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155620U - 一种双面进风高位集水机械通风冷却塔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面进风高位集水机械通风冷却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155620U
CN218155620U CN202222346026.4U CN202222346026U CN218155620U CN 218155620 U CN218155620 U CN 218155620U CN 202222346026 U CN202222346026 U CN 202222346026U CN 218155620 U CN218155620 U CN 2181556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water collecting
cooling tower
double
tower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34602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九如
丁耀斌
李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Seagull Cooling T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Seagull Cooling T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Seagull Cooling T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Seagull Cooling T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34602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1556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1556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15562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面进风高位集水机械通风冷却塔,其包括相对侧壁上均开设有进风口的塔体、淋水填料以及收水组件,收水组件包括集水槽、收水斜板,以及汇水槽,汇水槽具有两个,两个汇水槽设置在塔体的相对两侧,集水槽的中间位置处均设置有隔板,集水槽的一端与其中一个汇水槽相连接,集水槽的另一端与另外一个汇水槽相连接,一个汇水槽位于一个进风口的上方。两个汇水槽设置在塔体的相对两侧,集水槽的一端与其中一个汇水槽相连接,集水槽的另一端与另外一个汇水槽相连接,一个汇水槽位于一个进风口的上方,使得进风口的高度也大大降低,从而不会导致塔体内配风量不均匀,且能够防止塔体内出现无风区域,淋水填料能够充分利用。

Description

一种双面进风高位集水机械通风冷却塔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却塔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双面进风高位集水机械通风冷却塔。
背景技术
为了减少循环水系统电耗,冷却塔通常采用带有高位集水装置机械通风冷却塔。现有技术中,公开号为CN215930609U的专利,其公开了一种带有高位集水装置的节能降噪机械通风冷却塔,冷却塔与冷却塔之间通常采用背靠背的形式连接,其包括淋水填料、集水槽以及高位集水池,高位集水池具有一个,且高位集水池设置在冷却塔的外侧壁上,使用时,填料上的水滴掉落至集水槽内,集水槽内的水滴汇集后流入至高位集水池内。但是,高位集水池通常设置在相邻的两个冷却塔之间,进而导致冷却塔只能采取单面进风的方式,要满足冷却塔的进风量则需要将进风口抬高,进而冷却塔的总体高度需抬高,从而容易导致冷却塔内配风量不均匀,严重甚至冷却塔内会出现无风区域,进而使得填料不能完全利用。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进风量均匀的双面进风高位集水机械通风冷却塔。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面进风高位集水机械通风冷却塔,所述双面进风高位集水机械通风冷却塔包括相对侧壁上均开设有进风口的塔体、设置在所述塔体内的淋水填料以及吊装在所述淋水填料下方的收水组件,所述收水组件包括吊装在所述淋水填料的下方的集水槽、下端与所述集水槽的槽口处的一槽壁平滑过渡连接的收水斜板,以及汇水槽,所述汇水槽具有两个,两个汇水槽设置在所述塔体的相对两侧,所述集水槽的中间位置处均设置有隔板,所述集水槽的一端与其中一个所述汇水槽相连接,所述集水槽的另一端与另外一个所述汇水槽相连接,一个所述汇水槽位于一个所述进风口的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集水槽的槽内壁上设置有横向加强筋,所述收水斜板和所述集水槽的外壁上纵向设置有多个纵向加强筋。
进一步地,所述塔体的侧壁上设置有法兰盘,所述法兰盘的一端与所述集水槽连接,所述法兰盘的另一端与所述汇水槽连接,所述法兰盘上开设有通道,所述通道与所述集水槽及所述汇水槽均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集水槽具有多个,多个所述集水槽在所述塔体内呈均匀等间距排列。
进一步地,所述双面进风高位集水机械通风冷却塔还包括喷淋组件,所述喷淋组件设置在所述淋水填料的上方,所述喷淋组件包括喷水管和喷头,所述喷水管水平设置在所述塔体内,所述喷头设置在所述喷水管的底部,且所述喷头正对所述淋水填料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喷头具有多个,多个所述喷头呈均匀等间距地设置在所述喷水管的底部。
进一步地,所述喷水管的一侧连接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远离所述喷水管的一端连接有水泵。
进一步地,所述双面进风高位集水机械通风冷却塔还包括除水器,所述除水器设置在所述喷淋组件的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塔体的顶部开设有出风口。
