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129526U - 增湿器液体腔室 - Google Patents

增湿器液体腔室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129526U
CN218129526U CN202220305034.1U CN202220305034U CN218129526U CN 218129526 U CN218129526 U CN 218129526U CN 202220305034 U CN202220305034 U CN 202220305034U CN 218129526 U CN218129526 U CN 2181295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chamber
humidifier liquid
base unit
humidifier
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30503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丁·保罗·弗里德里克·克雷默
恩里科·阿尔瓦雷斯·加西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isher and Paykel Healthcare Ltd
Original Assignee
Fisher and Paykel Healthcare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isher and Paykel Healthcare Ltd filed Critical Fisher and Paykel Healthcare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1295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12952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6/00Devices for influencing the respiratory system of patients by gas treatment, e.g. mouth-to-mouth respiration; Tracheal tubes
    • A61M16/10Preparation of respiratory gases or vapours
    • A61M16/1075Preparation of respiratory gases or vapours by influencing the temperature
    • A61M16/1095Preparation of respiratory gases or vapours by influencing the temperature in the connecting tub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6/00Devices for influencing the respiratory system of patients by gas treatment, e.g. mouth-to-mouth respiration; Tracheal tubes
    • A61M16/0057Pumps therefor
    • A61M16/0066Blowers or centrifugal pump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6/00Devices for influencing the respiratory system of patients by gas treatment, e.g. mouth-to-mouth respiration; Tracheal tubes
    • A61M16/10Preparation of respiratory gases or vapours
    • A61M16/1075Preparation of respiratory gases or vapours by influencing the temperature
    • A61M16/109Preparation of respiratory gases or vapours by influencing the temperature the humidifying liquid or the beneficial agen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6/00Devices for influencing the respiratory system of patients by gas treatment, e.g. mouth-to-mouth respiration; Tracheal tubes
    • A61M16/021Devices for influencing the respiratory system of patients by gas treatment, e.g. mouth-to-mouth respiration; Tracheal tubes operated by electrical means
    • A61M16/022Control means therefor
    • A61M16/024Control means therefor including calculation means, e.g. using a processo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6/00Devices for influencing the respiratory system of patients by gas treatment, e.g. mouth-to-mouth respiration; Tracheal tubes
    • A61M16/08Bellows; Connecting tubes ; Water traps; Patient circuits
    • A61M16/0808Condensation trap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6/00Devices for influencing the respiratory system of patients by gas treatment, e.g. mouth-to-mouth respiration; Tracheal tubes
    • A61M16/08Bellows; Connecting tubes ; Water traps; Patient circuits
    • A61M16/0816Joints or connecto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6/00Devices for influencing the respiratory system of patients by gas treatment, e.g. mouth-to-mouth respiration; Tracheal tubes
    • A61M16/10Preparation of respiratory gases or vapours
    • A61M16/14Preparation of respiratory gases or vapours by mixing different fluids, one of them being in a liquid phase
    • A61M16/16Devices to humidify the respiration ai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6/00Devices for influencing the respiratory system of patients by gas treatment, e.g. mouth-to-mouth respiration; Tracheal tubes
    • A61M16/0003Accessories therefor, e.g. sensors, vibrators, negative pressur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6/00Devices for influencing the respiratory system of patients by gas treatment, e.g. mouth-to-mouth respiration; Tracheal tubes
    • A61M16/04Tracheal tub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6/00Devices for influencing the respiratory system of patients by gas treatment, e.g. mouth-to-mouth respiration; Tracheal tubes
    • A61M16/06Respiratory or anaesthetic mask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6/00Devices for influencing the respiratory system of patients by gas treatment, e.g. mouth-to-mouth respiration; Tracheal tubes
    • A61M16/06Respiratory or anaesthetic masks
    • A61M16/0666Nasal cannulas or tub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6/00Devices for influencing the respiratory system of patients by gas treatment, e.g. mouth-to-mouth respiration; Tracheal tubes
    • A61M16/08Bellows; Connecting tubes ; Water traps; Patient circuits
    • A61M16/0875Connecting tub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6/00Devices for influencing the respiratory system of patients by gas treatment, e.g. mouth-to-mouth respiration; Tracheal tubes
    • A61M16/10Preparation of respiratory gases or vapours
    • A61M16/14Preparation of respiratory gases or vapours by mixing different fluids, one of them being in a liquid phase
    • A61M16/16Devices to humidify the respiration air
    • A61M16/161Devices to humidify the respiration air with means for measuring the humidit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6/00Devices for influencing the respiratory system of patients by gas treatment, e.g. mouth-to-mouth respiration; Tracheal tubes
    • A61M16/20Valves specially adapted to medical respiratory devices
    • A61M16/201Controlled valves
    • A61M16/202Controlled valves electrically actuated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02/00Special media to be introduced, removed or treated
    • A61M2202/02Gases
    • A61M2202/0208Oxyge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05/00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 A61M2205/07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having air pumping mea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05/00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 A61M2205/33Controlling, regulating or measuring
    • A61M2205/3331Pressure; Flow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05/00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 A61M2205/33Controlling, regulating or measuring
    • A61M2205/3331Pressure; Flow
    • A61M2205/3334Measuring or controlling the flow rat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05/00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 A61M2205/33Controlling, regulating or measuring
    • A61M2205/3368Temperatur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05/00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 A61M2205/35Communication
    • A61M2205/3546Range
    • A61M2205/3553Range remote, e.g. between patient's home and doctor's offic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05/00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 A61M2205/35Communication
    • A61M2205/3576Communication with non implanted data transmission devices, e.g. using external transmitter or receiver
    • A61M2205/3592Communication with non implanted data transmission devices, e.g. using external transmitter or receiver using telemetric means, e.g. radio or optical transmiss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05/00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 A61M2205/50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with microprocessors or computers
    • A61M2205/502User interfaces, e.g. screens or keyboar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05/00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 A61M2205/50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with microprocessors or computers
    • A61M2205/502User interfaces, e.g. screens or keyboards
    • A61M2205/505Touch-screens; Virtual keyboard or keypads; Virtual buttons; Soft keys; Mouse touch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05/00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 A61M2205/82Internal energy supply devices
    • A61M2205/8206Internal energy supply devices battery-operated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06/00Characteristics of a physical parameter; associated device therefor
    • A61M2206/10Flow characteristics
    • A61M2206/14Static flow deviators in tubes disturbing laminar flow in tubes, e.g. archimedes screw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mergency Medicine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Air Humidification (AREA)

Abstract

一种增湿器液体腔室或增湿器液体腔室歧管具有用于连接至呼吸辅助设备基础单元的第一基础单元连接端口157和第二基础单元连接端口159,所述基础单元连接端口限定了相应的轴线A1、A2。所述基础单元连接端口基本上彼此平行、并且在所述轴线之间相隔了端口间隔距离PSD。基础单元连接端口157、159中的至少一个具有由所述端口的一部分限定的密封深度SD,所述部分被配置为与所述基础单元的互补腔室连接端口重叠。密封深度SD与端口间隔距离PSD的比率大于约0.25。

Description

增湿器液体腔室
本申请是名称为“用于呼吸辅助设备的液体腔室”、申请日为2020 年8月21日、申请号为202021772440.6的实用新型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呼吸辅助设备的液体腔室。
背景技术
呼吸辅助设备在诸如医院、医疗设施、居家护理或家庭环境等各种环境中用于向用户或患者递送气体流。呼吸辅助设备具有多种不同的形式,比如独立式增湿器设备、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设备、或高流量设备。
独立式增湿器设备可以为各种医疗程序(包括呼吸疗法、腹腔镜检查等)提供经加热且经增湿的气体。这些设备可以被配置用于控制温度和/或湿度。这些设备还可以包括包含多个不同部件的医疗回路,这些医疗回路可以用于将经加热和/或经增湿的气体输送至患者和从患者输送走。例如,在一些呼吸回路中,患者吸入的气体是从加热器- 增湿器穿过吸气管或导管递送的。作为另一个示例,管可以在吹入回路中将经增湿气体(通常为CO2)递送到腹腔中。这可以帮助防止患者的内部器官干化或“变干”、并且可以减少从手术恢复所需的时间量。加热丝可以在形成回路的管路的至少一部分的内部延伸,以防止或至少减少形成显著冷凝物的可能性。
独立式增湿器设备典型地包括加热器基部和增湿器液体腔室。加热器基部可以包括加热板。液体腔室可以被配置用于容装一定体积的液体、比如水。加热板可以被配置用于加热容装在液体腔室内的一定体积的液体以产生蒸气。
