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161824U - 逆变器的并离网切换电路及逆变器 - Google Patents

逆变器的并离网切换电路及逆变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161824U
CN218161824U CN202220888274.9U CN202220888274U CN218161824U CN 218161824 U CN218161824 U CN 218161824U CN 202220888274 U CN202220888274 U CN 202220888274U CN 218161824 U CN218161824 U CN 21816182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id
port
inverter
switch array
rel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88827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吕青峰
张奔奔
吴俊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Hemai Power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Hemai Power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Hemai Power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Hemai Power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888274.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16182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1618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16182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verter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逆变器的并离网切换电路及逆变器,包括并网端口、离网端口以及逆变器端口,逆变器端口分别与并网端口和离网端口连接,并离网切换电路还包括:第一开关阵列,连接在并网端口和离网端口之间,用于控制并网端口和离网端口之间的连通与断开;第二开关阵列,连接在逆变器端口和并网端口之间,用于控制逆变器端口和并网端口之间的连通与断开;第三开关阵列,连接在逆变器端口和离网端口之间,并与第二开关阵列连接,用于控制逆变器端口和离网端口、以及并网端口和离网端口之间的连通与断开。本申请通过复用第二、第三开关阵列,为逆变器新增了一条旁路支路,在继电器发生故障时,有额外的旁路支路导通,可以实现离网端口的不间断供电。

Description

逆变器的并离网切换电路及逆变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逆变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逆变器的并离网切换电路及逆变器。
背景技术
并网逆变器用于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并将交流电提供至电网和负载,即逆变器的输出端将直接或间接的与电网、负载电性连接。为了安全保障,在逆变器的输出端和电网的输入端之间以及逆变器的输出端和负载的输入端之间需要串联多组继电器,以保证系统出现异常时逆变器能及时可靠的与电网断开。
在传统的解决方案中至少需要设置12个继电器,才能保证在发生故障时三个端口之间的可靠物理断开,当逆变器发生故障时,可以通过并网端口和离网端口之间的旁路,由电网给负载供电。但是,针对现有的逆变器,若旁路中的任一继电器发生故障,则负载无法正常工作。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缺陷,本申请提出了一种技术方案,解决传统的逆变器中,当逆变器处于旁路模式时,若并网端口和离网端口之间的旁路中任一继电器发生开路故障,并网端口和离网端口之间无法连通,导致离网端口的负载无法正常工作的问题。
本申请提供一种逆变器的并离网切换电路,所述并离网切换电路包括并网端口、离网端口以及逆变器端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并离网切换电路还包括:
第一开关阵列,连接在所述并网端口和所述离网端口之间,用于控制所述并网端口和所述离网端口之间的连通与断开;
第二开关阵列,连接在所述逆变器端口和所述并网端口之间,用于控制所述逆变器端口和所述并网端口之间的连通与断开;
第三开关阵列,连接在所述逆变器端口和所述离网端口之间,并与所述第二开关阵列连接,用于控制逆变器端口和离网端口、以及并网端口和离网端口之间的连通与断开。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开关阵列包括第一开关单元和第二开关单元,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第一端与所述逆变器端口电性连接,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二开关阵列与所述并网端口电性连接,并且,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二开关单元与所述离网端口电性连接,用于控制所述逆变器端口与并网端口之间,以及,所述逆变器端口与所述离网端口之间的连通与断开,
