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157926U - 一种检测分析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检测分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157926U
CN218157926U CN202221667132.6U CN202221667132U CN218157926U CN 218157926 U CN218157926 U CN 218157926U CN 202221667132 U CN202221667132 U CN 202221667132U CN 218157926 U CN218157926 U CN 2181579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pipette
detection
liquid
reag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66713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姚恺龄
覃冰
陈国志
韩孝平
孔令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Kemajia Microbial Technology Co ltd
EASE-MEDTREND BIOTECH (SHANGHAI)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Kemajia Microbial Technology Co ltd
EASE-MEDTREND BIOTECH (SHANGHAI)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Kemajia Microbial Technology Co ltd, EASE-MEDTREND BIOTECH (SHANGHAI)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Kemajia Microb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66713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1579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1579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15792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atic Analysis And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检测分析装置,包括检测匣、单次使用的加液管及单次使用的吸液管;所述检测匣内部形成一收容腔体、所述检测匣的外表面设有与所述收容腔体连通的通孔,所述收容腔体用于放置测试条;所述加液管内设有预存试剂,所述加液管可通过所述通孔向所述收容腔体注入所述预存试剂;所述吸液管内设有吸水材料,所述吸液管中的吸水材料可伸入所述通孔吸出所述收容腔体内的液体,通过设置加液管及吸液管可避免传统操作中换液和洗涤时的凌乱操作,有助于保持工作环境的整洁,预防污染,同时避免了操作的繁琐性。采用该检测分析装置具备易于实施、操作方便、成本较低,且适用范围广泛的特点。

Description

一种检测分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检测分析装置。
背景技术
在检测分析领域中,有一些检测(如酶标免疫印迹检测、金标免疫印迹检测、分子杂交检测等检测)能提供有关受检物的详细信息,例如,免疫印迹通过免疫反应性分析提供详尽的所测抗体与已知抗原的相关性信息及其临床意义;分子杂交则可通过已知核酸探针的应用对受检核糖核酸的顺序进行分析并获得重要的关乎病原体识别和许多疾病过程的基因信息。但在这些检测过程中需要执行繁琐的操作步骤,如所需执行的步骤包括顺序地使用多种溶液,其间还要执行清洗/漂洗等操作。传统地执行上述示例中提到的这类分析方法时,一般是由专业人通过手动或者采用昂贵的检测设备来完成相应的操作步骤。
