表面以提供比第二部分220的其他部分更大的摩擦系数。摩擦部224可形成为凹凸不平的条形齿、滚花,等等。当用手握住拉手20的第二部分220时,大拇指可方便地接触到摩擦部224,从而可以更稳定地操作拉手20。
拉手20可包括第二抵接部225。第二抵接部225可位于第一段221靠近第一部分210的部分。第二抵接部225可形成为凸台。在隐藏位置时,该凸台大致面向上方。如图10所示,在隐藏位置时,第一抵接部212的高度可高于第二抵接部225的高度。
本申请不限定第一抵接部212和第二抵接部225的位置。可选地,第一抵接部212可位于第二部分220上。可选地,第二抵接部225可位于第一部分210上。
在其他实施例中,拉手20可仅具有第一抵接部212或第二抵接部225。
图12是本申请的拉手组件1的按钮30的立体图,图13是本申请的拉手组件1的按钮30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按钮30可包括按压部310和枢轴部320。按钮30可通过枢轴部320可枢转地固定到壳体10。按压部310的上表面可形成为平坦的,以便于被手指按压。按压部310的上表面可暴露于壳体10的外部。
按压部310可包括第三抵接部311和限位部312。第三抵接部311可位于按压部310靠近拉手20的一端。限位部312可位于按压部310远离拉手20的一端。
拉手组件1可包括按钮复位件330。按钮复位件330可对按钮30施加趋向于枢转到初始位置的推力。可选地,按钮复位件330可以是螺旋弹簧。螺旋弹簧可应用于更紧凑的空间,从而使结构紧凑。可选地,按钮复位件330也可以是扭簧。按钮复位件330可设置在按压部310的下方,并且抵接壳体10。也就是说,按压部310的位置对应于按钮复位件330。按压部310能被致动以使按钮30从初始位置移动到致动位置。
限位部312的上方可被壳体10阻挡,从而避免按压部310被按钮复位件330推出容纳腔110。
按钮30可形成有第四抵接部321。第四抵接部321可位于枢轴部320上方,且位于第三抵接部311的下方。在另一实施例中,相反设置,第四抵接部321可形成为凸台。如图12所示,该凸台大致面上上方。第三抵接部311可形成为凸肋。
图14是本申请的拉手组件1安装在面板2上的立体图,图15是本申请的拉手组件1安装在面板2上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图16是本申请的拉手组件1的立体分解图。
当将拉手组件1安装在面板2上时,例如可通过螺钉将拉手组件1的纵向的两端分别安装到面板2上。壳体10上可形成有对应于拉手20的枢轴部211和按钮30的枢轴部320的安装孔。销钉可穿过壳体10上的孔以及对应的枢轴部211和枢轴部320,从而将拉手20和按钮30枢转地固定到壳体10。在处于隐藏位置时,拉手20的下端可凸出于壳体10的下方。
图17是本申请的拉手组件1安装在面板2上的平面图,其中拉手20处于隐藏位置且按钮30处于初始位置,图18是沿图17的线B-B截取的剖视图,图19是本申请的拉手组件1安装在面板2上的立体图,其中拉手20处于隐藏位置且按钮30处于初始位置,图20是本申请的拉手组件1安装在面板2上的平面图,其中按钮30处于致动位置且拉手20正在脱离按钮,图21是沿图20的线D-D截取的剖视图,图22是本申请的拉手组件1安装在面板2上的立体图,其中按钮30处于致动位置且拉手20正在脱离按钮,图23是本申请的拉手组件1安装在面板2上的平面图,其中拉手20处于打开位置且按钮30处于初始位置,图24是沿图23的线E-E截取的剖视图,以及图25是本申请的拉手组件1安装在面板2上的立体图,其中拉手20处于打开位置且按钮30处于初始位置。
参见图10-图13以及图17-图19,当拉手20处于隐藏位置且按钮30处于初始位置时,第一抵接部212的上表面低于第一部分210的其他部分的上表面。第三抵接部311的下表面抵靠第一抵接部212的上表面,并且第三抵接部311的上表面与第一部分210的除了第一抵接部212之外的其他部分的上表面齐平。此时,第三抵接部311通过第一抵接部212而阻挡拉手20沿逆时针方向朝打开位置枢转。
参见图10-图13以及图20-图22,当按钮30的按压部310被向下按压时,按钮30围绕枢轴部320枢转,按钮30从初始位置移动到致动位置(如图21所示)。此时,第三抵接部311不再阻挡第一地接部212,并且拉手复位件230可向拉手20施加扭力,使得拉手20从隐藏位置(如图18所示)枢转到打开位置(如图24所示)。
参见图10-图13以及图23-图25,当拉手20枢转到打开位置时,第一部分210可抵靠壳体10的上表面,使得第一部分210与壳体10的上表面形成一角度,而并非彼此平行。通过第一部分210抵靠壳体10,可以阻止拉手20的进一步枢转,同时能够使拉手20在被操作时更加稳定。当拉手20枢转到打开位置之前,由于第二部分220在第二抵接部225处形成向内凹陷,在拉手20的枢转过程中,按钮30的第四抵接部321从被第二部分220抵接在致动位置处枢转回初始位置。此时,第四抵接部321位于该凹陷处。当拉手20枢转到打开位置时,第四抵接部321可向上抵接第二抵接部225,使得拉手20无法顺时针枢转。由此可见,当拉手20处于打开位置时,由于壳体10的上表面阻止拉手20逆时针枢转且第四抵接部321阻止拉手20顺时针枢转,拉手20在打开位置被锁定,从而在被操作时非常稳固,不易晃动。
当拉手20处于打开状态时,通过再次按压按钮30的按压部310,使得第四抵接部321不再阻挡第二抵接部225,拉手20可以枢转回隐藏位置。
第三抵接部311的阻挡第一抵接部212的表面与第四抵接部321的阻挡第二抵接部225的表面(即,上述凸台)可彼此面对。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实用新型后,将容易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方案。本实用新型旨在涵盖本实用新型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实用新型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实用新型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指出。
虽然已参见典型实施例列举描述了本实用新型,但所用的术语是说明和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术语。由于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多种形式具体实施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实质,所以应当理解,上述实施例不限于任何前述的细节,而应在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内进行最广泛的解释,因此落入权利要求或其等效范围内的全部变化都应为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20)

