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164979U - 一种烤盘及使用其的空气炸锅 - Google Patents

一种烤盘及使用其的空气炸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164979U
CN218164979U CN202221972754.XU CN202221972754U CN218164979U CN 218164979 U CN218164979 U CN 218164979U CN 202221972754 U CN202221972754 U CN 202221972754U CN 218164979 U CN218164979 U CN 2181649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rrounding edge
deformation
handle
baking tray
ed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972754.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泽春
周凯
楼伟
陈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oyou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oyou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972754.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1649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1649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16497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烤盘及使用其的空气炸锅。现有烤盘存在提拿困难的情况。本实用新型包括盘体以及设置在盘体周缘的围边,所述围边上设有形变区,使用时,所述围边径向受压并挤压所述形变区,以使处于收纳状态的形变区通过向内隆起切换至具有提手的提拿状态。在烤盘的围边上设置形变区,处于收纳状态的形变区可在挤压受力后切换为具有提手的提拿状态,方便使用者通过提手提拿取放烤盘,有效防止使用者在提拿烤盘时发生与锅体内侧壁接触并烫伤的情况,提升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烤盘及使用其的空气炸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烤盘及使用其的空气炸锅。
背景技术
现有空气炸锅包括内设烹饪腔和热风组件的壳体,所述烹饪腔内设有带烤盘的锅体,烤盘包括盘体以及设置在盘体周缘的围边,在使用时,围边顶缘会因与锅体内侧壁贴合而增加使用者提拿烤盘的难度,影响使用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烤盘及使用其的空气炸锅,在烤盘上设置可受力变形为提手的形变区,既方便烤盘收纳保存,还方便使用者提拿烤盘,提升使用体验。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方式实现:一种烤盘,包括盘体以及设置在盘体周缘的围边,所述围边上设有形变区,使用时,所述围边径向受压并挤压所述形变区,以使处于收纳状态的形变区通过向内隆起切换至具有提手的提拿状态。在烤盘的围边上设置形变区,处于收纳状态的形变区可在挤压受力后切换为具有提手的提拿状态,方便使用者通过提手提拿取放烤盘,有效防止使用者在提拿烤盘时发生与锅体内侧壁接触并烫伤的情况,提升使用体验。
作为优选,所述围边上设有形变组件,围边受力缩径时,形变组件引导形变区由收纳状态向提拿状态切换。形变区受力挤压并在形变组件的引导下形成提手,既方便形变区切换,还具有简单的结构,方便加工和生产。
作为优选,所述形变区为两个,且对称地设置在所述围边上。通过设置两个形变区来形变获得两个提手,方便使用者通过双手平稳提拿所述烤盘。
作为优选,所述盘体周缘通过向上延伸形成所述围边,所述围边呈上大下小的圆台状,既确保围边顶缘能与锅体内侧壁抵触并通过受力收缩来挤压形变区,确保形变区能变形为提手,还能确保围边顶缘外侧壁与锅体内侧壁紧密贴合,确保热风在围边引导下流入烤盘,防止热风流入锅体位于烤盘下方区域,提升热量使用效率。
作为优选,所述形变区处于收纳状态时,所述形变区与所述围边间呈圆弧状平整衔接。烤盘为一次性烤盘,烤盘的顶面直径大于烤盘的底面直径,当多个烤盘叠置时,上置的烤盘底部能完整插置在下置的烤盘内,使得烤盘通过竖向叠置来减小体积,方便收纳和运输。
作为优选,所述形变组件包括水平向设置在围边中部的切口,所述围边位于所述切口上方区域形成所述形变区。所述切口的上边缘能通过受压形变实现弯曲,进而引导形变区通过径向向内弯折来形成提手,所述切口的下边缘则保持不变,确保烤盘内腔轮廓稳定性,方便存在食材。
作为优选,所述切口与所述围边顶缘间距离为A,7mm≤A≤10mm,既确保提手具有较大的高度,用于应对提拿烤盘时受到的竖向作用力,防止提手发生变形失效的情况,还能确保切口下方的烤盘空间满足食材液体存放要求,防止液体通过切口外溢并增加清洁工作量。当A<7mm时,提手的高度较小,导致提手容易因受力而发生撕扯损坏的情况。当A>10mm时,导致烤盘底壁与切口间距离较小,容易发生液体外溢的情况。
作为优选,所述切口的长度为B,所述盘体的直径为C,15mm≤B≤0.25C,既确保提手的尺寸满足使用者抓握要求,还确保提手的结构强度与烤盘尺寸匹配,防止提手在提拿过程中发生弯折变形的情况,又能有效限制提手占用过多的烤盘内的容纳空间,确保使用可靠性。当B<15mm时,提手尺寸过小,导致使用者抓握困难。当B>0.25C时,提手尺寸过大,导致提手占用较多的烤盘内的容纳空间,影响使用体验。
