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175450U - 一种抗沉降式公路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抗沉降式公路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175450U CN218175450U CN202222208882.3U CN202222208882U CN218175450U CN 218175450 U CN218175450 U CN 218175450U CN 202222208882 U CN202222208882 U CN 202222208882U CN 218175450 U CN218175450 U CN 21817545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ayer
- embankment
- highway structure
- structure according
- water collect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抗沉降式公路结构,包括建筑于软质地基上的左路堤和右路堤,左路堤和右路堤之间建筑有路主体,所述路主体包括从下向上依次设置的夯实层、防水层、下素土层、下橡胶层、碎石层、上橡胶层、上素土层、混凝土层和沥青层;所述碎石层的缝隙内填充有石灰,所述夯实层支撑在若干基桩上,所述基桩位于所述软质地基内。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能够有效的阻止沉降损坏的抗沉降式公路结构,解决了现有的公路煎煮在软质地面上时容易沉降损坏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路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抗沉降式公路结构。
背景技术
路基指的是按照路线位置和一定技术要求修筑的作为路面基础的带状构造物,是铁路和公路的基础,路基是用土或石料修筑而成的线形结构物,修筑在良好的地质、水文、气候条件下的路基,从材料上分,路基可分为土路基,石路基,土石路基三种。
路基是道路建设的基础工程,路基沉降是公路使用过程中常见的一种危害行车安全的现象,现有的公路施施工在软质地基(如沼泽地)上时,容易产生塌陷损坏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能够有效的阻止沉降损坏的抗沉降式公路结构,解决了现有的公路煎煮在软质地面上时容易沉降损坏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抗沉降式公路结构,包括建筑于软质地基上的左路堤和右路堤,左路堤和右路堤之间建筑有路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路主体包括从下向上依次设置的夯实层、防水层、下素土层、下橡胶层、碎石层、上橡胶层、上素土层、混凝土层和沥青层;所述碎石层的缝隙内填充有石灰,所述夯实层支撑在若干基桩上,所述基桩位于所述软质地基内。本技术方案设置基桩进行支撑,使得路面不容易产生沉降,防水层的设置,使得不容易产生地下室反渗而损坏路基,多层结构,能够使得每一次可靠的压实,碎石层填充石灰,能够在使用过程中吸水石化,从而提高路的强度。
作为优选,所述下素土层内设有若干下支撑柱头,所述下支撑柱头的下端支撑在夯实层上,上端支撑在下橡胶层的下侧上。能够提高结构强度。
作为优选,所述下支撑柱头为混凝土结构,所述下支撑柱头为预制件,所述下支撑柱头在下素土层压实后再钉到下素土层内的。能够在提高结构强度的同时使得下素土层能够方便地被压实。
作为优选,所述上素土层内设有若干上支撑柱头,所述上支撑柱头的下端支撑在上橡胶层上,上端支撑在混凝土层的下侧上。能够提高结构强度。
作为优选,所述上支撑柱头为混凝土结构,所述上支撑柱头为预制件,所述上支撑柱头在上素土层压实后再钉到上素土层内。能够在提高结构强度的同时使得上素土层能够方便地被压实。
作为优选,所述碎石层为石灰和碎石混合在一起后进行铺设而使得石灰填充到碎石层内的间隙内。能够保持石灰充分的填充满碎石间的间隙。
作为优选,所述左路堤和右路堤都为混凝土块通过水泥浆粘结在一起构成。结构强度好。
作为优选,所述左路堤与路主体之间设有位于路面上的左集水沟,所述左集水沟沿路面的延伸方向延伸,所述左集水沟设有贯穿左路堤且朝左伸出左路堤的若干左排水管,所述左排水管沿左集水沟的延伸方向分布,所述右路堤与路主体之间设有位于路面上的右集水沟,所述右集水沟沿路面的延伸方向延伸,所述右集水沟设有贯穿右路堤且朝右伸出右路堤的若干右排水管,所述右排水管沿右集水沟的延伸方向分布,所述沥青层的上表面的海拔沿路面宽度方向从中间向两边逐渐变低。能够将里面上的水成分的排走,排出的水不会冲刷到路堤。
作为优选,所述左排水管的进口端的最低点高于左集水沟的底壁5厘米以上,所述右排水管的进口端的最低点高于右集水沟的底壁5厘米以上。能够将路面上被雨水冲刷到排水沟内的泥沙等滞留在聚水槽内,通过清理聚水槽而清理掉,从而避免排水管堵塞和沉淀物影响周边绿化。