采用现有技术中的方式执行上述分析方法时,存在一些弊端,具体如下:
若由人工手动执行相应的检测,其操作中存在诸多的问题和挑战。这类检测方法的程序比较繁琐,操作过程中牵涉到多次液体置换和测试条的洗涤,尤其值得提出的是:所有手动操作均采用开放式的测试盘来放置测试条,并采用试剂瓶放置试剂,每次测试时,均需通过量杯或移液枪从试剂瓶中取液,换液时则是直接从放置测试条的测试盘内倒出液体,洗涤时采用直接冲洗的方式,使用阅读仪分析读取结果时,须将测试条从测试盘中移出,置于另一个平面后进入阅读仪进行分析;在这样的操作过程中存在如下具体问题:
(1)由于检测时测试条放置于开放式的测试盘中,故难以实现防尘和防污染;
(2)试剂一般预存于试剂瓶中,而瓶内的试剂会用于多次检测,因为试剂瓶会多次长时间离开冷藏,试剂瓶中未使用试剂的保质状况就会受到影响;
(3)由于需要采用量杯或移液枪取液,故需要训练有素者使用量杯和移液枪,且来回取液时容易污染未用试剂;
(4)从放置检测条的测试盘内直接倒出液体进行换液及直接冲洗的方式,存在容易泼洒,造成外界污染的问题;
(5)当检测流程要求加入加热/震荡孵育的步骤时,上述的泼洒事故就更容易发生了;
(6)需将测试条从测试盘中移出后才能读取结果的方式给操作人员带来很差的操作体验。
除了上述的手动检测本身就存在的弊端外,手动操作对操作人员的实验技术要求较高,而且还要求测试单位具备良好的实验室环境,因此,本类手动检测无法由未经训练的人员来完成,也不能在广大的基层医疗环境内得以推广。
采用专业的自动化设备来操作这类检测确实能解决上述手动操作的一些问题,但是,由于现有市场上的这些专业的自动化设备的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价格昂贵,维护成本高,只有那些日常检测需求高的实验室才有理由购买并支持这样的设备,而测试量低的基层单位就无法支持购买这类自动化设备,所以这样的设备对广大的基层医疗环境并不适用。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易于实施、方便操作、避免污染、制造和使用成本均较低、适用范围广泛的检测分析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检测分析装置具有以下特征:
该检测分析装置,其主要特征是,包括检测匣、至少一个单次使用的加液管及至少一个单次使用的吸液管;
所述检测匣内部形成一收容腔体、所述检测匣的外表面设有与所述收容腔体连通的通孔,所述收容腔体用于放置测试条;
所述加液管内设有预存试剂,所述加液管可通过所述通孔向所述收容腔体注入所述预存试剂;
所述吸液管的一端设有管口,供所述吸液管内的吸水材料通过所述吸液管的管口延伸至所述吸液管外,以便所述吸水材料从所述通孔伸入所述检测匣内将所述收容腔体内的液体吸入至所述吸液管。
上述的检测分析装置,其中,所述检测匣的外表面设有两个所述通孔,且所述通孔位于所述检测匣的顶面,并且两个所述通孔分别位于所述检测匣的两端。
上述的检测分析装置,其中,所述收容腔体的底面呈由一通孔向另一通孔方向倾斜的坡面状。
上述的检测分析装置,其中,所述通孔为向所述检测匣的外部凸出的凸型通孔。
上述的检测分析装置,其中,所述加液管包括试剂容纳管部和管盖部,所述管盖部设于所述试剂容纳管部上;
所述试剂容纳管部用于存放所述预存试剂,且所述试剂容纳管部的管壁由可挤压的柔性材料制成;
所述管盖部的开口的形状和尺寸与所述通孔的形状和尺寸相匹配,以使得所述管盖部的开口可伸入所述通孔与所述通孔对接。
上述的检测分析装置,其中,所述吸液管的开口的形状和尺寸与所述通孔的形状和尺寸相匹配,且所述吸液管的开口可通过螺纹结构与所述通孔可拆卸地连接;
当所述吸液管与所述通孔连接时,从所述吸液管的管口延伸出的所述吸水材料可延伸至所述收容腔体的底部;
所述吸液管的另一端设有透气阀。
上述的检测分析装置,其中,所述通孔上设有可拆卸的密封盖。
上述的检测分析装置,其中,所述检测匣由透明材料构成。
上述的检测分析装置,其中,所述检测匣由上盖和下盖密封闭合构成,由所述上盖和所述下盖之间的空间构成所述收容腔体。
上述的检测分析装置,其中,各所述加液管外壁设有与该加液管内的所述预存试剂对应的信息标记。