作为优选,所述切口的两端通过斜向下弯曲延伸,以使切口端部朝向与提手受力方向互为反向设置。通过增加提手两侧与围边间衔接处的高度来提升提手的抗形变性能,防止提手发生受力撕裂的情况。
作为优选,所述形变组件包括设置在围边顶部V形折痕,受压的围边沿折痕形变并形成所述提手。V形折痕能引导形变区进行径向向内的凹陷形变,使得形变区能变形成为提手。
作为优选,所述折痕内区域形成所述形变区,所述形变区呈倒置的等腰三角形状,形变区中部向内凹陷并使得两侧区域匹配贴合,由此形成供使用者拿捏夹持的提手,既有效简化形变组件的结构,方便加工,还确保形变区能准确变形形成提手。
作为优选,所述折痕的顶端部分置在所述围边的顶缘上,通过减小形变区顶缘的抗形变性能来方便进行形变,底端部设置在围边中部,既确保提手具有满足使用要求的高度,还能有效减少占用的烤盘内的容纳空间。
一种使用所述烤盘的空气炸锅,包括内设锅体的壳体,所述锅体的直径小于所述围边顶缘的直径,烤盘插入锅体时,围边顶缘与锅体内壁抵触并通过缩径驱使形变区变形成为所述提手。锅体直径小于围边顶缘直径,使得围边顶缘能利用径向收缩形成的复位预紧力实现与锅体内侧壁紧密贴合,防止热风通过围边与锅体内侧壁间缝隙向锅体底部泄漏,确保热风能被有效输送至烤盘内,有效提升食材的烹饪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烤盘的围边上设置形变区,处于收纳状态的形变区可在挤压受力后切换为具有提手的提拿状态,方便使用者通过提手提拿取放烤盘,有效防止使用者在提拿烤盘时发生与锅体内侧壁接触并烫伤的情况,提升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所述烤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二所述烤盘处于提拿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二所述烤盘处于收纳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二所述烤盘叠置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三所述烤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四所述烤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五所述空气炸锅的拆解结构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五所述锅体安装烤盘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盘体,2、围边,21、形变区,3、切口,4、折痕,5、壳体,6、锅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性特点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烤盘。
如图1所示的一种烤盘,由盘体1以及设置在盘体1周缘的围边2组成,所述围边2上设有形变区21,使用时,所述围边2径向受压并挤压所述形变区 21,以使处于收纳状态的形变区21通过向内隆起切换至具有提手的提拿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烤盘包括盘体1以及设置在盘体1周缘的围边2,所述围边2的呈环状,所述围边2的底缘与所述盘体1的周缘固接,以在所述烤盘内形成供食材放置的容纳空间。
在使用时,先将所述烤盘放入烹饪用的锅体6内,再将食材放置在烤盘的容纳空间内,最后,向锅体6输送热量并制熟烤盘内食材。
现有烤盘在放入锅体6后会通过围边2的顶缘外侧壁与锅体6内侧壁紧密贴合,且容纳空间的侧壁和底壁光滑,无法为使用者提供提拿烤盘的着力点,导致烤盘无法提拿,当使用者通过强行抓取围边2的方式进行提拿时,既会因容纳空间内食材较重而导致围边2过度受力并损坏的情况,导致食材洒落在锅体6内,还会因与锅体6内侧壁接触而发生烫伤的情况,影响使用体验。为此,在围边2上设置可变形为提手的形变区21,当烤盘插入锅体6并通过围边2与锅体6内侧壁接触时,形变区21可在受力挤压的情况下由收纳状态向提拿状态切换,并以此形成供使用者提拿的提手,既能为提拿烤盘提供着力点,还能有效防止使用者与锅体6接触,防止发生烫伤的情况,确保使用安全,提升使用体验。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烤盘处于收纳状态时,所述形变区21未发生形变且与围边2平整衔接,方便多个烤盘进行套叠收纳,有效减小收纳所需空间;所述烤盘处于提拿状态时,所述形变区21发生形变并向内隆起形成与锅体6内侧壁互不贴合的提手,使用者通过拿捏提手实现提拿烤盘的操作,使得烤盘和食材能被同时提拿脱离锅体6,既防止食材因单独提拿而发生破坏外观的情况,确保食材完整性,还能将烤盘作为装盛食材的容器使用,提升使用体验。
实施例二:
相较于实施例一,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具体的烤盘结构。
如图2所示,所述围边2上设有形变组件,围边2受力缩径时,形变组件引导形变区21由收纳状态向提拿状态切换。通过设置形变组件来引导形变区 21在受到挤压时以预设方式进行变形,进而通过自动形变来获得具有统一轮廓的提手,确保形变区21的动作统一性且无需使用者进行手动操作,有效提升使用体验。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形变组件包括水平向设置在围边2中部的切口3,所述围边2位于所述切口3上方区域形成所述形变区21,所述切口3为水平设置且与所述围边2的顶缘互为平行,通过设置切口3来分隔形变区21和围边2,使得形变区21可独立于围边2进行独立动作,既确保围边2轮廓保持恒定,保证容纳空间满足使用要求,还确保形变区21能通过独立形变来形成所述提手,方便使用者提拿烤盘。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盘体1周缘通过向上延伸形成所述围边2,所述围边2 呈上大下小的圆台状,所述围边2的上部直径大于锅体6内侧壁直径。