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164722U - 一种可升降婴儿床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升降婴儿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164722U
CN218164722U CN202221456979.XU CN202221456979U CN218164722U CN 218164722 U CN218164722 U CN 218164722U CN 202221456979 U CN202221456979 U CN 202221456979U CN 218164722 U CN218164722 U CN 2181647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uide roller
guide
lower frame
parts
roller s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45697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峰
廉金龙
鲍方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oodbaby Child Produc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oodbaby Child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oodbaby Child Produc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Goodbaby Child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456979.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16472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1647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16472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valid Beds And Related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升降婴儿床,包括底座、侧立柱、上框架、下框架、电动机和升降传动机构,电动机通过升降传动机构驱动下框架相对侧立柱做升降运动,侧立柱上设置有沿竖直方向布置的第一引导部、沿竖直方向布置的第二引导部及与其相配合的第二导向件、沿竖直方向布置的第三引导部及与其相配合的第三导向件,升降传动机构包括设于侧立柱中的丝杠、与丝杠相配合的螺母,螺母、第二导向件和第三导向件分别与下框架连接;第一引导部用于引导螺母沿竖直方向的运动;第二引导部和第三引导部分别布置在第一引导部的两侧。本实用新型可升降婴儿床,结构简单,成本相对较低,下框架升降较易控制,下框架的升降稳定性较好。

Description

一种可升降婴儿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升降婴儿床。
背景技术
申请号为201910667752.6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可升降婴儿床,包括两组侧立柱,通过两组电机分别驱动两组侧立柱中的丝杆转动,使对应的两组螺母共同带动第二框架相对侧立柱做升降运动。这种结构中,两组电机需要保持高度同步才能保证第二框架升降的稳定性,控制难度较高,且两组侧立柱和电机会导致成本相对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成本相对较低、升降易控且升降稳定性较好的可升降婴儿床。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可升降婴儿床,包括:
底座;
侧立柱,所述侧立柱竖直布置在所述底座的侧部;
上框架,所述上框架连接在所述侧立柱的上部;
下框架,所述下框架可升降地布置在所述侧立柱上,所述下框架位于所述上框架的下方;
电动机,所述电动机设于所述的底座或侧立柱上;
升降传动机构,所述升降传动机构包括设于所述侧立柱中的丝杠、与所述丝杠相配合的螺母,所述丝杠相对所述侧立柱仅能够做绕自身轴心线方向的转动运动,所述电动机能够驱动所述丝杠转动,所述丝杠的转动带动所述螺母沿着所述丝杠做直线运动;所述螺母设置在所述下框架上或者所述螺母与所述下框架固定连接,通过所述螺母的直线运动带动所述下框架升降;所述侧立柱上设置有沿竖直方向布置的第一引导部,所述第一引导部用于引导所述螺母沿竖直方向的运动;
所述侧立柱上设置有沿竖直方向布置的第二引导部及与所述第二引导部相配合的第二导向件,所述第二导向件与所述下框架相连接;所述侧立柱上还设置有沿竖直方向布置的第三引导部及与所述第三引导部相配合的第三导向件,所述第三导向件与所述下框架相连接;所述的第二引导部和第三引导部分别布置在第一引导部的两侧。
优选地,
所述的侧立柱包括:
第一侧立分柱,所述的丝杠、螺母和第一引导部位于第一侧立分柱内;
