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124341U - 一种移动电源 - Google Patents

一种移动电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124341U
CN218124341U CN202221530517.8U CN202221530517U CN218124341U CN 218124341 U CN218124341 U CN 218124341U CN 202221530517 U CN202221530517 U CN 202221530517U CN 218124341 U CN218124341 U CN 2181243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supply
hole
connector
shell
mobile pow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53051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龙扣
黄清淑
刘明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Baseu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Baseu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Baseu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Baseu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53051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1243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1243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12434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移动电源,包括电源组件、连接组件以及中空的壳体;电源组件容置于壳体内部,壳体的相对两侧上分别设置有安装部和收纳部,安装部上开设有让位通孔,让位通孔连通壳体内部并朝收纳部的一侧延伸以连通收纳部,连接组件的一端容置于壳体内部与电源组件电性连接,另一端穿过让位通孔与收纳部可拆卸连接,连接组件在安装部部分外露于让位通孔形成手提部;连接组件为移动电源提供电能输入或电能输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移动电源解决充电线容易受损坏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移动电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移动电源。
【背景技术】
现有的挂绳式移动电源会配备充电线以方便使用者充电。使用者从充电线的接口收纳槽外拉取出即可使用充电线。但是现有的挂绳式移动电源上的充电线出线的方向通常与线槽成一角度,使用者将充电线从收纳槽处拉出时,拉力通过充电线作用在充电线和收纳槽的连接处,使得充电线极易拉断。同时充电线的线槽将充电线的暴露在外,充电线极易受到腐蚀进而使得充电线受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充电线容易受损坏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移动电源。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是提供一种移动电源,包括电源组件、连接组件以及中空的壳体;所述电源组件容置于所述壳体内部,所述壳体的相对两侧上分别设置有安装部和收纳部,所述安装部上开设有让位通孔,所述让位通孔连通所述壳体内部并朝所述收纳部的一侧延伸以连通所述收纳部;所述连接组件的一端容置于所述壳体内部与所述电源组件电性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让位通孔与所述收纳部可拆卸连接,所述连接组件在安装部部分外露于让位通孔形成手提部;所述连接组件为所述移动电源提供电能输入或电能输出。
优选地,所述电源组件包括控制组件和电池,所述控制组件和所述电池电性连接;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线和连接头,所述连接线两端分别与所述控制组件和所述连接头电性连接,所述连接头可收纳于收纳部。
