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171945U - 车载温控系统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载温控系统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171945U
CN218171945U CN202221835924.XU CN202221835924U CN218171945U CN 218171945 U CN218171945 U CN 218171945U CN 202221835924 U CN202221835924 U CN 202221835924U CN 218171945 U CN218171945 U CN 21817194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valve
input
refrigerator
outpu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835924.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M Smart Mobility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M Smart Mobilit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M Smart Mobility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WM Smart Mobilit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835924.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17194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1719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17194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载温控系统及车辆,该系统包括车载空调装置、车载冰箱、第一阀门组和第二阀门,车载空调装置包括冷凝器、空调蒸发器、压缩机、以及与座舱连通的暖风器,车载冰箱包括箱体和冰箱蒸发器,冷凝器的输入端与压缩机的输出端连接,冷凝器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阀门组和第二阀门的输入端连接,第一阀门组的输出端与冰箱蒸发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二阀门的输出端与空调蒸发器的输入端连接,冰箱蒸发器的输出端与压缩机的输入端连接,空调蒸发器的输出端与压缩机的输入端连接。实施本实用新型,通过将车载空调和车载冰箱共用一个散热系统,实现车载空调和车载冰箱集成在一起,减少冗余设计,降低成本,提升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车载温控系统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载温控系统及车辆。
背景技术
目前的车载冰箱与空调温控是相互独立的系统,没有集成一个统一的系统,存在冗余设计。本发明充分利用冰箱与空调的核心能力,将两个系统完美的集成在一起,去掉冗余设计,给用户提供一个多功能温控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车载温控系统及车辆,将车载空调和车载冰箱共用一个散热系统,实现车载空调和车载冰箱集成在一起,减少冗余设计,降低成本,提升用户体验。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车载温控系统,包括车载空调装置、车载冰箱、第一阀门组和第二阀门,所述车载空调装置包括冷凝器、空调蒸发器、压缩机、以及与座舱连通的暖风器,所述车载冰箱包括箱体和冰箱蒸发器,所述冷凝器的输入端与所述压缩机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冷凝器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阀门组和所述第二阀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阀门组的输出端与所述冰箱蒸发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阀门的输出端与所述空调蒸发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冰箱蒸发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压缩机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空调蒸发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压缩机的输入端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箱体包括冷藏箱体和冷冻箱体,所述第一阀门组包括第三阀门和第四阀门,冰箱蒸发器包括与所述冷藏箱体连通的冷藏室蒸发器、以及与所述冷冻箱体连通的冷冻室蒸发器,所述第三阀门的输入端与所述冷凝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阀门的输出端与所述冷藏室蒸发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四阀门的输入端与所述冷凝器连接,所述第四阀门的输出端与所述冷冻室蒸发器连接,所述冷藏室蒸发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冷冻室蒸发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冷冻室蒸发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压缩机的输入端连接。
进一步的,还包括控制器和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的一端分别与所述冷藏箱体和所述冷冻箱体通信连接的,所述温度传感器的另一端与所述控制器通信连接,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一阀门组和所述第二阀门通信连接。
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一毛细管、第二毛细管和第三毛细管,所述第二阀门通过所述第一毛细管与所述空调蒸发器连接,所述第三阀门通过所述第二毛细管与所述冷藏室蒸发器连接,所述第四阀门通过所述第三毛细管与所述冷冻室蒸发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车载空调装置还包括干燥过滤器,所述干燥过滤器的输入端与所述冷凝器连接,所述干燥过滤器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阀门组和所述第二阀门的输入端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车载空调装置还包括与所述座舱连通的鼓风机,所述鼓风机的输入端分别与所述暖风器和所述空调蒸发器的输出端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车载空调装置还包括加热器,所述加热器的输出端与所述暖风器的输入端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车载空调装置还包括除露管,所述压缩机通过所述除露管与所述冷凝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暖风器的输入端与发动机冷却水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如前所述的车载温控系统。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将车载空调和车载冰箱共用一个散热系统,实现车载空调和车载冰箱集成在一起,减少冗余设计,降低成本,提升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参见附图,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将变得更易理解。应当理解:这些附图仅仅用于说明的目的,而并非意在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载温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容易理解,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不变更本实用新型实质精神下,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可相互替换的多种结构方式以及实现方式。因此,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以及附图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示例性说明,而不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的全部或视为对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定或限制。
