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165140U - 一种表面清洁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表面清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165140U
CN218165140U CN202120635579.4U CN202120635579U CN218165140U CN 218165140 U CN218165140 U CN 218165140U CN 202120635579 U CN202120635579 U CN 202120635579U CN 218165140 U CN218165140 U CN 2181651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clone
dust
channel
box
box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635579.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旭宁
沈斌
李铁君
杨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kninja Chin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rkninja Chin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kninja Chin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rkninja Chin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635579.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1651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1651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1651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lters For Electric Vacuum Cleaner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表面清洁装置,包括机体、尘盒和吸尘电机,机体的底部设置有吸尘口,吸尘口、尘盒和吸尘电机依次流体连通;尘盒包括盒体和旋风锥,盒体与旋风锥之间形成有旋风通道,盒体的底壁设置有进风口、盒体的侧壁设置有出风口,盒体内设置有自进风口延伸至旋风通道内的进风通道,盒体内还设置有自旋风锥的尾端延伸至出风口的出风通道,旋风通道的底壁构成出风通道的顶壁的一部分;并且出风通道的通流截面积大于旋风通道的通流截面积。本公开具有上述结构的表面清洁装置能够降低风噪,提高清洁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表面清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属于清洁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表面清洁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表面清洁装置正在慢慢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表面清洁装置主要包括自移动式的清洁机器人和手持式的清洁设备。现有的部分表面清洁装置还集成有吸尘功能,为了实现灰尘与空气的分离,现有的表面清洁装置通常采用旋风式分离的技术手段,例如在表面清洁装置的集尘盒中设置旋风分离结构。灰尘随着气流高速旋转时能够产生较大的离心力,从而使灰尘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脱离气流,实现尘气分离。
但是,为了实现较好的尘气分离效果,表面清洁装置内的气体流动速度较大,导致气体流经表面清洁装置内的风道时,与风道的侧壁之间的作用力较大,进而产生的风噪也较大,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表面清洁装置使用时具有较大风噪的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表面清洁装置。
本公开的表面清洁装置,包括机体、尘盒和吸尘电机,机体的底部设置有吸尘口,吸尘口、尘盒和吸尘电机依次流体连通;尘盒包括盒体和旋风锥,盒体与旋风锥之间形成有旋风通道,盒体的底壁设置有进风口、盒体的侧壁设置有出风口,盒体内设置有自进风口延伸至旋风通道内的进风通道,盒体内还设置有自旋风锥的尾端延伸至出风口的出风通道,旋风通道的底壁构成出风通道的顶壁的一部分,并且出风通道的通流截面积大于旋风通道的通流截面积。
