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128413U - 基站及清洁系统 - Google Patents

基站及清洁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128413U
CN218128413U CN202221421107.XU CN202221421107U CN218128413U CN 218128413 U CN218128413 U CN 218128413U CN 202221421107 U CN202221421107 U CN 202221421107U CN 218128413 U CN218128413 U CN 2181284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ir outlet
duct
wind channel
base s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42110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3irobotix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3irobotix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3irobotix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3irobotix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421107.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1284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1284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12841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rying Of Solid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站及清洁系统,所述基站包括:座体和烘干模块,座体包括:安装座,安装座具有用于容置第一清洁件的第一容置槽和容置第二清洁件的第二容置槽,且第一容置槽具有第一出风口,第二容置槽具有第二出风口;烘干模块具有进风风道、加热件、第一出风风道以及第二出风风道,进风风道与第一出风风道、第二出风风道连通,加热件设置在第一出风风道、第二出风风道以及进风风道的交汇处以加热由进风风道流入第一出风风道、第二出风风道的气流,第一出风风道与第一出风口连通,第二出风风道与第二出风口连通。由此,缩短了进风风道的长度,能够快速吹出气流,增大出风量,提高烘干效率,还能够实现小型轻量化设计。

Description

基站及清洁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居清洁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站及清洁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家居清洁领域的发展,一些能够解放人手的智能电器应运而生,用于室内地面清洁的清洁系统逐渐进入了人们的生活。清洁系统是一种可替代传统拖把的清洁工具,其用于清洁地面。
相关技术中,清洁系统包括座体和清洁件,清洁件用于对待清洁的地面进行清洁。当工作完毕后,可将清洁件置于座体上,座体上设置有风道能够对带水的清洁件进行烘干,这样不易滋生细菌,但传统的烘干方式出风量小,其烘干效率较低,烘干所需的时间较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基站,所述基站缩短了进风风道的长度,能够多侧出风,增大了出风量,烘干效率更高。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出了一种采用上述基站的清洁系统。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基站,包括:座体和烘干模块,所述座体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具有用于容置第一清洁件的第一容置槽和容置第二清洁件的第二容置槽,且所述第一容置槽具有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二容置槽具有第二出风口;所述烘干模块具有进风风道、加热件、第一出风风道以及第二出风风道,所述进风风道与所述第一出风风道、所述第二出风风道连通,所述加热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出风风道、所述第二出风风道以及所述进风风道的交汇处以加热由所述进风风道流入所述第一出风风道、所述第二出风风道的气流,所述第一出风风道与所述第一出风口连通,所述第二出风风道与所述第二出风口连通。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基站,将安装座及烘干模块设置为此种结构,缩短了进风风道的长度,使进风风道与第一出风风道及第二出风风道的距离更近,能够快速使气流由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吹出,气流的流量更为稳定,流速损失更小,能够增大出风量,提高了烘干效率,将加热件设置在进风风道与第一出风风道和第二出风风道的连通处,只设置一个加热件即可对流向第一出风风道和第二出风风道的气流进行加热,简化了气流加热方式,且进风风道与第一出风风道及第二出风风道占用安装座的空间较少,节省了空间,有利于实现小型轻量化设计。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出风口与所述第二出风口在前后方向上相对设置,以使所述第一出风口与所述第一清洁件相对,所述第二出风口与所述第二清洁件相对。
具体地,所述进风风道与所述第一出风风道叠置。
