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150030U - 预制模块单元及数据中心 - Google Patents

预制模块单元及数据中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150030U
CN218150030U CN202221391726.9U CN202221391726U CN218150030U CN 218150030 U CN218150030 U CN 218150030U CN 202221391726 U CN202221391726 U CN 202221391726U CN 218150030 U CN218150030 U CN 2181500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e
fixedly connected
layer
edg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39172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继军
张雪超
巫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Digital Power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Digital Power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Digital Power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Digital Power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39172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1500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1500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15003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od-Shaped Construction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预制模块单元及数据中心。预制模块单元至少包括底板组件、顶板组件以及立柱。底板组件包括紧固连接的混凝土板和边框组件。边框组件套设在混凝土板上,边框组件的内侧上设置有供混凝土板的部分填充的凹槽结构。通过边框组件套设在混凝土板上并设置有供混凝土板填充的凹槽结构,使得边框组件在预制模块单元的高度方向上与混凝土板至少部分重叠,以减小底板组件的厚度,可以提高预制模块单元的实际层高。

Description

预制模块单元及数据中心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数据中心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预制模块单元及数据中心。
背景技术
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行业的蓬勃发展导致数据中心的建设需求爆发式增长,传统数据中心建设模式因建设周期长,灵活性差,成本高,维护和管理不便等特点,逐渐不能满足时代的需求,预制模块化数据中心应运而生。预制模块化数据中心作为数据中心建设的一种新模式,采用模块化设计理念,克服传统土建模式数据中心无法满足的各种物理场景和业务场景,可直接室外应用,具有快速部署、灵活扩容的显著优势。
相关技术中,预制模块化数据中心包括多个预制模块单元,每个预制模块单元的底板组件均包括底梁组件和混凝土板,混凝土板设置在底梁组件的顶面上并与底梁组件紧固连接,底梁组件通过立柱与预制模块单元的顶板组件连接。
然而,相关技术中的底板组件会占用较大的空间而导致预制模块单元的层高变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预制模块单元及数据中心,预制模块单元的混凝土板嵌设在边框组件内,以降低底板组件的厚度,从而底板组件占用的空间变小,进而可以提高预制模块单元的层高,能够提高建筑空间利用率。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预制模块单元,其至少包括沿所述预制模块单元的高度方向层叠且间隔设置的底板组件和顶板组件,及连接在所述底板组件和所述顶板组件之间的立柱。所述底板组件包括混凝土板以及环状结构的边框组件。所述边框组件套设在所述混凝土板上并与所述混凝土板紧固连接,所述边框组件的内侧壁上设有凹槽结构。所述混凝土板的部分填充于所述凹槽结构内并与所述边框组件紧固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的预制模块单元的边框组件套设混凝土板上,并且缓凝土板的部分填充在凹槽结构内,一方面可以使得边框组件和混凝土底板连接牢固,并可以提高边框组件的承载力,另一方面使得边框组件在预制模块单元的高度方向上至少与混凝土板的部分重叠,以降低底板组件的厚度。由于底板组件的厚度变小,底板组件与顶板组件之间的间距增加,可以增加预制模块单元的层高,能够提高预制模块单元的空间利用率。另外,采用混凝土板作为底板,能够提高底板组件的承载力、底板组件不易变形、可以减少用钢量、降低预制模块单元的生产成本。因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预制模块单元及数据中心,具有用钢量小、结构舒适度高、承载力高、节省空间等特点,其中,节省空间指的是底板组件的厚度小,不会导致预制模块单元的层高变小。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边框组件包括第一边梁以及第二边梁。所述凹槽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边梁的内侧壁上的第一凹槽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边梁的内侧壁上的第二凹槽。所述混凝土板包括板状部、环形板部、第一填充部以及第二填充部。所述板状部位于所述边框组件内。所述环形板部套设在所述板状部上并与所述板状部紧固连接,所述环形板部的顶端面与所述板状部的顶端面齐平,所述环形板部的底端面与所述边框组件的顶端面面接触并与所述边框组件紧固连接。所述第一填充部的连接端与所述板状部的侧壁紧固连接并且沿所述预制模块单元的高度方向,所述第一填充部与所述环形板部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填充部用于填充所述第一凹槽并与所述第一边梁紧固连接。所述第二填充部的连接端与所述板状部的侧壁紧固连接并且沿所述预制模块单元的高度方向,所述第二填充部与所述环形板部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填充部用于填充所述第二凹槽并与所述第二边梁紧固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边梁包括第一杆件、多根第一纵筋以及多根第一连杆。所述第一凹槽设置在所述第一杆件的侧壁上。所述多根第一纵筋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多根第一纵筋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一杆件的长度方向,多根所述第一纵筋相互间隔设置。沿所述第一杆件的长度方向,所述多根第一连杆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内并紧靠所述第一凹槽的开口端设置,所述多根第一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凹槽的顶壁和底壁紧固连接。所述多根第一纵筋以及所述多根第一连杆均嵌设在所述混凝土板内,所述多根第一纵筋位于所述多根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一凹槽的侧壁之间。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杆件为C型槽钢或H型槽钢。