在本说明书中提到或者可能提到的上、下、左、右、前、后、正面、背面、顶部、底部等方位用语是相对于各附图中所示的构造进行定义的,它们是相对的概念,因此有可能会根据其所处不同位置、不同使用状态而进行相应地变化。所以,也不应当将这些或者其他的方位用语解释为限制性用语。
如图1所示,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载温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该系统包括车载空调装置(图中未示)、车载冰箱(图中未示)、第一阀门组30和第二阀门40,车载空调装置包括冷凝器11、空调蒸发器12、压缩机13、以及与座舱50连通的暖风器14,车载冰箱包括箱体(图中未示)和冰箱蒸发器21,冷凝器11的输入端与压缩机13的输出端连接,冷凝器11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阀门组30和第二阀门40的输入端连接,第一阀门组30的输出端与冰箱蒸发器21的输入端连接,第二阀门40的输出端与空调蒸发器12的输入端连接,冰箱蒸发器21的输出端与压缩机13的输入端连接,空调蒸发器12的输出端与压缩机13的输入端连接。
车载空调装置用于向座舱提供制冷制热效果,车载空调装置包括冷凝器11、空调蒸发器12、压缩机13、以及与座舱50连通的暖风器14。制冷时,打开第二阀门40,冷媒通过冷凝器11→第二阀门40→空调蒸发器12→压缩机13冷凝器11循环,空气经空调蒸发器12→座舱50→空调蒸发器12循环,将空调蒸发器12内的冷空气吹向座舱50内达到制冷目的。制热时,控制器控制第二阀门40断电,空气经暖风器14→座舱50→暖风器14循环,将暖风器14内的暖空气吹向座舱50内达到制热目的。
车载冰箱用于对物品进行制冷,车载冰箱包括箱体和冰箱蒸发器21。制冷时,打开第一阀门组30,冷媒经过冷凝器11→第一阀门组30→冰箱蒸发器21→压缩机13→冷凝器11循环,达到制冷目的。
优选地,为了减少相互干扰,车载空调装置和车载冰箱采用独立电源进行供电,实现车载冰箱制冷时不需要启动车辆可独立工作。
实施本实用新型,通过将车载空调和车载冰箱共用一个散热系统,实现车载空调和车载冰箱集成在一起,减少冗余设计,降低成本,提升用户体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箱体包括冷藏箱体(图中未示)和冷冻箱体(图中未示),第一阀门组30包括第三阀门31和第四阀门32,冰箱蒸发器21包括与冷藏箱体连通的冷藏室蒸发器211、以及与冷冻箱体连通的冷冻室蒸发器212,第三阀门31的输入端与冷凝器11的输出端连接,第三阀门31的输出端与冷藏室蒸发器211的输入端连接,第四阀门32的输入端与冷凝器11连接,第四阀门32的输出端与冷冻室蒸发器212连接,冷藏室蒸发211器的输出端与冷冻室蒸发器212的输入端连接,冷冻室蒸发器212的输出端与压缩机13的输入端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控制器(图中未示)和温度传感器(图中未示),温度传感器的一端分别与冷藏箱体和冷冻箱体通信连接的,温度传感器的另一端与控制器通信连接,控制器分别与第一阀门组30和第二阀门40通信连接。
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冷藏箱体、冷冻箱体和/或座舱内的温度,并将检测到的温度传输至控制器,控制器接收到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冷藏箱体、冷冻箱体和/或座舱内的温度后判断冷藏箱体、冷冻箱体和/或座舱的温度是否超过设定的温度范围,若超过设定的温度范围进行相应操作,具体如下:
1)车载冰箱调节模式:制冷时,若冷藏箱体的温度超过设定的温度范围,控制器控制第三阀门31通电,第四阀门32断电,冷媒经过冷凝器11→第三阀门31→冷藏室蒸发器211→冷冻室蒸发器212→压缩机13→冷凝器11循环,此时,冷藏箱体和冷冻箱体同时制冷;若冷藏箱体的温度达到设定的温度范围,而冷冻箱体的温度未达到设定的温度范围,控制器控制第三阀门31断电,第四阀门32通电,冷媒经冷凝器11→第四阀门32→冷冻室蒸发器212→压缩机13→冷凝器11循环,冷冻箱体制冷,冷藏箱体停止制冷,当冷冻箱体的温度达到设定的温度范围时,停止制冷。若冷藏箱体和冷冻箱体的温度上升高于设定的温度范围时,重新启动制冷,从而实现自动控制车载冰箱的温度。
2)座舱温度调节模式:制冷时,若座舱内的温度超过设定的温度范围,控制器控制第二阀门40通电,冷媒经冷凝器11→第二阀门40→空调蒸发器12→压缩机13冷凝器11循环,空气经空调蒸发器12→座舱50→空调蒸发器12循环,将空调蒸发器12内的冷空气吹向座舱50内达到制冷目的。制热时,控制器控制第二阀门40断电,空气经暖风器14→座舱50→暖风器14循环,将暖风器14内的暖空气吹向座舱50内达到制热目的,从而实现自动控制车载空调装置的温度。
优选地,为了实现手自一体控制车载冰箱和车载空调装置,控制器设置在车辆的控制面板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增加制冷作用,达到快速制冷效果,还包括第一毛细管15、第二毛细管22和第三毛细管23,第二阀门40通过第一毛细管与空调蒸发器12连接,第三阀门31通过第二毛细管22与冷藏室蒸发器211连接,第四阀门32通过第三毛细管23与冷冻室蒸发器212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车载空调装置还包括干燥过滤器16,干燥过滤器16的输入端与冷凝器11连接,干燥过滤器16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阀门组30和第二阀门40的输入端连接。
干燥过滤器16用于过滤经过冷凝器11之后的冷媒中的杂质,避免第一毛细管、第二毛细管和第三毛细管堵塞,进一步降低成本。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车载空调装置还包括与座舱50连通的鼓风机17,鼓风机17的输入端分别与暖风器14和空调蒸发器12的输出端连接。
鼓风机17用于将空调蒸发器12内的冷空气或者暖风器14内的暖空气快速吹向座舱50内,达到进一步快速制冷或者制热目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车载空调装置还包括加热器18,加热器18的输出端与暖风器14的输入端连接。
加热器18用于提供热量,加热器18产生的热量通过空气传递到暖风器14内,实现座舱50快速加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为了防止车载冰箱出现露珠,车载空调装置还包括除露管19,压缩机13通过除露管19与冷凝器11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暖风器14的输入端与发动机冷却水连接。
暖风器14的输入端与发动机冷却水连接,使发动机产生的热量传递给暖风器14内的空气后回流,实现座舱50快速加热,降低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如前所述的车载温控系统。
