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147087U - 双组份复合大直径单腔单孔的纺丝组件 - Google Patents

双组份复合大直径单腔单孔的纺丝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147087U
CN218147087U CN202221994757.3U CN202221994757U CN218147087U CN 218147087 U CN218147087 U CN 218147087U CN 202221994757 U CN202221994757 U CN 202221994757U CN 218147087 U CN218147087 U CN 2181470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inning
spinneret
plate
rod
connecting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99475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丁涯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Zhiche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Zhiche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Zhiche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Zhiche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99475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1470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1470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14708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pinning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Manufacturing Artificial Fi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纺丝加工技术领域,尤其为双组份复合大直径单腔单孔的纺丝组件,包括纺丝组件本体,所述纺丝组件本体包括第一纺丝板、第二纺丝板、第三纺丝板与第四纺丝板,且所述第一纺丝板、所述第二纺丝板、所述第三纺丝板、所述第四纺丝板从上至下依次分布,所述纺丝组件本体的外侧安装有起到连接作用的伸缩限位杆;通过插设的方式完成相邻的两个纺丝组件本体上的组合板体之间的连接,可通过连接杆与安装杆将纺丝组件本体快速的展开,从而为对纺丝组件本体内部的检修提供检修的视察空间,同时能够方便工作人员在对纺丝组件本体进行检修时能够快速的将纺丝组件本体进行分拆,进而能够有利于提高工作人员进行检修的工作效率。