第二侧立分柱,所述的第二引导部和第二导向件位于第二侧立分柱内;
第三侧立分柱,所述的第三引导部和第三导向件位于第三侧立分柱内;
所述的第二侧立分柱和第三侧立分柱分别布置在第一侧立分柱两侧。
更优选地,所述的第二侧立分柱和第三侧立分柱分别相对于第一侧立分柱紧贴靠拢布置。
优选地,所述的底座仅一侧布置有侧立柱,所述的上框架仅一侧与侧立柱的上部相连接,所述的下框架仅一侧可升降地布置在侧立柱上。
更优选地,所述的上框架为由相对布置的一对长边杆和相对布置的一对短边杆闭合连接成的框架,所述的长边杆所在的一侧与侧立柱的上部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的第二导向件包括第二导向滚轮座和第二导向滚轮,所述的第二导向滚轮枢轴转动连接在第二导向滚轮座上,所述的第二导向滚轮可滚动地布置在第二引导部上,所述的第二导向滚轮座与下框架相固定连接。
更优选地,所述的第二导向滚轮座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上导向滚轮座、第二滚轮座连接杆和第二下导向滚轮座;所述的第二导向滚轮包括第二上导向滚轮和第二下导向滚轮;
所述的第二上导向滚轮枢轴转动连接在第二上导向滚轮座上,所述的第二上导向滚轮可滚动地布置在第二引导部上;
所述的第二下导向滚轮枢轴转动连接在第二下导向滚轮座上,所述的第二下导向滚轮可滚动地布置在第二引导部上;
所述的第二上导向滚轮座、第二下导向滚轮座和第二滚轮座连接杆三个部件中,至少有一个部件与所述的下框架相固定连接。
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第二上导向滚轮包括上下并排布置的至少两个滚轮,所述的第二下导向滚轮也包括上下并排布置的至少两个滚轮。
优选地,所述的第三导向件包括第三导向滚轮座和第三导向滚轮,所述的第三导向滚轮枢轴转动连接在第三导向滚轮座上,所述的第三导向滚轮可滚动地布置在第三引导部上,所述的第三导向滚轮座与下框架相固定连接。
更优选地,所述的第三导向滚轮座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三上导向滚轮座、第三滚轮座连接杆和第三下导向滚轮座;所述的第三导向滚轮包括第三上导向滚轮和第三下导向滚轮;
所述的第三上导向滚轮枢轴转动连接在第三上导向滚轮座上,所述的第三上导向滚轮可滚动地布置在第三引导部上;
所述的第三下导向滚轮枢轴转动连接在第三下导向滚轮座上,所述的第三下导向滚轮可滚动地布置在第三引导部上;
所述的第三上导向滚轮座、第三下导向滚轮座和第三滚轮座连接杆三个部件中,至少有一个部件与所述的下框架相固定连接。
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第三上导向滚轮包括上下并排布置的至少两个滚轮,所述的第三下导向滚轮也包括上下并排布置的至少两个滚轮。
一种可升降婴儿床,包括:
底座;
侧立柱,所述侧立柱竖直布置在所述底座的侧部;
上框架,所述上框架连接在所述侧立柱的上部;
下框架,所述下框架可升降地布置在所述侧立柱上,所述下框架位于所述上框架的下方;
电动机;
升降传动机构;
所述的电动机设于下框架上,所述升降传动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侧立柱中的丝杠、与所述丝杠相配合的螺母、与所述螺母相配合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设置在所述下框架上或者所述连接件与所述下框架固定连接,所述螺母能够相对所述连接件做绕自身轴心线方向的转动运动,所述电动机能够驱动所述螺母转动,所述螺母的转动驱使其沿着所述丝杠做直线运动,并通过所述连接件带动所述下框架升降;所述侧立柱上设置有沿竖直方向布置的第一引导部,所述第一引导部用于引导所述连接件沿竖直方向的运动;
所述侧立柱上设置有沿竖直方向布置的第二引导部及与所述第二引导部相配合的第二导向件,所述第二导向件与所述下框架相连接;所述侧立柱上还设置有沿竖直方向布置的第三引导部及与所述第三引导部相配合的第三导向件,所述第三导向件与所述下框架相连接;所述的第二引导部和第三引导部分别布置在第一引导部的两侧。
优选地,所述的连接件包括分别抵设于所述螺母上下两端部的上连接部和下连接部、连接在所述上连接部和所述下连接部之间的中连接部;
所述的上连接部、下连接部和中连接部三个部件中,至少有一个部件与所述的下框架相固定连接;
所述的上连接部、下连接部和中连接部三个部件中,至少有一个部件与所述的第一引导部相配合。
优选地,
所述的侧立柱包括:
第一侧立分柱,所述的丝杠、螺母、连接件和第一引导部位于第一侧立分柱内;
第二侧立分柱,所述的第二引导部和第二导向件位于第二侧立分柱内;
第三侧立分柱,所述的第三引导部和第三导向件位于第三侧立分柱内;
所述的第二侧立分柱和第三侧立分柱分别布置在第一侧立分柱两侧。
更优选地,所述的第二侧立分柱和第三侧立分柱分别相对于第一侧立分柱紧贴靠拢布置。
优选地,所述的底座仅一侧布置有侧立柱,所述的上框架仅一侧与侧立柱的上部相连接,所述的下框架仅一侧可升降地布置在侧立柱上。
更优选地,所述的上框架为由相对布置的一对长边杆和相对布置的一对短边杆闭合连接成的框架,所述的长边杆所在的一侧与侧立柱的上部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的第二导向件包括第二导向滚轮座和第二导向滚轮,所述的第二导向滚轮枢轴转动连接在第二导向滚轮座上,所述的第二导向滚轮可滚动地布置在第二引导部上,所述的第二导向滚轮座与下框架相固定连接。
