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120057U - 一种暖通通风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暖通通风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120057U
CN218120057U CN202221518208.9U CN202221518208U CN218120057U CN 218120057 U CN218120057 U CN 218120057U CN 202221518208 U CN202221518208 U CN 202221518208U CN 218120057 U CN218120057 U CN 2181200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water tank
ventilating
ventilation
he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51820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畅辉
刘波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Hexun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Hexun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Hexun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Hexun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518208.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12005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1200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12005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ltering Of Dispersed Particles In Gases (AREA)

Abstract

一种暖通通风装置,涉及通风设备技术领域,包括通风箱、负压风机、水箱、进风管、排风筒和吸气泵,旨在解决风机吸取室外空气的时候,不能有效的过滤室外空气中的固体颗粒和灰尘的问题。相比于现有技术,负压风机将室外空气引入,经过进风管将室外空气输送至水箱内,通过水箱内的水和水箱内部横向设置的过滤隔层对空气中的固体颗粒和灰尘进行阻隔过滤处理,吸气泵将过滤处理过的空气从水箱内吸出,经过排风筒一端的导风装置连接风管将过滤处理的空气排进室内,从而提高进入室内的空气质量。

Description

一种暖通通风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风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暖通通风装置。
背景技术
暖通设备主要是包括三个专业方向,采暖、通风和空调。
但是,现有的采暖通风装置通过鼓风机吸取室外空气的时候,不能有效地过滤室外空气中的固体颗粒和灰尘。如文献《通风空调管道内灰尘沉积的研究进展》中所述,在暖通空调行业中,通风管道内部的灰尘沉积会造成室内空气质量不佳,这是由于上述的室外空气中的固体颗粒和灰尘不能有效地被过滤所导致的,这问题会导致通风管道内部灰尘沉积,这会影响送风效率,降低送风质量;此外,部分固体颗粒和灰尘还会随着吸入室内,容易影响室内空气环境,造成室内污染;再有,还会影响暖通系统的顺利运行。为此,现有技术中也有在通风管道内安装滤网以解决上述问题,但众所周知,使用滤网过滤的话需要经常更换滤网的,而更换滤网的操作繁琐且成本高,因此现有的暖通系统中大多都不安装滤网了,这使得上述问题仍普遍存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暖通通风装置,旨在解决风机吸取室外空气的时候,不能有效的过滤室外空气中的固体颗粒和灰尘的问题,且滤网无需经常更换。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暖通通风装置,包括:通风箱,所述通风箱内设有安装腔;负压风机,设置在所述通风箱的上端,所述负压风机的底部设有通风口,所述通风口位于所述安装腔内部,水箱,设置在所述安装腔内部并位于所述负压风机的下方,所述水箱内部横向设有过滤隔层,所述过滤隔层上方位于所述水箱一侧设有抽风口;进风管,设置在所述安装腔内,所述进风管的一端与所述通风口相连接,所述进风管的另一端伸入所述水箱内部,并穿过所述过滤隔层;排风筒,横向设置在所述安装腔内,所述排风筒的一端设有导风装置,所述导风装置的一端与所述通风箱的外壁相连通;吸气泵,设置在所述安装腔内,所述吸气泵的一端设有与所述抽风口相连的吸气管,所述吸气泵的另一端设有与所述排风筒的另一端相连的出气管。
进一步地,所述负压风机的下端面为向下凸起的半球面,所述通风口位于所述半球面的中心。
进一步地,所述负压风机上端的进风口处设有风机百叶窗。
进一步地,所述水箱一侧贴紧所述通风箱一侧的内壁设置,所述水箱上设有向所述通风箱外侧延伸的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进水管位于所述过滤隔层的下方并高于所述出水管,所述出水管靠近所述水箱的底部。
进一步地,所述水箱的内底部设有斜台,所述斜台的上端面从高至低向所述出水管方向倾斜。
进一步地,所述过滤隔层为多层防尘棉层叠形成的防尘棉块,所述防尘棉块上设有避让所述进风管的避让孔。
进一步地,所述排风筒、出气管和导风装置的中心轴在同一直线上。
进一步地,所述导风装置包括导风筒、中心圈和导风叶片,所述导风筒与所述排风筒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所述导风筒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通风箱的侧壁上,所述中心圈设置在所述导风筒的内部中心,所述导风叶片环绕设置在所述导风筒与所述中心圈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导风叶片为矩形块状。
进一步地,所述排风筒的内壁上设有紫外线灯。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暖通通风装置,相比于现有技术,负压风机将室外空气引入,经过进风管将室外空气输送至水箱内,通过水箱内的水和水箱内部横向设置的过滤隔层对空气中的固体颗粒和灰尘进行阻隔过滤处理,吸气泵将过滤处理过的空气从水箱内吸出,经过排风筒一端的导风装置连接风管将过滤处理的空气排进室内,从而提高进入室内的空气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导风装置的主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通风箱;11-安装腔;20-负压风机;21-风机百叶窗;30-水箱;31-过滤隔层;32-进水管;33-出水管;34-斜台;40-进风管;50-排风筒;51-导风装置;511-导风筒;512-中心圈;513-导风叶片;54-紫外线灯;60-吸气泵;61- 吸气管;62-出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中,当出现方位词时,对于方位词,是为了便于叙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保护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另有明确规定和限定,当出现术语如“设置在”、“相连”、“连接”时,这些术语应作广义去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也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相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的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所示,一种暖通通风装置,包括通风箱10、负压风机20、水箱30、进风管40、排风筒50和吸气泵60。
通风箱10内设有安装腔11,负压风机20设置在通风箱10的上端,负压风机20的底部设有通风口,通风口位于安装腔11内部。
