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147198U - 一种纬编单面结构超高回复均码面料 - Google Patents

一种纬编单面结构超高回复均码面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147198U
CN218147198U CN202222096529.0U CN202222096529U CN218147198U CN 218147198 U CN218147198 U CN 218147198U CN 202222096529 U CN202222096529 U CN 202222096529U CN 218147198 U CN218147198 U CN 2181471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yarn
fabric
recovery
knitted
we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096529.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文腾蛟
朱运荣
谢南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Derun Text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Derun Text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Derun Text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Derun Text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096529.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14719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1471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14719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 Y02P70/62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related technologies for production or treatment of textile or flexible materials or products thereof, including footwear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纬编单面结构超高回复均码面料,属于针织面料技术领域,所述针织面料为单面纬编组织复合织物,所述针织面料一个完全组织高4个横列、宽2个纵行,其中第1横列采用贴肤纱1针成圈和1针浮线编织;第3横列采用回复加强纱1针浮线1针成圈;第2横列和第4横列分别采用服用纱和衬垫纱,全部织针成圈编织。本实用新型采用服用纱和衬垫纱成圈编织圈弧在面料表面形成单面纬编面料的工艺正面,采用贴肤纱和回复加强纱成圈和浮线组合编织,使浮线浮在面料表面形成单面纬编面料的工艺反面,为均码面料在弹性伸长和回复性方面优异力学性能的实现提供了组织结构基础。

Description

一种纬编单面结构超高回复均码面料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针织面料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纬编单面结构超高回复均码面料。
背景技术
近些年,随着针织技术的快速发展,制衣厂为了减少库存,均码面料概念进入市场,所谓均码面料,就是纵横向弹性伸长都在300%以上,一个成衣款型只生产一到两个码数,由于均码面料弹性极好,这一到两个码数的成衣款型不同胖瘦人群的都可以穿着,进而减少了制衣厂相应库存压力。针织面料的弹性伸长和回复两个特性是个矛盾体,拉伸弹性伸长大回复则差、拉伸弹性伸长小回复则好,目前市场上很多组织结构的均码面料,很难做到弹性伸长和回复性二者兼顾,基本都存在回复不足的问题,另外能够做到均码面料纵横向回复均达到90%都非常很少。