进一步地,所述烘干模块包括:风机,所述风机设置在所述进风风道内,位于所述进风风道远离所述加热件的一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烘干模块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形成所述第一出风风道、所述第二出风风道以及所述进风风道,且所述壳体与所述座体连接。
具体地,所述壳体由多个拼接板部拼接而成,且多个拼接板部限定出所述第一出风风道、所述第二出风风道以及所述进风风道。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上设置有隆起部,所述隆起部位于所述加热件的上方,以使所述第一出风风道和所述第二出风风道的流量稳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风机为多个,并在左右方向上依次排布。
具体地,所述烘干模块还包括:位于所述安装座一侧的依靠部,所述风机设置在所述依靠部内。
进一步地,所述进风风道的过流面积在朝向所述加热件的方向上逐渐减小。
根据本申请第二方面的清洁系统,包括:双滚刷清洁设备及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基站,所述双滚刷清洁设备的所述第一清洁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置槽,所述第二清洁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容置槽,以通过所述烘干模块进行烘干。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基站的剖视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烘干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加热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基站100,
座体10,
安装座11,第一容置槽111,第一出风口1111,第二容置槽112,
烘干模块20,
进风风道21,加热件22,加热部221,加热壳222,第一出风风道23,第二出风风道24,风机25,
壳体26,拼接板部261,隆起部262,
依靠部2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图4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基站100。
如图1-图3所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基站100,包括:座体10和烘干模块20。
其中,座体10包括:安装座11,安装座11具有用于容置第一清洁件的第一容置槽111和容置第二清洁件的第二容置槽112,且第一容置槽111具有第一出风口1111,第二容置槽112具有第二出风口(图中未示出);烘干模块20具有进风风道21、加热件22、第一出风风道23以及第二出风风道24,进风风道21与第一出风风道23、第二出风风道24连通,加热件22设置在第一出风风道23、第二出风风道24以及进风风道21的交汇处以加热由进风风道21流入第一出风风道23、第二出风风道24的气流,第一出风风道23与第一出风口1111连通,第二出风风道24与第二出风口连通。
具体而言,座体10构造为“L”形结构,安装座11水平设置,安装座11的上表面向下凹陷形成第一容置槽111和第二容置槽112,第一容置槽111和第二容置槽112用于承载及收纳第一清洁件和第二清洁件。
换言之,第一容置槽111和第二容置槽112分别收纳第一清洁件和第二清洁件。第一容置槽111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出风口1111,第二容置槽112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二出风口,第一出风口1111朝向第一容置槽111出风,第二出风口朝向第二容置槽112出风。
当第一清洁件和第二清洁件需要进行清洁工作时,用户可将其从安装座11上取出对地板进行清洁;当清洁完毕后,用户可将第一清洁件和第二清洁件设置在安装座11上,第一出风口1111和第二出风口出风分别对第一清洁件和第二清洁件进行烘干。
另外,进风风道21、加热件22、第一出风风道23及第二出风风道24均位于安装座11内,进风风道21与第一出风出风风道及第二出风风道24连通,第一出风风道23及第二出风风道24位于进风风道21上方,第一出风风道23一端与进风风道21一端连通,另一端与第一出风口1111连通,第二出风风道24一端与进风风道21一端连通,另一端与第二出风口连通,第一出风风道23与第二出风风道24分别由进风风道21一端朝向背离彼此的方向延伸,气流由进风风道21分别流入第一出风风道23和第二出风风道24,且分别由第一出风口1111和第二出风口流出,汇聚在第一容置槽111和第二容置槽112处。
加热件22设置在进风风道21与第一出风风道23、第二出风风道24连通处,气流由进风风道21流向加热件22,加热件22加热流经自身的气流,使气流升温,且加热件22朝向第一出风风道23和第二出风风道24,加热件22可对由进风风道21流向第一出风风道23和第二出风风道24的气流都进行加热,使第一出风风道23和第二出风风道24内流动的气流都为热风,能够快速烘干第一清洁件和第二清洁件。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基站100,将安装座11及烘干模块20设置为此种结构,缩短了进风风道21的长度,使进风风道21与第一出风风道23及第二出风风道24的距离更近,能够快速使气流由第一出风口1111和第二出风口吹出,气流的流量更为稳定,流速损失更小,能够增大出风量,提高了烘干效率,将加热件22设置在进风风道21与第一出风风道23和第二出风风道24的连通处,只设置一个加热件22即可对流向第一出风风道23和第二出风风道24的气流进行加热,简化了气流加热方式,且进风风道21与第一出风风道23及第二出风风道24占用安装座11的空间较少,节省了空间,有利于实现小型轻量化设计。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出风口1111与第二出风口在前后方向上相对设置,以使第一出风口1111与第一清洁件相对,第二出风口与第二清洁件相对。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容置槽111和第二容置槽112在前后方向连通,第一容置槽111设置在前侧,第二容置槽112设置在后侧,且第一容置槽111和第二容置槽112的侧壁相对,第一出风口1111和第二出风口分别设置在第一容置槽111和第二容置槽112的侧壁上,第一出风口1111与第二出风口相对设置,部分气流通过第一出风风道23由第一出风口1111吹至第一容置槽111和第二容置槽112,另一部分气流通过第二出风风道24由第二出风口吹至第二容置槽112和第一容置槽111。