液体腔室可从加热器基部移除,以允许更容易地对液体腔室杀菌或处置、或者对腔室重新填充液体。液体腔室的本体可以由非传导性玻璃或塑料材料形成,但是液体腔室也可以包括传导性部件。比如,液体腔室可以包括高导热性基部(例如,铝制基部),该基部接触加热器基部上的加热板或与之相关联。
加热器基部还可以包括电子控件、比如主控制器。响应于经由用户接口输入的用户设定湿度或温度值和其他输入,主控制器决定何时 (或到什么程度)给加热板通电以加热液体腔室内的液体。
独立式增湿器设备可以包括气体供应源,用于将气体递送至液体腔室。在一些配置中,气体供应源可以包括通风机、鼓风机或适合于呼吸或适合于在医疗程序中使用的加压气体的任何其他适合供应源。
独立式增湿器设备可以用于呼吸疗法、正压设备、无创通气、外科程序(包括但不限于腹腔镜)等。期望的是,增湿器设备可以被适配用于给气体源提供湿度或蒸气。增湿器设备可以用于连续、可变或双水平PAP系统或另一种形式的呼吸疗法。在一些配置中,增湿器设备可以集成到递送任何此类疗法的系统中。
WO 2015/038013中描述了一种示例性的独立式增湿器设备。
CPAP设备是气体供应与可选地气体增湿的设备。该设备可操作来向需要正压气体(经增湿或以其他方式处理)供应来治疗比如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打鼾、或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等疾病的患者或用户提供呼吸帮助。CPAP设备典型地包括增湿器液体腔室,以形成组合式的辅助呼吸单元与增湿器。
CPAP设备在与增湿器一起使用时典型地具有以下结构:其中所需压力下的气体从辅助呼吸单元或鼓风机单元被递送至鼓风机下游的液体腔室。随着气体穿过液体腔室,气体变得饱和含有液体蒸气(例如,水蒸气)。柔性管状气体导管将该气体递送至增湿器腔室下游的用户或患者。
WO 2011/056080中描述了一种示例性的CPAP设备。
可以使用高流量设备来将高气体流量递送至患者或对患者施用高流量疗法,以辅助呼吸和/或治疗呼吸障碍(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高流量设备包括气体供应源、并且典型地包括增湿设备。
呼吸辅助设备典型地具有用于将气体递送至患者一个或多个附件,比如呼吸导管和患者接口(比如插管或面罩)。导管使得气体能够从呼吸辅助设备的壳体递送至患者。例如,该设备可能放置在地板或其他支撑表面上,并且患者可能在床上。呼吸辅助设备可以具有用于容纳增湿器液体腔室的凹陷。该液体腔室从例如柔性液体袋中接收液体,该液体袋将液体经由一个或多个管递送至增湿器液体腔室。替代性地,可以根据需要来移除以及重新填充液体腔室。该凹陷包括加热板以加热液体腔室,从而将穿过液体腔室的气体增湿。接着经增湿的气体被递送至患者。
实用新型内容
根据本文披露的至少一个实施例的某些特征、方面和优点,披露了一种增湿器液体腔室或增湿器液体腔室歧管,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或增湿器液体腔室歧管包括:
用于连接至呼吸辅助设备基础单元的第一和第二基础单元连接端口,所述基础单元连接端口限定了相应的轴线;
其中,所述基础单元连接端口基本上彼此平行、并且在所述轴线之间相隔了端口间隔距离;
其中,所述基础单元连接端口中的至少一个具有由所述端口的一部分限定的密封深度,所述部分被配置为与所述基础单元的互补腔室连接端口重叠,其中,所述密封深度与端口间隔距离的比率大于约 0.25。
在一些配置中,所述密封深度与端口间隔距离的比率大于约0.25 并且最高达约0.7。
在一些配置中,所述密封深度与端口间隔距离的比率在约0.3与约0.7之间。
在一些配置中,所述密封深度与端口间隔距离的比率为约0.475。
在一些配置中,所述密封深度大于约10mm。
在一些配置中,所述密封深度大于约10mm并且最高达约16 mm。
在一些配置中,所述密封深度大于约12mm。
在一些配置中,所述密封深度大于约12mm并且最高达约16 mm。
在一些配置中,所述基础单元连接端口中的所述至少一个被配置为与所述互补腔室连接端口上的至少两个密封件密封。
在一些配置中,所述基础单元连接端口各自具有外面,并且其中,所述外面是基本上平面的并且基本上垂直于所述轴线。
在一些配置中,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歧管包括用于连接至增湿器液体腔室的第一和第二歧管与腔室连接端口,其中,所述第一歧管与腔室连接端口与所述第一基础单元连接端口处于流体连通,并且其中,所述第二歧管与腔室连接端口与所述第二基础单元连接端口处于流体连通。
在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歧管的一些配置中,第一导管在所述第一歧管与腔室连接端口与所述第一基础单元连接端口之间延伸并将两者流体地连接,并且,第二导管在所述第二歧管与腔室连接端口与所述第二基础单元连接端口之间延伸并且将两者流体地连接。
在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歧管的一些配置中,所述第一和第二基础单元连接端口的轴线被配置为在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歧管在使用中时呈基本上水平取向。
在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歧管的一些配置中,所述第一和第二歧管与腔室连接端口的轴线被配置为在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歧管在使用中时呈基本上竖直取向。
在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歧管的一些配置中,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歧管包括与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歧管的内部处于流体连通的辅助端口。
在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歧管的一些配置中,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歧管包括导管夹具,用于与将液体递送至增湿器液体腔室的液体导管接合。
在一些配置中,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歧管一体地形成为增湿器液体腔室的一部分。
在一些配置中,所述端口间隔距离在约35mm与约45mm之间。
在一些配置中,所述端口间隔距离在约38mm与约42mm之间。
在一些配置中,所述端口间隔距离为约40mm+/-0.6mm。
在一些配置中,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包括从所述第一和第二基础单元连接端口延伸到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中的流动管。
在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的一些配置中,每个流动管在所述流动管的远离相应基础单元连接端口的这端处或附近包括开口,其中,所述开口被配置用于引导流动并且与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的壁间隔开。
在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的一些配置中,每个流动管中的开口面向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的顶面。
在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的一些配置中,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包括在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的内部中并且在所述流动管的开口之间的挡板。
在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的一些配置中,所述挡板从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的顶面向下延伸、并且终止于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的最大液体填充水平上方。
在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的一些配置中,所述挡板的底边缘与所述最大液体填充水平之间的距离为约5mm与约15mm之间。
在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的一些配置中,所述挡板从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的顶面向下延伸、并且终止于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的最大液体填充水平处或终止于其下方。
在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的一些配置中,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的顶面是斜面的以便在使用中为基本上非水平的。
在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的一些配置中,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的顶面、挡板、以及壁中的至少一者被配置用于将离开所述流动管的与所述第一基础单元连接端口相关联的开口的气体朝向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中的液体表面引导并引导过所述液体表面上方。
在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的一些配置中,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在使用中在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中基本上不包括死空间。
在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的一些配置中,每个流动管在所述流动管的远离相应基础单元连接端口的这端处或附近包括液体排放孔。
在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的一些配置中,每个流动管在所述流动管的上表面中包括排气孔。
在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的一些配置中,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包括在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中的阶梯部。
在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的一些配置中,所述阶梯部的基部至少部分地位于所述第一和第二基础单元连接端口下方。
在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的一些配置中,所述挡板从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的后部延伸至所述阶梯部的基本上竖直面。
在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的一些配置中,所述挡板从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的后部朝向所述阶梯部的基本上竖直面延伸、并且靠近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的中心轴线终止。
在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的一些配置中,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具有基本上圆柱形形状。
在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的一些配置中,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从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的基部到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的顶部朝向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的中心渐缩。
在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的一些配置中,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包括导热性基部。
在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的一些配置中,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的基部可从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的本体移除。
在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的一些配置中,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包括一个或多个基部移除特征,用于辅助将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的基部从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的本体移除。
在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的一些配置中,所述一个或多个基部移除特征位于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的本体的下部凸缘与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的基部的向外延伸凸缘之间。
在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的一些配置中,所述一个或多个基部移除特征包括槽缝。
在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的一些配置中,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包括在所述第一基础单元连接端口与所述第二基础单元连接端口之间的肩台。
在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的一些配置中,所述肩台延伸超过所述第一和第二基础单元连接端口的外面。
在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的一些配置中,所述基础单元连接端口中的一个是入口端口,而所述基础单元连接端口中的另一个是出口端口。
此外,根据本文披露的至少一个实施例的某些特征、方面和优点,披露了一种增湿器液体腔室或增湿器液体腔室歧管,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或增湿器液体腔室歧管包括:
用于连接至呼吸辅助设备基础单元的第一和第二基础单元连接端口;
其中,所述基础单元连接端口基本上彼此平行;
其中,所述基础单元连接端口中的每一个包括至少两个密封部分,所述密封部分被配置用于在连接至所述呼吸辅助设备基础单元时与所述呼吸辅助设备基础单元的一部分形成至少两个密封。
在一些配置中,所述两个密封部分相隔的距离为约5mm至约7 mm。
在一些配置中,所述两个密封部分相隔的距离为约5.5mm至约 6.5mm。
在一些配置中,每个基础单元连接端口包括内部渐缩部,使得所述基础连接单元端口从所述基础单元连接端口的终止端朝向所述基础单元连接端口的相反端变窄。
在一些配置中,所述密封部分中的、靠近所述基础单元连接端口的终止端的第一密封部分的内直径比所述密封部分中的、远离所述基础单元连接端口的终止端的第二密封部分的内直径大了约0mm至约 0.6mm。
在一些配置中,所述第一密封部分的内直径小于约25.6mm。
在一些配置中,所述第二密封部分的内直径小于约25.4mm。
在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的一些配置中,每个基础单元连接端口包括中心轴线,所述中心轴线在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的本体的下表面上方至少约85mm。
在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的一些配置中,所述基础单元连接端口的中心轴线在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的本体的下表面上方至少约88mm。
在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的一些配置中,所述下表面由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的本体的下部凸缘的上边缘限定。
在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的一些配置中,所述下部凸缘被配置为与呼吸辅助设备基础单元中的一个或多个固位特征接合,以辅助将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固位成与所述呼吸辅助设备基础单元相接合。
在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或增湿器液体腔室歧管的一些配置中,每个基础单元连接端口是圆柱形的。
在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或增湿器液体腔室歧管的一些配置中,每个基础单元连接端口被配置用于接纳呼吸辅助设备基础单元的互补端口。
在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的一些配置中,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包括从所述第一和第二基础单元连接端口延伸到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中的流动管。
在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的一些配置中,所述液体腔室包括在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的内部中并且在所述流动管的开口之间的挡板。
在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的一些配置中,所述挡板从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的顶面向下延伸、并且终止于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的最大液体填充水平上方。
在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的一些配置中,所述挡板从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的顶面向下延伸、并且终止于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的最大液体填充水平处或终止于其下方。
在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的一些配置中,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的顶面是斜面的以便在使用中为基本上非水平的。