进一步地,所述双面进风高位集水机械通风冷却塔还包括排风组件,所述排风组件包括风筒、排风风机以及电机,所述风筒为两端贯通的筒状结构,所述风筒设置在所述塔体的顶部,且所述风筒与所述出风口相对应,所述排风风机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风筒内,所述电机安装在所述塔体的顶部,所述电机驱动所述排风风机转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面进风高位集水机械通风冷却塔,两个汇水槽设置在塔体的相对两侧,集水槽的一端与其中一个汇水槽相连接,集水槽的另一端与另外一个汇水槽相连接,一个汇水槽位于一个进风口的上方,使得进风口的高度也大大降低,从而不会导致塔体内配风量不均匀,且能够防止塔体内出现无风区域,淋水填料能够充分利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双面进风高位集水机械通风冷却塔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双面进风高位集水机械通风冷却塔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图1所示双面进风高位集水机械通风冷却塔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图1所示双面进风高位集水机械通风冷却塔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双面进风高位集水机械通风冷却塔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零部件名称及其编号分别为:
塔体1 出风口11 进风口12
喷淋组件2 喷水管21 喷头22
淋水填料3 收水组件4 集水槽41
收水斜板42 消音防溅填料43 汇水槽44
法兰盘13 通道131 隔板411
横向加强筋412 纵向加强筋413 除水器5
排风组件6 风筒61 排风风机62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此图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请参阅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面进风高位集水机械通风冷却塔,其包括塔体1、喷淋组件2、淋水填料3、收水组件4、除水器5以及排风组件6,喷淋组件2、淋水填料3、收水组件4、除水器5以及排风组件6均设置在塔体1上,喷淋组件2设置在淋水填料3的上方,收水组件4设置在淋水填料3的下方,除水器5设置在喷淋组件2的上方,排风组件6设置在塔体1的顶部。
塔体1的顶部开设有出风口11,塔体1的相对侧壁上开设有进风口12。当使用时,外部空气通过进风口12进入至塔体1内,外部空气与淋水填料3上的液体进行热交换后产生饱和湿热空气。
喷淋组件2包括喷水管21和喷头22,喷水管21水平设置在塔体1内,喷头22设置在喷水管21的底部,且喷头22正对淋水填料3设置。喷头22具有多个,多个喷头22呈均匀等间距地设置在喷水管21的底部。当使用时,通过喷头22喷出的液体首先经过淋水填料3,液体在淋水填料3上形成一层很薄的水膜,水膜与外部空气进行热交换,从而增加了水汽热交换的时间,进而提高了所述双面进风高位集水机械通风冷却塔的冷却效率。
进一步地,喷水管21的一侧连接有进水管(图未示出),所述进水管远离喷水管21的一端连接有水泵(图未示出),启动所述水泵,从而使得液体经所述进水管、喷水管21后从喷头22流出。
收水组件4包括集水槽41、收水斜板42、消音防溅填料43以及汇水槽44,集水槽41吊装在淋水填料3的下方,集水槽41的截面呈U型结构,收水斜板42的下端与集水槽41的槽口处的一槽壁平滑过渡连接,具体地,收水斜板42和集水槽41之间通过一圆弧段过渡连接,从而能够减少冷却水从收水斜板42流下时产生飞溅的现象。消音防溅填料43设置在收水斜板42上,汇水槽44具有两个,两个汇水槽44设置在塔体1的相对两侧,集水槽41的一端与其中一个汇水槽44相连接,集水槽41的另一端与另外一个汇水槽44相连接,一个汇水槽44位于一个进风口12的上方,优选的,一个汇水槽44位于一个进风口12的上沿。具体地,汇水槽44与进风口12相对应,一个汇水槽44的下方对应设置有一个进风口12,使得进风口12的高度也大大降低,从而不会影响塔体1的进风,进而不会导致塔体1内配风量不均匀,且能够防止塔体1内出现无风区域。两个汇水槽44均与集水槽41相连通,具体地,塔体1的侧壁上设置有法兰盘13,法兰盘13的一端与集水槽41连接,法兰盘13的另一端与汇水槽44连接。通过设置法兰盘13,从而能够更快速地安装汇水槽44。法兰盘13上开设有通道131,通道131与集水槽41及汇水槽44均连通。在本实施方式中,集水槽41由玻璃钢材料制成,汇水槽44由混凝土材料制成。
进一步地,集水槽41具有多个,多个集水槽41在塔体1内呈均匀等间距排列,且每个集水槽41的中间位置处均设置有隔板411,从而使得集水槽41内分隔成两部分,进而使得集水槽41内汇集的水流向塔体1的两侧的汇水槽44内。
进一步地,集水槽41的槽内壁上设置有横向加强筋412,收水斜板42和集水槽41的外壁上纵向设置有多个纵向加强筋413,从而能够增强集水槽41的机械强度,进而使得集水槽41连接得更加稳定。
排风组件6包括风筒61、排风风机62以及电机(图未示出),风筒61为两端贯通的筒状结构,风筒61设置在塔体1的顶部,且风筒61与出风口11相对应,排风风机62可转动地设置在风筒61内,所述电机安装在塔体1的顶部,所述电机驱动排风风机62转动。
当使用时,外部空气通过进风口12进入至塔体1内,喷头22喷出的液体在淋水填料3上形成一层很薄的水膜,水膜与外部空气进行热交换后一部分产生饱和湿热空气,另一部分形成液滴掉落至集水槽41内,集水槽41内的水滴汇集后流入至汇水槽44内,饱和湿热空气的一部分通过除水器5形成湿热空气,从而实现了消雾,最后,排风风机61将气体从塔体1的出风口11排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面进风高位集水机械通风冷却塔,两个汇水槽44设置在塔体1的相对两侧,集水槽41的一端与其中一个汇水槽44相连接,集水槽41的另一端与另外一个汇水槽44相连接,一个汇水槽44位于一个进风口12的上方,使得进风口12的高度也大大降低,从而不会导致塔体1内配风量不均匀,且能够防止塔体1内出现无风区域,淋水填料3能够充分利用。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的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双面进风高位集水机械通风冷却塔,所述双面进风高位集水机械通风冷却塔包括相对侧壁上均开设有进风口的塔体、设置在所述塔体内的淋水填料以及吊装在所述淋水填料下方的收水组件,所述收水组件包括吊装在所述淋水填料的下方的集水槽、下端与所述集水槽的槽口处的一槽壁平滑过渡连接的收水斜板,以及汇水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汇水槽具有两个,两个汇水槽设置在所述塔体的相对两侧,所述集水槽的中间位置处均设置有隔板,所述集水槽的一端与其中一个所述汇水槽相连接,所述集水槽的另一端与另外一个所述汇水槽相连接,一个所述汇水槽位于一个所述进风口的上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进风高位集水机械通风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槽的槽内壁上设置有横向加强筋,所述收水斜板和所述集水槽的外壁上纵向设置有多个纵向加强筋。