在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旋风通道的底壁在出风口所在平面上的投影位于出风口的内侧。
在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进风口的开口方向指向盒体的侧壁并且与出风口的开口方向之间的夹角取值范围为70°至110°;并且/或者,旋风通道的底壁所在螺旋线的螺距是盒体高度的2/5-3/5。
在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盒体的内部设置有位于旋风锥外侧的环形分隔件,旋风通道形成在环形分隔件与旋风锥之间,环形分隔件与盒体之间形成有集尘腔,环形分隔件上设置有连通集尘腔与旋风通道的出尘口。
在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旋风通道的底壁的顶部设置为平面;并且/或者,在环形分隔件的圆周方向上,出尘口位于旋风通道的底壁的外侧。
在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尘盒还包括与盒体相适配的盖体,盖体与环形分隔件的顶端抵接。
在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旋风锥的顶部设置有过流孔,过流孔的最低端的高度大于旋风通道的底壁的高度。
在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进风通道的顶壁的螺旋升角大于旋风通道的底壁的螺旋升角。
在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盒体的底壁上还设有与吸尘口对接的沉槽,进风口形成在沉槽的侧壁上。
在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沉槽的深度随着靠近进风口逐渐增加,并且沉槽的宽度随着靠近进风口逐渐减少。
在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吸尘电机包括驱动连接的电机和蜗壳风机,蜗壳风机包括轴向进口和径向出口,轴向进口与尘盒的出风口对接到一起,径向出口指向机体的底侧;并且/或者,尘盒还包括安装到出风通道内的过滤件。
本公开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本公开前述的表面清洁装置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通过使吸尘口与尘盒的进风口连通,使得污物随气流经吸尘口、进风口进入尘盒中,经进风通道进入旋风通道,旋风通道中设有螺旋曲面,携带污物的气流在旋风通道内螺旋通行,气流中的污物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向旋风通道的边缘移动,从而实现尘盒对污物的分离作用。通过使旋风通道的底壁构成出风通道的顶壁的一部分,使得旋风通道和出风通道能够共用一个侧壁,进而使得从旋风锥到出风口一段的出风通道与旋风通道在纵向上层叠,空间更加紧凑,提升了尘盒的空间使用率,使得尘盒的结构更加紧凑,体积更小。同时,由于旋风通道内的气流和出风通道内的气流会朝着不同的方向冲击该侧壁,使得侧壁的两侧受到的气流冲击能够彼此抵消至少一部分,从而降低了气流给盒体带来的振动和噪音。进一步,通过使旋风通道的底壁在出风口所在平面上的投影位于出风口的内侧,使得出风通道的通流截面积大于旋风通道的通流截面积,进而使得气流在旋风通道内具有较高的流速,保证了尘气分离的效果,以及使得气流在出风通道具有较小的流速,降低了气流对出风通道侧壁的作用,从而降低了表面清洁装置的风噪,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2、通过使进风口的开口方向指向盒体的侧壁并且与出风口的开口方向之间的夹角取值范围为70°至110°,使得气流中的污物在获得足够大的旋转流速和离心力的前提下,还降低了旋风通道的长度,进而能够有效地降低尘盒的尺寸。
3、通过设置环形分隔件的方式,能够有效地利用尘盒内部空腔,从而降低尘盒的体积。
4、通过将旋风通道的底壁的顶部设置为平面,使得污物在旋风通道中螺旋上升到顶端时能够在该平面的作用下,在水平的方向运动到集尘腔中,出尘口位于旋风通道的底壁的外侧,能够方便旋风通道中的污物进入到集尘腔中,避免污物存留在旋风通道中。
5、通过将过流孔的最低端的高度设置成大于旋风通道的底壁的高度的形式,使得气流需经完整的旋风通道才可进入出风通道中,从而能够提高尘盒的尘气分离效果。
6、通过使沉槽的深度随着靠近进风口逐渐增加的方式,使得气流能够顺畅的经沉槽进入旋风通道,保证旋风通道的进风效果,降低风阻,同时降低风噪。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公开的部分实施例,附图中:
图1是本公开第一实施例中表面清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表面清洁装置的轴测装配示意图;
图3是图1中表面清洁装置的工作示意图;