本实用新型的检测分析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该检测分析装置通过设置内部形成一收容腔体的检测匣来放置测试条,从而可有效实现防尘和防污染的作用;且通过设置单次使用的加液管向检测匣注入液体,可有效省略传统流程中用移液工具从试剂瓶中反复取出试剂进行加液的人工操作,有效避免了未使用的试剂多次离开冷藏环境的情况,如此,避免了操作的繁琐性,降低对操作人的专业要求,并可提高操作效率。通过设置单次使用的吸液管进行吸液,可避免传统操作中换液和洗涤时的凌乱操作,有助于保持工作环境的整洁,预防污染。通过在通孔上设置可拆卸的密封盖,可避免外部环境对检测匣内的收容腔体的污染。由于测试条和液体被限制于关闭的检测匣内,检测流程中的加热/震荡孵育过程中不会有液体泼洒的事故发生。而采用透明材料构成检测匣则使操作者可在外部就能直观地看见收容腔体中测试条所显示的变化和结果,使用阅读仪分析读取结果时也无需手工移出测试条,使操作更为简便。
附图说明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图1是一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检测分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11 上盖
112 下盖
121 第一通孔
122 第二通孔
131 第一密封盖
132 第二密封盖
2 加液管
21 试剂容纳管部
22 管盖部
3 吸液管
31 吸水材料
4 测试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实现的技术手段、创造特征及其所达成的目的和功效易于理解,以下结合具体图示及实施案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但本实用新型不仅限于以下的实施案例。
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解释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可实施方式,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只要不改变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所能涵盖的范围内。
在本实施案例中检测分析装置包括检测匣、至少一个单次使用的加液管2及至少一个单次使用的吸液管3;
所述检测匣内部形成一收容腔体、所述检测匣的外表面设有与所述收容腔体连通的通孔,所述收容腔体用于放置测试条4;
如图1所示,在该实施例中,所述检测匣的外表面设有两个所述通孔,且所述通孔位于所述检测匣的顶面,并且两个所述通孔分别位于所述检测匣的两端,这两个通孔分别为第一通孔121和第二通孔122。
该实施例中,所述检测匣由上盖111和下盖112组合构成,由所述上盖111和所述下盖112之间的空间构成所述收容腔体。
可打开上盖111和下盖112将测试条4放置于收容腔体内,然后密封合上上盖111和下盖112,使得上盖111和下盖112密封闭合。在进行试验时,可利用加液管2向收容腔体内注入测试用的预存试剂进行测试。其中,测试条4可为用于免疫印迹检测的包被有捕获抗原试剂或用于份子检测的固定有待检核酸样品的固相测试条4(如膜条)。
通过这种在检测匣两端设有通孔的结构,可使该检测匣可适应多种形状大小各异的固相物。
各个通孔上设有可拆卸的密封盖。如图1所示,该实施例中设置了与第一通孔121对应的第一密封盖131和与第二通孔122对应的第二密封盖132。
当将各通孔均盖上密封盖时,检测匣内形成密封空间,从而可实现不漏水的状态。
具体实施时,各通孔与对应的密封盖之间可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连接,以达到密封的效果,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采用其他方式进行密封。
在具体实施时,所述收容腔体的底面可呈由一通孔向另一通孔方向倾斜的坡面状。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收容腔体的底面呈由第一通孔121向第二通孔122方向向下倾斜的坡面状。
