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29915U - 清洁装置 - Google Patents

清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429915U
CN217429915U CN202123449163.2U CN202123449163U CN217429915U CN 217429915 U CN217429915 U CN 217429915U CN 202123449163 U CN202123449163 U CN 202123449163U CN 217429915 U CN217429915 U CN 2174299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rbage box
air
box
sewage
sepa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44916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峻彬
林伟劲
王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njing Intelligent Innovation Shenzhen Co ltd
Yunjing Intelligent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njing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Dongguan Co Ltd
Yunjing Intelligent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njing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Dongguan Co Ltd, Yunjing Intelligent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njing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Donggu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44916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4299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4299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42991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清洁装置,清洁装置包括壳体、垃圾盒、分离管以及气体抽吸件,壳体开设有吸污口;垃圾盒的一端为盲端,另一端为开口端;垃圾盒的开口端朝向壳体的侧面设置,且垃圾盒可拆卸地设于壳体内,垃圾盒靠近壳体底部的一侧设有收集孔和污水聚集槽;收集孔和吸污口连通;分离管中空设置;分离管第一端为盲端,第二端包括出风口;分离管的第二端与垃圾盒的开口端套接,且分离管套设于垃圾盒内;分离管的侧壁上开设有进风口;气体抽吸件与出风口连通,所述气体抽吸件工作时气体能够在所述垃圾盒内形成气旋。本实用新型的清洁装置的气体抽吸件将脏污吸入垃圾盒内,分离管将气和固液分离,污水聚集槽收集污水,使得脏污固液分离,容易清理。