图4是图1中表面清洁装置中的机体底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表面清洁装置中的吸尘电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中表面清洁装置中的尘盒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1中表面清洁装置中的尘盒的部分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1中表面清洁装置中的尘盒具有盖体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9是流经尘盒的气流的流向的示意图;
图10是尘盒中的出风通道设有过滤网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中表面清洁装置中的尘盒的部分内部结构的俯视图;
图12是图1中表面清洁装置中尘盒的进风口与出风口之间的角度示意图;
图13是本公开第二实施例中的旋风通道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把杆组件;
2、主机;21、机体;211、吸尘口;212、出气口;22、吸尘电机;221、电机;222、蜗壳风机;2221、轴向进口;2222、径向出口;23、滚刷组件;24、喷嘴;25、拖地组件;26、水泵;27、水箱;
3、尘盒;30、盒体;301、投影平面;31、进风口;32、进风通道;321、进风通道的顶壁;33、旋风通道;331、旋风通道的底壁;332、第一平面;34、旋风锥;341、过流孔;35、出风通道;36、出风口;37、环形分隔件;371、出尘口;38、盖体;39、集尘腔;40、过滤网;50、沉槽;
4、螺旋管;41、第二出尘口。
具体实施方式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下文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公开的优选实施例,并不表示本公开仅能通过该优选实施例实现,该优选实施例仅仅是用于解释本公开的技术原理,并非用于限制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基于本公开提供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所获得的其它所有实施例,仍应落入到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公开的描述中,术语“中心”、“上”、“下”、“顶部”“底部”、“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还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公开中,表面清洁装置包括机体、尘盒和吸尘电机,机体的底部设置有吸尘口,吸尘口、尘盒和吸尘电机依次流体连通;尘盒包括盒体和旋风锥,盒体与旋风锥之间形成有旋风通道,盒体的底壁设置有进风口、盒体的侧壁设置有出风口,盒体内设置有自进风口延伸至旋风通道内的进风通道,盒体内还设置有自旋风锥的尾端延伸至出风口的出风通道,旋风通道的底壁构成出风通道的顶壁的一部分;旋风通道的底壁在出风口所在平面上的投影位于出风口的内侧。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通过使吸尘口与尘盒的进风口连通,使得污物随气流经吸尘口、进风口进入尘盒中,经进风通道进入旋风通道,旋风通道中设有螺旋曲面,携带污物的气流在旋风通道内螺旋通行,气流中的污物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向旋风通道的边缘移动,从而实现尘盒对污物的分离作用。通过使旋风通道的底壁构成出风通道的顶壁的一部分,使得旋风通道和出风通道能够共用一个侧壁,进而使得从旋风锥到出风口一段的出风通道与旋风通道在纵向上层叠,空间更加紧凑,提升了尘盒的空间使用率,使得尘盒的结构更加紧凑,体积更小。同时,由于旋风通道内的气流和出风通道内的气流会朝着不同的方向冲击该侧壁,使得侧壁的两侧受到的气流冲击能够彼此抵消至少一部分,从而降低了气流给盒体带来的振动和噪音。进一步,通过使旋风通道的底壁在出风口所在平面上的投影位于出风口的内侧,使得出风通道的通流截面积大于旋风通道的通流截面积,进而使得气流在旋风通道内具有较高的流速,保证了尘气分离的效果,以及使得气流在出风通道具有较小的流速,降低了气流对出风通道侧壁的作用,从而降低了表面清洁装置的风噪,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所述的污物包括灰尘、碎纸屑、废液毛发、果皮等垃圾。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的表面清洁装置可以是带有把杆并且由用户手动操作的手持式清洁装置,例如手持式洗地机、手持式擦地机等;本公开的表面清洁装置还可以是具有驱动轮的清洁机器人,该清洁机器人能够根据自身存储的程序控制驱动轮行进,并控制清洁辊清洁地面。
下面参照附图并结合具体的实施例,来对本公开的表面清洁装置进行详细说明。
在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中:
如图1所示,表面清洁装置包括把杆组件1、主机2和尘盒3,尘盒3安装于主机2,把杆组件1与主机2连接。
使用表面清洁装置时,用户能够手持把杆组件1进行清洁操作,操控表面清洁装置的清洁方向,主机2与地面接触且主机2与尘盒3相配合,以对地面进行清洁。
如图2所示,主机2中包括机体21、吸尘电机22、喷嘴24、拖地组件25、水泵26、水箱27、起辅助吸尘作用的滚刷组件23。
参见图3,通过滚刷组件23和吸尘口211设置在表面清洁装置前部,拖地组件25设置在表面清洁装置后部的方式,有利于先吸起地面污物,后对地面进行拖地步骤,以实现更好的清洁效果。
如图4所示,机体21的底部设置有吸尘口211和出气口212,吸尘口211与尘盒3的进风口31(参见图6)连通。
如图5所示,吸尘电机22包括电机221和蜗壳风机222,电机221能够驱动蜗壳风机222转动,蜗壳风机222包括轴向进口2221和径向出口2222,轴向进口2221与尘盒3的出风口36(参见图6)对接到一起,径向出口2222指向机体21的底侧,径向出口2222与出气口212连通。
表面清洁装置工作时,滚刷组件23在图3所示示意图中逆时针旋转,由于滚刷组件23设置在吸尘口211的前部,滚刷组件23对底面清扫,从而滚刷组件23能够将污物输送到吸尘口211处,由于滚刷组件23的卷扬作用以及由于蜗壳风机222工作使得吸尘口211处产生负压,污物能够进入吸尘口211中。
参见图3、图4、图5和图6,吸尘口211、进风口31、出风口36、轴向进口2221、径向出口2222、出气口212依次连通形成气流通道,表面清洁装置工作时,电机221驱动蜗壳风机222转动,从而蜗壳风机222的轴向进口2221处形成负压,携带污物的气流经吸尘口211进入气流通道中,从而尘盒3能够将气体和污物进行分离,将气流中的污物留存在尘盒3中,分离完成的气流经出风口36排出,进入蜗壳风机222的轴向进口2221中,经径向出口2222、出气口212进入外界。
与吸尘步骤相配合,水泵26从水箱27中抽取清洁液体并通过喷嘴24将清洁液喷射在地面上,拖地组件25随之进行拖地操作(参见图3)。
如图6、图7、图8所示,尘盒3包括盒体30和旋风锥34,盒体30的内部设置有位于旋风锥34外侧的环形分隔件37,尘盒3还包括与盒体30相适配的盖体38,盖体38与环形分隔件37的顶端抵接,螺旋面、环形分隔件37的内壁、盖体38内壁、旋风锥34、盒体30的部分结构围成旋风通道33,盒体30的底壁设置有进风口31、盒体30的侧壁设置有出风口36,盒体30内设置有自进风口31延伸至旋风通道33内的进风通道32,旋风锥34的顶部设置有过流孔341,盒体30内还设置有自旋风锥34的尾端延伸至出风口36的出风通道35,旋风通道的底壁331构成出风通道35的顶壁的一部分;旋风通道的底壁331在出风口36所在平面上的投影位于出风口36的内侧。环形分隔件与盒体30之间形成有集尘腔39,环形分隔件上设置有连通集尘腔39与旋风通道33的出尘口371。其中,盖体38与环形分隔件37的顶端抵接,能够避免集尘腔39中的污物重新进入旋风通道33中,造成清洁效果下降的情况发生。
参见图6和图7,进风口31、进风通道32、旋风通道33、过流孔341、出风通道35、出风口36依次连通构成气流通道的一部分,参见图9,经吸尘口211、进风口31、进风通道32、进入旋风通道33的携带污物的气流,由于旋风通道33由螺旋面组成,表面清洁装置使用时,旋风通道33中的气流呈螺旋上升的趋势,气流流速较高,气流中的污物需要较大的向心力,而气流无法提供足够的作用力来满足污物对向心力的需求,故污物向远离旋风通道33轴线的方向做离心运动,从而运动到旋风通道33的边缘,并抵靠在环形分隔件37继续运动,经过环形分隔件37上的出尘口371处时,因为气流无法提供足够的向心力使得污物做向心运动,从而污物经出尘口371进入到集尘腔39中,继而尘盒3能够实现气流与污物的分离。
如图7所示,旋风通道的底壁331构成出风通道35的顶壁的一部分,旋风通道的底壁331在出风口36所在平面上的投影位于出风口36的内侧,从而气流由进风通道32经旋风锥34的过流孔341进入出风通道35的过程中,经旋风锥34上的过流孔341进入出风通道35的气流的前进方向与气流在旋风通道33中的前进方向相反,参见图9,在旋风通道33中原本向上运动的气流经过流孔341进入出风通道35后,气流方向变为向下,从而能够加强尘盒3对气流中的污物的分离效果。本公开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上文为描述气流方向所使用的“上”、“下”仅仅是为了更好的说明本公开,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不当限定。
参见图7,通过使旋风通道的底壁331在出风口36所在平面上的投影位于出风口36的内侧,使得出风通道35的通流截面积大于旋风通道33的通流截面积,进而使得气流在旋风通道33内具有较高的流速,保证了尘气分离的效果,以及使得气流在出风通道35具有较小的流速,降低了气流对出风通道35的侧壁的作用,从而降低了表面清洁装置的风噪,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参见图7,优选地,通过将过流孔341的最低端的高度设置为大于旋风通道的底壁331的高度的方式,旋风通道33中的气流需要经过完整的旋风通道33才可经过流孔341进入出风通道35中,进而气流中的污物拥有充分的时间通过离心运动的方式运动到旋风通道33的边缘,以经出尘口371进入到集尘腔39中,从而能够提高尘盒的尘气分离效果。