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沿所述第一杆件的长度方向,相邻两根所述第一连杆之间的间距大于或等于100mm。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边梁包括第二杆件、多根第二纵筋以及多根第二连杆。所述第二凹槽设置在所述第二杆件的侧壁上。所述多根第二纵筋设置在所述第二凹槽内,所述多根第二纵筋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二杆件的长度方向,多根所述第二纵筋相互间隔设置。沿所述第二杆件的长度方向,所述多根第二连杆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二凹槽内并紧靠所述第二凹槽的开口端设置,所述多根第二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凹槽的顶壁和底壁紧固连接。所述多根第二纵筋以及所述多根第二连杆均嵌设在所述混凝土板内,所述多根第二纵筋位于所述多根第二连杆和所述第二凹槽的侧壁之间。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杆件为C型槽钢或H型槽钢。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沿所述第二杆件的长度方向,相邻两根所述第二连杆之间的间距大于或等于100mm。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边框组件包括至少两根所述第一边梁以及至少两根所述第二边梁。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边框组件包括两根所述第一边梁以及四根所述第二边梁。两根所述第一边梁沿所述预制模块单元的长度方向相对设置。其中一根所述第一边梁的两端分别与其中两根所述第二边梁的第一端紧固连接,另一根所述第一边梁的两端分别与剩余两根所述第二边梁的第一端紧固连接,其中两根所述第二边梁的第二端分别与剩余两根所述第二边梁的第二端紧固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边梁通过第一连接盒与所述第二边梁紧固连接。相邻的两根所述第二边梁通过第二连接盒紧固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立柱的数量为至少四根。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立柱的数量为四根,每根立柱的两端均分别与所述顶板组件和所述第一连接盒紧固连接。或者,所述立柱的数量为六根,其中两根所述立柱的两端均分别与所述第二连接盒和所述顶板组件紧固连接,剩余四根所述立柱的两端均分别与所述顶板组件和所述第一连接盒紧固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至少一根中间梁。所述至少一根中间梁的相对两端分别与所述边框组件在所述预制模块单元的宽度方向上的相对两端紧固连接。所述至少一根中间梁的两个沿所述预制模块单元的长度方向并排且间隔设置的侧壁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三凹槽。所述板状部的底部开设有用于供所述至少一根中间梁插入的至少一个容纳槽,所述至少一个容纳槽与所述至少一个中间梁一一对应,并且板状部的部分填充于所述第三凹槽内并与所述至少一根中间梁紧固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每根所述中间梁均包括第三杆件、多根第三纵筋以及多根第三连杆。两个所述第三凹槽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三杆件的两个相对的侧壁上。两个所述第三凹槽内均设置有多根所述第三纵筋以及多根所述第三连杆。所述多根第三纵筋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所述中间梁的长度方向并嵌设于所述混凝土板内,并且每个所述第三凹槽内的多根所述第三纵筋相互间隔设置。每根所述第三连杆均紧靠容纳该第三连杆的所述第三凹槽的开口端设置,并且每根所述第三连杆的两端分别与容纳该第三连杆的所述第三凹槽的顶壁和底壁紧固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杆件为H型槽钢。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沿所述第三杆件的长度方向,相邻两根所述第三连杆之间的间距大于或等于100mm。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混凝土板包括钢筋部以及包裹所述钢筋部的混凝土部。所述钢筋部包括沿所述预制模块单元的高度方向层叠且间隔设置的顶部钢筋层和底部钢筋层。沿所述预制模块单元的高度方向,所述顶部钢筋层位于所述边框组件和所述至少一根中间梁的上方并分别与所述边框组件和所述至少一根中间梁紧固连接。所述底部钢筋层的部分插设于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底部钢筋层的部分插设于所述第二凹槽内,且所述底部钢筋层的部分插设于所述第三凹槽内。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底部钢筋层包括第一底筋段、第二底筋段以及至少一个第三底筋段。沿所述预制模块单元的长度方向,所述至少一个中间梁位于所述第一底筋段和所述第二底筋段之间。所述第一底筋段和所述第二底筋段均分别插设于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和所述第三凹槽内。所述中间梁的数量为两个以上时,相邻的两个所述中间梁之间设置有一个所述第三底筋段,每个所述第三底筋段分别插设于所述第三凹槽和第一凹槽,或者,每个所述第三底筋段分别插设于所述第三凹槽和第二凹槽。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钢筋部还包括第一贴焊钢筋层、第二贴焊钢筋层以及第三贴焊钢筋层。所述第一贴焊钢筋层位于所述顶部钢筋层和所述第一边梁的顶端面之间,所述顶部钢筋层通过所述第一贴焊钢筋层与所述第一边梁紧固连接。所述第二贴焊钢筋层位于所述顶部钢筋层和所述第二边梁的顶端面之间,所述顶部钢筋层通过所述第二贴焊钢筋层与所述第二边梁紧固连接。所述第三贴焊钢筋层位于所述顶部钢筋层和所述中间梁的顶端面之间,所述顶部钢筋层通过所述第三贴焊钢筋层与所述中间梁紧固连接。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数据中心,包括至少一个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预制模块单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中心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预制模块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预制模块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底板组件的局部剖视图;
图5为图3中的A-A处的剖视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底板组件的俯视图;
图7为图6中C-C处的剖视图;
图8为图6中B-B处的剖视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边梁的正视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边梁的正视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底板组件的俯视图;
图12为图11中D-D处的剖视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中间梁的正视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底板组件的局部剖视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贴焊钢筋层的位置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贴焊钢筋层的位置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顶部钢筋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顶部钢筋层内的钢筋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底部钢筋层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0、预制模块单元;