更优选地,所述的第二导向滚轮座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上导向滚轮座、第二滚轮座连接杆和第二下导向滚轮座;所述的第二导向滚轮包括第二上导向滚轮和第二下导向滚轮;
所述的第二上导向滚轮枢轴转动连接在第二上导向滚轮座上,所述的第二上导向滚轮可滚动地布置在第二引导部上;
所述的第二下导向滚轮枢轴转动连接在第二下导向滚轮座上,所述的第二下导向滚轮可滚动地布置在第二引导部上;
所述的第二上导向滚轮座、第二下导向滚轮座和第二滚轮座连接杆三个部件中,至少有一个部件与所述的下框架相固定连接。
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第二上导向滚轮包括上下并排布置的至少两个滚轮,所述的第二下导向滚轮也包括上下并排布置的至少两个滚轮。
优选地,所述的第三导向件包括第三导向滚轮座和第三导向滚轮,所述的第三导向滚轮枢轴转动连接在第三导向滚轮座上,所述的第三导向滚轮可滚动地布置在第三引导部上,所述的第三导向滚轮座与下框架相固定连接。
更优选地,所述的第三导向滚轮座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三上导向滚轮座、第三滚轮座连接杆和第三下导向滚轮座;所述的第三导向滚轮包括第三上导向滚轮和第三下导向滚轮;
所述的第三上导向滚轮枢轴转动连接在第三上导向滚轮座上,所述的第三上导向滚轮可滚动地布置在第三引导部上;
所述的第三下导向滚轮枢轴转动连接在第三下导向滚轮座上,所述的第三下导向滚轮可滚动地布置在第三引导部上;
所述的第三上导向滚轮座、第三下导向滚轮座和第三滚轮座连接杆三个部件中,至少有一个部件与所述的下框架相固定连接。
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第三上导向滚轮包括上下并排布置的至少两个滚轮,所述的第三下导向滚轮也包括上下并排布置的至少两个滚轮。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实用新型可升降婴儿床,仅通过一组电动机驱动下框架做升降运动,下框架的升降较为容易控制;螺母或连接件、以及两侧的第二导向件和第三导向件分别与下框架连接,三者同时带动下框架做升降运动,下框架的升降稳定性较好。减少电动机数量不仅能够降低成本,还能够减少噪音。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可升降婴儿床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可升降婴儿床的正视示意图;
附图3为附图2中沿AA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附图2中沿BB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5为附图2中沿CC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6为附图5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7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可升降婴儿床的侧视示意图;
附图8为附图7中沿AA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9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侧立柱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附图10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第三导向件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1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可升降婴儿床的正视示意图;
附图12为附图11中沿AA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13为附图11中沿BB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14为附图11中沿CC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15为附图14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1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可升降婴儿床的侧视示意图;
附图17为附图16中沿AA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1、底座;
2、侧立柱;21、第一侧立分柱;22、第二侧立分柱;23、第三侧立分柱;
3、上框架;
4、下框架;
5、电动机;51、主动齿轮;
6、升降传动机构;61、丝杠;62、螺母;621、从动齿;63、连接件;631、上连接部;632、下连接部;633、中连接部;
7、第二引导部;
8、第二导向件;81、第二导向滚轮座;811、第二上导向滚轮座;812、第二滚轮座连接杆;813、第二下导向滚轮座;82、第二导向滚轮;821、第二上导向滚轮;822、第二下导向滚轮;
