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154495U - 空调器室内机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室内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154495U
CN218154495U CN202222556223.9U CN202222556223U CN218154495U CN 218154495 U CN218154495 U CN 218154495U CN 202222556223 U CN202222556223 U CN 202222556223U CN 218154495 U CN218154495 U CN 2181544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esh air
heat exchange
air outlet
new trend
ca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55622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祥
张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sense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sense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sense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55622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1544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1544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15449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包括:壳体;风道件,所述风道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换热模块,所述换热模块设置于所述风道件内;新风模块,所述新风模块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且和所述风道件间隔设置,所述新风模块上设置有新风出风口,所述新风出风口朝向所述风道件设置;面板,所述面板盖设于所述壳体的前端面,所述壳体的前端面、所述面板和所述风道件之间形成新风腔体,所述新风腔体的一端和所述换热模块连通,所述新风腔体的另一端和所述新风出风口连通。其中,壳体的前端面、面板和风道件形成新风腔体,新风经由风道件进入新风腔体,再进入换热器换热,排向室内,降低新风与换热风的温差,改善用户的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空调器室内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空调器室内机。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化、产业化进程的加深,空气污染日益严重,而全世界人们受到的空气污染大部分来自室内,面对日益污染的地球环境,人们对洁净空气的渴求日益增强。现在居室内,一般都通过装设新风机来净化室内的空气,新风机工作时能将室内的新风吸入室内,并将室内的空气排出到室外。空调新风功能是将室外空气通过新风装置引入到室内,达到增加室内清新度的目的。
相关技术中,新风空调新风出风后不经空调换热器换热,或只有部分经换热器换热,新风与空调风存在一定的温差,新风本身的送风距离短,扩散效率慢。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壳体的前端面、面板和风道件形成新风腔体,新风经由风道件进入新风腔体,再进入换热器换热,排向室内,降低新风与换热风的温差,改善用户的使用体验。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包括:壳体;风道件,所述风道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换热模块,所述换热模块设置于所述风道件内;新风模块,所述新风模块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且和所述风道件间隔设置,所述新风模块上设置有新风出风口,所述新风出风口朝向所述风道件设置;面板,所述面板盖设于所述壳体的前端面,所述壳体的前端面、所述面板和所述风道件之间形成新风腔体,所述新风腔体的一端和所述换热模块连通,所述新风腔体的另一端和所述新风出风口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壳体的前端面、面板和风道件形成新风腔体,新风经由风道件进入新风腔体,再进入换热器换热,排向室内,降低新风与换热风的温差,改善用户的使用体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壳体的前端面上设置有新风进口和第一新风出口,所述新风进口和所述第一新风出口间隔设置,所述新风进口和所述新风出风口连通,所述第一新风出口和所述换热模块相对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新风出口为圆孔或长条孔,所述圆孔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前端面中心位置,所述长条孔在左右方向上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风道件朝向所述面板的一侧设置有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通风槽,所述新风出风口设置于所述通风槽的一侧,所述通风槽和所述面板之间构成所述新风腔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面板包括:主体和第一翻边,所述第一翻边设置于所述主体的边缘处且朝向所述壳体设置,所述壳体的前端面、所述主体和所述第一翻边构成所述新风腔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壳体上设置有换热风进口和换热风出口,所述换热风进口和所述换热出风口间隔设置;以及,所述换热模块包括:换热风扇和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包裹所述换热风扇,所述换热