这样能够实现烘干模块20的对向出风,能够增大第一容置槽111和第二容置槽112内的气流量,能够快速对第一清洁件和第二清洁件进行烘干,提高了烘干效率。
如图1所示,具体地,进风风道21与第一出风风道23叠置。
示例性地,进风风道21位于安装座11的下端,进风风道21由安装座11的前端延伸至安装座11的前后中线处,进风风道21连通位于其上方的第一出风风道23,进风风道21与第一出风风道23在高度方向上双层布置,这样设置,空间布局更为合理,能够改善空间占用,能够降低安装座11的厚度,还能够提高进风风道21的进风效率与第一出风风道23的出风效率。
如图1所示,进一步地,烘干模块20包括:风机25,风机25设置在进风风道21内,位于进风风道21远离加热件22的一端。
具体而言,风机25设置在安装座11的前端,其与进风风道21的一端连通,且与加热件22在前后方向上相对设置,风机25将外界气流吹至进风风道21,气流流经加热件22处,加热件22对气流进行加热,使流经第一出风风道23和第二出风风道24的气流都为热风,风机25设置在进风风道21内且与加热件22位于进风风道21的两端,能够快速将气流吹至第一出风风道23和第二出风风道24,提高气流流量的稳定性,减小气流流速损失,提高了烘干效率,能够快速烘干第一清洁件和第二清洁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烘干模块20还包括:壳体26,壳体26内形成第一出风风道23、第二出风风道24以及进风风道21,且壳体26与座体10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壳体26位于座体10内,其与座体10连接,壳体26限定出第一出风风道23、第二出风风道24和进风风道21,第一出风风道23、第二出风风道24和进风风道21相互连通,这样设置,便于限定出进风风道21和第一出风风道23、第二出风风道24,且风机25能够快速将气流吹入进风风道21,气流能够迅速由第一出风口1111和第二出风口吹出,能够提高烘干效率,缩短壳体26的长度。
如图3所示,具体地,壳体26由多个拼接板部261拼接而成,且多个拼接板部261限定出第一出风风道23、第二出风风道24以及进风风道21。
需要说明的是,多个拼接板部261限定出第一出风风道23、第二出风风道24及进风风道21,多个拼接板部261位于安装座11内,其中,部分拼接板部261在安装座11高度方向上相对且间隔设置,在安装座11高度方向上相邻拼接板部261形成第一出风风道23、第二出风风道24和进风风道21,第一出风风道23位于进风风道21上方,位于叠置方向的第一出风风道23和进风风道21共用一个拼接板部261,这样,多个拼接板部261便于组装成第一出风风道23、第二出风风道24及进风风道21,降低了制作难度,还能够降低成本。
如图3和图4所示,进一步地,壳体26上设置有隆起部262,隆起部262位于加热件22的上方,以使第一出风风道23和第二出风风道24的流量稳定。
需要说明的是,隆起部262设置在加热件22的上方,加热件22的中心为加热部221,加热部221两侧为加热壳222,第一出风风道23与第二出风风道24各对应一个隆起部262,对应第一出风风道23的隆起部262一端与加热部221相抵,另一端向前延伸并与第一出风风道23搭接,对应第二出风风道24的隆起部262一端与加热部221相抵,另一端向后延伸与第二出风风道24搭接,隆起部262两端之间为向上凸起的弧形结构。
这样设置,能够避免出风出现过流面积突变的情况,能够提高气流的稳定性,使气流在第一出风风道23和第二出风风道24内流动的更为稳定,还能够降低气流流动的噪声。
如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风机25为多个,并在左右方向上依次排布。设置多个风机25能够提高空气流量,使更多的气流进入进风风道21,并且将多个风机25在左右方向上依次排布,能够缩短进风风道21的长度,使气流快速吹出。
如图1所示,具体地,烘干模块20还包括:位于安装座11一侧的依靠部27,风机25设置在依靠部27内。座体10构造为“L”形结构,其中,安装座11水平设置,依靠部27竖直设置,安装座11位于底部,依靠部27位于安装座11的前侧且与安装座11的前端连通,下端风机25设置在依靠部27的,风机25与进风风道21连通,这样设置,风机25与进风风道21的距离更近,能够快速将气流吹入进风风道21内。
如图1所示,进一步地,进风风道21的过流面积在朝向加热件22的方向上逐渐减小。
需要说明的是,进风风道21的一端位于安装座11的前端,此端为进风风道21的前端,其与风机25连通,进风风道21的后端与加热件22连通,进风风道21的过流面积在朝向加热件22的方向上逐渐减小,即进风风道21前端的尺寸较大,而后端的尺寸较小。
这样设置,能够使更多的气流进入进风风道21,且气体流动过程中被逐渐压缩,能够提高气流的流速以及压力,从而提高烘干效率,能够快速烘干,还能够改善空间占用,有利于节省空间,能够减小安装座11的厚度。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清洁系统,包括:双滚刷清洁设备及上述基站100,双滚刷清洁设备的第一清洁件设置在第一容置槽111、第二清洁件设置在第二容置槽112内,以通过烘干模块20进行烘干。
具体而言,双滚刷清洁设备可拆卸地设置于基站100上,以通过基站100承载双滚刷清洁设备,双滚刷清洁设备包括第一清洁件和第二清洁件,第一清洁件和第二清洁件均可以构造为滚刷,且第一容置槽111和第二容置槽112分别用于存放第一清洁件和第二清洁件,基站100还能够为双滚刷清洁设备充电,烘干模块20能够烘干第一清洁件和第二清洁件。当双滚刷清洁设备需要进行清洁工作时,用户可将其从基站100上取下对地面进行清洁;当双滚刷清洁设备清洁完毕后,用户可将其设置于基站100上,并将第一清洁件和第二清洁件烘干,有效提高烘干效率,避免第一清洁件和第二清洁件滋生细菌。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申请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申请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1)