在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的一些配置中,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的顶面、挡板、以及壁中的至少一者被配置用于将离开所述流动管的与所述第一基础单元连接端口相关联的开口的气体朝向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中的液体表面引导并引导过所述液体表面上方。
在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的一些配置中,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包括在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中的阶梯部。
在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的一些配置中,所述阶梯部的基部至少部分地位于所述第一和第二基础单元连接端口下方。
在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的一些配置中,所述挡板从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的后部朝向所述阶梯部的基本上竖直面延伸、并且靠近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的中心轴线终止。
在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的一些配置中,所述挡板的前向边缘与所述阶梯部的基本上竖直面之间的距离为至少约20mm。
在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或增湿器液体腔室歧管的一些配置中,所述第一和第二基础单元连接端口限定了相应的轴线,并且,所述第一和第二基础单元连接端口在所述轴线之间相隔了端口间隔距离,并且其中,所述端口间隔距离在约35mm与约45mm之间。
在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或增湿器液体腔室歧管的一些配置中,所述端口间隔距离在约38mm与约42mm之间。
在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或增湿器液体腔室歧管的一些配置中,所述端口间隔距离为约40mm+/-0.6mm。
此外,根据本文披露的至少一个实施例的某些特征、方面和优点,披露了一种增湿器液体腔室,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包括:
入口端口和出口端口,所述入口端口和所述出口端口限定了相应的轴线;
其中,所述入口端口和所述出口端口基本上彼此平行、并且被配置为在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在使用中时呈基本上水平取向,并且其中,所述入口端口和所述出口端口在所述轴线之间相隔了端口间隔距离;
其中,所述入口端口和所述出口端口中的至少一个具有由所述端口的一部分限定的密封深度,所述部分被配置为与呼吸辅助设备基础单元的互补腔室连接端口重叠,其中,所述密封深度与端口间隔距离的比率大于约0.25并且最高达约0.7。
在一些配置中,所述密封深度与端口间隔距离的比率在约0.3与约0.7之间。
在一些配置中,所述密封深度与端口间隔距离的比率为约0.475。
在一些配置中,所述密封深度大于约10mm。
在一些配置中,所述密封深度大于约10mm并且最高达约16 mm。
在一些配置中,所述密封深度大于约12mm。
在一些配置中,所述密封深度大于约12mm并且最高达约16 mm。
在一些配置中,所述入口端口和所述出口端口中的至少一个被配置为被所述互补腔室连接端口上的至少两个密封件密封。
在一些配置中,所述端口间隔距离在约35mm与约45mm之间。
在一些配置中,所述端口间隔距离在约38mm与约42mm之间。
在一些配置中,所述端口间隔距离为约40mm+/-0.6mm。
在一些配置中,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包括从所述入口端口和所述出口端口延伸到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中的流动管。
在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的一些配置中,每个流动管在所述流动管的远离相应端口的这端处或附近包括开口,其中,所述开口被配置用于引导流动并且与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的壁间隔开。
在一些配置中,每个流动管中的开口面向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的顶面。
在一些配置中,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包括在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的内部中并且在所述流动管的开口之间的挡板。
在一些配置中,所述挡板从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的顶面向下延伸、并且终止于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的最大液体填充水平上方。
在一些配置中,所述挡板的底边缘与所述最大液体填充水平之间的距离为约5mm与约15mm之间。
在一些配置中,所述挡板从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的顶面向下延伸、并且终止于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的既定最大液体填充水平处或终止于其下方。
在一些配置中,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的顶面是斜面的以便在使用中为基本上非水平的。
在一些配置中,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的顶面、挡板、以及壁中的至少一者被配置用于将离开所述流动管的与所述入口端口相关联的开口的气体朝向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中的液体表面引导并引导过所述液体表面上方。
在一些配置中,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在使用中在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中基本上不包括死空间。
在一些配置中,每个流动管在所述流动管的远离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的相应端口的这端处或附近包括液体排放孔。
在一些配置中,每个流动管在所述流动管的上表面中包括排气孔。
在一些配置中,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包括在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中的阶梯部。
在一些配置中,所述阶梯部的基部至少部分地位于所述入口端口和所述出口端口下方。
在一些配置中,所述挡板从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的后部延伸至所述阶梯部的基本上竖直面。
在一些配置中,所述挡板从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的后部朝向所述阶梯部的基本上竖直面延伸、并且靠近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的中心轴线终止。
在一些配置中,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具有基本上圆柱形形状。
在一些配置中,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从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的基部到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的顶部朝向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的中心渐缩。
在一些配置中,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包括导热性基部。
在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的一些配置中,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的基部可从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的本体移除。
在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的一些配置中,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包括一个或多个基部移除特征,用于辅助将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的基部从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的本体移除。
在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的一些配置中,所述一个或多个基部移除特征位于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的本体的下部凸缘与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的基部的向外延伸凸缘之间。
在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的一些配置中,所述一个或多个基部移除特征包括槽缝。
在一些配置中,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包括在所述入口端口与所述出口端口之间的肩台。
在一些配置中,所述肩台延伸超过所述入口端口与所述出口端口的外面。
此外,根据本文披露的至少一个实施例的某些特征、方面和优点,披露了一种增湿器液体腔室歧管,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歧管包括:
基础单元连接部分,所述基础单元连接部分包括:
用于连接至呼吸辅助设备基础单元的第一和第二基础单元连接端口,所述基础单元连接端口限定了相应的轴线;
其中,所述基础单元连接端口基本上彼此平行、并且在所述轴线之间相隔了端口间隔距离;
其中,所述基础单元连接端口中的至少一个具有由所述端口的一部分限定的密封深度,所述部分被配置为与所述基础单元的互补连接端口重叠,其中,所述密封深度与端口间隔距离的比率大于约 0.25;以及
增湿器液体腔室连接部分,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连接部分包括:
用于连接至增湿器液体腔室的第一和第二歧管与腔室连接端口,其中,所述第一歧管与腔室连接端口与所述第一基础单元连接端口处于流体连通,并且其中,所述第二歧管与腔室连接端口与所述第二基础单元连接端口处于流体连通。
在一些配置中,所述密封深度与端口间隔距离的比率大于约0.25 并且最高达约0.7。
在一些配置中,所述密封深度与端口间隔距离的比率在约0.3与约0.7之间。
在一些配置中,所述密封深度与端口间隔距离的比率为约0.475。
在一些配置中,所述密封深度大于约10mm。
在一些配置中,所述密封深度大于约10mm并且最高达约16 mm。
在一些配置中,所述密封深度大于约12mm。
在一些配置中,所述密封深度大于约12mm并且最高达约16 mm。
在一些配置中,所述基础单元连接端口中的所述至少一个被配置为被所述基础单元的互补连接端口上的至少两个密封件密封。
在一些配置中,所述端口间隔距离在约35mm与约45mm之间。
在一些配置中,所述端口间隔距离在约38mm与约42mm之间。
在一些配置中,第一导管在所述第一歧管与腔室连接端口与所述第一基础单元连接端口之间延伸并将两者流体地连接,并且其中,第二导管在所述第二歧管与腔室连接端口与所述第二基础单元连接端口之间延伸并且将两者流体地连接。
在一些配置中,所述第一和第二基础单元连接端口的轴线被配置为在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歧管在使用中时呈基本上水平取向。
在一些配置中,所述第一和第二歧管与腔室连接端口的轴线被配置为在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歧管在使用中时呈基本上竖直取向。
在一些配置中,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歧管包括与所述增湿器液体歧管的内部处于流体连通的辅助端口。
在一些配置中,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歧管包括导管夹具,用于与将液体递送至增湿器液体腔室的液体导管接合。
此外,根据本文披露的至少一个实施例的某些特征、方面和优点,披露了一种增湿器液体腔室,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包括:
基部、顶部、和一个或多个侧壁;
入口端口和出口端口,所述入口端口和所述出口端口限定了轴线;
在所述侧壁中的至少两个抓握件,其中,所述抓握件相对于横向于所述入口端口和所述出口端口的轴线延伸经过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的中心的平面成一定角度。
在一些配置中,相对于所述平面,所述角度在约0度与约40度之间。
在一些配置中,相对于所述平面,所述角度在约10度与约40度之间。
在一些配置中,每个抓握件与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的中心相距抓握距离,其中,所述距离在约50mm与约70mm之间。
在一些配置中,所述抓握距离在约55mm与约65mm之间。
在一些配置中,所述抓握件位于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的相反两侧上。
在一些配置中,所述抓握件从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的顶部向下延伸。
在一些配置中,所述抓握件从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的顶部向下延伸部分距离。
在一些配置中,所述抓握件包括向内的凹陷。
在一些配置中,所述凹陷是扇形的。
在一些配置中,所述凹陷具有在约10mm与约20mm之间的半径。
在一些配置中,所述抓握件具有基本上平滑的抓握表面。
在一些配置中,所述抓握件具有纹理化抓握表面。
在一些配置中,所述腔室具有基本上圆柱形形状。
在一些配置中,所述腔室从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的基部到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的顶部朝向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的中心渐缩。
在一些配置中,所述基部是导热性的。
在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的一些配置中,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的基部可从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的本体移除。
在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的一些配置中,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包括一个或多个基部移除特征,用于辅助将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的基部从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的本体移除。
在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的一些配置中,所述一个或多个基部移除特征位于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的本体的下部凸缘与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的基部的向外延伸凸缘之间。
在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的一些配置中,所述一个或多个基部移除特征包括槽缝。
在一些配置中,所述入口端口和出口端口位于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的前部处。
在一些配置中,所述抓握件位于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的侧面中、在所述平面的后方。
在一些配置中,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被配置用于通过将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基本上线性地滑动到所述液体腔室承窝中来与增湿器的液体腔室承窝接合。
此外,根据本文披露的至少一个实施例的某些特征、方面和优点,披露了一种增湿器液体腔室,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包括:
入口端口和出口端口,所述入口端口和所述出口端口限定了相应的轴线,其中,所述入口端口和所述出口端口基本上彼此平行、并且被配置为在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在使用中时呈基本上水平取向;
从所述入口端口和所述出口端口延伸到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中的流动管,其中,每个流动管在所述流动管的远离相应端口的这端处或附近包括开口,其中,所述开口被配置用于引导流动并且与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的壁间隔开,并且其中,每个流动管中的开口面向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的顶面;以及
在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的内部中并且在所述流动管的开口之间的挡板,其中,所述挡板从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的顶面向下延伸、并且终止于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的最大液体填充水平上方。
在一些配置中,所述挡板的底边缘与所述最大液体填充水平之间的距离为约5mm与约15mm之间。
此外,根据本文披露的至少一个实施例的某些特征、方面和优点,披露了一种呼吸辅助设备,所述呼吸辅助设备包括基础单元以及:
如上文概括的增湿器液体腔室;或者
如上文概括的联接至增湿器液体腔室或者与之成一体的增湿器液体腔室歧管。
在一些配置中,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位于所述基础单元的凹陷中。
在一些配置中,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可从所述基础单元的凹陷中移除。
在一些配置中,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的端口、或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歧管的基础单元连接端口与所述基础单元的互补腔室连接端口接合。
在一些配置中,所述互补腔室连接端口被布置为被接纳在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的端口、或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歧管的基础单元连接端口中。
在一些配置中,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的端口、或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歧管的基础单元连接端口与所述互补腔室连接端口的重叠长度足以针对液体进入提供保护。