1.一种拉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手组件包括:
壳体(10);
拉手(20),枢转地设置于所述壳体;
按钮(30),设置于所述壳体且与所述拉手相邻,
其中,所述按钮的两个部分分别在所述拉手枢转运动的两个位置处阻挡所述拉手的枢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手形成为环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手具有一隐藏位置和一打开位置,在所述隐藏位置,所述拉手不凸出于所述壳体的上表面,在所述打开位置,所述拉手凸出于所述壳体的上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拉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手包括第一部分(210)和第二部分(220),所述第一部分是平直的,所述第二部分是弯折的。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拉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手包括第一抵接部(212),当所述拉手位于所述隐藏位置时,所述按钮能阻挡所述第一抵接部,使得所述拉手不能朝向所述打开位置枢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拉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钮具有一初始位置和一致动位置,并且包括第三抵接部(311),
当所述拉手位于所述隐藏位置且所述按钮位于所述初始位置时,所述第三抵接部阻挡所述第一抵接部,使得所述拉手不能朝向所述打开位置枢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拉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手包括第二抵接部(225),当所述拉手位于所述打开位置时,所述按钮能阻挡所述第二抵接部,使得所述拉手不能朝向所述隐藏位置枢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拉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钮包括第四抵接部(321),
当所述拉手位于所述打开位置且所述按钮位于所述初始位置时,所述第四抵接部阻挡所述第二抵接部,使得所述拉手不能朝向所述隐藏位置枢转。
9.根据权利要求6或8所述的拉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手组件还包括螺旋弹簧,所述螺旋弹簧对所述按钮施加朝向所述初始位置移动的力。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拉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钮包括按压部(310),所述按压部的位置对应于按钮复位件,所述按压部能被致动以使所述按钮从所述初始位置移动到所述致动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拉手组件,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拉手位于所述隐藏位置且所述按钮位于所述初始位置时,所述拉手的上表面、所述按钮的上表面和所述壳体的上表面齐平。
12.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拉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分包括:
第一段(221),从所述第一部分延伸第一距离;
第三段(223),从所述第一部分延伸第二距离,所述第一距离大于所述第二距离;
第二段(222),连接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二段。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拉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段与所述第二段的连接处的外表面形成有摩擦部(224),所述摩擦部形成为非光滑的表面以提供比所述第二部分的其他部分更大的摩擦系数。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拉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手具有一隐藏位置和一打开位置,在所述打开位置,所述第二段平行于所述壳体的上表面。
1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拉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形成有容纳腔(110),当所述拉手位于所述隐藏位置时,所述拉手位于所述容纳腔内。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手组件,其特征在于,拉手组件被固定到一面板(2),用以通过所述拉手移动所述面板。
1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拉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手包括第一部分(210)和第二部分(220),所述第一部分是平直的,所述第二部分是弯折的,当所述拉手处于所述打开位置时,所述第一部分抵靠所述壳体的上表面。
18.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拉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钮包括枢轴部(320),所述第四抵接部位于所述按钮的枢轴部的上方,且所述第三抵接部位于所述第四抵接部的上方。
1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拉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钮包括枢轴部(320),所述第三抵接部位于所述按钮的枢轴部的上方,且所述第四抵接部位于所述第三抵接部的上方。
20.根据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拉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抵接部的阻挡所述第一抵接部的表面与所述第四抵接部的阻挡所述第二抵接部的表面彼此面对。
CN202221878845.7U 2022-07-08 2022-07-08 拉手组件 Active CN2181769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878845.7U CN218176921U (zh) 2022-07-08 2022-07-08 拉手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878845.7U CN218176921U (zh) 2022-07-08 2022-07-08 拉手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176921U true CN218176921U (zh) 2022-12-30

Family

ID=846148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878845.7U Active CN218176921U (zh) 2022-07-08 2022-07-08 拉手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17692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0692899B1 (en) Foldable portable wireless telephone apparatus
US4799604A (en) Vanity case
US7277277B2 (en) Computer with a detachable main casing cover and a method of assembling same
US20020029437A1 (en) Handle structure of an apparatus for opening and closing a window
GB2393477A (en) Latch assembly for a track device
JPH0530646Y2 (zh)
JPH074128A (ja) キャビネット引き出し用滑りラッチ機構
JP2001333810A (ja) 押しボタン式の安全傘ランナ
US20070090106A1 (en) Vanity case
US10656667B2 (en) Movable handle
US5276944A (en) Quick release hinge
CN218176921U (zh) 拉手组件
NZ520956A (en) Handle for winding, movable from locked use position to folded position
CN208463778U (zh) 煎烤机
JP4307963B2 (ja) 家具におけるラッチ装置
JPS6214969Y2 (zh)
US4381581A (en) Hinge mechanism
JP2011206510A (ja) 調理容器用分離型取っ手
JPH0610887Y2 (ja) コンパクト容器
JP3089493U (ja) ロック装置付き折畳み物品及びそれに用いられるロック装置
JPS6329445Y2 (zh)
JPH022243Y2 (zh)
TW201636112A (zh) 噴灑裝置
KR100443464B1 (ko) 벨트해제기구를 갖는 버클
JPS6320951Y2 (z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