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151154U - 一种涡轮增压器双层流道变截面涡轮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涡轮增压器双层流道变截面涡轮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151154U
CN218151154U CN202222431220.2U CN202222431220U CN218151154U CN 218151154 U CN218151154 U CN 218151154U CN 202222431220 U CN202222431220 U CN 202222431220U CN 218151154 U CN218151154 U CN 2181511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rbine rotor
turbine
turbocharger
casing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43122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晓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xi Subid Automotive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xi Speed Turbin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Speed Turbin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xi Speed Turbin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431220.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1511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1511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15115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12Improving ICE efficiencies

Landscapes

  • Supercharg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涡轮增压器双层流道变截面涡轮机,涉及涡轮增压器技术领域,包括增压器壳体,连接壳体,增压机构,润滑机构。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润滑机构,通过涡轮转子轴在连接壳体转动带动连接齿轮转动,机油管将机油流入连接壳体内部,并滴落在涡轮转子轴某一表面,连接齿轮转动带动往复丝杆转动,带动滑块转动,通过限位块在连接壳体内部往复移动,滑块往复移动带动圆弧块移动,从而将涡轮转子轴表面的机油进行涂抹,使机油对涡轮转子轴表面进行均匀的润滑操作,同时多余的机油通过连接壳体底端的机油管进行排出,即可完成对涡轮转子轴表面机油的涂抹,从而减少涡轮转子轴转动磨损。

Description

一种涡轮增压器双层流道变截面涡轮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涡轮增压器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涡轮增压器双层流道变截面涡轮机。
背景技术
涡轮增压器包括涡轮机和压缩机,其中在涡轮机中,第一过程气体膨胀,在过程中提取的能量被使用从而在压缩机的区域中压缩第二过程气体。涡轮增压器的涡轮机以及压缩机两者包括壳体和转子,其中压缩机和涡轮机的转子经由安装在轴承壳体中的轴连接,而空气进入增压器后被螺旋压缩,空气与增压器之间高速碰,可能导致压缩的空气量降低。
而根据公告号“CN101598038B”为一种涡轮增压器双层流道变截面涡轮机,包括涡轮壳、涡壳扩压通道、动力涡轮,所述涡轮壳空腔内设有涡壳进气流道分隔壁,涡壳进气流道分隔壁将涡轮壳空腔分隔成涡壳进气外流道和与涡壳扩压通道连通的涡壳进气流道,所述涡壳进气外流道套装在涡壳进气流道的外侧,本发明采用了内外双层的进气通道组合,形成了不同的通流截面,有效地分段利用发动机的废气能量。通过改进传统流道实现了变截面涡轮机的功能,同时兼顾了常规的无叶扩压器的具有较宽流量范围的优点。本发明中的变截面涡轮机继承性好、结构简单,产品容易升级切换、成本低,容易快速实现工程化。
上述公开专利中虽然能够充分利用发动机的废气能量,提高压缩空气质量的问题,但是现有的涡轮增压器双层流道变截面涡轮机在转动时内部的转轴需要添加机油,而现有的机油一般通过管道直接流入壳体内部后,而机油会直接掉落至管道接触的转轴进行润滑操作,而未与接触的转轴不能很好地进行润滑操作,因此使转轴润滑不够均匀导致转轴在使用时的磨损较大,从而影响涡轮增压器双层流道变截面涡轮机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现有的机油通过管道直接流入壳体内部后容易导致转轴的润滑不均匀从而导致转轴使用时的磨损较大的问题,提供一种涡轮增压器双层流道变截面涡轮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涡轮增压器双层流道变截面涡轮机,包括增压器壳体,所述增压器壳体有两个,两个所述增压器壳体之间连接固定有连接壳体,所述增压器壳体的一侧设置有贯穿增压器壳体至连接壳体内部包含有涡轮转子轴的增压机构,所述连接壳体的底端设置有贯穿至连接壳体内部与涡轮转子轴贴合的润滑机构;