由图1可以看出,该实施例中的所述通孔为向所述检测匣的外部凸出的凸型通孔。
所述加液管2内设有预存试剂,所述加液管2可通过所述通孔向所述收容腔体注入所述预存试剂;
在该实施例中,各所述加液管2外壁设有与该加液管2内的所述预存试剂对应的信息标记,其中,所述信息标记包括但不仅限于所述预存试剂的名称、规格、批号、有效期等信息,以便于操作人员可方便地对加液管2内的预存试剂进行识别。
该实施例中,所述加液管2包括试剂容纳管部21和管盖部22,所述管盖部22设于所述试剂容纳管部21上;
所述试剂容纳管部21用于存放所述预存试剂,且所述试剂容纳管部21的管壁由可挤压的柔性材料制成;
所述管盖部的开口的形状和尺寸与所述通孔的形状和尺寸相匹配,使得所述管盖部的开口可伸入所述通孔与所述通孔对接,以使得所述加液管2内的所述预存试剂通过所述管盖部22的开口从所述通孔注入所述检测匣内时不会溢出。
如图1所示,该实施例中的管盖部22呈圆锥状。具体实施时,所述管盖部的开口的形状与所述通孔的形状匹配,从而可使得管盖部的开口与所述通孔很好地衔接。这样的结构,可使得操作人员可更方便地进行加液操作。
在具体实施时,所述管盖部22的开口处可设有可折断的滴头或带滴头盖的滴头,对加液管2进行闭合(图1中并未绘制滴头或滴头盖)。当需要采用加液管2进行加液时,毋需将管盖部22从试剂容纳管部21上取下,仅需将管盖部22的开口处的滴头折断或将滴头盖取下就可打开加液管2,然后挤压试剂容纳管部21的管壁就可将加液管2内的预存试剂从管盖部22的开口处挤出。
在管盖部22的开口处设有可折断的滴头的实施例中,当需要将加液管2内的预存试剂注入检测匣内时,可先将管盖部22的开口处的滴头折断,以打开加液管2,然后将加液管2的管盖部22的开口伸入所述通孔(第一通孔121或第二通孔122)与所述通孔对接,同时挤压试剂容纳管部21的管壁,令试剂容纳管部21内的预存试剂通过管盖部22的开口从所述检测匣上的通孔注入收容腔体内,实施加液。
在管盖部22的开口处设有带滴头盖的滴头的实施例中,当需要将加液管2内的预存试剂注入检测匣内时,可先将管盖部22的开口处的滴头盖取下,以打开加液管2,然后将加液管2的管盖部22的开口伸入所述通孔(第一通孔121或第二通孔122)与所述通孔对接,同时挤压试剂容纳管部21的管壁,令试剂容纳管部21内的预存试剂通过管盖部22的开口从所述检测匣上的通孔注入收容腔体内,实施加液。
所述吸液管3内设有吸水材料31,所述吸液管3的一端设有管口,供所述吸液管3内的吸水材料31通过所述吸液管3的管口延伸至所述吸液管3外,所述吸液管3的另一端设有透气阀,以便所述吸水材料31从所述通孔伸入所述检测匣内将所述收容腔体内的液体吸入至所述吸液管3。
所述吸水材料31伸出所述洗液管的长度大于等于通孔的开口处到收容腔体的底部的距离,以便所述吸液管3内的吸水材料31可接触到所述收容腔体的底部。
该实施例中,所述吸液管3的开口的形状和尺寸与所述通孔的形状和尺寸相匹配,且所述吸液管3的开口可通过螺纹结构与所述通孔可拆卸地连接;
且当所述吸液管3与所述通孔连接时,从所述吸液管的管口延伸出的所述吸水材料31可延伸至所述检测匣中的收容腔体的底部,以确保检测匣内的液体全部被吸除。
由于实施例中的检测匣中的收容腔体的底面呈由第一通孔121向第二通孔122方向向下倾斜的坡面状,故在执行上述操作时,一般加液管2通过第一通孔121向检测匣内加入液体,而吸液管3通过第二通孔122从检测匣内吸出液体,从而进一步确保检测匣内的液体得以全部被吸除。
当通孔内设置内螺纹时,可在吸液管3的开口处设置与之匹配的外螺纹,所述吸液管3内含足够吸尽检测匣内液体的吸水材料31,使用时,将吸液管3的开口直接与通孔的开口对接并与之通过上述的通孔的内螺纹和吸液管口的外螺纹固定连接,由于该实施例中,吸液管上设有透气阀,故可使得吸液管可以更快、更完全地吸收液体。
该实施例中,所述检测匣由透明材料构成,以便于肉眼直接或通过阅读仪读取检测结果。
上述实施例中的检测分析装置采用内部设置预存试剂的单次使用的加液管2,使得试剂模块化,用于单次检测,一次性使用,不影响未用试剂的保存和保质;同时,由于加液管2在实际使用时是单次使用的,故不会污染未使用试剂;
通过采用透明可密封的检测匣,可有效减少来自外界的污染;
在换液时,本技术方案采用吸液管3从检测匣内吸出液体,从而避免泼洒,免除污染;在洗涤时,同样可以通过加液管2和吸液管3配合使用,从而免除污染;