实施本实用新型,通过将车载空调和车载冰箱共用一个散热系统,实现车载空调和车载冰箱集成在一起,减少冗余设计,降低成本,提升用户体验。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较佳的实施例。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若干其它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车载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载空调装置、车载冰箱、第一阀门组和第二阀门,所述车载空调装置包括冷凝器、空调蒸发器、压缩机、以及与座舱连通的暖风器,所述车载冰箱包括箱体和冰箱蒸发器,所述冷凝器的输入端与所述压缩机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冷凝器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阀门组和所述第二阀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阀门组的输出端与所述冰箱蒸发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阀门的输出端与所述空调蒸发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冰箱蒸发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压缩机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空调蒸发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压缩机的输入端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包括冷藏箱体和冷冻箱体,所述第一阀门组包括第三阀门和第四阀门,冰箱蒸发器包括与所述冷藏箱体连通的冷藏室蒸发器、以及与所述冷冻箱体连通的冷冻室蒸发器,所述第三阀门的输入端与所述冷凝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阀门的输出端与所述冷藏室蒸发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四阀门的输入端与所述冷凝器连接,所述第四阀门的输出端与所述冷冻室蒸发器连接,所述冷藏室蒸发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冷冻室蒸发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冷冻室蒸发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压缩机的输入端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器和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的一端分别与所述冷藏箱体和所述冷冻箱体通信连接的,所述温度传感器的另一端与所述控制器通信连接,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一阀门组和所述第二阀门通信连接。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车载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毛细管、第二毛细管和第三毛细管,所述第二阀门通过所述第一毛细管与所述空调蒸发器连接,所述第三阀门通过所述第二毛细管与所述冷藏室蒸发器连接,所述第四阀门通过所述第三毛细管与所述冷冻室蒸发器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载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空调装置还包括干燥过滤器,所述干燥过滤器的输入端与所述冷凝器连接,所述干燥过滤器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阀门组和所述第二阀门的输入端连接。
6.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车载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空调装置还包括与所述座舱连通的鼓风机,所述鼓风机的输入端分别与所述暖风器和所述空调蒸发器的输出端连接。
7.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车载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空调装置还包括加热器,所述加热器的输出端与所述暖风器的输入端连接。
8.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车载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空调装置还包括除露管,所述压缩机通过所述除露管与所述冷凝器连接。
9.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车载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暖风器的输入端与发动机冷却水连接。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车载温控系统。
CN202221835924.XU 2022-07-14 2022-07-14 车载温控系统及车辆 Active CN21817194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835924.XU CN218171945U (zh) 2022-07-14 2022-07-14 车载温控系统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835924.XU CN218171945U (zh) 2022-07-14 2022-07-14 车载温控系统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171945U true CN218171945U (zh) 2022-12-30

Family

ID=846152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835924.XU Active CN218171945U (zh) 2022-07-14 2022-07-14 车载温控系统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17194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226990B2 (en) Air conditioner for vehicle
US7152417B2 (en) Battery cooling apparatus with sufficient cooling capacity
US7347056B2 (en) Vehicle air-conditioning system
US7562698B2 (en) Vehicular air-conditioning system
JP6037773B2 (ja) ヒートポンプ式車両用空調装置及び車両
CN113015639A (zh) 车用空调装置
US11745565B2 (en) In-vehicle device temperature adjusting device and vehicle air conditioning device provided with same
EP1826508A2 (en)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N107415636B (zh) 一种汽车、车用空调系统及车用空调控制方法
CN109466274B (zh) 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的热管理系统
JP2004146237A (ja) バッテリ温度管理装置
CN207059687U (zh) 分体式电动汽车空调器
CN210617792U (zh) 一种多功能集成汽车空调
CN218171945U (zh) 车载温控系统及车辆
WO2020121737A1 (ja) 車両用空気調和装置
CN111923683A (zh) 车辆热力方法和系统
CN103358853B (zh) 汽车后排吹风机构
JP2021133723A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KR20040042681A (ko) 차량용 냉온장고
JP5881129B2 (ja) 冷凍室を備えたトラック
CN212604367U (zh) 一种热泵用汽车空调箱
JP7478352B2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CN113453926A (zh) 车用空调装置
JP7352866B2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CN113173052B (zh) 车用送风装置及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815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