优选地,所述收纳部开设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一端与所述让位通孔连通,所述容纳槽的槽壁上设置有卡接部,所述卡接部对所述连接头进行卡接。
优选地,所述让位通孔的轴向方向与所述壳体设置安装部和收纳部的相对两侧之间延伸方向一致。
优选地,所述容纳槽的远离所述让位通孔的一侧设置有卡接口,所述卡接口用于卡接所述连接头。
优选地,所述移动电源还包括限位件,所述限位件套设在所述连接组件靠近所述安装部的一侧,所述限位件用于调节所述连接线通过所述让位通孔的长度。
优选地,所述收纳部远离让位通孔一端设置有磁吸件,所述磁吸件与所述连接头的可拆卸连接并防止所述连接线起翘。
优选地,所述壳体包括保护壳和电池模组框架,所述保护壳夹设于所述收纳部和所述安装部之间并套设与所述电池模组框架外周。
优选地,所述收纳部靠近所述电源组件的一侧设置有连接块,所述壳体开设有与所述连接块对应的连接口,所述连接块与所述连接口连接以实现所述收纳部与所述壳体的可拆卸连接。
优选地,所述移动电源还包括保护套,所述保护套至少套设于所述壳体外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移动电源,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电源,包括电源组件、连接组件以及中空的壳体;电源组件容置于壳体内部,壳体的相对两侧上分别设置有安装部和收纳部,安装部上开设有让位通孔,让位通孔连通壳体内部并朝收纳部的一侧延伸以连通收纳部;连接组件的一端容置于壳体内部与电源组件电性连接,另一端穿过让位通孔与收纳部可拆卸连接,连接组件在安装部部分外露于让位通孔形成手提部;连接组件为移动电源提供电能输入或电能输出。通过将连接组件部分弯曲形成手提部,使用者可以手提手提部对移动电源进行随身携带,使用者不需要携带过多的电源充电线就能对移动电源本身进行充电,也能够使移动电源对用电设备进行充电。另外,连接组件部分收纳在让位通孔中,使得壳体能对连接组件进行保护,避免了充电线易损坏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源组件包括控制组件和电池,控制组件和电池电性连接;连接组件包括连接线和连接头,连接线两端分别与控制组件和连接头电性连接,连接头可收纳于收纳部;移动电源还包括止挡件,止挡件设置在让位通孔靠近收纳部的一端,止挡件用于防止连接头从让位通孔中滑出。使用者在使用手提部时,止挡件使连接头不能穿过让位通孔,使得连接线与连接头连接的一端不能通过让位通孔滑脱至靠近安装部的一端,即增加了手提部在手提时的稳定性。
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收纳部开设有容纳槽,容纳槽一端与让位通孔连通,容纳槽的槽壁上设置有卡接部,卡接部对连接头进行卡接,通过设置卡接件,连接头收纳至容纳槽中,卡接件卡接连接头使得连接头与收纳槽的连接更为紧密,同时卡接件可以防止连接线与连接头连接的一端发生起翘的问题。
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让位通孔的轴向方向与壳体设置安装部和收纳部的相对两侧之间延伸方向一致,连接线可沿让位通孔的轴向方向进行滑动,在使用者对外部设备进行充电时,连接线可以沿让位通孔的轴向方向进行滑动拉出,使得连接头能够连接与移动电源距离较远的设备。同时连接线可沿让位通孔的轴向方向进行拉出,使得连接线由壳体内拉出方向不与让位通孔的轴向方向成角度,即连接线拉出的方向减弱了与壳体的摩擦,避免了连接线发生弯折以及使用者拉出连接线力量过大,造成连接线拉断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容纳槽远离让位通孔的一侧设置有卡接口,所述卡接口用于卡接所述连接头。卡接口的形状与连接头的外形相对应,当使用者对连接头进行收纳时,连接头能完全容纳至卡接口内,以实现将移动电源放置在桌面或地面上时,收纳部与地面接触不会受连接头的凸起或拱起造成移动电源放置不平稳的问题。
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移动电源还包括限位件,限位件套设在连接组件靠近安装部的一侧,限位件用于调节连接线通过让位通孔的长度,使用者在使用移动电源对外部移动终端设备进行充电时,通常会将连接头由收纳部处取出,再对连接头施加一拉力,拉力传递至连接线处并将充电线由让位通孔处滑移拉出,从而拉至使用者所需要的长度来连接外部的移动终端设备对其进行充电,通过设置限位件,避免了使用者的拉力过大造成连接线拉伸过度,不容易复位手提部的情况。同时也避免了拉力过大使得连接线靠近安装部的一端被拉断的情况,进一步提升了移动电源的使用寿命。
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收纳部远离让位通孔一端设置有磁吸件,磁吸件与连接头的可拆卸连接并防止连接线起翘,收纳部与壳体之间界定一容纳空间,容纳槽远离让位通孔的侧壁处开设有开口,当连接头收纳至容纳槽时,连接头至少部分容置于容纳空间内,通过限制磁吸件,当使用者想对连接头进行收纳时,只需将连接头放置于容纳槽内,磁吸件对连接头的磁力使得连接头自行收纳至收容纳空间中,便捷性高。