当检测流程要求加入加热/震荡孵育步骤时,密封的检测匣可以被轻松地移入水浴箱、加热震荡器内进行孵育而不会发生液体泼洒、污染环境的事故。
当测试条在显色实验(见下述)中因检测结果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可见的颜色变化时,由于采用透明材料构成的检测匣,从而实现使用者无需手工移出测试条4,可隔着透明匣壁观察结果或将检测匣放入阅读仪进行分析,为操作者提供了便利,并提高了其操作舒适度,操作者同样不用担心液体泼洒、污染环境的可能。
本实用新型中的这种检测分析装置,通过设置用于检测的检测匣及用于实现溶液放置及收集的加液管2与吸液管3,使得实验操作步骤更为简便,通过模块化试剂运作简化传统的手动操作,使原来繁琐和凌乱的过程变为有序不乱,未经训练的人都可操作的过程,且装置结构简单,易于制造,成本较低,适合广泛使用。
为了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该技术方案中的检测分析装置及其应用,下面举几个具体的应用场景,进行说明:
实例1:
将该检测分析装置应用于酶标免疫印迹检测中时,操作步骤如下:
步骤1:执行测试条放置、组装检测分析装置的操作,具体步骤为:打开检测匣的上盖111与下盖112,装入包被有已知抗原的固相物,如膜条(即测试条4),关闭检测匣(即将上盖111和下盖112合上),该过程保持检测匣上的两个通孔均未封口;
步骤2:执行封闭测试条操作,具体步骤为:使用对应的新加液管2从第一通孔121向检测匣内加入预存试剂——封闭试剂,在各通孔上拧上对应的密封盖后,进行反应处理操作;其中,反应处理操作包括:在加热状态下对密封的检测匣震荡5分钟,或在常温状态下对密封的检测匣震荡30分钟;然后打开两个通孔上的密封盖,在开启的第二通孔122上旋上新吸液管3,通过吸液管3内的吸水材料31吸完检测匣内所有液体,然后将吸液管3取下,丢弃;
步骤3:执行一次清洗操作,清洗操作具体步骤为:使用对应的新加液管2通过第一通孔121向检测匣的收容腔体内加入预存试剂——洗液,然后在各通孔上拧上对应的密封盖,震荡5分钟;然后打开两个通孔的封口,在开启的第二通孔122上旋上新吸液管3,吸完检测匣内所有液体,丢弃吸液管3;重复一次上述的清洗操作;
步骤4:执行加样操作,具体步骤为:先将血清标本加入预存于一新加液管2的反应液内,再用此加液管2通过第一通孔121向检测匣的收容腔体内加入含血清标本的反应液,在各通孔上拧上对应的密封盖后,进行反应处理操作;其中,反应处理操作包括:在加热状态下对密封的检测匣震荡5分钟,或在常温状态下对密封的检测匣震荡30分钟;然后打开两个通孔上的密封盖,在开启的第二通孔122上旋上新吸液管3,通过吸液管3内的吸水材料31吸完检测匣内所有液体,然后将吸液管3取下,丢弃;
步骤5:执行两次清洗操作,具体操作同步骤3;
步骤6:执行检测操作,具体步骤为:使用对应的新加液管2通过第一通孔121向检测匣的收容腔体内加入预存试剂——酶标记的抗人二抗,在各通孔上拧上对应的密封盖后,进行反应处理操作;其中,反应处理操作包括:在加热状态下对密封的检测匣震荡5分钟,或在常温状态下对密封的检测匣震荡30分钟;然后打开检测匣上的两个通孔上的密封盖,在开启的第二通孔122上旋上新吸液管3,并在吸完检测匣内所有液体后,丢弃吸液管3。
步骤7:执行两次清洗操作,具体操作同步骤3;
步骤8:执行显色操作,具体步骤为:使用对应的新加液管2通过第一通孔121向检测匣内加入底物,在各通孔上拧上对应的密封盖,关闭各通孔,震荡5(加热)分钟或视显色情况而定,然后打开两个通孔,并通过第一通孔121,使用对应的新加液管2向检测匣的收容腔体内加入预存试剂——终止液,轻微晃动检测匣以混匀终止液;
步骤9:执行读取结果操作,操作时可透过透明检测匣壁直接肉眼观察测试条4上的显色结果或将两个通孔都已被关闭的检测匣直接放入阅读仪进行分析。
实例2:
将该检测分析装置应用于金标免疫印迹检测中时,操作步骤如下:
步骤1:执行测试条放置、组装检测分析装置的操作,具体步骤为:打开检测匣的上盖111与下盖112,装入包被有已知抗原的固相物,如膜条(即测试条4),关闭检测匣(即将上盖111和下盖112合上),该过程保持检测匣上的两个通孔均未封口;