所述润滑机构包括有机油管,所述机油管有两个,两个所述机油管分别位于连接壳体的底端和顶端,并贯穿至连接壳体的内部,所述连接壳体的内部转动连接有位于涡轮转子轴一端的连接齿轮,所述连接齿轮的一侧连接固定有往复丝杆,所述往复丝杆转动连接于连接壳体的内部,且位于涡轮转子轴的一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增压机构包括有动力涡轮,所述动力涡轮转动连接于增压器壳体的内部,所述动力涡轮远离连接壳体的一侧连接固定有压气机叶轮,所述增压器壳体的内部转动连接有位于动力涡轮远离压气机叶轮的一侧的浮动轴承,所述涡轮转子轴转动连接于连接壳体的内部,且位于浮动轴承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润滑机构还包括有滑块,所述滑块套接在往复丝杆的外壁,所述滑块远离涡轮转子轴的一端连接固定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滑动连接于连接壳体的内部,所述滑块远离限位块的一端连接固定有圆弧块,所述圆弧块与涡轮转子轴的外壁贴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增压器壳体的内部开设有涡旋气流槽,所述连接壳体左侧的增压器壳体的内部开设有进气槽,所述连接壳体另一侧的增压器壳体内部开设有出气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动力涡轮通过滚珠与增压器壳体转动连接,所述涡轮转子轴通过滚珠与连接壳体转动连接,所述增压器壳体内部开设有与涡旋气流槽相匹配的控制阀。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涡轮转子轴一侧的外壁套接有卡块,所述连接齿轮通过卡块与涡轮转子轴相互啮合,所述连接壳体的内部开设有与机油管相匹配的润滑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滑块的内部安装有与往复丝杆外壁相互啮合的月牙销,所述连接壳体的内部开设有与限位块相匹配的滑槽,所述圆弧块靠近涡轮转子轴的一端安装有与涡轮转子轴相匹配的毛刷。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设置润滑机构,通过涡轮转子轴在连接壳体转动带动连接齿轮转动,机油管将机油流入连接壳体内部,并滴落在涡轮转子轴某一表面,连接齿轮转动带动往复丝杆转动,带动滑块转动,通过限位块在连接壳体内部往复移动,滑块往复移动带动圆弧块移动,从而将涡轮转子轴表面的机油进行涂抹,使机油对涡轮转子轴表面进行均匀的润滑操作,同时多余的机油通过连接壳体底端的机油管进行排出,通过以上多个零件之间的相互配合,即可完成对涡轮转子轴表面机油的涂抹,从而减少涡轮转子轴转动磨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增压器壳体的结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壳体的剖视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图2中的A处放大图。
图中:1、增压器壳体;101、连接壳体;2、增压机构;201、压气机叶轮;202、动力涡轮;203、浮动轴承;204、涡轮转子轴;3、润滑机构;301、机油管;302、连接齿轮;303、往复丝杆;304、滑块;305、限位块;306、圆弧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涡轮增压器双层流道变截面涡轮机,包括增压器壳体1,增压器壳体1有两个,两个增压器壳体1之间连接固定有连接壳体101,增压器壳体1的一侧设置有贯穿增压器壳体1至连接壳体101内部包含有涡轮转子轴204的增压机构2,连接壳体101的底端设置有贯穿至连接壳体101内部与涡轮转子轴204贴合的润滑机构3;
润滑机构3包括有机油管301,机油管301有两个,两个机油管301分别位于连接壳体101的底端和顶端,并贯穿至连接壳体101的内部,连接壳体101的内部转动连接有位于涡轮转子轴204一端的连接齿轮302,连接齿轮302的一侧连接固定有往复丝杆303,往复丝杆303转动连接于连接壳体101的内部,且位于涡轮转子轴204的一端。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增压机构2内部零件在增压器壳体1和连接壳体101内部的转动,使增压器壳体1和增压机构2内部的零件完成空气压缩操作,同时增压机构2内部涡轮转子轴204转动时,机油管301将机油倒入连接壳体101内部,并通过连接齿轮302带动润滑机构3内部其他零件转动,使机油均匀地涂抹在涡轮转子轴204表面,从而完成对涡轮转子轴204表面的润滑操作
请着重参阅图1~3,增压机构2包括有动力涡轮202,动力涡轮202转动连接于增压器壳体1的内部,动力涡轮202远离连接壳体101的一侧连接固定有压气机叶轮201,增压器壳体1的内部转动连接有位于动力涡轮202远离压气机叶轮201的一侧的浮动轴承203,涡轮转子轴204转动连接于连接壳体101的内部,且位于浮动轴承203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涡轮增压器一侧管道连接的发动机,使发动机在工作时产生废气,而涡轮增压都是利用发动机排出的废气惯性冲力来推动增压器壳体1内的动力涡轮202转动,动力涡轮202转动通过浮动轴承203带动压气机叶轮201转动,压气机叶轮201转动压送由空气滤清器管道送来的空气,使动力涡轮202和压气机叶轮201在增压器壳体1内部转动完成对废气的压缩操作,再通过涡轮转子轴204转动使压缩后的废气通过另一个增压器壳体1排入发动机内部,即可完成增压操作。