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第二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第二端与所述离网端口电性连接,用于控制所述逆变器端口与所述离网端口之间,以及,并网端口与所述离网端口之间的连通与断开,当所述第二开关阵列和所述第二开关单元闭合时,所述并网端口和所述离网端口之间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并离网切换电路还包括:接地端口和第四开关单元,所述接地端口通过第四开关单元与离网端口的零线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四开关单元的第一端与所述接地端口电性连接,所述第四开关单元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第二端、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第一端和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第一端中的任意一端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开关阵列包括第一至第四继电器,其中,第一继电器与第二继电器串联在并网端口和离网端口之间的一条线路上,第三继电器与第四继电器串联在并网端口和离网端口之间的另一条线路上;
所述第三开关阵列包括第九至第十二继电器,其中,第九继电器和第十继电器串联在逆变器端口与离网端口之间的一条线路上,第十一继电器与第十二继电器串联在逆变器端口和离网端口之间的另一条线路上;
所述第二开关阵列包括第五至第八继电器,其中,第五继电器与第六继电器串联在第九继电器和并网端口之间的一条线路上,第七继电器与第八继电器串联在第十一继电器和并网端口之间的一条线路上;
其中,第九继电器和第十一继电器构成第一开关单元,第十继电器和第十二继电器构成第二开关单元。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开关阵列包括接触器,所述接触器的第一端与所述并网端口连接,所述接触器的第二端与所述离网端口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并离网切换电路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开关阵列、第二开关阵列和第三开关阵列的闭合与断开状态;
其中,所述并离网切换电路具有第一旁路模式,所述控制器控制第一开关阵列闭合,第二开关阵列和第三开关阵列断开;
所述并离网切换电路具有第二旁路模式,所述控制器控制第二开关阵列和第二开关单元闭合,第一开关阵列和第一开关单元断开,
当所述并离网切换电路在第一旁路模式下出现异常时,控制所述并离网切换电路切换至第二旁路模式。
进一步的,所述并离网切换电路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开关阵列、第二开关阵列和第三开关阵列的闭合与断开状态;
其中,所述并离网切换电路具有并网模式,所述控制器控制第一开关阵列、第二开关阵列以及第一开关单元闭合,第二开关单元断开;
所述并离网切换电路具有离网模式,所述控制器控制第三开关阵列闭合,第一开关阵列和第二开关阵列断开。
进一步的,所述逆变器为单相逆变器或三相逆变器。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逆变器,包括如上任一所述的逆变器的并离网切换电路。
综上所述,本申请提出一种逆变器的并离网切换电路,通过复用逆变器端口与并网端口之间的第二开关阵列,以及,逆变器端口与离网端口之间的第三开关阵列,在不增加继电器的数量的基础上,为逆变器提供了一条新的并网端口和离网端口之间的旁路支路,在并网端口和离网端口之间的第一开关阵列中继电器发生单一开路故障时,通过逆变器端口和离网端口之间的部分继电器以及逆变器端口和并网端口之间的第二开关阵列提供的旁路通道,实现对离网端口的不间断供电,提高了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并离网切换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并离网切换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的并离网切换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第三实施例的并离网切换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第四实施例的并离网切换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第五实施例的并离网切换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第六实施例的并离网切换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第七实施例的并离网切换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第八实施例的并离网切换电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申请,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如图1所示,在传统的逆变器中,逆变器包括逆变器端口400、离网端口600以及并网端口500。其中,并网端口500通过第一开关阵列100与离网端口600电性连接,逆变器端口400通过第二开关阵列200与并网端口500电性连接,逆变器端口400通过第三开关阵列300与离网端口600电性连接。第一开关阵列100包括四个继电器,其中,第一继电器K11与第二继电器K12串联在并网端口500和离网端口600之间的一条线路上,第三继电器K13与第四继电器K14串联在并网端口500和离网端口600之间的另一条线路上。第二开关阵列200包括四个继电器,其中,第五继电器K21与第六继电器K22串联在逆变器端口400和并网端口500之间的一条线路上,第七继电器K23与第八继电器K24串联在逆变器端口400和并网端口500之间的另一条线路上。第三开关阵列300包括四个继电器,其中第九继电器K31和第十继电器K32串联在逆变器端口400与离网端口600之间的一条线路上,第十一继电器K33与第十二继电器K34串联在逆变器端口400和离网端口600之间的另一条线路上。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传统的逆变器中任一继电器发生短路故障,都能保证三个端口之间的可靠物理断开,为电路安全提供保障。并且,当逆变器发生故障时,通过控制第一开关阵列100闭合,第二开关阵列200和第三开关阵列300断开,可以使逆变器工作于旁路模式,从而保证对离网端口600的负载不间断供电。
