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155653U - 一种换热器废水余热回收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换热器废水余热回收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155653U CN218155653U CN202222447047.5U CN202222447047U CN218155653U CN 218155653 U CN218155653 U CN 218155653U CN 202222447047 U CN202222447047 U CN 202222447047U CN 218155653 U CN218155653 U CN 21815565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
- collection box
- water
- heat exchanger
- hot wat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换热器领域,公开了一种换热器废水余热回收装置,其包括回收箱,回收箱的顶部设有热进水端,热进水端和换热器的热出水管连接,回收箱的底部设有热出水端,热进水端和热出水端之间通过连接管连接,回收箱侧壁上开设有待加热进水口和待加热出水口,待加热的水从待加热进水口流入回收箱内部,待加热出水口和热泵的进水管道连接,热泵的进水管道上设置有第一泄水阀,回收箱内部设置有控温组件,控温组件包括第一感温探头和处理器,第一感温探头位于回收箱内侧壁上靠近第一泄水阀的位置,第一感温探头和第一泄水阀均与处理器电性连接。本申请具有使换热器废水余热为热泵提供温度稳定的热水源的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换热器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换热器废水余热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换热器是一种在不同温度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流体间实现物料之间热量传递的节能设备,使热量由温度较高的流体传递给温度较低的流体,使流体温度达到流程规定的指标,以满足工艺条件的需要,同时也是提高能源利用率的主要设备之一。
目前,温度较高的水在经过换热器之后仍然存在较高的温度,同时温度较低的水由于本身温度不高,且在传输过程中存在一定热量损失,水的温度会变的更低,利用价值不高,一般会通过热泵对其进行加热。
热泵对水源的温度的稳定性要求较高,水的温度不能大于32°C,且热水源温度变化速度应小于1.1°C/min。
针对上述技术,发明人认为用换热器废水余热给热泵的水源进行加热时,难以保证水源的温度稳定性。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使换热器废水余热为热泵提供温度稳定热水源,本申请提供一种换热器废水余热回收装置。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换热器废水余热回收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换热器废水余热回收装置,包括回收箱,所述回收箱的顶部设有热进水端,所述热进水端和换热器的热出水管连接,所述回收箱的底部设有热出水端,所述热进水端和所述热出水端之间通过连接管连接,所述回收箱侧壁上开设有待加热进水口和待加热出水口,待加热的水从所述待加热进水口流进回收箱内部,所述待加热出水口和热泵的进水管道连接,所述热泵的进水管道设置有第一泄水阀,所述回收箱内部设置有控温组件,所述控温组件包括第一感温探头和处理器,所述第一感温探头置于靠近所述第一泄水阀的位置,所述第一感温探头和所述第一泄水阀均与所述处理器电性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先将待加热的水从待加热进水口流进回收箱内部,并将回收箱填满,而后,将换热器热出水管内部热水从热进水口流进连接管,由于待加热的水比连接管内部的热水温度低,连接管内部的热水通过连接管的导热作用对回收箱内部的待加热的水进行加热,同时通过第一感温探头对待加热出水口附近的水温进行测量,并将数据传输至处理器,当待加热的水的温度达到设定温度时,处理器控制第一泄水阀打开,使水流向热泵。
可选的,所述回收箱顶部开设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的底部侧壁开设有汇聚槽,所述汇聚槽底部侧壁上开设有若干分流孔,所述连接管设置有若干根,所述分流孔和所述连接管的入水端一一对应,所述连接管通过所述分流孔和所述汇聚槽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换热器热出水管内部热水先到达汇聚槽内部,并通过分流孔进行分流,而后流进连接管内部,多个连接管增加了回收箱内部待加热的水的受热范围,便于快速对连接管外部的水进行升温,同时,也便于快速对连接管内部的水进行降温。
