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120052U - 一种应用于公共建筑的新风采集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应用于公共建筑的新风采集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120052U
CN218120052U CN202222284602.7U CN202222284602U CN218120052U CN 218120052 U CN218120052 U CN 218120052U CN 202222284602 U CN202222284602 U CN 202222284602U CN 218120052 U CN218120052 U CN 2181200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esh air
pipeline
collecting
floor
public buil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28460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隽夫
钟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Bocheng Architectural Design Off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Bocheng Architectural Design Off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Bocheng Architectural Design Off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Bocheng Architectural Design Off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28460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1200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1200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12005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uct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应用于公共建筑的新风采集结构,其包括公共建筑楼体和用于新风采集的新风采集管道系统,新风采集管道系统安装于公共建筑楼体内,公共建筑楼体包括位于公共建筑楼体底部的第一楼层和设置于第一楼层上方的第二楼层,第二楼层的一侧向外延伸有挡雨板,第一楼层靠近挡雨板的一侧连接有若干入口大门,挡雨板的底面开有若干供新风采集管道系统采风的采风口;本申请具有降低雨水进入采风口与采风管道的概率,从而降低室内漏水可能性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应用于公共建筑的新风采集结构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公共建筑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应用于公共建筑的新风采集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现代生活水平的要求日益增高,新风采集作为现有的技术成果,能够向室内输送来自室外的新鲜空气(习称新风),提高室内的空气质量。
中央空调的新风系统是由新风机、进风组件和排风组件组成的。进风组件包括采风管道和采风风机,楼体一侧的墙面上开有采风口,采风口内安装有采风风机,采风风机的出风口与采风管道连通,采风管道与新风机连通。排风组件包括排风管道和排风风机,排风管道的进风口与新风机连通,楼体的一侧开有排风口,排风口内安装有排风风机,排风风机的进风口与排风管道连通。使用时,新鲜空气通过采风口由采风风机吸入采风管道,经由新风机过滤送入室内,室内空气再通过排风风机吸入排风管道,从排风口排出。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发现由于采风口多处于建筑立面,在雨天时雨水容易从采风口进入采风管道,从而进入室内造成漏水的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降低雨水从采风口进入采风管道现象发生的可能性,本申请提供一种应用于公共建筑的新风采集结构。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应用于公共建筑的新风采集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应用于公共建筑的新风采集结构,包括公共建筑楼体和若干用于新风采集的新风采集管道系统,所述新风采集管道系统安装于所述公共建筑楼体内,所述公共建筑楼体包括位于所述公共建筑楼体底部的第一楼层和设置于所述第一楼层上方的第二楼层,所述第二楼层的一侧向外延伸有挡雨板,所述第一楼层靠近所述挡雨板的一侧安装有若干入口大门,所述挡雨板的底面开有若干供所述新风采集管道系统采风的采风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对新风采集管道系统的设置,改变原本设置在各个楼层立墙上的采风口以及横向管道的排布,使得新风采集管道系统的采风口位于挡雨板的底面,挡雨板可用作入口雨棚,有效降低了雨水从采风口进入采风管道的可能性,从而降低了进入室内造成漏水现象发生的概率,同时还减少了新风百叶的在建筑立面上的不利影响,增加了美观性。