但是,对于传统的逆变器,若逆变器处于旁路模式时第一开关阵列100中任一继电器发生开路故障,就会导致并网端口500和离网端口600之间无法连通,导致离网端口600的负载无法正常工作。
因此,本申请提出一种技术方案解决现有技术中逆变器工作在旁路模式下,第一开关阵列100中任一继电器发生开路故障时,离网端口600负载无法正常工作的问题。
具体的,本申请提供一种逆变器的并离网切换电路,所述并离网切换电路包括并网端口500、离网端口600以及逆变器端口400,所述逆变器端口400分别与所述并网端口500和离网端口600连接,其中,并网端口500与电网连接,离网端口600与负载连接,所述并离网切换电路还包括:
第一开关阵列100,连接在所述并网端口500和所述离网端口600之间,用于控制所述并网端口500和所述离网端口600之间的连通与断开;
第二开关阵列200,连接在所述逆变器端口400和所述并网端口500之间,用于控制所述逆变器端口400和所述并网端口500之间的连通与断开;
第三开关阵列300,连接在所述逆变器端口400和所述离网端口600之间,并与所述第二开关阵列200连接;
其中,所述第三开关阵列300包括第一开关单元310和第二开关单元320,所述第一开关单元310用于控制所述逆变器端口400与并网端口500之间,以及,所述逆变器端口400与所述离网端口600之间的连通与断开,
所述第二开关单元320用于控制所述逆变器端口400与所述离网端口600之间,以及,并网端口500与离网端口600之间的连通与断开,当所述第二开关阵列200和所述第二开关单元320闭合时,所述并网端口500和所述离网端口600之间连通。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第一实施例
如图2所示,其示出了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逆变器的并离网切换电路结构示意图。并离网切换电路包括并网端口500、离网端口600和逆变器端口400,第一开关阵列100和第二开关阵列200以及第三开关阵列300,第三开关阵列300包括第一开关单元310和第二开关单元320。开关阵列可以用继电器来实现功能。
其中,并网端口500与电网连接,离网端口600与负载连接,第一开关阵列100连接在所述并网端口500和所述离网端口600之间,用于控制所述并网端口500和所述离网端口600之间的连通与断开。第二开关阵列200连接在所述逆变器端口400和所述并网端口500之间,用于控制所述逆变器端口400和所述并网端口500之间的连通与断开。第三开关阵列300连接在所述逆变器端口400和所述离网端口600之间,并与所述第二开关阵列200连接,用于控制逆变器端口400和离网端口600、以及并网端口500和离网端口600之间的连通与断开。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如图2所示,第一开关阵列100包括四个继电器,其中,第一继电器K11与第二继电器K12串联在并网端口500和离网端口600之间的一条线路上,第三继电器K13与第四继电器K14串联在并网端口500和离网端口600之间的另一条线路上。
第二开关阵列200包括四个继电器,其中,第五继电器K21与第六继电器K22串联在逆变器端口400和并网端口500之间的一条线路上,第七继电器K23与第八继电器K24串联在逆变器端口400和并网端口500之间的另一条线路上。
第三开关阵列300包括四个继电器,其中第九继电器K31和第十继电器K32串联在逆变器端口400与离网端口600之间的一条线路上,例如离网端口的火线,第十一继电器K33与第十二继电器K34串联在逆变器端口400和离网端口600之间的另一条线路上,例如离网端口的零线。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第九继电器K31和第十一继电器K33构成第一开关单元310,第十继电器K32和第十二继电器K34构成第二开关单元320。
第一开关单元310用于控制逆变器端口400与并网端口500之间,以及,逆变器端口400与离网端口600之间的连通与断开。
第二开关单元320用于控制逆变器端口400与离网端口600之间,以及,并网端口500与所述离网端口600之间的连通与断开,当所述第二开关阵列200和所述第二开关单元320闭合时,所述并网端口500和所述离网端口600之间连通。
其中,所述第一开关单元310的第一端与所述逆变器端口400电性连接,所述第一开关单元310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二开关阵列200与所述并网端口500电性连接,并且,所述第一开关单元310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二开关单元320与所述离网端口600电性连接。
所述第二开关单元320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关单元310的第二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开关单元320的第二端与所述离网端口600电性连接。
具体的,如图2所示,第九继电器K31的第一端与逆变器端口400的一端连接,第九继电器K31的第二端通过第五继电器K21和第六继电器K22与并网端口500的一端连接。并且,第九继电器K31的第二端通过第十继电器K32与离网端口600的一端连接。
第十一继电器K33的第一端与逆变器端口400的另一端连接,第十一继电器K33的第二端通过第七继电器K23和第八继电器K24与并网端口500的另一端连接。并且,第十一继电器K33的第二端通过第十二继电器K34与离网端口600的另一端连接。
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所述的并离网切换电路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开关阵列100、第二开关阵列200和第三开关阵列300的闭合与断开状态。