可选的,所述热出水管上设置有环形板,所述环形板和所述放置槽底部侧壁之间设置有密封垫圈,所述环形板和所述放置槽底部侧壁通过螺栓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环形板通过螺栓将密封垫圈压紧在放置槽底部侧壁上,降低了水从汇聚槽泄露的可能性。
可选的,所述回收箱侧壁设置有保温衬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温衬套对回收箱内的水进行保温,降低了回收箱内部的水通过回收箱的侧壁向外界逸散热量可能性,进一步提升了流向热泵的水的温度的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回收箱底部设置沉积槽,每个所述连接管的出水端均和所述沉积槽连通,所述沉积槽内侧壁设置有第二感温探头,所述沉积槽的出水端设置有第二泄水阀,所述第二感温探头和所述第二泄水阀均和所述处理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管内部的热水均汇聚在沉积槽内部,并通过第二感温探头对汇聚槽内部的热水进行测温,在水温降到设定温度时,处理器控制第二泄水阀打开,将汇聚槽内部的热水排出。
可选的,所述汇聚槽底部侧壁上设置有过滤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换热器内部的部分水垢会随着水流流进热水中,过滤网便于对热水中的水垢进行过滤,降低了分流孔出现堵塞的可能性。
可选的,所述连接管在回收箱内部呈蛇形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管在回收箱内部呈蛇形设置,增大了连接管和待加热水的接触面积,提升了待加热水升温速度,同时提升了连接管内部热水的降温的速度。
可选的,所述回收箱侧壁上设置有循环组件,所述循环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回收箱外侧壁上的驱动电机和与驱动电机的电机轴固定连接的扇叶,所述扇叶置于所述回收箱内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驱动电机带动回收箱内部的扇叶转动,进而加速回收箱内部待加热的水流动,便于待加热的水均匀受热。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先将待加热的水从待加热进水口流进回收箱内部,并将回收箱填满,而后,将换热器热出水管内部热水从热进水口流进连接管,由于待加热的水比连接管内部的热水温度低,连接管内部的热水通过连接管的导热作用对回收箱内部的待加热的水进行加热,同时通过第一感温探头对待加热出水口附近的水温进行测量,并将数据传输至处理器,当待加热的水的温度达到设定温度时,处理器控制第一泄水阀打开,使水流向热泵;
2.换热器热出水管内部热水先到达汇聚槽内部,并通过分流孔进行分流,而后流进连接管内部,多个连接管增加了回收箱内部待加热的水的受热范围,便于快速对连接管外部的水进行升温,同时,也便于快速对连接管内部的水进行降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回收箱的俯视图。
图3是图2沿A-A方向上的剖视图。
图4是图3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01、热出水管;02、进水管道;1、回收箱;11、热进水端;12、热出水端;13、待加热进水口;14、待加热出水口;15、放置槽;16、汇聚槽;17、分流孔;18、沉积槽;19、保温衬套;2、控温组件;21、第一泄水阀;22、第二泄水阀;23、第一感温探头;24、第二感温探头;25、处理器;3、循环组件;31、扇叶;32、驱动电机;4、连接管;5、过滤网;6、环形板;7、排水管;8、密封垫圈。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换热器废水余热回收装置。
参照图1、图2和图3,一种换热器废水余热回收装置包括回收箱1、控温组件2和循环组件3,控温组件2和循环组件3均置于回收箱1内部,控温组件2用于监测水流温度并控制水流流通,循环组件3用于加速回收箱1内部的水流循环运动,便于使回收箱1内待加热的水均匀受热。
参照图3,回收箱1顶部设有用于和换热器的热出水管01连接的热进水端11,回收箱1底部设有用于排出换热器的热出水管01内部水的热出水端12,回收箱1内部设置有连接管4,连接管4设置在热进水端11和热出水端12之间,回收箱1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分别开设有待加热进水口13和待加热出水口14,待加热进水口13的位置高于待加热出水口14,待加热的水从待热进水口13流进回收箱1内部,待加热出水口14和热泵的进水管道02连接。