在将烤盘自上而下插入锅体6时,围边2的上部外侧壁能与锅体6内侧壁接触,且由于围边2上部直径大于锅体6内侧壁直径,使得围边2上部会受到径向向内的挤压作用力,此时,形变区21通过独立向内隆起变形来抵消围边2上部受到的挤压作用力,既能通过形变区21的形变程度来调节围边2上部的直径,确保围边2上部外侧壁能与锅体6内侧壁匹配贴合,还能利用形变区21形成所述提手。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形变区21为两个,且对称地设置在所述围边2上,既确保围边2上部位于形变区21间的区域保持连续,方便与锅体6内侧壁贴合,还能通过形成两个对称的提手来方便使用者平稳提拿烤盘和食材。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烤盘为一次性用品,用完即扔,无需清洁,这就导致需要储备多个烤盘用于日常使用。为了方便收纳,所述形变区21处于收纳状态时,所述形变区21与所述围边2间呈圆弧状平整衔接,使得容纳空间形成圆台状,方便烤盘通过套叠方式匹配插接(如图4所示),既有效减小收纳所需空间,还方便拆分使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切口3与所述围边2顶缘间距离为A(如图3所示),参数A为提手的高度,优选方案,A=8mm,既通过增加提手高度来提升提手的结构强度,确保使用者能通过抓握提手来提拿烤盘及其内食材,防止烤盘因提手断裂而发生倾翻的情况。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切口3的长度为B,参数B为提手的底缘长度,B=20mm,所述盘体1的直径为C,且B≤0.25C,既通过增加提手的底缘长度来增加提手的外露面积,进而为使用者提供较大的拿捏区域,方便使用,还能通过减小拿捏区域与围边2间距离来减小力臂长度,进而提升提手的抗形变性能。
可以理解地,参数A还可以为7mm、9mm、10mm等,只要符合7mm≤A ≤10mm的要求即可。
可以理解地,参数B还可以为15mm、17mm、22mm等,只要符合15mm ≤B≤0.25C的要求即可。
本实施例所述烤盘的其它结构和效果均与实施例一一致,不再赘述。
实施例三:
相较于实施例二,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具体的烤盘结构。
如图5所示,所述切口3的两端通过斜向下弯曲延伸,以使切口3端部朝向与提手受力方向互为反向设置。切口3的形状呈开口朝下的匚形,通过对切口3端部进行斜向下延伸来增加形变区21两侧边缘的高度,进而在形变区21 形成提手时,通过增加提手与围边2间衔接处高度来提升形变性能,防止衔接处因受力过大而发生撕裂的情况,确保提手使用可靠性。
本实施例所述烤盘的其它结构和效果均与实施例二一致,不再赘述。
实施例四:
相较于实施例一,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具体的烤盘结构。
如图6所示,所述形变组件包括设置在围边2顶部V形折痕4,受压的围边2沿折痕4形变并形成所述提手。所述折痕4内区域形成所述形变区21,所述形变区21呈倒置的等腰三角形状,使得形变区21能通过弯折形成向内隆起的提手。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折痕4的顶端部分置在所述围边2的顶缘上,底端部设置在围边2中部,使得形变区21顶缘可自由形变,既有效减小形变区21的形变阻力,还确保形变区21能在折痕4引导下进行形变并形成具有预设轮廓的提手。
本实施例所述烤盘的其它结构和效果均与实施例一一致,不再赘述。
实施例五:
相较于实施例一至实施例四,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使用所述烤盘的空气炸锅。
如图7和8所示的空气炸锅,包括内设锅体6的壳体5,所述锅体6的直径小于所述围边2顶缘的直径,烤盘插入锅体6时,围边2顶缘与锅体6内壁抵触并通过缩径驱使形变区21变形成为所述提手。所述烤盘呈上大下小的圆台状,通过减小烤盘底面直径来方便与不同尺寸锅体6进行配合使用,通过增大烤盘顶面直径来确保围边2在通过收缩形变后与锅体6内侧壁贴合,保证热风能完全流入容纳空间。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烹饪腔的上方设有与其通连的热风腔,所述热风组件设置在热风腔内,所述热风组件包括风扇和发热件,发热件位于风扇周缘,转动的风扇抽取烹饪腔内空气并形成流经发热件的气流,气流流经发热件吸收热量并形成向烹饪腔回流的热风,热风会在流入烹饪腔后与食材接触并实现热量传递,以使食材被自外向内逐渐制熟。热风会因与食材接触而温度降低并扩散至烹饪腔中,为被热风组件再次抽取加热提供气源,以此对空气进行循环抽取加热来提升热量利用效率。
在使用时,首先,将烤盘放入锅体6内,将食材放置在烤盘上,之后,将锅体6放入烹饪腔内,以使烹饪腔和热风互为通连且与外界空间隔绝;最后,通过热风组件产生输入锅体6热风,以使锅体6内食材被加热制熟。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热风腔还可以根据空气炸锅结构布局需要而设置在烹饪腔后方或侧方,也应视为本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所述结构可适用于多种类型的空气炸锅,包括开门式、抽屉式以及盖合式等,均应视为本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所述烤盘的其它结构和效果均与实施例一、实施例二、实施例三或实施例四一致,不再赘述。

Claims (10)