如公开号为CN110284249A的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均码纬编弹性织物的生产工艺,选择20D/24F高弹半光锦纶66DTY作为面纱,以保证面料优良的吸湿性,再选择40D氨纶作为衬垫纱,采用排针1、2,即两支针一个循环,6路一个循环,且锦纶编织组织为平纹组织,其中1、2、4、5路采用锦纶,编织结构成圈组织,而3路和6路为1成圈和1集圈组织。采用吸湿性优良的面纱和回弹性较好的衬垫纱作为原料,采用60针34寸108路的开幅大圆机,根据特定的织造工艺三角图上机织造,得到的织物不仅纵横向弹性伸长都达到300%±5%、回复率(回弹性)达到90%以上,而且高档细腻、舒适、柔软、吸湿性好。虽然其回复率达到了90%以上,但是对于长时间穿着或对尺寸稳定性要求较高的成衣来说,仍无法满足要求,限制了均码面料的适用范围。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均码面料很难做到弹性伸长和回复性二者兼顾,存在纵横向回复普遍不足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纬编单面结构超高回复均码面料,所述针织面料为单面纬编组织复合织物,所述针织面料一个完全组织高4个横列、宽2个纵行,其中第1横列采用贴肤纱1针成圈和1针浮线编织;第3横列采用回复加强纱1针浮线1针成圈;第2横列和第4横列分别采用服用纱和衬垫纱,全部织针成圈编织。
采用服用纱和衬垫纱成圈编织圈弧在面料表面形成单面纬编面料的工艺正面,采用贴肤纱和回复加强纱成圈和浮线组合编织,使浮线浮在面料表面形成单面纬编面料的工艺反面,为均码面料在弹性伸长和回复性方面优异力学性能的实现提供了组织结构基础。
优选地,所述服用纱和所述贴肤纱均为20D/24F-40D/48F高弹半光锦纶DTY。
优选地,所述服用纱旦数大于等于所述贴肤纱旦数。
优选地,所述服用纱和所述贴肤纱均为F/D比值大于1的超细纤维。这里贴肤纱和服用纱均采用F/D比值大于1的超细纤维,使得均码面料正反面均具有非常柔软舒适的手感。
优选地,所述贴肤纱网络点为每米150-170个。这里贴肤纱具有较高的网络度,网络点可以是大于等于每米150个,也可以是每米150-170个,这样贴肤纱上锦纶单丝之间的缠绕更为紧密,解决了贴肤纱因组织结构的1平针1出针间隔交错排列时连续平针浮线造成的布面勾丝问题。
优选地,所述衬垫纱为20D-70D氨纶,所述回复加强纱为40D-70D氨纶。
优选地,所述回复加强纱中氨纶旦数大于等于所述衬垫纱中氨纶旦数。这里衬垫纱和回复加强纱均采用氨纶,在确保穿着舒适性及保型性的情况下,通过2路氨纶纱线的使用,以1针成圈和1针浮线间隔排列的回复加强纱为主,配合采用成圈组织形式的衬垫纱,使面料具有非常优异的回复率;2路氨纶纱线的编织结构与另2路纱线编织结构分别相同,使得面料在纵横向拉伸时2路的氨纶纱线也分别与另2路纱线一同拉伸变形,回复时,2路氨纶纱线在回复时会给另2路纱线的不同部位施加回复力,带动对应的另2路纱线一同回复,使另2路纱线跟随2路氨纶纱线回复至拉伸变形前状态。
优选地,所述第1横列贴肤纱每100针长度为150-160mm;第2横列服用纱每100针长度为250-300mm;第3横列回复加强纱每100针长度48-60mm;第4横列衬垫纱每100针长度80-90mm。
这里,通过对4路纱线牵伸比和送纱量的控制,衬垫纱在保证布面结构稳定的同时,再配合回复加强纱和衬垫纱一定牵伸比、组织结构、送纱量等使得面料的弹性生产达到纵横向300%以上,且大大加强均码面料的回复率,得到的均码面料纵横向回复都在95%以上。
优选地,针织面料依次包括服用外穿层、回复加强层和舒适贴肤层,所述服用外穿层由服用纱和衬垫纱以成圈组织的形式编织形成,所述回复加强层由回复加强纱按1针成圈和1针浮线间隔排列的形式编织形成,所述舒适贴肤层由贴肤纱按1针成圈和1针浮线间隔排列的形式编织形成。
市场上的均码面料一般都是普通平纹结构搭配合适的原料织造而成,平纹结构因线圈的圈柱和圈弧延展性极好,故其具有拉伸弹性伸长好的特性。这里,在普通平纹结构的基础上,增加一个更加舒适的贴肤层和回复加强层,以达到均码面料穿着舒适和超高回复的要求。
根据纬编单面组织织物的结构特点,采用贴肤纱按1针成圈和1针浮线间隔排列的形式编织形成舒适贴肤层,采用服用纱和衬垫纱以成圈组织的形式编织形成服用外穿层,再利用回复加强纱的本身的弹性伸长和回复性,并叠加成圈和浮线间隔排列结构在平衡纵横向弹性伸长和回复率之间关系的优异表现,使得均码面料具有非常优异的纵横向弹性伸长和回复率。
这里,编织得到的针织面料成品幅宽为152cm,克重为160-180g/m2
有益效果:
采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产生的有益效果如下:
(1)采用服用纱和衬垫纱成圈编织圈弧在面料表面形成单面纬编面料的工艺正面,采用贴肤纱和回复加强纱成圈和浮线组合编织,使浮线浮在面料表面形成单面纬编面料的工艺反面,为均码面料在弹性伸长和回复性方面优异力学性能的实现提供了组织结构基础。
(2)市场上的均码面料一般都是普通平纹结构搭配合适的原料织造而成,平纹结构因线圈的圈柱和圈弧延展性极好,故其具有拉伸弹性伸长好的特性。这里,在普通平纹结构的基础上,增加一个更加舒适的贴肤层和回复加强层,以达到均码面料穿着舒适和超高回复的要求。
(3)根据纬编单面组织织物的结构特点,采用贴肤纱按1针成圈和1针浮线间隔排列的形式编织形成舒适贴肤层,采用服用纱和衬垫纱以成圈组织的形式编织形成服用外穿层,再利用回复加强纱的本身的弹性伸长和回复性,并叠加成圈和浮线间隔排列结构在平衡纵横向弹性伸长和回复率之间关系的优异表现,使得均码面料具有非常优异的纵横向弹性伸长和回复率。