参见图10,优选地,在尘盒3的出风通道35内设置过滤网40。
参见图3和图9,经吸尘口211进入的气流,在经过旋风通道33的分离作用后,气流中仍然可能具有少数的污物,通过在尘盒3的出风通道35内设置过滤网40的方式,能够有效的避免尘盒3中的污物经出风通道35进入蜗壳风机222,进而进入外界中的情况,避免二次污染,影响清洁效果的情况发生。
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为实现上述过滤网40的功能,所能采用的方法不仅仅是使用过滤网40这一种方法,还可以是其他方法,例如使用过滤布,在此不再赘述。
参见图11,旋风通道的底壁331的顶部设置为平面;并且在环形分隔件37的圆周方向上,出尘口371位于旋风通道的底壁331的外侧。为更好的说明旋风通道的底壁331的顶部设置的平面,将该平面命名为第一平面332。
在表面清洁装置使用过程中,裹挟污物的气流在流经旋风通道33时,由于气流在旋风通道33中呈螺旋上升的状态(参见图9),气流中的污物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经出尘口371进入环形分隔件37与盒体30围成的集尘腔39中,通过设置第一平面332的方式,且出尘口371位于旋风通道的底壁331的外侧,污物需要经过第一平面332才可经出尘口371进入集尘腔39中,由于旋风通道33底壁的螺旋升角在第一平面332处发生变化,旋风通道33中的污物在此处形成抛射效果,从而降低了污物与旋风通道33底壁之间的摩擦力,从而污物能够更加容易的进入到集尘腔39中,避免污物在旋风通道33中堆积,提高尘盒3对气流中的污物的分离效果。
如图12所示,盒体30的底壁上还设有与吸尘口211对接的沉槽50,进风口31形成在沉槽50的侧壁上,沉槽50的深度随着靠近进风口31逐渐增加,并且沉槽50的宽度随着靠近进风口31逐渐减少。
经吸尘口211进入的气流,由于沉槽50的宽度随着靠近进风口31逐渐减小,沉槽50的通流截面积逐渐减小,气流流速逐渐增加,气流经进风口31进入进风通道32中的流速逐渐增大,吸尘口211处的气流对污物的裹挟能力加强,从而增强表面清洁装置的清洁效果。进风口31形成在沉槽50的侧壁上,沉槽50的深度随着靠近进风口31逐渐增加,从而气流能够更加顺畅的经进风通道32进入旋风通道33,从而能够降低表面清洁装置的风噪。
参见图12,将进风口31的开口方向指向盒体30的侧壁,并且与出风口36的开口方向之间的夹角取值范围为70°至110°。
上文中所述的进风口31于出风口36之间的夹角范围是将进风口31、出风口36投影到尘盒3底端(相对于表面清洁装置处于工作状态而言)所在平面而言,为更好的描述尘盒3底端所在平面,将该平面命名为投影平面301。进风口31与出风口36在投影平面301上的投影之间的夹角的取值范围为70°至110°,即图12中所示的a的范围为70°至110°,使得气流在尘盒3中的流动更加的流畅,从而降低风噪,同时还能够降低旋风通道的长度,进而能够有效地降低尘盒的尺寸。上文所述的尘盒3“底端”仅仅是为了更好的说明本公开,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不当限定。
本公开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旋风通道的底壁331所在螺旋线的螺距是盒体30高度的2/5-3/5。
通过旋风通道的底壁331所在螺旋线的螺距是盒体30高度的2/5-3/5的方式,旋风通道的底壁331所在的螺旋线的圈数少,保证旋风通道33的分离效果的同时,使得旋风通道33的路径长度较短,从而进入旋风通道33的气流能够较快且顺畅的排出尘盒3,携带污物的气流经过旋风通道33时,受到的阻力较小,气流能够更加顺畅的通过旋风通道33,从而能够降低风噪。
参见图7和图11,进风通道的顶壁321的螺旋升角大于旋风通道的底壁331的螺旋升角,吸尘口211设于机体21的底部,从而气流从机体21的底部向上运动,进风通道的顶壁321的螺旋升角较大,从而经吸尘口211进入的气流更加容易的进入进风通道32,使得经吸尘口211进入的气流顺畅地进入到旋风通道32中,且由于气流流量大,能够增加气流中的污物于旋风通道的底壁331之间的摩擦力,从而污物能够从气流中分离,当污物运动到出尘口371位置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进入集尘腔39中。进风通道的顶壁321的螺旋升角大于旋风通道的底壁331的螺旋升角,使得进风通道32中的气流能够更为顺畅的进入旋风通道33中,从而降低风噪,同时能够加快旋风通道33中的空气流速。
如图8所示,尘盒3的盖体38的一端与盒体30铰接,另一端通过卡扣与盒体30卡接,从而当集尘腔39中的污物占用的集尘腔39的空间过大,影响尘盒3对污物的分离效果时,能够打开尘盒3内部空腔,对尘盒3内部空腔进行清理,从而保证尘盒3的尘气分离效果。
进一步地,通过将尘盒3与机体21可拆卸连接的方式,能够在对尘盒3进行清理时,仅拆卸尘盒3就可对尘盒3进行清理。本公开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尘盒3与机体21之间的可拆卸方式,可以使用卡接、螺钉紧固等方式实现,在此不再赘述。