Description

清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清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清洁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需要快速地进行地面清洁,作为清洁帮手,洗地机、机器人等清洁装置可以帮助人们清洁地面等待清洁表面。目前,现有的清洁装置的清洁件摩擦地面,然后并将工作过程中产生的脏污(污水、固体垃圾等)聚集到垃圾盒中,然而,垃圾盒中的脏污不易清理,使得人们需要花更多的时间清理垃圾盒,且清理过程中体验并不好。
鉴于上述的缺陷,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清洁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清洁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清洁装置的垃圾盒中装入的垃圾难以清理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清洁装置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开设有吸污口;
垃圾盒,所述垃圾盒的一端为盲端,另一端为开口端;所述垃圾盒的开口端朝向所述壳体的侧面设置,且所述垃圾盒可拆卸地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垃圾盒靠近所述壳体底部的一侧设有收集孔和污水聚集槽;所述收集孔和所述吸污口连通;
分离管,所述分离管中空设置;所述分离管第一端为盲端,第二端包括出风口;所述分离管的第二端与所述垃圾盒的开口端套接,且所述分离管套设于所述垃圾盒内;所述分离管的侧壁上开设有进风口;
气体抽吸件,所述气体抽吸件与所述出风口连通,所述气体抽吸件工作时能够在所述壳体内形成气旋。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收集孔和所述进风口错位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进风口开设于所述分离管的远离所述收集孔的一端,且靠近所述分离管的盲端;
和/或,
所述收集孔为斜孔。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分离管的外周环绕设置有第一导风板,所述第一导风板呈螺旋结构。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风板将所述分离管的进风口与所述收集孔隔开。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风板的外周与所述垃圾盒的内侧壁抵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分离管的外周环绕设置有第二导风板,所述第二导风板位于所述第一导风板背离所述出风口的一侧,所述第二导风板为锥形结构,所述第二导风板的小端与所述分离管的外周连接,大端位于所述小端远离所述第一导风板的一侧,且所述大端与所述垃圾盒的内侧壁之间具有间隙。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分离管的盲端为锥头,所述锥头的外周尺寸向远离所述出风口的方向逐渐减小。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分离管的盲端与所述垃圾盒的盲端抵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污水聚集槽设置在所述垃圾盒靠近盲端的一侧;所述垃圾盒内设有沿所述垃圾盒的轴向延伸设置的止旋板,所述止旋板立设于所述污水聚集槽上。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进风口开设于所述分离管面向所述收集孔的一侧;
和/或,所述进风口处盖设有第一过滤件;
和/或,所述污水聚集槽的槽口处盖设有第二过滤件。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清洁装置还包括污水箱和液体动力源,所述污水聚集槽与所述污水箱连通,所述液体动力源用于将所述污水聚集槽内的污水输送至所述污水箱中。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外壁为弧形;且所述壳体具有安装槽和第一卡扣,并设有交叉布置的两个摆臂,所述摆臂包覆在所述垃圾盒的外周;所述摆臂的第一端通过扭簧固定安装在所述安装槽底部,第二端与所述垃圾盒的外周滑动接触,所述垃圾盒上设有第二卡扣,所述第一卡扣与所述第二卡扣卡接将所述垃圾盒抵接于所述安装槽内。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摆臂的第二端设有与所述垃圾盒的外侧壁滚动接触的滚轮。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清洁装置包括壳体、垃圾盒、分离管以及气体抽吸件,壳体开设有吸污口,垃圾盒的一端为盲端,另一端为开口端,垃圾盒的开口端朝向壳体的侧面设置,且垃圾盒可拆卸地设于壳体内,垃圾盒靠近壳体底部的一侧设有收集孔和污水聚集槽,收集孔和吸污口连通;分离管中空设置且中空管的第一端为盲端,第二端为出风口,分离管的第二端与所述垃圾盒的开口端套接,且分离管套设于所述垃圾盒内,分离管的侧壁上开设有进风口;气体抽吸件与出风口连通,所述气体抽吸件工作时能够在所述壳体内形成气旋。当需要将吸污口处的脏污吸入垃圾盒内,气体抽吸件工作,气体依次通过吸污口、收集孔、分离管的进风口以及出风口,使得进入收集孔的气体在垃圾盒内形成气旋,气旋带动收集孔处的脏污进入垃圾盒内并且旋转起来,因此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气旋带动垃圾盒内的固体和液体在垃圾盒内绕分离管外周旋转,而气体进入进风口从分离管的管道经过出风口排出,从而使得气体和脏污进行分离,脏污中的污水流到污水聚集槽内,从而达到脏污的固液分离。本实用新型的清洁装置通过在清洁装置壳体内设置横向安装的垃圾盒,气体抽吸件将吸污口处的脏污吸入垃圾盒内,通过分离管进行气体和脏污的分离,并通过污水聚集槽收集垃圾盒内的脏污中的污水,使得脏污固液分离,从而使得垃圾盒对脏污进行了固液气三态分离,便于用户对垃圾的清理。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清洁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分离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清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清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中清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 壳体 23 止旋板
11 安装槽 3 分离管
12 摆臂 31 进风口
121 扭簧 311 第一过滤件
122 滚轮 32 第一导风板
2 垃圾盒 33 第二导风板
21 收集孔 34 锥头
22 污水聚集槽 4 气体抽吸件
221 第二过滤件 5 污水箱
13 吸污口 6 滚筒
14 第一卡扣 24 第二卡扣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清洁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清洁装置的垃圾盒中装入的垃圾难以清理的问题。
请结合参照图1和图4,清洁装置包括壳体1、垃圾盒2、分离管3以及气体抽吸件4,壳体1开设有吸污口13,垃圾盒的一端为盲端,另一端为开口端;垃圾盒2的开口端朝向壳体1的侧面设置,且垃圾盒2可拆卸地设于壳体1内,垃圾盒2靠近壳体1底部的一侧设有收集孔21和污水聚集槽22;收集孔21和吸污口13连通;分离管3中空设置,分离管3第一端为盲端,第二端包括出风口;分离管3的第二端与垃圾盒2的开口端套接,且分离管3套设于垃圾盒2内;分离管3的侧壁上开设有进风口;气体抽吸件4与出风口连通,所述气体抽吸件工作时气体能够在所述垃圾盒内形成气旋。