器设置在所述换热风进口和所述换热风出口之间,所述第一新风出口和所述换热器相对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面板上设置有第一避让槽,所述第一避让槽和所述壳体之间形成有第二新风出口,所述第二新风出口朝向上方设置,所述第二新风出口和所述换热风出口并排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空调器室内机还包括:导风组件,所述导风组件包括:驱动件和导风件,所述导风件设置于所述换热风出口处,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导风件选择性地打开所述换热风出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新风模块朝向所述壳体的前端面设置有弧形凸起,所述壳体的前端面形成有第二避让槽,所述第二避让槽和所述弧形凸起相对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新风模块包括:新风风道件、固定板和风道盖板,所述风道盖板夹设在所述新风风道件和所述风道盖板之间,所述新风风道件和所述风道盖板均固定于所述固定件,所述新风风道件和所述固定件之间形成新风风道,所述固定板和所述风道盖板之间形成进风腔体。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其中一个方向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其中一个方向的爆炸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另一个方向的爆炸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壳体和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道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的其中一个位置的剖视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的另一个位置的剖视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新风模块的爆炸图。
附图标记:
100、空调器室内机;
10、壳体;11、新风进口;12、第一新风出口;13、换热风进口;14、换热风出口;15、第二避让槽;16、导风件;17、风道件;171、通风槽;
20、换热模块;21、换热风扇;22、换热器;
30、新风模块;31、离心风扇;32、新风出风口;33、弧形凸起;34、新风风道件;35、固定件;36、风道夹板
40、面板;41、主体;42、第一翻边;43、第一避让槽;44、第二新风出口;
50、新风腔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下面参考图1-图10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100。
结合图1-图8所示,空调器室内机100包括:壳体10、风道件17、换热模块20、新风模块30和面板40。风道件17设置于壳体10内,换热模块20设置于风道件17内,换热模块20具有换热风道,室内风通过换热风道进入风道件17内部,并且在风道件17内与换热模块20换热后排向室内,实现对室内温度的调节,保证空调器室内机100的换热模式的正常运行。
另外,新风模块30设置于壳体10内,并且和风道件17间隔设置,新风模块30上设置有新风出风口32,新风出风口32朝向风道件17设置。具体地,新风模块30设置在壳体10内部,新风模块30位于风道件17的一侧,与风道件17相互间隔,新风模块30上设置有新风出风口32,新风出风口32朝向风道件17设置,即,新风出风口32朝向换热模块20一侧。其中,新风模块30还设置有离心风扇31,离心风扇31可以将室外新风吸入,将室外新风排向室内,实现对室内空气质量的改善,保证空调器室内机100的新风模式的正常运行。
以及,结合图8和图9所示,面板40盖设于壳体10的前端面,壳体10的前端面、面板40和风道件17之间形成新风腔体50,新风腔体50的一端和换热模块20连通,新风腔体50的另一端和新风出风口32连通。具体地,面板40覆盖在壳体10以及风道件17上,并且位于壳体10的前端面,面板40与壳体10固定连接,在面板40与壳体10的前端面、风道件17之间形成新风腔体50,新风腔体50的一端与换热模块20连通,新风腔体50的另一端与新风出风口32连通,使得新风可以从新风出风口32进入新风腔体50,然后进入换热模块20,新风经换热模块20换热,排出室外,改善室内的空气质量的同时,降低新风与换热风的温差,为用户提供良好的使用体验。这种结构无需增加其他的结构,只需要利用原有的壳体10和面板40就可以将新风导向换热模块20,对新风进行换热,再排向室内,降低新风与换热风的温差,在调节室内温度的同时,改善室内的空气质量。
由此,壳体10的前端面、面板40和风道件17形成新风腔体50,新风经由风道件17进入新风腔体50,再进入换热模块20换热,排向室内,降低新风与换热风的温差,改善用户的使用体验。
如图6所示,壳体10的前端面上设置有新风进口11和第一新风出口12,新风进口11和第一新风出口12间隔设置,新风进口11和新风出风口32连通,第一新风出口12和换热模块20相对设置。具体地,壳体10上还设置有新风进口11和第一新风出口12,新风进口11和第一新风出口12位于壳体10的前端面上,新风进口11和第一新风出口12间隔设置,新风进口11与新风出风口32连通,室外新风进入新风模块30后,经由新风出风口32、新风进口11进入新风腔体50,并且第一新风出口12与换热模块20连通,新风可以从第一新风出口12进入换热模块20,换热后再排向室内,改善室内的空气质量的同时,降低新风与换热风的温差,为用户提供良好的使用体验。
进一步地,第一新风出口12为圆孔或长条孔,圆孔设置于壳体10的前端面中心位置,长条孔在左右方向上延伸。也就是说,第一新风出口12可以为圆形孔,圆形孔可以设置在壳体10的前端面的中心位置,圆形孔与换热模块20对应;第一新风出口12也可以为长方形孔,长方形孔在左右方向上延伸,并且长方形孔在左右方向上的长度较长,可以使得新风充分地与换热模块20接触,降低新风与换热风的温差,优化使用体验。
如图4和图7所示,风道件17朝向面板40的一侧设置有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通风槽171,新风出风口32设置于通风槽171的一侧,通风槽171和面板40之间构成新风腔体50。具体地,风道件17上设置有通风槽171,通风槽171位于风道件17朝向面板40的一侧,通风槽171在左右方向上延伸,通风槽171、壳体10的前端面和面板40之间构成新风腔体50。新风出风口32位于通风槽171的一侧,新风出风口32与通风槽171相对设置,室外新风进入新风模块30后,从新风出风口32进入通风槽171。