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壳体包括保护壳和电池模组框架,保护壳夹设于收纳部和安装部之间并套设与电池模组框架外周。电池模组框架用于对电池进进保护,保护壳用于对电源组件和控制组件的进一步保护,当移动电源跌落至地面时,保护壳和电池模组框架会对跌落产生的冲击力进行吸收,从而对电池进行保护,提升了移动电源的使用寿命。
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收纳部靠近电源组件的一侧设置有连接块,壳体开设有与连接块对应的连接口,连接块与连接口连接以实现收纳部与壳体的可拆卸连接,通过设置连接块,当使用者想对收纳部进行更换或清洗时,连接块从连接口取出,即可将收纳部由壳体上拆卸下来,便捷性好。
1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移动电源还包括保护套,保护套至少套设于壳体外周,通过设置保护套,保护套对壳体以及控制组件实施保护,当移动电源不慎发生跌落至地面时,保护套吸收与地面接触产生的冲击力,以实现对移动电源的保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电源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电源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电源的侧视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电源的另一侧视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电源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6是图5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电源的爆炸结构示意图一。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电源的爆炸结构示意图二。
附图标识说明:
1、移动电源;
11、连接组件;12、壳体;13、安装部;14、收纳部;15、限位件;16、电源组件;17、显示组件;18、保护套;
111、连接头;112、连接线;113、手提部;121、让位通孔;122、连接口;123、保护壳;124、电池模组框架;131、定位孔;141、容纳槽;142、磁吸件;143、连接块;161、控制组件;162、电池;171、按压件;172、显示件;
1111、止挡件;1410、卡接部;1411、卡接件;1412、开口;1413、卡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和“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的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结合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电源1,包括电源组件16、连接组件11以及中空的壳体12。电源组件16容置于壳体12内部,壳体12的相对两侧上分别设置有安装部13和收纳部14,安装部13上开设有让位通孔121,让位通孔121与壳体12内部连通并在壳体12内部朝收纳部14的一侧延伸以连通收纳部14。连接组件11的一端容置于壳体12内部并与电源组件16电性连接,另一端穿过让位通孔121与收纳部14可拆卸连接。连接组件11在安装部13部分外露于让位通孔121形成手提部113,以实现悬挂或手提携带移动电源1。连接组件11为移动电源1提供电能输入或电能输出。
可以理解,该连接组件11即为充电线。现有的移动电源上需要额外连接手提线以供使用者携带,使用者手提手提线对移动电源进行携带以及使用,且使用者在使用现有的一些移动电源时,通常需要自身携带额外的电源充电线才能够使用移动电源对一些移动终端设备进行充电。而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连接组件11部分弯曲形成手提部113,使用者可以通过手提手提部113对移动电源1进行随身携带。优选地,安装部13上开设有定位孔131,连接组件11的一端穿过定位孔131延伸至壳体12的内部与电源组件16电性连接,当使用者想对外部的移动终端设备进行充电时,只需将连接组件11的另一端从收纳部14解除连接,直接连接外部移动终端设备即可进行为外部移动终端设备的补能操作。即使用者不需要携带额外的电源充电线就能对需要用电的移动终端设备进行充电。另外,连接组件11部分收纳在让位通孔121中,使得壳体12能对连接组件11进行保护,可以减少连接组件11与外界环境的接触,避免了连接组件11受到腐蚀而使得连接组件11易损坏的问题。