9、第三引导部;
10、第三导向件;101、第三导向滚轮座;1011、第三上导向滚轮座;1012、第三滚轮座连接杆;1013、第三下导向滚轮座;102、第三导向滚轮;1021、第三上导向滚轮;1022、第三下导向滚轮;
11、电路板;
12、控制面板;
13、第一引导部;
14、连接座;
15、减速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阐述。
在下文中,仅简单地描述了某些示例性实施例。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认识到的那样,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通过各种不同方式修改所描述的实施例。因此,附图和描述被认为本质上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内”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此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
实施例一提供一种可升降婴儿床,参见图1、图2、图7所示,包括底座1、竖直布置在底座1侧部的侧立柱2、连接在侧立柱2上部的上框架3、布置在侧立柱2上的且位于上框架3下方的下框架4,下框架4可升降地设于侧立柱2上,下框架4用于单独或配合上框架3形成床体,两者之间设有由柔性材料制成的护罩。该护罩可以是软布或纱网,通过设置由柔性材料制成的护罩,不仅能够避免对下框架4的升降造成干涉,还能够为婴儿提供保护。
该可升降婴儿床还包括设于底座1或侧立柱2上的电动机5、设于侧立柱2中的升降传动机构6、设于底座1上的且用于控制电动机5的电路板11、设于侧立柱2上的且与电路板11连接的控制面板12,为了便于调节,控制面板12设于侧立柱2上部。
电路板11与电动机5之间还连接有多条线束(图中未示出),用于对电动机5供电以及对电动机5的运行进行控制,多条线束可布置在底座1和侧立柱2中,能够使外观更加美观、使用更加安全。通过控制面板12操作电路板11,从而启动电动机5控制下框架4做升降运动。
仅通过一组电动机5驱动下框架4做升降运动,下框架4的升降较为容易控制;减少电动机数量不仅能够降低成本,还能够减少噪音。
参见图1、图2、图4、图8所示,上述升降传动机构6包括可绕自身轴心线方向转动地设于侧立柱2中的丝杠61、与丝杠61相配合的螺母62,螺母62设置在下框架4上或者螺母62与下框架4固定连接,丝杠61相对侧立柱2不做升降运动。通过电动机5驱动丝杠61绕自身轴心线方向转动,丝杠61转动时带动螺母62沿着丝杠61做直线运动,螺母62带动下框架4做升降运动。
参见图2、图4、图7、图8所示,侧立柱2中设有连接座14,丝杠61通过其上端部可转动地穿设于连接座14中。参见图7、图8所示,电动机5通过减速机构15驱动丝杠61转动。
参见图7所示,底座1仅一侧布置有侧立柱2,上框架3仅通过一侧与侧立柱2的上部相连接,下框架4仅通过一侧可升降地布置在侧立柱2上。上框架3为由相对布置的一对长边杆和相对布置的一对短边杆闭合连接成的框架,长边杆所在的一侧与侧立柱2的上部相连接。参见图5所示,下框架4为由相对布置的一对长边杆和相对布置的一对短边杆闭合连接成的框架,长边杆所在的一侧与螺母62连接。通过这个设置,下框架4的升降能够相对稳定,在承载婴儿时,即便下框架4发生倾斜,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也能够相对较小,对婴儿的承载更为安全。
参见图2、图6、图8、图9所示,侧立柱2包括依次排列的第二侧立分柱22、第一侧立分柱21和第三侧立分柱23。在实施例一中,三者沿下框架4的长边方向依次排列,第二侧立分柱22和第三侧立分柱23分别相对于第一侧立分柱21紧贴靠拢布置。第一侧立分柱21、第二侧立分柱22和第三侧立分柱23分别为空心柱体,三者朝向下框架4的一侧分别具有沿竖直方向布置的开口。
第一侧立分柱21上设置有沿竖直方向布置的第一引导部13,第一引导部13用于引导螺母62沿竖直方向的运动,丝杠61位于第一侧立分柱21中,螺母62通过对应的开口与下框架4相连接;第二侧立分柱22上设置有沿竖直方向布置的第二引导部7、与第二引导部7相配合的第二导向件8,第二导向件8通过对应的开口与下框架4相连接;第三侧立分柱23上设置有沿竖直方向布置的第三引导部9、与第三引导部9相配合的第三导向件10,第三导向件10通过对应的开口与下框架4相连接;第二引导部7和第三引导部9分别布置在第一引导部13的两侧。
通过这个设置,螺母62、两侧的第二导向件8和第三导向件10同时带动下框架4做升降运动,下框架4的升降稳定性相对较好。下框架4做升降运动时,丝杠61受到下框架4施加的作用力相对较小,丝杠61不易受力磨损和倾斜,使下框架4的升降更为稳定,可升降婴儿床的使用寿命相对较长。
参见图9所示,第一侧立分柱21开口处的两侧侧壁构成第一引导部13,螺母62的两侧分别抵接在该开口处的两侧侧壁上,通过第一引导部13对螺母62沿竖直方向的升降起导向限位作用。
上述第二导向件8包括第二导向滚轮座81和第二导向滚轮82,第二导向滚轮82枢轴转动连接在第二导向滚轮座81上,第二导向滚轮82通过其外圆周面可滚动地布置在第二引导部7上,第二导向滚轮座81与下框架4相固定连接,第二导向滚轮82的转动轴心线沿图6中的左右方向延伸。
参见图3所示,第二导向滚轮座81包括从上往下依次连接的第二上导向滚轮座811、第二滚轮座连接杆812和第二下导向滚轮座813,第二导向滚轮82包括沿上下方向排列的第二上导向滚轮821和第二下导向滚轮822。