作为优选,所述左路堤的上端左侧设有沿路堤延伸方向延伸的左飞檐,所述左飞檐遮的左端向左超出左排水管的左端;所述右路堤的上端右侧设有沿路堤延伸方向延伸的右飞檐,所述右飞檐遮的右端向右超出右排水管的右端。在雨水过大产生溢流时,雨水也不会冲刷到路堤。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具备以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夯实层,对地基框架整体的底部进行加固,通过在第一素土层和第二素土层的内部设置分别设置上支撑柱和下支撑柱,防止了第一素土层和第二素土层受到重力后发生形变凹陷,对第一素土层和第二素土层起到稳固的作用,通过设置橡胶层(修建层为放弃轮胎破碎后填充而成),利用橡胶的可逆形变具有弹性的特点,能使产生重压时产生变形空间,重压消失后快速恢复原位,避免受到重力后下沉,同时橡胶层能减缓一定的震动,防止汽车行驶过程中产生的震动造成下沉;设置基桩,能够使得路可靠的铺设在软质地面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立体图;
图2为图1的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图1的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软质地基12、左路堤1、右路堤2、夯实层3、防水层4、下素土层5、下橡胶层6、碎石层7、上橡胶层8、上素土层9、混凝土层10、沥青层11、基桩13、下支撑柱头14、上支撑柱头15、左集水沟16、左排水管17、左排水管的进口端18、左集水沟的底壁19、左飞檐20、左排水管的左端21、右集水沟22、右排水管23、右排水管的进口端24、右集水沟的底壁25、右飞檐26、右排水管的右端2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到图3,一种抗沉降式公路结构,包括建筑于软质地基12上的左路堤1和右路堤2,左路堤和右路堤之间建筑有路主体。路主体包括从下向上依次设置的夯实层3、防水层4、下素土层5、下橡胶层6、碎石层7、上橡胶层8、上素土层9、混凝土层10和沥青层11;碎石层的缝隙内填充有石灰,将将碎石与石灰混合在一起后进行铺设得到碎石层。夯实层支撑在若干基桩13上,基桩位于所述软质地基内。下素土层内设有若干下支撑柱头14,下支撑柱头的下端支撑在夯实层上,上端支撑在下橡胶层的下侧上。下支撑柱头为混凝土结构,下支撑柱头为预制件,下支撑柱头在下素土层压实后再钉到下素土层内而建筑上去的。上素土层内设有若干上支撑柱头15,上支撑柱头的下端支撑在上橡胶层层上,上端支撑在混凝土层的下侧上。上支撑柱头为混凝土结构,上支撑柱头为预制件,上支撑柱头在上素土层压实后再钉到上素土层内而建筑上去的。左路堤和右路堤都为混凝土块(当然没有混凝土块时用石头也是一样的,用混凝土块只是为了对建筑垃圾进行回收再利用,以提高环保性)通过水泥浆粘结在一起构成。左路堤与路主体之间设有位于路面上的左集水沟16,左集水沟沿路面的延伸方向延伸,左集水沟设有贯穿左路堤且朝左伸出左路堤的若干左排水管17,左排水管沿左集水沟的延伸方向分布。左排水管的进口端18的最低点高于左集水沟的底壁19的距离为5厘米以上。左路堤的上端左侧设有沿路堤延伸方向延伸的左飞檐20,左飞檐遮的左端向左超出左排水管的左端21。右路堤与路主体之间设有位于路面上的右集水沟22,右集水沟沿路面的延伸方向延伸,右集水沟设有贯穿右路堤且朝右伸出右路堤的若干右排水管23,右排水管沿右集水沟的延伸方向分布。右排水管的进口端24的最低点高于右集水沟的底壁25的距离为5厘米以上。右路堤的上端右侧设有沿路堤延伸方向延伸的右飞檐26,右飞檐遮的右端向右超出右排水管的右端27。沥青层的上表面的海拔沿路面宽度方向从中间向两边逐渐变低。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抗沉降式公路结构,包括建筑于软质地基上的左路堤和右路堤,左路堤和右路堤之间建筑有路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路主体包括从下向上依次设置的夯实层、防水层、下素土层、下橡胶层、碎石层、上橡胶层、上素土层、混凝土层和沥青层;所述碎石层的缝隙内填充有石灰,所述夯实层支撑在若干基桩上,所述基桩位于所述软质地基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沉降式公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素土层内设有若干下支撑柱头,所述下支撑柱头的下端支撑在夯实层上,上端支撑在下橡胶层的下侧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抗沉降式公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撑柱头为混凝土结构,所述下支撑柱头为预制件,所述下支撑柱头在下素土层压实后再钉到下素土层内的。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抗沉降式公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素土层内设有若干上支撑柱头,所述上支撑柱头的下端支撑在上橡胶层层上,上端支撑在混凝土层的下侧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抗沉降式公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撑柱头为混凝土结构,所述上支撑柱头为预制件,所述上支撑柱头在上素土层压实后再钉到上素土层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抗沉降式公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碎石层为石灰和碎石混合在一起后进行铺设而使得石灰填充到碎石层内的间隙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抗沉降式公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路堤和右路堤都为混凝土块通过水泥浆粘结在一起构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抗沉降式公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路堤与路主体之间设有位于路面上的左集水沟,所述左集水沟沿路面的延伸方向延伸,所述左集水沟设有贯穿左路堤且朝左伸出左路堤的若干左排水管,所述左排水管沿左集水沟的延伸方向分布,所述右路堤与路主体之间设有位于路面上的右集水沟,所述右集水沟沿路面的延伸方向延伸,所述右集水沟设有贯穿右路堤且朝右伸出右路堤的若干右排水管,所述右排水管沿右集水沟的延伸方向分布,所述沥青层的上表面的海拔沿路面宽度方向从中间向两边逐渐变低。