请继续结合图1和图2,电源组件16还包括控制组件161和电池162,控制组件161和电池162皆容置于壳体12内部,控制组件161与电池162电性连接,连接组件11包括连接线112和连接头111,连接线112两端分别与控制组件161和连接头111电性连接,连接头111可收纳在收纳部14。进一步的,移动电源1还包括止挡件1111以防止连接头111从让位通孔121中滑出。具体的,在一实施方式中,止挡件1111设置在让位通孔121靠近收纳部14的一端以防止连接头111从让位通孔121中滑出。
可以理解地,当使用者对移动设备进行手提携带时,使用者对手提部113施加一拉力,拉力由连接线112传递到连接头111处。在使用手提部113时,止挡件1111止挡连接头111,使连接头111不能穿过让位通孔121,进而使得连接线112与连接头111连接的一端不能通过让位通孔121滑脱至靠近安装部13的一端。若连接头111上不设置止挡件1111,在使用者手提手提部113对移动电源1进行携带时,连接线112受到拉力,拉力进一步传递至连接头111处,连接头111受拉力穿过让位通孔121,使得连接头111由收纳部14的一侧滑脱至安装部13的一侧,甚至连接头111会因移动电源1自身的重力滑脱至使用者的手掌从而跌落至地面,极大影响了使用者的使用体验。因此通过设置止挡件1111,增加了手提部113在手提时的稳定性。
可选地,连接头111可以为type-c,lightning,micro usb中的任一种或多种的组合,连接头111的种类多样以适用于不同类型的移动终端设备。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2,收纳部14开设有容纳槽141,容纳槽141一端与让位通孔121连通,容纳槽141的槽壁上设置有卡接部1410,卡接部1410用于对连接头111进行卡接。具体的,容纳槽141的槽壁上设置有卡接件1411,卡接件1411用于与连接头111进行卡接。可以理解地,使用者在收纳连接头111时,直接将连接头111收纳至容纳槽141中,卡接件1411卡接连接头111使得连接头111与收纳槽的连接更为紧密,优选地,卡接件1411收纳至收纳部14时,卡接件1411设置在连接头111靠近让位通孔121的一侧,通过卡接件1411即对连接头111实施了卡接,同时可以防止连接线112与连接头111连接的一端发生起翘的问题。
进一步地,请结合图3和图4,让位通孔121的轴向方向与所述壳体12设置安装部13和收纳部14的相对两侧之间延伸方向一致。可以理解地,连接线112可沿让位通孔121的轴向方向进行滑动,在使用者对外部设备进行充电时,连接线112可以沿让位通孔121的轴向方向进行滑动拉出,使得连接头111能够连接与移动电源1距离较远的设备。同时连接线112可沿让位通孔121的轴向方向进行拉出,使得连接线112由壳体12内拉出方向与让位通孔121的轴向方向一致,即连接线112拉出的方向减弱了与壳体12的摩擦,避免了连接线112发生弯折以及使用者拉出连接线112力量过大,造成连接线112拉断的问题。
请结合图4至图6,容纳槽141的延伸方向与让位通孔121的轴向方向的夹角范围为60°-120°。优选地,容纳槽141的延伸方向与让位通孔121的轴向方向的夹角为90°。可以理解地,容纳槽141的两端朝与让位通孔121轴向方向垂直的方向进行延伸,使得连接头111收纳至容纳槽141时,连接头111的轴向方向与让位通孔121的轴向方向大致垂直,使得连接线112靠近收纳部14的一端朝连接头111所在的方向弯折并一起容纳至容纳槽141中。另外,将连接头111以及连接线112与连接头111连接的一端收纳至容纳槽141后,使用者可以直接将收纳部14与地面或桌面接触,以实现移动电源1平放至地面或桌面,便于收纳。
请参阅图8,容纳槽141远离让位通孔的一侧设置有卡接口1413,所述卡接口1413用于卡接所述连接头111。可以理解地,卡接口1413的形状与连接头111的外形相对应,当使用者对连接头111进行收纳时,连接头能完全容纳至卡接口1413内,以实现将移动电源1放置在桌面或地面上时,收纳部14与地面接触不会受连接头111的凸起或拱起造成移动电源1放置不平稳的问题。
请结合图3和图4,移动电源1还包括限位件15,限位件15套设在连接组件11靠近安装部13的一侧,限位件15用于调节连接线112通过让位通孔121的长度。可以理解地,使用者在使用移动电源1对外部移动终端设备进行充电时,通常会将连接头111由收纳部14处取出,再对连接头111施加一拉力,拉力传递至连接线112处并将充电线由让位通孔121处滑移拉出,从而拉至使用者所需要的长度来连接外部的移动终端设备对其进行充电,通过设置限位件15,避免了使用者的拉力过大造成连接线112拉伸过度,不容易复位手提部113的情况。同时也避免了拉力过大使得连接线112靠近安装部13的一端被拉断的情况,进一步提升了移动电源1的使用寿命。优选地,使用者可以通过调整限位件15的位置,自由调节连接线112通过让位通孔121的长度,使用者也可以调节限位件15的位置,避免限位件15的影响到手提部113的握持手感。