作为优选,每一所述新风采集管道系统均包括若干新风采集管道、新风输送管道和若干新风分流管道,每一所述新风采集管道的一端均与所述采风口连通,所述新风输送管道与所述新风采集管道远离所述采风口的一端连通,所述新风分流管道靠近所述采风口的一端与所述新风输送管道连通,所述新风分流管道用于与所述公共建筑楼体内的中央空调一一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新风采集管道系统进行分模块化设置,使得从采集口采集的新鲜空气能够从新风采集管道通入新风输送管道,进而可以将新鲜空气通入各个楼层,新风风流管道使得进入新风输送管道的新鲜空气能够通入公共建筑楼体各个楼层的中央空调,增加了新鲜空气的流通性。
作为优选,所述新风输送管道为垂直立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新风输送管道设为垂直立管,有效地降低了运输从新风采集管道进入的新鲜空气的难度,增大了新风采集管道结构的效率。
作为优选,所述挡雨板的下表面连接有若干挡雨组件,所述挡雨组件位于所述采风口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挡雨组件,能够在天气较为恶劣或者是风雨较大的情况下对采风口进行保护,有效地遮挡住雨水,进而减少采风口进水的可能性。
作为优选,所述挡雨组件包括若干连接杆、驱动气缸、齿条、若干从动齿轮、若干转动杆和连接板,每一所述连接杆均与所述挡雨板的下表面连接,所述连接杆位于所述采风口的两侧,所述驱动气缸与所述连接杆连接,所述驱动气缸位于所述连接杆远离所述采风口的一侧,所述驱动气缸活塞杆的一端与所述齿条的一端连接,每一所述转动杆远离所述采风口的一端均穿过所述连接杆,每一所述转动杆均与所述连接杆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杆靠近所述采风口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板的侧面固定连接,每一所述从动齿轮均固定套设在所述转动杆远离所述采风口的一端上,所述从动齿轮与所述转动杆的同轴设置,每一所述从动齿轮均与所述齿条啮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使得挡雨组件得以调节摆动的幅度,在面对不同天气时挡雨组件可以选择相适应的挡雨角度,降低雨水通过采风口进入管道的可能性。
作为优选,每一所述连接板均连接有弧形挡板,所述弧形挡板的一面与所述连接板远离所述第一楼层的一面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挡板设置为弧形,在雨水落在挡板上时,能够使得雨水沿着弧形板的弧度向下流动,还可以改变雨水飞溅的角度,降低雨水飞溅的发生概率,从而有效降低了飞溅雨水落入采风口的可能性。
作为优选,每一所述弧形挡板均开有若干导流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雨水顺着弧形挡板的弧面向下流动时,导流槽能够使得雨水进行分流,降低了因风雨过大而导致雨水飞溅过多的可能性,也通过导流槽降低雨水飞溅面积过大和飞溅过散情况出现的概率,从而降低了飞溅雨水落入采风口的可能性。
作为优选,每一所述采风口内均安装有百叶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百叶窗的设置,在采风口与新风采集管道设置了一道屏障,降低了雨水通过采风口从而进入采风管道的可能性,增大了防护力度。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对新风采集管道系统的设置,改变原本设置在各个楼层立墙上的采风口以及横向管道的排布,使得新风采集管道系统的采风口位于挡雨板的底面,有效降低了雨水从采风口进入采风管道的可能性,从而降低了进入室内造成漏水现象发生的概率;
2.风采集管道系统的采风口位于入口雨棚的底面,减少了新风百叶的在建筑立面上的不利影响,增加了美观性;
3.对新风采集管道系统进行分模块化设置,增加了新鲜空气的流通性;
4.新风输送管道设为垂直立管,有效地降低了运输从新风采集管道进入的新鲜空气的难度,增大了新风采集管道结构的效率;
5.设置的挡雨组件,能够在天气较为恶劣或者是风雨较大的情况下对采风口进行保护,有效地遮挡住雨水,适应不同的天气,进而减少采风口进水的可能性;
6.百叶窗的设置,在采风口与新风采集管道设置了一道屏障,降低了雨水通过采风口从而进入采风管道的可能性,增大了防护力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用于体现新风采集结构整体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用于体现新风采集管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用于体现采风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用于体现百叶窗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用于体现挡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A部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1、公共建筑楼体;11、第一楼层;12、入口大门;13、第二楼层;14、挡雨板;15、采风口;2、新风采集管道系统;21、新风采集管道;22、新风输送管道;23、新风分流管道;3、百叶窗;4、挡雨组件;41、连接杆;42、驱动气缸;43、齿条;44、从动齿轮;45、转动杆;46、连接板;47、弧形挡板;471、导流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6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应用于公共建筑的新风采集结构。参照图1和图2,应用于公共建筑的新风采集结构包括公共建筑楼体1和若干用于新风采集的新风采集管道系统2,新风采集管道系统2通过浇筑安装于公共建筑楼体1内。公共建筑楼体1包括第一楼层11,第一楼层11位于公共建筑楼体1的底部,第一楼层11的一侧安装有若干入口大门12。公共建筑楼体1还包括第二楼层13,第一楼层11与第二楼层13通过浇筑连接,第二楼层13位于第一楼层11的上方。第二楼层13靠近入口大门12的一侧向外延伸有挡雨板14,挡雨板14与第二楼层13通过浇筑连接。