(4)贴肤纱具有较高的网络度,网络点可以是大于等于每米150个,也可以是每米150-170个,这样贴肤纱上锦纶单丝之间的缠绕更为紧密,解决了贴肤纱因组织结构的1平针1出针间隔交错排列时连续平针浮线造成的布面勾丝问题。
(5)通过对4路纱线牵伸比和送纱量的控制,衬垫纱在保证布面结构稳定的同时,再配合回复加强纱和衬垫纱一定牵伸比、组织结构、送纱量等使得面料的弹性生产达到纵横向300%以上,且大大加强均码面料的回复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较佳之针织面料层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较佳之针织面料的制备工艺流程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较佳之针织面料的编织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较佳之针织面料编织的排针三角图;
图5是本发明较佳之针织面料线圈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施方式在普通平纹结构的基础上,增加一个更加舒适的贴肤层和回复加强层,以达到均码面料穿着舒适和超高回复的要求,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如图1-5所示,纬编单面结构超高回复均码面料,其为单面纬编组织复合织物,依次包括服用外穿层1、回复加强层2和舒适贴肤层3,所述服用外穿层1由服用纱和衬垫纱以成圈组织的形式编织形成,所述回复加强层2由回复加强纱按1针成圈和1针浮线间隔排列的形式编织形成,所述舒适贴肤层3由贴肤纱按1针成圈和1针浮线间隔排列的形式编织形成。
市场上的均码面料一般都是普通平纹结构搭配合适的原料织造而成,平纹结构因线圈的圈柱和圈弧延展性极好,故其具有拉伸弹性伸长好的特性。这里,在普通平纹结构的基础上,增加一个更加舒适的贴肤层和回复加强层,以达到均码面料穿着舒适和超高回复的要求。
根据纬编单面组织织物的结构特点,采用贴肤纱按1针成圈和1针浮线间隔排列的形式编织形成舒适贴肤层,采用服用纱和衬垫纱以成圈组织的形式编织形成服用外穿层,再利用回复加强纱的本身的弹性伸长和回复性,并叠加成圈和浮线间隔排列结构在平衡纵横向弹性伸长和回复率之间关系的优异表现,使得均码面料具有非常优异的纵横向弹性伸长和回复率。
如图3和5所示,针织面料一个完全组织高4个横列、宽2个纵行,其中第1横列1针成圈和1针浮线;第3横列1针浮线1针成圈;第2横列和第4横列,全部织针成圈编织。
其中,第1横列采用贴肤纱100编织,第2横列采用服用纱200编织,第3横列采用回复加强纱300编织,第4横列采用衬垫纱400编织。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服用纱和所述贴肤纱均为20D/24F-40D/48F高弹半光锦纶DTY,所述服用纱旦数大于等于所述贴肤纱旦数,且所述服用纱和所述贴肤纱均为F/D比值大于1的超细纤维。这里贴肤纱和服用纱均采用F/D比值大于1的超细纤维,使得均码面料正反面均具有非常柔软舒适的手感。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贴肤纱网络点为每米150-170个。这里贴肤纱具有较高的网络度,网络点可以是大于等于每米150个,也可以是每米150-170个,这样贴肤纱上锦纶单丝之间的缠绕更为紧密,解决了贴肤纱因组织结构的1平针1出针间隔交错排列时连续平针浮线造成的布面勾丝问题。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衬垫纱为20D-70D氨纶,所述回复加强纱为40D-70D氨纶。这里衬垫纱和回复加强纱均采用氨纶,在确保穿着舒适性及保型性的情况下,通过2路氨纶纱线的使用,以1针成圈和1针浮线间隔排列的回复加强纱为主,配合采用成圈组织形式的衬垫纱,使面料具有非常优异的回复率;2路氨纶纱线的编织结构与另2路纱线编织结构分别相同,使得面料在纵横向拉伸时2路的氨纶纱线也分别与另2路纱线一同拉伸变形,回复时,2路氨纶纱线在回复时会给另2路纱线的不同部位施加回复力,带动对应的另2路纱线一同回复,使另2路纱线跟随2路氨纶纱线回复至拉伸变形前状态。
这里,回复加强纱中氨纶旦数大于等于所述衬垫纱中氨纶旦数。
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上述纬编单面结构超高回复均码面料的制备方法,包括:
步骤S101,原料选择,采用服用纱、衬垫纱、回复加强纱和贴肤纱4种纱线编织;
步骤S102,选择单面大圆机,编织单面纬编组织复合织物;
采用“12”的2支织针一个循环的排针方式,三角排列4路一个循环,4路对应编织4个横列,第1路采用贴肤纱编织,第2路采用服用纱编织,第3路采用回复加强纱编织,第4路采用衬垫纱编织。
第1路送纱量采用100针送纱150-160mm;第2路送纱量采用100针送纱250-300mm;第3路的送纱量采用100针送纱48-60mm;第4路送纱量采用100针送纱80-90mm;