优选地,请结合图3至图6,收纳部14远离让位通孔121的一侧设置有磁吸件142,磁吸件142实现收纳部14与连接头111的可拆卸连接并防止连接线112起翘。可以理解地,收纳部14与壳体12之间界定一容纳空间,容纳槽141远离让位通孔121的侧壁处开设有开口1412,当连接头111收纳至容纳槽141时,连接头111至少部分容置于容纳空间内,通过设置磁吸件142,当使用者想对连接头111进行收纳时,只需将连接头111放置于容纳槽141内,磁吸件142对连接头111的磁力使得连接头111自行收纳至收容纳空间中,便捷性高。另外,连接头111受磁吸件142的磁力吸引,与容置槽141连接更为紧密,而吸力继续作用在与连接头111连接的连接线112上,使得收纳至容置槽内的连接线112不会发现起翘,或者拱起变形的现象。
请继续结合图1和图6,壳体12包括保护壳123和电池模组框架124,保护壳123夹设于收纳部14和安装部13之间并套设与电池模组框架124外周。可以理解地,电池模组框架124用于对电池162进进保护,保护壳123用于对电源组件16和控制组件161的进一步保护,当移动电源1跌落至地面时,保护壳123和电池模组框架124会对跌落产生的冲击力进行吸收,从而对电池162进行保护,提升了移动电源1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移动电源1包括显示组件17,显示组件17设置在壳体12的一侧,优选地,显示组件17设置在安装部13上,显示组件17与控制组件161电性连接并显示移动电源1的工作信息,显示组件17包括按压件171和显示件172,按压件171设置在安装部13远离收纳部14的一侧,显示件172套设在按压件171的外围,当使用者想获取移动电源1的工作信息时,按压按压件171,按压件171将压力转换为电信号,电信号传输至控制组件161处,控制组件161接受电信号后,控制显示件172显示工作信息。当使用者对移动电源1进行充电时,连接头111接入外部电源,电信号经过连接线112传递至控制组件161处,控制组件161控制显示件172显示充电信息。
请参阅图7,收纳部14靠近电源组件16的一侧设置有连接块143,壳体12开设有与连接块143对应的连接口122,连接块143与连接口122连接以实现收纳部14与壳体12的可拆卸连接,通过设置连接块143,当使用者想对收纳部14进行更换或清洗时,连接块143从连接口122取出,即可将收纳部14由壳体12上拆卸下来,便捷性好。
进一步地,请继续参阅图7,移动电源1还包括保护套18,保护套18至少套设于壳体12外周。可选地,保护套18的材质可以为软胶材料、金属材料或硬质塑料中的任一种。优选地,保护套18的材质为软胶材料,软胶材料的握持手感较佳,并且吸收冲击力的能力较好,通过设置保护套18,保护套18对壳体12以及控制组件161实施保护。另外,安装部13以及收纳部14受到撞击时,撞击产生的冲击力传递至保护套18处被吸收掉一部分。当移动电源1不慎发生跌落至地面时,保护套18吸收与地面接触产生的冲击力,以实现对移动电源1的保护。可以理解,保护套18也可以直接套设在安装部13,壳体12和收纳部14周缘,提供整个移动电源1一致的握持手感和周全的保护。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移动电源,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电源,包括电源组件、连接组件以及中空的壳体;电源组件容置于壳体内部,壳体的相对两侧上分别设置有安装部和收纳部,安装部上开设有让位通孔,让位通孔连通壳体内部并朝收纳部的一侧延伸以连通收纳部;连接组件的一端容置于壳体内部与电源组件电性连接,另一端穿过让位通孔与收纳部可拆卸连接,连接组件在安装部部分外露于让位通孔形成手提部;连接组件为移动电源提供电能输入或电能输出。通过将连接组件部分弯曲形成手提部,使用者可以手提手提部对移动电源进行随身携带,使用者不需要携带过多的电源充电线就能对移动电源本身进行充电,也能够使移动电源对用电设备进行充电。另外,连接组件部分收纳在让位通孔中,使得壳体能对连接组件进行保护,避免了充电线易损坏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源组件包括控制组件和电池,控制组件和电池电性连接;连接组件包括连接线和连接头,连接线两端分别与控制组件和连接头电性连接,连接头可收纳于收纳部;移动电源还包括止挡件,止挡件设置在让位通孔靠近收纳部的一端,止挡件用于防止连接头从让位通孔中滑出。使用者在使用手提部时,止挡件使连接头不能穿过让位通孔,使得连接线与连接头连接的一端不能通过让位通孔滑脱至靠近安装部的一端,即增加了手提部在手提时的稳定性。
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收纳部开设有容纳槽,容纳槽一端与让位通孔连通,容纳槽的槽壁上设置有卡接部,卡接部对连接头进行卡接,通过设置卡接件,连接头收纳至容纳槽中,卡接件卡接连接头使得连接头与收纳槽的连接更为紧密,同时卡接件可以防止连接线与连接头连接的一端发生起翘的问题。