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进风高位集水机械通风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塔体的侧壁上设置有法兰盘,所述法兰盘的一端与所述集水槽连接,所述法兰盘的另一端与所述汇水槽连接,所述法兰盘上开设有通道,所述通道与所述集水槽及所述汇水槽均连通。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进风高位集水机械通风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槽具有多个,多个所述集水槽在所述塔体内呈均匀等间距排列。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进风高位集水机械通风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面进风高位集水机械通风冷却塔还包括喷淋组件,所述喷淋组件设置在所述淋水填料的上方,所述喷淋组件包括喷水管和喷头,所述喷水管水平设置在所述塔体内,所述喷头设置在所述喷水管的底部,且所述喷头正对所述淋水填料设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面进风高位集水机械通风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头具有多个,多个所述喷头呈均匀等间距地设置在所述喷水管的底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面进风高位集水机械通风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水管的一侧连接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远离所述喷水管的一端连接有水泵。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面进风高位集水机械通风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面进风高位集水机械通风冷却塔还包括除水器,所述除水器设置在所述喷淋组件的上方。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进风高位集水机械通风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塔体的顶部开设有出风口。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双面进风高位集水机械通风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面进风高位集水机械通风冷却塔还包括排风组件,所述排风组件包括风筒、排风风机以及电机,所述风筒为两端贯通的筒状结构,所述风筒设置在所述塔体的顶部,且所述风筒与所述出风口相对应,所述排风风机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风筒内,所述电机安装在所述塔体的顶部,所述电机驱动所述排风风机转动。
CN202222346026.4U 2022-09-01 2022-09-01 一种双面进风高位集水机械通风冷却塔 Active CN2181556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346026.4U CN218155620U (zh) 2022-09-01 2022-09-01 一种双面进风高位集水机械通风冷却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346026.4U CN218155620U (zh) 2022-09-01 2022-09-01 一种双面进风高位集水机械通风冷却塔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155620U true CN218155620U (zh) 2022-12-27

Family

ID=845592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346026.4U Active CN218155620U (zh) 2022-09-01 2022-09-01 一种双面进风高位集水机械通风冷却塔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15562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35539B (zh) 无风机无动力能耗安全环保型冷却塔
CN218155620U (zh) 一种双面进风高位集水机械通风冷却塔
CN207962788U (zh) 一种集成灶的直排式结构
CN203479053U (zh) 无风机无动力能耗安全环保型冷却塔
CN202304477U (zh) 方形侧出风横流式冷却塔
CN206001941U (zh) 一种新型节水除雾冷却塔
CN202613621U (zh) 一种带惯性过滤器的蒸发冷却空调机
CN217635978U (zh) 一种节水闭式热源塔
CN100427870C (zh) 多相流非饱和管内蒸发直接冷却装置
CN114739196A (zh) 塔式直接空冷系统
CN215863818U (zh) 一种带热回收的逆流式立管间接蒸发冷却器
CN112503967B (zh) 一种逆流湿式冷却塔
CN114234169A (zh) 一种筛板塔盘式定期排污扩容器
CN209857295U (zh) 一种高冷效节能型机力通风喷雾冷却装置
CN212609584U (zh) 一种石墨负极材料生产用冷却循环装置
CN207963538U (zh) 一种高性能复合式冷却塔
CN201302390Y (zh) 双循环热交换水冷却塔
CN216977590U (zh) 四面进风闭式横流冷却塔
CN207831556U (zh) 一种中央空调水循环系统
CN113295021A (zh) 一种节能冷却塔
CN220310059U (zh) 一种粉尘废气净化系统
CN218096370U (zh) 一种空气加湿式空冷器
CN218764830U (zh) 一种制药用高效率逆流式冷却塔
CN219265026U (zh) 一种基于椭圆管节水型闭式冷却塔
CN217131905U (zh) 一种消雾节水蒸发冷却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