第二上导向滚轮821枢轴转动连接在第二上导向滚轮座811上,第二上导向滚轮821可滚动地布置在第二引导部7上;第二下导向滚轮822枢轴转动连接在第二下导向滚轮座813上,第二下导向滚轮822可滚动地布置在第二引导部7上。
第二上导向滚轮座811、第二下导向滚轮座813和第二滚轮座连接杆812三个部件中,至少有一个部件与下框架4相固定连接。在实施例一中,第二滚轮座连接杆812位于第二侧立分柱22外,且与下框架4相固定连接。
第二上导向滚轮821包括上下并排布置的至少两个滚轮,第二下导向滚轮822也包括上下并排布置的至少两个滚轮。在实施例一中,第二上导向滚轮821和第二下导向滚轮822分别包括两个上下并排布置的滚轮,通过这个设置使得下框架4的升降更为稳定。
参见图9所示,第二侧立分柱22沿垂直下框架4长边方向排列的两个内侧面,构成第二引导部7,第二导向滚轮82滚动地设于该两个内侧面之间,通过第二引导部7对第二导向滚轮82沿竖直方向的升降起导向限位作用。
上述第三导向件10包括第三导向滚轮座101和第三导向滚轮102,第三导向滚轮102枢轴转动连接在第三导向滚轮座101上,第三导向滚轮102通过其外圆周面可滚动地布置在第三引导部9上,第三导向滚轮座101与下框架4相固定连接,第三导向滚轮102的转动轴心线沿图6中的左右方向延伸。
参见图10所示,第三导向滚轮座101包括从上往下依次连接的第三上导向滚轮座1011、第三滚轮座连接杆1012和第三下导向滚轮座1013;第三导向滚轮102包括沿上下方向排列的第三上导向滚轮1021和第三下导向滚轮1022。
第三上导向滚轮1021枢轴转动连接在第三上导向滚轮座1011上,第三上导向滚轮1021可滚动地布置在第三引导部9上;第三下导向滚轮1022枢轴转动连接在第三下导向滚轮座1013上,第三下导向滚轮1022可滚动地布置在第三引导部9上。
第三上导向滚轮座1011、第三下导向滚轮座1013和第三滚轮座连接杆1012三个部件中,至少有一个部件与下框架4相固定连接。在实施例一中,第三滚轮座连接杆1012位于第三侧立分柱23外,且与下框架4相固定连接。
第三上导向滚轮1021包括上下并排布置的至少两个滚轮,第三下导向滚轮1022也包括上下并排布置的至少两个滚轮。在实施例一中,第三上导向滚轮1021和第三下导向滚轮1022分别包括两个上下并排布置的滚轮,通过这个设置使得下框架4的升降更为稳定。
参见图9所示,第三侧立分柱23沿垂直下框架4长边方向排列的两个内侧面,构成第三引导部9,第三导向滚轮102滚动地设于该两个内侧面之间,通过第三引导部9对第三导向滚轮102沿竖直方向的升降起导向限位作用。
实施例二提供一种可升降婴儿床,参见图11、图16所示,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主要在于:
电动机5设于下框架4上,电动机5用于驱动螺母62转动;
丝杠61固定地连接在侧立柱2中,具体地,丝杆61通过其上端与连接座14固定连接;
升降传动机构6还包括与螺母相配合的连接件63,连接件63设置在下框架4上或者连接件63与下框架4固定连接;螺母62能够相对连接件63做绕自身轴心线方向的转动运动,电动机5能够驱动螺母62转动,螺母62的转动驱使其沿着丝杠61做直线运动,并通过连接件63带动下框架4做升降运动;
第一引导部13用于引导连接件63沿竖直方向的运动,参见图15所示,第一侧立分柱21沿下框架4长边方向排列的两个内侧面,构成第一引导部13;
连接件63也位于第一侧立分柱21中。
参见图13所示,螺母62为柱体,其上端部向下凹陷形成上凹槽,其下端部向上凹陷形成下凹槽,连接件63包括套设于丝杠61上的且插设于上凹槽中的上连接部631、套设于丝杠61上的且插设于下凹槽中的下连接部632。在实施例二中,上凹槽、下凹槽、上连接部631和下连接部632均为圆柱形。参见图17所示,连接件63还包括连接在上连接部631和下连接部632之间的中连接部633, 中连接部633环设于螺母62外侧。
上连接部631、下连接部632和中连接部633三个部件中,至少有一个部件与下框架4相固定连接,在实施例二中,上连接部631与下框架4固定连接。螺母62做升降运动时,通过上连接部631带动下框架4同步升降。
上连接部631、下连接部632和中连接部633三个部件中,至少有一个部件与的第一引导部13相配合。参见图14、图15所示,在实施例二中,中连接部633通过其外侧面与第一引导部13配合,第一引导部13对连接件63的升降运动起导向作用。
参见图12、图15所示,螺母62下端部外侧环设有从动齿621,电动机5包括与从动齿621啮合的主动齿轮51,通过主动齿轮51和从动齿621的相互配合,电动机5能够驱动螺母62转动。中连接部632在从动齿621与主动齿轮51的啮合位置处设有间隔,以避免造成干涉。
以下具体阐述下实施例一的工作过程:
婴儿睡眠时,通过控制面板12操作电动机5将上框架3与下框架4之间的距离调整为大于等于300mm小于600mm,不仅能够提供给婴儿一个舒适的睡眠环境,还能够更加便利地对婴儿进行看护和照顾;
婴儿玩耍时,通过控制面板12操作电动机5将上框架3与下框架4之间的距离调整为大于等于600mm,能够提供给婴儿一个安全且稳定的游戏空间,便于婴儿学习站立或蹦跳;
婴儿需要更换尿布时,通过控制面板12操作电动机5提升下框架4,使其相对婴儿睡眠位置更为靠近上框架3或者直接抵接在上框架3的下方,使大人无需弯腰即可给婴儿更换尿布,避免频繁的弯腰造成腰部损伤。
在控制面板12上设有三个直达按键,分别为与婴儿玩耍位置、婴儿睡眠位置和更换尿布位置相对应的第一直达按键、第二直达按键和第三直达按键,通过分别按压这三个直达按键,能够使下框架4直接移动到上述三个位置中的一个,无需手动调节升降高度,简化操作过程。