在一些配置中,所述基础单元包括在每个互补腔室连接端口上的多个密封件。
在一些配置中,所述基础单元包括流量发生器。
在一些配置中,所述基础单元被配置用于流体地连接至单独的或远程的流量发生器。
来自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配置的特征可以与一个或多个其他实施例或配置的特征进行组合。另外,在患者的呼吸支持过程期间可以一起使用多于一个实施例。
意图是提及本文披露的数字范围(例如1至10)也包含提及该范围内的所有有理数(例如1、1.1、2、3、3.9、4、5、6、6.5、7、8、9 和10)还以及该范围内的任何有理数范围(例如2至8、1.5至5.5和 3.1至4.7),因此,本文明确披露的所有范围的所有子范围都在此被明确地披露。这些仅是具体意图的示例,并且在所列举的最小值与最大值之间的数值的所有可能组合应被认为在本申请中以类似的方式被明确地陈述。
应理解的是,替代性的实施例或配置可以包括在本说明书中展示、描述或提及的部分、元件或特征中的两个或更多个的任何或所有组合。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广义地被说成是在于本申请的说明书中单个或共同地提及或指示的部件、元件和特征,以及任何两个或更多个所述部分、元件或特征的任何或所有组合。
对于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领域内的那些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本实用新型的构造上的许多改变以及多种广有差异的实施例和应用会表明它们自身而不背离所附权利要求中定义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文中的披露和描述完全是说明性的,并且不意图进行任何意义上的限制。在本文提及具有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领域中的已知等同物的特定整数时,这些已知等同物被视为被结合在本文中,如同单独阐述一样。
本说明书中使用的术语“包括(包括)”意为“至少部分地由......组成”。在解释本说明书中的包括术语“包括(comprising)”的每一个表述时,还可以存在除了该术语前述的那个或那些之外的特征。相关的术语,比如“包括(comprise和comprised)”,将以相同的方式进行解释。
如本文所使用,名词之后的术语“(多个)”是指名词的复数和/ 或单数形式。
如本文所使用,术语“和/或”是指“和”或“或”或者上下文允许两者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在于前述内容、并且还设想了多种构建,下文仅给出这些构建的实例。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以下附图,根据本文的详细描述,特定的实施例及其修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在附图中:
图1以图解形式示出了呼吸辅助设备。
图2是呼吸辅助设备的前/右侧上方透视图,其中增湿器液体腔室定位在呼吸辅助设备基础单元的凹陷中。
图3是呼吸辅助设备的前/左侧上方透视图,其中增湿器液体腔室从呼吸辅助设备基础单元的凹陷中移除。
图4是呼吸辅助设备基础单元的前/右侧上方透视图,其中增湿器液体腔室和加热板未示出。
图5是呼吸辅助设备基础单元的前/右侧底部透视图,其中增湿器液体腔室未示出。
图6是呼吸辅助设备基础单元的可移除弯头和护罩的前/右侧上方透视图。
图7是弯头的右侧视图。
图8是后/右侧透视图,从下方示出了弯头并且其中密封件未示出。
图9是在弯头插入护罩中之前,护罩和弯头的顶部平面视图。
图10是放大的右侧视图,示出了弯头上的接合特征与护罩接合 (虚线)。
图11是弯头的右侧视图,示出了密封件和(多个)温度传感器(以虚线)的位置。
图12是弯头的一部分的右侧视图,示出了密封件的细节。
图13是增湿器液体腔室的上方透视图。
图14是增湿器液体腔室的上方平面视图。
图15是增湿器液体腔室的前视图。
图16是增湿器液体腔室的沿着图15的线16-16的左侧截面视图。
图17是增湿器液体腔室的其中一个流动管的上方透视图。
图18是增湿器液体腔室的前视图,以虚线示出了内部挡板。
图19是增湿器液体腔室的沿着图18的线19-19的左侧截面视图。
图20是在增湿器液体腔室插入呼吸辅助设备基础单元的凹陷中之前,呼吸辅助设备基础单元和增湿器液体腔室的前/左侧上方透视图。
图21是类似于图20的前/左侧上方透视图,但是其中增湿器液体腔室插入呼吸辅助设备基础单元的凹陷中。
图22是右侧截面视图,示出了设备端口之一上的密封件与增湿器液体腔室端口之一的相互作用。
图23是流体动力学计算模型的流向图,针对挡板与腔室中的液体间不存在空隙(左侧)的增湿器液体腔室、和针对挡板与腔室中的液体间存在10mm的空隙(右侧)的增湿器液体腔室示出了增湿器液体腔室挡板高度对增湿器液体腔室入口周围的流动停滞的影响。
图24是增湿器液体腔室的左侧视图,示出了抓握件相对于液体腔室中心轴线偏离所产生的力矩M。
图25是增湿器液体腔室的上方平面视图,示出了由拇指夹捏的大直径抓手的尺寸。
图26是与呼吸辅助设备一起使用的增湿器液体腔室和歧管组件的上方透视图。
图27是歧管的上方平面视图。
图28是增湿器液体腔室的上方透视图。
图29是穿过歧管的腔室连接端口之一的侧部截面视图,示出了其与增湿器液体腔室的其中一个端口的连接。
图30是具有可移除基部的替代性配置增湿器液体腔室的上方透视图。
图31是替代性配置增湿器液体腔室的倒置侧视图,其中基部被移除。
图32是类似于图19的左侧截面视图,示出了增湿器液体腔室的替代性挡板配置。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用于向患者递送气体流(可以包含一种或多种气体) 的呼吸辅助设备10。设备10可以例如是CPAP设备或高流量设备。 WO 2011/056080中描述了一种示例性的CPAP设备。其说明书的全部内容通过援引并入本文。
CPAP设备是气体供应与可选地气体增湿的设备。该设备可操作来向需要正压气体(经增湿或以其他方式处理)供应来治疗比如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打鼾、或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等疾病的患者或用户提供呼吸帮助。CPAP设备典型地包括增湿器液体腔室,以形成组合式的辅助呼吸单元与增湿器。
CPAP设备在与增湿器一起使用时典型地具有以下结构:其中所需压力下的气体从辅助呼吸单元或鼓风机单元被递送至鼓风机下游的增湿器液体腔室。随着气体穿过增湿器液体腔室,而变为液体蒸气(例如,水蒸气)饱和的。柔性管状气体导管将气体递送至增湿器液体腔室下游的用户或患者。
可以使用高流量设备来将高气体流量递送至患者或对患者施用高流量疗法,以辅助呼吸和/或治疗呼吸障碍(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高流量设备包括气体供应源、并且典型地包括增湿设备。
呼吸辅助设备典型地具有用于将气体递送至患者一个或多个附件,比如呼吸导管和患者接口(比如插管或面罩)。导管使得气体能够从呼吸辅助设备的壳体递送至患者。例如,该设备可能放置在地板或其他支撑表面上,并且患者可能在床上。呼吸辅助设备可以具有用于容纳增湿器液体腔室的凹陷。该增湿器液体腔室从例如柔性液体袋中接收液体,该液体袋将液体经由一个或多个管递送至增湿器液体腔室。替代性地,增湿器液体腔室可以根据需要来移除以及重新填充。该凹陷包括加热板以加热该增湿器液体腔室,从而将穿过增湿器液体腔室的气体增湿。接着经增湿的气体被递送至患者。
一般而言,设备10包括主壳体100,该主壳体容纳了呈马达/叶轮安排形式的流量发生器11、增湿器12、控制器13和用户I/O接口14 (例如,包括显示器和(多个)输入装置,比如(多个)按钮、触摸屏等)。控制器13配置或编程用于控制设备的部件,包括:操作流量发生器11以产生气体的流(气体流)来递送给患者;操作增湿器12 以增湿和/或加热生成的气体流;从用户接口14接收用户输入以对设备10进行重新配置和/或用户定义操作;以及将信息输出(例如在显示器上)给用户。用户可以是患者、医疗保健专业人员或对使用该设备感兴趣的任何其他人。
患者呼吸导管16连接至呼吸辅助设备10的壳体100中的气体流输出或患者出口端口30、并且连接至患者接口17,比如具有歧管19 和鼻塞18的鼻插管。另外地或可替代地,患者呼吸导管16可以连接至面罩。此外或替代性地,患者呼吸导管可以连接至鼻枕罩、和/或鼻罩、和/或气管造口术接口、或任何其他适合类型的患者接口。由呼吸辅助设备10产生的可以被增湿的气体流经由患者呼吸导管16穿过患者接口17被递送至患者。患者呼吸导管16可以具有加热丝16a以加热流到患者的气体流。加热丝16a处于控制器13的控制下。患者呼吸导管16和/或患者接口17可以被认为是呼吸辅助设备10的一部分或者替代性地在其外围。呼吸辅助设备10、呼吸导管16、和患者接口 17可以一起形成呼吸辅助系统或者在一些配置中形成流量疗法系统。
示例性的呼吸辅助设备10的一般操作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并且不必在此详细描述。然而,一般而言,控制器13控制流量发生器 11产生期望流速的气体流、控制一个或多个阀以控制空气和氧气或其他替代性气体的混合、以及/或者控制增湿器12将气体流增湿和/或将气体流加热至适当的水平。气体流被引导穿过患者呼吸导管16和患者接口17到达患者。控制器13还可以控制增湿器12中的加热元件和/ 或患者呼吸导管16中的加热元件16a,以将气体增湿和/或加热至实现期望水平的治疗和/或让患者舒适的期望温度。控制器13可以编程为具有气体流的合适目标温度或可以确定该合适目标温度。
操作传感器3a、3b、3c、20、和25,比如流量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或压力传感器,可以放置在呼吸辅助设备10、和/ 或患者呼吸导管16、和/或患者接口17中的不同位置。来自这些传感器的输出可以被控制器13接收,来辅助该控制器以提供最佳疗法的方式来操作呼吸辅助设备10。在一些配置中,提供最佳疗法包括满足患者的吸气流量。设备10可以具有发送器和/或接收器15以使控制器13 能够从传感器接收信号8和/或控制呼吸辅助设备10的各个部件,包括但不限于流量发生器11、增湿器12和加热丝16a、或与呼吸辅助设备10相关联的附件或外围设备。另外地或替代地,发送器和/或接收器15可以将数据递送到远程服务器或实现对设备10的远程控制。
呼吸辅助设备10可以是任何适合类型的设备,但是在一些配置中可以向患者递送高气体流量或高流量疗法(例如,空气、氧气、其他气体混合物、或其某种组合)以辅助呼吸和/或治疗呼吸障碍。在一些配置中,气体是氧气或包含氧气。在一些配置中,气体包括氧气与环境空气的共混物。如本文讨论的,高流量疗法旨在被赋予其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典型普通含义,其通常是指用于经由有意未密封的患者接口以总体上旨在满足或超过患者的吸气量的流速来递送目标流量的经增湿呼吸气体。典型的患者接口包括但不限于患者鼻接口或气管接口。成人的典型流速通常在(但不限于)从约十五升每分钟(LPM) 至约七十升每分钟的范围内或更大。儿科患者(比如,新生儿、婴儿和儿童)的典型流速通常在(但不限于)从约一升每分钟每公斤患者体重至约三升每分钟每公斤患者体重的范围内或更大。高流量疗法还可以可选地包括气体混合物组合物,其包括补充氧气和/或给送的治疗药物。高流量疗法通常被称为经鼻高流量(NHF)、经增湿高流量鼻插管(HHFNC)、经鼻高流量氧疗(HFNO)、高流量疗法(HFT)、或经气管高流量(THF),以及其他名称。
例如,在一些配置中,对于成年患者,“高流量疗法”可以指代以大于或等于约10升每分钟(10LPM)的流速向患者递送气体,比如流速在约10LPM与约100LPM之间、或者在约15LPM与约95LPM 之间、或者在约20LPM与约90LPM之间、或者在约25LPM与约 85LPM之间、或者在约30LPM与约80LPM之间、或者在约35LPM 与约75LPM之间、或者在约40LPM与约70LPM之间、或者在约 45LPM与约65LPM之间、或者在约50LPM与约60LPM之间。在一些配置中,对于新生儿、婴儿或儿童患者,“高流量疗法”可以指代以大于1LPM的流速向患者递送气体,比如流速在约1LPM与约25 LPM之间、或者在约2LPM与约25LPM之间、或者在约2LPM与约5LPM之间、或者在约5LPM与约25LPM之间、或者在约5LPM 与约10LPM之间、或者在约10LPM与约25LPM之间、或者在约 10LPM与约20LPM之间、或者在约10LPM与15LPM之间、或者在约20LPM与25LPM之间。在一些配置中,在成年患者、新生儿、婴儿或儿童患者的情况下,高流量疗法设备可以按在约1LPM与约 100LPM之间的流速、或者按以上列出的任何子范围内的流速来向患者递送气体。所递送气体可以包括一定百分比的氧气。在一些配置中,所递送气体中的氧气的百分比可以在约20%与约100%之间、或者在约30%与约100%之间、或者在约40%与约100%之间、或者在约50%与约100%之间、或者在约60%与约100%之间、或者在约70%与约100%之间、或者在约80%与约100%之间、或者在约90%与约100%之间、或约100%、或100%。
已经发现高流量疗法有效地满足或超过患者的吸气流量,从而增大了患者的氧合和/或减少了呼吸的力气。此外,高流量疗法可以在鼻咽中产生冲洗效果,使得上呼吸道的解剖学死空间被进来的高气体流量冲洗。这提供了可用于每一次呼吸的新鲜气体储备,同时将对二氧化碳、氮气等的再呼吸最小化。
在高流量疗法的一个示例中,使用了未密封的或非密封性的用户接口,例如鼻插管。对于CPAP,典型地使用密封的接口,例如鼻罩、全面罩、或鼻枕。
患者接口可以是非密封性接口,用于防止气压伤(例如,由于相对于大气压的压力差而对肺或呼吸系统的其他器官造成组织损伤)。患者接口可以是具有歧管和鼻塞的鼻插管、和/或面罩、和/或鼻枕罩、和/或鼻罩、和/或气管造口术接口、或任何其他适合类型的患者接口。
如下文描述的,呼吸辅助设备10具有多种不同的特征以辅助设备 10的功能、使用和/或配置。
如图2至图5所示,第一配置呼吸辅助设备10包括具有主壳体 100的呼吸辅助设备基础单元50。主壳体100具有主壳体上部机壳102 和主壳体下部机壳104。
基础单元50的主壳体具有周壁布置。周壁布置限定了凹陷108,该凹陷提供了用于容纳可移除的增湿器液体腔室151的增湿器液体腔室承窝。可移除的增湿器液体腔室151包含合适的液体(比如水),用于对将被递送至患者的气体增湿。
设备10的基础单元50可以具有可移动护手板141,该护手板用于在增湿器液体腔室在凹陷108中就位时并且当护手板的屏障141a 处于如图所示的覆盖位置时,防止用户触摸到增湿器液体腔室的基部凸缘155。屏障141a可在覆盖位置与降低的触及位置之间移动,在该降低的触及位置时,凹陷108较少地被屏障141a覆盖或未被其覆盖。
在所示的形式,主壳体下部机壳104周壁布置包括基本上竖直的左侧外壁109(该左侧外壁沿主壳体100的前后方向定向)、基本上竖直的右侧外壁111、以及基本上竖直的后外壁。底壁115在左侧外壁109、右侧外壁111和后壁的下端之间延伸并将其连接,并且形成设备的基部和液体腔室承窝的基本上水平的底板部分。
凹陷108的底板部分具有接收座部分108a以接纳加热器布置(比如加热板140或其他合适的(多个)加热元件),用于加热增湿器液体腔室151中的液体以在增湿过程中使用。加热板的形状典型地基本上对应于增湿器液体腔室151的基部154的形状、比如圆形形状。加热板140是弹性地安装的,例如安装在(多个)偏置装置、比如(多个)弹簧上。弹性安装使得加热板能够向下移动以将增湿器液体腔室 151容纳在凹陷108中,同时在增湿器液体腔室插入凹陷108后维持加热板140与增湿器液体腔室的基部之间的良好接触。
主壳体下部机壳104可通过合适的紧固件或集成的附接特征(例如夹子)附接至上部机壳102。当主壳体下部机壳104附接至主壳体上部机壳102上时,上部机壳和下部机壳的壁彼此接合。
下部机壳104具有用于接纳马达模块的马达凹陷,该马达模块可以永久地插在凹陷中、或者可以从凹陷中可移除。在底壁115中、邻近于其后边缘设置凹陷开口,用于接纳该可移除的马达模块。马达模块的基部123覆盖了进入马达凹陷121中的开口。马达模块包括形成鼓风机以产生气体流的马达、并且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传感器,用于感测穿过马达模块的气体的特性。马达模块可以包括(多个)传感器,用于感测流经马达模块的气体的参数。
设备10的基础单元的马达模块和壳体设有合适的管和/或气体流动通路,用于将气体从基础单元50的一个或多个气体入口递送至增湿器液体腔室151的气体入口端口157以将气体增湿。这些气体从增湿器液体腔室151的气体出口端口159(经由经增湿气体入口端口163) 被递送至患者出口端口30、并且因此经由患者呼吸导管16和患者接口17被递送至患者。
马达凹陷122包括在壳体的底壁115中的凹陷开口。替代性地,该凹陷开口可以在壳体的不同部分中,比如壳体的侧面、前部或顶部中。
设备10的基础单元50可以具有电池模块125,用于在断电或进行便携式使用时对设备供电。电池模块包括容纳电池的电池覆盖件 126。电池模块125的电池可以是可更换的。
在所示的形式中,电池模块125的电池覆盖件126联接至设备的后壁的外部。这提供了大的表面积来冷却电池并且减少了从电池进入壳体中的热量的量。此外,这种配置降低了设备的部件所产生的热对电池的影响,尤其在电池进行充电时。在替代性配置中,电池可以安装在主壳体内部。
该壳体可以设有电池覆盖件126以在电池被安装后覆盖电池。替代性地,电池可以没有覆盖件地直接安装至壳体100上。电池的并且因此电池覆盖件126的大小可以被确定为不延伸超过壳体的底壁115。替代性地,电池覆盖件126可以更长、并且延伸超过壳体的底壁115 以容纳更大的电池。
如图3所示,设备10的基础单元50具有安装特征127,用于将设备安装至支撑设备。
安装特征127可以与设备10的基础单元50的主壳体的一部分一体地形成。在所示的形式中,安装特征127与壳体的下部机壳104的左侧壁109一体地形成。替代地,安装特征127可以与壳体的任何其他壁、比如后壁、右侧壁或另一壁一体地形成。
设备的主壳体可以由允许一体地形成安装特征127的任何合适的材料形成。例如,壳体可以由聚碳酸酯形成。
与额外的拧入部件相比,一体的安装特征127具有更大的冲击强度。还可以例如通过改变壁厚度、加肋、或改变内部几何形状来实现对安装特征127的增强。
壳体包括手柄261,该手柄连接至壳体100的上部机壳102。手柄261可在降低的储存位置与升高的携带位置之间移动。在升高的携带位置时,用户可以使用手柄来携带设备10。
图3、图13至图22、以及图23至图25示出了与呼吸辅助设备 10一起使用的增湿器液体腔室151。增湿器液体腔室151是填充有液体、比如水以将呼吸气体增湿的可移除的液体腔室。增湿器液体腔室 151可从呼吸辅助设备10的基础单元50移除以便更容易地重新填充或处置。
增湿器液体腔室151具有本体152,该本体具有周壁153和顶面 156。顶面156在液体腔室的顶部处。本体152限定了内部腔室以接收液体。基部154设置在周壁153的下端处、并且包括基部凸缘155,该基部凸缘从周壁153的下端向外伸出。包括液体腔室气体入口端口 157和液体腔室气体出口端口159的第一和第二基础单元连接端口与增湿器液体腔室151的内部腔室连通。呼吸辅助设备基础单元50包括互补腔室连接端口,包括气体出口端口161和经增湿气体入口端口 163。当增湿器液体腔室151被接纳在凹陷108中而与基础单元50的壳体100接合时,液体腔室气体入口端口157连接至气体出口端口 161,该气体出口端口经由气体流通路从马达模块接收气体,并且液体腔室气体出口端口159连接至经增湿气体入口端口163,以将来自增湿器液体腔室的经增湿气体递送至患者出口端口30。
增湿器液体腔室151可以具有大致圆形的外围形状,或者可以是任何其他合适的形状,其中凹陷108的形状根据需要相应地改变。
在所示的形式中,增湿器液体腔室151具有基本上圆柱形形状。
增湿器液体腔室从增湿器液体腔室的基部到增湿器液体腔室的顶部朝向增湿器液体腔室的中心C渐缩。增湿器液体腔室151的本体152 类似于截头锥体、并且通常由透明的塑料材料形成以辅助用户观察填充水平。
增湿器液体腔室的基部154是导热性的。特别地,增湿器液体腔室151的基部154由高导热性材料制成,以允许在使用期间增湿器液体腔室与呼吸辅助设备10的基础单元50的加热板140接触时将增湿器液体腔室中的液体加热。
增湿器液体腔室151可以沿增湿器液体腔室151的向后插入凹陷 108中的方向CID、从壳体100的前部处的位置沿朝向壳体100的后部的方向流体联接至设备10的基础单元50。气体出口端口161经由固定的L形弯头与马达/叶轮单元的气体流动通路处于流体连通。
经增湿气体入口端口163被实施在包括可移除弯头171(图6至图12)的可移除部件中,该弯头可以可移除地连接至壳体。可移除弯头171是L形的、并且进一步包括用于联接至患者呼吸导管16以将气体递送至患者接口17的直立的患者出口端口30。在不同的配置中,该可移除部件可以没有弯头形状、并且代替地可以例如具有对准的入口端口和出口端口。