第一实施例公布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的降低风噪,从而尽可能的降低表面清洁装置使用时产生的噪音,同时能够提高尘盒对气流中的污物的分离效果。
本公开的第二实施例:
如图13所示,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相比,第二实施例中的旋风通道33由螺旋管4的管壁围成,螺旋管4上的第二出尘口41与环形分隔件37上的出尘口371连通,从而螺旋管4中经过的气流中的污物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经第二出尘口41、出尘口371进入集尘腔39中。旋风通道33直接由螺旋管4内部空腔形成,从而能够保证旋风通道33的密封效果,从而避免旋风通道33发生泄漏,产生风噪的情况,同时能够减少旋风通道33的组成零件之间的振动,从而减少噪音。
本公开的第三实施例:
虽然图中并未示出,但是与第一实施例相比,本实施例中的集尘腔39由其他构件形成,本公开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为方便描述方案,将该构件命名为收集盒。
具体地,收集盒设于环形分隔件37的外壁、盒体30的内壁以及盖体38的内壁围成的空腔之中,收集盒内部空腔为集尘腔39,收集盒上设有与集尘腔39连通的连接孔,旋风通道通过出尘口、连接孔与集尘腔39连通,从而污物能够经出尘口、连接孔进入收集盒中的集尘腔39中。
本公开的第四实施例:
虽然图中并未示出,但是与第一实施例相比,本实施例中的集尘腔由其他构件形成并设于尘盒3的外部,为方便描述方案,将该构件命名为污物箱,污物箱内部空腔为集尘腔。
本公开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污物箱设于尘盒3的外部,污物箱设有与其内部空腔连通的进污孔,旋风通道33由螺旋面、环形分隔件37的内壁、盖体38内壁、旋风锥34、盒体30的部分结构围成,环形分隔件37的侧壁与盒体30的内壁抵接,盒体30的侧壁设有出污孔,出尘口371、出污孔、进污孔依次连通形成出污通道,从而旋风通道33分离出的污物经过出污通道进入到污物箱中的集尘腔中,从而能够避免尘盒频繁的打开或者关闭致使尘盒密封效果下降的情况,避免由于尘盒的密封问题造成漏气,进而产生噪音的情况。
至此,已经结合前文的多个实施例描述了本公开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这些具体实施例。在不偏离本公开技术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上述各个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拆分和组合,也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凡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和/或技术原理之内所做的任何更改、等同替换、改进等都将落入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表面清洁装置,包括机体、尘盒和吸尘电机,所述机体的底部设置有吸尘口,所述吸尘口、所述尘盒和所述吸尘电机依次流体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尘盒包括盒体和旋风锥,所述盒体与所述旋风锥之间形成有旋风通道,所述盒体的底壁设置有进风口、所述盒体的侧壁设置有出风口,
所述盒体内设置有自所述进风口延伸至所述旋风通道内的进风通道,所述盒体内还设置有自所述旋风锥的尾端延伸至所述出风口的出风通道,所述旋风通道的底壁构成所述出风通道的顶壁的一部分,并且所述出风通道的通流截面积大于所述旋风通道的通流截面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面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风通道的底壁在所述出风口所在平面上的投影位于所述出风口的内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面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的开口方向指向所述盒体的侧壁并且与所述出风口的开口方向之间的夹角取值范围为70°至110°;并且/或者,
所述旋风通道的底壁所在螺旋线的螺距是所述盒体高度的2/5-3/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面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的内部设置有位于所述旋风锥外侧的环形分隔件,所述旋风通道形成在所述环形分隔件与所述旋风锥之间,
所述环形分隔件与所述盒体之间形成有集尘腔,