在实施例一中,在控制面板12上还设有调节按键,当下框架4移动到婴儿睡眠位置时,通过按下调节按键,能够通过电路板11操作电动机5,以控制下框架4以设定的小幅度和小频率往复升降,对婴儿起到一定的安抚作用,有利于婴儿的睡眠。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3)

1.一种可升降婴儿床,包括:
底座;
侧立柱,所述侧立柱竖直布置在所述底座的侧部;
上框架,所述上框架连接在所述侧立柱的上部;
下框架,所述下框架可升降地布置在所述侧立柱上,所述下框架位于所述上框架的下方;
电动机,所述电动机设于所述的底座或侧立柱上;
升降传动机构,所述升降传动机构包括设于所述侧立柱中的丝杠、与所述丝杠相配合的螺母,所述丝杠相对所述侧立柱仅能够做绕自身轴心线方向的转动运动,所述电动机能够驱动所述丝杠转动,所述丝杠的转动带动所述螺母沿着所述丝杠做直线运动;所述螺母设置在所述下框架上或者所述螺母与所述下框架固定连接,通过所述螺母的直线运动带动所述下框架升降;所述侧立柱上设置有沿竖直方向布置的第一引导部,所述第一引导部用于引导所述螺母沿竖直方向的运动;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立柱上设置有沿竖直方向布置的第二引导部及与所述第二引导部相配合的第二导向件,所述第二导向件与所述下框架相连接;所述侧立柱上还设置有沿竖直方向布置的第三引导部及与所述第三引导部相配合的第三导向件,所述第三导向件与所述下框架相连接;所述的第二引导部和第三引导部分别布置在第一引导部的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升降婴儿床,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侧立柱包括:
第一侧立分柱,所述的丝杠、螺母和第一引导部位于第一侧立分柱内;
第二侧立分柱,所述的第二引导部和第二导向件位于第二侧立分柱内;
第三侧立分柱,所述的第三引导部和第三导向件位于第三侧立分柱内;
所述的第二侧立分柱和第三侧立分柱分别布置在第一侧立分柱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升降婴儿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侧立分柱和第三侧立分柱分别相对于第一侧立分柱紧贴靠拢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升降婴儿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仅一侧布置有侧立柱,所述的上框架仅一侧与侧立柱的上部相连接,所述的下框架仅一侧可升降地布置在侧立柱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升降婴儿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框架为由相对布置的一对长边杆和相对布置的一对短边杆闭合连接成的框架,所述的长边杆所在的一侧与侧立柱的上部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升降婴儿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导向件包括第二导向滚轮座和第二导向滚轮,所述的第二导向滚轮枢轴转动连接在第二导向滚轮座上,所述的第二导向滚轮可滚动地布置在第二引导部上,所述的第二导向滚轮座与下框架相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升降婴儿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导向滚轮座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上导向滚轮座、第二滚轮座连接杆和第二下导向滚轮座;所述的第二导向滚轮包括第二上导向滚轮和第二下导向滚轮;
所述的第二上导向滚轮枢轴转动连接在第二上导向滚轮座上,所述的第二上导向滚轮可滚动地布置在第二引导部上;
所述的第二下导向滚轮枢轴转动连接在第二下导向滚轮座上,所述的第二下导向滚轮可滚动地布置在第二引导部上;
所述的第二上导向滚轮座、第二下导向滚轮座和第二滚轮座连接杆三个部件中,至少有一个部件与所述的下框架相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升降婴儿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上导向滚轮包括上下并排布置的至少两个滚轮,所述的第二下导向滚轮也包括上下并排布置的至少两个滚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升降婴儿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三导向件包括第三导向滚轮座和第三导向滚轮,所述的第三导向滚轮枢轴转动连接在第三导向滚轮座上,所述的第三导向滚轮可滚动地布置在第三引导部上,所述的第三导向滚轮座与下框架相固定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升降婴儿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三导向滚轮座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三上导向滚轮座、第三滚轮座连接杆和第三下导向滚轮座;所述的第三导向滚轮包括第三上导向滚轮和第三下导向滚轮;