100、底板组件;
110、边框组件;
111、第一边梁;1111、第一杆件;1112、第一纵筋;1113、第一连杆;
112、第二边梁;1121、第二杆件;1122、第二纵筋;1123、第二连杆;
113、第一连接盒;114、第二连接盒;
120、混凝土板;
121、板状部;1211、减重槽;
122、环形板部;123、第一填充部;124、第二填充部;
125、钢筋部;
1251、顶部钢筋层;12511、第一顶筋段;12512、第二顶筋段;12513、第三顶筋段;12514、第一顶部钢筋;12515、第二顶部钢筋;
1252、底部钢筋层;12521、第一底筋段;12522、第二底筋段;12523、第三底筋段;12524、第一底部钢筋;12525、第二底部钢筋;
1253、第一贴焊钢筋层;1254、第二贴焊钢筋层;1255、第三贴焊钢筋层;
126、混凝土部;
130、凹槽结构;131、第一凹槽;132、第二凹槽;
140、中间梁;141、第三杆件;142、第三纵筋;143、第三连杆;
150、第三凹槽;
200、立柱;
300、顶板组件;
10000、数据中心;
X、长度方向;
Y、宽度方向;
Z、高度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预制模块化数据中心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举例而言,一种预制模块化数据中心可以包括多个长方体形的预制模块单元,每个预制模块单元上均具有对接结构,对接结构使得多个预制模块单元能够拼接、层叠成为一体,以构成预制模块化数据中心。针对各个预制模块单元而言,在工厂内完成其自身的结构组装并可以将其内部的设备进行预制,例如,各个预制模块单元包括立柱、顶板组件和底板组件,顶板组件通过立柱与底板组件连接并共同限定出一个箱体,箱体内部具有用于安装功能模块的腔体。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中心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中心10000,该数据中心10000包括多个预制模块单元1000,每个预制模块单元1000为长方体形,多个预制模块单元1000排列堆叠构成两层架构,每层均包括多个预制模块单元1000。
在预制模块单元使用过程中,底板组件用于承载功能模块以及操作者,因此对底板组件的性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目前,一些预制模块单元的底板组件包括底梁组件以及底板,底板盖设在底梁组件的顶面上,底梁组件与立柱的底端紧固连接,以连接底板组件与顶板组件,然而,底板盖设在底梁组件的顶面上,从而底板组件在预制模块单元的高度方向上的厚度较厚,底板组件会占据较大的空间,以使得预制模块单元的实际层高变小。其中,底梁组件主要采用钢结构制作,例如,底梁组件主要采用工字钢梁,并且工字钢梁焊接成一个环形结构,以支撑底板的各处。另外,底板也采用压型钢板蒙皮,然而,压型钢板蒙皮的纵截面为波浪形,压型钢板蒙皮容易变形、振动、舒适度低,底板的变形越大,那么底板的舒适性也越低。另外,底板和底梁组件均采用钢材制作时,底板组件的焊接工作量大,使得底板组件的生产效率变低,还会导致底板组件的生产成本增加,从而导致预制模块单元的总成本变高。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预制模块单元。预制模块单元的底板组件在高度方向上的厚度较小。通过减小底板组件的厚度,可以减小底板组件所占用的空间,以提高预制模块单元的实际层高,能够提高建筑空间利用率。通过采用混凝土板作为底板组件的底板,可以减小用钢量、焊接工作量,以减小预制模块单元的总成本,另外,可以提高底板组件的承载力、舒适度。
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预制模块单元1000的实现方式进行阐述。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预制模块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预制模块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参见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预制模块单元1000,该预制模块单元1000可以包括沿预制模块单元1000的高度方向层叠且间隔设置的底板组件100和顶板组件300,另外,在底板组件100和顶板组件300之间设置有立柱200,立柱200的两端分别与顶板组件300和底板组件100紧固连接,以将底板组件100和顶板组件300固定,可以理解的是,立柱200的数量为至少四根,立柱200可以是板状结构或杆状结构,在此不作具体限制。例如,参见图1所示,立柱200为杆状结构且立柱200的数量为四个时,预制模块单元1000为四条立柱200的标准模块,或者,参见图2所示,立柱200为杆状结构且立柱200的数量为六个时,预制模块单元1000为六条立柱200的标准模块。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底板组件的局部剖视图,图5为图3中的A-A处的剖视图。
参见图4和图5所示,底板组件100可以包括混凝土板120以及环状结构的边框组件110。边框组件110套设在混凝土板120上并与混凝土板120紧固连接,可以理解的是,边框组件110的内侧壁与混凝土板120的侧壁抵触,另外,边框组件110的内侧壁上设有凹槽结构130,需要说明的是,参考图5,凹槽结构130指的是在边框组件110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开口朝向混凝土板120的凹槽,凹槽的形状可以是多边形槽或圆形槽等形状,在此不作具体限制。参考图5,混凝土板120的部分填充于凹槽结构130内并与边框组件110紧固连接,如此设置,在预制模块单元1000的高度方向上,混凝土板120与凹槽结构130的内壁相互配合,可以限定二者的相对位置,并可以提高两者的连接强度,另外,可以提高边框组件110的承载力。
参考图5,由于边框组件110套设在混凝土板120上,使得边框组件110在预制模块单元1000的高度方向(例如图1、图2、图3中的Z方向)上至少与混凝土板120的部分重叠,如此可以降低底板组件100在预制模块单元1000的高度方向上的厚度,从而底板组件100不会占用较大空间,可以使得预制模块单元1000的实际层高增加。另外,通过混凝土板120作为底板组件100的底板,能够提高底板组件100的承载力,并且混凝土板120的顶面平整,可以提高舒适度。除此之外,混凝土板120为混凝土浆料浇筑后凝固而成,可以降提高底板组件100的生产效率,可快速地生产底板组件100,并且通过预定标号的混凝土浆料以及相应的板内钢筋架构,在满足使用需求的前提下,可进一步地降低混凝土板120的厚度,可以进一步地提高预制模块单元1000的实际层高。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底板组件的俯视图,图7为图6中C-C处的剖视图,图8为图6中B-B处的剖视图。
在一些可实现的方式中,参考图6,边框组件110可以包括第一边梁111以及第二边梁112,第一边梁111和第二边梁112的数量可以根据底板组件100的形状而定,在此不作具体限制,例如,当边框组件110为矩形的环状结构时,第一边梁111和第二边梁112的长度相等,或者,当边框组件110为长方形的环状结构时,第一边梁111和第二边梁112的数量为均两个,并且第一边梁111的长度大于第二边梁112的长度,或者,第一边梁111的数量为2个,第二边梁的数量为4个(例如参考图2、图3、图6)。
参考图7和图8,凹槽结构130可以包括设置在第一边梁111的内侧壁上的第一凹槽131以及设置在第二边梁112的内侧壁上的第二凹槽132,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凹槽131的形状可以与第二凹槽132的形状相等或不相等,在此不作具体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凹槽131的纵截面为未封闭的弧形或多边形,例如,第一凹槽131的纵截面包括三段直边、四段直边或两段弧边。其中,第一凹槽131的纵截面垂直于第一边梁111的长度方向。同理可得,第二凹槽132的纵截面也为未封闭的弧形或多边形,例如,第二凹槽132的纵截面包括三段直边、四段直边或两段弧边。其中,第二凹槽132的纵截面垂直于第二边梁112的长度方向。