由此,当新风模块30将室外新风吸入后,经由新风出风口32进入通风槽171,在通风槽171流通,之后新风从第一新风进口11进入新风腔体50,再从第一新风出口12进入换热模块20,经过换热模块20换热后排向室内,降低新风与换热风的温差,为用户提供更加舒适的环境。
结合图1-图4所示,面板40包括:主体41和第一翻边42,第一翻边42设置于主体41的边缘处且朝向壳体10设置,壳体10的前端面、主体41和第一翻边42构成新风腔体50。具体地,面板40由主体41和第一翻边42构成,主体41与壳体10的前端面相对应,第一翻边42设置于主体41的边缘处,并且第一翻边42朝向壳体10设置,第一翻边42与壳体10固定连接,将壳体10与面板40连接为一个整体,使得壳体10的前端面、主体41和第一翻边42形成新风腔体50。当新风模块30将室外新风吸入后,经由新风出风口32进入通风槽171,在通风槽171流通,之后从第一新风进口11进入新风腔体50,再从第一新风出口12进入换热模块20,经过换热模块20换热后排向室内,降低新风与换热风的温差,为用户提供更加舒适的环境。
或者,壳体10上设置有第二翻边,第二翻边设置于壳体10的前端面,并且第二翻边朝向面板40设置,壳体10的前端面、第二翻边和面板40构成新风腔体50。具体地,壳体10上设置有第二翻边,第二翻边设置于壳体10的前端面的边缘处,第二翻边朝向面板40设置,第二翻边与面板40固定连接,将壳体10与面板40连接为一个整体,使得壳体10的前端面、第二翻边和面板40形成新风腔体50,新风从新风腔体50进入换热模块20,经过换热后排向室内。当新风模块30将室外新风吸入后,经由新风出风口32进入通风槽171,在通风槽171流通,之后从第一新风进口11进入新风腔体50,再从第一新风出口12进入换热模块20,经过换热模块20换热后排向室内,降低新风与换热风的温差,为用户提供更加舒适的环境。
又或者,面板40上设置有朝向壳体10的第一翻边42,第一翻边42位于面板40的边缘处,壳体10上设置有朝向面板40的第二翻边,第二翻边位于壳体10的前端面的边缘处,第一翻边42与第二翻边相向设置,第一翻边42与第二翻边固定连接,将壳体10与面板40连接为一个整体,使得壳体10的前端面、第二翻边、第一翻边42和面板40形成新风腔体50,新风从新风腔体50进入换热模块20,经过换热后排向室内。当新风模块30将室外新风吸入后,经由新风出风口32进入通风槽171,在通风槽171流通,之后从第一新风进口11进入新风腔体50,再从第一新风出口12进入换热模块20,经过换热模块20换热后排向室内,降低新风与换热风的温差,为用户提供更加舒适的环境。
如图6所示,壳体10上设置有换热风进口13和换热风出口14,换热风进口13和换热出风口间隔设置;以及,换热模块20包括:换热风扇21和换热器22,换热器22包裹换热风扇21,换热器22设置在换热风进口13和换热风出口14之间,第一新风出口12和换热器22相对设置。具体地,壳体10上设置有换热风进口13和换热风出口14,换热风进口13和换热风出口14间隔设置于壳体10的前表面;换热模块20包括换热风扇21和换热器22,换热器22包裹在换热风扇21周侧,换热器22位于换热进风口和换热出风口之间,换热风扇21也位于换热风进口13和换热风出口14之间,这样换热风扇21可以通过换热进风口吸入室内风,并且在室内风与换热器22换热后通过换热风出口14排向室内,实现对室内温度的调节,保证空调器室内机100的换热模式的正常运行。并且,第一新风出口12与换热器22相对设置,由此,当室外新风进入新风模块30后,从新风出风口32进入通风槽171,在通风槽171内流通,从第一新风进口11进入新风腔体50内;在新风腔体50内流通,接着从第一新风出口12、进入换热模块20,在换热模块20换热后,新风从换热出风口排向室内,改善室内的空气质量的同时,降低新风与换热风的温差,为用户提供良好的使用体验。
如图4所示,面板40上设置有第一避让槽43,第一避让槽43和壳体10之间形成有第二新风出口44,第二新风出口44朝向上方设置,第二新风出口44和换热风出口14并排设置。具体地,在上下方向上,第一避让槽43设置于面板40的上方,第一避让槽43和壳体10之间形成有第二新风出口44,第二新风出口44朝向上方设置,部分新风也可以从第二新风出口44排出新风腔体50,再从壳体10上端的换热风进口13进入换热模块20,换热后再排向室内,由此新风可以从第一新风出口12和第二新风出口44进入换热模块20,加快新风的流通,可以快速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如图1-图5所示,空调器室内机100还包括:导风组件,导风组件包括:驱动件和导风件16,导风件16设置于换热风出口14处,驱动件驱动导风件16选择性地打开换热风出口14。当空调器室内机100收到开启命令时,驱动件驱动导风件16旋转,打开换热风出口14,将经换热器22换热后的换热风以及新风导向室内。
参照图1-图7所示,新风模块30朝向壳体10的前端面设置有弧形凸起33,壳体10的前端面形成有第二避让槽15,第二避让槽15和弧形凸起33相对设置。具体地,由于新风模块30上设置有离心风扇31,离心风扇31朝向壳体10前端面设置,所以新风模块30朝向壳体10前端面设置有弧形凸起33,壳体10的前端面形成有第二避让槽15,第二避让槽15与弧形凸起33相对设置,弧形凸起33配合在第二避让槽15内,由此可以减小空调器室内机100的尺寸。
如图10所示,新风模块30包括:新风风道件34、固定板和风道盖板36,风道盖板36夹设在新风风道件34和风道盖板36之间,新风风道件34和风道盖板36均固定于固定件35,新风风道件34和固定件35之间形成新风风道,固定板和风道盖板36之间形成进风腔体。具体地,新风模块30还包括新风风道件34、固定件35和风道盖板36,固定件35设置在新风风道件34和风道盖板36之间,新风风道件34和风道盖板36均固定于固定件35,新风风道件34和风道盖板36可以与固定件35通过卡接的方式固定连接,新风风道件34和固定件35之间形成新风风道,离心风扇31就设置在新风风道内,固定板和风道盖板36之间形成进风腔体,室外新风从室外进入进风腔体,再由离心风扇31将室外新风从新风出风口32吹出,进入新风腔体50,接着进入换热模块20换热后排向室内,保证空调器室内机100的的新风模式的正常运行。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风道件,所述风道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
换热模块,所述换热模块设置于所述风道件内;
新风模块,所述新风模块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且和所述风道件间隔设置,所述新风模块上设置有新风出风口,所述新风出风口朝向所述风道件设置;