本实用新型的清洁装置包括壳体1、垃圾盒2、分离管3以及气体抽吸件4,壳体1上设有吸污口13,垃圾盒2的横截面为圆形,该圆形具体为和圆近似的类圆形或圆形等,以使得垃圾盒整体为圆柱体或近似圆柱的形状。垃圾盒的一端为盲端,另一端为开口端;垃圾盒2的开口端朝向壳体1的侧面设置,垃圾盒2可拆卸地设于壳体1内,垃圾盒2靠近壳体1底部的一侧设有收集孔21和污水聚集槽22;分离管3中空设置,且分离管的第一端为盲端,第二端开设有出风口,分离管3套设于垃圾盒2内,且分离管3的第二端与垃圾盒2的开口端套接,分离管3的侧壁上开设有进风口31,气体抽吸件4与出风口连通,当需要将收集孔21处的垃圾吸入垃圾盒2内,气体抽吸件4工作,并依次通过吸污口13、收集孔21、分离管3的进风口31以及出风口,使得进入收集孔21处的气体在垃圾盒2内形成气旋,气旋带动收集孔21处的脏污进入垃圾盒2内,并且旋转起来,因此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垃圾盒2内的固体和液体在垃圾盒2内绕分离管3外周旋转,而气体进入进风口31从分离管3的管道经过出风口排出,从而使得气体和脏污进行分离,脏污中的污水流到污水聚集槽22内,从而达到脏污的固液分离。本实用新型清洁装置通过在壳体内设置的横向安装气旋分离的垃圾盒2,气体抽吸件4将吸污口13处的脏污吸入垃圾盒2内,通过分离管3进行气体和脏污的分离,并通过污水聚集槽22收集垃圾盒2内的脏污中的污水,使得脏污固液分离,从而使得垃圾盒2对脏污进行固液气三态分离,便于用户对垃圾的清理。清理垃圾时,可将垃圾盒2从壳体1内取出,再将分离管3从垃圾盒2内取出,再将垃圾盒2内的垃圾倒出。
另外,请结合图5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清洁装置还包括滚筒6,吸污口13可与滚筒6对应,滚筒6清理地面,并将地面上的脏污(包括污水和固液混合物)甩至吸污口13处,同时借助于抽吸件4的作用,将脏污从吸污口13吸到收集孔21,然后再进入到垃圾盒2中进行气旋分离。
其中,在一实施例中,收集孔21和进风口31错位设置,收集孔21与进风口31沿着垃圾盒2的径向错位设置,或者沿着垃圾盒2的轴向错位设置,从而使得从收集孔21到进风口31之间的气流通道呈非直线布置,便于气旋的产生。
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进风口31开设于分离管3的远离收集孔21的一端,且靠近分离管3的盲端。为了避免收集孔21处的脏污直接进入进风口31,进风口31远离收集孔21,而且,进风口31靠近分离管3的盲端,从而使得收集孔21处的脏污能够沿着分离管3的外周沿其轴向运动,将脏污带到分离管3的盲端,即垃圾盒2的盲端内侧。
在另一实施例中,收集孔21为斜孔。为了使得收集孔21与进风口31错位设置,收集孔21的孔壁与垃圾盒2的内侧壁之间呈非垂直状态,从而可避免气体及及脏污直接从收集孔21到达进风口31。
进一步地,请结合图2所示,分离管3的外周环绕设置有第一导风板32,第一导风板32呈螺旋结构。第一导风板32螺旋缠绕在分离管3的外周壁,第一导风板32不仅可以对气流产生引导,有助气流能形成气旋,而且还可以使得脏污沿着第一导风板32螺旋运动,并由收集孔21向分离管3的远离出风口的方向运动,从而可有效避免污水回流至收集孔21。
其中,请结合图1和图2所示,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导风板32将分离管3的进风口31与收集孔21隔开。第一导风板32将分离管3的进风口31与收集孔21隔开,使得从收集孔21处的脏污随着气旋沿着第一导风板32吹至远离进风口31,有利于收集孔21处气流的产生,使得收集孔21处的气压更大,便于脏污的收集。
进一步地,第一导风板32的外周与垃圾盒2的内侧壁抵接。本实施例中,在第一导风板32的内周与分离管3外侧壁连接,外周与垃圾盒2的内侧壁抵接,从而使得垃圾只能沿着第一导风板32旋转,使得更容易形成气旋,可有效防止垃圾穿过第一导风板32与垃圾盒2的内侧壁之间而倒回收集孔21处。
进一步地,为了使得气流速度更快,分离管3的外周环绕设置有第二导风板33,第二导风板33位于第一导风板32背离出风口的一侧,第二导风板33为锥形结构,第二导风板33的小端与分离管3的外周连接,大端位于小端远离第一导风板32的一侧,且大端与垃圾盒2的内侧壁之间具有间隙。在工作过程中,脏污沿着第一导风板32向靠近第二导风板33的方向螺旋运动,且由于第二导风板33的存在使得气流的流动速度能够增大,便于垃圾的汇集,且由于第二导风板33与垃圾盒2的内侧壁之间具有间隙,可便于垃圾通过。
另外,在一种实施例中,分离管3的盲端为锥头34,锥头34的外周尺寸向远离出风口的方向逐渐减小。气旋由收集孔21处到达锥头34处时,通过增大气流的截面积,使得风速逐渐降下,利于垃圾沉降。
进一步地,分离管3的盲端与垃圾盒2的盲端抵接。为了使得垃圾盒2内的脏污不卡在分离管3的盲端与垃圾盒2的盲端之间,且有效利用垃圾盒2的体积。
其中,请结合图1所示,污水聚集槽22设置在垃圾盒2靠近其盲端的一侧;垃圾盒2内设有沿垃圾盒2的轴向延伸设置的止旋板23,止旋板23立设于污水聚集槽22上,止旋板23的数量可以为2个分别位于垃圾盒2的轴线的两侧。本实施例中,当脏污由气旋带到锥头34侧向时,锥头34侧方的止旋板23阻挡垃圾旋转,使得脏污沿其落下,污水可沿着止旋板23滴入污水聚集槽22。
进一步地,为了实现多种功能,在一实施例中,进风口31开设于分离管3面向收集孔21的一侧,即,进风口31开设在分离管3的底部,可避免附着于垃圾盒2内壁上的污水、垃圾等进入进风口31而阻挡进风或造成堵塞的问题;在另一实施例中,进风口31处盖设有第一过滤件221,第一过滤件221对进入的气流进行过滤,可有效抵挡垃圾进入分离管3的内部风道中。另外,污水聚集槽22的槽口处盖设第二过滤件311,污水通过第二过滤件311进入污水聚集槽22,固体垃圾被第二过滤件311阻挡在污水聚集槽22外。
另外,请结合图5所示,在上述的实施例中,清洁装置还包括污水箱5和液体动力源,污水聚集槽22与污水箱5连通,液体动力源用于将污水聚集槽22内的污水输送至污水箱5中。污水聚集槽22内的污水可聚集到污水箱5中,从而使得清洁装置能够一次分离更多的垃圾,同时,污水聚集槽22内的污水能够快速收集到达污水箱5中,提高清洁装置的固液分离效率,液体动力源可以采用污水泵、抽吸泵或者真空泵等。而且,在一实施例中,污水箱5采用密封盖进行全封闭,将所有污水存储在污水箱5中,可以保证垃圾盒2中的污水不容易产生回流至收集孔21。
另外,请结合图4和图5所示,壳体1具有安装槽11和第一卡扣14,并设有交叉布置的两个摆臂12,摆臂12的第一端固定安装在安装槽11底部,摆臂12包覆在垃圾盒2的外周,摆臂12的第二端滑动设置在所述垃圾盒的外侧,垃圾盒2上设有第二卡扣24,第一卡扣14和第二卡扣24卡接并将垃圾盒2抵接于安装槽11内。垃圾盒2可拆卸地安装在安装槽11内,从而便于清理垃圾盒2内的垃圾,在一实施例中,安装槽11的槽口向上,方便抽取垃圾盒2,使得抽取垃圾盒2更省力。壳体1上设有交叉布置的两个摆臂12,垃圾盒2安装在安装槽11内,第一卡扣14与第二卡扣24卡接,使得两个摆臂12均对垃圾盒2的外壁进行抵接,使得垃圾盒2抵接于安装槽11内,从而使得垃圾盒2能够牢靠固定在安装盒内。需要取出垃圾盒2时,通过分离第一卡扣14与第二卡扣24,垃圾盒2通过摆臂12的挤压,能够相对于壳体1向上移动,从而使得垃圾盒2的取出更方便。
其中,在一实施例中,摆臂12的第一端具有与壳体1连接的扭簧121。当需要将垃圾盒2从安装盒中取出时,解开卡扣,在扭簧121的作用下,两个摆臂12均对垃圾盒进行挤压使得,垃圾盒2即可相对壳体1向上移动,从而便于从安装盒内取出。
在另一实施例中,摆臂12的第二端设有与垃圾盒2的外侧壁滚动接触的滚轮122。为了减小摆臂12与垃圾盒2之间的摩擦力,可通过将摆臂12的第二端即自由端设置滚轮122,通过滚轮122与垃圾盒2的外壁滚动接触,当垃圾盒2从安装盒内拔出或插入安装盒内时,垃圾盒2与滚轮122滚动接触,从而使得拔出或出入垃圾盒2更省力、更轻松。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4)