请着重参阅图2~4,润滑机构3还包括有滑块304,滑块304套接在往复丝杆303的外壁,滑块304远离涡轮转子轴204的一端连接固定有限位块305,限位块305滑动连接于连接壳体101的内部,滑块304远离限位块305的一端连接固定有圆弧块306,圆弧块306与涡轮转子轴204的外壁贴合。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涡轮转子轴204在连接壳体101转动带动连接齿轮302转动,同时机油管301将机油流入连接壳体101内部,并滴落在涡轮转子轴204某一表面,同时连接齿轮302转动带动往复丝杆303转动,往复丝杆303转动带动滑块304转动,滑块304转动通过限位块305在连接壳体101内部往复移动,滑块304往复移动带动圆弧块306移动,圆弧块306往复移动将涡轮转子轴204表面的机油进行涂抹,使机油对涡轮转子轴204表面进行均匀的润滑操作,同时多余的机油通过连接壳体101底端的机油管301进行排出,即可完成对涡轮转子轴204表面机油的涂抹,从而减少涡轮转子轴204转动磨损。
请着重参阅图1~3,增压器壳体1的内部开设有涡旋气流槽,连接壳体101左侧的增压器壳体1的内部开设有进气槽,连接壳体101另一侧的增压器壳体1内部开设有出气槽。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增压器壳体1的内部开设有涡旋气流槽、进气槽和出气槽,便于气体在增压器壳体1内部流动进行压缩操作。
请着重参阅图1~3,动力涡轮202通过滚珠与增压器壳体1转动连接,涡轮转子轴204通过滚珠与连接壳体101转动连接,增压器壳体1内部开设有与涡旋气流槽相匹配的控制阀。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增压器壳体1内部开设有与涡旋气流槽相匹配的控制阀,便于控制阀对增压器壳体1气体量进行控制。
请着重参阅图2~4,涡轮转子轴204一侧的外壁套接有卡块,连接齿轮302通过卡块与涡轮转子轴204相互啮合,连接壳体101的内部开设有与机油管301相匹配的润滑槽。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连接齿轮302通过卡块与涡轮转子轴204相互啮合,便于涡轮转子轴204转动带动连接齿轮302转动。
请着重参阅图2~4,滑块304的内部安装有与往复丝杆303外壁相互啮合的月牙销,连接壳体101的内部开设有与限位块305相匹配的滑槽,圆弧块306靠近涡轮转子轴204的一端安装有与涡轮转子轴204相匹配的毛刷。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连接壳体101的内部开设有与限位块305相匹配的滑槽和圆弧块306一端的毛刷,便于滑块304移动带动圆弧块306移动,从而使圆弧块306通过毛刷对涡轮转子轴204表面的机油进行均匀的涂抹。
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涡轮增压器双层流道变截面涡轮机,包括增压器壳体(1),所述增压器壳体(1)之间连接固定有连接壳体(101),所述增压器壳体(1)的一侧设置有含有涡轮转子轴(204)的增压机构(2),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壳体(101)的底端设置有润滑机构(3),用于对涡轮转子轴(204)进行润滑操作;
所述润滑机构(3)包括有机油管(301),所述机油管(301)有两个,两个所述机油管(301)分别位于连接壳体(101)的底端和顶端,并贯穿至连接壳体(101)的内部,所述连接壳体(101)的内部转动连接有位于涡轮转子轴(204)一端的连接齿轮(302),所述连接齿轮(302)的一侧连接固定有往复丝杆(303),所述往复丝杆(303)转动连接于连接壳体(101)的内部,且位于涡轮转子轴(204)的一端,所述往复丝杆(303)的外壁滑动套接有滑块(304),所述滑块(304)远离涡轮转子轴(204)的一端连接固定有限位块(305),所述限位块(305)滑动连接于连接壳体(101)的内部,所述滑块(304)远离限位块(305)的一端连接固定有圆弧块(306),所述圆弧块(306)与涡轮转子轴(204)的外壁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涡轮增压器双层流道变截面涡轮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机构(2)包括有动力涡轮(202),所述动力涡轮(202)转动连接于增压器壳体(1)的内部,所述动力涡轮(202)远离连接壳体(101)的一侧连接固定有压气机叶轮(201),所述增压器壳体(1)的内部转动连接有位于动力涡轮(202)远离压气机叶轮(201)的一侧的浮动轴承(203),所述涡轮转子轴(204)转动连接于连接壳体(101)的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涡轮增压器双层流道变截面涡轮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器壳体(1)的内部开设有涡旋气流槽,所述连接壳体(101)左侧的增压器壳体(1)的内部开设有进气槽,所述连接壳体(101)另一侧的增压器壳体(1)内部开设有出气槽。