气体出口端口161、经增湿气体入口端口163、以及患者出口端口 30各自包括软密封件,比如刮片式密封件、L形密封件、X形环或O 形环,用于在设备10、增湿器液体腔室151、和患者呼吸导管16与可选地一个或多个其他附件之间提供密封的气体通路。
气体出口端口161和气体入口端口163包括多个密封元件。这些密封元件可以是刮片式密封件、L形密封件、X形环或O形环。刮片式密封件可以具有T形截面。气体出口端口161和气体入口端口163 各自可以包括两个、三个、或更多个密封元件。在一种配置中,气体入口端口163和气体出口端口161中的每一个包括一对刮片式密封件。在这种配置中,气体入口端口163具有彼此相邻地定位在气体入口端口163上的两个刮片式密封件。类似地,气体出口端口161包括彼此相邻地定位在气体出口端口161上的一对刮片式密封件。每个端口161、163上的这对刮片式密封件(或其他类型的密封元件)改善了与对应的基础单元连接端口157、159的密封、并且针对液体进入设备的基础单元50的壳体的、电子器件所在的内部提供改善的保护。
当增湿器液体腔室151与基础单元50组装在一起时,并且当增湿器液体腔室联接至基础单元50的气体入口端口163和气体出口端口 161时,一个刮片式密封件可以定位在每个基础单元连接端口157、159 内侧,而一个刮片式密封件可以位于每个基础单元连接端口157、159 外侧。替代性地,当增湿器液体腔室151组装到凹陷108中的加热板 140上时,这两个刮片式密封件定位在相应基础单元连接端口157、159 内侧。每个端口161、163使用两个刮片式密封件的布置为液体进入提供了冗余。L形密封件、X形环或O形环可以使用类似的布置。基础单元50的气体出口端口161和气体入口端口163被构造为具有长形部分;即,端口161、163的长度为使得刮片式密封件、L形密封件、X 形环或O形环被固位在端口161、163上。
增湿器液体腔室的气体入口端口157与呼吸辅助设备基础单元50 的气体出口端口161互补,并且增湿器液体腔室的气体出口端口159 与呼吸辅助设备基础单元50的经增湿气体入口端口163互补。这些端口的轴线可以是平行和/或水平的,使得增湿器液体腔室151能够以基本上线性移动的方式插入基础单元50的凹陷108中以在这些端口之间形成气体连接。
腔室连接端口161、163是从呼吸辅助设备基础单元50的壳体延伸的平行圆柱形特征。端口161、163典型地具有相同的轮廓和相同的长度、以及在同一水平面内的轴线。端口161、163的远端典型地终止于相同竖直平面内。端口161、163具有端口间隔距离PSD或节距(图 3),该距离是每个端口161、163的中心或轴线之间的水平距离。这个距离基本上等于增湿器液体腔室的基础单元连接端口157、159的中心之间的水平距离。
呼吸辅助设备基础单元50的腔室连接端口161、163(在所示的形式中为凸形连接构件)以同心的方式插入液体腔室的基础单元连接端口157、159(在所示的形式中为凹形连接构件)中。因此,增湿器液体腔室的每个基础单元连接端口157、159被配置用于接纳呼吸辅助设备基础单元50的对应腔室连接端口161、163。基础单元连接端口 157、159的内直径大于腔室连接端口161、163的外直径。
腔室连接端口161、163和基础单元连接端口157、159可以是圆柱形的。端口157、159、161、163可以具有任何合适的截面形状。
增湿器液体腔室151可以初始地以一定角度插入凹陷108中、接着倾斜成基本上水平,使得增湿器液体腔室151的移动的后部分是基本上线性的。凹陷108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固位特征,比如导轨,以辅助将增湿器液体腔室在凹陷108中固持在位。
呼吸辅助设备10可以具有WO 2016/207838 A9中描述和示出的呼吸辅助设备的任何一个或多个特征和/或功能。其说明书的全部内容通过援引并入本文。
为了防止气体从这两个连接部(端口157到端口161以及端口159 到端口163)中的任一个泄漏或将其最小化,针对每个连接部设置了一个或多个密封元件。该一个或多个密封元件可以位于凸形端口的外表面上,并且抵靠凹形端口的内表面而密封。在一种配置中,增湿器液体腔室的气体入口端口157和气体出口端口159是凹形端口,并且壳体端口、即气体出口端口161和经增湿气体入口端口163是凸形端口。替代性地,增湿器液体腔室的端口157、159可以是凸形端口,并且呼吸辅助设备基础单元50的端口161、163可以是凹形端口。
图6至图12示出了可移除弯头171的细节。虽然本节描述了经增湿气体入口端口163的特征及其与增湿器液体腔室的气体出口端口159的相互作用,包括密封件173,但是壳体的气体出口端口161的特征及其与增湿器液体腔室的气体入口端口157的相互作用是相同的。
经增湿气体入口端口163包括大致水平定向的延伸部分162,该延伸部分被配置为插在增湿器液体腔室的气体出口端口159内。该端口的终止端163a具有修圆形边缘,以辅助将气体出口端口159与经增湿气体入口端口163对准。此外,终止端163a的直径略微小于气体出口端口159的直径。
在端口163上设置了至少一个凹入部分163b。该凹入部分允许密封件173附接至该端口上。密封件173可以通过直接包覆模制到端口 163上来附接。替代性地,可以将密封件173拉过该端口的终止端163a 以将其放在凹入部分163b中。该密封件可以被成形为使得其在已经放在凹入部分中后保持拉紧状态,以辅助将密封件维持在位。一旦密封件173位于凹入部分163b中,凹入部分163b的边界就防止密封件173 沿着端口163的任何移动。这允许以侧向运动的方式连接/断开增湿器液体腔室151,而不使密封件173从端口163移开。
经增湿气体入口端口163可以包括位于凹入部分163b中的多个密封件或密封元件。该多个密封件175可以是一对刮片式密封件、L形密封件、X形环或O形环。刮片式密封件可以具有T形截面。在一些配置中,气体入口端口163可以包括三个或更多个密封件或密封元件。类似的密封布置也可以位于基础单元50的出口端口161上。刮片式密封件、即双密封件防止或减少呼吸气体泄漏物和/或冷凝物朝向可移除弯头171中的电子器件和该弯头的电连接器178(下文描述的)移动。类似地,这些密封件减少了并且优选地防止液体、即冷凝物移动并滴回到基础单元50的气体出口端口161的机会,以防止水进入基础单元的电子器件腔室中。
密封件173可以由硅酮橡胶制成。在替代性配置中,密封件173 可以由任何适合的弹性体、比如聚氨酯制成。替代性地,尤其如果密封件包覆模制到可移除弯头上,密封件173可以由(多种)热塑性弹性体和/或(多种)热塑性固化橡胶制成。
如上文讨论的,可以在端口163上设置多个密封元件,以在多个位置处抵靠增湿器液体腔室的端口159而密封。该多个密封元件可以通过具有多个密封件173来实现,其中端口163具有对应的多个凹入部分163b以容纳每个密封件。替代性地,在所示的配置中,该多个密封元件175被并入位于单一凹入部分163b中的单一密封件173中。
在单一密封件173上具有多个密封元件175优于在端口163上具有多个密封件,因为这减少了在制造期间需要附接的密封件的数量。此外,在提供多个密封元件175时密封件的增大的宽度减少了密封件在组装到端口163上期间向内翻出的机会。
具有多个密封元件175有利于在呼吸辅助设备基础单元50与增湿器液体腔室151之间的密封方面提供冗余。这减少了发生呼吸气体泄漏物和/或液体移动进入基础单元50中的机会,因为后者需要每个密封元件175所提供的密封都失效。此外,(与单一居中定位的密封元件相比)更靠近端口163的终止端163a具有一个密封元件175、即前向密封元件允许在增湿器液体腔室151与呼吸辅助设备10之间形成密封,即使在增湿器液体腔室没有完全连接到端口163上也是如此。通过在端口159、163之间提供多个接触点,具有多个密封元件175还帮助将增湿器液体腔室151在凹陷108中对准、并且将端口159、163 对准。与端口163上的前向密封元件相比,该端口上的最后密封元件 175更多地限制增湿器液体腔室151的位置。这是因为最后部的密封元件离增湿器液体腔室151的中心更远,这样该密封元件与液体腔室端口159、163之间的公差相当于增湿器液体腔室151的可获得的角旋转量较小。
当设置了多个密封元件时,这些密封元件可以相对于彼此沿着基部173a等距地间隔开。在其他配置中,这些密封元件之间的距离可以不相等。
在一些配置中,这些密封元件之间的距离等于前向密封元件与气体入口端口163的终止端163a之间的距离。在其他配置中,这些密封元件之间的距离可以不等于前向密封元件175与终止端163a之间的距离。
前向密封元件是主要密封元件,并且最后部的密封元件是次要密封元件。在连接之前,这些密封元件形成基础单元50的端口161、163 的有效外直径,其略微大于增湿器液体腔室的端口157、159的内直径。
这些密封件的弹性性质允许在端口157、159、161、163的刚性本体之间实现连接。具有多个密封元件175允许在呼吸辅助设备10的基础单元50与增湿器液体腔室151之间实现气动密封,即使一个密封件失效也是如此。
形成成功密封的程度取决于呼吸辅助设备基础单元50的腔室连接端口161、163在增湿器液体腔室的对应基础单元连接端口157、159 中定位而使得一个或多个密封元件175相接合的定位深度。这假设了腔室连接端口161、163、基础单元连接端口157、159、和密封件175 的直径具有允许一个或多个密封件接合的适当的尺寸。有利的是,这两个密封件175相接合以在使用期间通过限制额外的自由度将增湿器液体腔室151的任何可能的旋转或摇摆最小化、以及提供气动密封。使这两个密封件175接合还提供冗余,如果单一密封件失效的话。
应理解的是,虽然增湿器液体腔室的基础单元连接端口157、159 与呼吸辅助设备基础单元50的腔室连接端口161、163之间完全密封,但是在这些部件之间仍可能容许一些泄漏,而同时仍向用户提供足够的气体流。
密封元件175中的一个或多个可以是刮片式密封件。在图7和图 11所示的形式中,刮片式密封件是围绕端口163的圆周延伸的柔性环状轮缘。如图所示,在图12的截面中,刮片式密封件具有球形的径向向外定位的端头175a,该端头可以具有例如圆形截面。端头175a被配置为接触增湿器液体腔室的基础单元连接端口159的内表面。刮片式密封件可以有利地具有从密封件的基部到端头175a的变窄的连接部分175b。变窄的腹板部分175b允许刮片式密封件更容易挠曲,而扩大的球形端头175a提供更大的表面积与增湿器液体腔室的基础单元连接端口159的内表面进行密封接触。在一些配置中,刮片式密封件可以不具有球形端头175a。
参见图12,每个刮片式密封件的径向高度h1、h2为使得在未挠曲位置时,刮片式密封件的直径大于增湿器液体腔室的基础单元连接端口159的内直径。当增湿器液体腔室151插入凹陷108中时,刮片式密封件接触增湿器液体腔室的基础单元连接端口159的内壁,并且朝向密封件173的基部173a向下挠曲,以适应增湿器液体腔室的基础单元连接端口159的较小内直径。密封件的弹性意味着刮片式密封件 175抵抗这种挠曲,由此在增湿器液体腔室的基础单元连接端口159 与刮片式密封件的端头175a上的接触点之间提供密封力。这种配置适应由于制造公差导致的刮片式密封件175和增湿器液体腔室的端口 159两者的大小的略微变化,因为刮片式密封件将挠曲以适应增湿器液体腔室的端口的确切直径。
刮片式密封件175的另一个优点是它们对轴向移动提供低阻力。与其他密封件不同,刮片式密封件进行挠曲并顺应增湿器液体腔室的基础单元连接端口的内表面的能力得到小的摩擦力,由此使得更容易将增湿器液体腔室151与呼吸辅助设备10的基础单元50的壳体100 连接和脱连接。
然而,在一种情景下,刮片式密封件175确实对增湿器液体腔室 151的移动提了略微更多阻力。当增湿器液体腔室沿第一方向(例如,在连接时沿插入方向CID朝向壳体100)移动时,刮片式密封件175 以第一取向挠曲。当增湿器液体腔室沿第二方向(例如,在脱连接时沿移除方向CRD背离壳体100)时,刮片式密封件175以第二取向挠曲。因此,当增湿器液体腔室151在沿一个方向移动之后首先沿另一个方向移动时,刮片式密封件175还从一个取向转换为另一取向。这通过刮片式密封件175在密封件的基部173a与液体腔室端口159的内表面之间的空隙中自身折叠来实现。这种折叠致使刮片式密封件175 比这两个部件的正常移动期间常规发生的进行更多挠曲,并且因此与通常情况相比,暂时提供对增湿器液体腔室151的移动的更大阻力。
这种增大的阻力可以是有益的,因为它可能发生在增湿器液体腔室151已经连接之后、在用户即将初始地尝试将增湿器液体腔室从凹陷108中移除之前。在这种情形下,刮片式密封件175改变取向的作用提供了在增湿器液体腔室151可以移除之前需要克服的暂时阻力。这帮助防止增湿器液体腔室151从与呼吸辅助设备10的接合状态意外脱落、但是在增湿器液体腔室151开始相对于壳体100移动后不抑制其移除。
在有利的配置中,呼吸辅助设备基础单元50的腔室连接端口161、 163各自具有位于单一凹陷中的单一密封件173,该密封件具有呈两个刮片式密封件形式的两个密封元件175。更靠近气体端口163的终止端163a的刮片式密封件的直径大于另一刮片式密封件的直径(即, h1>h2)。较长的刮片式密封件提供更可靠的密封,并且适应液体腔室的相应基础单元连接端口157、159的内直径变化,但是还需要较大的行进量来稳定在正确的位置。该较大的行进量是通过在连接液体腔室151时,该液体腔室较早地接触前刮片式密封件提供。
在替代性配置中,更靠近气体端口163的终止端163a的刮片式密封件的直径可以小于另一刮片式密封件的直径(即,h2>h1),但是由于增湿器液体腔室151的端口157、159的内部渐缩部,在端口157、 159与更靠近气体端口163的终止端163a的刮片式密封件(与另一密封件相比)之间存在较大的过盈。类似地,h1和h2可以相等,使得由于端口157、159的内部渐缩部,在端口157、159与更靠近气体端口163的终止端163a的刮片式密封件(与另一密封件相比)之间存在更大的过盈。下文描述了示例性的内部渐缩部。
在另一种替代性配置中,刮片式密封件可以具有相同的尺寸。在另一种替代性配置中,刮片式密封件可以具有三个或更多个密封元件 175。
在另一种替代性配置中,刮片式密封件的形状可以为遵循端口 157、159的内部渐缩部,使得在每个刮片式密封件与端口157、159 之间存在相同的过盈。
刮片式密封件的替代方案包括使用O形环、L形密封件、或X形环。刮片式密封件优于这些替代方案,因为它对增湿器液体腔室151 的移动提供较小的阻力,并且更容易组装和更换。O形环和X形环具有较高压力阈值的优点,但是刮片式密封件的压力阈值超过了将在呼吸辅助设备10中使用的压力。
作为另外的替代方案,除了上文列出的替代性类型的密封件之一或其他适合的(多个)密封件之外,还可以使用一个或多个刮片式密封件。
如图11和图12所示,密封件173在密封件173的与气体端口163 的终止端163a相反的这端处或附近具有另外的密封元件。在一种配置中,密封件173的基部173a还具有通向径向伸出凸缘177的向外渐缩部173b。凸缘177定位在密封件173的以下这端处或附近:这端位于端口163的与终止端163a相反的近端163b处或附近。凸缘177被配置为与同第一部件(增湿器液体腔室的基础单元连接端口157、159) 不同的部件形成密封。因此,凸缘177具有与刮片式密封件175不同的配置。在所示的形式中,凸缘比刮片式密封件175向外径向伸出更远,使得密封件173的具有凸缘的这部分具有较大的直径,以与具有的内直径大于增湿器液体腔室的端口157、159的第二部件连接。向外渐缩部173b辅助来引导该不同的部件与凸缘177接触。
例如,这个较大的部件可以包括消毒套件的一部分。
在替代性配置中,凸缘177可以是端口161、163而不是密封件 173的一体部分,并且因此由硬质塑料制成。
端口161、163的终止端161a、163a可以接触增湿器液体腔室151 的内表面上的阶梯部,由此在使用期间限制端口161、163的插入深度。凸缘177和渐缩部173b在装置的使用期间不与增湿器液体腔室151 具有任何相互作用,因为增湿器液体腔室151不接触凸缘177和/或渐缩部173b。在替代性配置中,增湿器液体腔室151可以接触凸缘177 和/或渐缩部173b。这种接触可以在呼吸辅助设备10与增湿器液体腔室151之间产生额外的密封。
凸缘177和渐缩部173b可以用于额外的目的:在将可移除弯头 171连接至壳体100时提供让用户推动的表面。
设备的基础单元50包括护罩190,该护罩与壳体100和可移除弯头171协作。图6示出了连接至护罩190的可移除弯头171。例如,如图2所示,护罩190用于形成设备10的壳体100的均匀上表面,其中可移除弯头171的患者出口端口30向上穿过护罩190突出。护罩 190被配置为在设备10的正常使用中不可从壳体100移除。
如图6和图9所示,护罩190包括本体191,该本体具有基本上平坦的水平上表面193、两个形廓肩台195以及两个基本上竖直的向下延伸的外侧壁197,这两个形廓肩台具有从上表面193的相反两侧向下且向外延伸的基本上弯曲的配置。凹陷199从上表面193的前向边缘193a向后延伸到上表面193中。凹陷199的大小和构造被确定为接纳可移除弯头171的一部分,以便为可移除弯头171连接至基础单元50的壳体100提供畅通的路径。在所示的形式中,该凹陷由一对基本上平行的侧壁199a和上部弧形的后壁部分199b限定。形廓渐缩后壁区域199c从弧形后壁部分伸到凹陷中、并且定位在弧形后壁部分 199b的下方。该形廓渐缩后壁区域被配置用于接纳可移除弯头的烟囱部179a。
类似地,可移除弯头171具有从该弯头延伸的平坦水平接片172,该水平接片的形状与护罩中的凹陷199的形状互补,使得当可移除弯头171与设备10组装在一起时,平坦水平接片172被接纳在凹陷199 中以形成均匀表面。该接片172还可以提供用于在导管16连接至弯头的患者出口端口30时接触导管16的上表面。
例如,如图7和图8所示,平坦水平接片172可以具有邻近于前向终止端部分172b的减薄部分172a,该减薄部分位于弯头的患者出口端口30与接片的前向终止端部分172b之间。这允许前向终止端部分172b相对于弯头171的其余部分竖直地挠曲。
平坦水平接片172还具有接合特征,这些接合特征包括从接片的前向终止端部分172b的相反两侧向外延伸的两个突出部174。突出部 174被配置用于与护罩底侧上的接合特征相互作用,如图10所示,这些接合特征包括从壳体的护罩的凹陷199的任一侧壁199a向外延伸的互补接合凹陷201。可移除弯头171被配置为通过将可移除弯头相对于壳体沿第一方向(朝向壳体向后)移动来连接至壳体。可移除弯头 171被配置为通过将可移除弯头171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相对于壳体向前)移动来与壳体脱连接。由于这些接合特征的相互作用,可移除弯头171被配置用于在没有将可移除弯头171的一部分相对于可移除弯头的另一部分致动的情况下抑制可移除弯头沿第二方向移动。这抑制了可移除弯头171从壳体100的护罩190上移除。
每个突出部174的后部分被设计为具有成角度表面174a(图10)。当弯头171插入壳体100中时,该表面174a接触护罩的前边缘193a 的底侧,从而致使接片的终止端172b通过在减薄区段172a中弯折而向下挠曲。一旦弯头171已经完全插入,突出部174就到达护罩中的互补接合凹陷201。此时,突出部174与凹陷201接合,因为接片172 挠曲返回到平坦且水平的位置。当接合时,突出部的前表面174b接触该接合凹陷的互补表面201b。
突出部的前表面174b比后表面174a更陡、即更竖直,使得如果用户试图将弯头171从护罩190并且由此从壳体100中拉出,则突出部的前表面174b与凹陷的互补表面201b之间的接触不会致使接片向下挠曲,除非对弯头171施加足够大的力。
在替代性配置中,可移除弯头171和护罩190各自可以具有接合特征174、201中的单一一个,而不是各自具有两个接合特征。
为了将弯头171从壳体100移除,用户典型地首先向下按压接片172的前向终止端部分172b的上表面,以通过使接片172挠曲来致动该接片的这部分并且使突出部174与接合凹陷201脱接合。只有接片已经发生挠曲后,用户才可以将弯头171从壳体100中拉出。这样的一个优点是,当通过将增湿器液体腔室151从凹陷108中拉出而移除增湿器液体腔室151时,这有助于防止弯头171松动。
这种配置允许用户以单手运动来将弯头171与壳体100容易地组装在一起,但是需要更复杂的相互作用来将其拆卸。如果用户不了解如何正确地移除弯头171而试图通过在不致动接片172的情况下拉动弯头来将弯头移除,则接合特征最终在足够大的力下彼此脱接合。这避免了对可移除弯头171和/或护罩190造成损坏。
在替代性配置中,这些接合特征可以被配置为使得在不致动接片 172的情况下可移除弯头171不能与壳体100的护罩190脱接合。这可以通过具有竖直的前表面174b、201b而不是成角度前表面来实现。
图11示意性示出了(多个)温度传感器176、比如(多个)热敏电阻在可移除弯头171中的位置。热敏电阻位于弯头的直立部分的竖直后壁中、靠近竖直弯头部分与水平弯头部分之间的弯曲过渡区域。在此位置处,热敏电阻与加热板140产生的热量相对屏蔽,从而允许更准确地估计流经可移动弯头171的气体的温度。
弯头171具有定位在直立烟囱部179a中的电连接器179,这些连接器被配置用于将来自设备10的主电源板的电力提供至导管16中的加热丝16a。
如上文提及的,护罩190被设计为在常规使用期间不被移除。护罩具有允许其被夹在屏幕载体211上的特征,该屏幕载体进而被紧固到上部机架102上以成为壳体100的一部分。屏幕载体211可以连接至显示器212并对其进行支撑。在替代性配置中,可以不设置屏幕载体211,并且护罩190可以直接夹紧至壳体100的一部分、比如壳体的上表面或上部机壳102上。