步骤2:执行封闭测试条操作,具体步骤为:使用对应的新加液管2从第一通孔121向检测匣内加入预存试剂——封闭试剂,在各通孔上拧上对应的密封盖后,进行反应处理操作;其中,反应处理操作包括:在加热状态下对密封的检测匣震荡5分钟,或在常温状态下对密封的检测匣震荡30分钟;然后打开两个通孔上的密封盖,在开启的第二通孔122上旋上新吸液管3,通过吸液管3内的吸水材料31吸完检测匣内所有液体,然后将吸液管3取下,丢弃;
步骤3:执行一次清洗操作,清洗操作具体步骤为:使用对应的新加液管2通过第一通孔121向检测匣的收容腔体内加入预存试剂——洗液,然后在各通孔上拧上的密封盖,震荡5分钟;打开两个通孔的封口,在开启的第二通孔122上旋上新吸液管3,吸完检测匣内所有液体,丢弃吸液管3;重复一次上述的清洗操作;
步骤4:执行加样操作,具体步骤为:先将血清标本加入预存于一新加液管2的反应液内,再用此加液管2通过第一通孔121向检测匣的收容腔体内加入含血清标本的反应液,在各通孔上拧上对应的密封盖后,进行反应处理操作;其中,反应处理操作包括:在加热状态下对密封的检测匣震荡5分钟,或在常温状态下对密封的检测匣震荡30分钟;然后打开两个通孔的密封盖,在开启的第二通孔122上旋上新吸液管3,通过吸液管3内的吸水材料31吸完检测匣内所有液体,然后将吸液管3取下,丢弃;
步骤5:执行两次清洗操作,具体操作同步骤3;
步骤6:执行检测操作,具体步骤为:使用对应的新加液管2通过第一通孔121向检测匣的收容腔体内加入预存试剂——金标记的抗人二抗,在各通孔上拧上对应的密封盖后,进行反应处理操作;其中,反应处理操作包括:在加热状态下对密封的检测匣震荡5分钟,或在常温状态下对密封的检测匣震荡30分钟。然后打开检测匣上的两个通孔上的密封盖,在开启的第二通孔122上旋上新吸液管3,并在吸完检测匣内所有液体后,丢弃吸液管3;
步骤7:执行两次清洗操作,具体操作同步骤3;
步骤8:执行读取结果操作,操作时可透过透明检测匣壁直接肉眼观察测试条4上的显色结果或将两个通孔都已被关闭的检测匣直接放入阅读仪进行分析。
实例3:
将该检测分析装置应用于分子杂交检测中时,操作步骤如下:
步骤1:执行测试条放置、组装检测分析装置的操作,具体步骤为:打开检测匣的上盖111与下盖112,装入固定有待检核酸的固相物,如膜条(即测试条4),关闭检测匣(即将上盖111和下盖112合上),该过程保持检测匣上的两个通孔均未封口;
步骤2:执行对测试条的预杂交操作,具体步骤为:使用对应的新加液管2从第一通孔121向检测匣内加入预存试剂——预杂交试剂,在各通孔上拧上对应的密封盖后,在40℃孵育加震荡检测匣30分钟,然后打开两个通孔上的密封盖,在开启的第二通孔122上旋上新吸液管3,通过吸液管3内的吸水材料31吸完检测匣内所有液体,然后将吸液管3取下,丢弃;
步骤3:执行一次清洗操作,清洗操作具体步骤为:使用对应的新加液管2通过第一通孔121向检测匣内加入预存试剂——洗液,然后在各通孔上拧上对应的密封盖,在37℃孵育加震荡检测匣15分钟,然后打开两个通孔的封口,在开启的第二通孔122上旋上新吸液管3,当吸液管3吸完检测匣内所有液体,丢弃吸液管3;重复一次上述的清洗操作;
步骤4:执行分子杂交操作,具体步骤为:使用对应的新加液管2通过第一通孔121向检测匣的收容腔体内加入预存试剂——探针试剂,在各通孔上拧上对应的密封盖,恒温(具体温度视具体检测要求而定)孵育加震荡检测匣8-20小时(具体时间视具体检测要求而定)。然后打开两个通孔,在开启的第二通孔122上旋上新吸液管3,吸完检测匣内所有液体,丢弃吸液管3;
步骤5:执行两次清洗操作,具体操作同步骤3;
步骤6:执行对测试条的封闭操作,具体步骤为:使用对应的新加液管2从第一通孔121向检测匣内加入预存试剂——封闭试剂,在各通孔上拧上对应的密封盖后,在37℃孵育加震荡检测匣15分钟,然后打开两个通孔上的密封盖,在开启的第二通孔122上旋上新吸液管3,通过吸液管3内的吸水材料31吸完检测匣内所有液体,然后将吸液管3取下,丢弃;
步骤7:执行两次清洗操作,具体操作同步骤3;
步骤8:执行检测操作,具体步骤为:使用对应的新加液管2通过第一通孔121向检测匣内的收容腔体内加入预存试剂——酶标检测液,在各通孔上拧上对应的密封盖,关闭各通孔,在37℃孵育加震荡30检测匣分钟。然后打开检测匣上的两个通孔,在开启的第二通孔122上旋上新吸液管3,吸完检测匣内所有液体,丢弃吸液管3;
步骤9:执行两次清洗操作,具体操作同步骤3;