参照图1、图2和图3,先将待加热的水通过待加热进水口13流进回收箱1内部,并将回收箱1填满,而后,使换热器的热出水管01里面热水的流入连接管4,此时,由于连接管4内部的水温高于连接管4外部水温,连接管4内部的热水通过连接管4对连接管4外部的待加热的水进行升温,并对自身的水温进行降温,同时利用循环组件3加速回收箱1内部待加热的水进行循环,提升回收箱1内部水温的均匀性,并通过控温组件2对回收箱1内部待加热的水进行监测,当水温达到设定温度后,将回收箱1内部的待加热水输送至热泵的进水管道02中。
参照图3,回收箱1顶部开设有放置槽15,放置槽15底部侧壁上开设有汇聚槽16,汇聚槽16侧壁上粘接有过滤网5,汇聚槽16底部开设有分流孔17,分流孔17设置有若干个,本实施例以九个为例,九个分流孔17沿汇聚槽16底部周向设置,且分流孔17均为通孔。
参照图3和图4,换热器的热出水管01外侧焊接有环形板6,环形板6和放置槽15底部侧壁之间设置有密封垫圈8,密封垫圈8和放置槽15底部侧壁粘接,环形板6通过螺栓和放置槽15底部侧壁可拆卸连接,并将密封垫圈8压紧在放置槽15底部侧壁上。
参照图3,连接管4设置有若干根,本实施例以九根为例,九根连接管4和九个分流孔17一一对应,每根连接管4的一端均能通过分流孔17和汇聚槽16内部连通,每根连接管4在回收箱1内部均成蛇形设置,回收箱1底部开设有沉积槽18,每根连接管4的另一端均和沉积槽18连通,沉积槽18底部侧壁穿设有排水管7。
参照图3,控温组件2包括第一泄水阀21、第二泄水阀22、第一感温探头23、第二感温探头24以及处理器25,第一泄水阀21固定在热泵的进水管道02上,第一感温探头23固定在回收箱1内侧壁靠近第一泄水阀21的位置,第二泄水阀22置于排水管7上,第二感温探头24固定在沉积槽18侧壁靠近第二感温探头24的位置,第一泄水阀21、第二泄水阀22、第一感温探头23和第二感温探头24均与处理器25电性连接。
参照图3,控温组件2包括三个扇叶31和三个驱动电机32,扇叶31和驱动电机32一一对应,三个驱动电机32沿回收箱1周向设置,且三个驱动电机32固定在回收箱1的外侧壁上,每个驱动电机32的电机轴均穿过回收箱1侧壁与回收箱1内部的扇叶31固定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换热器废水余热回收装置的实施原理为:先将待加热水填满回收箱1内部,而后,将换热器的热出水管01中的热水流进连接管4,使连接管4内部的热水对回收箱1内部的待加热的水进行加热,同时,利用循环组件3加速回收箱1内部的水流流动,而后通过第一感温探头23对待加热的水进行测温,当水温达到设定温度时,打开第一泄水阀21,使回收箱1内部的待加热的水排出至热泵的进水管道02内部,第二感温探头24对沉积槽18内部的水进行测温,当水温到达设定温度时候,打开第二泄水阀22,通过排水管7排出降温后的水。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换热器废水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回收箱(1),所述回收箱(1)的顶部设有热进水端(11),所述热进水端(11)和换热器的热出水管(01)连接,所述回收箱(1)的底部设有热出水端(12),所述热进水端(11)和所述热出水端(12)之间通过连接管(4)连接,所述回收箱(1)侧壁上开设有待加热进水口(13)和待加热出水口(14),待加热的水从所述待加热进水口(13)流进回收箱(1)内部,所述待加热出水口(14)和热泵的进水管道(02)连接,所述热泵的进水管道(02)设置有第一泄水阀(21),所述回收箱(1)内部设置有控温组件(2),所述控温组件(2)包括第一感温探头(23)和处理器(25),所述第一感温探头(23)置于靠近所述第一泄水阀(21)的位置,所述第一感温探头(23)和所述第一泄水阀(21)均与所述处理器(25)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换热器废水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箱(1)顶部开设有放置槽(15),所述放置槽(15)的底部侧壁开设有汇聚槽(16),所述汇聚槽(16)底部侧壁上开设有若干分流孔(17),所述连接管(4)设置有若干根,所述分流孔(17)和所述连接管(4)的入水端一一对应,所述连接管(4)通过所述分流孔(17)和所述汇聚槽(16)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换热器废水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出水管(01)上设置有环形板(6),所述环形板(6)和所述放置槽(15)底部侧壁之间设置有密封垫圈(8),所述环形板(6)和所述放置槽(15)底部侧壁通过螺栓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换热器废水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箱(1)侧壁设置有保温衬套(19)。