护罩190被配置为经由两个移动附接至壳体100的屏幕载体(未示出):护罩沿第一方向的初始移动、然后是护罩沿与第一方向偏离的第二方向的后续移动。在一种配置中,第二方向横向于第一方向。在所示的形式中,护罩190被配置为初始地相对于屏幕载体并且因此相对于壳体100沿第一向下方向移动、然后沿第二向后方向移动。向下方向DD可以是竖直的,而向后方向RD可以是水平的。
护罩190被配置为使得仅通过将可移除弯头171相对于壳体100 沿第二向前方向拉动,不能将护罩从屏幕载体211上拆下。
护罩的每一侧197的形状与屏幕载体的形状互补。壳体100的屏幕载体的侧面将具有两个指向前的水平突出部(每个侧壁一个),当护罩190相对于壳体沿向后方向移动时,这些水平突出部与护罩每一侧的后壁中的互补的向后开放凹陷194接合。一旦护罩190连接至屏幕载体,被接纳在凹陷194中的水平突出部就防止护罩190的竖直移动。
类似地,当护罩相对于壳体沿向下方向移动时,壳体100的屏幕载体在每一侧上具有直立的竖直突出部,该突出部与护罩的每个侧壁 197的底部中的互补的向下开放凹陷196接合。与水平突出部不同,竖直突出部比护罩中的互补凹陷196更窄。这允许沿向后方向的少量水平移动。竖直突出部和凹陷196辅助在组装期间将护罩190与屏幕载体对准。
首先将护罩190放置在屏幕载体上方并且沿向下方向移动。接着将护罩沿向后方向水平地滑动,使得水平突出部与护罩中的互补凹陷 194接合。
护罩190和屏幕载体可以朝向屏幕载体和护罩190的前向端具有第二组向前延伸的水平突出部和向后开放的凹陷194a,以进一步抑制护罩190相对于屏幕载体的竖直移动。
护罩190和壳体100的屏幕载体211还可以具有以下特征、比如从护罩190的下表面的后部向下延伸的一个或多个向下延伸的接合突出部;当这些特征完全接合时抑制护罩相对于屏幕载体的水平移动。这些接合突出部被配置为与从屏幕载体的上表面延伸的(多个)互补的向上延伸接合突出部相接合。
当护罩190附接至壳体时,可移除弯头171可从壳体100中移除。
在替代性配置中,这些接合突出部中的一个或多个可以替换为接合凹陷。该接合凹陷的一侧具有与接合突出部的第二侧互补的表面,以抑制以类似于上述配置的方式拆卸。在另外的配置中,这些接合突出部中的一个或多个可以替换为接合突出部与接合凹陷的组合,使得互补的接合突出部接合在该接合突出部上以及接合在该接合凹陷内。
在护罩190用作壳体的一部分或另一个部件的覆盖件但是在被覆盖的部件不可移除的情况下,可以使用类似的护罩190和屏幕载体211 和/或壳体100接合配置。
参见图7和图8,可移除弯头171还包括电连接。弯头171具有入口、出口、以及印刷电路板(PCB)电连接器178,该入口用于气动地连接至用于呼吸辅助设备10的第一附件、比如增湿器液体腔室 151,该出口用于气动地连接且可选地电连接至用于呼吸辅助设备的第二附件、比如患者呼吸导管16,该电连接器用于电连接至呼吸辅助设备10以与壳体中的电气部件形成电连接。该电连接提供经由壳体中的电互连组件221实现的、在基础单元50与嵌在弯头中的温度传感器 176之间、以及基础单元50与导管16(当导管具有一个或多个传感器和/或加热元件时)之间的电链接。当可移除弯头171连接至壳体100 时,PCB电连接器178电连接至电互连组件221。
可移除弯头171的气动入口连接是由经增湿气体入口端口163提供,该气动出口连接是由患者出口端口30提供,并且出口电连接是由连接器179(图9)提供,这些连接器设置在平行于端口30的轴线向外延伸的烟囱部179a中。
经增湿气体入口端口163和患者出口端口30经由可移除弯头中的气体流动路径彼此处于流体连通。可移除弯头的电连接器178、179 经由可移除弯头的至少一个壁同经增湿气体入口端口163与患者出口端口30之间的气体流动路径气动地隔离。例如,可移除弯头的本体可以是注入模制塑料材料,具有为分开的电连接器提供的并且与气体流动路径隔离的隔离区域。
由于可移除弯头的被配置为与壳体中的电气部件(电互连组件 221)形成电连接的一部分、即PCB电连接器178是与可移除弯头的气体流动路径气动地隔离的,因此将可移除部件联接至壳体仅提供了 PCB电连接器178与电互连组件221之间的电连接。它不形成可移除弯头171中的气体流动路径与壳体100之间的直接气动连接。代替地,可移除弯头中的气体流动路径提供第一附件(增湿器液体腔室151) 与第二附件(患者呼吸导管16)之间的气动连接。
在所示的配置中,PCB电连接器178部分地容纳在与弯头一体形成的壳体178a中。PCB电连接器从壳体178a向后伸出以沿水平方向 (即,与增湿器液体腔室151连接至基础单元50相同的向后插入方向 CID和与护罩190连接至屏幕载体211相同的向后方向RD)插入基础单元50上的电连接器中。这样,可移除弯头171可以沿向后方向 RD水平地连接至设备,其中增湿器液体腔室151之后水平地连接至这两个腔室连接端口161、163。替代性地,增湿器液体腔室151可以初始地连接至可移除弯头171,其中组装好的增湿器液体腔室151与弯头171接着通过一起沿向后方向移动而一起连接至基础单元50。
这允许以多种方式将这些部件组装和拆卸。具体地,弯头171在组装期间进行三个连接。这三个连接为弯头171与患者呼吸导管16 之间的连接、弯头171与增湿器液体腔室151之间的连接、以及弯头 171与壳体100之间的连接。这三个连接各自可以按任何顺序来进行。类似地,当将这些部件拆卸时,这三个连接可以按任何顺序来断开。这是有利的,因为在不同的情景中,不同的组装和拆卸顺序可能是优选的。
例如,可移除弯头171可以初始地与壳体100组装在一起,因为可移除弯头可能已经与壳体100组装在一起,其中在设备10使用之前未附接增湿器液体腔室151和导管16。由于可移除弯头171以比增湿器液体腔室151和/或导管16小得多的频率被移除,因此这是最常见的组装顺序。此外,在医院环境中,会在每个患者之间更换增湿器液体腔室151和导管16,而可移除弯头171可以仅在使用之间进行清洁/消毒。这样,可移除弯头171可以在清洁之后与壳体100组装在一起,其中同样仅在患者需要使用设备10时连接增湿器液体腔室151和导管 16。
增湿器液体腔室151和导管16还可以在设备10已经被使用之后在移除弯头171之前移除,以便首先将这些部件扔掉,而接着可移除弯头171与设备10保持一起,直至被清洁。可移除弯头171可以在连接至壳体100期间通过使用如上所述的消毒套件被清洁。
导管16和/或增湿器液体腔室151可以在可移除弯头171被清洁之后与弯头171预组装在一起,由此允许这三个部件都能够在需要时以一个运动快速地连接至壳体100。
可移除弯头171可以与壳体100断开而导管16和增湿器液体腔室 151仍附接,例如,这在患者具有特别传染性的疾病的情形下可以是有用的。在这些情形下,可能期望以此方式来将可移除弯头171断开,使得回路仍大部分被容纳并且可以容易地整体扔掉。
预组装的可移除弯头171、导管16和增湿器液体腔室151与壳体100的连接和断开得到了以下内容的促进:将可移除弯头171和增湿器液体腔室151沿相同方向(即,沿水平方向向后)连接,以及在可移除弯头171已经插入之后护罩190不需要附接在可移除弯头171上。
可移除弯头171的PCB电连接器178插入基础单元50的电互连组件中。该互连组件可以由多个部件比如凹座、PCB、和包覆模制件构成。该凹座限定了用于接纳可移除弯头的PCB电连接器的接收座。
替代性形式的呼吸辅助设备10可以是独立式增湿器设备,包括限定了主壳体的基础单元50和增湿器12。
独立式增湿器设备可以为各种医疗程序(包括呼吸疗法、腹腔镜检查等)提供经加热且经增湿的气体。这些设备可以被配置用于控制温度和/或湿度。这些设备还可以包括包含多个不同部件的医疗回路,这些医疗回路可以用于将经加热和/或经增湿的气体输送至患者和/或从患者输送走。例如,在一些呼吸回路中,患者吸入的气体是从加热器-增湿器穿过吸气管或导管递送的。作为另一个示例,管可以在吹入回路中将经增湿气体(通常为CO2)递送到腹腔中。这可以帮助防止患者的内部器官干化或“变干”、并且可以减少从手术恢复所需的时间量。加热丝可以在形成回路的管路的至少一部分的内部延伸,以防止或至少减少形成显著冷凝物的可能性。
独立式增湿器设备典型地包括基础单元50和增湿器液体腔室 151。基础单元50可以包括加热板140。增湿器液体腔室151可以被配置用于容装一定体积的液体、比如水。加热板被配置用于加热容装在增湿器液体腔室151内的一定体积的液体以产生蒸气。
增湿器液体腔室151可从基础单元移除,以允许更容易地对增湿器液体腔室杀菌或处置、或者对增湿器液体腔室重新填充液体。增湿器液体腔室151的本体可以由非传导性玻璃或塑料材料形成,但是增湿器液体腔室也可以包括传导性部件。比如,增湿器液体腔室可以包括高导热性基部(例如,铝制基部),该基部接触加热器基部上的加热板或与之相关联。
基础单元还可以包括电子控件、比如主控制器。响应于经由用户接口输入的用户设定湿度或温度值和其他输入,主控制器决定何时(或到什么程度)给加热板140通电以加热增湿器液体腔室151内的液体。
独立式增湿器设备可以包括流量发生器,用于将气体递送至增湿器液体腔室。在一些配置中,流量发生器可以包括通风机、鼓风机或任何其他适合的适合于呼吸或在医疗程序中使用的加压气体源。流量发生器可以定位在基础单元50中。
替代性地,独立式增湿器设备可以仅包括基础单元50和增湿器液体腔室151、并且可以与分开的或远程的流量发生器一起使用。基础单元50可以被配置用于流体地连接至分开的或远程的流量发生器。
因此,与独立式增湿器设备一起使用的流量发生器可以是例如壁式气体源、通风机、鼓风机、或气体罐。
独立式增湿器设备可以用于呼吸疗法、正压设备、无创通气、外科程序(包括但不限于腹腔镜)等。期望的是,增湿器设备可以被适配用于给气体源提供湿度或蒸气。增湿器设备可以用于连续、可变或双水平PAP系统或另一种形式的呼吸疗法。在一些配置中,增湿器设备可以集成到递送任何此类疗法的系统中。
WO 2015/038013中描述了一种示例性的独立式增湿器设备。其说明书的全部内容通过援引并入本文。
独立式增湿器设备可以具有本文描述或示出的任何一个或多个特征,以能够与增湿器液体腔室151、151’和/或歧管1701相互作用。
图3、图13至图22、以及图23至图25示出了与呼吸辅助设备 10一起使用的增湿器液体腔室151的特征。在附图中示出并且在本文中针对增湿器液体腔室151描述的特征可以实施在增湿器液体腔室 151中或与替代性增湿器液体腔室1151一起使用的增湿器液体腔室歧管1701中,如图27至图30所示。使用相同的数字来指示歧管1701 的相同部分,但是增大1000。
增湿器液体腔室151具有由气体入口端口157和气体出口端口 159限定的第一和第二基础单元连接端口。基础单元连接端口157、159 用于连接至呼吸辅助设备基础单元50。呼吸辅助设备基础单元50的气体出口端口161和经增湿气体入口端口163限定了呼吸辅助设备基础单元50的第一和第二腔室连接端口。第一基础单元连接端口157 和第二基础单元连接端口159被配置为分别连接至第一腔室连接端口 161和第二腔室连接端口163。
在使用中,增湿器液体腔室151接收来自气体出口端口161的气体流、将该气体流增湿、接着将该气体递送至经增湿气体入口端口 163。
第一基础单元连接端口157和第二基础单元连接端口159限定了相应的轴线A1、A2(图14)。这些基础单元连接端口基本上彼此平行、并且在轴线A1、A2之间相隔了端口间隔距离PSD。
第一基础单元连接端口157和第二基础单元连接端口159被配置为在增湿器液体腔室在使用中时呈基本上水平取向。
基础单元连接端口157、159中的至少一个(并且可选地两者)具有由端口157、159的一部分限定的密封深度SD,这部分被配置为与呼吸辅助设备基础单元50的互补腔室连接端口161、163重叠。基础单元连接端口157、159中的该至少一个被配置用于与腔室连接端口161、163中的至少一个的密封件173相互作用。
密封深度SD与端口间隔距离PSD的比率是针对准确的腔室连接端口161、163连接和密封来设计的。如上文讨论的,不需要基础单元连接端口157、159与腔室连接端口161、163之间的完全密封,在这些部件之间可以容许一些泄漏同时仍向用户提供足够的气体流。
在一种示例性配置中,呼吸辅助设备基础单元50的腔室连接端口 161、163的端口间隔距离PSD为40mm,并且每个密封件173上存在两个密封元件175。主要密封件与端口161、163的增湿器液体腔室端161a、163a相距6mm,并且次要密封件与端口161、163的增湿器液体腔室端161a、163a相距12mm。
基础单元连接端口157、159的密封深度SD与端口间隔距离PSD 的比率大于约0.25、大于约0.25且最高达约0.7、在约0.3与约0.7之间、在约0.3与约0.6之间、在约0.4与0.5之间、在约0.45与0.5之间、或为约0.475。基础单元连接端口的密封深度SD与端口间隔距离 PSD的比率可以为约0.25、约0.275、约0.3、约0.325、约0.35、约 0.375、约0.4、约0.425、约0.45、约0.475、约0.5、约0.525、约0.55、约0.575、约0.6、约0.625、约0.65、约0.675、约0.7、或这些值之间的任何值或范围。
增大该比率使得用户由于端口157、159、161、163之间的同心连接而更容易进行视觉对准、并且提高了成功密封的可能性。但是,将该比率增大到超过0.7可能影响增湿器液体腔室对气体流适当增湿的能力。在一种情景下,延伸流动管301(下节解释的)将干扰增湿器液体腔室的顶面,并且可能需要重新设计,否则增湿器液体腔室本身不太能装配在指定的空间内以及与呼吸辅助设备基础单元50恰当地接合。
密封深度SD大于约10mm、大于约10mm且最高达约16mm、大于约12mm、或大于约12mm且最高约16mm。密封深度SD可以为约10mm、约11mm、约12mm、约13mm、约14mm、约15mm、约16mm、或这些值之间的任何值或范围。
密封深度SD在图16中示出、并且从基础单元连接端口159的外面160延伸至凸缘303a的前部(并且将对应于另一基础单元连接端口 157)。密封深度表示端口157、159、161、163之间的最大重叠程度。
端口间隔距离PSD在约35mm与约45mm之间、在约38mm与约42mm之间、或者为约40mm+/-0.6mm。端口间隔距离PSD可以为约35mm、约36mm、约37mm、约38mm、约39mm、约40mm、约41mm、约42mm、或这些值之间的任何值或范围。
参见图15,基础单元连接端口157、159的中心轴线A1、A2与增湿器液体腔室151的本体152的下表面之间的距离H为至少约85 mm、或至少约86mm、或至少约87mm、或至少约88mm。即,每个基础单元连接端口的中心轴线A1、A2在增湿器液体腔室的本体的下表面上方至少约85mm、或至少约86mm、或至少约87mm、或至少约88mm。
在一些配置中,增湿器液体腔室的本体152的下表面由增湿器液体腔室的本体152的下部凸缘155的上边缘155a限定。
本体152的下表面、即下部凸缘155的上边缘被配置为与呼吸辅助设备基础单元中的一个或多个固位特征接合,以辅助将液体腔室 151固位成与呼吸辅助设备基础单元相接合。
例如,可以在凹陷108中设置(多个)固位特征,以辅助来将增湿器液体腔室151在凹陷108中固位在适当位置并且将基础单元连接端口157、159固位成与腔室连接端口161、163相接合。凹陷108中的(多个)固位特征与腔室连接端口161、163的中心之间的距离对应于基础单元连接端口157、159的中心轴线A1、A2与增湿器液体腔室 151的本体152的下表面之间的距离H。
当加热板140被弹性地安装时,加热板可以适应增湿器液体腔室的基部154的基部凸缘155与底部之间的距离变化。
基础单元连接端口157、159中的该至少一个被配置为被互补腔室连接端口161、163上的至少两个密封件175密封。
在一些配置中,基础单元连接端口157、159两者均被配置为与互补腔室连接端口161、163重叠,
在一些配置中,基础单元连接端口157、159两者均被配置为与腔室连接端口161、163的密封件173相互作用。
在一些配置中,基础单元连接端口157、159中的每一个被配置为被互补腔室连接端口161、163上的至少两个密封件175密封。
参见图16和图22,增湿器液体腔室151的基础单元连接端口157、 159中的每一个包括至少两个密封部分159S1、159S2,这些密封部分被配置用于在连接至呼吸辅助设备基础单元50时与呼吸辅助设备基础单元50的一部分形成至少两个密封。
在所示的配置中,每个基础单元连接端口157、159具有两个密封部分159S1、159S2,这些密封部分被配置用于与互补腔室连接端口 161、163上的两个密封元件175形成至少两个密封。替代性地,每个基础单元连接端口157、159可以具有三个或更多个密封部分,这些密封部分被配置用于与三个或更多个密封元件形成三个或更多个密封。
参见图16,这两个密封部分159S1、159S2沿基础单元连接端口的轴向方向相隔的距离159D为约5mm至约7mm。在替代性配置中,这两个密封部分159S1、159S2相隔的距离159D可以为约5.5mm至约6.5mm、或相隔约6mm的距离。
如上文概括的,增湿器液体腔室151的每个基础单元连接端口 157、159可以包括内部渐缩部,使得该端口从基础单元连接端口的终止端159b朝向基础单元连接端口的相反端变窄。该内部渐缩部可以具有任何合适的角度,比如在约2度与约10度之间、或者在约2度与约 8度之间、或者在约2度与约6度之间、或者在约3度与约5度之间、或例如为约4度。
在一种配置中,这些密封部分中的、靠近基础单元连接端口157、 159的终止端159b的第一密封部分的内直径159S1D比这些密封部分中的、远离基础单元连接端口的终止端159b的第二密封部分的内直径159S2D大了约0mm至约0.6mm。即,在一些配置中,第一密封部分159S1的大小可以与第二密封部分159S2相同、或者可以更大。在一些配置中,第一密封部分159S1的内直径159S1D可以比第二密封部分159S2的内直径159S2D大了多于约0mm且最高达约0.6mm。
在一种配置中,这些密封部分中的第一密封部分的内直径159S1D 小于约25.6mm、或小于约25.4mm、或小于约25.2mm。在一种配置中,这些密封部分中的第二密封部分的内直径159S2D小于约25.4 mm、或小于约25.2mm、或小于约25.0mm。
每个基础单元连接端口157、159的内表面可以在第一密封部分 159S1与第二密封部分159S2之间(并且包含这些部分)是基本上连续的。替代性地,该内表面可以是不连续的。例如,可以在第一密封部分159S1与第二密封部分159S2之间设置阶梯部。
基础单元连接端口157、159与腔室连接端口161、163的重叠长度足以提供防止液体进入的改善的保护。
基础单元连接端口157、159各自具有外面158、160。外面158、 160是基础单元连接端口157、159的前面、并且位于基础单元连接端口的远离基础单元连接端口后端的、连接至增湿器液体腔室本体152 的这端处。
外面158、160是基本上平面的、并且基本上垂直于基础单元连接端口157、159的轴线A1、A2。
参见图16和图17,增湿器液体腔室151包括从第一基础单元连接端口157和第二基础单元连接端口159延伸到液体腔室的内部中的延伸流动管301。
延伸流动管301可以插入第一基础单元连接端口157和第二基础单元连接端口159中、或者替代性地可以与增湿器液体腔室151一体地形成。
每个流动管301包括管状指形构件,该指形构件具有前端303和终止于后端307处的长形本体305。流动管的后端307是外凸且内凹的,以提供从大致水平流动方向到大致竖直流动方向的平滑流动过渡部FT。
流动管301可以从端口157、159的前端158、160插入相应的基础单元连接端口157、159中。流动管301的前端303包括一个或多个凸缘303a(并且在所示的形式中,两个凸缘303a),这些凸缘限定了向后移动止挡件,该止挡件接合在端口157、159与增湿器液体腔室本体152之间的接口处的肩台159a上。该肩台由竖直壁505形成。
流动管301的前端303还包括一个或多个接合特征303b,用于在流动管301一旦与基础单元连接端口157、159接合后抑制流动管301 从基础单元连接端口157、159中移除。
(多个)接合特征303b与(多个)凸缘303a间隔开。
在所示的形式中,(多个)接合特征303b包括渐缩楔形构件,该构件邻近于凸缘303(a)具有大尺寸并且在与凸缘303(a)间隔较远处具有小尺寸。这种配置允许流动管容易地插入基础单元连接端口157、 159中,其中肩台的一部分接合在楔形构件的大尺寸上;并且抑制流动管与肩台基础单元连接端口脱接合。可以使用其他类型的接合特征,比如径向延伸的伸出部。
流动管301在流动管的远离相应基础单元连接端口157、159的后端307处或附近包括开口309。开口309被配置用于引导流动并且使得大致竖直的流能够离开流动管、并且与增湿器液体腔室的壁间隔开。
开口309的形状被确定为帮助减小发生飞溅或液体夹带的可能性。
在图16所示的形式中,开口309面向增湿器液体腔室151的顶面 156并且与该顶面间隔开。替代性地,开口309可以面向增湿器液体腔室151的侧壁153、并且与该侧壁间隔开。替代性地,开口309可以成角度而面向增湿器液体腔室的顶面156和侧壁153两者、并且可以与该顶面和侧壁间隔开。
流动管301在流动管的远离相应基础单元连接端口的后端307处或附近包括液体排放孔311。该排放孔使得液体能够在通过端口157、 159之一填充增湿器液体腔室之后或者由于冷凝而积聚之后排回到增湿器液体腔室中。
流动管301在流动管的上表面中包括排气孔313。在所示的形式中,排气孔313为矩形形状并且被定位成邻近于流动管的前端303。排气孔313可以替代性地定位在流动管中的其他地方、比如更靠近后端307。例如,排气孔313可以具有不同的形状、比如正方形或圆形。