步骤10:执行显色操作,具体步骤为:使用对应的新加液管2通过第一通孔121向检测匣内加入底物,在各通孔上拧上对应的密封盖,关闭各通孔,震荡5(加热)分钟或视显色情况而定。然后打开两个通孔,使用对应的新加液管2通过第一通孔121向检测匣内加入预存试剂——终止液,轻微晃动检测匣以混匀终止液;
步骤11:执行读取结果操作,操作时可透过透明检测匣壁直接肉眼观察测试条4上的显色结果或将两个通孔都已被关闭的检测匣直接放入阅读仪进行分析。
上述实施例中的检测分析装置,将测试时使用到的部件模块化,使预先分装的加液管2成为加液模块、从而实现方便使用,省略了传统流程中用移液工具加液的繁琐人工操作,又避免了传统的大包装试剂由于其多次回温及开盖所致的稳定性和污染问题;而采用由吸液管3构成的吸液模块,避免了传统操作中换液和洗涤时的凌乱操作,有助保持工作环境的整洁,并有效避免对测试条的交叉污染;
同时,本实施例实现了系统的密封状态,易于在各种设备(包括水浴、恒温孵育箱、超声水浴等)内完成孵育反应,避免了孵育环境对检测体系的污染。
在最后的结果读取过程中,所述透明检测匣的使用使操作者无需手工移出测试条4,可以直接隔着透明匣壁观察结果或将检测匣直接放入阅读仪进行分析,提高操作者的操作舒适度,操作者同样不用担心液体泼洒、污染环境的可能。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检测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检测匣、至少一个单次使用的加液管及至少一个单次使用的吸液管;
所述检测匣内部形成一收容腔体、所述检测匣的外表面设有与所述收容腔体连通的通孔,所述收容腔体用于放置测试条;
所述加液管内设有预存试剂,所述加液管可通过所述通孔向所述收容腔体注入所述预存试剂;
所述吸液管的一端设有管口,所述吸液管内的吸水材料通过所述吸液管的管口延伸至所述吸液管外,以便所述吸水材料从所述通孔伸入所述检测匣内将所述收容腔体内的液体吸入至所述吸液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匣的外表面设有两个所述通孔,且所述通孔位于所述检测匣的顶面,并且两个所述通孔分别位于所述检测匣的两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检测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腔体的底面呈由一通孔向另一通孔方向倾斜的坡面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为向所述检测匣的外部凸出的凸型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液管包括试剂容纳管部和管盖部,所述管盖部设于所述试剂容纳管部上;
所述试剂容纳管部用于存放所述预存试剂,且所述试剂容纳管部的管壁由可挤压的柔性材料制成;
所述管盖部的开口的形状和尺寸与所述通孔的形状和尺寸相匹配,以使得所述管盖部的开口可伸入所述通孔与所述通孔对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液管的开口的形状和尺寸与所述通孔的形状和尺寸相匹配,且所述吸液管的开口可通过螺纹结构与所述通孔可拆卸地连接;
当所述吸液管与所述通孔连接时,从所述吸液管的管口延伸出的所述吸水材料可延伸至所述收容腔体的底部;
所述吸液管的另一端设有透气阀。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上设有可拆卸的密封盖。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匣由透明材料构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匣由上盖和下盖密封闭合构成,由所述上盖和所述下盖之间的空间构成所述收容腔体。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加液管外壁设有与该加液管内的所述预存试剂对应的信息标记。