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让位通孔的轴向方向与壳体设置安装部和收纳部的相对两侧之间延伸方向一致,连接线可沿让位通孔的轴向方向进行滑动,在使用者对外部设备进行充电时,连接线可以沿让位通孔的轴向方向进行滑动拉出,使得连接头能够连接与移动电源距离较远的设备。同时连接线可沿让位通孔的轴向方向进行拉出,使得连接线由壳体内拉出方向不与让位通孔的轴向方向成角度,即连接线拉出的方向减弱了与壳体的摩擦,避免了连接线发生弯折以及使用者拉出连接线力量过大,造成连接线拉断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容纳槽远离让位通孔的一侧设置有卡接口,所述卡接口用于卡接所述连接头。卡接口的形状与连接头的外形相对应,当使用者对连接头进行收纳时,连接头能完全容纳至卡接口内,以实现将移动电源放置在桌面或地面上时,收纳部与地面接触不会受连接头的凸起或拱起造成移动电源放置不平稳的问题。
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移动电源还包括限位件,限位件套设在连接组件靠近安装部的一侧,限位件用于调节连接线通过让位通孔的长度,使用者在使用移动电源对外部移动终端设备进行充电时,通常会将连接头由收纳部处取出,再对连接头施加一拉力,拉力传递至连接线处并将充电线由让位通孔处滑移拉出,从而拉至使用者所需要的长度来连接外部的移动终端设备对其进行充电,通过设置限位件,避免了使用者的拉力过大造成连接线拉伸过度,不容易复位手提部的情况。同时也避免了拉力过大使得连接线靠近安装部的一端被拉断的情况,进一步提升了移动电源的使用寿命。
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收纳部远离让位通孔一端设置有磁吸件,磁吸件与连接头的可拆卸连接并防止连接线起翘,收纳部与壳体之间界定一容纳空间,容纳槽远离让位通孔的侧壁处开设有开口,当连接头收纳至容纳槽时,连接头至少部分容置于容纳空间内,通过限制磁吸件,当使用者想对连接头进行收纳时,只需将连接头放置于容纳槽内,磁吸件对连接头的磁力使得连接头自行收纳至收容纳空间中,便捷性高。
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壳体包括保护壳和电池模组框架,保护壳夹设于收纳部和安装部之间并套设与电池模组框架外周。电池模组框架用于对电池进进保护,保护壳用于对电源组件和控制组件的进一步保护,当移动电源跌落至地面时,保护壳和电池模组框架会对跌落产生的冲击力进行吸收,从而对电池进行保护,提升了移动电源的使用寿命。
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收纳部靠近电源组件的一侧设置有连接块,壳体开设有与连接块对应的连接口,连接块与连接口连接以实现收纳部与壳体的可拆卸连接,通过设置连接块,当使用者想对收纳部进行更换或清洗时,连接块从连接口取出,即可将收纳部由壳体上拆卸下来,便捷性好。
1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移动电源还包括保护套,保护套至少套设于壳体外周,通过设置保护套,保护套对壳体以及控制组件实施保护,当移动电源不慎发生跌落至地面时,保护套吸收与地面接触产生的冲击力,以实现对移动电源的保护。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组件、连接组件以及中空的壳体;所述电源组件容置于所述壳体内部,所述壳体的相对两侧上分别设置有安装部和收纳部,所述安装部上开设有让位通孔,所述让位通孔连通所述壳体内部并朝所述收纳部的一侧延伸以连通所述收纳部;所述连接组件的一端容置于所述壳体内部与所述电源组件电性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让位通孔与所述收纳部可拆卸连接,所述连接组件在所述安装部部分外露于让位通孔形成手提部;
所述连接组件为所述移动电源提供电能输入或电能输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组件包括控制组件和电池,所述控制组件和所述电池电性连接;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线和连接头,所述连接线两端分别与所述控制组件和所述连接头电性连接,所述连接头可收纳于所述收纳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部开设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一端与所述让位通孔连通,所述容纳槽的槽壁上设置有卡接部,所述卡接部对所述连接头进行卡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让位通孔的轴向方向与所述壳体设置安装部和收纳部的相对两侧之间延伸方向一致。