Description

双组份复合大直径单腔单孔的纺丝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纺丝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双组份复合大直径单腔单孔的纺丝组件。
背景技术
纺丝又称化学纤维成形,是制造化学纤维的一道工序,将某些高分子化合物制成胶体溶液或熔化成熔体后由喷丝头细孔压出形成化学纤维的过程,在纺丝时需要使用到用于成丝的纺丝组件,目前现有的纺丝组件为一体式的,而双组份复合大直径的纺丝在生产时需要将两种不同的原料丝进行混丝后出丝,从而使得用于制备双组份复合大直径的纤维丝的纺丝组件不再适用于一体成型的生产工艺,一般采用组合拼接式的方式完成对该类型纺丝组件的加工生产,而通过组合拼接的方式造成了组合板件之间的连接件过多,从而导致在对纺丝组件内部进行检修时需要先将大量的连接件进行拆除后再进行检修,且在安装时需要对组合板件之间进行定位后再进行固定,为工作人员的检修工作造成了较大的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双组份复合大直径单腔单孔的纺丝组件,具有通过插设的方式完成相邻的两个纺丝组件本体上的组合板体之间的连接,且在需要对纺丝组件本体的内部进行检修时,可通过连接杆与安装杆将纺丝组件本体快速的展开,从而为对纺丝组件本体内部的检修提供检修的视察空间,且通过将纺丝组件本体拉伸的方式进行展开,能够方便工作人员在对纺丝组件本体进行检修时能够快速的将纺丝组件本体进行分拆,进而能够有利于提高工作人员进行检修的工作效率,同时能够方便工作人员对纺丝组件本体的内部进行查看检修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双组份复合大直径单腔单孔的纺丝组件,包括纺丝组件本体,所述纺丝组件本体包括第一纺丝板、第二纺丝板、第三纺丝板与第四纺丝板,且所述第一纺丝板、所述第二纺丝板、所述第三纺丝板、所述第四纺丝板从上至下依次分布,所述纺丝组件本体的外侧安装有起到连接作用的伸缩限位杆,且所述伸缩限位杆的顶部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纺丝板的外侧,所述伸缩限位杆的底部固定连接于所述第四纺丝板的底部,所述第二纺丝板、所述第三纺丝板、所述第四纺丝板的外侧均固定连接有起到连接作用的连接杆,且所述连接杆位于伸缩限位杆的内侧,所述第一纺丝板的外侧与所述连接杆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用于配合所述连接杆完成连接作用的安装杆,所述第一纺丝板、所述第二纺丝板、所述第三纺丝板与所述第四纺丝板的内部开设有用于出丝的若干个纺丝通槽。
其中,所述连接杆的内部开设有用于配合所述安装杆进行安装的安装槽,且所述安装杆滑动连接于所述安装槽的内部。
其中,所述安装槽内腔的底部与所述安装杆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吸附磁板,且所述连接杆与所述安装杆之间通过所述吸附磁板进行吸附固定。
其中,所述安装杆的内部开设有用于对所述纺丝组件本体进行检修的检修槽,且所述检修槽内设有用于支撑的支撑杆。
其中,所述安装杆上安装有用于对所述纺丝组件本体连接处进行密封的密封橡胶圈,且所述密封橡胶圈的位置与所述纺丝组件本体连接处的位置相对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连接杆与安装杆的相互配合下,能够通过插设的方式完成相邻的两个纺丝组件本体上的组合板体之间的连接,且在需要对纺丝组件本体的内部进行检修时,可通过连接杆与安装杆将纺丝组件本体快速的展开,从而为对纺丝组件本体内部的检修提供检修的视察空间,且通过将纺丝组件本体拉伸的方式进行展开,能够方便工作人员在对纺丝组件本体进行检修时能够快速的将纺丝组件本体进行分拆,进而能够有利于提高工作人员进行检修的工作效率,同时能够方便工作人员对纺丝组件本体的内部进行查看检修。
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纺丝组件本体拉开后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纺丝组件本体与连接杆、安装杆拉开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纺丝组件本体与连接杆、安装杆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纺丝组件本体;11、第一纺丝板;12、第二纺丝板;13、第三纺丝板;14、第四纺丝板;15、纺丝通槽;2、伸缩限位杆;3、连接杆;31、安装杆;311、检修槽;312、吸附磁板;32、密封橡胶圈;33、安装槽。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双组份复合大直径单腔单孔的纺丝组件,包括纺丝组件本体1,纺丝组件本体1包括第一纺丝板11、第二纺丝板12、第三纺丝板13与第四纺丝板14,且第一纺丝板11、第二纺丝板12、第三纺丝板13、第四纺丝板14从上至下依次分布,纺丝组件本体1的外侧安装有起到连接作用的伸缩限位杆2,且伸缩限位杆2的顶部固定连接于第一纺丝板11的外侧,伸缩限位杆2的底部固定连接于第四纺丝板14的底部,第二纺丝板12、第三纺丝板13、第四纺丝板14的外侧均固定连接有起到连接作用的连接杆3,且连接杆3位于伸缩限位杆2的内侧,第一纺丝板11的外侧与连接杆3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用于配合连接杆3完成连接作用的安装杆31,第一纺丝板11、第二纺丝板12、第三纺丝板13与第四纺丝板14的内部开设有用于出丝的若干个纺丝通槽15。
本实施方案中:纺丝组件本体1为整个纺丝组件的主体,其中纺丝组件本体1中的第一纺丝板11、第二纺丝板12、第三纺丝板13、第四纺丝板14组成了整个纺丝组件的基础框架,且纺丝组件本体1通过由第一纺丝板11、第二纺丝板12、第三纺丝板13、第四纺丝板14组合的方式能够方便在使用过后对纺丝组件本体1进行检修,由于双组份复合大直径单腔单孔的纺丝组件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将两周原料丝线进行混纺,从而使得该种纺丝组件中的终端纺丝孔中需要经过初端的原料混合后才能够完成复合大直径的纺丝出丝,采用组合式的纺丝组件本体1能够方便在生产时对纺丝组件本体1的内部进行开孔,而位于纺丝组件本体1外侧的伸缩限位杆2与位于伸缩限位杆2内侧的连接杆3、安装杆31在纺丝组件本体1的外侧组成了一个恩能够对纺丝组件本体1在安装时快速限位安装的组件,其中连接杆3能够在纺丝组件本体1的外侧为安装杆31提供安装的载体,同时连接杆3能够在安装杆31的配合下,通过插设的方式完成相邻的两个纺丝组件本体1上的组合板体之间的连接,且在需要对纺丝组件本体1的内部进行检修时,可通过连接杆3与安装杆31将纺丝组件本体1快速的展开,从而为对纺丝组件本体1内部的检修提供检修的视察空间,且通过将纺丝组件本体1拉伸的方式进行展开,能够方便工作人员在对纺丝组件本体1进行检修时能够快速的将纺丝组件本体1进行分拆,进而能够有利于提高工作人员进行检修的工作效率,同时能够方便工作人员对纺丝组件本体1的内部进行查看检修,而位于连接杆3与安装杆31外侧的伸缩限位杆2能够有利于提高整个纺丝组件本体1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另外,第一纺丝板11、第二纺丝板12、第三纺丝板13、第四纺丝板14中的纺丝通槽15形成一个完整的一组纺丝槽组,且整个纺丝组件本体1中有若干个组纺丝槽组。
连接杆3的内部开设有用于配合安装杆31进行安装的安装槽33,且安装杆31滑动连接于安装槽33的内部,安装槽33内腔的底部与安装杆31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吸附磁板312,且连接杆3与安装杆31之间通过吸附磁板312进行吸附固定;在连接杆3与安装杆31之间进行装配时,可通过调整安装杆31在安装槽33中的位置即可完成对纺丝组件本体1状态的调整,且安装杆31在安装槽33内科通过吸附磁板312完成固定。
安装杆31的内部开设有用于对纺丝组件本体1进行检修的检修槽311,且检修槽311内设有用于支撑的支撑杆,安装杆31上安装有用于对纺丝组件本体1连接处进行密封的密封橡胶圈32,且密封橡胶圈32的位置与纺丝组件本体1连接处的位置相对应;当纺丝组件本体1的内部通过安装杆31与连接杆3呈开启状态时,此时工作人员可通过检修槽311对纺丝组件本体1的内部进行观察,而密封橡胶圈32能够在纺丝组件本体1呈闭合状态时对纺丝组件本体1连接处的密封性进行加强。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在使用时,通过插设的方式完成相邻的两个纺丝组件本体1上的组合板体之间的连接,且在需要对纺丝组件本体1的内部进行检修时,可通过连接杆3与安装杆31将纺丝组件本体1快速的展开,从而为对纺丝组件本体1内部的检修提供检修的视察空间,且在对纺丝组件本体1进行拉伸前,首先通过伸缩限位杆2外侧的旋钮解除伸缩限位杆2的锁死状态,当检修完成后,通过连接杆3与安装杆31将纺丝组件本体1进行复位即可。