所述的第三上导向滚轮枢轴转动连接在第三上导向滚轮座上,所述的第三上导向滚轮可滚动地布置在第三引导部上;
所述的第三下导向滚轮枢轴转动连接在第三下导向滚轮座上,所述的第三下导向滚轮可滚动地布置在第三引导部上;
所述的第三上导向滚轮座、第三下导向滚轮座和第三滚轮座连接杆三个部件中,至少有一个部件与所述的下框架相固定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可升降婴儿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三上导向滚轮包括上下并排布置的至少两个滚轮,所述的第三下导向滚轮也包括上下并排布置的至少两个滚轮。
12.一种可升降婴儿床,包括:
底座;
侧立柱,所述侧立柱竖直布置在所述底座的侧部;
上框架,所述上框架连接在所述侧立柱的上部;
下框架,所述下框架可升降地布置在所述侧立柱上,所述下框架位于所述上框架的下方;
电动机;
升降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电动机设于下框架上,所述升降传动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侧立柱中的丝杠、与所述丝杠相配合的螺母、与所述螺母相配合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设置在所述下框架上或者所述连接件与所述下框架固定连接,所述螺母能够相对所述连接件做绕自身轴心线方向的转动运动,所述电动机能够驱动所述螺母转动,所述螺母的转动驱使其沿着所述丝杠做直线运动,并通过所述连接件带动所述下框架升降;所述侧立柱上设置有沿竖直方向布置的第一引导部,所述第一引导部用于引导所述连接件沿竖直方向的运动;
所述侧立柱上设置有沿竖直方向布置的第二引导部及与所述第二引导部相配合的第二导向件,所述第二导向件与所述下框架相连接;所述侧立柱上还设置有沿竖直方向布置的第三引导部及与所述第三引导部相配合的第三导向件,所述第三导向件与所述下框架相连接;所述的第二引导部和第三引导部分别布置在第一引导部的两侧。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可升降婴儿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件包括分别抵设于所述螺母上下两端部的上连接部和下连接部、连接在所述上连接部和所述下连接部之间的中连接部;
所述的上连接部、下连接部和中连接部三个部件中,至少有一个部件与所述的下框架相固定连接;
所述的上连接部、下连接部和中连接部三个部件中,至少有一个部件与所述的第一引导部相配合。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可升降婴儿床,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侧立柱包括:
第一侧立分柱,所述的丝杠、螺母、连接件和第一引导部位于第一侧立分柱内;
第二侧立分柱,所述的第二引导部和第二导向件位于第二侧立分柱内;
第三侧立分柱,所述的第三引导部和第三导向件位于第三侧立分柱内;
所述的第二侧立分柱和第三侧立分柱分别布置在第一侧立分柱两侧。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可升降婴儿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侧立分柱和第三侧立分柱分别相对于第一侧立分柱紧贴靠拢布置。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可升降婴儿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仅一侧布置有侧立柱,所述的上框架仅一侧与侧立柱的上部相连接,所述的下框架仅一侧可升降地布置在侧立柱上。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可升降婴儿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框架为由相对布置的一对长边杆和相对布置的一对短边杆闭合连接成的框架,所述的长边杆所在的一侧与侧立柱的上部相连接。
18.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可升降婴儿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导向件包括第二导向滚轮座和第二导向滚轮,所述的第二导向滚轮枢轴转动连接在第二导向滚轮座上,所述的第二导向滚轮可滚动地布置在第二引导部上,所述的第二导向滚轮座与下框架相固定连接。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可升降婴儿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导向滚轮座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上导向滚轮座、第二滚轮座连接杆和第二下导向滚轮座;所述的第二导向滚轮包括第二上导向滚轮和第二下导向滚轮;