参考图7和图8,混凝土板120可以包括板状部121、环形板部122、第一填充部123以及第二填充部124。其中,板状部121位于边框组件110内,另外,板状部121的侧壁的部分与边框组件110的内侧壁抵触。环形板部122套设在板状部121上并与板状部121紧固连接,环形板部122的顶端面与板状部121的顶端面齐平,环形板部122的底端面与边框组件110的顶端面面接触并与边框组件110紧固连接。
其中,板状部121的形状可以与边框组件110的形状相同,例如,边框组件110为矩形框时,板状部121为矩形的板状结构,另外,参考图7和图8,板状部121的底面可以设置有减重槽1211,减重槽1211可以避免环形板部122的厚度过厚,减重槽1211可以为多边形槽,例如,减重槽1211为四边形槽,且减重槽1211的纵截面可以为等腰梯形。
参考图7,第一填充部123的连接端与板状部121的侧壁紧固连接,沿预制模块单元1000的高度方向,第一填充部123与环形板部122间隔设置,从而第一填充部123、板状部121的侧壁以及环形板部122的底壁共同限定出一个第一缺口,该第一缺口用于供第一边梁111的部分插入。另外,第一填充部123用于填充第一凹槽131并与第一边梁111紧固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填充部123的形状取决于第一凹槽131的内部结构,例如,第一凹槽131的内部结构为长方体时,第一填充部123的外形为长方体。
参考图8,第二填充部124的连接端与板状部121的侧壁紧固连接并且沿预制模块单元1000的高度方向,第二填充部124与环形板部122间隔设置,从而第二填充部124、板状部121的侧壁以及环形板部122的底壁共同限定出一个第二缺口,第二缺口用于供第二边梁112的部分插入,另外,第二填充部124用于填充第二凹槽132并与第二边梁112紧固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填充部124的形状取决于第二凹槽132的内部结构,例如,第二凹槽132的内部结构为长方体时,第二填充部124的外形为长方体。另外,第二填充部124的数量与第二凹槽132的数量相等,
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一凹槽131和第二凹槽132等高时,第一填充部123的中心可以与第二填充部124的中心等高。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混凝土板120为混凝土浆料包裹钢筋后凝固而成,因此,板状部121、环形板部122、第一填充部123以及第二填充部124为一体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参考图7和图8,凹槽结构130使得第一边梁111和第二边梁112的纵截面呈C形状,第一填充部123、第二填充部124以及环形部使得混凝土板120的边缘处设置有C形缺口,从而边框组件110的部分能够插入混凝土板120的C形缺口,并且混凝土板120的部分能够填充在凹槽结构130内,一方面可以提高混凝土板120的连接强度,另一方面可以降低底板组件100的厚度。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边梁的正视图。
在一些可实现的方式中,参考图7和图9,第一边梁111可以包括第一杆件1111、多根第一纵筋1112以及多根第一连杆1113。第一凹槽131设置在第一杆件1111的侧壁上,另外,第一杆件1111可以为C型槽钢或H型槽钢,以降低第一边梁111的成本。其中,C型槽钢的内壁限定出第一凹槽131,H型槽钢的内壁限定出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凹槽131,混凝土板120与第一边梁111配合时,H型槽钢的其中一个第一凹槽131用于供第一填充部123填充,另一个第一凹槽131空置即可。
参考图9,多根第一纵筋1112设置在第一凹槽131内,多根第一纵筋1112的长度方向(例如图9中X方向)平行于第一杆件1111的长度方向,多根第一纵筋1112相互间隔设置并嵌设在混凝土板120内,如此设置,有助于提高第一边梁111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其中,第一纵筋1112的两端可以分别与第一边梁111两端连接的零件紧固连接,有助于确保第一纵筋1112处于预定位置。另外,第一纵筋1112的数量可以为2、3、4、5等数量,例如,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边梁111内设置有4根第一纵筋1112,并且第一纵筋1112为钢筋。除此之外,多根第一纵筋1112还可以通过多个扣环相连,使得多根第一纵筋1112限定出一个管柱结构,并能够确保多根第一纵筋1112之间的相对位置。
参考图9,沿第一杆件1111的长度方向,多根第一连杆1113间隔设置在第一凹槽131内并紧靠第一凹槽131的开口端设置,多根第一连杆111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凹槽131的顶壁和底壁紧固连接,如此设置,可以避免第一凹槽131的顶壁和底壁的边缘发生局部屈曲破坏,换言之,避免第一杆件1111的翼缘局部屈曲。另外,参考图7,多根第一连杆1113均嵌设在混凝土板120内,多根第一纵筋1112位于多根第一连杆1113和第一凹槽131的侧壁之间,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凹槽131的侧壁指的第一凹槽131的槽底,第一凹槽131的槽底与板状部121的侧壁相对。
其中,第一连杆1113的轴线方向平行于预制模块单元1000的高度方向,另外,第一连杆1113的数量可以是2、3、4、10、50、100等数量,可以根据第一边梁111的长度而定,在此不作具体限制。另外,第一连杆1113可以采用焊接的方式与第一杆件1111紧固连接,以提高第一边梁111的生产效率,其中,第一连杆1113的两端与第一杆件1111的焊缝长度可以根据第一杆件1111以及第一连杆1113的材料和长度而定,在此不作具体限制,例如,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杆件1111与第一连杆1113的焊缝长度为6mm,有助于提高第一杆件1111和第一连杆1113的连接强度。
沿第一杆件1111的长度方向,相邻两根第一连杆1113之间的间距可以具体需求而定,在此不作具体限制,例如,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相邻两根第一连杆1113之间的间距大于或等于100mm,如此设置,一方面可以减小第一连杆1113的数量,另一方面可以满足使用需求。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边梁的正视图。
在一些可实现的方式中,参考图8和图10,第二边梁112包括第二杆件1121、多根第二纵筋1122以及多根第二连杆1123。其中,第二凹槽132设置在第二杆件1121的侧壁上。第二杆件1121可以为C型槽钢或H型槽钢,以降低第二边梁112的成本。其中,C型槽钢的内壁限定出第二凹槽132,H型槽钢的内壁限定出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二凹槽132,混凝土板120与第二边梁112配合时,H型槽钢的其中一个第二凹槽132用于供第二填充部124填充,另一个第二凹槽132可以空置。
参考图8,多根第二纵筋1122设置在第二凹槽132内,参考图10,多根第二纵筋1122的长度方向平行于第二杆件1121的长度方向,多根第二纵筋1122相互间隔设置并嵌设在混凝土板120内,如此设置,有助于提高第二边梁112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其中,第二纵筋1122的两端可以分别与第二边梁112两端连接的零件(例如可以是第一边梁111)紧固连接,有助于确保第二纵筋1122处于预定位置。另外,第二纵筋1122的数量可以为2、3、4、5等数量,例如,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边梁112内设置有4根第二纵筋1122,并且第二纵筋1122为钢筋。除此之外,多根第二纵筋1122还可以通过多个扣环相连,使得多根第二纵筋1122限定出二个管柱结构,并能够确保多根第二纵筋1122之间的相对位置。