水箱30设置在安装腔11内部并位于负压风机20的下方,水箱30内部横向设有过滤隔层31,用于阻隔空气中的固体颗粒和灰尘,过滤隔层31上方位于水箱30一侧设有抽风口。
进风管40设置在安装腔11内,进风管40的一端与通风口相连接,进风管40的另一端伸入水箱30内部,并穿过过滤隔层31,该过滤隔层31为多层防尘棉层叠形成的防尘棉块,防尘棉块上设有避让进风管40的避让孔。通过负压风机20将室外空气引入,经过进风管40将室外空气输送至水箱30内,通过水箱30内的水和水箱30内部横向设置的过滤隔层31对空气中的固体颗粒和灰尘进行阻隔过滤处理。
排风筒50横向设置在安装腔11内,排风筒50的一端设有导风装置51,用于提高排风时的送风效率,导风装置51的一端与通风箱10的外壁相连通,用于连接接入室内的风管。
吸气泵60设置在安装腔11内,吸气泵60的一端设有与抽风口相连的吸气管61,吸气泵60的另一端设有与排风筒50的另一端相连的出气管62,通过吸气泵60将过滤处理过的空气从水箱30内吸出,经过排风筒50一端的导风装置51连接风管将过滤处理的空气排进室内,从而提高进入室内的空气质量。
在本实施例中,负压风机20的下端面为向下凸起的半球面,通风口位于半球面的中心,有利于将负压风机20抽动空气的涣散性气流进行集中地引导进入通风口,提高室外空气进入进气管的速率,降低气流阻力。
在本实施例中,负压风机20上端的进风口处设有风机百叶窗21,该风机百叶窗21可跟随负压风机20的启动进行开启或关闭,避免在负压风机20停止运行后灰尘进入通风箱10内部,对负压风机20停止运行后起到密封作用。
在本实施例中,水箱30一侧贴紧通风箱10一侧的内壁设置,水箱30上设有向通风箱10外侧延伸的进水管32和出水管33,进水管32位于过滤隔层 31的下方并高于出水管33,出水管33靠近水箱30的底部。由于使用一段时间后的水箱30内的水会存积很多固体颗粒和灰尘,需要通过进水管32和出水管33对水箱30内部的水进行更换处理,以提高水箱30的使用寿命和过滤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方便水箱30内的污水排出,水箱30的内底部设有斜台34,斜台34的上端面从高至低向出水管33方向倾斜,有利与将沉积在水箱30底部的固体颗粒进行排出。
在本实施例中,排风筒50、出气管62和导风装置51的中心轴在同一直线上,降低空气流动的阻力,让空气流速均匀,提高出风效率。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导风装置51包括导风筒511、中心圈512和导风叶片513,导风筒511与排风筒50的一端通过连接片配合螺丝或者卡扣结构进行可拆卸连接,导风筒511的另一端连接在通风箱10的侧壁上,用于连接接入室内的风管,中心圈512设置在导风筒511的内部中心,导风叶片513为矩形块状,导风叶片513环绕设置在导风筒511与中心圈512 之间,可对从出气管62端流出的空气气流调整为轴向送出,以提高空气气流的流动速率。
在本实施例中,排风筒50的内壁上设有紫外线灯54,可对过滤除尘后的空气进行消毒杀菌,进一步的提高进入室内的空气质量。
以上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试验方法获知。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暖通通风装置,相比于现有技术,负压风机20 将室外空气引入,进风管40将室外空气输送至水箱30内,通过水箱30内的水和水箱30内部横向设置的过滤隔层31对空气中的固体颗粒和灰尘进行阻隔过滤处理,吸气泵60将过滤处理过的空气从水箱30内吸出,经过排风筒 50一端的导风装置51连接风管将过滤处理的空气排进室内,从而提高进入室内的空气质量。
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上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暖通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风箱,所述通风箱内设有安装腔;
负压风机,设置在所述通风箱的上端,所述负压风机的底部设有通风口,所述通风口位于所述安装腔内部,
水箱,设置在所述安装腔内部并位于所述负压风机的下方,所述水箱内部横向设有过滤隔层,所述过滤隔层上方位于所述水箱一侧设有抽风口;
进风管,设置在所述安装腔内,所述进风管的一端与所述通风口相连接,所述进风管的另一端伸入所述水箱内部,并穿过所述过滤隔层;
排风筒,横向设置在所述安装腔内,所述排风筒的一端设有导风装置,所述导风装置的一端与所述通风箱的外壁相连通;
吸气泵,设置在所述安装腔内,所述吸气泵的一端设有与所述抽风口相连的吸气管,所述吸气泵的另一端设有与所述排风筒的另一端相连的出气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暖通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风机的下端面为向下凸起的半球面,所述通风口位于所述半球面的中心。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暖通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风机上端的进风口处设有风机百叶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暖通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一侧贴紧所述通风箱一侧的内壁设置,所述水箱上设有向所述通风箱外侧延伸的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进水管位于所述过滤隔层的下方并高于所述出水管,所述出水管靠近所述水箱的底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暖通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的内底部设有斜台,所述斜台的上端面从高至低向所述出水管方向倾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暖通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隔层为多层防尘棉层叠形成的防尘棉块,所述防尘棉块上设有避让所述进风管的避让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暖通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筒、出气管和导风装置的中心轴在同一直线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暖通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装置包括导风筒、中心圈和导风叶片,所述导风筒与所述排风筒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所述导风筒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通风箱的侧壁上,所述中心圈设置在所述导风筒的内部中心,所述导风叶片环绕设置在所述导风筒与所述中心圈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暖通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叶片为矩形块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暖通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筒的内壁上设有紫外线灯。
CN202221518208.9U 2022-06-17 2022-06-17 一种暖通通风装置 Active CN2181200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518208.9U CN218120057U (zh) 2022-06-17 2022-06-17 一种暖通通风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518208.9U CN218120057U (zh) 2022-06-17 2022-06-17 一种暖通通风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120057U true CN218120057U (zh) 2022-12-23