在本申请提供的第一实施例中,通过控制器对第一开关阵列100、第二开关阵列200以及第三开关阵列300进行控制,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并离网切换电路可以有四种工作模式:并网模式,离网模式,第一旁路模式以及第二旁路模式。
具体的,当所述并离网切换电路处于并网模式时,所述控制器控制第一开关阵列100、第二开关阵列200以及第一开关单元310闭合,第二开关单元320断开,逆变器分别向电网和负载供电。
当并离网切换电路处于离网模式时,所述控制器控制第三开关阵列300闭合,第一开关阵列100和第二开关阵列200断开,逆变器向负载供电。
当并离网切换电路处于第一旁路模式时,所述控制器控制第一开关阵列100闭合,第二开关阵列200和第三开关阵列300断开,电网通过第一开关阵列100提供的旁路通道向负载供电。
当并离网切换电路处于第二旁路模式时,所述控制器控制第二开关阵列200和第二开关单元320闭合,第一开关阵列100和第一开关单元310断开,电网通过第二开关阵列200和第二开关单元320提供的旁路通道向负载供电。
根据逆变器的工况选择并离网切换电路的工作模式,当逆变器出现故障时,控制所述并离网切换电路工作于第一旁路模式,当第一旁路模式下的旁路通道断开时,例如继电器出现故障时,控制并离网切换电路工作于第二旁路模式。
不同模式之间的切换方法如下:
逆变器由并网模式切换为离网模式需要进行如下步骤:
首先将第一开关阵列100、第二开关阵列200、第一开关单元310断开,再将第三开关阵列300闭合,完成切换。
逆变器由第一旁路模式切换为离网模式需要进行如下步骤:
首先将第一开关阵列100断开,再将第三开关阵列300闭合,完成切换。
逆变器由第二旁路模式切换为离网模式需要进行如下步骤:
首先将第二开关阵列200和第二开关单元320断开,再将第三开关阵列300闭合,完成切换。
逆变器由离网模式切换为并网模式需要进行如下步骤:
首先逆变器检测到电网恢复后,调整输出电压与电网电压同步,将第一开关阵列100和第二开关阵列200闭合,再将第二开关单元320断开,完成切换。
逆变器由离网模式切换为第一旁路模式需要进行如下步骤:
首先将第一开关阵列100闭合,再将第三开关阵列300断开,完成切换。
逆变器由离网模式切换为第二旁路模式需要进行如下步骤:
首先将第二开关阵列200闭合,再将第一开关单元310断开,完成切换。
其中,并网模式和第一旁路模式或第二旁路模式会组合存在。
利用本申请提供的并离网切换电路,当所述控制器检测到所述并离网切换电路在第一旁路模式下出现工作异常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并离网切换电路切换至第二旁路模式。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逆变器工作在旁路模式下,当旁路通道中任一继电器发生开路故障时,离网端口的负载无法正常工作的问题。
相比现有的技术方案,本申请在不增加继电器数量且满足安全要求的基础上,增加了旁路支路的数量。可以有效解决在逆变器发生故障时,并离网切换电路工作在旁路模式下,并网端口和离网端口之间任一继电器发生开路故障导致离网端口的负载无法正常工作的问题。实现了离网端口600的不间断供电,提高了供电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第二实施例
图3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的并离网切换电路结构示意图,所述并离网切换电路还包括:接地端口700,所述接地端口700通过第四开关单元710与离网端口600的零线连接。其中,第四开关单元710包括有两个串联的第十三继电器K41和第十四继电器K42。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所述第二开关单元320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关单元310的第二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开关单元320的第二端与所述离网端口600电性连接,所述第四开关单元710的第一端与所述接地端口700电性连接,所述第四开关单元710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开关单元320第二端电性连接。对比第一实施例,本实施例通过增加接地端口700和第四开关单元710,可以使得逆变器同时适用于TN-S和TN-C结构的配电网系统,扩大了逆变器的适用范围。
第三实施例
图4为本申请第三实施例的并离网切换电路结构示意图,与第二实施例相比,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第四开关单元710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开关单元320第一端电性连接。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
第四实施例
图5为本申请第四实施例的并离网切换电路结构示意图,与第二实施例相比,不同之处在于,在第四实施例中,第四开关单元710的第二端与第一开关单元310第一端电性连接。
第五实施例
图6为本申请第五实施例的并离网切换电路结构示意图,所述第一开关阵列100包括接触器。对比本申请第二实施例,第一开关阵列100可以用复合功能安全的接触器去代替继电器。
第六实施例
图7为本申请第六实施例的并离网切换电路结构示意图,所述第一开关阵列100包括接触器。对比本申请第三实施例,第一开关阵列100可以用复合功能安全的接触器去代替继电器。
第七实施例
图8为本申请第七实施例的并离网切换电路结构示意图,所述第一开关阵列100包括接触器。对比本申请第四实施例,第一开关阵列100可以用复合功能安全的接触器去代替继电器。
第八实施例