参考图10,沿第二杆件1121的长度方向,多根第二连杆1123间隔设置在第二凹槽132内并紧靠第二凹槽132的开口端设置,多根第二连杆1123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凹槽132的顶壁和底壁紧固连接,如此设置,可以避免第二凹槽132的顶壁和底壁的边缘发生局部屈曲破坏,换言之,避免第二杆件1121的翼缘局部屈曲。另外,多根第二连杆1123均嵌设在混凝土板120内,多根第二纵筋1122位于多根第二连杆1123和第二凹槽132的侧壁之间,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凹槽132的侧壁指的第二凹槽132的槽底,第二凹槽132的槽底与板状部121的侧壁相对。
其中,第二连杆1123的轴线方向平行于预制模块单元1000的高度方向,另外,第二连杆1123的数量可以是2、3、4、10、50、100等数量,可以根据第二边梁112的长度而定,在此不作具体限制。另外,第二连杆1123可以采用焊接的方式与第二杆件1121紧固连接,以提高第二边梁112的生产效率,其中,第二连杆1123的两端与第二杆件1121的焊缝长度可以根据第二杆件1121以及第二连杆1123的材料和长度而定,在此不作具体限制,例如,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杆件1121与第二连杆1123的焊缝长度为6mm,有助于提高第二杆件1121和第二连杆1123的连接强度。
沿第二杆件1121的长度方向,相邻两根第二连杆1123之间的间距可以具体需求而定,在此不作具体限制,例如,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相邻两根第一连杆1113之间的间距大于或等于100mm,如此设置,一方面可以减小第二连杆1123的数量,另一方面可以满足使用需求。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杆件1111和第二杆件1121的类型可以一样或不一样,例如,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杆件1111和第二杆件1121均可以为C型槽钢。另外,第一纵筋1112和第二纵筋1122的数量也可以相同或不相同,例如,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纵筋1112和第二纵筋1122的数量均可以为四根钢筋。第一边梁111和第二边梁112的数量可以相同或不相同,例如,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边梁111和第二边梁112的数量不相同,并且第二边梁112的数量大于第一边梁111的数量。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3所示,边框组件110包括两根第一边梁111以及四根第二边梁112。其中,两根第一边梁111沿预制模块单元1000的长度方向相对设置,其中一根第一边梁111的两端分别与其中两根第二边梁112的第一端紧固连接,另一根第一边梁111的两端分别与剩余两根第二边梁112的第一端紧固连接,其中两根第二边梁112的第二端分别与剩余两根第二边梁112的第二端紧固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边梁111和第二边梁112限定出的边框组件110的形状为多边形,例如,在申请实施例中,两根第一边梁111以及四根第二边梁112所限定出的边框组件110的形状为长方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3,第一边梁111通过第一连接盒113与第二边梁112紧固连接,通过第一连接盒113,一方面可以将第一边梁111和第二边梁112进行连接,另一方面还可以在多个预制模块单元1000拼接、层叠时,将相邻的两个预制模块单元1000进行连接。
其中,第一连接盒113还可以用于与立柱200连接,以实现立柱200与底板组件100的连接,另外,第一连接盒113可以是管状结构,并可以采用螺纹连接或焊接的方式与第一边梁111和第二边梁112紧固连接,在此不作具体限制。
参考图3,相邻的两根第二边梁112通过第二连接盒114紧固连接,通过第二连接盒114,一方面可以将两个第二边梁112连接,另一方面还可以在多个预制模块单元1000拼接、层叠时,将相邻的两个预制模块单元1000进行连接。
其中,第二连接盒114还可以用于与立柱200连接,以实现立柱200与底板组件100的连接,另外,第二连接盒114可以是管状结构,并可以采用螺纹连接或焊接的方式与第二边梁112紧固连接,在此不作具体限制。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底板组件的俯视图,图12为图11中D-D处的剖视图。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提高混凝土板120的承载力、避免混凝土板120变形,参考图图11,底板组件100还包括:至少一根中间梁140,至少一根中间梁140的相对两端分别与边框组件110在预制模块单元1000的宽度方向(例如图11中Y方向)上的相对两端紧固连接,如此设置,有助于提高边框组件110的稳定性。参考图12,至少一根中间梁140的两个沿预制模块单元1000的长度方向并排且间隔设置的侧壁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三凹槽150,第三凹槽150用于供混凝土板120的部分填充,以提高中间梁140与混凝土板120的接触面积。板状部121的底部开设有用于供至少一根中间梁140插入的至少一个容纳槽,至少一个容纳槽与至少一个中间梁140一一对应,每个容纳槽内设置有一根中间梁140,板状部121的部分填充于第三凹槽150内并与至少一根中间梁140紧固连接。
第三凹槽150可以是多边形槽或圆形槽,另外,中间梁140的每个侧壁上可以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三凹槽150,在此不作具体限制,例如,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中间梁140的两个相对侧壁上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三凹槽150。
需要说明的是,第三凹槽150的纵截面可以为未封闭的弧形或多边形,以限定出至少一个台阶面,例如,在第三凹槽150的纵截面为U形状,限定出两个L形的台阶面,或者,第三凹槽150的纵截面为L形。其中,第三凹槽150的纵截面垂直于中间梁140的长度方向。
中间梁140的数量可以根据预制模块单元1000的长度而定,在此不作具体限制,例如,本申请实施例中,中间梁140的数量为一个,且中间梁140可以设置在边框组件110的中部。另外,当中间梁140的数量为多个时,多个中间梁140沿预制模块单元1000的长度方向并排且间隔设置。另外,中间梁140的部分嵌入容纳槽内(例如图12所示),或者,中间梁140全部位于容纳槽内,或者,中间梁140的部分嵌入容纳槽内,且中间梁140的底端面与板状部121的底端面齐平。
可以理解的是,混凝土板120的部分能够将第三凹槽150的内部完全填充,如此设置,有助于提高中间梁140的稳定性以及承载力。
还需要说明的是,减重槽1211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当中间梁140的数量为一个时,减重槽121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减重槽1211分别位于中间梁140的两侧(参考图12),当中间梁140的数量为两个以上时,减重槽1211的数量为至少三个,相邻的两个中间梁140之间可以设置有一个减重槽1211。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中间梁的正视图。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参考图12和图13,每根中间梁140均可以包括第三杆件141、多根第三纵筋142以及多根第三连杆143。其中,两个第三凹槽150分别设置在第三杆件141的两个相对的侧壁上,例如,在一些示例中,第三杆件141可以为H型槽钢,第三杆件141上的两个第三凹槽150的纵截面为矩形状,有助于降低中间梁140的成本。其中,第三凹槽150的纵截面垂直于第三杆件141的长度方向。