且回复加强纱的牵伸比达到4.5-5.5倍,衬垫纱的牵伸比达到2.7-3.1倍,且回复加强纱的牵伸比比衬垫纱牵伸比大1.6-2.0倍;
这里,通过对4路纱线牵伸比和送纱量的控制,衬垫纱在保证布面结构稳定的同时,再配合回复加强纱和衬垫纱一定牵伸比、组织结构、送纱量等使得面料的弹性生产达到纵横向300%以上,且大大加强均码面料的回复率,得到的均码面料纵横向回复都在95%以上。
步骤S103,编织得到的面料成品幅宽为152cm,克重为160-180g/m2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这里,单面大圆机为40针38寸116路的单面大圆机。
如图4所示,排针时,三角配置为:
第1行三角依次配置浮线三角、成圈三角、成圈三角和成圈三角;
第2行三角依次配置成圈三角、成圈三角、浮线三角和成圈三角。
下面通过几组实施例和对比例对采用本实用新型中制备工艺得到的均码面料的有益效果进行进一步的介绍。
实施例一:
一种纬编单面结构超高回复均码面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原料选择,采用服用纱、衬垫纱、回复加强纱和贴肤纱4种纱线编织;所述服用纱为40D/48F高弹半光锦纶DTY,所述贴肤纱为20D/24F高弹半光锦纶DTY;衬垫纱为30D氨纶,所述回复加强纱为50D氨纶;
步骤二,选择40针38寸116路的单面大圆机,编织单面纬编组织复合织物;
采用“12”的2支织针一个循环的排针方式,三角排列4路一个循环,4路对应编织4个横列,第1路送纱量采用100针送纱155mm;第2路送纱量采用100针送纱280mm;第3路的送纱量采用100针送纱50mm;第4路送纱量采用100针送纱85mm;
且回复加强纱的牵伸比达到5.0倍,衬垫纱的牵伸比达到3.0倍;
排针时,三角配置为:
第1行三角依次配置浮线三角、成圈三角、成圈三角和成圈三角;
第2行三角依次配置成圈三角、成圈三角、浮线三角和成圈三角;
步骤三,编织得到的面料成品幅宽为152cm,克重为172g/m2
实施例二:
一种纬编单面结构超高回复均码面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原料选择,采用服用纱、衬垫纱、回复加强纱和贴肤纱4种纱线编织;所述服用纱为30D/36F高弹半光锦纶DTY,所述贴肤纱为20D/24F高弹半光锦纶DTY;衬垫纱为20D氨纶,所述回复加强纱为40D氨纶;
步骤二,选择40针38寸116路的单面大圆机,编织单面纬编组织复合织物;
采用“12”的2支织针一个循环的排针方式,三角排列4路一个循环,4路对应编织4个横列,第1路送纱量采用100针送纱150mm;第2路送纱量采用100针送纱250mm;第3路的送纱量采用100针送纱55mm;第4路送纱量采用100针送纱82mm;
且回复加强纱的牵伸比达到4.8倍,衬垫纱的牵伸比达到3.1倍;
排针时,三角配置为:
第1行三角依次配置浮线三角、成圈三角、成圈三角和成圈三角;
第2行三角依次配置成圈三角、成圈三角、浮线三角和成圈三角;步骤三,编织得到的面料成品幅宽为152cm,克重为171g/m2
实施例三:
一种纬编单面结构超高回复均码面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原料选择,采用服用纱、衬垫纱、回复加强纱和贴肤纱4种纱线编织;所述服用纱为40D/48F高弹半光锦纶DTY,所述贴肤纱为30D/36F高弹半光锦纶DTY;衬垫纱为40D氨纶,所述回复加强纱为70D氨纶;
步骤二,选择40针38寸116路的单面大圆机,编织单面纬编组织复合织物;
采用“12”的2支织针一个循环的排针方式,三角排列4路一个循环,4路对应编织4个横列,第1路送纱量采用100针送纱160mm;第2路送纱量采用100针送纱300mm;第3路的送纱量采用100针送纱55mm;第4路送纱量采用100针送纱88mm;
且回复加强纱的牵伸比达到4.5倍,衬垫纱的牵伸比达到2.7倍;
排针时,三角配置为:
第1行三角依次配置浮线三角、成圈三角、成圈三角和成圈三角;
第2行三角依次配置成圈三角、成圈三角、浮线三角和成圈三角;
步骤三,编织得到的面料成品幅宽为152cm,克重为175g/m2
实施例四:
一种纬编单面结构超高回复均码面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原料选择,采用服用纱、衬垫纱、回复加强纱和贴肤纱4种纱线编织;所述服用纱为40D/48F高弹半光锦纶DTY,所述贴肤纱为20D/24F高弹半光锦纶DTY;衬垫纱为30D氨纶,所述回复加强纱为70D氨纶;
步骤二,选择40针38寸116路的单面大圆机,编织单面纬编组织复合织物;
采用“12”的2支织针一个循环的排针方式,三角排列4路一个循环,4路对应编织4个横列,第1路送纱量采用100针送纱155mm;第2路送纱量采用100针送纱265mm;第3路的送纱量采用100针送纱55mm;第4路送纱量采用100针送纱84mm;
且回复加强纱的牵伸比达到4.7倍,衬垫纱的牵伸比达到2.9倍;