图9为本申请第八实施例的并离网切换电路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并离网切换电路用于三相逆变器。与本申请提供的第一实施例类似,在本申请提供的第八实施例中,并离网切换电路包括并网端口500、离网端口600以及逆变器端口400。其中,并网端口500通过第一开关阵列100与离网端口600电性连接,逆变器端口400通过第二开关阵列200与并网端口500连接,逆变器端口400通过第三开关阵列300与离网端口600连接。其中,所述第三开关阵列300包括第一开关单元310和第二开关单元320,所述第一开关单元310用于控制所述逆变器端口400与并网端口500之间,以及,所述逆变器端口400与所述离网端口600之间的连通与断开状态。所述第二开关单元320用于控制所述逆变器端口400与所述离网端口600之间、以及,并网端口500与所述离网端口600之间的连通与断开,当所述第二开关阵列200和所述第二开关单元320闭合时,所述并网端口500和所述离网端口600之间连通。
如图9所示,与本申请提供的第一实施例相比,本申请提供的第八实施例中,第一开关阵列包括8个继电器,其中,每两个继电器串联在并网端口500和离网端口600之间的一条线路上。第二开关阵列包括8个继电器,其中,每两个继电器串联在逆变器端口400和并网端口500之间的一条线路上。第三开关阵列包括8个继电器,其中,每两个继电器串联在逆变器端口400和离网端口600之间的一条线路上。
综上所述,本申请通过复用逆变器端口和离网端口之间的继电器以及逆变器端口和并网端口之间的继电器,增加了一个并网端口和离网端口之间的旁路通道,实现了离网端口的不间断供电。当逆变器发生故障时,如果并网端口和离网端口之间连接的继电器中同时也出现开路故障,通过逆变器端口和离网端口之间的部分继电器以及逆变器端口和并网端口之间的继电器提供的旁路通道,实现离网端口的不间断供电,提高了供电可靠性,降低了成本。
本申请还增加了零线和地线之间的第四开关单元,使其能适应多种配电网系统,如三相五线制和三相四线制结构的配电网系统,应用范围比较广。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逆变器,逆变器中包括本申请提供的并离网切换电路。
综上所述,本申请提出的并离网切换电路在满足安规要求且不增加继电器的数量的前提下,新增加了一条并网端口和离网端口之间的旁路支路,降低了成本。同时在继电器发生单一开路故障时,有额外的旁路支路导通,实现了离网端口的不间断供电,提高了供电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请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申请及所附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仍属于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逆变器的并离网切换电路,所述并离网切换电路包括并网端口、离网端口以及逆变器端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并离网切换电路还包括:
第一开关阵列,连接在所述并网端口和所述离网端口之间,用于控制所述并网端口和所述离网端口之间的连通与断开;
第二开关阵列,连接在所述逆变器端口和所述并网端口之间,用于控制所述逆变器端口和所述并网端口之间的连通与断开;
第三开关阵列,连接在所述逆变器端口和所述离网端口之间,并与所述第二开关阵列连接,用于控制逆变器端口和离网端口、以及并网端口和离网端口之间的连通与断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变器的并离网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开关阵列包括第一开关单元和第二开关单元,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第一端与所述逆变器端口电性连接,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二开关阵列与所述并网端口电性连接,并且,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二开关单元与所述离网端口电性连接,用于控制所述逆变器端口与并网端口之间,以及,所述逆变器端口与所述离网端口之间的连通与断开,
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第二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第二端与所述离网端口电性连接,用于控制所述逆变器端口与所述离网端口之间,以及,并网端口与所述离网端口之间的连通与断开,当所述第二开关阵列和所述第二开关单元闭合时,所述并网端口和所述离网端口之间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逆变器的并离网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并离网切换电路还包括:接地端口和第四开关单元,所述接地端口通过第四开关单元与离网端口的零线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逆变器的并离网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开关单元的第一端与所述接地端口电性连接,所述第四开关单元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第二端、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第一端以及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第一端中的任意一端电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逆变器的并离网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开关阵列包括第一至第四继电器,其中,第一继电器与第二继电器串联在并网端口和离网端口之间的一条线路上,第三继电器与第四继电器串联在并网端口和离网端口之间的另一条线路上;
所述第三开关阵列包括第九至第十二继电器,其中,第九继电器和第十继电器串联在逆变器端口与离网端口之间的一条线路上,第十一继电器与第十二继电器串联在逆变器端口和离网端口之间的另一条线路上;
所述第二开关阵列包括第五至第八继电器,其中,第五继电器与第六继电器串联在第九继电器和并网端口之间的一条线路上,第七继电器与第八继电器串联在第十一继电器和并网端口之间的一条线路上;