参考图12,两个第三凹槽150内均设置有多根第三纵筋142,多根第三纵筋142的长度方向平行于中间梁140的长度方向并嵌设于混凝土板120内,并且每个第三凹槽150内的多根第三纵筋142相互间隔设置,在每个第三凹槽150内设置被混凝土板120包裹的多根第三纵筋142,可以提高中间梁140的承载力。
可以理解的是,第三纵筋142的两端可以分别与边框组件110紧固连接,有助于确保第一纵筋1112处于预定位置。另外,第三纵筋142的数量可以为4、5、7、20、32等数量,例如,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每个第三凹槽150内设置有4根第三纵筋142,并且第三纵筋142可以为钢筋。除此之外,每个第三凹槽150内的多根第三纵筋142还可以通过多个扣环相连,使得多根第三纵筋142限定出一个管柱结构,以确保多根第三纵筋142之间的相对位置。
参考图12,两个第三凹槽150内均设置有多根第三连杆143,每根第三连杆143均紧靠容纳该第三连杆143的第三凹槽150的开口端设置,并且每根第三连杆143的两端分别与容纳该第三连杆143的第三凹槽150的顶壁和底壁紧固连接,如此设置,可以避免第三凹槽150的顶壁和底壁的边缘发生局部屈曲破坏,换言之,避免第三杆件141的翼缘局部屈曲。其中,第三凹槽150的顶壁和底壁均垂直于预制模块单元1000的高度方向。
其中,参考图13,沿第三杆件141的长度方向,每个第三凹槽150内的多根第三连杆143间隔设置。另外,每根第三连杆143的轴线方向可以平行于预制模块单元1000的高度方向,第三纵筋142的长度方向可以与第三连杆143的长度方向垂直。
可以理解的是,第三连杆143的数量可以是4、10、50、100等数量,可以根据中间梁140的长度而定,在此不作具体限制。另外,第三连杆143可以采用焊接的方式与第三杆件141紧固连接。其中,第三连杆143的两端与第三杆件141的焊缝长度可以根据第三杆件141以及第三连杆143的材料和长度而定,在此不作具体限制,例如,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三杆件141与第三连杆143的焊缝长度为6mm,有助于提高第三杆件141和第三连杆143的连接强度。
参考图12,每个第三凹槽150内的多根第三纵筋142位于该第三凹槽150内的多根第三连杆143和该第三凹槽150的槽底之间,第三凹槽150的槽底平行于板状部121的侧壁设置,且第三凹槽150的槽底平行于预制模块单元1000的高度方向。
另外,沿第三杆件141的长度方向,相邻两根第三连杆143之间的间距大于或等于100mm,如此设置,一方面可以减小第三连杆143的数量,另一方面可以满足使用需求。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底板组件的局部剖视图。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参考图14,混凝土板120包括钢筋部125以及包裹钢筋部125的混凝土部126,可以理解的是,钢筋部125位于混凝土部126内,如此可以提升混凝土板120的强度以及承载力。其中,钢筋部125包括沿预制模块单元1000的高度方向层叠且间隔设置的顶部钢筋层1251和底部钢筋层1252。参考图14和图12,沿预制模块单元1000的高度方向,顶部钢筋层1251位于边框组件110和至少一根中间梁140的上方并分别与边框组件110和至少一根中间梁140紧固连接。参考图14和图12,底部钢筋层1252的部分插设于第一凹槽131内,底部钢筋层1252的部分插设于第二凹槽132内,且底部钢筋层1252的部分插设于第三凹槽150内。通过底部钢筋层1252和顶部钢筋层1251分别与边框组件110和中间梁140连接,有助于提高边框组件110以及中间梁140的稳定性,并可以提高边框组件110和中间梁140与混凝土板120的连接强度。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填充部123包括部分混凝土部126和部分底部钢筋层1252,第二填充部124包括部分混凝土部126和部分底部钢筋层1252,环形板部122包括部分混凝土部126和部分顶部钢筋层1251,板状部121包括部分顶部钢筋层1251、部分底部钢筋层1252和部分混凝土部126。另外,第一连杆1113、第一纵筋1112、第二连杆1123、第二纵筋1122、第三连杆143以及第三纵筋142均被混凝土部126包裹。
混凝土部126可以采用满足使用要求的任意标号的混凝土浆料,例如,在申请实施例中,混凝土部126采用C35自密实混凝土。
需要说明的是,当底板组件100不存在中间梁140时,顶部钢筋层1251位于边框组件110的上方并与边框组件110紧固连接,底部钢筋层1252的部分插设于凹槽结构130内,顶部钢筋层1251位于底部钢筋层1252的上方并与底部钢筋层1252间隔设置。
顶部钢筋层1251可以直接与边框组件110和中间梁140紧固连接,例如,顶部钢筋层1251通过焊接的方式与边框组件110和中间梁140紧固连接,或者,顶部钢筋层1251通过中间结构与边框组件110和中间梁140紧固连接,有助于控制顶部钢筋层1251与边框组件110和中间梁140的连接长度,例如,中间结构为设置在边组件和顶部钢筋层1251之间的贴焊层,顶部钢筋层1251通过贴焊层分别与边框组件110和中间梁140焊接。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贴焊钢筋层的位置示意图,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贴焊钢筋层的位置示意图。
在一些示例中,钢筋部125还包括第一贴焊钢筋层1253、第二贴焊钢筋层1254以及第三贴焊钢筋层1255。其中,参考图15,第一贴焊钢筋层1253位于顶部钢筋层1251和第一边梁111的顶端面之间,顶部钢筋层1251通过第一贴焊钢筋层1253与第一边梁111紧固连接,需要说明的是,顶部钢筋层1251包括多根与第一边梁111焊接的顶部钢筋,对应地,第一贴焊钢筋层1253包括多根第一贴焊钢筋,每根顶部钢筋均通过一根第一贴焊钢筋与第一边梁111焊接,另外,第一贴焊钢筋与第一边梁111的焊接长度不小于40mm,以确保顶部钢筋层1251与第一边梁111的连接强度。
参考图16,第二贴焊钢筋层1254位于顶部钢筋层1251和第二边梁112的顶端面之间,顶部钢筋层1251通过第二贴焊钢筋层1254与第二边梁112紧固连接,需要说明的是,顶部钢筋层1251包括多根与第二边梁112焊接的顶部钢筋,对应地,第二贴焊钢筋层1254包括多根第二贴焊钢筋,每根顶部钢筋均通过一根第二贴焊钢筋与第二边梁112焊接,另外,第二贴焊钢筋与第二边梁112的焊接长度不小于40mm,以确保顶部钢筋层1251与第二边梁112的连接强度。
参考图12,第三贴焊钢筋层1255位于顶部钢筋层1251和中间梁140的顶端面之间,顶部钢筋层1251通过第三贴焊钢筋层1255与中间梁140紧固连接,需要说明的是,顶部钢筋层1251包括多根与中间梁140焊接的顶部钢筋,对应地,第三贴焊钢筋层1255包括多根第三贴焊钢筋,每根顶部钢筋均通过一根第三贴焊钢筋与中间梁140焊接,另外,第三贴焊钢筋与中间梁140的焊接长度不小于40mm,以确保顶部钢筋层1251与中间梁140的连接强度。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顶部钢筋层的结构示意图。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参考图17,顶部钢筋层1251包括第一顶筋段12511、第二顶筋段12512以及至少一个第三顶筋段12513。其中,沿预制模块单元1000的长度方向,至少一根中间梁140位于第一顶筋段12511和第二顶筋段12512之间,第一顶筋段12511的两端分别与边框组件110和至少一根中间量的第一端紧固连接,第二顶筋段12512的两端分别与边框组件110和至少一根中间梁140的第二端紧固连接。当中间梁140的数量为两个以上时,相邻的两个中间梁140分别与一个第三顶筋段12513的两端紧固连接。
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顶部钢筋层内的钢筋结构示意图。
在一些示例中,参考图14和图18,第一顶筋段12511、第二顶筋段12512和第三顶筋段12513均可以包括多根第一顶部钢筋12514和多根第二顶部钢筋12515,多根第一顶部钢筋12514沿预制模块单元1000的长度方向并排且间隔设置,多根第二顶部钢筋12515沿预制模块单元1000的宽度方向并排且间隔设置,多根第一顶部钢筋12514与多根第二顶部钢筋12515处置。