当增湿器液体腔室向后定向并且液体经由端口157、159倒入增湿器液体腔室时,排气孔313允许增湿器液体腔室151填充至既定最大液体填充水平。在这样的取向时,排气孔313允许增湿器液体腔室151 中的空气被进入增湿器液体腔室中并将其填满的液体置换。在没有这样的孔的情况下,当填充液体至某个水平,增湿器液体腔室中的任何空气都不再能被置换,因为从增湿器液体腔室中出来的空气通路将被阻挡。
替代性地,可以不存在排气孔313,并且可以使用漏斗来填充液体腔室。
参见图18、图19、和图23,增湿器液体腔室151包括在增湿器液体腔室的内部中的挡板401。挡板401位于基础单元连接端口157、 159之间和流动管301的开口309之间。
挡板401呈壁的形式。该壁基本上竖直地定向。该壁具有相对大的竖直尺寸和前后尺寸以及相对小的横向尺寸。
挡板401可以是一件式部件、或者可以由多个元件形成。
挡板401从增湿器液体腔室151的顶面156向下延伸、并且终止于增湿器液体腔室的最大液体填充水平MFL上方。
如本文使用的,“最大液体填充水平”是指增湿器液体腔室151可以被液体填充至的最大水平、和/或用户旨在将增湿器液体腔室151用液体填充至的最大水平。
当液体腔室被填充至最大液体填充水平以便使用液体腔室时,挡板401的下边缘403定位在增湿器液体腔室中的液体的表面上方。
随着气体流进入增湿器液体腔室151中,它撞击增湿器液体腔室的顶面156、并且被向下引向液体表面。挡板401通过在入口延伸流动管与出口延伸流动管301之间创建曲折的流动路径,将气体流在被适当增湿之前离开增湿器液体腔室151的能力最小化。挡板401增加了气体在增湿器液体腔室内的最小停留时间。挡板401终止于水表面上方并且终止于竖直面505处。这为气体流留下了面积,该面积由阶梯部的基部503、挡板401、腔室壁153和液体表面MFL封闭,在图 19中被突出显示为区域GA。当增湿器液体腔室151被液体填充至最大液体填充水平MFL(图19中未按比例示出)时,液体表面在挡板 401的底边缘403下方的合适距离D1处。
距离D1可以在约5mm与约15mm之间。该距离可以在约6mm 与约14mm之间、在约7mm与约13mm之间、在约8mm与约12mm 之间、在约9mm与约11mm之间、为约5mm、为约6mm、为约7mm、为约8mm、为约9mm、为约10mm、为约11mm、为约12mm、为约13mm、为约14mm、为约15mm、或这些值之间的任何值或范围。
增湿器液体腔室的顶面156是斜面的以便在使用中为基本上非水平的。在所示的形式中,顶面156向后倾斜,使得顶面的后边缘156a 低于在其前向边缘156b(图19)。如图所示,顶面156可以是基本上弧形的。
增湿器液体腔室的顶面156、挡板401、以及(多个)壁153中的至少一者(并且在一些配置中,全部)被配置用于将离开流动管的与第一基础单元连接端口157相关联的开口309的气体朝向增湿器液体腔室中的液体表面引导并引导过所述液体表面上方。
通过在最大液体填充水平MFL与挡板401的下边缘403之间具有空间,在使用中,在增湿器液体腔室中基本上不存在死空间(即,停滞区域)。即,在增湿器液体腔室的高于液体水平的内部中基本上不存在气体流会停滞或静止的点。这在图23中示出。
图23示出了挡板在最大液体填充水平上方间隔开(右侧)与挡板不在最大液体填充水平上方间隔开(左侧)的挡板高度的效果。曲线箭头被加深以强调气体流的速度矢量图。在左侧图中,停滞区域SR 在增湿器液体腔室的入口侧中显著,而在右侧图中,在增湿器液体腔室的入口侧,停滞显著减少。
增大从延伸流动管301的开口309到挡板401的下边缘403的距离(通过具有向上定向的开口309)提供了出口气体的增大的相对湿度。
在替代性配置中,挡板401从增湿器液体腔室的顶面156向下延伸并且终止于增湿器液体腔室的既定最大液体填充水平MFL或终止于其下方。在该配置中,当增湿器液体腔室被填充至既定液体水平以使用增湿器液体腔室时,挡板401的下边缘403定位在增湿器液体腔室中的液体表面处或定位在其下方。
参见图13、图15和图19,增湿器液体腔室151包括阶梯部501。阶梯部501位于增湿器液体腔室的前上区域中、并且形成用于第一基础单元连接端口157和第二基础单元连接端口159的凹陷。
阶梯部的基部503至少部分地位于第一基础单元连接端口157和第二基础单元连接端口159下方。在一些配置中,整个基部503位于第一基础单元连接端口157和第二基础单元连接端口159下方。
在所示的形式中,阶梯部的基部503具有交错的形状,使得基部的邻近于增湿器液体腔室151两侧的外部区域503a相对高,基部的与第一基础单元连接端口157和第二基础单元连接端口159的位置相对应的中间区域503b相对低,而基础单元连接端口之间的中心区域503c 相对高。在所示的形式中,外部区域503a和中心区域503c定位在基础单元连接端口157、159的约一半高度,而中间区域定位在基础单元连接端口157、159下方。然而,这些区域相对于连接端口的高度可以不同。
在前视图中,中间区域503b是弧形的,其中曲率基本上对应于基础单元连接端口157、159的曲率。中间区域503b向前延伸超过第一基础单元连接端口157和第二基础单元连接端口159的外面158、160、并且可以在增湿器液体腔室151与呼吸辅助设备基础单元50接合时接触腔室连接端口161、163的后部分。
基部503的后部连接至阶梯部的基本上竖直面505。基本上竖直面505从基部503向上延伸并且连接至顶面156。基础单元连接端口 157、159从基本上竖直面505向前突出。
挡板401从液体腔室本体152的后部延伸至阶梯部的基本上竖直面505。使挡板401从增湿器液体腔室本体152的后部开始防止了从气体入口端口157离开的气体在不从水中适当地吸取水分的情况下直接围绕挡板流到气体出口端口159中。
如图19所示,挡板401向下延伸超过阶梯部的基部503,使得挡板的下边缘403的位置低于阶梯部的基部503。
肩台位于第一基础单元连接端口157与第二基础单元连接端口 159之间,使得第一基础单元连接端口157和第二基础单元连接端口 159位于肩台的两侧上。肩台由阶梯部501的基部503的中心区域503c 形成。
肩台503c向前延伸超过第一基础单元连接端口157和第二基础单元连接端口159的外面158、160。肩台503c帮助将增湿器液体腔室 151与设备物理地且视觉地对准。肩台503c与设备的腔室连接端口 161、163之间的空间对准。
肩台503c可以具有弧形的上表板/前向表面,如图所示。
在图32所示的增湿器液体腔室151’的替代性配置中,挡板401’从增湿器液体腔室本体152’的后部朝向阶梯部的基本上竖直面505’延伸、并且在增湿器液体腔室151’的中心轴线CA附近终止。
在一些配置中,挡板的前向边缘401a’与阶梯部的基本上竖直面 505’之间的间距或距离D2为至少约20mm、或至少约21mm、或至少约22mm、或至少约23mm。
在一些配置中,从邻近于顶面后边缘156a’的挡板后边缘到挡板前向边缘401a的挡板长度BL在约40mm与约50mm之间。在一些配置中,长度BL在约41mm与约49mm之间、或者在约42mm与约48mm之间、或者在约43mm与约47mm之间、或者在约44mm 与约46mm之间、或为约45mm。
在挡板的前向边缘401a’与阶梯部的基本上竖直面505’之间提供间距或距离可以辅助来在使用高流速时避免液体从出口端口157’中飞溅出。
除了叙述的这些特征之外,挡板401'的特征和功能以及相关特征与挡板401和增湿器液体腔室151的相关特征相同,并且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的部分,但是加上了撇号(')。
参见图24和图25,增湿器液体腔室包括基部154、由顶面156 形成的顶部、和一个或多个侧壁153。
增湿器液体腔室151具有带有总体上平滑侧面的修圆形外部形状。这可能使得在与呼吸辅助设备基础单元50的连接或断开期间、尤其当增湿器液体腔室由于填充了液体而更重时在连接期间用户难以握住。
为了将增湿器液体腔室151连接至呼吸辅助设备基础单元50,护板160向下挠曲以使得增湿器液体腔室151能够朝向呼吸辅助设备基础单元50向后CID滑动。护板160保护用户不触摸到呼吸辅助设备上的加热板140。由于增湿器液体腔室151的重量和几何形状以及连接所需的取向和力,最可能通过侧面来将增湿器液体腔室151抓住。
出于这个原因,至少两个抓握件601位于增湿器液体腔室151的 (多个)侧壁中以使得用户能够抓住。抓握件601相对于横向于入口端口157出口端口159的轴线A1、A2延伸经过增湿器液体腔室的中心C的平面IP成角度α。平面IP是经过增湿器液体腔室的中心C延伸穿越增湿器液体腔室151的假想平面。
相对应平面IP,角度α在约0度与约40度之间。在一些配置中,相对于平面IP,角度α在约10度与约40度之间。在一些配置中,相对于平面IP,角度α在约10度与约30度之间、在约10度与约20度之间、或者在约10度与约15度之间。在一些配置中,相对于平面IP,角度α在约11度与约14度之间、在约12度与约13度之间、或为约 12.5度。角度α可以为约10度、约10.5度、约11度、约11.5度、约12度、约12.5度、约13度、约13.5度、约14度、约14.5度、约15度、约15.5度、约16度、约16.5度、约17度、约17.5度、约18 度、约18.5度、约19度、约19.5度、约20度、约20.5度、约21度、约21.5度、约22度、约22.5度、约23度、约23.5度、约24度、约 24.5度、约25度、约25.5度、约26度、约26.5度、约27度、约27.5 度、约28度、约28.5度、约29度、约29.5度、约30度、约30.5度、约31度、约31.5度、约32度、约32.5度、约33度、约33.5度、约 34度、约34.5度、约35度、约35.5度、约36度、约36.5度、约37 度、约37.5度、约38度、约38.5度、约39度、约39.5度、约40度、或这些值之间的任何值或范围。
参见图24,每个抓握件601的中心线CG相对于增湿器液体腔室的中心C限定了中心线偏移量CO,该中心线偏移量由于增湿器液体腔室的重量产生了力矩M。将该偏移量最小化使得力矩减小,但是用户抓住所需的直径增大,这可能限制可用性。因此,所描述的配置在抓住直径与中心线偏移量CO之间提供了适当的平衡。
每个抓握件601与增湿器液体腔室的中心C相距抓握距离GD。
该抓握距离在约50mm与约70mm之间。在一些配置中,抓握距离GD在约55mm与约65mm之间。在一些配置中,抓握距离GD 为约55mm、约56mm、约57mm、约58mm、约59mm、约60mm、约61mm、约62mm、约63mm、约64mm、约65mm、或这些值之间的任何值或范围。
抓握件601位于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151的相反两侧上。
抓握件601从增湿器液体腔室151的顶部处的顶面156向下延伸。抓握件601的上部分终止于顶面156处。
在所示的形式中,抓握件601从增湿器液体腔室的顶面156向下延伸部分距离,而不达到增湿器液体腔室的基部154。通过这种配置,抓握件601的下部分终止于基部154和基部凸缘155上方,并且在抓握件601下方存在(多个)侧壁153的未间断部分。这将在连接期间用户的手接触呼吸辅助设备基础单元50、或者接触增湿器液体腔室的基部154和基部凸缘155的机会最小化。
抓握件601是竖直长形的,使得其竖直尺寸大于其前后尺寸。
在所示的形式中,抓握件601包括向内的凹陷603。在所示的形式中,凹陷603是扇形的。
用户的拇指或手指在抓握件的凹陷内产生的接触印记取决于凹陷的深度,其有效地由限定该凹陷的圆的半径来掌控。
参见图25,抓握件601的重要尺寸包括以下中的一个或多个:凹陷圆的半径GR、“构造圆”CC的直径、以及凹陷圆的中心与增湿器液体腔室的中心C之间的角度α。有利的是,对于每个凹陷,尺寸都是相同的,以便使抓握特征灵巧。
增大凹陷圆的半径GR和构造圆CC的直径得到更浅的凹陷,这在功能上可能不太有用。减小凹陷圆的半径GR可能限定对用户的手指而言太窄的凹陷。构造圆CC的直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凹陷圆的半径GR,反之亦然,严重的不匹配可能得到高度减材特征,从而对增湿器液体腔室内的液体填充水平具有连锁影响。如果抓握半径 GR太大,则最大液体填充水平MFL在不同的高度处,这可能会影响挡板401的下边缘403的所需高度。
抓握凹陷603具有在约10mm与约20mm之间的半径GR。
在一些配置中,抓握凹陷603的半径GR为约10mm、约11mm、约12mm、约13mm、约14mm、约15mm、约16mm、约17mm、约18mm、约19mm、约20mm、或这些值之间的任何值或范围。
在一些配置中,构造圆的直径为约110mm至约122mm、为约 110mm、约111mm、约112mm、约113mm、为约114mm、为约 115mm、约116mm、约117mm、约118mm、约119mm、约120mm、约121mm、约122mm、或这些值之间的任何值或范围。
减小凹陷源的中心与增湿器液体腔室的中心C之间的角度α使得所需的抓住直径增大。上文概括了角度α的适合范围。
在一些配置中,抓握件601具有基本上平滑的抓握表面。在一些配置中,抓握件601具有纹理化抓握表面。
增湿器液体腔室的入口端口157和出口端口159位于增湿器液体腔室的前部处。抓握件601位于增湿器液体腔室的侧面中、在平面IP 的后方。
增湿器液体腔室151被配置用于通过将增湿器液体腔室从液体腔室承窝的前部(图20)到液体腔室承窝的后部(图21)基本上线性滑入呼吸辅助设备的液体腔室凹陷108中来与该凹陷接合。替代性地,这种运动在呼吸辅助设备的正常取向下可以沿侧向方向进行。
抓握件601一起是灵巧的抓握特征、并且实现由拇指夹捏的大直径抓手。期望的是,用户将拇指搁置在一个凹陷内并且将一个或多个手指搁置在相反凹陷中以抓住增湿器液体腔室151。可以使用任一只手,每个凹陷的几何形状不存在偏差或差异。该抓握特征有利地是减材特征,用于装配在呼吸辅助设备基础单元50内,而呈手柄或类似物形式的增材特征可能干扰呼吸辅助设备、或增大用户的手接触呼吸辅助设备基础单元50的可能性。
这也优于仅具有可能对于改善有效抓住强度的效果较小的表面纹理,但可以对任一个或这两个凹陷施加表面纹理。抓握特征促使用户以使端口对准和连接更容易的方式来抓住增湿器液体腔室。
增湿器液体腔室可以具有可移除基部。图30和图31示出了具有可移除的导热性基部154’的增湿器液体腔室151’的替代性配置。除非下文描述,否则替代性配置的增湿器液体腔室151’的特征、选项、和功能与增湿器液体腔室151相同,并且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的部分,但是加上了撇号(')。
增湿器液体腔室151’的基部154’具有向外延伸的环形凸缘154a’,该凸缘的大小与增湿器液体腔室的本体152’的下边缘155’基本上相同或略微更大或更小。圆柱形本体154b’从凸缘154a’向上延伸(当增湿器液体腔室151’处于直立配置时)。
密封件154c’(可以是任何适合类型的密封件、比如O形环密封件或刮片式密封件)被接纳在圆柱形本体154b’的密封件凹陷154d’中。密封件154c’接合在增湿器液体腔室的本体152’的内表面上,以在其间形成密封、并且保持基部154’与增湿器液体腔室的本体152’相接合。
在增湿器液体腔室的本体的下部凸缘155’与向外延伸凸缘154a’之间设置了至少一个基部移除特征155a’。
在所示的形式中,该基部移除特征包括槽缝155a’,该槽缝由增湿器液体腔室的本体的下部凸缘155’的向上呈阶梯的区域提供。替代性地,槽缝155a’可以由基部154’的向外延伸凸缘154a’的向下呈阶梯的区域、或由增湿器液体腔室的本体的下部凸缘155’的向上呈阶梯的区域和基部154’的向外延伸凸缘154a’的向下呈阶梯的区域两者来提供。
该槽缝被配置为使得合适器具的一部分(比如平刃螺丝刀的刀片、平刃刀的刀片、或硬币的一部分)可以插入槽缝中、并且转动或撬动以使基部154’离开增湿器液体腔室的本体152’。
在所示的形式中,增湿器液体腔室151’具有两个间隔开的槽缝 155a’。在替代性配置中,增湿器液体腔室151’可以具有一个、两个、三个、或更多个间隔开的槽缝155a’。这些槽缝155a’可以成角度地间隔开。
额外的或替代性的移除特征155a’包括本体的下部凸缘155’和基部的凸缘154a’的外围差异。凸缘155’和凸缘154a’的形状可以不完全对应,使得下部凸缘155’可以沿着其外围的至少一部分具有凹入边缘。这提供了另一种将基部154从增湿器液体腔室的本体移除的方式,例如在增湿器液体腔室151上下倒置的情况下,用户可以使用其拇指通过按压凸缘154a’来使基部离开本体。
基部154’可以被移除以辅助增湿器液体腔室的清洁。
在清洁之后,通过将增湿器液体腔室的本体152’沿图31的箭头方向朝向基部154’移动,或者通过将增湿器液体腔室的基部154’沿与图31所示的箭头相反的方向朝向本体152’移动,基部154’可以压力配合返回到本体的下边缘上,其中密封件154c’接合在本体的内表面上。
如上文概括的,在附图中示出并且在上文中针对增湿器液体腔室151描述的特征可以实施在与替代性增湿器液体腔室1151一起使用的增湿器液体腔室歧管1701中,如图26至图29所示。下文将不再详细描述这些特征。
在所示的形式中,增湿器液体腔室1151具有低于增湿器液体腔室 151的高度。增湿器液体腔室1151上的直立连接端口1151a、1151b (图29中示出了其中之一1151b,但是这两者典型地具有相同配置) 的相隔距离比增湿器液体腔室151的端口157、159的端口间隔距离 PSD更远。
增湿器液体腔室1151可以具有可移除基部,如上文描述的。
增湿器液体腔室歧管1701包括基础单元连接部分1703和歧管与腔室连接部分1705。
基础单元连接部分1703包括用于连接至呼吸辅助设备基础单元 50的第一基础单元连接端口1157和第二基础单元连接端口1159,基础单元连接端口1157、1159限定了相应轴线A1、A2。
第一基础单元连接端口1157被配置为连接至呼吸辅助设备基础单元50的互补腔室连接端口161。第二基础单元连接端口1159被配置为连接至呼吸辅助设备基础单元50的互补腔室连接端口163。
基础单元连接端口1157、1159基本上彼此平行、并且在轴线A1、 A2之间相隔了端口间隔距离PSD。
增湿器液体腔室连接部分1705包括用于连接至增湿器液体腔室 1151上的相应端口的第一歧管与腔室连接端口1707和第二歧管与腔室连接端口1709。
第一歧管与腔室连接端口1707和第二歧管与腔室连接端口1709 被配置为连接至增湿器液体腔室1151上的互补连接端口1151a、 1151b。
由于增湿器液体腔室的互补连接端口1151a、1151b的相对宽的间距,第一歧管与腔室连接端口1707和第二歧管与腔室连接端口1709 比基础单元连接端口1157、1159间隔更远。然而,该间距可以取决于增湿器液体腔室的互补连接端口1151a、1151b的间距而变化。例如,第一歧管与腔室连接端口1707和第二歧管与腔室连接端口1709的间距可以小于或等于基础单元连接端口1157、1159的端口间隔距离 PSD。
第一歧管与腔室连接端口1707与第一基础单元连接端口1157处于流体连通。第二歧管与腔室连接端口1709与第二基础单元连接端口 1159处于流体连通。第一导管1711在第一歧管与腔室连接端口1707 与第一基础单元连接端口1157之间延伸并且将其流体地连接。第二导管1713在第二歧管与腔室连接端口1709与第二基础单元连接端口 1159之间延伸并且将其流体地连接。
由于从基本上竖直取向改变成基本上水平取向或者反过来,可以在第一导管1711和/或第二导管1713中形成弯头。
基础单元连接端口1157、1159中的至少一个(并且可选地两者) 具有由端口1157、1159的一部分限定的密封深度SD,这部分被配置为与呼吸辅助设备10的互补连接端口161、163重叠。
基础单元连接端口1157、1159中的该至少一个被配置用于与腔室连接端口161、163中的至少一个的密封件173相互作用。
在所示的形式中,连接端口161、163是凸形连接构件,并且基础单元连接端口1157、1159是凹形连接构件。替代性地,连接端口161、 163可以是凹形连接构件,并且基础单元连接端口1157、1159可以是凸形连接构件。
密封深度SD与端口间隔距离PSD的比率大于约0.25、大于约0.25 且最高达约0.7、在约0.3与约0.7之间、在约0.3与约0.6之间、在约 0.4与0.5之间、在约0.45与0.5之间、或为约0.475。密封深度SD 与端口间隔距离PSD的比率可以为约0.25、约0.275、约0.3、约0.325、约0.35、约0.375、约0.4、约0.425、约0.45、约0.475、约0.5、约 0.525、约0.55、约0.575、约0.6、约0.625、约0.65、约0.675、约0.7、或这些值之间的任何值或范围。
密封深度SD大于约10mm、大于约10mm且最高达约16mm、大于约12mm、或大于约12mm且最高约16mm。密封深度SD可以为约10mm、约11mm、约12mm、约13mm、约14mm、约15mm、约16mm、或这些值之间的任何值或范围。
端口间隔距离PSD在约35mm与约45mm之间、在约38mm与约42mm之间、或者为约40mm+/-0.6mm。端口间隔距离可以为约 35mm、约36mm、约37mm、约38mm、约39mm、约40mm、约41mm、约42mm、或这些值之间的任何值或范围。
基础单元连接端口1157、1159中的该至少一个被配置为被互补腔室连接端口161、163上的至少两个密封件175密封。
在一些配置中,基础单元连接端口1157、1159两者均被配置用于为与互补腔室连接端口161、163重叠。
在一些配置中,基础单元连接端口1157、1159两者均被配置为与腔室连接端口161、163的密封件173相互作用。