其中,第九继电器和第十一继电器构成第一开关单元,第十继电器和第十二继电器构成第二开关单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变器的并离网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阵列包括接触器,所述接触器的第一端与所述并网端口连接,所述接触器的第二端与所述离网端口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逆变器的并离网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并离网切换电路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开关阵列、第二开关阵列和第三开关阵列的闭合与断开状态;
其中,所述并离网切换电路具有第一旁路模式,所述控制器控制第一开关阵列闭合,第二开关阵列和第三开关阵列断开;
所述并离网切换电路具有第二旁路模式,所述控制器控制第二开关阵列和第二开关单元闭合,第一开关阵列和第一开关单元断开,
当所述并离网切换电路在第一旁路模式下出现异常时,控制所述并离网切换电路切换至第二旁路模式。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逆变器的并离网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并离网切换电路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开关阵列、第二开关阵列和第三开关阵列的闭合与断开状态;
其中,所述并离网切换电路具有并网模式,所述控制器控制第一开关阵列、第二开关阵列以及第一开关单元闭合,第二开关单元断开;
所述并离网切换电路具有离网模式,所述控制器控制第三开关阵列闭合,第一开关阵列和第二开关阵列断开。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逆变器的并离网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逆变器为单相逆变器或三相逆变器。
10.一种逆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逆变器的并离网切换电路。
CN202220888274.9U 2022-04-18 2022-04-18 逆变器的并离网切换电路及逆变器 Active CN21816182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888274.9U CN218161824U (zh) 2022-04-18 2022-04-18 逆变器的并离网切换电路及逆变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888274.9U CN218161824U (zh) 2022-04-18 2022-04-18 逆变器的并离网切换电路及逆变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161824U true CN218161824U (zh) 2022-12-27

Family

ID=845734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888274.9U Active CN218161824U (zh) 2022-04-18 2022-04-18 逆变器的并离网切换电路及逆变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16182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46379B (zh) 对用于传输电力的设施进行升级的方法和这样的设施
RU2396664C2 (ru) Преобразовательная подстанция
CN108336750B (zh) 换流器、基于半vsc三极直流系统及其故障转移控制方法
CN110867884A (zh) 耗能模块、海上风电经柔性直流外送系统及故障穿越策略
US5872707A (en) SVC converter with an extra phase leg to replace a failed phase leg
CN105375757A (zh) 一种直流电压变换装置及其桥臂控制方法
CN218867913U (zh) 离并网切换零线接地电路、逆变器以及光伏储能系统
US12051905B2 (en) Power system
CN103887767A (zh) 防止开关支路过电流的装置、及相关转换系统、控制方法
US12074444B2 (en) Power system
CN211089218U (zh) 大容量高可靠快速电源切换装置
CN114389353A (zh) 电力装置端备用开关单元
CN218161824U (zh) 逆变器的并离网切换电路及逆变器
CN110492516B (zh) 一种特高压多端柔性直流输电换流站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8011389A (zh) 一种复合型直流输电设备
CN218071030U (zh) 逆变器的并离网切换电路及逆变器
CN102106075A (zh) 故障情况下用于实现带有分布储能器的多相变换器的冗余工作模式的控制方法
CN107332260B (zh) 一种用于提高电力系统稳定性的三相换相系统
CN115986799A (zh) 一种双换流器串联建设的直流输电换流站
CN114726228A (zh) 一种固态变压器和供电设备
CN110763950B (zh) 一种柔性多状态开关单相接地故障穿越控制方法
CN116545000A (zh) 串联多端直流输电控制保护系统
CN110896227B (zh) 一种光伏发电系统与光伏逆变器
CN113572189A (zh) 海上风电用双极柔性直流系统及其变压器故障切换方法
CN109088444B (zh) 一种直流受端调相机非全相保护动作性能的优化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