图1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底部钢筋层的结构示意图。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参考图19,底部钢筋层1252包括第一底筋段12521、第二底筋段12522以及至少一个第三底筋段12523。其中,沿预制模块单元1000的高度方向,至少一个中间梁140位于第一底筋段12521和第二底筋段12522之间,第一底筋段12521的部分分别用于插入凹槽结构130和第三凹槽150内,第二底筋段12522的两端分别插入凹槽结构130和第三凹槽150内,换言之,第一底筋段12521和第二底筋段12522均分别插设于第一凹槽131、第二凹槽132和第三凹槽150内。当中间梁140的数量为两个以上时,相邻的两个中间梁140之间设置有一个第三底筋段12523,每个第三底筋段12523分别插设于第三凹槽150和第一凹槽131,或者,每个第三底筋段12523分别插设于第三凹槽150和第二凹槽132。
在一些示例中,参考图19,第一底筋段12521、第二底筋段12522和至少一个第三底筋段12523均可以包括至少一根第一底部钢筋12524以及至少一根第二底部钢筋12525,至少一根第一底部钢筋12524的长度方向平行于预制模块单元1000的长度方向,至少一根第二底部钢筋12525的长度方向平行于预制模块单元1000的宽度方向,至少一根第一底部钢筋12524与至少一根第二底部钢筋12525相交。
当第一底部钢筋12524和第二底部钢筋12525均为多根时,参考图14,多根第一底部钢筋12524沿预制模块单元1000的宽度方向并排且间隔设置,多根第二底部钢筋12525沿预制模块单元1000的长度方向并排且间隔设置。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作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者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实施例或者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制。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是另有精确具体地规定。
本申请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例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本文中的术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在公式中,字符“/”,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相除”的关系。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涉及的各种数字编号仅为描述方便进行的区分,并不用来限制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范围。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Claims (14)

1.一种预制模块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沿所述预制模块单元的高度方向层叠且间隔设置的底板组件和顶板组件,及连接在所述底板组件和所述顶板组件之间的立柱;
所述底板组件包括混凝土板以及环状结构的边框组件;
所述边框组件套设在所述混凝土板上并与所述混凝土板紧固连接,所述边框组件的内侧壁上设有凹槽结构;
所述混凝土板的部分填充于所述凹槽结构内并与所述边框组件紧固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模块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框组件包括第一边梁以及第二边梁;
所述凹槽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边梁的内侧壁上的第一凹槽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边梁的内侧壁上的第二凹槽;
所述混凝土板包括板状部、环形板部、第一填充部以及第二填充部;
所述板状部位于所述边框组件内;
所述环形板部套设在所述板状部上并与所述板状部紧固连接,所述环形板部的顶端面与所述板状部的顶端面齐平,所述环形板部的底端面与所述边框组件的顶端面面接触并与所述边框组件紧固连接;
所述第一填充部的连接端与所述板状部的侧壁紧固连接并且沿所述预制模块单元的高度方向,所述第一填充部与所述环形板部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填充部用于填充所述第一凹槽并与所述第一边梁紧固连接;
所述第二填充部的连接端与所述板状部的侧壁紧固连接并且沿所述预制模块单元的高度方向,所述第二填充部与所述环形板部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填充部用于填充所述第二凹槽并与所述第二边梁紧固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制模块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边梁包括第一杆件、多根第一纵筋以及多根第一连杆;
所述第一凹槽设置在所述第一杆件的侧壁上;
所述多根第一纵筋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多根第一纵筋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一杆件的长度方向,多根所述第一纵筋相互间隔设置;
沿所述第一杆件的长度方向,所述多根第一连杆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内并紧靠所述第一凹槽的开口端设置,所述多根第一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凹槽的顶壁和底壁紧固连接;
所述多根第一纵筋以及所述多根第一连杆均嵌设在所述混凝土板内,所述多根第一纵筋位于所述多根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一凹槽的侧壁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制模块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边梁包括第二杆件、多根第二纵筋以及多根第二连杆;
所述第二凹槽设置在所述第二杆件的侧壁上;
所述多根第二纵筋设置在所述第二凹槽内,所述多根第二纵筋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二杆件的长度方向,多根所述第二纵筋相互间隔设置;
沿所述第二杆件的长度方向,所述多根第二连杆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二凹槽内并紧靠所述第二凹槽的开口端设置,所述多根第二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凹槽的顶壁和底壁紧固连接;
所述多根第二纵筋以及所述多根第二连杆均嵌设在所述混凝土板内,所述多根第二纵筋位于所述多根第二连杆和所述第二凹槽的侧壁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制模块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框组件包括至少两根所述第一边梁以及至少两根所述第二边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预制模块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框组件包括两根所述第一边梁以及四根所述第二边梁;
两根所述第一边梁沿所述预制模块单元的长度方向相对设置;
其中一根所述第一边梁的两端分别与其中两根所述第二边梁的第一端紧固连接,另一根所述第一边梁的两端分别与剩余两根所述第二边梁的第一端紧固连接,其中两根所述第二边梁的第二端分别与剩余两根所述第二边梁的第二端紧固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预制模块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边梁通过第一连接盒与所述第二边梁紧固连接;