所述的第二上导向滚轮枢轴转动连接在第二上导向滚轮座上,所述的第二上导向滚轮可滚动地布置在第二引导部上;
所述的第二下导向滚轮枢轴转动连接在第二下导向滚轮座上,所述的第二下导向滚轮可滚动地布置在第二引导部上;
所述的第二上导向滚轮座、第二下导向滚轮座和第二滚轮座连接杆三个部件中,至少有一个部件与所述的下框架相固定连接。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可升降婴儿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上导向滚轮包括上下并排布置的至少两个滚轮,所述的第二下导向滚轮也包括上下并排布置的至少两个滚轮。
21.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可升降婴儿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三导向件包括第三导向滚轮座和第三导向滚轮,所述的第三导向滚轮枢轴转动连接在第三导向滚轮座上,所述的第三导向滚轮可滚动地布置在第三引导部上,所述的第三导向滚轮座与下框架相固定连接。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可升降婴儿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三导向滚轮座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三上导向滚轮座、第三滚轮座连接杆和第三下导向滚轮座;所述的第三导向滚轮包括第三上导向滚轮和第三下导向滚轮;
所述的第三上导向滚轮枢轴转动连接在第三上导向滚轮座上,所述的第三上导向滚轮可滚动地布置在第三引导部上;
所述的第三下导向滚轮枢轴转动连接在第三下导向滚轮座上,所述的第三下导向滚轮可滚动地布置在第三引导部上;
所述的第三上导向滚轮座、第三下导向滚轮座和第三滚轮座连接杆三个部件中,至少有一个部件与所述的下框架相固定连接。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可升降婴儿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三上导向滚轮包括上下并排布置的至少两个滚轮,所述的第三下导向滚轮也包括上下并排布置的至少两个滚轮。
CN202221456979.XU 2022-06-10 2022-06-10 一种可升降婴儿床 Active CN2181647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456979.XU CN218164722U (zh) 2022-06-10 2022-06-10 一种可升降婴儿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456979.XU CN218164722U (zh) 2022-06-10 2022-06-10 一种可升降婴儿床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164722U true CN218164722U (zh) 2022-12-30

Family

ID=846097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456979.XU Active CN218164722U (zh) 2022-06-10 2022-06-10 一种可升降婴儿床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16472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109133A (zh) 一种心内科用自动护理康复床
CN202982451U (zh) 多功能病床
CN106617922A (zh) 一种多功能婴儿床
CN218164722U (zh) 一种可升降婴儿床
CN215382615U (zh) 一种家具的升降结构及家具
CN105078678A (zh) 一种智能多功能床
WO2021251080A1 (ja) マッサージ装置
CN214913318U (zh) 一种游戏机座舱支撑机构及儿童游戏机
CN2312032Y (zh) 一种电动按摩椅
CN219353468U (zh) 一种带自锁保护的电动升降婴儿床
CN214971718U (zh) 一种游戏机座舱升降机构及儿童游戏机
CN111568109A (zh) 辅助老人起卧床
US11805922B1 (en) Baby care device
JPH03286767A (ja) 押圧力センサー付指圧マッサージ器
CN218651073U (zh) 一种沙发
CN219480645U (zh) 一种重症护理床
CN220756960U (zh) 一种带有按摩组件的贵妃椅
CN219479668U (zh) 儿童用品
CN213310997U (zh) 一种升降式护理床椅
CN217185439U (zh) 一种婴儿床
CN2657649Y (zh) 按摩椅机芯
CN112336597B (zh) 一种神经内科用老人按摩枕及其使用方法
CN213471199U (zh) 护理机器人
CN214909991U (zh) 一种可横列扫描精准定位的按摩机芯
CN104382709B (zh) 翻身护理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