1.一种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开设有吸污口;
垃圾盒,所述垃圾盒的一端为盲端,另一端为开口端;所述垃圾盒的开口端朝向所述壳体的侧面设置,且所述垃圾盒可拆卸地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垃圾盒靠近所述壳体底部的一侧设有收集孔和污水聚集槽;所述收集孔和所述吸污口连通;
分离管,所述分离管中空设置;所述分离管第一端为盲端,第二端包括出风口;所述分离管的第二端与所述垃圾盒的开口端套接,且所述分离管套设于所述垃圾盒内;所述分离管的侧壁上开设有进风口;
气体抽吸件,所述气体抽吸件与所述出风口连通,所述气体抽吸件工作时气体能够在所述垃圾盒内形成气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孔和所述进风口错位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开设于所述分离管的远离所述收集孔的一端,且靠近所述分离管的盲端;
和/或,
所述收集孔为斜孔。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管的外周环绕设置有第一导风板,所述第一导风板呈螺旋结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风板将所述分离管的进风口与所述收集孔隔开。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风板的外周与所述垃圾盒的内侧壁抵接。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管的外周环绕设置有第二导风板,所述第二导风板位于所述第一导风板背离所述出风口的一侧,所述第二导风板为锥形结构,所述第二导风板的小端与所述分离管的外周连接,大端位于所述小端远离所述第一导风板的一侧,且所述大端与所述垃圾盒的内侧壁之间具有间隙。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管的盲端为锥头,所述锥头的外周尺寸向远离所述出风口的方向逐渐减小。
9.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管的盲端与所述垃圾盒的盲端抵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聚集槽设置在所述垃圾盒靠近其盲端的一侧;所述垃圾盒内设有沿所述垃圾盒的轴向延伸设置的止旋板,所述止旋板立设于所述污水聚集槽上。
11.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开设于所述分离管面向所述收集孔的一侧;
和/或,所述进风口处盖设有第一过滤件;
和/或,所述污水聚集槽的槽口处盖设有第二过滤件。
12.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装置还包括污水箱和液体动力源,所述污水聚集槽与所述污水箱连通,所述液体动力源用于将所述污水聚集槽内的污水输送至所述污水箱中。
13.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外壁为弧形;且所述壳体具有安装槽和第一卡扣,并设有交叉布置的两个摆臂,所述摆臂包覆在所述垃圾盒的外周;所述摆臂的第一端通过扭簧固定安装在所述安装槽底部,第二端与所述垃圾盒的外周滑动接触,所述垃圾盒上设有第二卡扣,所述第一卡扣与所述第二卡扣卡接将所述垃圾盒抵接于所述安装槽内。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摆臂的第二端设有与所述垃圾盒的外侧壁滚动接触的滚轮。
CN202123449163.2U 2021-12-31 2021-12-31 清洁装置 Active CN2174299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449163.2U CN217429915U (zh) 2021-12-31 2021-12-31 清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449163.2U CN217429915U (zh) 2021-12-31 2021-12-31 清洁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29915U true CN217429915U (zh) 2022-09-16