排针时,三角配置为:
第1行三角依次配置浮线三角、成圈三角、成圈三角和成圈三角;
第2行三角依次配置成圈三角、成圈三角、浮线三角和成圈三角;
步骤三,编织得到的面料成品幅宽为152cm,克重为177g/m2
对比例一:
一种纬编单面结构面料的制备方法,采用普通平纹结构,搭配40D氨纶编织,其他同实施例一。
对比例二:
一种纬编单面结构面料的制备方法,采用普通平纹结构,搭配70D氨纶编织,其他同实施例一。
对比例三:
一种纬编单面结构面料的制备方法,编织结构同实施例一,其中回复加强纱牵伸比4.2,衬垫纱牵伸比3.0。
对比例四:
一种纬编单面结构面料的制备方法,编织结构同实施例一,其中回复加强纱牵伸比4.0,衬垫纱牵伸比2.8。
对比例五:
一种纬编单面结构面料的制备方法,编织结构同实施例一,其中回复加强纱氨纶旦数为40D;衬垫纱氨纶旦数为70D。
对比例六:
一种纬编单面结构面料的制备方法,编织结构同实施例一,其中回复加强纱氨纶旦数为30D;衬垫纱氨纶旦数为40D。
对上述四组实施例和六组对比例得到的针织面料纵横向回复率进行测试,结果如下:
表1针织面料纵横向回复率测试结果
项目 纵向回复率% 横向回复率%
实施例一 96.7 95.1
实施例二 96.1 95.4
实施例三 95.7 95.5
实施例四 95.8 95.2
对比例一 84.4 82.6
对比例二 88.7 86.9
对比例三 92.5 93.4
对比例四 91.6 92.5
对比例五 93.6 92.3
对比例六 90.6 93.5
通过对比例一、对比例二与实施例一对比测试,可以看出普通平纹类组织结构的均码面料不管是搭配40D氨纶还是70D氨纶,回复均在90%以下,而实施例一中均码面料回复都在95%以上,达到了均码面料纵横向回率率超95%的超高回复特性。
通过对比例三、对比例四与实施例一对比测试,可以看出,在组织结构、原料、机型相同的条件下,改变回复加强纱和衬垫纱的牵伸比,只有回复加强纱的牵伸比达到4.5-5.5倍、衬垫纱的牵伸比达到2.7-3.1倍、且回复加强纱氨纶的牵伸比比衬垫纱氨纶牵伸比大1.6-2.0倍,才能达到纵横向回率率超95%的超高回复要求。
通过对比例五、对比例六与实施例一对比测试,可以看出,在组织结构、原料、机型相同的条件下,改变回复加强纱和衬垫纱的牵伸比,只有回复加强纱的牵伸比达到4.5-5.5倍、衬垫纱的牵伸比达到2.7-3.1倍、且回复加强纱氨纶的牵伸比比衬垫纱氨纶牵伸比大1.6-2.0倍,才能达到纵横向回率率超95%的超高回复要求。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纬编单面结构超高回复均码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料为单面纬编组织复合织物,所述面料一个完全组织高4个横列、宽2个纵行,其中第1横列采用贴肤纱1针成圈和1针浮线编织;第3横列采用回复加强纱1针浮线1针成圈;第2横列和第4横列分别采用服用纱和衬垫纱,全部织针成圈编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纬编单面结构超高回复均码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服用纱和所述贴肤纱均为20D/24F-40D/48F高弹半光锦纶DTY。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纬编单面结构超高回复均码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服用纱旦数大于等于所述贴肤纱旦数。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纬编单面结构超高回复均码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服用纱和所述贴肤纱均为F/D比值大于1的超细纤维。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纬编单面结构超高回复均码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贴肤纱网络点为每米150-170个。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纬编单面结构超高回复均码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垫纱为20D-70D氨纶,所述回复加强纱为40D-70D氨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纬编单面结构超高回复均码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回复加强纱中氨纶旦数大于等于所述衬垫纱中氨纶旦数。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纬编单面结构超高回复均码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横列贴肤纱每100针长度为150-160mm;第2横列服用纱每100针长度为250-300mm;第3横列回复加强纱每100针长度48-60mm;第4横列衬垫纱每100针长度80-90mm。