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涡轮增压器双层流道变截面涡轮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器壳体(1)内部开设有与涡旋气流槽相匹配的控制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涡轮增压器双层流道变截面涡轮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涡轮转子轴(204)一侧的外壁套接有卡块,所述连接齿轮(302)通过卡块与涡轮转子轴(204)相互啮合,所述连接壳体(101)的内部开设有与机油管(301)相匹配的润滑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涡轮增压器双层流道变截面涡轮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304)的内部安装有与往复丝杆(303)外壁相互啮合的月牙销,所述连接壳体(101)的内部开设有与限位块(305)相匹配的滑槽,所述圆弧块(306)靠近涡轮转子轴(204)的一端安装有与涡轮转子轴(204)相匹配的毛刷。
CN202222431220.2U 2022-09-13 2022-09-13 一种涡轮增压器双层流道变截面涡轮机 Active CN2181511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431220.2U CN218151154U (zh) 2022-09-13 2022-09-13 一种涡轮增压器双层流道变截面涡轮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431220.2U CN218151154U (zh) 2022-09-13 2022-09-13 一种涡轮增压器双层流道变截面涡轮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151154U true CN218151154U (zh) 2022-12-27

Family

ID=845617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431220.2U Active CN218151154U (zh) 2022-09-13 2022-09-13 一种涡轮增压器双层流道变截面涡轮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15115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98038B (zh) 涡轮增压器双层流道变截面涡轮机
CN206299561U (zh) 对称齿轮式旋转压缩机
CN218151154U (zh) 一种涡轮增压器双层流道变截面涡轮机
US1949723A (en) Air compressor and supercharger
CN109654040A (zh) 一种双动力及升速方式气体压缩设备
CN209510669U (zh) 一种双动力及升速方式气体压缩设备
CN100371599C (zh) 带有正切流导向尖端的螺旋压缩机排出口
CN219472163U (zh) 高压气体驱动涡轮机构
CN108730203A (zh) 一种带有可转导流叶片的压气机
CN212055128U (zh) 一种车用空调压缩机的差压式润滑系统
CN113202767A (zh) 滑片润滑结构、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CN210152737U (zh) 一种废气涡轮增压器涡壳组件
CN209569184U (zh) 一种磁悬浮鼓风机的大流量进气结构
CN207454258U (zh) 一种单齿啮合容积式结构的空气压缩机
CN207454325U (zh) 一种低噪音高效率压气机
CN207795569U (zh) 一种涡旋流体泵
CN205446147U (zh) 一种分流离心泵
CN200978812Y (zh) 风动排沙排污潜水泵
CN108757507A (zh) 一种带有可变弯度导流叶片的压气机
CN110630498A (zh) 具有吸气增压的涡旋制冷压缩机
CN215170347U (zh) 一种分体滑动式可调节涡轮增压器
WO2022134340A1 (zh) 一种旋摆驱动刮片式压缩机及其使用方法
CN220452328U (zh) 一种具有降噪效果的涡轮增压器
CN208651161U (zh) 一种用于发动机内部的齿轮驱动真空泵
CN212454961U (zh) 废气涡轮增压器压气机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14000 building a, 10 Lianhe Road, Hudai Industrial Park, Binhu District, Wuxi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Wuxi Subid Automotive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14000 building a, 10 Lianhe Road, Hudai Industrial Park, Binhu District, Wuxi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Wuxi speed turbine technology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