参照图3和图4,挡雨板14的底面开有若干供新风采集管道系统2采风的采风口15。采风口15以及新风采集管道系统2的设置,有效降低了雨水从采风口15进入管道的可能性,从而降低了进入室内造成漏水现象发生的概率,同时还减少了新风百叶的在建筑立面上的不利影响,增加了美观性。
参照图4,每一采风口15内均固定安装有百叶窗3。百叶窗3的设置,在采风口15与新风采集管道系统2设置了一道屏障,降低了雨水通过采风口15从而进入管道的可能性,增大了防护力度。
参照图4和图5,挡雨板14的下表面安装有若干挡雨组件4,每一挡雨组件4均与挡雨板14通过螺栓连接,挡雨组件4与采风口15一一对应。挡雨组件4能够对采风口15进行保护,有效地遮挡住雨水,进而减少采风口15进水的可能性
参照图5和图6,每一挡雨组件4均包括两个连接杆41、驱动气缸42、齿条43、两个从动齿轮44、四个转动杆45和两个连接板46。每一连接杆41均通过螺栓与入口雨棚14的下表面连接,两个连接杆41分别位于采风口15的两侧,其一连接杆41远离采风口15的一侧与驱动气缸42连接,驱动气缸42的缸体与连接杆41通过焊接连接。驱动气缸42的活塞杆远离驱动气缸42缸体的一端与齿条43的一端固定连接,齿条43与每一从动齿轮44均啮合,从动齿轮44分别套设于两个转动杆45远离采风口的一端上,从动齿轮44与转动杆45同轴设置,每一转动杆45均穿过连接杆41,每一转动杆45均通过轴承与连接杆41转动连接,转动杆45的轴线平行于挡雨板14所在墙体的墙面。转动杆45靠近采风口15的一端与连接板46连接,连接板46与转动杆45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如此,能够使得挡雨组件4得以调节摆动的幅度,从而在面对不同天气时可以选择相适应的挡雨角度,降低雨水通过采风口15进入管道的可能性
参照图5和图6,每一连接板46均连接有弧形挡板47,弧形挡板47远离采风口15一面为弧面,弧形挡板47靠近采风口15的一面为平面,弧形挡板47的平面与连接板46的一面形状相同,弧形挡板47的平面与连接板46远离第一楼层11的一面固定连接。弧形挡板47能够使得雨水沿着弧面的弧度向下流动,还可以改变雨水飞溅的角度,降低雨水飞溅的发生概率,从而有效降低了飞溅雨水落入采风口15的可能性。
参照图6,每一弧形档板47的弧面均开有若干导流槽471,导流槽471的横截面为一圆弧状,导流槽471沿挡板垂直于转动杆45轴线方向的侧边长度方向开设,导流槽471的为一通槽。导流槽471降低了因风雨过大而导致雨水飞溅过多的可能性,也通过导流槽471降低雨水飞溅面积过大和飞溅过散情况出现的概率,从而降低了飞溅雨水落入采风口15的可能性
参照图2,新风采集管道系统2包括若干新风采集管道21、新风输送管道22和若干新风分流管道23,每一新风采集管道21的一端均与采风口15连通,用以将从采风口15通入的新鲜空气通入新风采集管道21,进行收集。新风输送管道22与每一新风采集管道21远离采风口15的一端连通,新风分流管道23的一端与每一新风输送管道22连通,通入新风采集管道21的气体经过新风输送管道22向上运输,从而可以输送到新风分流管道23进入每一楼层,新风分流管道23用于与公共建筑楼体1内的中央空调一一连接。对新风采集管道系统2进行分模块化设置,增加了新鲜空气的流通性。
参照图2,新风输送管道22为垂直立管。将新风输送管道22设置为垂直立管能增大新风采集结构的效率。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应用于公共建筑的新风采集结构的实施原理为:在雨天时,控制驱动气缸42,驱动气缸42的活塞杆发生位移,从而带动从动齿轮44和与从动齿轮44固定连接的连接板46转动,从而带动与连接板46相连的弧形挡板47发生转动,落在弧形挡板47上的雨水转而进入弧形挡板47弧面上的导流槽471,并且沿着弧形挡板47的弧面流动,飞溅和被风吹起的小雨水再被百叶窗3挡住。被采风口15持续采集的新鲜空气,从采风口15通入新风采集管道21,再通入新风输送管道22进行输送,与各楼层中央空调连通的新风分流管道23再把新鲜空气输送到公共建筑楼体1的各个楼层。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应用于公共建筑的新风采集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公共建筑楼体(1)和若干用于新风采集的新风采集管道系统(2),所述新风采集管道系统(2)安装于所述公共建筑楼体(1)内,所述公共建筑楼体(1)包括位于所述公共建筑楼体(1)底部的第一楼层(11)和设置于所述第一楼层(11)上方的第二楼层(13),所述第二楼层(13)的一侧向外延伸有挡雨板(14),所述第一楼层(11)靠近所述挡雨板(14)的一侧安装有若干入口大门(12),所述挡雨板(14)的底面开有若干供所述新风采集管道系统(2)采风的采风口(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公共建筑的新风采集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新风采集管道系统(2)均包括若干新风采集管道(21)、新风输送管道(22)和若干新风分流管道(23),每一所述新风采集管道(21)的一端均与所述采风口(15)连通,所述新风输送管道(22)与每一所述新风采集管道(21)远离所述采风口(15)的一端连通,所述新风分流管道(23)靠近所述采风口(15)的一端与所述新风输送管道(22)连通,所述新风分流管道(23)用于与所述公共建筑楼体(1)内的中央空调一一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公共建筑的新风采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