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换热器废水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箱(1)底部设置沉积槽(18),每个所述连接管(4)的出水端均和所述沉积槽(18)连通,所述沉积槽(18)内侧壁设置有第二感温探头(24),所述沉积槽(18)的出水端设置有第二泄水阀(22),所述第二感温探头(24)和所述第二泄水阀(22)均和所述处理器(25)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换热器废水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汇聚槽(16)底部侧壁上设置有过滤网(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换热器废水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4)在回收箱(1)内部呈蛇形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换热器废水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箱(1)侧壁上设置有循环组件(3),所述循环组件(3)包括设置在所述回收箱(1)外侧壁上的驱动电机(32)和与驱动电机(32)的电机轴固定连接的扇叶(31),所述扇叶(31)置于所述回收箱(1)内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447047.5U CN218155653U (zh) | 2022-09-15 | 2022-09-15 | 一种换热器废水余热回收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447047.5U CN218155653U (zh) | 2022-09-15 | 2022-09-15 | 一种换热器废水余热回收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155653U true CN218155653U (zh) | 2022-12-27 |
Family
ID=845620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2447047.5U Active CN218155653U (zh) | 2022-09-15 | 2022-09-15 | 一种换热器废水余热回收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155653U (zh) |
-
2022
- 2022-09-15 CN CN202222447047.5U patent/CN218155653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945681B (zh) | 一种直接接触复合式换热系统 | |
CN105895998A (zh) | 一种复合式热管理系统 | |
CN218155653U (zh) | 一种换热器废水余热回收装置 | |
CN206160340U (zh) | 一种热交换冷却水系统 | |
CN105180522A (zh) | 蒸发冷凝器 | |
CN202280489U (zh) | 一种低温余热回收的发电装置 | |
CN205089564U (zh) | 空压机高效油-水换热系统 | |
CN108519013A (zh) | 一种低温废热回收装置 | |
CN204429279U (zh) | 一种反应釜导热油输送系统 | |
CN209147761U (zh) | 一种并联可分拆式防冻翅片加热器 | |
CN208288012U (zh) | 一种导热油加热低损耗搅拌反应釜 | |
CN206681934U (zh) | 一种将压缩机余能用于催化生物发酵的装置 | |
CN209338463U (zh) | 引离辊加热器整机 | |
CN105156306A (zh) | 空压机高效油-水换热系统 | |
CN217526441U (zh) | 一种磷酸萃取槽控温装置 | |
CN220602290U (zh) | 一种均匀换热的换热器 | |
CN209214397U (zh) | 节能恒温换热装置 | |
CN111780404B (zh) | 一种智能变频节能环保采暖炉 | |
CN217560106U (zh) | 一种导热油炉循环换热器 | |
CN214747440U (zh) | 一种导热油循环换热器 | |
CN219031772U (zh) | 一种用于磷酸浓缩产出冷凝水的收集排放器 | |
CN214276611U (zh) | 一种半容积式换热器 | |
CN212348350U (zh) | 一种膜处理系统 | |
CN111912255B (zh) | 一种高效旋流式换热器 | |
CN212902068U (zh) | 一种利用太阳能预热的燃气热水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