Family

ID=832124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449163.2U Active CN217429915U (zh) 2021-12-31 2021-12-31 清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42991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30495B (zh) 旋流式通用真空装置
KR100612204B1 (ko) 멀티 사이클론 집진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한 진공청소기
KR100623915B1 (ko) 먼지 분리장치
US20060042206A1 (en) Compact cyclonic separation device
CN104665707B (zh) 吸尘器尘杯
CN109480694A (zh) 灰尘分离装置及吸尘器
CN100360071C (zh) 旋风式灰尘分离器与电动真空吸尘器
CN101991390A (zh) 内置螺旋式旋风分离装置
CN111227711A (zh) 集尘桶组件以及吸尘器
CN217429915U (zh) 清洁装置
CN113426590A (zh) 具有多段涡管组合的分类式旋风收尘装置及其实施方法
KR100546625B1 (ko) 청소기의 집진장치
TWM510786U (zh) 高效油霧回收機
JP6972479B2 (ja) 電気掃除機用の分離システム、および分離システムを備える電気掃除機
CN207520098U (zh) 集尘装置及吸尘器
CN210408272U (zh) 一种吸尘器
KR100364701B1 (ko) 진공청소기용 다중 싸이클론 집진장치
CN211559934U (zh) 主动旋风式滤尘杯及吸尘器
CN212140328U (zh) 一种应用于吸尘器尘杯的尘气分离装置及吸尘器
CN113273924A (zh) 一种垃圾分离器和真空吸尘器
CN219289341U (zh) 一种吸尘器用尘杯过滤系统
CN219250037U (zh) 旋风分离组件及清洁设备
KR100628131B1 (ko) 다중 싸이클론 집진장치
CN218165140U (zh) 一种表面清洁装置
CN217659547U (zh) 强化灰尘团聚的旋风锥组件和吸尘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8000, Building 1, Yunzhongcheng A2901, Wanke Yuncheng Phase 6, Dashi Er Road, Xili Community, Xi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Yunjing Intelligent Innovation (Shenzhen) Co.,Ltd.

Patentee after: Yunjing intelligent (Shenzhen) Co.,Ltd.

Address before: 523808 building 7, No. 4, Xingye Road, Songshanhu Park,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YUNJING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DONGGUAN) Co.,Ltd.

Patentee before: Yunjing intelligent (Shenzhen)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