在一些配置中,基础单元连接端口1157、1159中的每一个被配置为被互补腔室连接端口161、163上的至少两个密封件175密封。
基础单元连接端口1157、1159与腔室连接端口161、163的重叠长度足以提供防止液体进入的改善的保护。
基础单元连接端口1157、1159各自具有外面1158、1160。外面1158、1160是基础单元连接端口1157、1159的前面、并且位于基础单元连接端口的远离增湿器液体腔室连接部分1705的这端处。
外面1158、1160是基本上平面的、并且基本上垂直于基础单元连接端口的轴线A1、A2。
该歧管可以包括辅助端口(未示出),该辅助端口与歧管内部处于流体连通。该歧管可以接纳传感器、或者可以接纳气体源以充当雾化器。
该歧管包括导管夹具1715,用于与将液体递送至增湿器液体腔室 1151的液体导管接合。增湿器液体腔室1151包括液体再填孔1151c,用于从液体导管接收液体。这使得在无需将增湿器液体腔室1151与呼吸辅助设备基础单元50断开的情况下维持增湿器液体腔室中的液体水平。
增湿器液体腔室歧管1701可以一体地形成为增湿器液体腔室 1151的一部分。例如,增湿器液体腔室歧管1701和增湿器液体腔室 1151可以通过注射模制工艺一体地形成。
替代性地,增湿器液体腔室歧管1701可以与增湿器液体腔室1151 分开形成、并且可以与增湿器液体腔室联接在一起。例如,第一歧管与腔室连接端口1707和第二歧管与腔室连接端口1709可以联接(可移除地或永久地)至增湿器液体腔室上的互补入口端口1151a和互补出口端口1151b。这样的配置可以使得增湿器液体腔室歧管1701能够改型成现有的增湿器液体腔室1151,以使增湿器液体腔室1151能够与呼吸辅助设备10一起使用。
在所示的形式中,第一歧管与腔室连接端口1707和第二歧管与腔室连接端口1709是渐缩的,使得当增湿器液体腔室歧管1701被定向成使得第一歧管与腔室连接端口1707和第二歧管与腔室连接端口 1709向下延伸时,端口的下端处的内部尺寸大于端口的上端的内部尺寸。互补入口端口1151a和互补出口端口1151b是渐缩的,使得当增湿器液体腔室1151以其基部搁置并且入口端口1151a和出口端口 1151b向上延伸时,端口的上端处的外部尺寸小于端口的下端处的外部尺寸。这使得端口一起接合在渐缩锁定件中,以将歧管从增湿器液体腔室1151中意外被移除的可能性最小化。
例如,可以使用其他类型的连接,比如非渐缩式摩擦配合或紧固件。
在所示的形式中,第一基础单元连接端口1157和第二基础单元连接端口1159的轴线A1、A2被配置为在增湿器液体腔室歧管1701在使用中时呈基本上水平取向。在所示的形式中,第一歧管与腔室连接端口1707和第二歧管与腔室连接端口1709的轴线A3、A4被配置为在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歧管1701在使用中时呈基本上竖直取向。这使得具有基本上竖直端口1151a、1151b的增湿器液体腔室1151能够与具有基本上水平端口161、163的呼吸辅助设备10一起使用。
应了解的是,端口1157、1159与1707、1709之间的相对角度可以取决于增湿器液体腔室端口1151a、1151b和呼吸辅助设备端口161、 163的配置而变化。
歧管1701用作适配器,用于使增湿器液体腔室1151(或任何其他合适的增湿器液体腔室)能够与呼吸辅助设备10一起使用。
在所示的形式中,端口1151a、1151b是凸形连接构件,而端口 1707、1709是凹形连接构件。替代性地,端口1151a、1151b可以是凹形连接构件,而端口1707、1709可以是凸形连接构件。
增湿器液体腔室歧管1701和增湿器液体腔室1151可以具有关于增湿器液体腔室151描述或示出的任何其他特征。
尽管已经就特定实施例对本披露进行了描述,但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其他实施例也在本披露的范围之内。因此,在不偏离本披露的实质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作出各种变化和修改。例如,可以根据需要重新定位各种部件。来自所描述实施例中的任何一个实施例的特征可以彼此组合,和/或设备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中的一个、多个或所有特征。此外,并非所有这些特征、方面和优点都是实践本披露所必不可少的。因此,本披露的范围旨在仅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
所描述的各种配置仅是示例性配置。来自任何配置的任何一个或多个特征可以与来自任何其他配置的任何一个或多个特征结合使用。
参考可以将经加热且经增湿的气体递送至患者或用户的呼吸辅助设备来描述这些特征。该设备可以适合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该设备可以被配置用于以高流速(高流量治疗)、特别是经鼻高流量疗法将气体递送至患者接口。
替代性地,这些特征可以与设备一起用于不同的目的。该设备可以是高流量疗法设备,或者可以是低流量疗法设备。例如,这些特征可以提供在用于提供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的设备中,该设备可以以较低的流速来递送气体(经增湿或以其他方式处理)、或者可以设置在医疗吹入设备中。
这些特征可以用于独立式增湿器中,该增湿器具有壳体、用于接纳增湿器液体腔室151的凹陷108、和加热板140,但不具有马达单元。独立式增湿器可以从外部源接纳气体。
对本说明书中的任何现有技术的引用并非也不应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现有技术构成世界上任何国家的奋斗领域中的公知常识的一部分。
在本文中使用比如“向上”、“向下”、“向前/前向”、“向后”、“水平”、“竖直”等方向性术语的情况下,这些术语是指设备处于典型的使用位置时、和/或参考附图中所示的特定方向的情况,并且用于示出和 /或描述相对方向或取向。

Claims (18)

1.一种增湿器液体腔室,包括:
本体;
用于连接至呼吸辅助设备基础单元的第一基础单元连接端口和第二基础单元连接端口,所述第一基础单元连接端口和第二基础单元连接端口限定了相应的中心轴线;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础单元连接端口和第二基础单元连接端口的中心轴线基本上彼此平行并且在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的本体的下表面上方至少85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湿器液体腔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础单元连接端口和第二基础单元连接端口的中心轴线在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的本体的下表面上方至少88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湿器液体腔室,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表面由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的本体的下部凸缘的上边缘限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增湿器液体腔室,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凸缘被配置为与呼吸辅助设备基础单元中的一个或多个固位特征接合,以辅助将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固位成与所述呼吸辅助设备基础单元相接合。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增湿器液体腔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础单元连接端口和第二基础单元连接端口在所述中心轴线之间相隔了端口间隔距离;所述第一基础单元连接端口和第二基础单元连接端口中的至少一个具有由所述端口的一部分限定的密封深度,所述一部分被配置为与所述呼吸辅助设备基础单元的互补腔室连接端口重叠,所述密封深度与端口间隔距离的比率大于约0.2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增湿器液体腔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深度与端口间隔距离的比率大于0.25并且最高达0.7。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增湿器液体腔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深度与端口间隔距离的比率在0.3与0.7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增湿器液体腔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深度与端口间隔距离的比率为0.475。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增湿器液体腔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深度大于10mm。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增湿器液体腔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深度大于10mm并且最高达16mm。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增湿器液体腔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深度大于12mm。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增湿器液体腔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深度大于12mm并且最高达16mm。
13.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增湿器液体腔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口间隔距离在35mm与45mm之间。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增湿器液体腔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口间隔距离在38mm与42mm之间。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增湿器液体腔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口间隔距离为40mm+/-0.6mm。
16.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增湿器液体腔室,其特征在于,每个基础单元连接端口是圆柱形的。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增湿器液体腔室,其特征在于,每个基础单元连接端口被配置用于接纳呼吸辅助设备基础单元的互补端口。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增湿器液体腔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包括从所述第一基础单元连接端口和第二基础单元连接端口延伸到所述增湿器液体腔室中的流动管。
CN202220305034.1U 2019-08-23 2020-08-21 增湿器液体腔室 Active CN218129526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962890846P 2019-08-23 2019-08-23
US62/890,846 2019-08-23
CN202021772440.6U CN215822042U (zh) 2019-08-23 2020-08-21 增湿器液体腔室和增湿器液体腔室歧管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772440.6U Division CN215822042U (zh) 2019-08-23 2020-08-21 增湿器液体腔室和增湿器液体腔室歧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129526U true CN218129526U (zh) 2022-12-27

Family

ID=74683693

Family Applications (6)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801610.6A Pending CN115040747A (zh) 2019-08-23 2020-08-21 用于呼吸辅助设备的液体腔室
CN202220304976.8U Active CN218129524U (zh) 2019-08-23 2020-08-21 增湿器液体腔室
CN202021772440.6U Active CN215822042U (zh) 2019-08-23 2020-08-21 增湿器液体腔室和增湿器液体腔室歧管
CN202220304979.1U Active CN218129525U (zh) 2019-08-23 2020-08-21 增湿器液体腔室
CN202010851383.9A Pending CN112402763A (zh) 2019-08-23 2020-08-21 用于呼吸辅助设备的液体腔室
CN202220305034.1U Active CN218129526U (zh) 2019-08-23 2020-08-21 增湿器液体腔室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5)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801610.6A Pending CN115040747A (zh) 2019-08-23 2020-08-21 用于呼吸辅助设备的液体腔室
CN202220304976.8U Active CN218129524U (zh) 2019-08-23 2020-08-21 增湿器液体腔室
CN202021772440.6U Active CN215822042U (zh) 2019-08-23 2020-08-21 增湿器液体腔室和增湿器液体腔室歧管
CN202220304979.1U Active CN218129525U (zh) 2019-08-23 2020-08-21 增湿器液体腔室
CN202010851383.9A Pending CN112402763A (zh) 2019-08-23 2020-08-21 用于呼吸辅助设备的液体腔室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273904A1 (zh)
EP (1) EP4017566A4 (zh)
JP (1) JP2022545689A (zh)
KR (1) KR20220061142A (zh)
CN (6) CN115040747A (zh)
AU (1) AU2020338966A1 (zh)
CA (1) CA3151651A1 (zh)
TW (1) TW202122123A (zh)
WO (1) WO202103840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4230247A1 (en) * 2019-04-17 2023-08-23 ResMed Pty Ltd Cpap system having a water reservoir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659604A (en) * 1970-03-30 1972-05-02 Fisher & Paykel Humidifying means
US3982095A (en) * 1973-10-04 1976-09-21 Searle Cardio-Pulmonary Systems Inc. Respiratory humidifier
GB2173108B (en) * 1985-04-04 1988-10-05 Boc Group Plc Improvements in inhalation apparatus
JPH08266631A (ja) * 1995-03-31 1996-10-15 Asahi Glass Co Ltd 呼吸用気体の加湿装置
US5943473A (en) * 1997-05-29 1999-08-24 Levine; Walter Heated cartridge humidifier
US7677246B2 (en) * 2005-09-23 2010-03-16 Ric Investments, Llc Modular pressure support system
US11110246B2 (en) 2009-10-09 2021-09-07 Fisher & Paykel Healthcare Limited Breathing assistance apparatus
EP2319568B1 (de) * 2009-11-06 2013-05-29 Arta Plast Ab Vorrichtung zur Befeuchtung von Atemluft für die künstliche Beatmung
EP2830694B1 (en) * 2012-03-30 2021-12-08 Fisher & Paykel Healthcare Limited Humidification apparatus
CN102671275B (zh) * 2012-05-22 2015-11-11 北京怡和嘉业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加湿设备和具有该加湿设备的通气治疗设备
EP3705151B1 (en) 2013-09-13 2024-04-03 Fisher & Paykel Healthcare Limited Connections for humidification system
CN114306842A (zh) 2015-06-24 2022-04-12 费雪派克医疗保健有限公司 呼吸辅助设备
US11401974B2 (en) * 2017-04-23 2022-08-02 Fisher & Paykel Healthcare Limited Breathing assistance apparatu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129525U (zh) 2022-12-27
AU2020338966A1 (en) 2022-03-31
KR20220061142A (ko) 2022-05-12
US20220273904A1 (en) 2022-09-01
EP4017566A4 (en) 2023-08-30
CN115040747A (zh) 2022-09-13
JP2022545689A (ja) 2022-10-28
TW202122123A (zh) 2021-06-16
CA3151651A1 (en) 2021-03-04
CN215822042U (zh) 2022-02-15
CN218129524U (zh) 2022-12-27
CN112402763A (zh) 2021-02-26
WO2021038401A1 (en) 2021-03-04
EP4017566A1 (en) 2022-06-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420269B (zh) 具有面部密封的流体连接器
JP2023073247A (ja) 加湿システムの接続
JP2024020579A (ja) 呼吸補助装置及び/又はそのコンポーネント
CN218129526U (zh) 增湿器液体腔室
EP3880283A1 (en) Pressure support system valve
EP3877025B1 (en) Breathing assistance apparatus
TWI842770B (zh) 呼吸輔助設備和/或其部件
CN113476712A (zh) 用于在呼吸支持系统中使用的设备
JP7495402B2 (ja) 呼吸補助装置
CN115996774A (zh) 与便携式cpap装置一起使用的湿化平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