1.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座体,所述座体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具有用于容置第一清洁件的第一容置槽和容置第二清洁件的第二容置槽,且所述第一容置槽具有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二容置槽具有第二出风口;
烘干模块,所述烘干模块具有进风风道、加热件、第一出风风道以及第二出风风道,所述进风风道与所述第一出风风道、所述第二出风风道连通,所述加热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出风风道、所述第二出风风道以及所述进风风道的交汇处以加热由所述进风风道流入所述第一出风风道、所述第二出风风道的气流,所述第一出风风道与所述第一出风口连通,所述第二出风风道与所述第二出风口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风口与所述第二出风口在前后方向上相对设置,以使所述第一出风口与所述第一清洁件相对,所述第二出风口与所述第二清洁件相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风道与所述第一出风风道叠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模块包括:风机,所述风机设置在所述进风风道内,位于所述进风风道远离所述加热件的一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模块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形成所述第一出风风道、所述第二出风风道以及所述进风风道,且所述壳体与所述座体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由多个拼接板部拼接而成,且多个拼接板部限定出所述第一出风风道、所述第二出风风道以及所述进风风道。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设置有隆起部,所述隆起部位于所述加热件的上方,以使所述第一出风风道和所述第二出风风道的流量稳定。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为多个,并在左右方向上依次排布。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模块还包括:位于所述安装座一侧的依靠部,所述风机设置在所述依靠部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风道的过流面积在朝向所述加热件的方向上逐渐减小。
11.一种清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双滚刷清洁设备;
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基站,所述双滚刷清洁设备的所述第一清洁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置槽,所述第二清洁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容置槽,以通过所述烘干模块进行烘干。
CN202221421107.XU 2022-06-07 2022-06-07 基站及清洁系统 Active CN2181284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421107.XU CN218128413U (zh) 2022-06-07 2022-06-07 基站及清洁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421107.XU CN218128413U (zh) 2022-06-07 2022-06-07 基站及清洁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128413U true CN218128413U (zh) 2022-12-27

Family

ID=845743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421107.XU Active CN218128413U (zh) 2022-06-07 2022-06-07 基站及清洁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12841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8128413U (zh) 基站及清洁系统
CN215562239U (zh) 吹风机
CN213955470U (zh) 整体式空调器
CN201954652U (zh) 储能式送风加湿电暖器
CN207936237U (zh) 空调挂机
CN209659338U (zh) 一种便于组装的网络交换机
CN220108536U (zh) 一种桩及维护站系统
CN220089384U (zh) 一种附件桩及维护站系统
CN219557173U (zh) 清洁基站
CN217592799U (zh) 干燥装置及洗碗机
CN220275534U (zh) 智能基站
CN112304142A (zh) 一种风冷及风道散热装置
CN218721880U (zh) 立式空调器
CN219656463U (zh) 一种热风循环烘干机
CN214536831U (zh) 塔式暖风机
CN220778236U (zh) 一种表面清洁设备的维护站系统
CN214258250U (zh) 一种冷热风混吹吹风机
CN221029170U (zh) 护理装置和晾衣机
CN214258262U (zh) 一种手柄进风式吹风机
CN210951855U (zh) 暖风机
CN219835578U (zh) 一种基站及清洁系统
CN220380116U (zh) 一种侧出风式烘干槽
CN216346781U (zh) 桌面空调器
CN211854231U (zh) 窗式空调器
CN114623501B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