Family

ID=845152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518208.9U Active CN218120057U (zh) 2022-06-17 2022-06-17 一种暖通通风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12005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35963B (zh) 一种整体式厨房结构
WO2019137531A1 (zh) 用于空调器的净化模块和包括该净化模块的空调器
WO2018148941A1 (zh) 风道和空气处理设备
CN204513689U (zh) 新风换气机
CN104654484B (zh) 一种室内外空气流通净化集尘装置
CN107192081A (zh) 一种新风换气装置和全自动智能换气设备
CN208436592U (zh) 一种车间多功能净化设备
CN108692389A (zh) 空气处理设备及空气处理系统
CN218120057U (zh) 一种暖通通风装置
CN108507024A (zh) 一种用于无尘室的空气净化装置
WO2018148940A1 (zh) 静电除尘装置和空气处理设备
CN208920412U (zh) 一种空气管理新风系统
CN212618748U (zh) 新风模块及空调器
CN113719898A (zh) 新风装置及空调室内机
CN207584941U (zh) 一种双进风新风净化机
CN112361509A (zh) 一种建筑用幕墙通风装置
CN101373088A (zh) 一种新风换气机
CN216924586U (zh) 一种全热净化新风除湿机
CN214949397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8721896U (zh) 一种壁挂式新风过滤换气装置
CN218065124U (zh) 一种新风模块和空调室内机
CN217685620U (zh) 新风换气机
CN209877224U (zh) 空气过滤模块及空气净化器
CN217482929U (zh) 一种适应多场景空气流治理可全热回收新风系统
CN215637531U (zh) 一种具有空调装置的空气净化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