CN202221667132.6U 2022-06-30 2022-06-30 一种检测分析装置 Active CN2181579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67132.6U CN218157926U (zh) 2022-06-30 2022-06-30 一种检测分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67132.6U CN218157926U (zh) 2022-06-30 2022-06-30 一种检测分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157926U true CN218157926U (zh) 2022-12-27

Family

ID=845777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667132.6U Active CN218157926U (zh) 2022-06-30 2022-06-30 一种检测分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15792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350913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llecting and preparing biological samples for testing
US9557249B2 (en) Instrument, apparatuses and devices for pretreating cells
JP2731613B2 (ja) 酵素免疫測定用カートリツジ、それを用いた測定方法及び測定装置
US7338634B2 (en) Quantitative fecal examination apparatus
EP0746754A1 (en) Cuvette for automated testing machine
US8187558B2 (en) Containers for reducing or eliminating foaming
SK286037B6 (sk) Testovací prístroj, testovacia náplň, testovacie zariadenie, jeho použitie a spôsob testovania
JPH0812135B2 (ja) 試料を多数のアリコットに分画する装置
US11465145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sample collection, storage, preparation and detection
EP0114874A4 (en) CONTAINER FOR SMALL QUANTITIES OF LIQUIDS.
CN218157926U (zh) 一种检测分析装置
JP2005506532A (ja) 液体ベースの標本を処理するためのバイアル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US20030007892A1 (en) UA cup
JPH1090131A (ja) 環境清浄度検査用拭き取り器具
US11422142B2 (en) Reagent container, reagent suction method and sample measuring apparatus
ES2781880T3 (es) Cartucho para ensayos químicos o biológicos
CN117368457A (zh) 一种检测分析装置
US20040184965A1 (en) Testing cup
US20050053519A1 (en) Delta cup
CN212476703U (zh) 一种组合式核酸检测装置
CN219224171U (zh) 一种集粪便采样稀释检测的一体化装置
CN217766087U (zh) 一种集成式蔬菜中农药残留量快速检测试剂盒
CN216410847U (zh) 检验用粪便内容物预处理装置
CN215843051U (zh) 鼻咽拭子检测杯
CN220525345U (zh) 取样稀释检测一体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