相邻的两根所述第二边梁通过第二连接盒紧固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2-7任一项所述的预制模块单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根中间梁;
所述至少一根中间梁的相对两端分别与所述边框组件在所述预制模块单元的宽度方向上的相对两端紧固连接;
所述至少一根中间梁的两个沿所述预制模块单元的长度方向并排且间隔设置的侧壁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三凹槽;
所述板状部的底部开设有用于供所述至少一根中间梁插入的至少一个容纳槽,所述至少一个容纳槽与所述至少一个中间梁一一对应,并且板状部的部分填充于所述第三凹槽内并与所述至少一根中间梁紧固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预制模块单元,其特征在于,每根所述中间梁均包括第三杆件、多根第三纵筋以及多根第三连杆;
两个所述第三凹槽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三杆件的两个相对的侧壁上;
两个所述第三凹槽内均设置有多根所述第三纵筋以及多根所述第三连杆;
所述多根第三纵筋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所述中间梁的长度方向并嵌设于所述混凝土板内,并且每个所述第三凹槽内的多根所述第三纵筋相互间隔设置;
每根所述第三连杆均紧靠容纳该第三连杆的所述第三凹槽的开口端设置,并且每根所述第三连杆的两端分别与容纳该第三连杆的所述第三凹槽的顶壁和底壁紧固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预制模块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板包括钢筋部以及包裹所述钢筋部的混凝土部;
所述钢筋部包括沿所述预制模块单元的高度方向层叠且间隔设置的顶部钢筋层和底部钢筋层;
沿所述预制模块单元的高度方向,所述顶部钢筋层位于所述边框组件和所述至少一根中间梁的上方并分别与所述边框组件和所述至少一根中间梁紧固连接;
所述底部钢筋层的部分插设于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底部钢筋层的部分插设于所述第二凹槽内,且所述底部钢筋层的部分插设于所述第三凹槽内。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预制模块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钢筋层包括第一底筋段、第二底筋段以及至少一个第三底筋段;
沿所述预制模块单元的长度方向,所述至少一个中间梁位于所述第一底筋段和所述第二底筋段之间;
所述第一底筋段和所述第二底筋段均分别插设于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和所述第三凹槽内;
所述中间梁的数量为两个以上时,相邻的两个所述中间梁之间设置有一个所述第三底筋段,每个所述第三底筋段分别插设于所述第三凹槽和第一凹槽,或者,每个所述第三底筋段分别插设于所述第三凹槽和第二凹槽。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预制模块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部还包括第一贴焊钢筋层、第二贴焊钢筋层以及第三贴焊钢筋层;
所述第一贴焊钢筋层位于所述顶部钢筋层和所述第一边梁的顶端面之间,所述顶部钢筋层通过所述第一贴焊钢筋层与所述第一边梁紧固连接;
所述第二贴焊钢筋层位于所述顶部钢筋层和所述第二边梁的顶端面之间,所述顶部钢筋层通过所述第二贴焊钢筋层与所述第二边梁紧固连接;
所述第三贴焊钢筋层位于所述顶部钢筋层和所述中间梁的顶端面之间,所述顶部钢筋层通过所述第三贴焊钢筋层与所述中间梁紧固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预制模块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的数量为至少四根。
14.一种数据中心,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权利要求1至13任一项所述的预制模块单元。
CN202221391726.9U 2022-06-06 2022-06-06 预制模块单元及数据中心 Active CN2181500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391726.9U CN218150030U (zh) 2022-06-06 2022-06-06 预制模块单元及数据中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391726.9U CN218150030U (zh) 2022-06-06 2022-06-06 预制模块单元及数据中心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150030U true CN218150030U (zh) 2022-12-27

Family

ID=845760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391726.9U Active CN218150030U (zh) 2022-06-06 2022-06-06 预制模块单元及数据中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15003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518401B2 (en) Open web composite shear connector construction
KR101015611B1 (ko) 천정부의 강결구조를 가지는 2분절 프리캐스트 아치터널 및 무지보에 의한 2분절 프리캐스트 아치터널 시공방법
CN110130527B (zh) 模块化装配式复合墙、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及施工方法
KR20120011043A (ko) 하프 프리캐스트 플로어판 및 그것을 사용한 슬래브 구축 방법
KR101456391B1 (ko) 층고절감형 유공 강재 보 및 이를 이용한 합성 바닥 구조
CN216663807U (zh) 索塔上横梁结构及索塔
CN218150030U (zh) 预制模块单元及数据中心
KR101050167B1 (ko) 사전제작형 슬래브 모듈 및 이를 이용한 녹-다운형 모듈러 건축구조물과 그 시공방법
JPH06264410A (ja) 橋脚のプレハブ工法及び橋脚用コンクリ−トブロック
WO2010064743A1 (en) Steel plate structure and construction method of joint structure of wall and slab using the same
JP2002266317A (ja) 橋梁用連続桁
KR20190052638A (ko) 빔 보강 데크플레이트 및 이를 이용한 시공방법
CN109707069B (zh) 一种基于型钢连接可拆卸预制模数化剪力墙及其装配方法
KR101921834B1 (ko) 돌출 데크를 이용한 콘크리트 합성기둥
CN112832406A (zh) 一种装配式墙体与梁柱及其套合结构
CN110700446A (zh) 一种带混合连接节点的装配式剪力墙
CN117386013B (zh) 装配式外包混凝土型钢异形柱-t形拼接组合蜂窝梁结构
JPH08232337A (ja) 複合半pc版及び壁体又は床版の構築方法
JP2003129417A (ja) 複合主塔及びその施工方法
CN218205046U (zh) 一种抗震框架剪力墙
CN213268448U (zh) 一种ppvc空间模块墙体连接件
CN219118365U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用平板式连接结构
CN114016731B (zh) 地下室模板系统
CN212053344U (zh) 一种蜂窝钢板剪力墙构件
CN212104524U (zh) 用于螺栓连接装配式钢筋混凝土墙板水平抗弯梁节点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