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槽的远离所述让位通孔的一侧设置有卡接口,所述卡接口用于卡接所述连接头。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电源还包括限位件,所述限位件套设在所述连接组件靠近所述安装部的一侧,所述限位件用于调节所述连接线通过所述让位通孔的长度。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部远离让位通孔一端设置有磁吸件,所述磁吸件与所述连接头的可拆卸连接并防止所述连接线起翘。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保护壳和电池模组框架,所述保护壳夹设于所述收纳部和所述安装部之间并套设与所述电池模组框架外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部靠近所述电源组件的一侧设置有连接块,所述壳体开设有与所述连接块对应的连接口,所述连接块与所述连接口连接以实现所述收纳部与所述壳体的可拆卸连接。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电源还包括保护套,所述保护套至少套设于所述壳体外周。
CN202221530517.8U 2022-06-16 2022-06-16 一种移动电源 Active CN2181243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530517.8U CN218124341U (zh) 2022-06-16 2022-06-16 一种移动电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530517.8U CN218124341U (zh) 2022-06-16 2022-06-16 一种移动电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124341U true CN218124341U (zh) 2022-12-23

Family

ID=845160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530517.8U Active CN218124341U (zh) 2022-06-16 2022-06-16 一种移动电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12434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189023B2 (en) Wear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20080174265A1 (en) Battery charger
WO2018040382A1 (zh) 便携式智能可调电源装置
ITMI20061029A1 (it) Un dispositivo atto a fornire potenza elettrica ad un utensile elettrico
CN1881713B (zh) 用于将移动电话连接到外围装置的连接器组件
TW201427204A (zh) 具有防塵蓋的插座及電子裝置
CA2359974A1 (en) Auxiliary structure for connecting connector for use in portable telephone
TWI601329B (zh) 可充電電池
CN218124341U (zh) 一种移动电源
CN208316360U (zh) 移动终端充电装置
CN218514106U (zh) 一种移动电源
CN212258447U (zh) 一种配备风扇的移动电源
CN212486139U (zh) 带蓝牙音箱的移动电源
KR101417739B1 (ko) 젠더가 구비된 휴대단말기 커버
CN207339365U (zh) 一种充电底座
EP2290499A1 (en) Detachable power converter for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s
CN215600451U (zh) 储能装置
CN219698127U (zh) 一种手持式多功能英语翻译设备
CN209748217U (zh) 一种手提充电宝
CN219593723U (zh) 一种便于携带充电的电子烟
CN212935537U (zh) 一种具有防护功能的充电宝
CN217485836U (zh) 钥匙扣数据线
CN219173935U (zh) 一种理线器及充电器组合
CN212304809U (zh) 移动电源组件
CN210468834U (zh) 一种固定手机携带方便的充电宝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