Claims (5)

1.双组份复合大直径单腔单孔的纺丝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纺丝组件本体(1),所述纺丝组件本体(1)包括第一纺丝板(11)、第二纺丝板(12)、第三纺丝板(13)与第四纺丝板(14),且所述第一纺丝板(11)、所述第二纺丝板(12)、所述第三纺丝板(13)、所述第四纺丝板(14)从上至下依次分布,所述纺丝组件本体(1)的外侧安装有起到连接作用的伸缩限位杆(2),且所述伸缩限位杆(2)的顶部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纺丝板(11)的外侧,所述伸缩限位杆(2)的底部固定连接于所述第四纺丝板(14)的底部,所述第二纺丝板(12)、所述第三纺丝板(13)、所述第四纺丝板(14)的外侧均固定连接有起到连接作用的连接杆(3),且所述连接杆(3)位于伸缩限位杆(2)的内侧,所述第一纺丝板(11)的外侧与所述连接杆(3)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用于配合所述连接杆(3)完成连接作用的安装杆(31),所述第一纺丝板(11)、所述第二纺丝板(12)、所述第三纺丝板(13)与所述第四纺丝板(14)的内部开设有用于出丝的若干个纺丝通槽(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组份复合大直径单腔单孔的纺丝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3)的内部开设有用于配合所述安装杆(31)进行安装的安装槽(33),且所述安装杆(31)滑动连接于所述安装槽(33)的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组份复合大直径单腔单孔的纺丝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33)内腔的底部与所述安装杆(31)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吸附磁板(312),且所述连接杆(3)与所述安装杆(31)之间通过所述吸附磁板(312)进行吸附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组份复合大直径单腔单孔的纺丝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杆(31)的内部开设有用于对所述纺丝组件本体(1)进行检修的检修槽(311),且所述检修槽(311)内设有用于支撑的支撑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组份复合大直径单腔单孔的纺丝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杆(31)上安装有用于对所述纺丝组件本体(1)连接处进行密封的密封橡胶圈(32),且所述密封橡胶圈(32)的位置与所述纺丝组件本体(1)连接处的位置相对应。
CN202221994757.3U 2022-08-01 2022-08-01 双组份复合大直径单腔单孔的纺丝组件 Active CN2181470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94757.3U CN218147087U (zh) 2022-08-01 2022-08-01 双组份复合大直径单腔单孔的纺丝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94757.3U CN218147087U (zh) 2022-08-01 2022-08-01 双组份复合大直径单腔单孔的纺丝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147087U true CN218147087U (zh) 2022-12-27

Family

ID=845970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994757.3U Active CN218147087U (zh) 2022-08-01 2022-08-01 双组份复合大直径单腔单孔的纺丝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14708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502554B (zh) 一种反向双射式皮芯结构离心纺丝单元
CN113502551B (zh) 一种离心纺丝集成体
CN218147087U (zh) 双组份复合大直径单腔单孔的纺丝组件
CN110143827A (zh) 一种超轻弹性无机氧化物纤维气凝胶及其制备方法
KR100734181B1 (ko) 듀얼 섬유용 방사 실린지
CN108060463B (zh) 制备中间相沥青基碳纤维的多流道均压混合纺丝组件
CN113502552B (zh) 一种制备纳米纤维的纺丝装备
CN219260293U (zh) 一种用于生产高性能皮芯型双组份纤维的喷丝板
CN2820885Y (zh) 喷丝机构
CN110129905A (zh) 三组分并列型复合纤维纺丝组件
CN1056317A (zh) 新型复合纺丝组件
CN109957899B (zh) 一种新型的内衬增强型中空纤维膜喷丝头
CN113463207B (zh) 一种核壳式复合罐体
CN216639729U (zh) 一种超细旦对位芳纶喷丝板组件
CN1265035C (zh) 溶剂法纤维素纤维纺丝的复合喷丝板
CN211471651U (zh) 一种涤纶长丝加工用喷丝装置
CN110106565B (zh) 短纤维熔融纺丝用的u形环吹风冷却装置
CN108211815A (zh) 一种复合增强型中空纤维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0468459B (zh) 一种复合聚丙烯纤维纺丝设备及其制备方法
CN208803178U (zh) 一种组合喷丝结构
CN110965137A (zh) 一种负压多射流细分式离心静电纺丝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09798171U (zh) 复合纺丝箱
CN111690993A (zh) 一种静电纺丝用同轴注射针管
CN108998844A (zh) 一种组合喷丝结构
CN218842420U (zh) 一种纤维丝喷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