9.根据权利要求2-8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纬编单面结构超高回复均码面料,其特征在于,依次包括服用外穿层、回复加强层和舒适贴肤层,所述服用外穿层由服用纱和衬垫纱以成圈组织的形式编织形成,所述回复加强层由回复加强纱按1针成圈和1针浮线间隔排列的形式编织形成,所述舒适贴肤层由贴肤纱按1针成圈和1针浮线间隔排列的形式编织形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纬编单面结构超高回复均码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料成品幅宽为152cm,克重为160-180g/m2
CN202222096529.0U 2022-08-10 2022-08-10 一种纬编单面结构超高回复均码面料 Active CN21814719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096529.0U CN218147198U (zh) 2022-08-10 2022-08-10 一种纬编单面结构超高回复均码面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096529.0U CN218147198U (zh) 2022-08-10 2022-08-10 一种纬编单面结构超高回复均码面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147198U true CN218147198U (zh) 2022-12-27

Family

ID=845999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096529.0U Active CN218147198U (zh) 2022-08-10 2022-08-10 一种纬编单面结构超高回复均码面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14719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84148A (zh) * 2022-08-10 2022-11-25 广东德润纺织有限公司 一种纬编单面结构超高回复均码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84148A (zh) * 2022-08-10 2022-11-25 广东德润纺织有限公司 一种纬编单面结构超高回复均码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172667A (zh) 双衬纬贾卡提花多梳经编织物及其编织方法
CN218147198U (zh) 一种纬编单面结构超高回复均码面料
CN216338256U (zh) 仿梭织纬编弹力毛圈面料
CN115384148A (zh) 一种纬编单面结构超高回复均码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CN202323320U (zh) 一种塑身用经编针织面料
CN211947454U (zh) 一种改进的不易卷边可任意裁的经编面料
JP7198817B2 (ja) 丸編地
CN109853118B (zh) 具有双面效应的单面纬编织物及其生产方法
CN218147199U (zh) 一种超级闪光金银线针织面料
JP6360532B2 (ja) ビジネスシャツ用編地
CN210085710U (zh) 一种不易卷边和任意裁面料
CN216585461U (zh) 一种双面织物
CN209368450U (zh) 一种毛圈绒弹力针织面料
JP2001303415A (ja) 筒状編地
CN212655936U (zh) 一种高弹网眼面料
CN202323318U (zh) 一种弹性经编针织面料
CN210826563U (zh) 一种具有横条效应的纬编抗菌速干面料
JP6302608B1 (ja) ビジネスシャツ用編地
CN111235751A (zh) 一种改进的不易卷边可任意裁的经编面料
CN218372708U (zh) 一种四面弹力平衡任意裁剪经编面料
CN202323317U (zh) 一种可随意裁剪的面料
CN218642921U (zh) 一种再生透气面料
CN216019211U (zh) 一种具有间条提花且透气舒适的针织女t恤
CN210657365U (zh) 一种经编塑身衣面料
CN220952338U (zh) 一种立体提花双位衣面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