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抗沉降式公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排水管的进口端的最低点高于左集水沟的底壁5厘米以上,所述右排水管的进口端的最低点高于右集水沟的底壁5厘米以上。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抗沉降式公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路堤的上端左侧设有沿路堤延伸方向延伸的左飞檐,所述左飞檐遮的左端向左超出左排水管的左端;所述右路堤的上端右侧设有沿路堤延伸方向延伸的右飞檐,所述右飞檐遮的右端向右超出右排水管的右端。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208882.3U CN218175450U (zh) | 2022-08-22 | 2022-08-22 | 一种抗沉降式公路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208882.3U CN218175450U (zh) | 2022-08-22 | 2022-08-22 | 一种抗沉降式公路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175450U true CN218175450U (zh) | 2022-12-30 |
Family
ID=846181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2208882.3U Active CN218175450U (zh) | 2022-08-22 | 2022-08-22 | 一种抗沉降式公路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175450U (zh) |
-
2022
- 2022-08-22 CN CN202222208882.3U patent/CN21817545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510441A (zh) | 防止寒区公路水损破坏的立体排水路基结构及施工方法 | |
CN203498721U (zh) | 一种防止寒区公路水损破坏的立体排水路基结构 | |
CN107938456B (zh) | 填河道路施工方法 | |
CN110306565B (zh) | 一种道路生态护坡系统及施工方法 | |
CN210262555U (zh) | 一种轻质土道路结构 | |
CN210066390U (zh) | 一种适用于深厚软土路基的处治结构 | |
CN113445396B (zh) | 一种高液限土路段的高填土路基填筑施工方法 | |
JP5815360B2 (ja) | 改良地盤、およびその施工方法 | |
CN109113045A (zh) | 一种软土地基处理方法 | |
CN212316575U (zh) | 一种用于高速公路扩建地基处理结构 | |
CN112681043A (zh) | 路基拼接拓宽结构及施工方法 | |
RU2366782C1 (ru) | Способ возведения насыпного сооружения типа дамбы с эксплуатационной дорогой на слабых грунтах | |
CN210529400U (zh) | 一种固化建筑渣土道路结构 | |
CN218175450U (zh) | 一种抗沉降式公路结构 | |
RU2516408C1 (ru) | Дорожная конструкция | |
CN111501459B (zh) | 山区公路的路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
CN113152628A (zh) | 一种v字型冲沟高填方临时排水系统及其构筑方法 | |
CN212223491U (zh) | 一种临河路基结构 | |
CN210621363U (zh) | 应用于冲沟地段的透水路堤结构 | |
CN110528347B (zh) | 应用于冲沟地段的透水路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
CN214939086U (zh) | 一种用于既有黄土路基的侧向约束加固结构 | |
CN217419689U (zh) | 一种土体高边坡外扶壁式挡墙锚索加固结构 | |
CN214783654U (zh) | 一种防汛墙结构 | |
CN210238175U (zh) | 一种市政道路工程设计用路基 | |
CN209873485U (zh) | 冲沟处理永临结合便道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