面板,所述面板盖设于所述壳体的前端面,所述壳体的前端面、所述面板和所述风道件之间形成新风腔体,所述新风腔体的一端和所述换热模块连通,所述新风腔体的另一端和所述新风出风口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前端面上设置有新风进口和第一新风出口,所述新风进口和所述第一新风出口间隔设置,所述新风进口和所述新风出风口连通,所述第一新风出口和所述换热模块相对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新风出口为圆孔或长条孔,所述圆孔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前端面中心位置,所述长条孔在左右方向上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件朝向所述面板的一侧设置有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通风槽,所述新风出风口设置于所述通风槽的一侧,所述通风槽和所述面板之间构成所述新风腔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包括:主体和第一翻边,所述第一翻边设置于所述主体的边缘处且朝向所述壳体设置,所述壳体的前端面、所述主体和所述第一翻边构成所述新风腔体。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设置有换热风进口和换热风出口,所述换热风进口和所述换热出风口间隔设置;以及,
所述换热模块包括:换热风扇和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包裹所述换热风扇,所述换热器设置在所述换热风进口和所述换热风出口之间,所述第一新风出口和所述换热器相对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上设置有第一避让槽,所述第一避让槽和所述壳体之间形成有第二新风出口,所述第二新风出口朝向上方设置,所述第二新风出口和所述换热风出口并排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风组件,所述导风组件包括:驱动件和导风件,所述导风件设置于所述换热风出口处,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导风件选择性地打开所述换热风出口。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模块朝向所述壳体的前端面设置有弧形凸起,所述壳体的前端面形成有第二避让槽,所述第二避让槽和所述弧形凸起相对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模块包括:新风风道件、固定板和风道盖板,所述风道盖板夹设在所述新风风道件和所述风道盖板之间,所述新风风道件和所述风道盖板均固定于所述固定板,所述新风风道件和所述固定板之间形成新风风道,所述固定板和所述风道盖板之间形成进风腔体。
CN202222556223.9U 2022-09-27 2022-09-27 空调器室内机 Active CN2181544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56223.9U CN218154495U (zh) 2022-09-27 2022-09-27 空调器室内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56223.9U CN218154495U (zh) 2022-09-27 2022-09-27 空调器室内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154495U true CN218154495U (zh) 2022-12-27

Family

ID=845651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556223.9U Active CN218154495U (zh) 2022-09-27 2022-09-27 空调器室内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15449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8154495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1233097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8864328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09819683U (zh) 空调柜机
CN215112933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8915108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9531005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20355566U (zh) 立式空调器室内机
CN217441807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20624202U (zh) 立式空调器室内机
CN217715165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7441811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7715125U (zh) 一种双吹风单换气的横出风浴霸
CN217330173U (zh) 新风装置和空调
CN218972774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8154499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7900028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7441809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7715155U (zh) 立式空调器
CN215260435U (zh) 空气调节设备
CN215929848U (zh) 一种空调混风装置及空调
CN217584632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6114326U (zh) 一种新风空调
CN216814378U (zh) 空调器
CN216011040U (zh) 导风面板及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