输送管道(22)为垂直立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公共建筑的新风采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雨板(14)的下表面连接有若干挡雨组件(4),所述挡雨组件(4)位于所述采风口(15)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公共建筑的新风采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雨组件(4)包括若干连接杆(41)、驱动气缸(42)、齿条(43)、若干从动齿轮(44)、若干转动杆(45)和若干连接板(46),每一所述连接杆(41)均与所述挡雨板(14)的下表面连接,所述连接杆(41)位于所述采风口(15)的两侧,所述驱动气缸(42)与所述连接杆(41)连接,所述驱动气缸(42)位于所述连接杆(41)远离所述采风口(15)的一侧,所述驱动气缸(42)活塞杆的一端与所述齿条(43)的一端连接,每一所述转动杆(45)远离所述采风口(15)的一端均穿过所述连接杆(41),每一所述转动杆(45)均与所述连接杆(41)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杆(45)靠近所述采风口(15)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板(46)的侧面固定连接,每一所述从动齿轮(44)均固定套设在所述转动杆(45)远离所述采风口(15)的一端上,所述从动齿轮(44)与所述转动杆(45)的同轴设置,每一所述从动齿轮(44)均与所述齿条(43)啮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公共建筑的新风采集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连接板(46)均连接有弧形挡板(47),所述弧形挡板(47)的一面与所述连接板(46)远离所述第一楼层(11)的一面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公共建筑的新风采集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弧形挡板(47)均开有若干导流槽(47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公共建筑的新风采集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采风口(15)内均安装有百叶窗(3)。
CN202222284602.7U 2022-08-30 2022-08-30 一种应用于公共建筑的新风采集结构 Active CN2181200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284602.7U CN218120052U (zh) 2022-08-30 2022-08-30 一种应用于公共建筑的新风采集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284602.7U CN218120052U (zh) 2022-08-30 2022-08-30 一种应用于公共建筑的新风采集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120052U true CN218120052U (zh) 2022-12-23

Family

ID=845283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284602.7U Active CN218120052U (zh) 2022-08-30 2022-08-30 一种应用于公共建筑的新风采集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12005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048037U (zh) 房建中用于放置空调外机的预设结构
CN211953167U (zh) 一种建筑节能通风装置
CN218120052U (zh) 一种应用于公共建筑的新风采集结构
CN206984290U (zh) 一种船用消音通风筒
CN211290318U (zh) 阳台或外墙悬挂空调节能系统
CN107120774A (zh) 一种用于住宅建筑的进风系统及其安装方法
JPH06101873A (ja) 空気調節装置装着建物
CN108339806A (zh) 一种基于风能的太阳能电池板清洁机器人
CN211903191U (zh) 一种防雨的建筑通风装置
CN211622328U (zh) 一种侧开式气楼
CN210685797U (zh) 一种节能型玻璃幕墙被动式门窗系统的窗框排水结构
CN210396569U (zh) 一种用于方舱电站的防雨通风百叶窗及方舱电站
CN202416798U (zh) 现浇式通风排烟系统
CN218955100U (zh) 一种节能建筑顶部通风结构
CN208579460U (zh) 外墙防风防雨风口装置
CN217735336U (zh) 一种百叶窗以及方舱
CN220266972U (zh) 一种屋顶通风天窗
CN114777196B (zh) 一种通风空调用防雨进风百叶
CN219864767U (zh) 一种船用百叶窗
CN113819552B (zh) 一种防止颗粒进入内部沉淀堆积的通风管道
CN219298272U (zh) 一种一体装配式混凝土地铁出入口结构
CN110607870A (zh) 一种新型厂房横向通风窗结构
CN214791708U (zh) 一种厂房设计用节能通风结构
CN213066419U (zh) 一种建筑通风结构
CN211899297U (zh) 一种降噪式气楼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