1.一种烤盘,包括盘体以及设置在盘体周缘的围边,其特征在于,所述围边上设有形变区,使用时,所述围边径向受压并挤压所述形变区,以使处于收纳状态的形变区通过向内隆起切换至具有提手的提拿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烤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围边上设有形变组件,围边受力缩径时,形变组件引导形变区由收纳状态向提拿状态切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烤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形变区为两个,且对称地设置在所述围边上;或者,所述盘体周缘通过向上延伸形成所述围边,所述围边呈上大下小的圆台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烤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形变区处于收纳状态时,所述形变区与所述围边间呈圆弧状平整衔接。
5.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烤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形变组件包括水平向设置在围边中部的切口,所述围边位于所述切口上方区域形成所述形变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烤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口与所述围边顶缘间距离为A,7mm≤A≤10mm;或者,所述切口的长度为B,所述盘体的直径为C,15mm≤B≤0.25C。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烤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口的两端通过斜向下弯曲延伸,以使切口端部朝向与提手受力方向互为反向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烤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形变组件包括设置在围边顶部V形折痕,受压的围边沿折痕形变并形成所述提手。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烤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折痕内区域形成所述形变区,所述形变区呈倒置的等腰三角形状;或者,所述折痕的顶端部分置在所述围边的顶缘上,底端部设置在围边中部。
10.一种使用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烤盘的空气炸锅,包括内设锅体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的直径小于所述围边顶缘的直径,烤盘插入锅体时,围边顶缘与锅体内壁抵触并通过缩径驱使形变区变形成为所述提手。
CN202221972754.XU 2022-07-28 2022-07-28 一种烤盘及使用其的空气炸锅 Active CN2181649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72754.XU CN218164979U (zh) 2022-07-28 2022-07-28 一种烤盘及使用其的空气炸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72754.XU CN218164979U (zh) 2022-07-28 2022-07-28 一种烤盘及使用其的空气炸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164979U true CN218164979U (zh) 2022-12-30

Family

ID=846142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972754.XU Active CN218164979U (zh) 2022-07-28 2022-07-28 一种烤盘及使用其的空气炸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16497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8164979U (zh) 一种烤盘及使用其的空气炸锅
CN208755660U (zh) 一种可调节蒸笼高度的电饭煲
KR101402638B1 (ko) 기름튀김방지덮개
US20190069353A1 (en) Dimpled Wok
CN210203209U (zh) 一种干锅鸭头锅的防烫锅圈
CN204797639U (zh) 一种多功能油炸锅
US20070110866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holding tortilla during cooking
KR101857352B1 (ko) 고기받침판
CN211049139U (zh) 一种米汤容器
CN220459212U (zh) 一种烧烤火锅一体的器皿
CN208447279U (zh) 一种电饭煲的蒸架
CN217118190U (zh) 一种带蒸汽的煎烤机
CN204378850U (zh) 蒸煮并用式电子锅
JP3203119U (ja) 蒸しプレート及び蒸しプレートを有する多機能調理器具
CN214259081U (zh) 一种厨房用食品油炸锅
CN215777204U (zh) 一种热态可替换烤盘的单人份多功能火锅机
CN213821073U (zh) 一种空气炸锅的抽屉式炸篮用层架
CN214259083U (zh) 烹饪器具
CN217827486U (zh) 锅具
CN216166841U (zh) 一种新型小容量电蒸锅
CN215077470U (zh) 一种可升降且具限位止回结构的多用组合锅
CN211212717U (zh) 烤盘
CN219613646U (zh) 一种空气炸锅用纸盘
CN217510311U (zh) 一种电炖锅的炖盅支架
CN215348348U (zh) 蒸汽烹饪容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