所述环形分隔件上设置有连通所述集尘腔与所述旋风通道的出尘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表面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风通道的底壁的顶部设置为平面;并且/或者,
在所述环形分隔件的圆周方向上,所述出尘口位于所述旋风通道的底壁的外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表面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尘盒还包括与所述盒体相适配的盖体,所述盖体与所述环形分隔件的顶端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面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风锥的顶部设置有过流孔,所述过流孔的最低端的高度大于所述旋风通道的底壁的高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面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通道的顶壁的螺旋升角大于所述旋风通道的底壁的螺旋升角。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表面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的底壁上还设有与所述吸尘口对接的沉槽,所述进风口形成在所述沉槽的侧壁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表面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尘电机包括驱动连接的电机和蜗壳风机,所述蜗壳风机包括轴向进口和径向出口,所述轴向进口与所述尘盒的所述出风口对接到一起,所述径向出口指向所述机体的底侧;并且/或者,
所述尘盒还包括安装到所述出风通道内的过滤件。
CN202120635579.4U 2021-03-29 2021-03-29 一种表面清洁装置 Active CN2181651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35579.4U CN218165140U (zh) 2021-03-29 2021-03-29 一种表面清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35579.4U CN218165140U (zh) 2021-03-29 2021-03-29 一种表面清洁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165140U true CN218165140U (zh) 2022-12-30

Family

ID=846057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635579.4U Active CN218165140U (zh) 2021-03-29 2021-03-29 一种表面清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16514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546994B2 (ja) 真空掃除機用集塵装置
KR100565341B1 (ko) 사이클론 청소기의 먼지 분리 장치
JP6469889B2 (ja) 真空掃除機用集塵装置
KR20170124879A (ko) 진공 청소기
KR101822944B1 (ko) 진공 청소기
EP2540206B1 (en) Dust separating/dust collecting container and electric cleaner
JP5174774B2 (ja) 電気掃除機
KR101379054B1 (ko) 집진 장치 및 진공 청소기
JP5439301B2 (ja) 電気掃除機
KR20060128387A (ko) 진공청소기
CN218165140U (zh) 一种表面清洁装置
KR100546625B1 (ko) 청소기의 집진장치
JP5378311B2 (ja) 電気掃除機
CN205548457U (zh) 手持旋风式吸尘装置
JP5439292B2 (ja) 電気掃除機
CN2638646Y (zh) 吸尘器的高效的节能的旋风水过滤装置
CN101732001A (zh) 一种吸尘器集尘桶
JP5393575B2 (ja) 電気掃除機
CN217429915U (zh) 清洁装置
CN220275520U (zh) 一种过滤组件、吸尘器和清洁套装
CN217852707U (zh) 旋风分离器及表面清洁装置
KR100577275B1 (ko) 진공청소기
KR100546624B1 (ko) 청소기의 집진장치
KR100672474B1 (ko) 진공청소기
KR100577277B1 (ko) 진공청소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